杨昊也想开了,反正丢脸的是整个皇室,他现在已经退位,也不见外人,笑话不到他身上。反倒是皇帝每天都要见大臣,笑话也是笑话他这个皇帝。

“是,父皇!”杨彦恭送父皇出去,又对着儿子比了比大拇指。儿子,好样的!

等太上皇抱着宝儿出去了,杨彦才亲手将赵世华扶起来道:“岳父大人请起!”

赵世华惶恐避开道:“皇上错爱,罪臣担当不起。”

杨彦轻叹一声道:“这次,岳父大人真是莽撞了。您想要报仇,直接告诉朕或者皇后就是了,朕自会帮你办妥。如今皇室蒙羞,父皇震怒,险些连朕都保你不住…以后万万不可如此了…”

“罪臣愧对太上皇,愧对皇上…”赵世华是真的觉得心中有愧。但想着对安怡公主的仇恨,他又放不下。皇上说得简单,告诉他或者皇后,他们帮他报仇。可安怡公主毕竟是皇室中人,是皇帝的姑母,皇帝出手,又能怎样惩戒她?又如何能有现在这样解气?不过,这事差点连累了女儿,倒是让赵世华颇有些后悔。

“皇上,皇后那里,太上皇会不会怪罪?”

杨彦扶着他起身,笑道:“皇后那里你尽管放心好了,父皇可喜欢她了,再说还有太子。不过…”杨彦忽然收了笑容,很是慎重地对赵世华道,“岳父大人以后要做什么,还是先知会朕一声比较好。”

赵世华附身一拜道:“微臣惶恐!请皇上放心,以后,微臣再不敢胆大妄为。”

杨彦点点头。他虽然疼爱安然,有前世的教育,不习惯岳父大人跪自己,但是身为皇帝,也不能让臣子恃宠而骄,不然对赵家是祸非福。

总算是将父皇那一关过了,杨彦也放心不少。当晚,就缠着安然要谢礼。

安然想了想道:“要不,我们提前要第二个孩子?”

杨彦瞪她:“你这是谢我呢还是惩罚我?”

番外07 蜀王求婚

虽然皇室动作很快,当天傍晚长安城里就有了谣言,说牡丹园隔壁那园子不是安怡公主的,而是某位富商的。因为这位富商常年在外行商,而且走一处带回一个人来,因此那位富商的夫人心里怨恨,又兼着闺中寂寞,便找了些男人鬼混报复丈夫。

这些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倒是比安怡公主的那一套说服可信多了。

当有人说那是安怡公主时,就有人反驳道:“安怡公主孙儿都要成家了,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更何况当时安怡公主的孙儿还在呢!”

“是啊,是啊,我可听说了,那个女人年轻漂亮着呢,可不是老太婆。”

“就是,都要做曾祖母的年纪了,还一次四个男人,还不的要了她的老命去?”

其他人一听,也深以为然。

安怡公主自尽了,但这个时候要是她的死讯传出去,可不是证实了她荒淫的罪名?因此,对外,只说是鲁怀玉生病了,安怡公主要在家照看孙儿,这才没有出门的。

鲁怀玉是真的自杀未遂,其实伤得并不重,只是心中的信念已经全数崩溃,不管睁开眼睛闭上眼睛,脑子里全是祖母与人银乱的那一幕。哪怕家人回报说外面的谣言已经被控制了,没有人相信那是安怡公主,他还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杨彦得到消息,让凌云将安怡公主做过的那些事情干脆都告诉他,告诉他,他祖母有今日,全都是咎由自取的。如今她人已经死了,皇家能保住她的名誉已经很不容易了,让他不管做什么都自己掂量着想清楚。

鲁怀玉会试并未得中,他想了一夜,决定带着祖母的灵柩回老家去。等过几个月,再宣布祖母的死讯吧!

想必祖父是不希望祖母与他合葬的,他还是在老家找一块目的给祖母修一个无名冢好了。祖母的封地,在她过世以后就要交回皇家了,他还是不去了。

*

听说外面谣言已经被压下去了,杨彦又放出新的话题来。

杨彦正式下旨,让修改大隋令,将强制寡妇再嫁改为鼓励寡妇再嫁,并出台了新的“和离”制度,进一步保护女子的权益。

大隋令原本就有强制未满三十五岁的寡妇再嫁这一条,不过近几十年来,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各地都没有较真。但这也反应出当时社会对女主再嫁是持支持态度的。

在大隋统一南北以前,正是中国最乱的南北朝时期,汉人特别是北方的汉人被五胡乱华的几个少数民族杀了大半,人口急剧减少,北方人口十不存一。因此,在大隋统一南北以后,就致力于发展人口,恢复生产,鼓励婚嫁和生育就形成了国家律法。

但一百年过去,大隋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国家人口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因此在寡妇再嫁这一条上就没有硬性执行。毕竟有些有儿女或者有家产的女人不愿意再嫁,夫家的家族也不愿意自家媳妇儿另嫁,官府自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当初顾宛娘在赵世华出事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但一来赵世华有功名,二来她还有两个孩子,家境也还算殷实,自然也就没有人逼着她再嫁。

当月的大隋之音上,也特意引导百姓再次重温了这条律令,让所有百姓都知道,寡妇嫁人是朝廷鼓励甚至强制执行的,并不可耻。当然,对于新皇修改的这条律令,百姓们自然是欢迎的。一个强制,难免有强迫人的嫌疑,但是鼓励就不一样了,这完全尊重了寡妇自己的意愿。

之后的殿试上,皇帝就要求此科进士发表自己对这条修改的律令的看法。

卷子收回来以后,杨彦亲自看过,又问过几个人的意见,最后点了王锦文为状元,赵安齐为探花,顾少霖、贺子谦、莫君择等人都名列二甲。

尽管有人暗地里觉得皇上似乎有些任人唯亲,但王锦文的才学和赵安齐的才干却很快让他们闭上了嘴。

王锦文和赵安齐都帮着杨彦处理政务好几年了,经验丰富,眼界也高,当杨彦将前三甲在会试和殿试的试卷公开以后,便没有人再有异议,所有中了和没中的仕子们都心悦诚服。

甚至有人认为作为榜眼的南方才子展云帆的卷子答得似乎还不如赵安齐的好。

杨彦曾私底下对安然说:“若子贤不是你哥哥,这回榜眼还真是他的。但我已经点了锦文为状元,再将榜眼给了子贤,只怕人家真要说我任人唯亲了。不过我看那展云帆都年过三十了,相貌身材都比子贤差太远,若让他去当探花郎,实在缺少美感。”

安然嗔了他一眼,但随即自己也笑了。那个展云帆个子不高,估计不到一米七,偏偏还有些发胖,估计得有一百四,今年三十四岁,的确不如二十出头玉树临风的安齐英俊。

安齐跨马游街的时候,安然没有看到,不过,听说有很多大姑娘小媳妇往他身上扔鲜花和瓜果,由此可见他这位探花郎是多么受欢迎了。可惜他已经成亲,娶的还是太原王氏的嫡女,如若不然,只怕京城里很多人就都想抢了他当女婿的。

杨彦原本是想留着王锦文和安齐在京中的,毕竟他们对政务也算熟悉了,不管派到那个部门,都能很快上手。但为他们的长远考虑,还是得去地方锻炼几年才行。

其实现在地方上不差人,差人的是中央。因为安王叛乱,本身就杀了一些官员,安王伏诛,又连累了一批官员,这些大多是京中的。而地方的,太上皇杨昊当时并没有清理。

不过,现在倒是一个机会。

杨彦有心将地方上考绩不佳官员的全都换了,又担心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不能及时上手,于是让吏部办了一个短期的岗前培训,又让吏部尚书亲自过去讲话,告诫这些未来的地方官员,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等等。

借着安齐还在京里,又催促蜀王赶紧去赵家提亲。

却说那天杨氏也在,正与顾宛娘说起顾少霖的婚事。

顾少霖中了进士,本身又是皇后外家,上门提亲的媒婆都要踩破门槛了。杨氏也体会了一次挑儿媳妇挑花眼的欢喜,不过到了后来竟然是白欢喜一场。顾少霖不同意!

杨氏这就是来找顾宛娘诉苦来了。

儿子当初对那周氏不好,其实也有安然的因素在,如今还不肯成婚,杨氏觉得还是因为安然。

顾宛娘虽然能体会嫂子的苦处,但听着这话却有些不大好听。他们家然姐儿都嫁了这么几年了,孩子都要满两岁了,怎么霖哥儿没有好姻缘还是怪她的然姐儿?当初然姐儿可从来没有答应过要嫁给霖哥儿的。

现在家里是王静妍这位少奶奶当家,听说有官媒上门,她本以为是有人看她怀孕了,想将女儿送给安齐做妾,便也不想见人,让自己的陪嫁朱嬷嬷去接待打发了就算。哪里知道等朱嬷嬷回来,却是神色大变。

王静妍奇怪地问:“怎么回事?到底是哪家请来的媒婆?”

看朱嬷嬷的样子,难道对方还不好打发?要知道,现在安齐可是正二八经的国舅爷,谁敢不给他面子?难道他们不答应,还有人能用强不成?

谁知朱嬷嬷却让王静妍屏退下人,这才小声道:“少奶奶,那媒婆不是给姑爷提亲的,而是给老夫人提亲的!”

“什么?你再说一遍!”王静妍不顾自己几个月的肚子,吃惊得几乎跳起来。

朱嬷嬷苦着脸道:“少奶奶,真真的,奴婢没听错,都反复问过好几遍。说是蜀王殿下让来,向老夫人提亲的!”这到底算怎么回事啊!哪有儿女都成家了,寡母还嫁人的?她陪嫁过来也几个月了,看起来老夫人完全没有再嫁的心思啊,这蜀王殿下到底怎么…

这要是传出去,人家会怎么看老夫人,怎么看皇后娘娘?怎么看姑爷?赵家的声誉可就全完了。

王静妍赶紧道:“快,快去告诉老夫人,请她拿个主意!”

王静妍从未考虑过婆母会再嫁,她为难的只是如何拒绝而已。毕竟,这不是一般人,是蜀王啊!对了,丈夫不是和蜀王也相熟的吗?蜀王既然有意,怎么也不先跟安齐透个气?这冒冒然的就让人来提亲,也实在太冒失了。

当顾宛娘听说蜀王请了官媒来提亲,一时间眼睛都红了。之前丈夫不是说会想办法脱身,摆脱蜀王的身份,重新回赵家渡吗?怎么这样突然,都没有跟她说一声又来提亲了?这可怎么办?她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啊?

她要是答应了,人家会怎么看她?怎么看自己的一对儿女?可要是不答应,自己和丈夫又如何能团聚?

杨氏一听,也怔了。这小姑都三十多岁快四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要嫁人?居然还是蜀王来提亲?小姑和蜀王什么时候看对眼了?

杨彦对着王静妍不高兴地斥责道:“你这孩子,怎么这样的事情还拿来问你婆婆?直接让人打出去就是了,还犹豫什么?你小姑现在可是皇后,你婆婆如何能再嫁?”

杨氏这话既是指责王静妍,也是暗中提醒顾宛娘,你可好歹想着自己一对儿女,别毁了自己的名声。

王静妍不理杨氏,只看着顾宛娘道:“娘,您看…”她原本也是想做个过场,知会婆婆一声,然后让人出去,拒绝了就是,却不料婆婆这神情如此奇怪。难道婆婆心里其实是愿意的?

当着嫂子和儿媳妇的面,顾宛娘不能说出蜀王就是自己相公的话,自然也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想嫁人,便只能道:“还问什么?赶出去,赶出去!”真是的,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也不跟她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