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伸手拍了拍赵辞的脸,“二弟,二弟。”

赵辞这才彻底的睁开了眼睛,动了动嘴唇,“嫂子…”

听到赵辞说话了,罗素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气。

她伸出胳膊扶着赵辞的手臂,将人从地上拉了起来,往床上扶。

赵辞这下子倒是听话,跟着一起往床边走。好不容易坐在床上了,罗素才放开了手,把袖子一撸。“二弟,你刚刚在做什么?你竟然想不开,想一绳子吊死?”

赵辞脸色惨白,“大嫂,我这病好不了了,活着也是拖累了你和娘,我早点去了。你和娘也能少些负担。”

这些日子他想了许久了。原本是准备坚持,等好了之后,也能为家里出分力,养活家里的老老小小的。但是他也知道,这几日家里很不好过。已经到了断粮的地步了。就连他娘都去砍柴买药了。光是想着家里老老小小的饿着肚子为他买药,他就不想再活下去了。

特别是昨天他娘在堂屋里说的话,他也听到了。家里砸锅卖铁的也要治好他的病。到时候若他娘真的把家里的房子都给卖了,他的病还是治不好,留下这一屋子孤儿寡母的可如何度日。所以思来想去,只能早早的了结自己罢了。

可惜他这番想法,罗素听了却很是火大,劈头盖脸的就吼了起来,“你说的倒是轻松。你死了一了百了了,留下一大家子怎么办?你读书花了家里多少银钱就不必多说了,这些年爹娘生养你,花了多少心思精力,你自己算过没有。你这辈子的债都没还呢,就想死?没那么容易!好死不如赖活着,你没听过啊,现在才多大点事情,咱们女人都没放弃呢,你一个大老爷们你还想寻死,你在哪里学这么矫情点事情啊?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活着啊,你以为一条命就这么不值钱啊。好不容易考个秀才,你就跑去死了,你对得起支持你读书的人吗?”

她说这,慢慢的也带了哭腔了。如果能有选择,她上辈子就是缺胳膊断腿的,就是得在地上爬行,她都要活着的。她还没还债啊,乡亲们的债,父母的情,她还没还呢,就被贼老天给夺了性命扔到鬼地方来了。

越说,罗素心里就越觉得委屈。有人千方百计的想活着,有人却偏偏琢磨着去死。这都是什么世道啊。

看着罗素哭了起来,赵辞本来惨白的脸上也带着几分愧疚,“对不起,大嫂。”

“对不起管个屁用。我这才刚回来,你就去寻死,这整个村子到时候都说我是个扫把星,没准还一把火把我给烧死了呢。你知道不知道啊?!”

听到罗素的谴责,赵辞更是愧疚了,脑袋埋着低低的,像是乖乖挨骂的学生一样。

罗素骂了一通,心里轻松了不少,重生而来的那种郁闷也减少了。看着低着头的赵辞,她抿了抿嘴,用袖子擦了擦脸,然后拍了拍赵辞的肩膀,“好了好了,你赶紧躺床上睡着,今天的事情我不和娘说了。这家里已经不能再惨了,咱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等赵辞乖乖的躺好了,罗素又叉着腰站在他面前,“你可说好了,不能再去寻死了,行不?你知不知道,你这一死,我也要倒大霉了?”

赵辞点点头。

“还有啊,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你这一个秀才死了,咱家是亏大了,你知道不?你要是不死,咱还有翻盘的机会,你要是死了,咱就彻底的完蛋了。”

“翻盘?”赵辞面露迷惑。

“就是翻身!”

赵辞立马点头。

见赵辞态度良好,罗素这才缓和了脸色。

出了赵辞的房门,外面的天色已经灰蒙蒙的了。

站在院子里,看着四周破败的景物,罗素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来说去,还是这个家太穷了。甭管是吃饱肚子,还是看病,都要钱。

挣钱这事情,是不能耽误了。

天擦黑了,赵母才回来。同回来的还有赵木棉和赵林这两孩子。

罗素早就做好了饭菜了等着他们回来了。这次倒是没做干饭,只做了点南瓜粥,另外家里有些咸菜,一家人将就着吃。

对于罗素来说很粗糙的东西,两孩子却吃的很香甜。

赵母吃了几口,就把碗里的南瓜扒拉到了两孩子碗里,“你们吃吧,我不大饿。”

“娘,你咋不饿的,今天下午都忙活一下午了。别担心,锅里还有呢,够孩子们吃的了。”

罗素将赵母的碗筷又放到赵母面前放好。

赵母却叹了口气,“做那么多干啥,咱省着点吃的,明天还能多吃一顿。现在一下子吃完了,以后这日子咋过啊?”

罗素却不大认同这观点,“娘,咱吃饭就要吃饱,吃个半饱咋干活啊。粮食的事情您也别担心了,明天我去县城里找份工作,挣点工钱回来。”

家里什么都没有,就算她有心种田,连个买种子的钱都没有呢。还是得去县城看看,那地方机会多,看看有没有什么挣钱的营生的。再怎么说也得挣钱把赵辞的病给治好了,另外把来年的种子给买好了。她好歹也是这方面的研究者,种田这事情还真不是难事。现在唯一的担心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种子,没本钱,她压根就种不了地。

第二日天微亮,赵母就和罗素一起把柴火整理好,准备去镇上了。

村子里有辆牛车,平时没事的时候都会去县城拉货,所以去的时候能帮着带着村子里的人过去。

赵母虽然舍不得一文钱的车费钱,但是这柴火太多了,她和罗素两个女流之辈也搬不动。且去县城里远,去晚了错过了早市,耽误卖东西。

罗素本来担心去县城的人多,柴火没地方放。结果去了人家村口的时候,才发现也就一两个人,而且都是装着自家的鸡蛋和一些手工制品。

看着赵母和罗素挑着柴火来了,牛车的主人赵六叔还过来帮了一把。

车上的两个妇人罗素也都有些印象。其中一个就是昨日卖米给她的那位赵二娘。赵二娘带着的是一篮子鸡蛋,见他们过来了,笑着打招呼,“这不是大嫂子吗,今天去赶集呢。”

赵母拉着罗素一起侧身坐在了牛车上,牛头看着赵二娘,“哎,昨天砍了点柴火,看看能不能换几个银钱的。”

赵二娘也跟着叹气,“哎,现在日子是越发的难过了,好在比以前的日子要好。我听说皇帝圣人的大军已经到处平叛了,要不了多久,咱这天下算是彻底的太平了。”

“谁说不是。”

赵母也笑着应了一声,心里却觉得难过。她大儿子就是被抓了壮丁了,就是死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了。

罗素一直没说话,却听的明明白白的。罗大丫本身的记忆力也有一些关于这个时候的事情,不过知道的也少。根绝这些人一说的,倒是能大致的清楚现在的国内形势。

这个大周皇朝还是第二任皇帝刚登基不久。

在这之前,各地都是兵荒马乱诸侯争霸,先皇也是其中一个颇有实力的诸侯,在天下一统中捡了个便宜,打败了几个之前十分有实力的大佬,得了这个天下。

不过虽然得了天下,却已经是十分残破了。百姓生活的并不好。像他们这个村子还是因为是在当今皇帝的老巢里面,所以才免了灾祸。听说其他地方的百姓,生活的可就没这么安宁了。

先皇只做了两年皇帝就驾鹤西奔了,如今得了天下的是当初战功赫赫的晋王殿下。

这位也不是个好惹的主儿,得了天下之后,对内是重新开始推行科举制度,对外是十分铁血的大军平叛。

说起来,赵辞还是这个国家开国的第一批秀才呢。

牛车晃晃荡荡的,罗素差点儿睡着了。旁边赵二娘拉了她一把,“别摔下去了,要是摔坏了可不好了。”

赵二娘也不是真心喜欢罗素。只不过也可怜赵母现在孤苦伶仃的撑着家。要是罗素这个劳动力也坏了,这赵家的日子还真是过不下去了。

罗素笑着点点头。“谢谢婶子,”接着又伸手搂着赵母的胳膊,显示自己婆媳关系亲近。“娘,你坐稳点,别摔着了。”

她知道,自己要在这个村子立足,最重要的是要得到赵母的真心支持。

特别是以后她要动用家里的田地,这都是要家里的婆婆同意才行的。所以任何时候,她都不介意厚脸皮的和赵母打好关系。

赵二娘见她这样和赵宋氏亲近,欣慰道,“大嫂子,你这儿媳妇倒是个会来事的。”

赵母别扭的笑了笑,心里也有些小小的变化。

几人说话间,已经到了城门口了。

看着古代的城墙屹立在眼前,罗素心里有些小小的激动。

这就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代!

第5章

“老大媳妇,你待会跟着我,可别到处乱跑,知道吗?”下了牛车之后,赵母就小心的嘱咐自己的闺女。

现在虽然看着是太平盛世,但是前些年乱糟糟的,赵母心里还是觉得这世道不安全。自家儿媳妇长的长的大眼小嘴的,保不准就被哪个宵小给看中了,那可就完了。

罗素赶紧应一声,“娘,我一直跟着您呢,哪儿也不去。”事实上就算赵母不和她说这话,她也不会到处跑的。

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还真是不一样,虽然不至于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到处都是公子哥和流氓地痞,但是她毕竟初拉乍到的,又是个新媳妇,还是不要到处惹事的好。

赵二娘是要去卖鸡蛋的,早就有了合适的买家了,到了西市之后,就提着篮子走了。

罗素帮着赵母一起将柴火放到地上。

两人又将随身带着的小板凳放到地上坐着。

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罗素眼里暗自好奇。

刚刚进城的时候,她就发现了。

这个城市的规划还是很又规律的。

一进城里,就封为东西两街。

刚刚听赶牛车的师傅说了,东街那边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住的地儿,西市这边才是平民百姓来的地儿。

虽然不知道这东市如何,但是单看这西市的老百姓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且面黄寡瘦的,就知道现在的老百姓日子是不好过的了。

罗素正在观察,旁边赵母突然从腰间拿出了几个铜钱来了。细细的数了一遍,有八个铜钱,嘴里还念叨着,“待会要是这柴火能卖五个铜钱,咱就去给老二抓药回去,十文钱一副药,要是要有多余的,咱就再买点粟米回去吃。”

罗素一听这一副药十文钱,顿时心里咯噔了一下。

自己统共才从娘家拿了十文钱回来,买了一点糙米,但是也能够凑合着吃段日子的。没想到赵辞的一副药就要花掉十文钱。

看来这日子不好过啊。

她道,“娘,二弟到底是什么病症啊,大夫可有说要怎么医治?”

“说是风寒入体。当初你公公病的厉害,他一直在榻旁照料着。后来你公公走了,他又一个人撑着家里,这才弄垮了身子。哎,也怪我,若是我当初能够多帮衬点,他也不至于这样了。”

风寒…罗素心里了然。

在现代,一个感冒要是厉害了,都要打针吃药的花不少钱了。而且还是医术发达的时候。更何况在这种医术不咋样,生活还这样艰难的时候,这病那就只能自己熬了。要是熬不住,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要是在现代,自己买几包消炎药,再给他好好补补,十天半月的也能好。现在却是没法子了。

婆媳两个守了好一会儿,一直到赵二娘都卖完了鸡蛋回来了,她们的柴火都没有人要。

眼看着西市要结束了,赵母担心的不得了。

赵二娘道,“老姐姐,我看你要不上门去问问吧,这西市这边都是穷人家,谁家舍得花钱买柴火啊。有这个功夫,都跑城外去自己拾掇去了。”

赵母叹气,“这一时半会儿的,我去哪里问去?都是大户人家,看不起咱这乡下人,去了也是要惹人嫌弃的。”

虽然穷苦,赵母还是舍不下这个脸面来。

罗素想着,这时候貌似也有些士农工商的意思。农民虽然也来城里赶集,但是和正经的商人比起来,这脸皮也是特薄了。

“娘,要不我先提着点柴火去问问看,总比在这里等着强。二弟还等着吃药呢。”

赵母虽然不想自己儿媳妇抛头露面的,但是一听二儿子要吃药,也只能勉强点头了,“你仔细些,不管有没有人买,都早点过来寻我。”

罗素赶紧站起来,提着一小捆柴火,“娘放心吧,我保管早点过来。”

说完就提着柴火走了。

赵二娘见罗素走了,才在她的位置上坐下,笑着道,“你这儿媳妇这次回来看着可不大一样了。以前哪里还跟着你一起赶集唷,现在都能主动去干活了。”

“哎,倒是这样。”赵母叹气息一声,“只是想着旁人说她命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赵二娘自然也是听说了这些事情的,其实也不算听说,村里人几乎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想着罗大丫嫁过来之前,这赵老汉就病的差不多了,走是迟早的事情。这事情也不好算在人家冲喜的媳妇身上。就是觉得这赵城没了,可真是让人觉得奇怪的。特别是赵家老二都接着病倒了,这也不得不让人往坏的一方面想了。

不过虽然心里有这个想法,当着赵母的面,她也不好真的这样说,只爽朗的笑了笑,“你咋也这样想的,都是那些嚼舌根子的瞎说的。老姐姐,你可别糊涂了。你现在一个人养着三个人,要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话把你媳妇给赶走了,你一个人咋过日子啊?”

赵母点点头。

她心里何尝不是这样考虑的。

不管咋样,这媳妇现在都是自家的人了,总不好跟着坏人一起欺负自己儿媳妇。

再说了,自己这个样子,谁欺负谁还说不准呢。

这边罗素倒是不知道赵母和赵二娘的谈话。

她直接提着柴火到了一个饭馆大门口。也没有直接去找那门口招呼客人的活计,而是观察了一下饭馆的地形,就提着柴火到了饭馆的后院这边。

敲了一下门,果然有人来开门了。

开门的是个身材圆溜溜的老大娘,看着十分的精神。

见着罗素提着东西在门口站着,老大娘眼睛一鼓,“干啥干啥,我们这可没吃的施舍。”

罗素赶紧笑道,“大娘,我不是来要饭的。我这里有些柴火,想着这饭馆的生意红火,肯定是需要柴火的,就给你们送过来了。”

老大娘本来要关门,一听是送柴火的,眉头皱了皱,“我们这边都有老熟客送柴火的。用不着你们的。”

“大娘,这谁还嫌柴火多啊,俗话说的好,发财发财,不就是这红红火火的柴火吗。您说是不是。您看您长的这么富态,一看就是个大方的人,咱这点柴火也不值钱,您随便扔几文钱,也够咱们这一整天了。”

听到罗素奉承的话,老大娘顿时觉得十分受用,脖子都不自觉得往上抬了抬,显得十分得意。

她低着头,带着几分轻视的看着罗素,“你这柴火怎么个价钱?我可说好了,我们这都不缺这个,你也甭瞎抬价。”

罗素笑道,“大娘您这样精明的人,我哪敢啊。我是带了两捆柴火过来的,这只是一点样子,要是婶子看得上,我赶紧去把另外的柴火给搬过来。价钱也合算,八文钱,也是个吉利数字。”

“你这个小娘子倒是嘴巴挺甜的,你先把柴火搬过来,我看看多少再给价钱吧。”

老大娘扯了扯身上的衣服。

罗素赶紧千恩万谢了,“我看您就是好人,活菩萨。大娘那劳烦您稍等片刻,我马上就来,不耽误功夫。”

她边说完,就把柴火又扛着跑了。

担心这位老大娘等不及,罗素一路上也不敢耽搁,赶紧往赵母摆摊的地方跑去。跑了一小会儿,就见着赵母满脸愁云的看着眼前的柴火。

“娘,娘,咱赶紧把柴火搬走,我找到买家了。”

赵母一件她气喘吁吁的样子,站起来道,“咋,真的找到了?”

“找到了,就是街口那家饭馆的。”

赵母一听,赶紧扛起了打捆的柴火,“快点,赶紧前面带路去。咱送过去。”

罗素也不耽搁,提着东西就在前面领路。

那老大娘倒是个说话算数的主儿,见着罗素婆媳两个真的扛着柴火过来了,眼睛滴溜溜的盯着这堆柴火,“这个要八文钱啊。”

赵母正要说话,被罗素暗中拉了一下。

罗素抢着道,“这可是我娘干了两天的呢,都是干柴火,保管好用。您要是觉得不合适,给七文钱也行。我就是看您这样富贵,多一文钱图个吉利,您说是不是?”

“别拿这话唬我。”

那老大娘笑着瞪了她一眼,妆模作样的从腰带里掏出了一个布袋来,小心翼翼的拿了七文钱出来了,“这世道啊,一文钱也是个精贵的。咱可还没富贵到不在乎这一文钱的。行了,把柴火搬进院子里,这七文钱就给你们了。”

赵母一听竟然比自己计划的多了两文钱,顿时面露大喜,兴冲冲的和罗素一起提着大捆的柴火进了院子。

婆媳两个把柴火放到了墙角指定的地方,便闻到了厨房里传来的香味了。

两人肚子都咕隆隆的叫了一下。

罗素摸了摸肚子,接过了老大娘手里的七文钱,转手就全部递给了赵母。

老大娘见他们两个这个,嘴角带着几分不屑。

罗素见着,心里顿时觉得十分的不舒坦。脸上却还是千恩万谢了。正准备拉着赵母走,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对着老大娘道,“大娘,你们店子可有一道菜叫做白玉满堂红?”

“什么满堂红,这样富贵的菜,我们这店子可没有。你要吃就去别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