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着,以后要是有机会了,总要回娘家的。反正她在赵家也是待不了几年的。早晚要回到娘家。到时候一定要更加孝顺爹娘。

每一位长辈,都值得真心敬爱。

***************

罗老根到了赵家之后,少不得又是一番客套。

赵母自然又是一番客气话,推来推去。推完了,两边都欢欢喜喜的。罗老根就套了牛车走了。走的时候拿着鞭子朝着罗小虎挥了几下,“要是不听话,仔细老子抽你。”

罗小虎是个老油条了,早就被罗老根教训油了,一点也不怕。且知道如今在赵家,老爹再气也不会动真格的,所以不止没害怕,反而还躲在罗素身后做了个鬼脸,气的罗老根有气发不出,只说要是不听话就尽快接回去。

这句话倒是比之前挥鞭子有用多了。罗小虎赶紧腰杆挺直,一副老实模样。

罗素对他这个机灵的样子十分的喜欢。

老实孩子虽然乖巧听话,但是以后少不得要吃些亏。小虎这样聪明,要是学会识字认字,又懂道理,知道收放性子,以后做个商人倒是挺不错的。

商人虽然在士农工商最后面,但是好歹过的富裕,这才是最实在的。君不见挨饿受穷的都是排行第二的农人吗。有骨气自然好,可是在面包面前,一切都是纸老虎的。

赵家多了个罗小虎,一下子热闹许多。

赵母也是喜欢男孩的,小虎嘴巴甜,平日里哄着也很是喜爱。常常做了零嘴让孩子们解馋。从来没有少了小虎这一份的。

不得不说,在赵家的日子,罗小虎觉得真是过的十分好。

唯一不好的,就是没日没夜的学习。

他比赵林晚来了,要赶上进度不容易。罗素想着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忙活了,所以只能把小虎给拘住了,多花点时间教导。

俗话说,养猪要养一对儿,这话放在学习上面也是十分的合适的。平日里用赵林和罗小虎比赛,倒是激起了两孩子的斗志。

到最后,反而是木棉学的最慢了。

她虽然认真,倒是当地学习能力差了些。不过字倒是比两个男孩子写的工整的。

罗素最后调整了教学安排,两个男孩子一起上课,然后再抽时间单独教赵木棉。毕竟女孩子不用学什么大文章,只要识字认字,会算数,已经是够用了。她也不想给赵木棉压力。

期间给赵辞做好的两件袍子也做好了,罗素看了一下,发现针脚齐整,竟然和缝纫机做的差不多了。

赵母很是高兴,叠的整整齐齐的,又把罗素之前买好的笔墨纸砚包的严严实实的,放在篮子里,准备送到县城书院那边。

罗素又听赵母念叨书院那边伙食不大好,少不得弄了一碗咸鱼过去,平日里也能沾沾荤。

*****************

赵辞在书院里待了大半个月了,虽然是半道来的,但是他品性十分的好,且极会为人处事,所以交了不少同窗好友。

不过也有些见他整日里抄书,不知道读书,且穿着穷酸,心中不喜,所以不愿意与他交往。

赵辞倒是没有去巴着人家。他一贯是朋友贵在精,不在多。便是泛泛之交,也要志趣相投。若是旁人嫌弃自己,日后便是结交了,也帮不上什么忙,没得还要辱没了自己。

“文度,你这今岁秋闱可是准备妥当了?”

一个穿着月牙白长袍的年轻秀才坐在窗边问着正在温书的赵辞。

赵辞抬头,温温笑道,“良平兄可高看我了,一日不入考场,一日不敢言妥当了。听说去岁秋闱,倒是出了许多才子。如今这是加恩科,只怕比上次要难了。”

薛良平感慨道,“你倒是好运气,去岁生病错过了科举,这次倒是赶上了恩科。”

“哪里是我好运,是皇恩浩荡,怜恤吾等学子。”

薛良平察觉失言,赶紧转了话题,“说起来,如今朝中正是需要吾等文人建功立业了。合该是一片新气象。听我叔父说,上次春闱的高中的,可都安排了实缺了。也不知道这次恩科会有怎样的安排。”又为赵辞叹息,“以文度你的才华,若是当初没有错过,可就能赶上朝廷第一次科举了,可和日后的都不一样。”

赵辞倒是可无可有的笑了笑。时也命也。他从来不为过去的事情影响了心境。

只笑道,“倒不如说是我与各位有缘,才遇着同一恩科。”

薛良平闻言笑了起来。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就有书院门房来通知,说是赵辞的家人到了。

赵辞一听,猜着定是家中的母亲和嫂子来了,心里顿时喜悦起来。

薛良平拱手告别,便赶紧去书院大门那边。走到半道上,又想起了自家嫂子,心里那股子压下去的奇怪的感觉又冒了出来,整个人有些不自在了。

他整了整身上的衣裳,又摸了摸头上的束带,才又一脸镇静的往书院门口气。

赵母站在书院门口,远远的就一眼看着自家儿子的身影,高兴的不得了。正想大喊,又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们,倒是喊不出口了。只得扭着袖子等着自己儿子来。

“娘,嫂子。”赵辞脸带尊敬的唤了一声。

赵母道,“你不在家里的这些日子,我整日里担心呢,正好来县城送货,便带着你嫂子来看看你。对了,还给你送了东西呢。”赵母忙不迭的把盖着篮子的灰布扯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赫然是衣物和文房四宝。

赵辞惊讶道,“怎么买了这些?”这只怕又要花费不少银子。

他心中羞愧。七尺男儿,未曾为家中做些什么。反倒是要让家中妇孺为自己花费银钱。

赵母笑道,“还是你嫂子聪明,知道你来书院读书,少不得要交朋结友,准备两套好衣裳倒是好的。还有这些纸张笔墨,都是你嫂子准备的。我哪里懂这些的。你日后出息了,可不能忘了你嫂子的恩情。”

当着罗素的面,赵母也说着好听的话。

罗素赶紧摆手,只言都是自己这嫂子应当做的。

赵辞听在心里却是一阵喜悦,只觉得胸腔都是暖烘烘的。却又更加羞愧。一时间心情更加复杂了。

最后千言万语,只能说出几个字来,“赵辞多谢嫂子了。”说着给罗素弯了个腰。

“可当不得。”罗素赶紧虚拦着,“你只管好好念书便是了。日后你出息了,也是全家的福分。”

她又把手里的小布袋装着的罐子给了他,“这是做好的咸鱼,如今虽然天气暖和了,恐放不了几日,你每日里别舍不得,尽快的吃掉。若是遇着同窗了,也让人尝个鲜。左右咱家再过一个月就能吃上许多的鱼,这店子也不稀罕。”

赵母忙不迭的附和。“你嫂子说的对,在外面不要念着家里,怎样宽松怎样来,别舍不得吃喝。”

赵辞心内感慨,好半响才道,“我记住了。娘和嫂子也别为我担心。书院里一切都好,平日里只念书罢了,没甚辛苦的。倒是娘和嫂子在家中诸多事情,十分辛劳。请娘和嫂子保重身子。”

赵母自然连连应了。只呆呆的看着儿子,只觉得怎么看都看不够。

养了将近二十年,如今这般出息了。

**************

忙忙碌碌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五月终于来了。

赵家的八亩水田,早就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了。自从稻子接穗之后,看着上面饱满的稻穗,老族长就经常带着几个老人过去查看,还让村里人帮着看着,别让人把这稻子给毁了。

等到稻田里一片金黄之后,全村人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那几亩田的稻谷,倒像是金子一般黄橙橙的,看着就让人心生喜爱。

这赵城媳妇种的稻子,还真是养活了。最重要的是,那田里的小鱼苗,真的长大了。一打眼看过去,都有筷子长了呢。

不过有老族长亲自下了命令,就连村里最皮的孩子,也不敢去抓这些鱼。

老族长觉得这是全村的大事情,所以在罗素准备收割稻子的前一天,特地来找赵母和罗素商量,想要正式的开了祖祠,村里人祭拜注重,报报喜,然后再挑几个会干活的老手,帮着赵家收割稻子。

听着老族长的安排,赵母心里激动的打颤。

没想到自家这稻子,竟然这样受族里重视,还要特地开了祖祠,且还让族里人帮着干活。一时间倒是连客气话都说不出来了。

罗素虽然激动,却还算是清醒。开祖祠的事情她是随便,不过让族里帮忙的事情却是推迟了一番。

她不大想太过欠人人情了。

倒是老族长非常的坚持。又说村里人都想帮忙,沾点福气,好让自家的田地也能这样丰收。

“我看明日还是让赵城媳妇去给祖宗上香,她是个有大福分的,以后给咱赵氏一族也带来福气了。”

罗素没想到还要这样浓重,顿时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要知道,祖祠一般都是男人去的,女人都是跪在外面的。这次不止让她进祠堂,还让她代替全村的人上香呢。在赵家村来说,这是天大的体面。

稍微客气了一下,她便接受了。

能够更好的在村里站稳脚跟,她可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的。

第二日一早儿,太阳刚刚升起来,整个赵家村便开始敲锣打鼓了。

大伙也不下田干活了,甭管老人小孩的,都往族里祠堂那边去。浩浩荡荡的,十分热闹。

在老族长的一番主持之下,罗素正儿八经的上香,又给祖宗报喜。所谓的报喜词都是老族长请了德高望重的老者写的。按着罗素总结来看,就是如今村里赵石一家丰收,希望了,老祖宗保佑,日后全村的田地都照着这样长就行了。

拜完了祖宗,早就选出来的二十来个会干活的壮年男丁们早就拿着镰刀跃跃欲试了。

罗素安排赵林去田里割了第一把稻谷。其他人就赶紧行动起来了。

其他没被选上的男女老少们则都在田埂上看着田里忙活。有些人还去帮着捆稻子,帮着挑走。

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像是自家得了丰收一样的。

他们觉得这都是福气,也从罗素种的这块田地里看到了希望。今天赵城媳妇种的这块田大丰收了,意味着日后整个赵家村也能有这样的丰收了。

看着结实饱满的稻穗。老人们激动的抓了几粒往嘴里塞。眼眶都激动红了。

小孩子和女人们则早就准备好了小竹筐,准备待会田里的稻谷收割完了,就帮着去抓鱼。

罗小虎也在其中。

他知道姐姐家里要抓鱼,死活不肯州,被罗老根狠狠的抽了两鞭子,躲在赵母的床底下去了。

罗老根不好去亲家母的床底下抓人,只得气呼呼的走了。

人多力量大。八亩的水田,很快就被收割完了。男人们一上来,女人们就拿着小篮子去田里捡落下的稻穗。

看着有女人们下田里了,孩子们也都着急的不得了。看着那些鱼的眼神都发绿了。

老族长一声令下,“抓鱼咯。”

“好嘞。”孩子们欢喜的应了一声,像是下饺子一样的,一个两个的往田里蹦,染了一身泥巴,个个都成了小泥人。

罗素早就找人把村里的木桶和脚盆都拿过来了,里面装了水,只等着鱼上了岸就放水里养着了。

看着田里热闹的抓鱼的样子,罗素心里痒的不得了。再次感慨自己咋就是个小寡妇的,这种人多的时候,都不好下田地去。

赵母在边上看着直抹泪,脸上却一直笑着,“咱家有福气啊,这是福气啊。”

罗素原先以为自家这八亩水田,又是收割稻子,又是抓鱼的,估计要忙活好几天。都做好了大忙一场的准备了。结果在全村人的帮衬下,这八亩水田完全不够看。才大半天的时间,鱼也抓干净了,稻子也上了打谷场了。

罗素还在忙活着把鱼抬回去呢,早就有村里的老者过来,欢欢喜喜的宣布,说有会种庄稼的老手看过了,这八亩水田,只怕有五六十石粮食。

听的人一阵闹腾。

这平均下来,亩产也是有七石了。也就是七百斤的稻子啊。

这可是比往日里的稻子多了七倍啊。比麦子都要多许多,比那些粗粮都要高产啊。

这下子是彻底的沸腾起来了。

回到村里,这边鱼的产量也被估算出来了。抓了一千八百条鱼,大的有两斤多重,小的也有个一斤重,估摸着也有个三千来斤。

整个赵家村欢喜的像是过年一样的。把整个赵家院里院外的都挤满了。

老族长激动的抓着其中一条看着很大的鱼,高兴道,“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事情啊。真是老天保佑啊,上天赐福啊。”

很多赵家村的人都跪在地上拜天拜地的。

罗素看着很是无奈。这明明是科学的功劳啊。

好吧,今年确实风调雨顺的,也算是老天爷帮衬了。

她也跟着磕了几个头,又找赵母商量了一下,每家人一家人分一条鱼去。那些帮衬了家里干活的,多分一两条。反正今年是第一年,也不指望挣大钱了。最后余个一千来斤,也能换点银子的。

赵母虽然舍不得,不过看着村里人这样热情,且又诸多帮忙,心里激动,当即就同意了。

罗素当着大伙的面宣布道,“咱家今年丰收,多亏了大伙的帮衬,也多亏了老天爷的保佑。如今咱图个吉利,这些鱼咱们每家每户的拿一条回去尝尝鲜,盼着日后大伙年年有余。”

这话一出,大伙又是激动欢喜的一番祝贺道谢。

越发觉得赵城媳妇不止有福气,人还这样大方,嘴巴又这样伶俐,真是个万里挑一的好媳妇。

又有人可惜她年轻守寡,心里跟着叹息。

不过大伙也知道,如今赵城媳妇贤名远播,日后可是不愁嫁不到好人家了。

********************

自从丰收之后,罗素家的门槛也要被村里人踩烂了。大伙都想学这稻田养鱼的法子。

特别是这稻子,咋就长的这么好的,太让人眼热了。

罗素这次倒是没和大伙签协议,只让村长做个见证。这各家各户的稻田不一样,种出来只怕有多有少,日后要是有了差别,可别记恨旁人。

她做事想来滴水不漏,可不想做了好事还受旁人埋怨的。把丑话说在前头,总好过日后人前丢丑的好。

村里人无有不应的。都纷纷表示会好生侍弄庄稼,出了岔子也不怪旁人。

罗素这才让族长选了各家各户的当家的,然后领着大伙去田里,告诉他们怎么挖沟壑,怎么种稻子。

罗素告诉他们,自家如今新选上来稻种是最好的,可以换给其他人家来种。

虽然用自己调制的药水侵泡过的种子也能高产,但是也比不上如今种出来的,从中选出来的优良品种更加好。

罗素觉得,用了今年的稻种,估摸着下次的稻子还能高产的。

学会了罗素这稻田养鱼的法子之后,各家各户的回去了,就赶紧兜着铜钱来罗素家里买稻种了。

这可是有福气的稻种,可要多买些回去。便是放在自家的粮仓里都行。

罗素一律按着市价钱卖出去了。童嫂无欺,也不被人占便宜。

又嘱咐大伙,如今可以把稻田给整出来了,就能准备再种第二季了。

村里人还在感慨要等明年呢,听了这个消息又是一阵鸡飞狗跳的。

这稻子一年还能种两季?

罗素很想告诉他们,不在遥远的南方,也不知道如今是不是还叫泰国的热带地区国家,水稻都能一年三熟的。

“这稻种能种两季,五月份下了秧,六月份插秧,十月份金秋时节就要丰收了。我这稻田马上也要开始下种子了,大伙可以跟着一起看看。要是大伙拿不定主意,等来年再种也成的。”

这次谁还敢不相信啊。

要是之前相信了,这会子丰收的就有自家了。

他们算是知道了,赵城媳妇这天生就是个种田的料子,大伙不相信的,她偏能种出来。

罗素也不想表现的太胸有成竹让人怀疑,只笑道,“其实我也没种过两季稻子,只不过看着这次真的成了,才敢试试看的。以前听那个游方的老师傅教的时候,我原也是不信的。如今种了黑耳朵,又弄成了这稻田养鱼了,才十足十的信了。”

“咱也信了。”

一个憨厚的老大叔一拍大腿,“赵城媳妇遇着的哪里是游方的师傅啊,那分明是活神仙呢。知道咱老百姓苦啊,都在饿肚子,这才来帮衬的。”

好吧,原先还担心自己会的太多,让人生了怀疑,刚刚才会多说那番话。没想到这就有人帮自己说的更加高大上了。

不是妖怪,那是神仙!

谁敢说那是妖怪,妖怪有这么好心吗?谁敢说那是妖怪,老子把他揍成妖怪!

所以大伙心里都觉得这是老天爷开眼了。这人一说出口,其他人都纷纷附和。“活神仙啊,活神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