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州诧异,“哟,这看着还请了不少工人啊。”

“可不是,草民的婆娘和儿媳妇,可都去他们那边报了名了,帮着给工地的人做饭。草民的大孙女可有出息了,在他们那海鲜作坊寻了份工作,里面的工头都说了,只要不犯错,本本分分的干活,这作坊开多久,就让他们做多久呢。”

“还有这样的好事啊。”刘知州瓜子都吃不下去了。

前面有人吆喝,老汉赶紧应了一声,和刘知州匆匆忙忙的告别了,就赶紧赶了过去。

刘知州看着老汉的背影,想着刚刚老汉说的事情,心里感慨良多。自己在这里做了一辈子了,什么都没为老百姓们做。这罗特使一来,这海州城就大变样了。

哎,他这真是老糊涂了,不对,没老的时候也挺糊涂的。

只盼着这日子越来越好就是了。

回到府上,随从老黑迎过来,问道,“大人,刚罗特使过来问,说是想在海州划出一块地儿种果子。”

“没事种果子做什么?”

刘知州哼唧一声。

老黑笑道,“说是咱们这边果子去了外地,那也是宝贝,等有了果园,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了。还让鼓励老百姓也自己种果子,以后海州商会帮着运出去卖。之前川州那边也是这样做的,人家那边的百姓如今家家户户的可都穿得好吃的好的。”

刘知州一听,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神色,“既然这样,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反正皇上说了,让咱们配合罗特使。你都按着她说的去就是了。”

老黑听了,笑的牙不见眼,满脸褶子。“哎,那小的这就去了。”

“看你这熊样。”刘知州笑骂一句。

“嘿嘿,”老黑偷笑两声,“小的家里正好地儿,罗特使说了,到时候会指点小的家里种果树呢,到时候不也能挣点酒钱吗?”

“行了行了,赶紧去,别在这里碍眼了。”刘知州翻白眼瞪他。

罗素对于经商方面只能给徐莹提供一些意见,徐莹这边诸事顺利之后,罗素就开始干起自己的老本行了。

海州的土很是贫瘠,之前朝廷下发的一些种子方法,在这里推行的也不是很好。再加上百姓们大多打渔为生,对于种植也没那么重视,这里的百姓也只够一日两顿罢了。

虽然徐莹的商业能够带动这里的经济发展,可是在这个粮食还没法子像未来那样全国销售的情况下,百姓们想吃饱,也只能靠当地的百姓自己种粮食了。

罗素在这里待了几个月也不是白待的,了解了这里的地形,土壤,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造计划。完成之后就去找刘知州商议推广的事宜。

这还是罗素第一次为了公务拜访刘知州。

听了下来人的禀报,刘知州摸了摸胡子,想了一想,才让人请了罗素。

“罗大人,可是好久不见了。听说罗大人在海州这边可干了不少的事情。”

刘知州笑眼眯眯的。

罗素客套道,“大人过奖了,只不过是海州商会在海州这边做生意罢了,因着花夫人和我是好友,便也从旁多几句嘴罢了。”

“嘿嘿,这事情咱们可就不打马虎眼了。那位花夫人这生意,还能少了罗特使你?”

刘知州一副我都知道,你别想骗我的模样。罗素也不想骗他,笑道,“大人,有些事情,还是不要拿到台面上说的好。大人手底就

几个铺子?”

“哼,老夫倒是想有铺子呢,也得有这个银子啊。”刘知州脸色一变,“你看看我这知州府,破破烂烂的,哪里还有个样子的。”

罗素一听这小老头这意思,心里也明白过来了,这是要伸手了呢。也亏了这老头忍了这么久没动静。

她笑道,“大人,这知州府修缮,自然是有府库里面的银子了。”

刘知州冷笑,“那你可知道,这府库还有多少银子?罗特使,为官者,要爱民,为民。如今海州商会只怕也挣了不少了,花家那边是百姓,本官自然也不开口,可罗大人,你可是官,这生财的本事可让老夫刮目相看了。不知道能否也传授老夫,让老夫也把这府库的银子给充盈了。”

瞧着这小老头这样,罗素有些哭笑不得。

“刘大人,我今日来,也正是为了此事。”

“…是吗?”刘知州咳嗽一声,“怎么不早说?”

“我可还没开口呢。刘大人。”

刘知州脸上更不好使了,端着茶盏喝茶,掩饰内心的心虚,继续道,“既然如此,那你可有什么想法?”

罗素点头,奉上自己写的计划书。

刘知州接过来细细的瞧。

计划书中不止提到了鼓励百姓种植粮食,还提出在海州鼓励工商业发展。这里的百姓如今都还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这些日子徐莹的商会虽然对海州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可是毕竟一个人的力量薄弱。想要让海州富裕起来,就得通过千千万万的海州百姓。

所以一个字——商!

无商不富,要想让海州真的富裕繁华起来,发展工商业是最好的途径。

刘知州是个古板的老人,所以对于士农工商分的很清楚,见着罗素要大力提倡商业,“罗特使,可知道士农工商?”

“我只知道,如今海州百姓还有很多饿着肚子。”

什么士农工商,不就是为了面子问题吗。现在皇帝都已经知道商业的好处了,老百姓还计较这些做什么。要知道,甭管什么时候,商人的日子可是比百姓要过的好很多了。看看徐家和花家就知道了,有多少当官的日子比他们过的舒坦?

刘知州被罗素这回答噎了一下,摇了摇头,“即便如此,如何鼓励老百姓做生意?”

罗素指了指计划书,“我在后面写过了。官府修建商铺,前一年免费让百姓作为商铺做生意。第二年开始,收一半租金,第三年开始,收全额租金。大人不是说如今府库没什么银子吗。届时,大人还担心没银子?”

刘知州一听,赶紧把后面的计划书细细一看。

果然写了,由着官府这边出资盖商铺,吸引百姓,若是外商入驻,可收取一定的税金。

越往下看,刘知州越是红光满面的。

看完后又为难道,“府库里可没银子。修这铺子可需要不少银子吧。”

罗素笑道,“这又是另外的计划了。海州商会可以牵头,请来往海州的商户一起出资建造,到时候拿出一些铺面用来抵账便是了。剩下的商铺就属于官府这边管理,日后海州府库可就不缺来源了。另外,海州的农业,渔业,林业,都能为海州带来更多的财源,当然,前提是,刘大人能够支持这些计划在海州无误的实行下去。”

听罗素说起海州的这些规划和未来的前景,刘知州终于按耐不住心里的激动,面色有些红润,“若真是能如此,老夫自然是无有不应了。”

刘知州这边的路子一走通,罗素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在海州这边大展拳脚。

先是以海州官府的名义发了通告,让百姓在官府这边来购种植准备秋后播种。又安排了自己手下的人,去各个村子进行走访指导,监督各个村落播种的事情。并且以官府的名义承诺,若是来年上交的粮税比例比之前高,能得到相应的奖励。与此同时,徐莹这边的海州商会也开始组织商户们在海州城里建设商铺。

第103章

宿州大营

北方的冬天来的要早许多,最南边的海州还在过着秋天,北方已经是北风呼啸了。营帐被吹的呼啦啦的响。

赵小五端着热茶进了营帐,见赵辞还没睡,披着一个披风正在看地图。

“大人,您怎么还没歇着啊。”赵小五将谁水放到赵辞的边上,担心的问道。

“我还不困。”赵辞捂着嘴咳嗽了一下。

“怎么会不困,您可是已经三天都没歇着了。”赵小五叹气。

这次的战事前面一直不大顺当,诸位将军们每天都是阴沉沉的,听说皇上都发了好大的火气了。自家大人虽然是随行的文官,帮着处理一些军情文件,可是也免不了受些波及。特别是这些日子,那些武将们没地儿发火,明里暗里的也是拿着文官说事儿。大人可没少受气。

赵小五道,“担任,您当初就不该跟着出来的。这打仗的事情不是有这些将军吗,您跟着出来做什么?”

“谁说文官就不能来打仗了,史书上可有不少常胜将军都是文官出身。”

“大人,你这是想做将军?”

赵辞轻笑,“我只是想早日打赢这场仗罢了。”

赵小五蹲在地上,满脸无奈,“大人,现在所有人都这么想,可是大伙都背地里议论,说是机会不大呢。”毕竟突厥兵强马壮的,人家那个子强壮,高高大大的,都抵得过他们两人了。赵小五虽然没去前面,可是也知道,这场仗不好打。

赵辞面色突然肃然道,“小五,这话不许再说。”

“大人。”赵小五吓了一跳。

赵辞皱眉,“如今战事正起,你若是说这些话被人听去了,可是杀头的大罪。”

赵小五一听,吓得满身是汗,赶紧道,“大人,我知道了,以后再也不乱说话了。”

“不管谁说什么,你自己都不可乱说。”

“是,大人,小五记住了。”赵小五声音瑟瑟发抖。他知道自家大人不会故意吓唬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大周战事时日一长,已经在北都城里都传开了。

罗素通过去北都城的商人这边也听到了一些消息。知道战事不利,她心里也有些担心。毕竟曾经的历史上,若是让游牧民族进入中原腹地,百姓们可真是没好日子过了。

她在这南边,也许能够躲过一劫,可还有那么多的百姓呢。

还有她认识的那些亲人,朋友,都在那些会被波及的地方。

而且赵辞还是做官的,首当其冲。

想起赵辞,她心里开始发闷,终于忍不住,找人问了问他的情况。

离开这么久了,以赵辞的年纪,估摸着已经开始相看哪家的千金小姐了。若是动作快点,没准这会子都已经进门了。

罗素苦中作乐的想着各种状况,却完全没想到,赵辞竟然回去前线随军了。

“赵大人不是文官吗,怎么会随驾出征?”

“听说是赵大人忠肝义胆,自己主动请缨的。”

“赵大人可真是好人啊,以前我们都以为文官胆小呢,没想到还有文官不怕死呢,自己往全面冲。哎,也不知道现在前面怎么样了。现在天冷了,可越发的对咱们不利了。”

听得这些消息,罗素越发的心情忐忑。

徐莹在边上眼神复杂的看着罗素,等这人走了。她才小心翼翼的试探道,“罗姐姐…你和赵大人,你们…”

罗素回过神来,抬头看着她。

徐莹紧张的继续问道,“罗姐姐,你是心仪赵大人?”说完后,心里又有些懊恼,觉得自己说了这些话,实在是让人难堪。

罗姐姐和赵大人,可都不是常人呢,怎么会做出那样的事情,自己这想法实在是太龌龊了。她赶紧道,“罗姐姐,我都是瞎想的,你别放在心上。”

罗素却突然笑了,轻轻点头,“你猜的没错。”

“啊?”徐莹惊讶的捂嘴。难怪,她刚刚看到罗姐姐听到赵大人的消息的时候,眼中闪过是缠绵情义,原来是真的。

“所以当初在川州的时候,赵大人说,说他心仪的人,其实就是罗姐姐你?”

罗素偏着头,轻轻点了点,又叹气,“当日我们并非是有意隐瞒你的。只是…你知道我们身份,毕竟不同旁人。”

徐莹赶紧摆手,“不不不,罗姐姐你别误会了,我对赵大人早就没旁的想法了。我只是吃惊,你们之前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呢。”也许表现出来了,徐莹又回想之前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发现果然是有迹可循,只是自己当时压根没往这方面想。

见罗素沉默的没说话,徐莹又道,“罗姐姐,那你和赵大人现在,是已经分开了吗?”

“不分开还能如何,我们的身份,终究是有缘无分的。”罗素突然长出一口气,笑了起来。

只有徐莹知道,这笑容看似开朗实则苦在心头。

情之一字,最难看破,她也是失去了一个孩子之后,才勘破这些情情爱爱的。罗姐姐却不一样,爱着那样一个光明磊落的男子,却只能因着世俗而分开。

徐莹不敢再问这些事情,转而无声的坐在边上安慰她。

良久,罗素才轻笑了一下,“好了,我已经想开了。这辈子在这里就这样过日子,也不比谁过的差了。只是不知道他在那边可好,我听说,那边的气候十分的寒冷。”毕竟赵辞的身子不大好,这样的天气,也不知道他过的怎么样。

徐莹道,“要不然,咱们让人带点防寒的衣物过去。反正也有顺带的。”

罗素闻言,想了想,道,“还是以旁人的名义送过去吧。”

徐莹歪着脑袋一想,出主意道,“要不然就以我爹的名义,他们二人还是有些交情,倒是师出有名。”

罗素笑道,“这样倒是极好,我这里有一张前些日子弄的貂皮,我寻思着做成披风,正好够御寒的。这边的天气暖和,我也用不上,就把那个送过去。”

徐莹笑,“好,你送什么就什么。我都给你安排人。”

“你这丫头,这是在笑我了。”罗素笑着拍她的胳膊,心里觉得舒坦极了。之前一直闷在心里,也没个人说说,如今说出口了,之前那些闷在心头的感觉豁然开朗了。

为了保险起见,罗素又让人寻了一些好的草药和补品,连同御寒的衣物一起送过去。

等去北方的商队走了,罗素还站在城门口看。一南一北,这样的路程,估摸着也要等很久以后,才能把东西送到赵辞手里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罗素心中忍不住牵挂,闭着眼睛想起赵辞微微的笑,还有不悦的时候轻轻的皱眉。

她忍不住抿嘴笑,双手握拳,祈祷着,“请保佑我惦记的那个人平平安安。”

自从知道赵辞随驾出征,罗素就开始关注前线的战事了。

不过因着到底隔着太远了,知道的消息都是辗转几个月传回来的。

让罗素庆幸的是,虽然大周出征并没有获得什么胜利,也没有让突厥人讨到什么便宜。最起码今年的冬天,突厥人是没有办法再犯边扰民了。

初冬,南方的天气也有些冷了。

因着快入冬了,渔民们也不能再出海打渔了。这要是以往,各家各户的在就开始节衣缩食的过日子,准备度过一个艰难的冬天了。

如今可就不一样了。家家户户的都有人上工挣工钱,商队运了很多粮食过来,价钱也很合适,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米饭了。兑着一些鱼汤,简直是人间美味。这个冬天,可算是不用挨饿了。

知道各家各户很多渔民都不用出海了,罗素就贴出招工启事,以官府的名义征召民工修建一些从城里通往各个渔村的道路。

不管是在川州,还是在海州,罗素都是秉持着一句真理,要想富先修路。

之前因着没银子不够,再加上修建铺子和作坊里面招的人太多,担心影响了各家各户的正常生活,所以这事情一直放着。如今有了闲着的劳动力,罗素自然还是人尽其才了。

刘知州对于罗素这动静也是唉声叹气的,“这年轻人就是不稳重,府库里才有些银子,就找老夫要出来修路。这路都走了这些年了,都没说不好的,偏偏她来折腾。”

老黑道,“大人,可咱们村里人都高兴啊。说是以后坐牛车都不颠屁股了。”

“就为了不颠屁股,你可知道花了多少银子?”

“多少?”

“老夫都数不过来了。”刘知州吹胡子瞪眼的。他还打算着年后把宅子修一修,把知州府衙给弄点漆修饰一番呢,如今看着是没指望了。

现在想来,他可真是后悔之前不该答应那年轻的罗特使,说什么都听她的。这下子听出问题来了吧。

“老夫这是什么命啊,一把年纪了,想享点福都没这个命。”

老黑在边上偷笑。正捂着嘴笑的正欢,就被刘知州踢了一屁股。

“哎哟,大人你踢小的做什么啊?”老黑捂着被踢的地方,使劲的揉着。

刘知州哼了一声,“傻笑什么,还不跟着老夫一起出去走走看看。”

老黑担心道,“大人,外头正冷着呢。”

“冷?现在咱们海州城还冷吗?我看着各个都忙着热火朝天的呢。我这个知州不去看看,还对得起百姓们?”

“嘿嘿,是该去看看去。外面可热闹了,咱们海州城可从来没这样的盛况呢。”

第10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