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这话很好。二侄媳,你就让人把屋子门打开,首饰衣料,各人分几样。剩下的拿出来,打发了服侍母亲的人,别的看有谁爱,就拿了去。”赵匡义嘱咐吴氏,吴氏应是,就请符夫人和胭脂起身,一起往杜老太君院子里。

杜老太君的院落冷冷清清,虽然打扫的干净,但透着一股凄凉。上房的门已经用大锁紧紧锁住,再听不到笑声。

吴氏走进院落,心中掠过一丝悲伤。符夫人看一眼胭脂,胭脂感到她在看自己,抬头看向符夫人,眼中,全是冷意。

、第116章 匣子

符夫人的下巴稍微收紧,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等分了家,她以为,自己就可以轻松了吗?分了家,能做的事还多着呢。

老媪听到脚步声,从后面走来给主母们行礼。吴氏叫起她:“林婆婆,方才在前面商议时,想到还有老太君的积蓄,三叔说,就拿出来,各人分一分,也算留个念想。还请把钥匙拿出来,开了锁。”

老媪应是,从腰里拿出钥匙,把门打开。

吴氏见老媪的手都在那抖,安慰她道:“林婆婆,二叔说了,衣料首饰除外,剩下的,都用来打发你们这些服侍过老太君的人。”

“我晓得,我回家了,也有一口饭吃,只是心酸。”老媪用手背把眼泪擦掉才勉强开口。

符夫人已推开门走进去,屋里的摆设和原先一模一样,除了上面落了灰尘。胭脂看着屋里的摆设,仿佛能听见杜老太君的声音,好像她下一刻就从屏风后转出来,向人微笑。

从人们鱼贯而入,等着主人们的吩咐。老媪走到里面翻出几本帐来,交给吴氏:“老太君生前,各样东西都登在册上,还有些御赐的,也收了好好的。”

御赐之物,就不能胡乱分了,符夫人接过那册御赐之物,吩咐老媪:“把这些御赐之物都收在大躺箱里,等过了百日,我进宫去问太后的意思。”

老媪应是,已有丫鬟按了册子,把那些御赐之物都收起来,全都放进一个大躺箱里。

外面的东西都收拾好了,三人又进了卧室。

老媪方才已经让人把卧室的窗给打开,阳光照进来,倒不像外面那间,透着凄凉。

丫鬟们按了吩咐,把杜老太君的那些箱笼,一个个都抽出来。符夫人和吴氏对着册子点过,首饰衣料都摆满了两三个箱子,琳琅满目。

符 夫人和吴氏商量了两句,吴氏才对胭脂道:“二婶的意思,这些首饰衣料着实太多,若要分还不晓得分到什么时候,不如把小娘子们都叫来,各人爱什么,就选几 样。剩下的分出些,给出了阁的大侄女,还有两位姑母那边,虽说两位姑母都已过世,两位姑父也已别娶,但表兄弟们和我们也是有来往的。就往他们那边也送一 些,最后剩下的,才是我们赵家这些媳妇。”

“这样很好。”胭脂的回答让符夫人的眉又皱起,但很快松开。既然都愿意,吴氏就命人去请赵家那些小娘子们,这一时半会儿请不到,老媪命人送上茶,也就坐下来喝杯茶。

胭脂喝着茶,并不愿和符夫人说话,现在只剩这最后一点脸皮了,给不给面子什么的,胭脂从来不在意。

吴氏能感到气氛越来越尴尬,胭脂不想说话,符夫人是长辈,也没有主动开口说话的道理。吴氏夹在中间,不上不下的。巴不得赵家那些小娘子们快些来,好让这些尴尬过去。

“二婶说,请我过去,瞧瞧曾祖母的东西,可有喜欢的,挑两样?”赵琼花和静慈仙师因着杜老太君的丧事,在这府内住了好些日子,此刻丧事已经办完,赵琼花也要陪着祖母回去庵中。谁知听丫鬟来传了这么一句话,赵琼花的眉不由皱紧,疑惑地问。

“四娘子,并没说错,吴县君说请您也去。”赵琼花的眼垂下,这是什么一个意思,难道说二婶婆有意让自己,迅速回来?而不是依旧在那吃斋念佛?尽管静慈仙师那边的斋,做的非常好,但这日子久了,还是觉得五脏庙内缺油水。

还有符夫人这几日透露出来的意思。赵琼花觉得自己的心开始砰砰直跳。自己生来,就该是不平凡的,就该是,在最高峰受万人敬仰的,而不是躲在一个庵中,过上几年日子,再出来重新嫁人。

就算能嫁入高门大户,那和皇后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四娘子,四娘子?”丫鬟见赵琼花沉默不语,连连叫她两声。赵琼花回神过来,浅浅一笑:“我已是方外之人,还要那些身外物做什么?”

丫鬟笑了:“四娘子您说什么呢,什么方外之人?老太君生前最疼您,怎会瞧着您一直在庵里呢?您啊,总会出嫁的。”

赵琼花的眼睫毛在那眨了下,丫鬟看的不由赞叹,四娘子,可真是一个美人。那位太子孺子,到底是什么样的美人,才会让太子连四娘子这样的美人都不要?

赵琼花这才把手中笔放下,由丫鬟服侍着走出去。

此刻已进十一月,天空中再没有鸟飞过。赵琼花看着天空,自己,是要站在最高处的,谁也不能阻拦。包括自己的亲哥哥。赵琼花垂下眼帘,脚步匆匆地往杜老太君院子去。

那些装着首饰衣料的箱子已经摆到了院中,赵家几位小娘子都已来到。赵匡美还有个小女儿尚在闺中,比赵二娘子还要小一岁也来了,正在那和赵二娘子说话。

赵琼花走上前,对赵匡美的女儿行礼:“见过小姑姑。”

赵匡美的女儿小字京娘,笑着把赵琼花扶起来,腮帮子已经鼓起:“二侄女,你别仗着比我大就欺负我。”

赵二娘子故意看着京娘:“奇怪了,小姑姑,我什么时候欺负你了?”京娘又要笑,张氏的声音已经响起:“京娘,你又调皮了、”

赵京娘笑嘻嘻地瞧着张氏:“娘,你什么时候来的?我可没调皮,不信,你问问这些侄女们,还有侄媳妇。”

张氏生了好几个儿子才得了这个小女儿,那叫一个含在口中怕化了,听女儿这么说就点她额头一下:“刚说呢,你就又调皮了。方才你婶婶你二嫂还有你侄媳妇都说了,让你先挑,别人都只能挑三样,你呢,能足足挑五样。”

赵京娘的眼睁大一些,故意道:“啊,果真做长辈是可以沾便宜的。”

张氏又要教训女儿几句,赵家这样人家,先挑的那能尽着好的挑,自然是好坏搭了些,这才叫懂礼。不过京娘已经伸手从那箱子里面,快速拿了五样东西,接着对张氏道:“娘,我挑好了,让侄女们来选吧。”

张氏见女儿选的,既有好的,又有不好的,这才放心下来,点女儿额头一下没有说话。

“京娘也这么大了,记得你初嫁过来时,她才多大?”符夫人已经听到外面对话,对吴氏有些感慨地道。

“一岁不到,那时爱吃枣糕,就见她抱一块枣糕不放手。”吴氏想起往事,也淡淡一笑。

现在符夫人说的话,胭脂都要在心中仔细想想,想知道有没有什么深意,此刻听到她们对话,胭脂只觉得十分无聊,站起身在这卧室内四处瞧瞧。

符夫人虽在和吴氏说话,可眼并没忘记瞧向胭脂,见胭脂一副不在意的样子,符夫人浅浅一笑,总有一天,你的性情会害死你。

赵二娘子已经挑完,轮到赵三娘子,赵三娘子向来很喜欢杜老太君的一支镶红宝石的兔头簪,只是不好讨要。此刻见轮到自己,就往箱子里寻找那支兔头簪。

拨开一幅珍珠璎珞,就见兔头簪放在那里,赵三娘子很欢喜,伸手去拿,拿起时候听到似乎有什么东西断掉。

这声音不止赵三娘子听见了,旁人也听见了。老媪急忙上前,这要万一碰掉一样首饰上的装饰,却是不大好的。

赵三娘子原本拿了这根兔头簪十分欢喜,见老媪过来查看,不由小小吐一下舌:“柳婆婆,若是真碰掉了什么东西,那东西我就要了。”

老媪对赵三娘子浅浅一笑,伸手把璎珞拿到一边,这时赵三娘子才发现这兔头簪是放在一个匣子上面,方才赵三娘子拿起时,簪尾扫到那匣子的小锁上,碰掉的是那匣子的锁。

这匣子?老媪的眉微微一皱,杜老太君的东西,老媪都是有数的,按册都在上面,怎么会多出一个匣子呢?

“这匣子年头有些久了?柳婆婆您快些打开来,瞧瞧里面是不是装了当初祖父母的婚书?”赵京娘性格活泼,已经让老媪打开。

老媪看一眼张氏,张氏点头,于是老媪打开匣子。

匣子不大,里面也只放了几样东西,一样是一个荷包,荷包角上还有点污渍,一样是一束胎发,这胎发却用一块绸包了一半。

荷包?赵琼花拿起荷包,想到这个式样有些熟悉,不由啊了一声:“这像是祖父的荷包,祖母那里也有这么一个,不过绣的花稍微有些不同。”

赵匡胤的荷包?那就难怪了,只怕是杜老太君留着做念想的,张氏不由一阵心酸,把女儿拉过来抱紧。

赵京娘却更好奇那束胎发,拿起胎发笑着道:“这束胎发难道也是大伯父的?”赵京娘拿起胎发时候,裹住胎发的那块绸掉下来,里面却有一张纸条。

纸上还有字,赵二娘子打开,上面记着一个生辰八字,下面还有一句,妾远去,愿君善待吾儿。

作者有话要说:京娘这个名字,是作者的恶趣味。

、第117章 秘密

生辰八字再加这行字,赵二娘子感觉自己打开了一个很了不得的秘密,脸一下白了。赵京娘凑过来,看着那生辰八字,这生辰八字,如此熟悉,庚辰巳午甲申已酉。

这,这是?赵京娘的手在风中抖,这看起来,竟是自己父亲的八字。而这行字的意思,也说的很明白了。

张氏听不到女儿的声音,笑着往这边来:“你们寻到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了,都不肯说话?”赵京娘抬头看着自己的母亲,眼里已经有泪,猛地扑进张氏怀中,叫了声娘。

张氏惊诧无比,顺势把女儿搂住,看向这些侄女们:“到底,寻到什么?”

老 媪一直在旁边,方才那张纸条上的东西,老媪眼快已经看见,此刻已经明白了,这生辰八字既然是赵匡美的,又写了这么一句,那就是说,赵匡美有八成不是杜老太 君所生,而是在外生的孩子,抱回赵家由杜老太君养的。这么些年,世事沧桑变化,若非今日偶然发现这束胎发,只怕这个秘密,永远都不会有人知晓。

事关重大,老媪不敢说一个字。张氏生疑,从赵二娘子手中,接过那个纸条,上面的生辰八字和所写的话,让张氏的头嗡嗡乱叫,这件事,只怕自己的丈夫,都毫不知晓。

外面安静下来,这种诡异的安静让符夫人微微皱眉,胭脂已经走出房门,吴氏迟疑一下才道:“二婶,外面只怕有什么事发生,出去瞧瞧吧。”

符夫人没有回答,只是起身。

在屋里久了,猛然被阳光一照,胭脂有点头晕,用手挡在眼前看着外面。箱子里那些珠宝首饰各色衣料,依旧在那闪闪发光,只是赵家的人,面色都凝重许多。

“三婶婆,出什么事了?”胭脂看见张氏一副快要昏过去的样子,开口先问。

张氏一颗心浮浮沉沉,不知道该怎么做,胭脂的声音把张氏从那种浮沉里拉出来,她想把这张纸条团起来,但很快就明白,这样做不过是掩耳盗铃,今日在这里的人那么多,难保不会传到自己丈夫耳里。

张氏微一沉吟就对胭脂道:“发现了这个,只怕我们老爷,并不是,不是,”

张氏觉得后面的话有些难以启齿,赵京娘已经有些惊恐地叫出来:“娘。”张氏对女儿露出一个笑,要她安心。

符夫人正好从里面走出,听到张氏这话,符夫人长舒了一口气,这件事,符夫人曾经隐约听赵匡义提起过,不过符夫人并没往心里去,杜老太君认了,也养赵匡美养了这么多年,外人又能说什么?只能赞杜老太君宽宏大量。

“京娘!”符夫人已经飞快做了决定,叫住侄女,对张氏露出安慰笑容:“这事,既然婆婆当做秘密,也就不用说出来。今儿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记得,给我把嘴闭的牢牢的,谁也不许说出去。”

众人应是,符夫人又对张氏道:“这胎发,只怕就是三叔的,三婶你收着,只是这纸条,还是毁了的好。”

几 句话这桩事就算了了,赵二娘子已经用手拍拍胸口,对符夫人道:“祖母,方才孙女可被吓着了,这要万一?”符夫人慈爱地对孙女笑:“吓着什么?一点点小事, 以后你会遇到比这个更大的事呢,难道也要吓的没了主意?记住,你是赵家的女儿,是要大气妥帖,而不是一点小事就嚷的满京城都晓得。”

赵二娘子又笑了,赵京娘也安心下来,接着赵京娘的脸就微微一红,方才自己心中那些想法太不应该了,祖母都认了,别人还能说什么呢?

想着,赵京娘就对张氏道:“娘,等过两日,还要去祖母坟前上香。要谢谢祖母。”

这话让张氏欣慰一笑,对女儿道:“你有这份心就对了。这会儿轮到谁了?四娘子吧?你赶紧挑挑,有什么你喜欢的?”

赵琼花从头到尾都没说一个字,符夫人的处置这样简便流畅,让赵琼花对符夫人夫妇的信心更足。至于兄长和嫂子,一个没脑子,另一个有勇无谋,只晓得用村姑的手段对付宅院里的人。他们两个,迟早会被碰的头破血流丧命。

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话,那么他们,就是最傻不过的那两个。

赵琼花收起眼里对胭脂的蔑视,对张氏应是,飞快地上前选了几样东西,请赵五娘子去选。

“四娘子这样出色的小娘子,我从没见过。”张氏看着赵琼花的一举一动,忍不住感慨。

赵琼花浅浅一笑:“三婶婆谬赞了,侄孙女不过平常人。”

张氏没有理赵琼花自谦的话,而是拍着身边女儿的脸:“听到你侄女怎么说的了?以后,可要多和你侄女学学。”

赵京娘又是一笑,符夫人的声音已经响起:“可惜琼花再过两日,又要去庵中陪伴大嫂了。虽说是这孩子孝顺,可这样年华的女儿,那能长住那庵中?”

赵琼花心念一闪,已经对符夫人道:“这是应当的。”

符夫人再次叹息:“其实你提前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侄孙媳妇,你是做大嫂的,难道你不能疼一疼你小姑,让她提前出来?”

胭脂晓得,符夫人今日所说所做,都是说给自己,做给自己的,此刻听到符夫人公然唤自己,胭脂笑了:“二婶婆,我当然是疼小姑的。”

赵琼花的双手原本低垂,此刻听到胭脂这话,手指不由微微蜷起,也许,今日,自己就可以不在那庵中,到底再由二婶婆帮忙,自己很快,就会重新成为汴京城内,最被人瞩目的小娘子。

“不过,正因为我疼小姑,所以只有忍痛让小姑待在庵中。”胭脂的话锋转的让符夫人和赵琼花都没想到。

符夫人的眉皱起:“你说,你疼琼花,才让琼花继续待在庵中?”

胭 脂点头:“是,二婶婆您晓得,琼花是为了什么才去的庵中,既然如此,曾祖母刚一去世,我们就急急地把琼花从庵中接回来,知道的,会说我们是心疼妹妹,而不 晓得的,反而会说,我们只为了自己面子上好看,要做出一个疼妹妹的样子,才把琼花给接出来。到那时,我的名声坏掉无所谓,可是琼花未免也要受到牵连。”

胭脂这番话是符夫人和赵琼花都没想到的,胭脂说完就看向符夫人:“所以,为了琼花的名声,我也不能立即把琼花给接回来。还是等曾祖母说的时限一到,再说。”

符夫人眼中闪出惊诧之色,不过这些诧异,很快就消失,符夫人看向胭脂:“看来,老太君的话,你都听进去了。”

这样打哑谜真是让人烦恼,胭脂真想一拳打在符夫人鼻子上,打掉她的骄傲,打掉她的笑容,打掉她虚假面容。但现在,还不可以。这样做了,赵镇他就真的再也不能对抗这一切了。赵镇,你记得,你欠我这么多。

胭脂在心中算好账,这才对符夫人道:“当然,老太君睿智聪慧,她的话,我句句都肯听的。就不晓得老太君的话,二婶婆肯听进去多少?”

符夫人的眼闪烁一下才道:“婆婆的话,我当然也肯听。”

“那么,二婶婆,但愿您能记得今日说过的话!”胭脂笑着看向符夫人,符夫人觉得,胭脂脸上的笑全是嘲讽,但符夫人也笑了:“我们总归都是姓赵的。”

姓赵的?胭脂不置可否地笑笑,对张氏道:“三婶婆,既然都挑完了,就去分别的东西吧。”

张氏虽跟随夫君在外做官,回来这些日子,又忙着丧事,但她不是笨人,自然听出方才胭脂和符夫人对话中的火花四溅。心中只是叹息,这赵家,平静的日子就快过去了。

此刻听到胭脂这样说,张氏收起思绪笑道:“也是,能早一点把这些事情都料理了,大家的日子都好过。”

这一句听起来平平常常的话,在众人耳里都不一样。胭脂只微微一笑什么都没说。

发现那束胎发的事,很快就有人回到赵匡义面前,赵匡义听完禀报,沉思一会儿,让人唤来自己弟弟。赵匡美推开门并不晓得,一个秘密已经就此揭开,见兄长看向自己赵匡美就问:“二哥,发生什么事了?”

赵匡义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做了决定,语气非常漫不经心:“三弟,我们做兄弟,也有四十多年了吧?”

赵匡美十分惊讶:“二哥你说什么呢?兄弟我今年四十有一,自然是做了四十一年的兄弟。”

“你出生的时候,我已经十六岁,那时大哥刚刚娶了第一个嫂子。”赵匡义的话让赵匡美笑了:“我是娘的末堂子,娘一直都很疼我。”

“那是因为母亲是个大度宽厚的人。三弟,有件事,我在心里,已经藏了四十一年了,一直没有告诉你。”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八卦在历史上是赵匡义爆的,但后世分析,赵匡义是为了皇位而做这件事。赵家的皇位继承权,和惯常的来自父亲不一样。

、第118章 小浪

赵匡义语气郑重,赵匡美的眉不由微微皱起:“什么事?二哥,你要和我说的,到底是什么事?”

“你出生那一年,母亲并没有身孕。母亲最后一个孩子,是二十年前去世的妹妹。”

赵匡美觉得自己被人从头到脚泼了一桶冰水,而且还是在大冬天。整个人都僵硬了,除了眼睛会动,别的什么地方都不能动。

赵匡义安抚地拍拍弟弟的手,这样的举动让赵匡美长出一口气,低低地问:“二哥的意思,我不是娘亲生的,可是娘她…”

“三弟,你是不是娘亲生的,都是我的手足,这点,永远不会变。”赵匡义此时最要紧的是利用这件事,把赵匡美拉到自己这边来。等赵镇知道自己孤立无援,空有一座国公府的时候,他就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仅凭冲动就可以做到。

“我…”赵匡美在很久之后才说出这一个字,接着就大口大口地喘气,赵匡义站起身,走到桌前给赵匡美倒了杯茶,塞到他手里。

赵匡美一口气把茶喝完,热热的茶能化解掉那些冰冷,赵匡美长叹一声:“为什么?”

“父 亲当时在母亲面前说,这个孩子,既是赵家骨血,自然要抱回来养。若在市井之中,他也不忍心。母亲想来想去,就把你抱回来,养在膝下,除了我们几个,再没人 知道这件事。只是,”赵匡义面上故意露出迟疑之色:“我原本以为,母亲去世,我自然也不会说出来。怎么也没想到,母亲还留下了表记。而今日被侄女发现。”

“我,我,二哥,我不知道,你说的到底对不对?这太荒唐了,娘待我,那么疼爱,我怎么可能不是娘亲生的?”赵匡美用手扶住额头,十分痛苦。活了四十一年,原先的认知被推翻,这简直不可思议。

赵匡义拍一下弟弟的肩:“匡美,你要晓得,娘生前不肯告诉你,自然是心疼你,若不是娘去的急,这些东西,我想她也会毁掉。匡美,娘心疼你,并不比心疼我少,甚至比心疼我还多一些。”

赵匡美点头:“是,是,我晓得,可是我此刻心乱如麻,二哥,我心乱如麻。我的,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她是二妹的乳母,至于,什么时候有了你,我并不知道。”这种事情并不鲜见,主母忙着料理家务照顾孩子,有时难免疏忽,于是主人就会去寻另外的慰藉。

原来自己竟然是奸生子,不是原本认为的一切,赵匡美的手握成拳,轻轻地敲击额头。赵匡义拍着弟弟的胳膊:“不要去想那么多,母亲抚养你,是真正的如同己出。若此刻你因为这件事,和我们生分了,这才辜负了娘的一片心。”

“我晓得!”赵匡美的手已经改捂住脸,赵匡义又道:“那束胎发,交给了弟媳妇。至于今日的事,你二嫂已经叮嘱人不许传出去。只是…”

“只 是什么?”赵匡美看向兄长,此时对赵匡美来说,只要兄长说的,他都肯听。赵匡义的眉头微微皱下:“只是大郎媳妇也在,别人罢了。可你想来也听说了,大郎媳 妇的性子,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我是怕她到时嘴快。告诉了别人,这不就是一传十十传百的事?三弟,这件事,对我是没什么影响的,只是对你,难免有些影响。”

赵匡美此刻心乱如麻,竟没听出赵匡义话里的故意,就算传出去,又有什么影响?赵匡美是赵家儿子这是肯定的,至于是谁生的,杜老太君都已认之为子,别人难道还要嚼舌根说赵匡美本是奸生子,配不上做赵家儿子?他的儿女,都不能说好亲不成?

“大郎媳妇,不会这样吧?”赵匡美迟疑地问。赵匡义捋一下胡子,但笑不语,这样的笑让赵匡美的眉皱紧,没有说话。

赵匡义拍拍弟弟的肩:“好了,这件事,你晓得就好。我们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兄弟,当然还要继续做下去。”

赵匡美对兄长感激地笑笑,赵匡义才又道:“你回去吧,想来这会儿,弟妹已经在家里等着你了,你和她好好说说。”

看着赵匡美走出去,赵匡义面上笑容收起,轻轻一击掌,有人走进,赵匡义对那人道:“在市井之中,放出风声,说赵家三老爷,并非老太君亲生子,而是乳母王氏所生,老太君抚之为子。”

来人应是退下,赵匡义提起笔,继续作画,镇儿,你太年轻,太幼稚,总归要吃点苦头。挡住我路的人,只有一个下场,死!

这些胭脂也好,赵镇也罢,都不会晓得。

邹蒹葭和舜华,都已在上个月各自出嫁,胭脂因着身上有孝,别说做客,连礼都没来得及送一份,还是杜老太君出丧之后,胭脂才让人带上礼物往这两家去。

送礼的人回来在胭脂面前细细禀报,邹蒹葭嫁的很顺利,出阁前头一日才回到邹家,邹三娘子已经出阁,邹大娘子就算想做什么,也无能为力,况且胡家还有许多下人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