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在旁恭敬地道:“娘子,这几条狗都受过训练,不是熟人的东西一概不许吃。”胭脂听的这人说话声音尖细,细瞧他们几个,都面白无须,晓得都是中人,只怕这几条狗,还是在宫中训练过的。胭脂不由点头。

赵镇这才道:“记住,我走之后,这家里,这几条狗,除了娘子的命令,别人的命令,一概不能听,包括,”

赵镇迟疑一下才道:“包括郡王。”

那几个养狗的人齐声应是,方才牵狗那个,低头对狗说了句什么,那条狗这才看一眼胭脂,对胭脂摇一摇尾巴,上前把肉干叼起吃了。

“真是好聪明的狗。”王氏忍不住赞道。

赵镇对王氏依旧恭敬:“岳母此刻,就该更放心吧?”王氏又是一笑:“我自然放心。”赵镇看着胭脂,一种自豪感从心中生出,原来护住自己心爱的人,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完全不同。

“几条听话的狗?大郎他还真是把我们当贼防了?”赵镇从公主府借了几条狗的事,赵匡义很快知道,他的话里带有叹息。心里却是不屑。

报信的人应是后才道:“就是如此,郡王,小的看着郎君和娘子胡闹,简直是夜不安寝。,郡王,娘子这段时日都在整顿家务,小的一家,只怕要被送走。”

国公府和郡王府,本都姓赵,两边下人彼此联接有亲的非常多。如此一来,赵匡义想要知道国公府的事也很简单。来给赵匡义报信的人就是这类。

赵匡义听了这话,眉头微微一皱,能用的人手也是分很多种的,比如这样的,就是能放心使用,如果他出了赵府,那自己想要做有些事情,难免有些为难。

“小的历来忠心耿耿,从来没违背过娘子的意思,可也不晓得,为何娘子头一个就要小的全家出府?”在这人看来,胭脂夫妻所做的事都是违背杜老太君意思的,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子,和和睦睦才好。

“我晓得你忠心,只是这总是分了家,隔了房的,他们要做些什么,难道我们这些隔房的长辈还能去指手画脚不成?不说别的,就随便一件事,那边就嚷起来了。”

“郡王,小的日夜心急如焚,想的就是这事。若…”这人的话并没说完,就用手捂住口,赵镇看着此人,此人立即跪下,差不多指天画誓:“郡王,小的晓得这话不该小的说,可是小的全家在这赵府差不多三十来年。武安郡王创下的基业,哪能任由娘子胡闹?”

、第130章 践行

赵匡义唇边露出一抹得意的笑,但这笑很快就消失:“起来吧。这件事,容我再思量思量。”

仆人站起身,眼角还有泪,赵匡义温言劝慰了一句,也就让那仆人离开。

大郎啊,你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要做事,是要从内里攻起才是最好的。至于整顿家务这种事情,总有办法寻到漏洞的。赵匡义的手敲击着桌子,现在就看太子妃宋氏,和太子之间的夫妻情分,到底如何了。

这年三月,汴京城内发生好几件大事,一是太子妃嫁进东宫,这件事可以说是普天同庆。二是天子在娶了儿媳的三天之后,就决定对辽用兵,主将姓杨,赵家符家等,都有人前往战场。赵家去的当然是赵镇,至于符家,毫不意外是符三郎前去。

和天子用兵比起来,京城中人更关心太子妃宋氏在东宫的日子,到底过的如何。毕竟当初柴旭,是为了李氏,被赵家拒婚的。一个有名分,一个有宠爱,而且有宠那位,还怀了身孕,宋氏到底是韬光养晦呢,还是先给李氏一个下马威?

京城的茶楼酒肆中,难免又悄悄地开了一个小局,不过这个局,并没多少人知道就是。

“听说,太子妃成亲的第二日,是一个人前去给官家圣人问安的。”和京城小老百姓悄悄谈论这些一样,东宫中的事情,也被汴京城里勋贵人家悄悄议论。

不过每个议论的人,都只敢很小心地议论,并不敢表现出有什么对太子妃的不敬。

“这种事,你怎么知道的?”胭脂奇怪地看着舜华,按说舜华在出阁前,是不关心这些事的,怎么出阁了还不到半年,就开始议论这些?

舜华的脸微微一红:“出阁后,婆婆常带着我出外应酬,就算不想听,也能听到一些。再说这件事,又能瞒得了谁?”

成亲第二日,拜见舅姑,本该是夫妻一起去的,太子把宋氏撇下,不管有天大的理由,都是在打宋氏的脸。

“难道官家和圣人,就眼看着不管?”就算皇后再怎么偏袒李氏,可面上的面子是要维持的。舜华已经点头:“官家和圣人知道后,非常愤怒,命人去催太子。并让人呵斥李氏,可是落后圣人又给李氏赐下药材,让她好好养胎。”

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方法,胭脂不由摇头。若赵琼花知道这些,会不会庆幸当初没有嫁进东宫?

“宋氏并不得太子的喜欢?”赵琼花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不过和胭脂的想法完全相反,赵琼花心中有的,并不是庆幸,而是重又燃起战火。

“宋氏此人,不管是人品相貌还是教养,都不如你,太子不喜欢她,才是正常。”符夫人亲自来告诉侄孙女这个消息,静慈仙师的眉微微皱起:“虽说如此,可还有李氏?”

“大嫂你也想的太多了。李氏现在是得宠,可以后呢?女子一旦生了孩子,哪还能和原先一样?再说了,太子原先待李氏那样,不过是因的还没得到。现在李氏进东宫都好几个月了,哪还能再像原先一样。”

符夫人说的话就是赵琼花心里想的,不管怎么说,自己和太子之间,和宋氏是不一样的。现在,就要看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到汴京城?

静慈仙师看着孙女,眉依旧皱着,她希望孙女能够成为皇后,可并不希望孙女被当做垫脚石。

时光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大军出征的前夜。这次是随大军出征,亲友们要践行,当然不是在出征当日践行,而是在出征前夜,齐聚赵家给赵镇践行。

胭脂命人备好酒饭,也就出门迎接客人。

来的人并不多,先到的是张氏和赵京娘母女,这是赵京娘自从搬离赵府之后,头一次回到赵府。远远地瞧见胭脂站在门口,赵京娘的面色就变的有些不好看。

张氏拍女儿一下:“你这副样子摆给谁看?你上回冤枉了你侄媳妇,你大嫂也没放到心上,好好地去和你侄媳妇说。”

赵京娘撅起嘴:“娘,我不也给侄媳妇赔礼了,再说,难道我又…”赵京娘的话被张氏瞪回去,赵京娘的腮帮子鼓起:“娘,二伯母不喜欢侄媳妇,你又不是不晓得?”

“喜欢不喜欢,面子上总要过得去。”张氏呵斥女儿一句,胭脂已经瞧见赵京娘神色有些不好,不过胭脂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上前和张氏行礼。

赵京娘想不还礼,可瞧见自己娘,只得规矩给胭脂还了一礼。胭脂只微微笑了笑,请张氏母女往里面去。张氏母女刚迈进去,就听到身后传来赵五娘子的笑声:“三婶婆小姑姑,你们到的好早,大嫂,我好想你。”

赵京娘在心里翻个白眼,被自己娘瞪了一下,赵京娘只得乖乖地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赵五娘子母女。

赵五娘子正在那拉着胭脂的手说东说西,吴氏在一边含笑看着。见张氏母女停下脚步,吴氏急忙上前给张氏行礼:“三婶婶好,原本还想着,把家里的事都收拾好了,合该常去给三婶婶问安。可事情太多,竟不能常去给三婶婶问安,着实挂念。”

张氏也寒暄几句,赵京娘这回规规矩矩给吴氏行礼问好。

赵五娘子和胭脂的话总算说完,笑嘻嘻上前各自厮叫。吴氏拉着女儿的手:“就你,瞧见你大嫂就什么都不记得,说了这半日的话。连你三婶婆和小姑姑,都忘了行礼。”

赵五娘子连连给张氏和赵京娘道了万福,站起身才道:“娘,我这不是想大嫂?”

“年轻的小娘子们,见了总要互相说笑一番,这是常事。”张氏含笑着为赵五娘子解围,抬头见赵京娘面上神色,张氏未免又要悄悄地拉女儿的手一下,赵京娘忙把面色换了,露出几丝挤出来的笑。

张氏这边在说笑,那边赵夫人也带了女儿侄女们过来,瞧见张氏,忙又上前行礼,张氏扶住她:“怎么不见二嫂?”

赵夫人面不改色:“今早婆婆原本说要过来的,谁知起来时候,不知怎的有些头晕,就没过来。”

众人也没往心里去,胭脂既然知道符夫人不来,还能少应酬一个人,已经从门边走进:“既然二婶婆身子不适,那就请往里面去。”

“大嫂,你这会儿变这么客气,我不习惯啊。”赵五娘子亲热地把胭脂的胳膊挽住,笑嘻嘻地说。

“就是,大嫂,你现在这样客气,倒让我觉得,这不是常来常往的人家了。”赵三娘子也在一边帮腔。

胭脂浅浅一笑:“我哪里客气了?不过长辈们在这,总要还以礼仪。”胭脂的话又让赵三娘子和赵五娘子笑了。

赵京娘的脸上又有不满之色,这是做给谁瞧呢?

张氏觉得头有点疼,女儿这一回到京城,就和原来不一样了,看来还是要好好管教,不能再放纵了。张氏笑着道:“虽说我们都是长辈,但都是一家子,这里没有外人,随意些罢。原先…”

张氏原本想说的是,当初杜老太君在世时也是如此,但此刻分明不是提起这件事的好时机,于是张氏闭口不语。众人也当没听到这话,说笑着往里面去。

赵五娘子性格活泼,话当然也多,走到半途听到犬吠,笑着问胭脂:“听说大哥寻了几条猛犬来,想必这就是猛犬在叫?”

胭脂点头:“后门处三只,前门处两只。”

“大哥总是这样小心。这些年世道太平,更何况这还是在京城。”赵二娘子有些不以为然地说。一直没说话的赵夫人已经轻咳两声。赵二娘子急忙住口,在去年险些遭劫持的胭脂面前,提起这个,分明不是好主意。

胭脂垂下眼,心里叹气,这看起来都是亲亲热热一家子,内中颇多一些不能说出的事。事情,原本不该是这样的。

众人来到厅前,酒席已经摆好,胭脂请众人入席。因还在杜老太君孝期内,酒是素的,菜色也不是很丰富。众人也不会有人挑剔,坐下后赵夫人才问:“怎么不见大郎?”

“说的是,今儿本是要来给大郎践行的,哪晓得进来都这么半日,还不见大郎,总不能被践行的那个,还在外头,我们在里面就吃喝上了。”张氏也笑道。

“大郎说会赶回来,此刻也该回来了。”胭脂说着就唤丫鬟:“你去门口瞧瞧,问大郎什么时候回来?”

丫鬟应是,刚走出不多几步,就有小厮走过来:“娘子,大郎原本已经到家,被郡王找去了。”

“想必公公找大郎,是要叮嘱几句。”赵夫人听完就道,胭脂的想法和赵夫人是不一样的,不过并没说破,只笑着请众人用酒。

赵镇听的赵匡义相约,原本是不想去的,但如果回绝的太生硬,也不大好,只得往赵匡义书房来。进到书房,赵镇才发现不光是赵匡义,自己父亲也坐在那里。

、第131章 离别

赵镇给赵匡义和赵德昭各自行礼问安,也不坐下,只站在那。

“吾家千里驹,今已长成。”赵匡义对赵德昭说了这么一句,这才对赵镇道:“晓得你明日出征,总要回去家中一下。我寻你来,还把你父亲寻来,不过是想和你说几句话罢了。”

赵镇面上不失恭敬:“二叔公寻我有什么事,能做到的,侄孙一定去做。”赵匡义听的这话又笑了:“果真是长大了。”

“侄孙,早不是小孩子了。”赵镇看着赵匡义,话语中有意味深长,不再是那个听到事情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冲进赵匡义书房质问的孩子。而是能站在这里,平静地说话。

我弱,但我不会怕你!赵镇的眼神让赵匡义心中惊愕一下,但很快赵匡义就收起心中的惊愕,对赵德昭道:“昭郎,你的遗憾,想来大郎会给你弥补。”

赵匡义说的,当然是指赵德昭自从尚主之后,就没上过战场的事。赵德昭恭敬应是:“大郎能如此,我很欣慰。”

“大郎啊,你要记得,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你都姓赵。”赵匡义和赵德昭说完,就转向赵镇,语气郑重地说。

“二叔公,我从没有一日忘记自己姓赵,我更晓得,赵家的荣华富贵是怎么来的。二叔公,我这一回前往战场,再不是昔日那种上战场练胆量。”

赵镇的回答并没出赵匡义的预料,但赵匡义心中,还是有了不舒服,一切都向着赵匡义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滑去,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告诉赵匡义,你所想的,并不是别人要的。

赵匡义再次看向赵镇,赵镇也毫不惧怕他的目光。如果,连这样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护住妻子?如何能够,把赵家的富贵,长久地维持下去。

“好,很好,很不错。可惜曹相公远在唐国,他若知道,定会更加欢喜。”赵匡义在久久沉默后说出这么一句,接着又道:“大郎,那你要记得,你,千万不能给赵家抹黑。”

“我记得,二叔公,我记得赵家的富贵怎样得来,我更记得,赵家的富贵要怎样延续。”赵镇给赵匡义行礼,斩钉截铁地说。

“昭郎,你啊,可以放心了。”赵匡义的脸色微变,但很快就恢复平静,对赵德昭说。

“大郎已长成这样,我很欣慰。”赵德昭这话里,满含欣慰。赵镇看向自己的父亲,咧嘴笑了。赵德昭很想拍着儿子的肩膀,安心地上战场去,你的妻子,我会和公主一起,护她周全。

赵匡义面上虽带着笑容,但放在袖中的手,已经握成拳,赵镇,现在瞧来,的确已经不可留了。战场之上,总会有机会的。

赵镇从荣安郡王府回到宁国公府时,众人已经喝了好几杯酒,赵京娘和赵三娘子等在那说笑,胭脂和吴氏在那说着什么,张氏和赵夫人坐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赵三娘子眼尖,先看见赵镇,已经笑着站起身相迎:“大哥回来了。祖父把你叫去说些什么?可是说辽人凶猛的?大哥,我听说,辽人都是吃生肉喝人血的,并不通教化,和这样的人打战,大哥你可千万要小心。”

赵二娘子捂住嘴笑起来:“三妹妹,要你别去听那些闲书,你偏要去听,现在好了,把自己吓到。吓到自己也就算了,吓到了大哥可怎么办?”

赵镇心中对胭脂有千言万语,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说出来,只对赵二娘子笑一笑:“你太看不起你的哥哥了,我怎会害怕?要害怕,就不会上战场了。”

赵五娘子已经端了杯酒过来:“大哥,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会等你回来,这杯酒,就当践行。”赵镇接过赵五娘子手中的酒一饮而尽,这才上前去给张氏等人行礼。

张氏辈分最高,不过和赵镇并不算很熟。只照常叮嘱几句。赵夫人的话就稍微多了点。吴氏只是瞧着赵镇:“大郎,该说的她们都说过了。我只有一句,你放心去吧。我会帮你照顾好你媳妇的。”

胭脂在旁听的有些发窘,赵镇郑重点头:“二婶,多谢了。我这一去,一定会平平安安回来。”

平安归来,这是胭脂想对赵镇说的话,但等人都散去,夫妻独处时,胭脂只是对赵镇道:“你就放心去,我会照顾好自己。现在家里人口少了,事情也少了。我娘也会常过来看我,你一点也不用担心。”

赵镇瞧着胭脂,伸手把胭脂的脸捧起来:“只有这些?胭脂,你就没有别的?”

胭脂抬头看着丈夫:“别的?不都已经说完了?”赵镇把胭脂搂在怀里,搂的特别紧:“胭脂,你就算骗我也好,你就说,等我回来的时候,你已经带着我们的孩子在等我。”

孩子?胭脂瞧着赵镇,伸手想要把他推开:“哪有这么快?”

赵镇的眼有些发亮:“会有这么快的,等我们今日这样努力,也许到明日,你就有孩子了。”胭脂想笑骂丈夫一句不要脸,可还是没骂出来,只是把丈夫推了一下,赵镇把妻子的手握紧,一切尽在不言中。

次日赵镇醒的很早,或者该说,他一夜都没好好睡,相思那么长,长到还没出发还没分离,这相思就已经漫上心,浓的让人无法呼吸。

胭脂也跟赵镇一起起床,亲手给他把衣服穿好,又把甲胄披上去。下人们都守在厅上,等着送别主人。胭脂夫妻走到厅上时候,男的以赵安为首,女的以赵嫂子为首,都跪下给赵镇行礼。

赵镇看着他们,千言万语都在心头,但只说出一句:“我走了,你们要好好照顾娘子,不能让她少一根毫毛。”

“郎君您就放心,娘子要掉了一根毫毛,您回来就寻我们的不是。”赵嫂子已经开口。赵镇晓得,胭脂会照顾好她自己,但赵镇还是有些舍不得,谁知道他们还会生出什么样的心?可不舍得还是要走,如果永远在这里,就不会变强,不能保护自己的妻儿。

胭脂觉得心中有些酸涩,但还是对赵镇露出笑容:“走吧,安心地走。我会好好的,一定会。”

赵镇再忍不住心中别离之情,当着众人的面,把胭脂紧紧抱住,抱的那样紧,紧的像不愿意放开一样。胭脂眼角也有泪涌出,但还是把丈夫放开,看着他,什么都没说却像说了无数的话。

赵镇深深地看一眼妻子,往外走去,府门外已经有人等候,赵镇翻身上马,胭脂对他挥手。赵镇又看一眼妻子,用脚踢一下马腹,转身离去。

眼追看着丈夫的背影,原来,离别竟然这样伤。

“娘子,进去吧。”赵嫂子在那轻声提醒。胭脂把眼角的泪擦掉,回头对着赵嫂子时候,又是满面笑容:“好,我回去,我会过的好好的,不会让他担心。”

赵嫂子没有应是,只是扶了胭脂往里面去。

这一日,汴京城内弥漫着一股离别的愁绪,大军远去,浩浩荡荡地去,可等到回来时候,就没有这么多的人了。

大军离去的消息,对赵琼花来说,半点离愁都没有。她坐在回汴京城的马车上,看着那久违的一切,眼中有火在烧。

“四娘子的马车已经到了门口?”胭脂听到红柳来禀告,看着红柳满面不可思议。

红柳也觉奇怪,为何赵琼花突然回来?“不止是四娘子,还有静慈仙师。”红柳补充说到。赵镇才离开不到十天,她们就赶回来,这内里必定有蹊跷。

可是,红柳忍不住看一眼胭脂,如果把她们祖孙二人拒之门外,这对胭脂必定是不好的。

胭脂冷笑一声,这一样接一样的,她们也不嫌烦?此刻胭脂为赵琼花生起的那点庆幸之心,早就消失。从这来看,赵琼花只怕恨的是自己夫妻。

“出去迎接吧!”胭脂已经迅速地定了主意,现在也只有兵来将挡了。

红柳应是,扶胭脂起身:“可是,娘子,若…”

“没有什么可是或者若,你记住,这个家的当家主母是我,也只能是我。”胭脂眼中也燃起了火,既然她们真要一次次试探,到时就别怪自己不给面子。

“这府里,变化很大。”静慈仙师当然不会带着孙女在门口等,而是携赵琼花进了府,坐在主位上环顾一下四周,不由对一边相陪的赵嫂子感慨。

“娘子说,这家里现在人口不多,有些下人就撤了。”赵嫂子也不晓得静慈仙师为何会突然来到,不管怎么说,没有把她挡在门外的道理。因此只在心中揣摩,面上依旧恭敬。

静慈仙师面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笑,赵琼花坐在旁边,依旧那样端庄,仿佛过往一切,从没发生。

、第132章 无视

胭脂走进前厅,看见的就是这副情形,阳光照射在赵琼花的脸上,像赵琼花也在发光一样。这样像花朵样娇柔美丽的少女,心为什么和外表不一样呢?

赵琼花已经看见胭脂,起身相迎,盈盈下拜:“嫂嫂!”

静慈仙师看着胭脂,眼神平静:“大郎出外征战,你公公婆婆,又住公主府内,我想来想去,索性带了你妹妹回来,陪你住一些日子。”

静慈仙师话语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胭脂知道,自己也不能反对。再说这种事情,她们要回来,难道还能拦着,到时不晓得京城内,又会传出什么流言。

胭脂浅浅一笑,行礼如仪:“祖母疼爱四妹妹,愿她回来,这自然不错。”静慈仙师的眉不由微微一皱,感觉胭脂和原来不一样了。不再是那样直接说出自己心中话的人。

赵琼花也发现胭脂的改变,看向胭脂的眼神稍微有些变化,但很快赵琼花就笑了,这又有什么可怕?

胭脂已经吩咐赵嫂子:“四妹妹和祖母的院子,一直都收拾的好好的,你送四妹妹回去,我送祖母回房。”

胭脂的淡定从容让赵嫂子也明白一些事情,这个家里,只能有一个主母,绝不会有第二个。赵嫂子伸出一只手,做出请的姿势:“四娘子,这边请。”

胭脂看着静慈仙师:“祖母,请往这边来。”没想到胭脂并没有给自己祖孙开口的机会。静慈仙师看向胭脂的眼神又有了不同。

胭脂恭敬地请静慈仙师离开,这种事,并不只是汴京城内女子会的。

赵琼花见祖母示意自己跟了赵嫂子回去,也没反对,径自回到原来的院子。赵琼花的院子向来十分精致,也常有人打扫,此刻也不例外,走进院内,窗下的一颗牡丹开的正好。赵琼花看到这丛牡丹,唇不由微微一弯,露出笑容。

上房已经有两个丫鬟走出来,瞧见赵琼花,面上都有激动神色。这是赵琼花的两个贴身丫鬟,赵琼花前去清修,只带了两个人,剩下的人都留在这看屋子。

“四娘子,原来你果真回来了,奴还以为,再不得见您了。”一个名唤轻雾的,只说了一句就红了眼眶。

旁边的轻云忙道:“四娘子,您别笑话轻雾,她娘已经去求了娘子,说给轻雾寻了人家,等过了八月,就让轻雾出嫁。”

赵琼花的眉微微一皱,赵嫂子已经道:“四娘子,轻雾今年已经十九,算不得小了。”赵琼花瞧赵嫂子一眼,似笑非笑:“赵嫂子和原来不一样了。”

赵嫂子急忙垂手侍立:“小的不敢,不过轻雾等人,虽说只是丫鬟,可也是女大当嫁。”赵琼花的眼瞧着赵嫂子,这才对轻雾道:“你娘给你说了什么样的人家?”

轻雾忙道:“说是酒楼的伙计,今年二十一。四娘子,奴只愿终身服侍您,不愿出嫁。”赵琼花原本是要去做太子妃的,她的贴身丫鬟也会跟着她嫁进宫,那时贴身丫鬟的身价就不一样,既曾望过高,又怎会屈就一个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