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用手抚脸时候,柴旭已经看见宋氏右手小拇指上戴的金戒指。柴旭上前就把宋氏的金戒指给取下来,仍在地上:“你一辈子都戴着这个吧。”

说完柴旭扬长而去,宋氏颓然坐下,侍女们这才敢上前搀扶宋氏。

“太子妃,要不要…”宋氏听到侍女提议,眼中的泪滚落:“没用的,没用的。太子的心,哪有分毫在我身上。李氏,就算再低贱名分再低微,他就是喜欢。”

柴旭从宋氏这边怒气冲冲地出来,又不愿回到李素娥那边去瞧她的眼泪。想到赵琼花,索性去寻赵琼花说说话。早知今日,当初就该苦求赵家,把赵琼花许给自己。她是个能容人而且又得爹娘喜欢的人。

柴旭出了东宫,就往永和长公主府邸行去。

永和长公主听到下人通报,眉不由微微一皱,但还是要迎出来。

“旭郎,你今日又是来给我问安的?”永和长公主含笑问着柴旭,柴旭来之前,已经想了许多话,但见到永和长公主之时,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永和长公主请柴旭到厅上坐下,笑着道:“你已经得封太子,转眼就要做父亲了,怎的还这样孩子像?”

“姑姑,我想,请四表妹出来,我想和她说说话。”柴旭沉吟一下,对永和长公主说出来意。

永和长公主的眉微微一皱:“旭郎,你已经娶了妻子,又纳了那么多的美人,你以为,赵家会乐意把女儿,送去给你做妾?”

这一句让柴旭极其失望,他看着永和长公主,目光恳切:“可是,姑姑,琼花才更适合做太子妃。她宽容大度,和素娘又那样好。姑姑,您说,我…”

“什么都晚了。你的太子妃现在姓宋。旭郎,你要过来,和我讨杯茶吃,那我给你烹茶,可你若过来,想和琼花说什么,那可不成。旭郎,即便是皇家,也要顺从民心的。”永和长公主把茶递给柴旭,谆谆教导。

柴旭接过茶,一饮而尽,什么都没说,就告辞出府。

“公主,四娘子若能进东宫,依现在殿下对四娘子的心,定会十分得宠爱。她家世还高于宋氏,到时…”柴旭走后,身边侍女不解地问永和长公主。

“就是因为四娘子家世还高于宋氏,才更不可能甘心做妾。旭郎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已经闹过一次,这一回,他还想这样做,赵家女儿,又不是地里的菘菜,任他选择。”

永和长公主的话让侍女笑了:“公主是想喝菘菜汤?说来,娘子也爱喝这个。”

提到胭脂,永和长公主的眉松开,几次相处下来,永和长公主发现,和胭脂在一起,相处是十分轻松的,能够放下那些虚礼,和人这样说话,非常欢喜。

“公主当日若把这些话都说出来,也不用走这样多的弯路。”听永和长公主派人把柴旭今日来此的目的说完,胭脂不由叹息。

“公主从小生长宫廷,母妃身份又低微,中间又出过许多事。公主难免养成事不涉己,高高挂起,小心谨慎的性子。”老卫在旁为永和长公主解释。

胭脂哦了一声:“我还以为,凡是皇家女儿,都必无所顾忌,想说就说呢。”老卫笑了:“这样的公主也是有的,不过每个公主都不一样。毕竟每个公主受到的宠爱也不同。”

“可 我听说,永和长公主,备受宠爱。”胭脂的话让老卫笑的意味深长:“皇家对女儿,自然是不吝啬的,吃穿用度都是上好的。服侍的人也很尽心。可除了这些和姐妹 们都一样之外,别的,就有所不同。公主的母妃,本是谨小慎微的性格,自然对公主也会这样教导。至于有几位公主,母妃跋扈之下,难免更加跋扈。”

“这么说来,婆婆她,是个很好的人了?”胭脂若有所思地问。老卫并没直接回答,只道:“公主也有自己的骄傲。”

“我明白了,卫婆婆,我发现,我已经很习惯这样绕着弯儿说话了。”胭脂摊开双手,老卫淡淡一笑:“娘子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定不会辜负公主对您的期望。”

“卫婆婆您这样说,我很惶恐!”胭脂带笑看向老卫:“我所求的,不过是能安安静静过一辈子,看着我顾念的人,能过的很好就可。”

“娘子,您的处境已经变了。”老卫提醒胭脂,胭脂垂下眼,是的,处境变了,想法也要跟着改变。赵镇,你欠我的,一辈子都还不清。

正在等着伏击辽人的赵镇觉得耳朵有些发烫,想来是妻子在念叨自己。赵镇咧嘴一笑,胭脂,你等着我,等着我拿大大地功劳回去。

赵琼花也知道了柴旭前往永和长公主府的事,赵琼花的面上露出笑容,是的,不能这样上赶着,要慢慢地,慢慢地让柴旭知道自己的好,到那时,宋氏,逃不掉被废的结局。

理由都已有了,善妒。赵琼花淡淡一笑,面上端庄无比。

柴旭在东宫的表现让天子越发对这个儿子皱眉,这一回,是潘皇后出面劝说,才让天子平息怒气。但柴旭数次求见,天子并没召见儿子。

这让柴旭心中生起恐慌,如果天子真有废太子的意思,朝中大臣们,有多少个,会站在自己这边?可在这个时候,去和朝臣们联络,简直就是去挑衅天子。

于是柴旭只有老老实实待在东宫,但对宋氏已经厌弃,李素娥又身怀有孕,别的女子,柴旭觉得没什么看头。柴旭对赵琼花的思念越来越深,只是苦于不能和赵琼花见面说话。

“殿下既然如此苦闷,何不换了衣服,出外走走?”柴旭此刻还是太子,当然就有人来解忧。见柴旭面色烦恼,有小内侍这样提议。

“换了平常人的衣服,像上回元宵时候一样?”柴旭果然表示这主意很好。小内侍笑着道:“就是这样,只可惜李孺子还怀着孕,不然就可以陪太子出门。”

柴旭不由回想起去年元宵夜时,携美同游,在茶楼遇到赵琼花的事情。可惜那么美好的日子,只得一瞬。柴旭果真换了衣服,只带了几个小内侍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右手小拇指戴金戒指,据说是汉宫里面表示大姨妈来了,不能承宠的标志,此处借用。

、第144章 打算

来到旧日相遇的茶楼内,白日的茶楼更加热闹,柴旭捡了一副座头,在那百无聊赖地看着下面。茶博士送上茶来,在旁边说个不住,内侍只是让茶博士赶紧离开,不要在这打扰人看景。

街上人来人往,只是没有那个自己想见的,柴旭叹了口气,收起目光,正打算喝茶时,见又来了一辆马车,从车上走出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

这少女生的很美,神情也很娇俏,扶了丫鬟的手往茶楼上走。茶博士正好给柴旭倒茶,见柴旭看着那少女。茶博士不屑地说:“邹家这位又出来了,真是好厚的脸皮,谁不知道她亲爹是谁,竟顶着邹姓到处走。”

内侍见柴旭有兴趣,自然问个究竟,茶博士就把邹芸娘的来历告诉柴旭主仆。柴旭不由一笑,这邹夫人可真够大胆的。

“卖茶的,你不好好卖茶,在这说人是非,为的什么?”茶博士在那说的兴起,谁知身后就传来这么一声娇喝。

茶博士用手捂一下嘴巴,对柴旭道:“客人,丫鬟如此,想必主人也不是什么…”

邹芸娘的丫鬟听到茶博士这样说,更为恼怒,上前就要来扯茶博士的嘴。

柴旭从没想到,竟有这样的丫鬟,不由噗嗤一声笑出。

“莲儿,哪有你这样的,还不赶紧退下。”邹芸娘娇娇怯怯地喊出声,她方才走进来时,已经发现柴旭虽着了平常衣衫,但那气度与众不同。

不管怎么说,柴旭定不是自己能惹的起的,出门不易,当然要给人留个好印象。因此邹芸娘此刻方才开口,又对茶博士道:“我的丫鬟,性子急了,还请给我们捡幅坐头,我在这里,等我母亲来。”

既然邹芸娘这样说,茶博士也不会再和莲儿纠缠,说了声请,就把邹芸娘请到另一边。邹芸娘又对柴旭行礼:“今日着实抱歉,还请公子勿怪。”

一个娇俏的少女,甜甜地和你说这样的话,别说柴旭,连茶博士都觉得,事情又不是邹芸娘做的,在背后那样说人家,着实有些不对。

不等柴旭开口,茶博士已道:“邹娘子,罢了罢了,这件事,都是我嘴不好。”邹芸娘抬眼看柴旭一眼,眼中有好奇有笑容。

这双眼真的很美,柴旭看着邹芸娘的眼,只觉得一天的烦恼都被消掉,对邹芸娘点头:“邹娘子,不过一点小事。”

邹芸娘又是一笑,也就和莲儿走到位置上坐好。

那位置有半扇屏风挡着,正好把邹芸娘挡的严严实实,柴旭见不到邹芸娘,眉头不由微微皱起。小内侍察言观色,在柴旭耳边道:“殿…公子,邹家这位娘子,倒和她的姐妹们不一样。”

柴旭瞪小内侍一眼,小内侍掩口不语,柴旭不得见佳人,哪还有心思喝茶,命小内侍会了帐,小内侍不等柴旭吩咐,就把邹芸娘的帐给结了。

这小子,还有几分伶俐,柴旭心中称赞,带了小内侍就要离开。

茶博士到邹芸娘那边把柴旭替邹芸娘会帐的事一说,邹芸娘心中暗道这是一个机会,给莲儿一个眼色,莲儿急忙走出去,对柴旭行礼道:“这位公子,我家娘子说,无功不受禄,这钱,还请公子拿着。”

“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小内侍已经开口道,柴旭又往邹芸娘所在方向看去,不见邹芸娘的影子,但柴旭晓得,她定在侧耳细听,柴旭不由一笑。

楼梯处传来有人上楼的声音,接着邹夫人被人簇拥着走上来,邹夫人身边的丫鬟正要问茶博士邹芸娘在哪。邹夫人猛地瞧见柴旭,顿时不敢相信自己眼睛,若不是此处狭窄,邹夫人不由自主就要下跪。

柴旭轻咳一声,邹夫人已经会意,叉手为礼:“原来是…郎君怎的会在这里?”

“在 家中闲坐无聊,出来闲走,不想遇到令爱,因稍有争执,只好替令爱会帐赔罪,谁知令爱并不肯收。此刻夫人来的恰好,就请夫人代令爱收下。”柴旭说一句,邹夫 人的眼里的笑就越浓,等柴旭说完,邹夫人急忙道:“这点小事,何须赔罪,不知郎君今日可有空闲,不如移驾我们府上?”

“今日我还要回去,改日吧。”柴旭说了这么一句,邹夫人急忙目送他离去。等柴旭主仆走了,邹夫人这才欢欢喜喜走到邹芸娘身边。

“娘,这位公子…”邹夫人和柴旭的对答,邹芸娘听的很清楚,心中狐疑,这位公子到底是什么人。此刻见邹夫人走过来,邹芸娘忍不住问。

邹夫人此刻满心欢喜,果然这个女儿是有大运道的,让她在茶楼等自己,偏生就能遇到太子。若再把她带进宫去,难保太子不会纳女儿为妾,太子的妾室,可比不得别人。到时自己一家,就能永保富贵了。

邹夫人盘算的好,对邹芸娘笑道:“以后你就晓得了。我给你打了几样首饰,你跟我回家,把那些首饰戴了。”

说完邹夫人忙的连茶都没喝一口,就带上邹芸娘离开。

回去马车上,邹夫人迫不及待地把柴旭的真实身份告诉邹芸娘,邹芸娘听的今日遇到的是太子。不由用手捂住心口:“娘,真的,真的是?”

“自然是,我见过太子好几回。不过呢,这事回去还要和你爹细商量,瞧他有什么可说的。若你爹肯了,这件事,就很简单。”邹夫人笃定地说,自己的丈夫是一定会答应的。

邹芸娘用牙咬住下唇,一颗心还在砰砰乱跳,原来,那就是太子。

“你 简直是异想天开!”忠义伯听的邹夫人的打算,嗤之以鼻。邹夫人才不在意丈夫这样说,白他一眼:“什么异想天开,只要你肯把女儿认下,到时女儿进了东宫,你 就是太子的岳父,等太子登基,我们家,还有什么好怕的。不然的话,你是要靠谁?大郎那个蠢材,读书不成,习武不行,靠他,只怕会饿死。”

忠义伯对这个独子,情分也很平常,连他的娘长成什么样子都不记得。替他娶个媳妇,不过是为了不被人说罢了。此刻听的妻子抱怨,忠义伯也开始思量起来,这话说的,其实并不算错。

“我能容下你在外头的女人和孩子,为何你不能?这事,扯平了算。”邹夫人原本就是无理搅三分的性子,更何况邹夫人觉得,这件事,自己全是为了邹家在打算,更是理直气壮。

“娘子,今日老爷认了那位做女儿了。”柳氏听的丫鬟这样说,鼻子里面哼出一声:“与我何干呢?”

“娘子,算起来,她也是您小姑,您…”

“小姑?”柳氏再次冷笑:“什么小姑,这样的人,谁爱认爱认去,横竖我不认,我也不愿再做这邹家人了。”

“娘子?”丫鬟明白柳氏话里的意思,惊讶开口。

“我 做了这一年多邹家的媳妇,服侍公婆无不尽心,柳家欠邹家再多的恩情,也该报完了。”柳氏说着,眼里的泪就滚落,前日娘家来信,终于答应出面帮柳氏和邹家和 离。柳氏等了这许久,总算等到这个消息,此刻再忍不住,对丫鬟道:“收拾东西,去和婆婆说,我们要回柳家住段时间。”

“你回柳家做什么?爹娘要我来叫你,说和芸娘妹妹重新见礼,以后,就是一家人了。”邹大郎的声音在外面响起,接着他掀起帘子走进来。

自己的丈夫,柳氏只有三个字形容,窝囊废。此刻瞧见丈夫,柳氏也没起身:“我在这家里住的不高兴,回娘家却也是平常事。”

住的不高兴?邹大郎见一向温柔的妻子变了神色,坐在她身边软语道:“我晓得你心里不舒服,可我们是做小辈的,除了忍让还能做什么?”

可惜的是柳氏再不想去忍了,她把丈夫的手拿开:“不必了,我回去几日。这里的东西,都是邹家的,我并不会带走。”

邹大郎感觉出妻子话语里似乎有不对,看着柳氏目光极其恳切:“你要回去住几日,也好,我送你回去。”

“不必了,郎君,从此后,你善自珍重。”这话,确实不好,邹大郎看着柳氏的面容,眼已经睁大,眼中的泪都快流出:“娘子,你走了,这个家,又只剩我一个了。”

柳氏看着邹大郎眼中的泪光,低头不语,邹大郎以为妻子会答应留下,谁知柳氏只缓缓地道:“各人有各人的命,大郎,你以后,要好好过。”

邹大郎觉得胸口闷的慌,看着柳氏说不出一个字来。柳氏看着丈夫,丫鬟已经收拾好东西,柳氏对邹大郎跪下,端端正正地行礼。

邹大郎看着柳氏,眼中的泪已经滚落。柳氏站起身:“大郎,若你对我,还有几分夫妻情分,就让我走吧。”邹大郎垂下双臂,低头不看妻子,柳氏的裙边擦过邹大郎的袍子,邹大郎很想伸手去把柳氏拉住,但知道,拉不住的。

、第145章 进宫

这个家里,处境艰难,既然如此,再拖一个人进来,又有什么意思?邹大郎用手捂住脸,低低地哭起来。

“姊姊,好奇怪,这一回,柳家要和离,那边母亲,竟然没闹腾,就答应了。”胭脂怀孕之后,变懒许多,也不爱说话,听到邹蒹葭说,胭脂只抬起眼皮瞧了瞧邹蒹葭,嗯了一声。

邹蒹葭拉起胭脂的手:“姊姊,我觉得啊,定是他们有别的念头。姊姊,我和你说,父亲还正式认了那个芸娘为女儿,还要再摆酒席,还叫我回去认妹妹呢,我才不想回去。”

“所以你就来这边了?”胭脂笑着问邹蒹葭。邹蒹葭点头:“是啊,我问娘,娘说,只怕她们另有打算,那个芸娘,相貌生的着实太美。”

“你见过?”胭脂打个哈欠就问,邹蒹葭点头:“娘也见过,就是那日曹家的消暑会上,母亲带了那个芸娘前去,娘碰到了,回来说,还真没见过这么美的女子。按说这样乡下长大的,有些难免会带有怯态,她偏没有。也是一件奇事。”

女儿,生的很美,忠义伯要认,胭脂觉得事情变得有些有趣了,不过再有趣也比不上别的,胭脂瞧着邹蒹葭:“娘也就那样说一句,她啊,最关心的,还是你什么时候给她添个孙儿。”

邹蒹葭的唇微微一撅:“姐姐笑话我。”

“我没笑话你,和你说正经事呢。”胭脂笑着道。红柳走了进来:“娘子,永和长公主遣人来说,后日宫中办乞巧宴,公主要娘子和四娘子,一起陪伴进宫。”

算着日子,杜老太君过世已有八个多月,胭脂是曾孙媳妇,孝期已满。永和长公主虽是承重孙媳,但她身为公主,能为杜老太君穿够百日的孝服,天下人就要赞永和长公主为人贤德了。

这个时候,进宫参加乞巧宴,还真是个好时机。当然,胭脂更加肯定的是,永和长公主这个举动,是告诉整个汴京城的人,自己是永和长公主看重的儿媳妇,谁也不能多说半个字。

因此胭脂笑着道:“替我回去多谢公主,说到那日,一定会去。”邹蒹葭叹了口气:“女儿节啊,我这样嫁人的,就不能过了。”

胭脂噗嗤一声笑出:“别这样说,蒹葭,你在家里,要办多少宴会,谁也不会拦着你。”

“还是姊姊疼我!”邹蒹葭偎在胭脂肩下,胭脂捏捏邹蒹葭的鼻子,两人又是相视一笑。

“已经许久没进宫了。都不晓得,宫中最近有什么时兴的妆容首饰了。”赵琼花听的轻云的话,对着镜中的人喃喃自语。

“四娘子,您怕什么?您的容貌,无需多装扮,都能高出众人一截。”轻雾比赵琼花还要欢喜,赵琼花被永和长公主带到宫宴上,就是告诉众人,赵琼花,依旧是那个得到宫中人宠爱的赵家四娘子,绝不是什么没身份的人。

是吗?赵琼花看着镜中的自己,这一回,一定要打扮的让人移不开眼睛,让柴旭彻底后悔,后悔没有娶自己为妻。

赵琼花带着笑,让轻云把自己的首饰寻出,这一回,要梳什么样的发髻,戴什么样的首饰,才能艳压群芳?

“太子妃,圣人说,明日的宫宴,您必要出席。”自从宋氏被太子打了一巴掌,宋氏就“病了”,病的很重,重到东宫的所有事情,都交给柴旭的乳母来料理,而不是由宋氏打理。

“我连逃避都不能,你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宋氏看着侍女,眼中已经没有了希望,嫁进东宫还不到半年,可柴旭的所为,让宋氏彻底地失望。

“太子妃,您别这样难过。李氏再能,难道还能占住太子一辈子?况且,又不是没有比李氏相貌更好的女子。”

“可是,太子不肯…”宋氏并不是没想过寻一个美貌女子来给柴旭,借此分宠,可天下最美貌的女子,都在后宫之中,哪是这样轻易寻到的?

侍女长声叹息:“太子妃,您啊,别想那么多,圣人既然要您明日出席宫宴,而没招李氏陪伴,这说明圣人心中,只有您是儿媳妇,别人全都不是。”

也只有这样的话,能让宋氏心中,稍微欢喜一些,只有这个名分,是谁都抢不走的。

“娘,这就是皇宫吗?简直就跟仙境一样。”七夕本是女儿节,臣子的女儿没有长辈陪伴也不能随意入宫。因此来赴宴的,都是母亲带了女儿。

邹夫人带着的,就是邹芸娘,听到邹芸娘的赞叹。邹夫人心中泛起得意,接着就对邹芸娘道:“我叮嘱你的话,你记得了吗?”

邹芸娘点头:“我记得了,娘,我一定会讨好太子妃的。”太子妃不得太子宠爱,当务之急,就是寻一个美貌女子,分李氏的宠。圣人和天子,对太子妃是有抱歉之心的。到时由宋氏去说,效果远远好过太子去说。

毕竟太子已经因为李氏,惹怒过天子数次。这个主意,邹夫人和忠义伯商量了很久,甚至连这个进宫赴宴的机会,也是忠义伯想了许多办法,才得到的。成败在此一举。邹夫人看着身边美丽的女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女儿定不会辜负自己的期望。

“今日赴宴的人,来的不少。”赵琼花和胭脂陪着永和长公主往皇后所居昭阳殿走去。赵琼花面上已经瞧不出激动之色,很平常地和身边引路的宫女说话,如同每一次进宫。

“是,韩王已经长成。圣人的意思,趁这个机会,要为他们各自挑选一位合适的王妃。”这算不上什么秘密,因此宫女笑着说。

“连韩王都已经长大了,记得我头一次进宫,韩王才刚刚会走路。”赵琼花语气中带有感慨,宫女也含笑应是。

胭脂用手遮住口打个哈欠,永和长公主已经感觉到了,对胭脂低声道:“今日我不过带你出来,等会儿我会让人把你的位子安排在我身边,并且稍微坐一会儿,我就带你们告辞。”

宫中宴会是按诰命按身份来的,胭脂是没有资格坐在永和长公主身边的。但永和长公主要有所要求,潘皇后也不会不答应。

胭脂和永和长公主的对话已经被赵琼花听见,赵琼花看一眼胭脂,淡淡一笑没有说话。一行人已经走进昭阳殿,不管是永和长公主还是胭脂,面上都露出那种很平静的笑容,进到殿内给潘皇后行礼。

潘皇后笑着命她们免礼,亲自扶起胭脂:“你有身孕的人,本不该劳累你,但我想着,丢下你一个人在府内,孤零零的,也是不好。”

胭脂笑着谢过潘皇后,潘皇后瞧向赵琼花,面上有叹息之色。赵琼花还要再行礼,潘皇后已经把赵琼花拉住:“都有一年多没见你了。原本你该和我亲亲热热地在一起,而不是现在这样。”

“这是琼花没福分,不能服侍在圣人身边。”赵琼花温柔回答。潘皇后拉着赵琼花坐在自己身边,其余众人也挨次坐下。

长宁公主已经瞧向赵琼花:“琼花,我好想你,听说你回到汴京,我还想着,可以去见你了,谁知接二连三有事。”

“你这孩子,就是口无遮拦。”潘皇后笑着打长宁公主的肩一下,长宁公主嘻嘻一笑,就靠在潘皇后肩上。

赵琼花面上笑容端庄自如,过往的一切尴尬,她似乎从不记得。

“太子和太子妃来了。”宫女在外传报,接着柴旭和宋氏走进来。宋氏刚一走进殿内,就瞧见赵琼花坐在潘皇后旁边,十分亲热的样子。

潘皇后待宋氏,不过微有歉意罢了,宋氏哪曾有过这样待遇。想着,宋氏心中又有些酸涩起来。柴旭却十分欢喜,又能瞧见赵琼花了,她还是和原来一样端庄大方,唇边的笑容永远能让人安心。这才是自己的妻子,而非为了素娘,让赵琼花和自己之间,永无缘分。

宋氏瞧着柴旭看见赵琼花时面上的喜悦,一颗心像被无数东西泡了一样,酸的苦的辣的,样样都有,就是没有甜。

不过宋氏还是和柴旭一起跪下给潘皇后行礼:“见过母亲。”潘皇后对柴旭夫妻:“你们起来,坐下吧。”

赵琼花在柴旭夫妻走进时候,已经站起身,此刻听的潘皇后这样说,赵琼花往旁边一让,把潘皇后身边的位子给让出来。于情于理,都该宋氏坐在潘皇后身边。

没对比还好,这么一对比,潘皇后登时觉得宋家是怎么养女儿的?养的女儿一点也不端庄大气,这样的人,怎能为天下母?

但潘皇后面上还是没露出来,只对宋氏点头:“你就坐我身边吧。”宋氏应是,走到潘皇后身边坐下。坐下时候,宋氏不免看了赵琼花一眼,见赵琼花面上依旧淡然自如,心中的那滋味更加翻腾起来。

、第146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