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骥还要说什么,李骐作为大哥,就说道:“好了,二弟,二表弟来了京城,别人也要拜访,在自己府上也方便一些,何况二表弟还要在这里住上好几个月,咱们两家的宅子离的也不远,你想要找二表弟,不过是一会儿的时间。”

王琅微笑,刚才已经见了姑父和姑母,和姑父在外书房说了半响的话,把父亲交代的事情也已经交代清楚了。

这一天他的话说的很多了。

李煦之见到了王琅,觉得这个侄儿更是稳重了,对王氏说道:“在朝廷上也不卑不亢,一点儿也不胆怯,将来肯定大有出息。”

十几岁的少年,比那几十岁的人还要有胆识。像那些新科进士,见到皇帝都战战兢兢的,更不用说和皇帝面对面了。看来舅兄把他派过来,是早就有打算的,一点儿也不用担心。

“今天还没有见到表妹。”王琅对李骐和李骥说道。

李骐笑着道:“舜华这小丫头现在每天都要跟着锻炼锻炼身体,还开始描红写字了,估计你中午用饭的时候能够见到她。”

“大哥,二表哥,不如我们去舜华那边去,她现在自己一个院子,小丫头都自己当家作主了。”

当初王氏想要把李舜华安排在他们夫妻正院的厢房那边,李舜华没有同意,最后磨不过她,就单独给她弄了个院子,如今丫头婆子各司其职,也没有人偷奸耍滑。

至于李舜华为什么不想住在爹娘正房的厢房,一来是因为她想要有自己的隐私,二来嘛,从心理年龄来说,她也是个大人了,跟着父母住在一起,总是觉得不自在,也怕自己成了个电灯泡,不方便。

而自己单独一个院子,反正都是在一个府上,他们家也没有什么姨娘庶出子之类的,不怕被人在这方面算计了。

一日三餐是和父母一起吃的,王氏想着让女儿单独住一个院子也是好的,从小培养女儿安排事情的能力,以后长大了,才是对她好呢。

李骐和李骥带着王琅来到李舜华的院子,这院子不算大,也就是个四合院的样子,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是离正院最近的一个院子。

“小妹,快看看谁过来了?”李骥进门就喊道。

李舜华忙放下手里的笔,笑着过来,就看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微笑着看着自己。

这少年面如玉,剑眉星目,硬挺的鼻梁,真是一个英俊的少年。

“二表哥好!”能让自家大哥和二哥亲自带过来,还这么高兴的,李舜华瞬间就想到了是舅舅家的二表哥。

何况,这段时间,老是听自家娘念叨这位二表哥,她见过舅舅,这位二表哥长得还有三分像自己的舅舅呢。

李骥忙惊讶的说道:“小妹,你认识二表哥?”自家小妹以前是那种情况,后来清醒了,可是却来不及见几个表哥呢就来到京城了。

李舜华道:“二表哥和舅舅长得像 ,我见过舅舅啊。”

话说回来,自家二哥和舅舅长得特别像,按说和二表哥也应该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这两人站在一起,怎么一点儿也不像呢?真是奇怪了。

难道真的是气质的问题?不过人家说,就是双胞胎也有看着长得像,但是实际上不像的情况,自家二哥和二表哥这样,也不算奇怪。

二表哥见李舜华,也是话不多,可是却给李舜华带来了很多礼物,不说那些好玩的,李舜华觉得自己这个二表哥真的是个财主,竟然给自己带了几箱子的珠宝首饰。

作者有话要说:周一又到了!

杂事

有一箱子打开一看,竟然是满满一箱子的宝石,有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还有紫宝石。李舜华瞬间觉得自己是找到了宝藏的感觉。这真是大发了啊。

不过人家二表哥只说是送给自己玩的,听说是打仗的时候,从敌方那边劫过来的,西宁的西边,有个地方就盛产这宝石,但是就是盛产,弄了这么一箱子的宝石也不是容易的事儿吧。

可是二表哥却说让自己玩,这是什么境界啊。视钱财如粪土的境界呢。

有表哥真好,尤其是大方的表哥!

王氏知道后,对王琅说道:“舜华一个小丫头,哪里用得了这些宝石?你们也太过宠爱她了。”

西宁侯府里的主子们都给舜华送了东西,要是真的摆起来,一个屋子也摆不下。

王氏想着,自己女儿的私库估计很快就要换一个大的了。

王琅说道:“父亲母亲都惦记着表妹,这只是他们的一点儿心意。”

王琅因为要在京城过年,王氏这边当姑母的,亲力亲为,把西宁侯府后院给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她本来就是西宁侯府的姑奶奶,别人也不会说她多管闲事。

当姑姑的照顾侄子,天经地义。

西宁侯嫡次子以前很少在京城交际过,不过自从这次他过来,一言一行都进退有度,很是让人夸赞。王琅本身又是可以议亲的年纪,所以王氏这边去赴宴,听了好几次别人打听消息的事情。

王氏都以婚姻大事儿是父母之言给搪塞了过去。不过还有人不死心,非要王氏写信去问问西宁侯,毕竟王氏是西宁侯的亲妹子。

三房去了外任,把家里的孩子也都带过去了,不过逢年过节也会派人送东西回来。

自从王氏在从二房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那个抢劫的事情,王氏就以受到了惊吓为由,不去给薛氏请安了。

王氏从来不相信事情有那么的巧合,刚刚是请完安,就在路上遇到了伏击。

这事儿和薛氏要是没有关系,那才见了鬼了。

即使不是她参与了,但是这薛氏也和那平川公主有接触。王氏别的可以忍,但是这种事儿就忍受不了了。

看着她是长辈,给她请安,结果她联合外人算计自己,还是和丈夫有关的,薛氏这个名分上的婆婆,她实在是不耐烦应酬了。

反正现在外面的舆论也都是偏向他们这一房的,薛氏自己心虚,也不敢说什么孝顺不孝顺的话。

薛氏确实是害怕了,自从听了王氏被抢劫的事情,结果人家王氏一点儿事也没有,反而是那些劫匪,一个二个被收拾的落花流水,直接送到顺天府,然后下场都很惨。

尤其是这平川公主竟然被和亲了。

她原来的底气一点儿也没有了,想着以前自己还要磋磨那王氏,让她伏低做小,薛氏就一阵后怕。

如果那王氏给自己来个狠的,自己是不是就要被狠狠的揍一顿那。

在薛氏的心里,王氏已经成了武力值特别高的母老虎,粗俗无礼,她不乐意也不敢跟她计较这请安不请安的事情了。

只盼望着宫里的太后能好好的教训教训王氏一顿。

薛氏偃旗息鼓,是因为看平川公主这样受宠的公主都没有在王氏手底下讨到便宜,还落得个和亲的下场,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就是二太太尤氏,在经过了婆婆和丈夫不靠谱之后,也对大房起了亲近的心思。

只是她也心虚,当初想给大房找不在的人也有她一个,结果那远房表妹倒是成了自己丈夫的小妾了。

尤氏把这笔帐算到了薛氏身上,觉得这婆婆就是看不得儿媳妇好,千方百计的找儿媳妇的麻烦,给儿媳妇添堵。

如今想一想,还是这三房奸猾,一早就和大房搞好关系,如今在外面外任,弄得风生水起的,每次送回来的东西,都是顶好的,不知道在外面捞了多少油水呢。

从皇上把长安侯世子给定下来后,尤氏就知道,这长安侯的爵位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自己这一房了,除非是大房的人都死绝了。

可是大房那边儿子都两个,更不用说还有个厉害的舅舅了。

当初觉得自己这一房能继承爵位,那是因为想着婆婆可以把人给拿捏住,只是光一个孝道,在权势面前,真的什么都不是了。

何况,尤氏清楚的意识到,婆婆不是大房的亲娘,人家根本就不吃她那一套。

什么事儿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厉害深浅。尤氏可不就是这样?

去梁王府见堂姐梁王妃,梁王妃也好心好意的劝道:“形势比人强,你看看现在的情形,连皇上那边都对长安侯礼让三分,要不是重视,怎么会想着把女儿许配给他,哪怕他已经娶妻了?”

平川公主的事儿,像梁王妃这样的,也能听到一些□□,关于平川公主即使当平妻也要嫁给长安侯的事情,谁没有听说过一句半句的?

要是在开朝初期,这平川公主的想法肯定很容易就实现了,但是现在是什么时候?既然想要依仗人家,还想要做出这种侮辱人的事儿,能成功才怪。

最后去和亲了,梁王妃也觉得平川公主该!

免得再留下来,又不知道做出什么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事情来了。

“不说别的,你看看你们三房,早早的和他们搞好了关系,如今去了富安那个富庶的地方,一年下来,这银子哪里还缺?不想想别的,单看长安侯不要家产都分给你们了,这人就很是可以了。”

尤氏不甘心的说道:“那是因为他们自己有钱,才不在乎这点儿家产。”

“那你看看整个燕京,能做到这一步的有几个?哪一家不是能多分到就多分到?哪怕是自己再有,该是自己的,谁会相让?你就说说你,你做的到这一步吗?”

“该我的我为什么要相让?”尤氏脱口而出。

“你看看是不是?咱们都做不到,可是那长安侯却做到了,从这一点看出来,他们就是挺厚道的。”梁王妃也有些后悔,当初不该为了堂妹,让王爷费了力气,请御史弹劾了那长安侯。如今这交情就没有了。她还被王爷给埋怨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26章 心火

梁王妃知道这个堂妹已经被自己说动了,不过是面子上抹不开。

而且以前的事儿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解开了?不过她把自己该说的说了,这个堂妹能不能领悟,那就是她自己的事儿了。

梁王府这边也不会再帮着尤氏对付那长安侯了,以后真的要是还有什么请托,梁王妃也有托辞。

“平时带着孩子们过去那边,大人们的恩怨,总不好算到孩子们头上去。”梁王妃对尤氏说道。

尤氏听了堂姐的一番劝解,本来还没有什么,可是等回来的时候,问二老爷在哪里,下人战战兢兢的告诉尤氏,二老爷在花姨娘那边呢。

把尤氏的心火给挑了起来,这花姨娘就是那个爬床的表妹,自从二老爷得了她,几乎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花姨娘屋里。

丈夫靠不住,尤氏又想起了梁王妃的话。

是啊,她费心尽力的帮丈夫争夺侯爷的爵位,可是到头来得了什么好?

要是真的丈夫成了侯爷,依着他这样宠妾灭妻的性子,不定要把自己怎么着了呢。

还有自己的孩子,直接成了爹不疼的。这年头,靠谁都没有用,也只有自己的孩子能够对你不离不弃了。

等那贱人生了孩子,不定自己的亲骨肉会成什么样子。

她这么些年,得了什么好了?就为了一个爬床的东西,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都成了空了!

她四处在娘家找关系,到头来得罪人的都成了她自己一个了。

靠着自己堂姐,却对自己这样,好你个李延之,你就守着你那小妇好好的过日子吧,她可不伺候了!

尤氏自己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李骆,和大房的李骐差不多年纪大,今年都是十三岁。

至于为什么大房和二房的长子年纪差不多大,这也是因为薛氏当初有意为之,故意不给李煦之早早的娶亲,等李煦之离家出走,后来自己奔了前程,薛氏也在为李延之打算了。

薛氏想的是让嫡长孙出生在她的血脉这一支里,可惜后来还是没有能如愿,李骐虽然和李骆一般年岁,但是月份上却比李骆要早几个月,李骐还是嫡长孙。

生孩子可不是你想让他什么时候生,他就什么时候生的。

二姑娘李莹也是尤氏所生,今年十岁,二房的大姑娘李萱是庶长女,如今十五岁,已经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了。

提起这个大姑娘,尤氏就是一肚子的火。

很明显,大姑娘李萱要比李珞要大两岁,这都是薛氏的‘功劳’。

当初二老爷李延之到了可以通人事的年纪,薛氏就安排了两个丫头当通房,结果其中的一个丫头有了身孕,那薛氏不说要给打掉,反而认为是她的孙子,又可以抢在大房前面生下儿子,所以就隐瞒了这个事实,等尤氏嫁过来后,才知道有个通房丫头都已经大着肚子了。

那时候薛氏是好言好语的跟尤氏说到时候生了儿子就留子去母,不给她添一点儿麻烦。

尤氏那时候已经嫁过来了,为此还闹着回了娘家,但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还能怎么着呢?

那时候倒是想着暗地里把这个孩子给去了,结果薛氏竟然把那丫头放在自己的屋子里让人照顾,生怕自己把人给害了一样。

结果怎么着?还不是只生了一个丫头?还是自己把嫡子给生了下来。

尤氏想到这个,就想着原来薛氏偏心儿子的妾室是由来已久的,只不过那时候她还没有对薛氏不满,只认为她看重孙子,可是呢,现在想一想,她如今能安排那花姨娘勾搭自己的儿子,那可是有惯例的。

这人那,看一个人,觉得她不好,那就是各个方面都不好,尤氏看薛氏就是这样。以前薛氏对她的好,都成了别有用心,觉得在她儿子面前,自己就什么都不是了。为了让她儿子舒坦,她这个当儿媳妇的,以后说不定得让位。

所以,千好万好,也只有儿女是最好的,为了自己的儿女,她也该早作打算了。

薛氏虽然装病,可是有些事儿却没有忘记。大孙女如今都十五了,连个亲事都没有说。再担搁下去,就误了花期了。

只是一般庶女的婚事,要嫡母去张罗,可是薛氏想着尤氏从来就不待见大孙女,如果真的让她说亲,那么肯定不是怎么好的。毕竟是她的第一个孙子辈的,虽然是个姑娘,薛氏也希望她能有个好的归宿。

以前薛氏是想等着儿子的爵位定下来了,凭着长安侯长女的身份,要什么样的人家不成?她也以为很快就能把爵位弄到手,可是事与愿违,如今更是不成了,大孙女却到了岁数,再不把婚事定下来,就是担搁了。

如今薛氏在外面的名声也不好听,但是薛氏也不敢把李萱的婚事交到尤氏手里,万一给弄个不好,那岂不是一辈子都担搁了?

薛氏让人把二老爷给找过来,和他商量李萱的婚事,毕竟是父母之命。

二老爷可是李萱的亲爹,总会为她打算的。

二老爷李延之听了说道:“不是说,要把萱姐儿说给梁王府吗?现在怎么还没有定下来?”

梁王府也有庶子,嫡子倒是不敢想,可是庶子,凭着亲戚关系,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薛氏道:“你这个不长进的,谁让你不着调的,怎么和那花氏扯上了?如今我在你媳妇眼里,就成了不是了。”

因为这个花姨娘,尤氏可是把薛氏都怪上了。

李延之说道:“男人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以前也没有见她酸过,我看她是没事儿找事儿。”

二老爷才不会怪自己不知道检点呢,男人多几个女人算的了什么事儿?

这尤氏偏偏不依不饶的,还怪到自己亲娘身上了,简直是不守妇道。

薛氏也觉得尤氏是没事儿找事儿,可是如今这样,梁王府的事儿,让她去说,那根本不可能了。

所以薛氏说道:“梁王府暂且不说了,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家?你一个大男人在外面,总比我们妇道人家要见识的多些,萱姐儿可是你的女儿,你可得为她找个好人家才是。”

李延之说道:“萱姐儿长得好看,要是送到太子府里,说不定有大造化!”

太子当然早早的就有太子妃了,送到太子府,也是当妾的命。

可是太子是谁?那是未来的皇帝,就是当妾,以后也是宫里的贵人。

第27章 缘由

如果自己的女儿以后成了宫里的贵人,他不愁没有一个爵位。

李延之对爵位的执着已经深入骨髓了。

也许是薛氏从小就给他灌输的爵位是他的,让李延之到现在都没有放弃吧。

何况,他是送女儿去享福的,又不是送到别处受罪?

薛氏一听,就问道:“你找到门路了?”如果不是找到门路了,他不会这么说。

李延之说道:“太子府的长史和花姨娘有点儿亲戚关系,到时候倒是可以走走他的门路。”

薛氏一听是花姨娘的关系,这心里就不舒服,她可真不是尤氏认为的那样,把一个小妾看得比正经儿媳妇还要重要的人,只是尤氏那样想,她一个当婆婆的,还跟儿媳妇解释不成?那也太丢面子了。

“以前倒是没有听说花氏有这种关系。”薛氏道:“不过她一个姨娘,插手主子姑娘的婚事,也有些不妥当了。”

在薛氏的眼里,小妾就是小妾,半个主子都算不上,大姑娘好歹是她孙女,怎么能让一个小妾觉得孙女的婚事呢?

李延之道:“那太子府的长史的一个小妾和花姨娘是同乡。我看如果真的能把萱姐儿送到太子府,也是咱们家的福气。”

李延之觉得是福气,但是别的人可不认为是福气。

至少大姑娘李萱不这样认为。至于大姑娘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

在这府里生活了这么些年,大姑娘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方法,薛氏身边或多或少的能打探到消息,

这不,就知道她自己的爹打算送自己去太子府当妾室。

大姑娘李萱别看是庶出,可是对于自己庶出的身份很是芥蒂。

所以她不希望自己以后的孩子也是庶出,哪怕是太子府里。

从小到大,大姑娘受了尤氏很多或明或暗的挤兑和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她知道自己只有忍才能好好的活下去。

本来以为自己的婚事要被嫡母拿着谋取好处,但是谁知道反倒是嫡母对自己不闻不问,而一向疼爱自己的祖母和父亲,却要那自己做交情了。

太子府里那么多的女人,她不过是一个庶女,父亲还是捐的官,根本没有实权,就这样人家的庶女,到了太子府能得到什么好?

何况姨娘还跟自己说过,她当别人的小妾也就罢了,但是她的亲生女儿却不能给人当小妾,到时候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叫自己一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