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一朵美腻的白莲花/糟蹋白莲花什么的最喜欢了上一章:第 51 章
  • 好一朵美腻的白莲花/糟蹋白莲花什么的最喜欢了下一章:第 53 章

他转过身,周书娟突然在身后叫住了他:“茂实哥。”

叶荣秋回头看她。

周书娟说:“你想过回重庆去看看吗?”

叶荣秋怔了一下。他没想到周书娟会跟他说这个。这几年,有几次他差点就要回重庆去了,但总有别的事绊住了他,使他一直没能顺利成行,也一直不知道自己家人的安危。不过周书娟告诉他,他哥哥还活着,还在重庆等着他回去。

叶荣秋迟疑了片刻,道:“有空我会回去的。”

周书娟点点头:“尽早回去看看吧。我上次去,也有三年了,你哥说你一天不回去,他就一天不敢离开重庆。重庆的局势一直都不好,如果你见到你哥,劝他南下躲到安全点的地方去。替我代声问好。我也……只有你们这些亲人了。”

叶荣秋心酸极了,沉重地点了下头:“我记住了。”

周书娟落寞地笑了笑:“走吧,快点回去吧。”

叶荣秋犹豫片刻,又上前轻轻抱了她一下,摸了摸她的头发,在她耳边道:“保重,妹妹。”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向了在一旁等候的小赵他们。有时候,他也有冲动带着周书娟远离着是非之地,周书娟只是个年轻女孩子,压在她身上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可是战争还没有结束,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很重,亲人相聚了还会再分离,只有祖国和平的那一天,他们才能真正团聚。

和周书娟道别后,叶荣秋他们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叶荣秋这次离开,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因为日军的封锁,武昌城里也很难往外递消息,对于黄暮等人来说,叶荣秋简直就是生死未卜的状态。如今看到叶荣秋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也没缺胳膊少腿的,全团上下都喜出望外,黄暮特意让人准备了一大桌好吃的犒劳这次出任务的几个人。

叶荣秋好笑道:“团长,何必搞得这么兴师动众,也就是出去了几天。”

黄暮喜滋滋地说:“嗨,也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我也跟着占个光,吃顿好的。”

叶荣秋笑着摇摇头,又问黄暮:“邱班长和七八有消息了吗?”

黄暮点头:“也就你们回来前一天传来的消息,已经派人去接了,不过那两个都是伤员,恐怕行动还要慢点。”

叶荣秋松了口气:“人没事就好。”

黄暮点了根烟抽上,把烟盒子递向叶荣秋,探询地看了他一眼。叶荣秋用食指和拇指捻了根烟出来:“多谢。”

叶荣秋虽然不像黑狗那样对烟有瘾头,不过这些年压力这么大,他也就沾上了这东西,偶尔抽一个放松一下。

黄暮长长地吐了口烟,问道:“小叶啊,这次进武昌,有没有什么收获?”

叶荣秋心知肚明,却装傻道:“任务完成的很顺利。”

黄暮只好坐正了身体,直白地问道:“你当初进武昌,不是还想找你要找的那个人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头绪?”

叶荣秋摇摇头:“没找着。”他心底里有些愧疚,他也不想骗黄暮,可是黑狗现在这个身份。如果照实说了,只怕会引起很多麻烦。

黄暮问他:“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还打算找下去?”

叶荣秋默了默,道:“过阵子再说吧,我先做好兵工厂的事。”

黄暮听他这么说,脸上立刻就绽起了笑意。其实叶荣秋要找人,他一直是不怎么支持的,好找的还就算了,偏偏是个分别了五年生死不明的人,叶荣秋还跟中了魔怔一般,为了那个人兵工厂的事情都不管了。他现在想通了,肯暂时搁置一下当然是最好的,赶紧把兵工厂做大了,把小鬼子早点打出去才是正经的!

黄暮掐灭了烟头,翘着二郎腿舒心地说:“你这几天风餐露宿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我已经叫人去给你烧水了,洗把热水澡睡一觉,晚上起来吃顿大餐,祭祭五脏庙。”

叶荣秋道了声谢,黄暮起身亲自把叶荣秋送回住处。

两人刚出门,没走几步,团支书急匆匆跑了过来:“团长,团长,出事啦!”

黄暮一惊,立刻紧张起来:“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你慢慢说。”

团支书脸上的表情却不是焦急,而是兴奋:“大事,出了大好事!”

叶荣秋也好奇地凑过来听好事。这倒难得了,居然出了大好事,难道是太平洋战场上日本鬼子又吃了什么亏?

团支书搓着手哈哈笑道:“开打啦,国军和鬼子开打啦!”

团支书此言一出,叶荣秋和黄暮都是一愣。第三十集团军在鄂南已经呆了几年了,跟鬼子虽说也有接连不断的小摩擦,但一直没有大的冲突,可说是相互保存实力。团支书这么兴奋地跑过来找黄暮说这事,看来这次的规模跟以前那些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打小闹不是一回事。

叶荣秋脱口而出:“这么说,川军这次真是为了打鬼子?”这个消息让叶荣秋感到很欣慰,他一直希望川军能够在抗击日寇上多花点心思,倒是不要那么积极地“剿匪”。

团支书愣了一下,说:“是鬼子主动朝川军开的火。”

这回轮到叶荣秋怔了:“鬼子主动开火?”

川军不想打,鬼子就更不想打了。日本早就不是一九三几年时的模样了,这么多年的仗打下来,那个弹丸之地早就被掏空了,何况在太平洋战场上他们损失惨重。更是雪上加霜。现在的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只能采取“以华制华”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竟然对川军主动开火?

团支书连连点头:“真的,鬼子架起大炮,对着川军的阵地连轰了好几炮!川军一点准备都没有,被他们打得屁滚尿流,现在还在收拾呢。”

黄暮也糊涂了:“怎么回事到底?”

团支书摊手:“我也不晓得,已经派了人去查喽!”

黄暮一头雾水,只好对叶荣秋挥了挥手:“你先去休息吧。”

叶荣秋带着困惑回到房里,心里还想着刚才的事。他知道的倒是比黄暮他们更多点,鬼子主动开火的理由他能猜到一些。应该是鬼子发现了川军偷偷运送火药的事,以为川军准备跟他们开打,索性先下手为强,主动打川军一个措手不及。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因祸得福了。日军已经对川军动手了,就不可能轻易收手。如此一来,川军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全力打鬼子,或者就只能认怂撤出鄂南了。不管是哪一种选择,对于共产党来说都是有利的。川军的兵力和火力都比共军强多了,他们肯停止内战合作打鬼子自然是再好不过,即便他们选择撤走,没有了国军的阻碍,共产党在鄂南的发展也会更顺利。

叶荣秋躺到床上,心里还在想着这些事,心里有有些高兴,又有些难过。他让自己不要在想,过了一会儿,终于扛不住疲惫,沉沉睡去。

第121章

叶荣秋一觉睡醒已经是晚上了。他一起身,正好赶上小赵来叫他起床。

小赵也睡了一觉,现在已经到晚饭时间了,黄暮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大餐接风洗尘,所以让小赵赶紧把叶荣秋叫起来吃饭。

叶荣秋换了套衣服,就跟小赵出门去了。他们赶到团部,饭菜都已经搬上桌了,黄暮和团支书张青正等着他们。

叶荣秋和小赵入座,黄暮的心情很好,起身亲自给他们倒了酒:“这酒是乡亲送的,来,喝点,晚上回去睡个美觉。”今天叶荣秋回来了,川军和日军开打了,简直就是好事连连,他都恨不得要喝个一醉方休。

众人忙起身陪黄暮喝了一轮酒,然后开始边吃菜边讨论起以后的事来。

黄暮侃侃而谈,大讲特讲他对兵工厂未来的期望。这兵工厂不光是叶荣秋的心血,也是黄暮的心血,除了叶荣秋之外,就属黄暮对兵工厂贡献最大。他虽然没有技术,但他总是有很多的想法,他提出想法,叶荣秋开出条件,他满足,然后叶荣秋想办法完成他的想法,这几年来两个人配合的一直很默契。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黄暮跟叶荣秋分开了这一阵子,也颇有点这滋味,席上他简直滔滔不绝,说了无数展望,有些靠谱的,有些则是天马行空的。叶荣秋却不像平常那样一一分析给他听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难度在哪里,他今天就只是听着,然后嗯嗯啊啊的敷衍,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

张青发现了叶荣秋的走神,问道:“政委,你怎么了?”

叶荣秋摇了摇头:“没啥,有些累。”

张青瞪了黄暮一眼:“你看你,政委刚回来,觉都没睡够,你就这么滔滔不绝让人家听你说话。”

黄暮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止住了话头,举起杯子:“怪我不好,来,我自罚一杯酒。”

叶荣秋勉强笑了笑,举起杯子跟他碰杯。

吃完饭之后,张青先回去了,小赵也被黄暮支走,黄暮搂着叶荣秋的肩膀在小路上散步,絮絮叨叨地说着饭桌上没说完的话:“小叶啊,你早上答应我以后把心思都放在兵工厂的事上,我很高兴,现在国军和鬼子开打了,咱们的形势也马上会好起来的,你有啥需要的就说,我去给你想办法。”

叶荣秋欲言又止地看了眼黄暮,眼神愧疚。

黄暮已经喝得有些耳热了,并没有注意到叶荣秋的异常:“说说看啊,你怎么不说话。哦,对,你看我,该让你回去休息了,还缠着你不放。”

黄暮收回搁在叶荣秋肩膀上的手,正想说什么,却听叶荣秋先开口了:“团长。”

“嗯?”黄暮挑着眉头看他。

“团长。兵工厂的事,我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叶荣秋鼓起勇气,直视黄暮的眼睛,“但是,我恐怕还是偶尔要去武昌的。”

黄暮愣了一下,停下了脚步。突然刮起了一阵风,直到风声停歇,黄暮才平静地开口:“为什么?”

叶荣秋说:“我不会耽误兵工厂里的事。”

黄暮又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你也有自己想做的事,不可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这里。没有你,兵工厂发展不到今天的规模。没有你,战士们的条件也许比今天更艰苦。我不是嫌你做的事情不够多,我是担心你。你这次进武昌,也该知道城里的情况比城外的更要糟糕多了吧?这才几天,我们就死伤了那么些个同志。你想进武昌去做的事,真的值得你拿自己的命去冒险?”

叶荣秋什么都没说,只是点了下头。

黄暮重重地叹了口气。叶荣秋的固执他是领教过的。他说:“你已经下定决心了?”

“是。”

“好吧,我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谢谢团长,你也早点休息。”叶荣秋向黄暮敬了个礼,转身离开了。

日军和川军这一开打,果然不同于往日的小打小闹,叶荣秋他们所在的营地每天都能听见远处传来的炮火声。士兵们就着炮火声下饭,连胃口都比往日好了不少。

这天中午,叶荣秋和在兵工厂干活的几个士兵正一起吃午饭,小赵突然叫道:“又开打了!”

话音刚落,就听远方传来一声炮弹爆炸的声音。

叶荣秋笑道:“你耳朵真好。”小赵刚才先听见了炮弹出膛飞翔的声音,所以知道开打了。

小赵嘿嘿笑了笑,闷了一大口饭。

康七说:“哎,你们说,日本鬼子怎么突然就对国军开火了?”

一个叫金大栓的士兵说:“我晓得我晓得!我有个兄弟在十四旅的,他告诉我,这事上头早就开始策划了。咱们新四军今年组了几支队伍,专门去抢日军据点的粮草、伏击日顽的运输队伍,夜袭敌营,打了就跑,弄得他们没好日过。顽伪里面有咱们的人,那些‘白皮红心’的,就去跟鬼子打报告,说国军抢他们的东西,不让他们给皇军运粮食!”白皮红心,指的就是身在日伪心在共的那些人,明面上帮日本人做事,实际上帮着共党偷偷挖日伪的墙角。

“哈!”康七笑道,“那可真是太好了!”

“是啊,我听说不止这些呢,国军不是派特务抓咱们的地下党么,那些‘白皮红心’的就抓了国军的特务送给日本人。日本鬼子抓了特务,觉得国军策划着推翻他们,国军的人被鬼子抓了,又觉得鬼子在挑衅。国军不想打鬼子,咱们就逼着他们打。”

“啪!”叶荣秋手里的筷子落到了地上。

众人都向叶荣秋看去。“政委,你咋了?”

叶荣秋失神地看着金大栓,过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捡起筷子在身上擦了擦:“没、没事。”

“哎!”小赵叫了起来,“政委,那天咱们不是看到山寺幸抓了个国军的特务给鬼子吗?”

叶荣秋的心跳得很快,口干舌燥:“啊……啊。”

小赵想了想,用力拍了下手,肯定地说:“那个大汉奸肯定是中了我们的圈套了!说不定特务的消息就是如男姐他们透露给他,引他去抓的。如男姐他们果然厉害!”

旁边的几个人都兴奋了起来,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山寺幸?就是那个大汉奸山寺幸?你们在城里见到他了?”“他长得什么样啊?是不是凶神恶煞的?”“你们没给他一枪?”

叶荣秋放下碗站了起来。

小赵抬头看他:“政委你咋了?”

叶荣秋摇头:“没事,你们吃,我吃饱了,出去走走。”

叶荣秋转身离开,众人看了眼叶荣秋半满的饭碗,康七担心地问道:“政委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看他脸色怪怪的。”

小赵困惑地挠了挠脑袋:“政委最近一直不大对劲啊……”

第122章

日军和川军的战事并没有维持多久,半个月后,川军撤出了挂榜山和桃花尖地区。正如叶荣秋所说,川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这次虽然新得了一批军火,但毕竟是嫡系部队淘汰下来的东西,拿这些来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第三十集团军的首长王陵付不起这样的代价。何况中央的战略重点并不是放在鄂南地区,不会给他们更多援助,因此王陵索性率军退避三舍,继续保存实力。

国军一走,新四军就立刻挺进,建立新的阵地,大力发展当地的群众和团结士绅集团参加抗日革命的工作。

转眼1942就过去了。由于年底川军让出了阵地,针对共产党的围剿行动也暂缓,这一年新四军发展得很顺利,队伍又壮大了不少。

1943年是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日军为挽救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制定了“对华新政策”,以打通平汉线、粤汉线确保占领区为目的,大力扶持汪伪政权,促成汪蒋合流,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战略后方,以挽救它的失败。

这就使得中国敌后抗日战争形势更加严峻,环境更加艰苦。在中原地区,尤其在鄂南,驻鄂日军为贯彻日军大本营的战略意图,加强了对水陆交通线的控制,江上游弋的舰艇增多,公路沿线据点增密。日军还加紧了对共军根据地的“扫荡”、“清乡”和“蚕食”。

自上次与黑狗分离之后,叶荣秋一直还想找机会再进武昌城,但是因为跟着部队转移阵地,以及日军发动的多次扫荡使得形势越来越紧张,他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这天,叶荣秋去团部找黄暮,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声。

“不行,绝对不行!你换个人去!”

“如果不是这次的任务非常重要,上面又怎么会选中他?不让他去,你倒是给我找个合适的人出来。”

“合适的人哪没有?你去找康七去。”

“康七是谁?”

“也是兵工厂里的,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不比他差!”

叶荣秋听到他们提起康七和兵工厂,不由愣了一下,连忙贴到门上更仔细地听起来。一直反对的声音是黄暮的,另一个跟他对话的人的声音叶荣秋听不出来,有点耳生,似乎不是独立五团里的人。

“黄团长,这次的任务真的非常重要,如果刺杀冈本成功,我们在鄂南的形势将会大大改善。”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我这就去给你找康七来。”

叶荣秋听到屋里脚步声响起,连忙向后退,可这时候他再要躲闪已经来不及了。

房门被拉开,黄暮和一个佩着上校军衔的军人站在门口,正好和叶荣秋撞了个正着。

叶荣秋尴尬不已,连忙向二人敬了个礼:“团长,上校。”

黄暮一惊:“叶政委?你怎么在这里?”

他身旁的那名上校眼睛一亮,绕开黄暮上前,站到叶荣秋面前上下打量着他:“叶政委?你就是叶荣秋?”

黄暮露出了懊丧的神情,咬牙切齿地瞪了叶荣秋一眼,上前推搡他:“去去去,回去干你的活,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名上校却一把抓住叶荣秋的胳膊:“哎,别走。”

叶荣秋被他们一推一拉,弄得一脸茫然。

“黄团长。”上校松开了叶荣秋,理了理衣服,一派军官风度,不紧不慢道,“你这样不好吧。叶政委都来了你不给他介绍一下?”

黄暮一脸的不情愿,犹豫了一下,还是对叶荣秋指了指上校:“这位,参谋长的秘书,徐少方同志。”又指了指叶荣秋,“我们团的叶政委。”

叶荣秋再敬礼:“首长好。”

徐少方回了个礼,向叶荣秋伸出手,笑呵呵地说:“久仰大名啊小叶同志。”

叶荣秋忙握住他的手。

“你来得正好。”徐少方揽住叶荣秋的肩膀,“我跟黄团长正要派人去找你,走吧,我们进屋说。”

叶荣秋还是一头雾水。找他?不是说找康七吗?难道说刚才他们口中的“他”指的是自己?

黄暮急了:“不行不行,我现在就去给你找康七,他不行!”

徐少方威严地扫了黄暮一眼,加重了语气:“这是参谋长的意思。”

黄暮急得跳脚:“参谋长说了非要叶荣秋不可?不是只要一个军事专家就可以吗?咱们兵工厂里的人随便你挑,你带走七个八个我都没意见,就是他不行!”

叶荣秋现在有点明白了。徐少方来这里,恐怕是要找个军事专家去出一项任务,而且他是冲着自己来的,恐怕这个任务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所以黄暮死活不同意他带走自己,想让康七等人顶上。

“黄团长,你这就太霸道了吧。”徐少方说,“至少听听叶政委自己的意思嘛。”

黄暮翻了个白眼,走到叶荣秋边上暗中拉他的手:“你前两天不是说身体不好,打算休息几天吗?你来这里是不是找我请假来了?”

黄暮这就是有意引导了。叶荣秋没有说过自己想要休息,只不过前几天跟人抱怨了一句自己最近有点头疼而已。那是个小毛病,现在都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什么任务啊。”叶荣秋问道。

徐少方对于黄暮的阻挠,已经很不开心了:“黄团长,你一定要在这里说?弄得大家都知道?”

黄暮吃了个瘪,没办法,只好不情不愿地让开路,示意叶荣秋先进屋。

三个人走进房里,徐少方笑呵呵地指了指旁边的凳子示意叶荣秋:“先坐下。”

叶荣秋有些局促地坐下。

徐少方不紧不慢地开口:“这次我来独立五团呢,其实就是冲着你来的。是这样,我们得到了消息……”

“他们打算去派人去刺杀鬼子的大佐,需要一个军事专家。”徐少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黄暮打断了。“你说说,这事你能行吗?你也就装装枪械了,刺杀这种事,你去了第一个被鬼子打死啊!”

叶荣秋愣了一下。他原本以为是军中的武器出了什么问题,需要人修理,可能要上前线,所以黄暮不想让他去。居然是刺杀……黄暮这话虽然是因为故意不想让他去才说的,但是说的也没错,这种活,他确实是不大在行的。

徐少方瞪了黄暮一眼,清了清嗓子:“嗯,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不过他们需要一个军事专家辅助,刺杀的事情不会让你亲自上的。”

叶荣秋犹豫了一会儿,轻声问道:“在什么地方?”

黄暮瞪圆了眼睛,张大嘴,刚想说什么,但徐少方比他更快,吐出了两个字:“武昌。”

这两个字一出,房间里瞬间安静了。

黄暮闭上眼转过头,一脸完蛋了的表情。叶荣秋的眼睛却瞬间亮了,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好事。

“武昌?在武昌城里?”叶荣秋再次确认。

“嗯,武昌城的守备森严,外面的人很难混进去,所以我们不能送很多人进去,只能想办法把精英送进去,跟武昌城里的同志合作,完成这次行动。”

叶荣秋蓦地站了起来:“首长,请派我去,我会努力完成这次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