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能在林大人的管辖下,也是福气!看他的夫人,在这种场合,就能随时安排大夫,可见是个细心之人,别小看这些细节,有时候大事儿往往都是细节给败坏的,当然如果成了大事儿,也是好的细节才能办的到的。咱们要存着敬畏的心。林大人夫妻是我们的大恩人那!”

这并不是所有的千户都会明明白白的听从卫指挥使的话的,有的是阴奉阳违,很多就是暗地里瞒着做些事情,谁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的都看着人吧,董老太太希望的是自己的儿子不能那样糊弄林大人,要老老实实的,不能欺骗林大人,这样才是稍微的报答林大人的大恩大德了。

林俊彦从董千户走了后,就笑着对李思雨说道:“下面人的太太都夸我有个好夫人呢。我这是脸上有光那。”

李思雨笑道:“妾身会再接再厉的!”

当好贤内助,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这才是她基本应该做的。

也不能什么都是靠着丈夫,丈夫给你撑起了一片天,但是你也别觉得你理所应当的是什么都不管,连丈夫的辛苦都看不到。

她不能管着外面的事儿,但是能从内眷这边,让丈夫以后办差更容易些,这些也是能渐渐办到的。

因为只要不是宠妾灭妻的人家,丈夫对妻子的意见都很看重,会问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有时候能影响到卫所的发展呢。

这就是所谓的枕头风,厉害着呢,历史上死于枕头风的大人物多的不得了。可见枕头风的杀伤力。

“对了,安大人那边是不是要调走了?”李思雨问道,“今天没有看到安夫人。”

林俊彦说道:“去年的时候,我的人就发现这位安勇安大人开始朝京城里打点了,既然留不住了,我不妨送他一程。也正好给岳父腾地方。”

安勇的妻子安夫人本来就是安勇在京城娶来的,虽然嫁过来这些年,但是对这边肃州的气候还是不适应,老是想着要回京城,以前一直不得法,不过去年的时候,认识了京城的一个官吏,这不心思就活动了起来。

大概觉得京官比这地方官员要好吧,所以是不遗余力,又怕林俊彦发现了,然后阻挠,毕竟如果林俊彦不同意,他们也是白搭。

一切都是暗地里进行的,他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可是林俊彦早就心知肚明,所以也可以跟妻子说,能快点把岳父给调过来了。

所以他不仅不阻止,而且还推了一把手,这调到京城的事儿已经确定了。就等着文书下来了。

安勇自然知道,如果上头的文书来了,林大人这边就知道了他这边的打算,说不定会大发雷霆,所以让安夫人深居简出,别到处出风头了。

人往高处走,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李思雨还想着当初自己被林夫人刁难的时候,这位安夫人还

替自己说了话的了。

她家的婆婆以前也喜欢给安勇送女人的,安夫人是看不惯这种事儿。

好在现在她婆婆不在了,她在府里就是最大的,以前安勇是因为是自己娘送来的人,所以拒绝不了,其实对自己的妻子还是挺好的,那时候安夫人就觉得婆婆是个老妖婆,要坏人家夫妻感情。

现在好了,婆婆不在了,安夫人日子过的好了,就还是想回到京城去,且京城她认识的人也多,自己的丈夫说不定更能上一个台阶。

安勇也被说动了,这不就行动了,而且还行动成功了。

所以林俊彦拿到了那文书,让安勇过去找他的时候,还很有些忐忑不安,生怕林大人发火。

不过林大人只是把文书交给了他,说道:“各人有各人的志向,你要走,我不会拦着,以后别再偷偷摸摸,毕竟是光明正大的事儿,我犯不着为难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过来找我,我会尽力办的。”说场面话,林俊彦也会。

安勇这次谋到的是京城一个同样是从五品的官职,虽然是同品级的,但是京城的官肯定比这卫所的官吃香。

安勇有些尴尬,呐呐的说道:“大人我!”

“是男人就干脆点。你先说了,我这边也好早点安排人,私底下做了,然后文书来了,我这边人手一时就不够了。放心,我不会不放你走的!以后我们这个卫所,谁要是想走,只要有本事,都可以去闯一闯。”

留得住人留不住心,林俊彦不会勉强心已经不在卫所的下属的。所以安勇真是大可不必这样,反而落了下乘,直接大大方方的谋差,只要不是那种卑鄙的上司,都不会拦住不放的。

且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强行留下来,以后办差也没有以前那么用心,所以何必呢?

安勇拿着文书出了这卫所的官署的门,指挥佥事胡大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老安那,这次你不厚道啊,把我们都瞒得死紧,我这才是第一次知道!你小子真够行的!”

安勇红着老脸,说道:“对不住了,老胡!这事儿,我,是办的不地道!唉。”

“好了,大人都不计较了,我们也不会说什么的,你这去了京城,自己小心为妙,别牵扯到大事儿进去就行了。”

其实京城有什么好的,大官多的是,一不小心就得罪哪个权贵了,像老安这种从五品的官,那真是芝麻绿豆一样大小的官,根本就不算什么,哪里有这卫所好?

起码也是个四把手,五把手了,也不知道老安怎么那么看不开,非要去京城趟浑水,每年从京城来他们卫所的人还少吗?都是犯了事儿被发配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安大人这要跳槽的心那。

其实很多人要跳槽的时候,都会瞒着现在的公司,等找到新工作了,再辞职。原公司肯定是不会乐意的,因为太突然了,那边也没有接手的人。

还有一些人,说辞职其实就是为了让公司多加点工资,等工资加上了,就当没有这回事儿啊。

也有一些公司,是他想辞退了你,但是就是想让你主动,所以就各种找麻烦,让你觉得自己胜任不了了,然后辞职。他就成了被动的一方了。

当然,现代和古代不一样。

孙吉儿

不过胡大人也不会说,你别走了,人家都已经拿到调令了,他还说多余话干什么?

因为大家都是官署办公,而自己住地方,也都是各人府邸,毕竟好几个,都一直是这里当差,比如指挥同知沈大人家里,他这个官职也是可以袭,所以有自己院子很有必要。一代代传下来,有时候还要扩建。

按说卫镇抚这个官职也是可以世袭,不过毕竟才是从五品,谁不想进一步呢。要是京城混好,钱财名利自然是滚滚而来。

而且一个重要原因是,卫所当这种官,绝对没有京城当官捞好处多。还要忍受这西北恶劣气候。

试想江南水乡和苦寒之地,人们都会选哪一个?为了一个没有什么前途官职,而一代代留这里,也没有什么可想。

安勇可不就是这样打算?到了京城,自己奋斗奋斗,升个几品没有问题,以后就是给儿子捐个官,哪怕是六七品,也比这边当个从五品武官要强,且日子过也比这边要好多了。

所以很多人要是有门路都会离开,不是一把手二把手,人手底下过日子,还是这不好地儿,谁也不会想着长久。

像卫指挥使当然人是希望能一代代传下去,可是别像这卫镇抚什么,也就是那种实是没有门路从下面提上来,才会这边静止不前。

于是反而是这种官调动频率高一些,真正能世代传下去,反而没有几个。

还不如说千户所那边,也是千户容易一代代传下去,而别像所镇抚,虽然调动没有卫镇抚拿吗频繁,那也是因为品级低,没有门路啊,找人法子就少了很多。所以也只能是接着干下去。

毕竟这安夫人是打过交道,他们一家子要走,李思雨也会准备仪程,而要紧是,这边安夫人走了,房子是留下来了,听说以后极少可能回来了。

而另一边,让李存安调过来接替安勇文书也下达了,要不是因为安勇是到京城奔好前程去了,别人还以为是林俊彦为了自己岳父调过来,而专门挤兑掉安勇呢。

其实是这安勇先有了那个心思,林俊彦顺水推舟罢了。

不过要来这卫所,房子是个大问题,前面已经说了,这边卫所,官府不提供房子,毕竟大部分官员都是世袭,大家都有自己房子,而像李存安这话总调过来,一般人都是先租个房子,然后稳定了话,会再买房子,或者自己建造。

李思雨想着,这要建造,那还不是有一段日子要租房子了?

安夫人家房子空着,如果她真想要给卖了,自己就先买下来,然后让父母住进去。

还没有等李思雨去找安夫人谈呢,林俊彦下衙回来,就把安夫人家房契拿到手了。

原来他自己也亲自去找了安勇,说了些京城事儿,顺带就把房子问题给解决了。

当然,给价格很公平合理,不高不低,也没有趁机压价。

李思雨说道:“这事儿得和爹娘说说,估摸着爹娘那边肯定得给我们钱。”

自己爹不是会占别人便宜人,尤其是这住房子,如果是让女婿出钱了,他肯定是不会接受,这点儿李思雨能够确定。

林俊彦说道:“岳父乐意给钱也没有事儿,不过是提前替他们买下来了。”

之后,李思雨就会带着人把那院子重给整理一下,按照父母和小弟喜好给布置了一番,这是个三进院子,因为年代不短,里面花木都很茂盛,且碗口粗树木也有十来棵呢。

以前听说安家也是从别人手里买回来。安家是十来年前调过来,十来年后又走了。可见这卫所这种官职要调动是多么不容易。

以后爹娘过来了,就他们住正房,然后东西厢房和后面院子,都可以当成小弟成亲住所了。

完全够用,哪怕是生几个孩子,也都不会显得拥挤了。

安家走时候,很多家具都带走了,有些还是安夫人嫁妆。小弟那边就不用买太多家具,因为以后弟妹嫁过来时候,要布置上她自己家具嫁妆,免得占用了地方。

李思雨用了几天,布置得差不多了,那边余泽李存安也交接了手头上事儿,收拾了家里东西,然后浩浩荡荡朝卫所这边出发了。

对于能到卫所里过日子,胡氏是很高兴,因为自己女儿和外孙都是那里,加上以后要娶儿媳妇也是卫所人,以后办喜事时候,也方便很多,总之是各个方面都好。

当然,也舍不得余泽这边,毕竟生活了好几年,从无到有,家里地方也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

但是这些都抵不上能和亲人一起。

所以告别了余泽众人,姜千户也知道自己留不住李存安,好李存安不是去别千户所,而是直接去了卫所,以后有什么好点子,各个千户所都能受益,所以他就稍微有些遗憾。

如果他真留着李存安不放,不说卫所人吧,就是其他千户,都会对自己心生怨恨。

且说李存安带着妻儿离开了余泽直奔卫所,早早有人去接了他们。

李思雨已经买好房子外面等着,这个天气是稍微热,但是还没有热到让人难受地步。

过了一会儿,马车就过来了,李思雨上前去了马车那边,把她娘亲自给扶了下来。

胡氏笑着说道:“你看看你这样,娘又不是老得不能动了。”

李思雨笑着说道:“就想和娘亲近亲近,今天没有把睿哥儿带过来,实是她太能闹腾了,今天您和爹还有小弟都好好休息休息,以后以后再说。爹呢?”

“你爹先去官署去了。等会儿就回来。”胡氏笑着说道。

李思贤已经成了大小伙子,下了马,也笑着过来,“姐!”

“走吧,进去看看你住地方,都是按照你喜欢布置。”以后娶了亲,就是他妻子安排了,她也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李思雨和李思贤陪着胡氏把这三进院子看了一个大概,胡氏很满意,这院子不大不小,以后儿子成亲,也不会觉得不够用。

且还会待客地方,现自己一家子过来了,怎么着也得招待招待人。

不过到了正房时候,胡氏接过来女儿递过来房契,问道:“这钱,你爹说一定要给你们,不然他不会要。”

“知道爹是这个意思,我已经和睿哥儿爹说清楚了,买时候是多少,你们就出多少。”李思雨说道:“不过这房里东西,娘可别跟我算那么清,这都是我们一片心意。

房屋布置这些椅子垫子,还有装饰用器物,每个都是需要钱。胡氏笑道:“就按你说办。”大物件他们一定要算清楚,不然被人说自己依靠女儿女婿养活,对女儿以后婆家也不好。

他们余泽那些铺子,每年收益也很不错,付款买这宅子钱还是有,李存安当副千户,这除了俸禄以外,也有些油水,这都是正常能用。

还有就是当初余泽房子是他们自己盖,他们离开时候,千户所那边也出了一部分钱买了下来,以后就成为公家所有了。

“娘,您看这人手是不是有些不够了?”李思雨问道。

厨娘吴娘子一家都跟过来了,还有珊瑚和琥珀这两个丫头,另外还有胡妈妈,不过胡妈妈现,胡氏是直接当成长辈养着了。

这边房子大,就这么些人可真不够。

还有到时候配给爹兵丁,住地方是有,可是这么多人吃饭,一个厨娘是绝对不够。

胡氏说道:“是要买了,这地方你熟悉,以后跟娘说说,娘也不要你送来人家,毕竟是林府生活了那么多年人了,离开了也不好。还有就是,以后你弟妹嫁过来,她肯定也会陪嫁丫头过来,所以我想着不能买太多人,不然就不好了。”

李思雨道:“娘,都依你。您觉得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好。”

过了一会儿,让人送了饭菜过来,“爹看样子是要留官署那边吃饭了,娘,我们就简单吃一些吧,吃了你们洗洗,然后好好休息休息,其他稍后再说。”

胡氏点点头,让琥珀去叫李思贤过来了,因为是亲母子,所以也不用避讳,李思贤坐下就说道:“终于和姐又一起吃饭了。”

李思雨说道:“以后机会多是,只是小弟你也要娶媳妇了,估计以后跟你媳妇单独吃饭时间就多了。”

李思贤有些不好意思,“姐!姐夫什么时候来?”

“怎么?又想打猎了?”李思雨笑着问道。

“不是,我是想跟姐夫切磋切磋。”李思贤笑着说道,他爹这方面是不行了,所以只能找姐夫了,以前是离得远没有机会,现住近了,还不赶紧?

“这还不简单,以后机会多是,今天就好好吃饭。然后休息休息。”李思雨说道。

陪着娘和弟弟吃了饭,然后李思雨又单独看了胡妈妈,胡妈妈现身边也有个小丫头伺候着,平时也就是和胡氏聊聊天,说说话,见到李思雨,就一脸激动,“姑奶奶!坐坐,今天哥儿没有带过来?”

“想着今天你们都忙,先不带过来了,这家伙调皮着呢。”

“男孩子调皮才好呢。”胡妈妈笑着说道:“老奴这一辈子也过值了,太太心善,如今也跟个主子一样有人伺候了,就盼着您和少爷以后平平安安,子孙满堂呢。”

李思雨笑道:“那妈妈有什么想吃,想玩,都要跟我说,我到时候给妈妈送过来。”

“好好,老奴就不客气了。”

因为李存安搬到卫所来了,所以忙碌了好几天,才总算是平静下来。

其中不乏有人听说胡氏家里少奴仆,所以专门送过来。

胡氏后都好声好语让人给带回去了,大家看李思雨都没有送,所以也就不提这一茬了。

胡氏自己从牙婆那边买了几个丫头和婆子,把人口给填差不多了。

不过沈家送两个人,胡氏给接受了,毕竟以后沈明素要嫁过来,有这两个人,也先熟悉一下婆家环境。

这天,林俊彦带着妻儿去岳父家里,两家人一起吃个饭。

胡氏跟李思雨商量,“神经唉姑娘年纪和贤哥儿一样,要是等几年,就耽误人家了,我想着,要不就今年就娶过来,你觉得如何?”

贤哥儿今年已经十五了,当初他可是说了要二十岁才成亲,可是沈家姑娘今年都十五了,真要等五年,相信沈家也不会乐意。不过,这十五岁,是不是太小了些?

李思雨问了胡氏,胡氏说道:“十五岁可以娶亲和嫁人了,以前我也是想要贤哥儿晚点娶亲,只是现定了沈家姑娘,总不能让人家等那么久。就是先娶回来,晚一年圆房也是好,太早生孩子,对女人身子骨不好。”

她女儿就是十七岁才生孩子,但是十六岁圆房。

其实一年时间很就过去了。李思雨道:“那我去沈家问问,看看他们是个什么意思。”

这时候就要中间人里面起作用了。

胡氏道:“正要这样跟你说,你是贤哥儿姐姐,去沈家也能表示我们诚意。”

李思雨去沈家找沈夫人问这婚期之事。其实沈家这边也正等着呢,不过这边是女方,要是太主动了,那可就有些不矜持了。

李家现是节节高升,不知道多少人都看着那边呢。虽然定亲了,可是一切都有变数,所以李思雨到来,是让他们心安定了。

“我娘说,今年算一个好日子,好把儿媳妇去进门来,圆房可以等到明年去。”

沈夫人忙说道:“可见是亲家母是个心疼人,我们没有什么不放心了。”这门亲找真是太对了!

虽然说这婆婆媳妇不能和母女一样,但是能把婆婆当成胡氏这样,也是很让人佩服了。

沈夫人再次觉得自己女儿这门亲是结太好了,还是婆婆有眼光,一下子就看到了一个这么好。

又想着当初这门亲差点白那黄姨娘给坏了事儿了,还是人家李家主动提亲了,沈夫人想着,一定要让女儿嫁过去后,好好伺奉婆婆。

谁都知道这女人生孩子都是鬼门关转弯,年纪越小,危险越大,这年纪小,身子骨还没有长齐全呢,能晚一年圆房,那绝对是对自己女儿好呢,要不然,谁娶了儿媳妇,不是要生孙子?

你不想生,那是不是对自己婆家不满意啊。

所以李家这份心思难得很,既让自己家这边吃了一颗定心丸,又让自己这个当娘对女儿少了一份担心。

沈家很就上了李家,和李家定了婚期,因为夏天时候天气太热,所以他们商定了,是等秋收后再举行婚事,那时候天气也不热了,卫所也没有什么事儿了。也给李家一个缓冲时间。

毕竟娶媳妇是个大事儿,粉刷房,给亲戚送喜帖,然后各种准备。

胡氏已经知道了李存旭家消息,所以贤哥儿成亲,这么重要事儿,也要让他们家知道,到时候好过来一趟。

这期间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云亭回明州府考试,结果不出所料考上了秀才,成为了一个生员了。

“这样看来,云亭和他媳妇都要去京城了?”胡氏问道,“这真是越来越远了,不过你姑父和姑母这些年为我们做也多了,是该去京城奔前程了。”

李思雨说道:“睿哥儿他爹已经说了,京城,他也有一套小房子,让青月他们小两口先去住去,等姑父他们冬季入京述职时候,也好有个地方落脚。虽然云家是有京城有房子,不过毕竟不是姑母自己家,青月是我们林家姑奶奶,她带着人去住,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胡氏道:“女婿考虑事儿就是仔细,云家那边人口众多,虽然都是一个族里,可是到底不如自己家住着方便。如今住云亭岳家,云家就无话可说了。”

两个人都商量着,给云亭阿扁送贺礼,这考上了秀才,那就是朝仕途迈进了第一步,特别是父辈是官员,容易走远。

别听别人说,这考秀才考举人,只要用功有些天赋就行,那绝对不行,前辈指点才是很重要,毕竟这经验是千金难买,而且父辈是做官,这关系也多,对每场考官侧重点也比一般人了解多,考起来容易一些。

那些从贫民起来,如果不是天赋特别高,是很不容易能考上进士,秀才倒是不说很难,可是再进一步,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云亭以后肯定是不会太差,而林青月则会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这边娘家能再见几面,就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