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小子这是闹什么呢?刚吃完那么些野味,这会儿怎么眉头又皱上了?难不成还没吃饱?不该啊, 你看看,一个个肚子都挺起来了。”

“别胡说,小心你家孩子挠你,没看见嘛,这会儿可是正紧事儿,是在抽题呢。”

“抽题?就他们?逃学个顶个能耐的家伙,还能这么自觉?还回答问题,我看抽签挑肉更可信些。”

“这你不知道吧,刚才我也觉得不信,过来才知道,他们啊,这是比赛呢,看谁能得第一,前几名那可是有奖金的。看看,就那堆着呢,我刚打听了,这一次第一名能得1000文,乖乖,这帮孩子,那是赢上一次,就能吃一月啊。有这么个好处吊着,可不就是都起劲了嘛。”

“一千文?嘿,够有钱的。对了,我想起来了,他们这是参与的一人100,然后第一名直接能拿一半,是这个规矩吧?我记得我好像听过一耳朵。”

“就是这个,如今都来了十几回了,我家小子得过一次第二名,当时那个得瑟啊,没法看。明明真算起来亏的他几个月的零花钱都填进去了,愣是还觉得好,你说说。。。这算什么事儿。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法子不错啊,我家那小子如今读书都上心了几分,让他学点拳脚也不抵触了。对了,谁想出来的?若是这帮孩子以后能一直这么上学,咱们以后可就省心了。”

说这话的是阎立德,哦,就是那个大画家阎立本的哥哥,这家伙是将作监的大匠,负责兴建宫室、陵墓等工程,对于外头的小道消息什么的知道的不多,能知道自家儿子得过一次第二名,那还是他家孩子自己得瑟到他面前才晓得的,不然。。。看看这反应,这问题,就知道他消息有多不灵通了,什么叫谁想出来的?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好不,长安城里看热闹的百姓都有一半知道了。不就是苏家那个会攀亲戚的阿玉嘛。

再说了,什么叫以后就能省心了?你难道是说如今这夫子不会教孩子?咳咳咳,这文武大臣的孩子,基本都在国子监六学,在加上弘文馆,崇文馆。这六学二馆的老师。。。这底层的教授你说说也就罢了,可这高层教授。。。咳咳咳,有一半在这儿呢,你这打脸是不是太狠了点?当面这么说太得罪人了。

有个和阎立德关系不错的,一看边上其他人,特别是有教授任务的同僚,面色有些不好,忙插嘴说道:

“以后?这个就别指望了,不说如此驱之以利,是否合适?奖金从何而来?即使真能这么干,呵呵,别学生没教会,咱们自己先给弹劾的回老家了,说到底这法子,也就是他们这游戏能用一用而已。”

这话圆的好啊,不单是众人的脸回来了,还直接将大家伙儿的立场给统一了一下,由此可见这说话的妥妥是个高情商的家伙。而能相互成为朋友,那么阎立德即使脑袋偶尔秀逗,可总体上绝对不是笨蛋,所以他反应很快,立马借着梯子就下来了。

“行了行了,我也就那么一说,真要让我干我也没钱。对了,这都什么题,你知道不?”

“听着是连环题,刚才那李绩家的小子抽到的第一题是:一等绸三尺市价几何?等着这答案出来,通过了,再接下一题:府中要用绸子制衣,一人约五尺,共计7人,问,要购买多少匹多少尺,银钱又该准备几许。”

别看这些人说的热闹,真凑得近,认真听题的,还的是任城王李道宗。作为太上皇的堂侄子,能从众多宗室中脱颖而出,最后靠着战功成了郡王不说,各朝史书也纷纷称其贤,由此可见这李道宗品性不凡,为人上也颇有些手段。(史书终究也是由人来写的。。。)

前头他知道李世民来的消息,从自家附近庄子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等着吃野味填肚子的时候,那边李世民已经准备带着人去山里晃悠了,他知道自己的定位,作为宗室,对皇帝忠心即可,不必时时抢着表现。除非必要,其他时间,和皇帝朝臣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谁都好。所以他索性权当没听到,只顾着填肚子。

而等着一众都往孩子那里凑的时候,他一个抬头,差点没直接给噎着,因为他居然看到了自家大小子李景恒?这还不算,那个跟着大小子的八/九岁模样的男娃是谁?老天哎,那是他家丫头啊,好好的一个闺女,怎么就那么想不开,换了个男装混到小子堆里了呢?那帮小子手脚粗的,碰伤了自家娇滴滴的闺女可怎么好?李景恒这个臭小子,怎么当的哥哥。回家看老子怎么收拾他。

(看到这里,大伙儿是不是心里激动了?感觉女主出现了?呵呵,放心,作者君很坦诚,不卖关子,是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女娃到底是谁?你们想到没?)

轻微女儿控的李道宗一看到自家闺女也在那里,哪里还顾得上吃啊,提溜着一串肉,手都没擦上一把,就急吼吼的往孩子边上凑,生怕自家孩子吃亏。也正是因为他凑的近,所以喽,这帮子人说了半天,也就他听明白了前前后后的题目。。。

也因为听清楚了这题目,李道宗对于那个组织了这一次比赛的阿玉,那是相当的感兴趣,都不是傻子,这题目一听,他不过是在肚子里滴溜溜的转了三圈,就猜出了阿玉的意思了。

这小子该不是变相的引导太子了解百姓民生,知道世情吧。若真是这个目的,那他真的要好好的竖一个大拇指了。作为深宫中出生,长于妇人之手的孩子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何不食肉糜!

作为太子,不了解民生,不熟知外头的物价世情,那即使坐上了皇帝位置,十有八/九也就是个傀儡。作为皇子,傻不拉几什么都不知道,那当个王爷都有可能被人骗,家业都能被架空。从这个角度来看,阿玉给这几个皇子带来的,绝对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是那些所谓的大儒们忽略的一部分。

甚至这传授的方式。。。这么谨慎,用游戏的法子,难道说这孩子,已经意识到了什么?那些大儒先生是真的不屑于教导这部分,还是下意识的刻意忽略?难道。。。

李道宗的眼角飞快的扫过了太子李承乾,还有那边上乐呵呵的看着别人笑话,笑的东倒西歪的李泰,李恪,李祐,再轻轻的一扫在场的其他人,嘴角笑的有些冷。

玄武门的血腥味还没有散去,有些人难道已经开始在筹划下一场了嘛?准备再一次,拿着李家人的血,铺就他们自己和家族的未来吗?哎。。。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意识到了这些。。。帝王之家。。。

“哦,这问题,这是在考核算数?怎么不用四书五经?”

“你啊,也不看看这孩子都是谁家的,若是五姓七家的孩子,那你用四书五经是没问题,可这里呢?武将家的占了一半,你能指望什么?要我说,能熟练的掌握算术,都是他们学的用心了。最起码将来如果想要子承父业,不至于连大军开拔的粮草都算不清。”

心里有了警惕,再看向这些所谓的斯文人,所谓的世家贵胄,李道宗莫名的多了几分戒备,听到问起什么四书五经,下意识的就帮着解释了一句。你别说啊,这解释十分的有道理,就是刚才听着有些皱眉头的,这会儿也跟着放松了起来。

为啥这么快就不继续追问了?因为正好阿玉在读的就是这么一道题啊。

“第一题:糙米市价5文一升,问,三口之家,平均一人日食一升半,一月需多少糙米?需多少钱?”

“135升,675文”

“好,恭喜你答对了,再来第二题:大军5000,每人每日消耗粮食两升,从长安,往洛阳驻防,行程共计750里,行军日行20里,几日能到?需消耗多少粮食?该次驻防行军,消耗多少银钱?”

这问题从一出来就引发一阵的哄闹,大唐尚武,孩子们不管是文官家的还是武将家的,对于行军什么的,都特别的有感觉,猛地听到一道和这有关的题目,别说是那就差没有掰着脚趾头算的武将人家的娃了,就是文人家的。。。哦,就是李泰这样的胖子,都忍不住跟着开始算了起来。

这场面。。。后头看着的文官们其实很心塞,可与此同时,对阿玉的疑惑却丢到了脑后。做率军出征梦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太正常了,最多,也就是阿玉做梦做的比较实际而已,能有什么疑问?

“这问题问的,那些老货呢?若是他们在,这会儿这些崽子要是回答不出,那可就热闹了。”

“你这是幸灾乐祸?看看,你家小子可也在里头。”

“反正我是文臣,我家孩子回答不出不丢脸啊。”

边上的人几乎都在看热闹,好像孩子回答不出,等着他们老子回来一顿揍是十分让人乐呵的事儿一样。可阿玉自己知道,他对结果其实并不在意,更看中的是那些隐藏在问题内的知识,只要他们听懂了,只要他们愿意去想,去了解了,那么他就已经胜利了。

“问,每年开春时米价7文一升时,秋收时5文一升,年底时6文一升,甲今年秋收,得30石米,怎样卖才能获得最多的收入?”

当然了,既然干都干了,还是在某些人的眼皮子底下干了,那不干大点都是浪费了机会。在这些人面前,潜移默化的,给这些孩子隐形洗脑,想想都觉得兴奋好不。这可不是什么人都敢干的。

而让皇子们,这些未来的贵族们拥有正确的经济概念,阿玉觉得,比让他们读书更有用,因为这些人未来将成为执掌朝堂的权贵,他们的理念思想将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

作为李承乾这个太子的天然盟友,阿玉为太子,为这些人们已经准备好了无数的游戏,物价游戏很有深意?看着吧,等着又能锻炼身体,又能迷惑众人的斗牛,蹴鞠,等疯过了,阿玉会再来一次更深刻的,比如比赛挣钱,自制弓箭什么的,保证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15

阿玉即使套着孩子的皮, 几经小心,手法婉转,可只要做事儿, 就不可能没人察觉。朝堂上多的是人精子, 即使阿玉的娃娃脸能迷惑一二, 让他显得不那么刻意, 可那些皇子,那些孩子的变化就在那儿摆着呢,怎么可能熟视无睹?

于是在某一日,朝堂上又有人开始弹劾太子了。理由听起来还特别的有理,说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作为一国太子, 不能总在外头晃悠, 应该在东宫带着, 好好的跟着师傅学习才对。就是那些皇子,也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多读书, 少玩乐等等。

劝学,还是那种口气温和, 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劝学,你能说他不对?就是皇帝也说不出有什么问题来。若是放到以前, 那人只怕还要被标上一个忠心敦厚的标签。然后转脸对太子等一干儿子们一通教训,让老子丢脸,被人弹劾, 不揍个满脸桃花开就不是你们爹。。。

可惜啊,这样的场景如今是不用指望了。如今的李世民可不是以前那么好忽悠了,作为皇帝,被一群人遮着掩着,一叶障目的时候是有,可如今有了阿玉,有了这最近一段时间的实际例证,李世民多少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些文人,这些世家为什么一定要把太子,皇子们圈在皇城里?真的只是因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真的是为了保护他们?不,李世民分明能感觉到,在隔离圈禁一般的保护中,这些孩子能接触的只有这些儒家世家的人,听的想的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那么长时间下来,孩子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嘛?只怕最后只会成为被世家牵着鼻子走的傀儡吧。

五姓七家,世家大族,他们可不是什么善茬,别看最上说的总是子曰,日常言谈举止也推崇谦谦君子之风,可真下起手来。。。隋炀帝可不是他老李家一家能搞定的,当年背后捅刀子,造反的,有多少是世家的人?不说别人,就说王世充,你当他哪家的?还有晋朝,两晋几百年的时间,除了开国的几个皇帝,司马家在史书上几乎没有痕迹,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作为一个有前科的群体,阿玉甚至都不用多嘴,只要露出那么一丝丝的线头,就足够让皇帝心里嘀咕了,更不用说这些个不知道是太自傲,还是把别人都当成了傻瓜的世家,居然还照着以前的路子,傻不拉几的来个劝学?想把人拉回宫里当泥塑?呵呵,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了。

看看,心里重新戒备起来的李世民行动力还是很不错的,这边刚轻声安慰了那弹劾的官员,又雷声大雨点小的,给了儿子们一通抄书之类的惩罚之后,等着下了朝,不到半天,就把自家几个儿子身边的都重新调查了一遍,连着交际网都拉了一圈,每一个人就差没有把人祖宗八代一起查了。而这一查。。。呵呵了。

先不说李世民查到了点什么,我们先回过来看看历史上这一截:李承乾腿瘸了,这是怎么回事儿且不说,单单说他和李泰造反的事儿。那一场逼宫什么的,真说起来那就是场闹剧,不是这个下属有人背叛,就是那个有人告发。

亲,这可是逼宫,这些跟着皇子闹腾的人,闹到这地步图的是啥?还不是从龙之功?还不是以后能混个公候爵位?既然这样,怎么突然就在关键时刻溜号了?除非他们有更大的好处,有人给了更实在,更让他们信服的承诺。而这个在皇帝不知道的情况下,谁给的起?自然是那些世家大族。

而这些世家为什么这么干?很显然,这并不是什么忠心耿耿能解释的问题。归根究底还是对于这两个皇子都不看好的缘故。或者说这所谓的夺嫡,所谓的逼宫,不过是世家对这两个都不满意,所以要先下手为强,挑拨他们自己都起来,弄个两败俱伤,好让他们看重的人选渔翁得利。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是的,那个渔翁就是李治。这其实只要用心些,就能看出端倪来,比如李治的媳妇,那就是王家的闺女。再想想当初李世民为太子求取五姓女被拒的事儿,这么一对比,世家这布局是不是就清楚了?很多事儿当时可能不怎么显眼,可前后这么一联系,真的很说明问题啊。

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干?理由也很简单,首先谁让李承乾当太子的时候已经8岁了呢,那个岁数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就是李泰那时候也记事了,他们肯定对早年世家支持李建成的事儿有印象(李建成的媳妇姓郑)。想想当年他们干的事儿,又是下毒,又是排挤的,你能保证这两娃长大之后不记恨?世家怎么可能放心将家族的未来放到这么些有过节的人手心里捏着?所以自然要想法子推到重来的。

只是这些世家的人也没想到,他们居然看走了眼,李治这家伙从根子上,绝对也不是什么善茬。先是让太原王家和兰陵萧家斗(王皇后和萧淑妃),等位置稳了之后,一个武媚娘就顺顺当当的,用后宫手段将世家在宫里的根基给直接掘断了。等着后宫干净了,前朝的就开始倒霉了。。。

要阿玉说起来,在坐收渔翁之利上,李治的手段妥妥是教科书级别的,一张懦弱老实的脸,这是骗了多少人啊,就是一代女皇都傻啦吧唧的替他冲在了前头,可见他的厉害。再看看长孙无忌这一辈子,那真是给李治当了一辈子的枪,手里沾了多少人的血,最后自己一家子都没落了好,恩,连着弄死他的名头,人李治都没沾手。。。果然,兵法说的好啊,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当然有人问了,好歹是亲舅舅和亲外甥,别的世家利益相关的折腾,这长孙无忌又是为了啥?最后闹成这样?弄得不死不休的?

还能是为了啥?为了利益呗!是,这都是他的外甥,可外甥和外甥又是不一样的,这上头长大的几个,已经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圈子,对他已经不那么依靠了,不像是那最小的,因为皇后的死,对他这个舅舅分外的亲近,又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实力,想要拉拢朝臣,亲近宗室,铲除威胁,抑制世家,每一样都缺不了他这个舅舅。这样一来,他们长孙家才有可能权倾天下,发展壮大,这么一个大果子在前头摆着,你说长孙无忌能不下嘴?

而他这一手确实操作的挺6,最后也确实实现了他的想法,权倾天下了,可这权利一大,李治还能容得下他?不说别的,单单是长孙无忌手里沾了不少李氏皇族,李治他亲兄弟的血,就绝对不能容下他,不然这皇室的尊严该怎么维护?所以这死就成了必然。

哎呦,扯得有点远了,且说这李世民将儿子们身边的人翻了个底朝天,一个个关系网列出来这么一看,心里一惊有了点数了,等着将这些人往日的怂恿话语在那么一翻,嘿,差点没气的头顶冒烟了。

别看上头好些话好像挺隐晦的,可亲身经历过争夺皇位游戏的李世民,那是一看一个准,立马将这些人的用心给揪出来了。当然,这所谓的揪出来,由于李治这会儿还小,所以还没牵扯上,世家的操作也还处在挑拨离间的阶段。至于圈起来培养一个符合他们标准的皇帝?这个。。。这个是备选方案,以防万一的,毕竟这时候孩子的夭折率有点高,万一这李治活不长呢对吧。。。

“好。真是好,这就已经等不得了?朕还活的好好的呢,这就开始下注,想着从龙了?当不得人子的混账。”

“陛下息怒。。。”

“出去,全都给朕出去。。。”

“哐当。。。”

一个杯子砸飞了,内侍们相当的有眼色,立马给外头的人一个眼神,等看着那人往后宫去,他们立马在门口跪下,静静的等着里头安静下来。领头的老太监还忍不住皱着眉头迅速的过滤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想要分析一下的,到底是什么事儿让皇帝这么生气。

当个太监头子压力也很大的,一边是下头不择手段,想要拉下了你,自己上来的小崽子们,一边则是皇帝的各种隐私,一个不好,脑子没能跟上,那就有送命的危机,这样情况下,寻找合适救场的,并搞好关系是就十分的必要了,比如皇后娘娘,就是他们最大的依靠。。。

“陛下这是怎么了?”

说曹操,曹操到,看样子,那跑腿的家伙该赏啊,才多少时间,救场的就来了。

“观音婢,你怎么来了。”

“你都开始摔东西了,妾身怎么能不来,怎么了,可是孩子们有什么不对?听说御史又弹劾了?哎,他们毕竟年纪不大,玩心是重了些。陛下也别太生气了。”

“不是为了他们。。。不,哎,你看看这个吧。”

李世民对妻子的信任爱重,或许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当然这也是长孙皇后用自己的行动换来的,都知道长孙皇后生了不少的孩子,可细细查看不难发现,所谓生得多,其实很极端。

前头李承乾和李泰,长乐,几乎岁数相连。而后头则是从李治开始,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连续四个孩子,接连出生。可问题是,在长乐公主和李治之间的七年呢?怎么就没孩子?那是因为这七年正是李世民夺嫡的七年,是整个秦王府出境最危险的七年,在这七年里,长孙皇后为了保护丈夫和孩子,几乎日日都在宫中,为李世民讨好宫中李渊的后妃们。

这样一个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妻子,李世民怎么可能不信任。所以当他生气,暴怒,为即将再一次开始的夺嫡之争心痛恐惧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妻子的关心,将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因为在他心里,唯一能相互分担,相互安慰的也就是这个妻子了。更不用说这被算计的还是两个皇后嫡子。。。

“他们,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长孙皇后从来都不笨,又是亲历过一遭的人,和李世民一样,不过是看了几眼,就立马什么都明白了,可这明白太突然,消息太惊人,以至于皇后脸色都变了。

“陛下。。。咱们的高明,青雀。。。不,陛下,那都是臣妾的心肝啊,若是,若是,臣妾心都要碎了。”

“他们是朕的儿子,虽说高明成了太子,可往日青雀却最是受平朕的偏疼,说一句手心手背都不差。若有可能,朕。。。朕恨不得将这些阴险小人破皮抽筋,可。。。你看看,看看,这一个个连个跟脚都不留,连着这些话,也句句含而不露,可见他们早就留下了后手,让朕怎么抓?”

“这,这如何是好。。。臣妾。。。”

“这就是皇家,他们,他们大了,也该学会自己看人了。。。”

“不,不能这么放任。。。要不这样,臣妾去找哥哥,让他帮着劝劝?只要孩子们对这几个人说的话有了疑惑,想来。。。”

“不,别去。。。”

听到皇后说到长孙无忌,李世民的眼睛猛地一闪,头一次,对这个舅哥有了不信任。连他在宫里都发觉了不对,那这在外头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的舅哥,真的就一点也没发觉?左不过是这两个都是他的外甥,无论是谁上位,他都不会吃亏而已,所以他就隔岸观火?他这么做嫌隙什么的倒是都避了个干净,看着还公平公正的很,可这置身事外的态度。。。怎么就让他觉得那么的冷血呢?

“陛下。。。难道,哥哥他。。。”

也许是李世民的表情太过明显,长孙皇后猛地意识到了什么,这一个猜测太戳心,皇后整个人都有些不对了,那惨白的脸几乎没了血色。

“不,不可能,那可是他的外甥。。。”

“两个都是外甥,帮了任何一个,都有一半失败的可能,而一个都不帮,他却永远都不用担心失败。。。哎,观音婢,终究,咱们的孩子,还是要靠咱们自己保护啊。。。”

纸张从长孙皇后的手中滑落,隐隐灼灼的烛火中,皇后闭上了眼,流下了心碎的泪,好半响才轻声的呢喃道:

“臣妾知道了,臣妾的孩子,自有咱们这父母保护,确实。。。不是他们的责任。是臣妾贪求了。”

“唉。。。不哭,咱们不哭,都是好孩子,你看,看看这后头写的,高明这个哥哥当的真不错,恪儿,青雀,还有老五,每次出去,他都带着一起,兄友弟恭啊,这孩子,用心了。”

看着媳妇伤心,李世民一时也心酸的很,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友,曾生死与共的兄弟,如今却为了利益,生出了这样的心,李世民真的,觉得很痛心。可他是个男人,是皇帝,软弱什么的,不该存在,所以忙重新捡起了那张纸,指着某一段,开始转移其话题来。

“还有这。。。看看,一起打架,这样的感情,怪不得他们想让他们回宫关起来读书呢,只有这关起来,不见面,这挑唆起来自然省事儿。。。”

“陛下。。。”

“好好好,不说这个,你看这里,往日都说恪儿文质彬彬,不想也是个皮小子,你看他这闹腾的本事。。。”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16

李世民心里有了警惕, 对着几个孩子自然越发的上心了,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让人有机可乘,酿成悲剧。而这些皇子们身边, 哪怕只是个送菜的, 也不错眼的, 近入了皇帝密探的探查目标。在本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开始了隔上一阵就查一遍的特殊待遇。而也就是这么一注意,阿玉的遮掩什么的,就变得和窗户纸一样脆弱了,不过是不到两个月的功夫,什么庄子上的,什么家里的, 凡是和人不一样的, 一件不落的全让人给知道了, 而他本人也直勾勾的进了这皇帝的眼里。

(咳咳咳,虽然我们阿玉长的是嫩了点, 虽然皇帝也确实在收后宫的事儿上不讲究了点, 不过他们绝对都是直男,某些腐女就不要多想了啊。)

“东西都试过了?”

书房里李世民靠坐在木匠刚制作出来的, 从阿玉家拷贝来的太师椅上,手不住的拍着扶手, 一脸的满意,嘴里问的却又是另外的东西。

“回禀陛下,试过了, 那犁确实比如今在用的好些,不过好的也不多,只是。。。”

“只是奴婢瞧着,这似乎是没有改完,或许等全部改好了,这效果能更好些。不过这样一来,这时间或许不会短,三五个月的也不好说。陛下。。。奴婢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这里就咱们两个,有话就说,吞吞吐吐的做给谁看?吊人胃口最讨厌。”

原以为是内宫又有了岔子,这老家伙不好解决这才来给人上眼药的,不想这刚同意他说,人就吧唧跪地上为了,完了,肯定是大事儿。。。等着那內侍一开口,李世民更是直接坐直了身子,只是这脸色。。。

“陛下,那苏玉虽说年纪还小,可毕竟也是您的子民,是我大唐未来的臣子,您这样不告而取,还是这样利益相关的东西,是不是。。。其实只要透个风,就那孩子和太子的交情,必定会献上来,到时候光明正大的多好,哪怕是顾忌他的年岁,不好赏赐太过,给些其他恩典也简单。别的不说,光是这椅子,虽说确实不合礼仪,可了以后,您这腿脚比以往舒坦了不少,於肿都少了。可见如此坐姿有利于身体,为这样的东西给赏,朝廷上的大人们想来也不会说什么扫兴的话。至于那犁。。。有了您的催促,重视,想来这改进的也能更快些。这样的农家利器,哪怕是早一天,陛下,那也是无上的功德。”

这太监四十上下的模样,听着他说话就知道,只怕和李世民交情匪浅。甚至可能是哪种从小在一处长大的贴身內侍,像是唐玄宗的那个高力士这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因为他刚才那一番话,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內侍的职责范围,已经有了御史一般劝诫的味道。这样的事儿,一般的太监敢吗?就是敢,人李世民能听吗?而到了这个內侍这里呢,皇帝从听到他说第一句开始,除了眉头微微一皱,居然愣是没有阻止,这说明啥?还不清楚?也只有从小一起相伴的身份情谊,才能在不涉及政务的情况下,给出一些劝诫,其他的人?能一味讨好都是你本事大了。

至于这內侍说的道理。。。老实说,人太监已经憋了很久了,你说你眼馋,想知道,把人找来不就完了?那不是亲戚嘛,啥时候皇帝你还讲究不欺负亲戚家孩子这规矩了?记得连着程咬金家的小子也让你捉弄哭过吧。这偷偷摸摸的,到底玩啥呢?该不是玩他们这些苦命的吧!这些日子一天三问的,皇帝自己没觉得什么,他们却有些熬不住了。

他们这些探子没什么文化,让他们偷听什么的,倒是没问题,可这动不动就要画个图纸什么的。。。实在是很为难人好不。为了这个,好几个眼睛都熬成兔子了,手指头都开始发颤了,在这么下去,以后的活还怎么干?內侍作为这群小子的老大,真是自家孩子自己疼,怎么都忍不住了。

当然了,这说话嘛,都是有技巧的,看看,让他这么一兜,这话说的多好,不单将事儿给推了,还又是劝诫显了忠心,又含蓄的给皇帝寻好了台阶,里里外外的,简直就是一石数鸟啊。这水平若是放现代,当个外交官那是妥妥没问题。绝对能忽悠的人家被卖还帮着数钱,所以说我们从来不缺人才,只缺发现人才的眼睛。。。嚓,说远了。

“成了成了,你说的对,这事儿,是朕办的小气了,朕是皇帝,想知道什么,想要什么,都改光明正大的来,堂堂正正的来,如今这样。。。让那些人知道了,还不定怎么说呢。这样,你亲自去,把那小子喊来,臭小子,有好东西居然不知道先给朕?还说朕是他姑父呢,这么不孝顺,看朕下次还认不认他这个侄子。哦,对了,那混球不是打了个铜锅子嘛,一并拿来,就说朕近来吃的不香,知道他为朕打了个锅子,十分的高兴,算他有孝心了。”

李世民有一点是相当的好,那就是勇于认错,即使这提出问题的是一个太监,他也一样有错就认,可这坚决不改这一点上。。。李世民的水平还要再高那么一筹,因为人家已经不是改不改的问题了,而是直接耍无赖的干活了。

而且吧,这无赖的劲头,比程咬金都不差,恩,也是,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对吧,既然有程咬金这样的,你还能指望李世民能好到哪里去?光伟大什么的,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已。什么叫天可汗?光靠着脸皮都能把别人比下去,那才是天可汗。你当国与国之间是讲究光明大不成?

不过你这对着个孩子,还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又拿又抢又偷的,皇帝当到这份上,你的底线呢?是不是太低了些?

阿玉从接待了这內侍,知道个大概的时候,脑子就有些懵,等着被带到宫里,站到皇帝面前,满眼都是和他家花厅同款的太师椅的瞬间,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满脑子都是上头的这一句反问。本以为自己已经够厚脸皮的了,可和这千古一帝比起来,还是差的太远啊。

“怎么,看着眼熟吧。小子,你这姑父姑父的,攀扯了半天的亲戚,关键时刻怎么就不知道孝顺呢?居然还要朕自己找人做,真是。。。”

呵呵,您这是属猪八戒的吧,倒打一耙可真熟练。不过人阿玉反应也不慢,听着这么一句话的功夫,人也算是缓过来了,眼睛一闪,露出几分狡黠的笑,对着皇帝说道:

“姑父。。。”

(你既然说是我姑父,那我就这么喊了,看谁占谁便宜。)

“这宫里的木匠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你看啊,这椅子放在我家,这图样确实挺合适的,简单,朴素,符合我这啥都不是的身份,可这都到了宫里了,做的都成了皇帝了,怎么就不知道装点一下?比如这里,这里,这几个地方,你看啊,这里树上一块靠背的木板,上头刻点代表身份的浮雕,是不是会更好?比如您,姑父像是您这样的,就该有个龙纹,不然怎么显示出身份对吧?给皇后娘娘做那就该有凤凰纹。至于杨妃娘娘,牡丹纹的就很不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多般配?还有这里,脚上,是不是应该刻上兽爪?”

阿玉这越说越多,越说越丰富,听的李世民也好,那个內侍也罢,都有些傻眼了,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一把椅子而已,居然能搞的这么复杂,若是这样说的话,那以前他们这都过得是什么日子?都粗糙到什么程度了?

确实复杂,因为阿玉这个坏家伙愣是从宋代最简单的交椅,一直说到清代最复杂的屏背式,给出的设计方案多的,估计整个皇宫都能换过来,还保证每一个宫里都不一样。你说,能不把人给镇住?

等等,刚才,这小子作诗了?还是给他的宠妃?还真国色?还花开时节?娘哎,这混小子,这是找打吧。

“刚才那诗好像才半句?来,补全了让朕听听。”

恩?这语气。。。和那些拥有小动物直觉的人待得久了,在敏锐性上,阿玉还是不差的,瞬间就感觉到了不对经,然后用自己几次考中举人的水平,重新解析了一下这两句诗。。。嚓,皇帝这是想多了?吃醋了?

“咋了?姑父,我说错了?我家姑姑难道不是真国色?看看李恪那小子的脸就知道,杨家姑姑就算不是姿容绝世,也绝对花容月貌。”

“越说越厉害了,还花容月貌,你这书读的倒是不错嘛,自己都能创出典故来了?来人,笔墨摆上,你小子赶紧的,把诗做全了。放心,就你这么个小屁孩,朕还犯不上吃味。”

恩,早说不就得了,害的他小心肝扑通扑通的,真是讨厌。

“哦。”

既然没麻烦,那写一首诗而已,阿玉自然不会拒绝,只是。。。阿玉嫌弃的看了一眼宫里这不够精致,处处显示着粗旷风的笔墨纸砚,哎,历史往前推就这一点不好,看看,档次都没了。

好在阿玉还是有点档次的,看小手一挥,诗就出来了,再看看自己的字,恩,连了几辈子的赵孟頫字体,拿到这唐朝来。。。绝对够档次。嘻嘻,就是什么都不干,凭着这一手,自己也能混个不错的地位。

“恩,这字。。。走开,来人,多点几只蜡烛。。。”

果然,看,镇住了吧,哎,多活几辈子的自己,真的是太有优势了。

“小子,朕记得。。。你好像说喜欢蔷薇啊,为了这个不是还种了一面墙吗?怎么突然又变了?小小年纪,花心好色。。。来人,把纸笔重铺,今天不默写一遍孝经,好好的静静心,你别想回去。”

啊?花心好色?他自己怎么不知道?还要写孝经?这和孝经有什么关系?阿玉感觉脑袋有点懵。忍不住抬头想要辩解一二,不过这一抬头。。。等等,皇帝这是在干嘛?拿手里拿着的是自己刚才写的?卷的这么好,还往那老太监手里塞。。。还有书案上明显比刚才要好一个档次的纸张。

咳咳咳,这是见猎心喜,想要自己多写点吧。。。哎,遇上这么个傲娇的,嘴硬心软的姑父,他也是醉了。

作者有话要说:花容月貌: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赵孟頫:

元代最著名的大书法家,在遍学晋唐名家书法特别是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道媚蕴籍的书法风格,人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赏牡丹:唐 刘禹锡(772-842年)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17

夜色已深, 李世民却依然待在书房,笔墨不断,书写不停,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政务有多忙呢, 可若是走进一看, 你才会发现, 什么政务啊,人皇帝陛下这是在联系书法呢。至于临摹的对象?喏,那不是在边上摆着呢嘛,下午刚新鲜出炉的孝经。

这一本总数不过是1903个字的孝经,每一个字李世民都细细的揣摩,看了又看, 长孙皇后近来的时候看着这样痴迷的李世民忍不住哑然失笑, 上一次看到丈夫为字画着迷是什么时候?好像很久了吧。难道那孩子的字真的就这么好?

心中忍不住好奇的长孙皇后上来也没喊人, 直接凑到了李世民身边,探头看起了那桌上李世民刚放下的那张纸, 这不看还好, 这么一看,长孙皇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哎呦喂,这皇帝是不想要他这手腕了吧, 看看这练废的纸,都有一尺厚了。

“怎么不知道劝劝。”

长孙皇后忍不住对着边上那內侍狠狠的瞪了一眼,压低了声音责备起来。可即使是已经压低了声音, 在这安静的掉根针都能听到的屋子里依然显得分外的明显,这不是,李世民手里的笔就被惊的那么一滑,直接写废了。恩,这也算是惊醒了李世民。终于让他从那种着魔一般的执着中回了神。

“观音婢,你来了啊。”

“陛下连用膳都忘了,臣妾怎么能不来,也还好是来了,不然怎么能得见陛下如此用功的模样?陛下,到底是怎样不凡的字体,能让您这样不吃不喝的临摹?让臣妾也见识见识。”

说话间,长孙皇后的注意力终于注意到了那一本孝经上,一看上头的内容,字还没细品,这皇后就忍不住想要偷笑了,这皇帝明明是想要罚别人的,不想看到了这字之后,倒是反过来像是罚了他自己,看看这一打的纸,他这是写了多少的孝经啊,若是堆到太上皇那里,估计都够换回十天半个月的好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