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时乱世出英雄,又成为了现实,当曹阿瞒在世的时候, 不管你姓什么,人老曹该用就用,该杀就杀(比如杨修,人老杨家门第也不客气的。)哪一个敢扎刺?为啥?因为人强势啊!实力派不怕你啊!所以说,这年头实力就是底气。

可同时,等级制度的反击又是如此的犀利,老曹家被司马家篡了位,这里头固然有他们自家后代不得力,内斗损耗太过的缘故,而这身份。。。也是那些士人豪门那么容易转换阵营支持司马家的原因之一。

司马家是豪门啊!史书上说,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他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那司马是啥官呢?军国大权第一人啊!到了汉朝,更是累世官宦,你说,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还执掌大权无数年,人脉关系复杂的姓氏大家,这门第。。。是老曹家能比的?

如今这具体的情况放到了阿玉这里。呵呵,阿玉是士族,却不是豪门,有实力,却又没有实权,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阿玉一门心思想求一个名士身份的缘故。

不过再怎么不上不下,就目前来说,在其他两国插不上手,东吴又要注意影响,全力防备曹魏的档口,他这身份也已经足够自保了。

果然,这不是,福寿叔去办理购地事宜时就相当的顺利,不但是利索的购置下原本田地周围的好大一块荒地,还因具体办事儿的人是顾家人,得到过阿玉家的蚊香作为礼物,而换来了税赋减免的优惠。

是的,减免优惠,因为这一时期田赋制度的特点是:由政府将因长期战乱造成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流民耕种(比如曹魏的屯田)。在此基础上实行田赋制度改革,废除秦汉以来的田租、口赋制度、推行田租、户调制。(户调起源于东汉末期,指按民户所进行的征纳。)比如曹魏就曾正式颁布法令,实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每亩纳粟四升,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

从这个现实情况来看,即使阿玉不买地,这地只要有人开荒种植,那官府都能收到税赋租子,所以买不买的,他都不稀罕。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到阿玉要付出点劳动工具采买的成本,给点优惠,那已经是很有人情味了。

对于这样的整体政策,阿玉能说啥呢?好生的将自己的种地经验传扬开来,争取每亩多收点,比争取什么开荒免税更实际可靠。在如今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若是能多买点地,让土地多点产出,让更多的人吃饱,比什么都有意义。

而除了采买土地,安排新来的人驻地这些事儿之外,将一些不必要的陷阱拆除,重新规划更合理,更简洁的防御体系,也是这战后必要的措施。为此,阿玉领着人,那真的是忙乎了好些日子,差点连着蚊香都快丢到脑后了,好在家里还有媳妇可以帮衬,所以喽,当王祥带着一窝子人,再次来到阿玉家的时候,倒是不至于跑个空,储备完全没问题!只是这来的时间。。。这会儿都快初秋了吧,等着他们买回去。。。再过一阵子这蚊香还能用的上?

阿玉的眼睛往王祥那绣着木莲暗纹的大氅下沿那么一扫,心下立马就明白了。这老小子,只怕是早就到了东吴,只是听到了自家这里遭到围抢的消息,故而就地停了下来,静候结果,如今大概是瞧着风停雨住,自己稳住了,这才继续过来。

为什么这么想?呵呵,木莲啊,这东西可是这附近的特产,别处可没有。这样花纹的大氅自然只能是在这边现购现做的,这还不能说明问题?若是一路急赶,这衣裳。。。

许是阿玉的眼神有些太明显,王祥虽然面皮较厚,权当没看见,可另外那两个少年则顺着阿玉的目光那么一看,瞬间了然之后,脸微微的红了那么一咪咪。速记垂下了头。

“。。。听闻有匪人,老夫十分的担忧,可惜,老夫不善此道,只能干着急,不想转眼就又听闻秦郎君你三战三胜,果然英雄出少年,吾辈老矣。”

“这是哪里的话,王公精神健烁,经验丰富,正是最得用的时候。”

阿玉这坏的,明明知道人家在家窝里蹲,还说人家当用,这是嘲讽吧!反正老王瞬间脸就僵了那么一妙。不过转瞬却有恢复了原本那笑嘻嘻的模样,手指头虚点了阿玉几下,笑骂道:

“你这小子,嘴不饶人的厉害。”

这就算是岔过去了,就是阿玉也不在提及其他,不然还能怎么的?人家不过是和他一面之缘,没义务在危难之际帮你对吧。在时局不对的时候,保持观望,不落井下石,已经算是可以了,不可能在强求。既然这样,何不显得大方些?点到即止,表示一下自己其实啥都明白知道,就可以了。

有这个功夫,倒还不如转而在王祥的介绍下,认识一下新朋友。交情交情,要多多交际才能建立的,这点阿玉懂。

只是在怎么懂,当他听到山涛等三人的名字的时候,依然是吃了一惊。面上虽没什么变化,可这瞳孔却是猛地一缩。唉呀妈呀,这事儿整的,他这还没准备好呢,猪脚什么的居然自动就送上门了?嵇康啊!可惜了,这会儿怎么《广陵散》还没好呢,不然这任务立马就能完成了啊。

不过这也好,好歹关系先拉上,指不定以后这《广陵散》自己还能插一脚,混点好处什么的。

啥?有了他的《广陵散》就不是原汁原味的《广陵散》了?这谁说的?站出来,看阿玉不揍他。就他如今的音乐素养,还能比不上豆芽菜嵇康?即使变味那也只有变得更好的。

当然了这个以后在说,这会儿还是说现在的事儿要紧,比如先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上杯茶什么的。

“这茶。。。果然别有滋味。”

“如何?老夫可有说错,这秦家郎君家的饮品有意思吧,往日咱们总是吃酒,如今吃药,哈哈哈。”

看着随自己来的几个小子,从开始微皱眉头,回味之后又猛地舒展畅快的表情,王祥十分的乐呵,只觉得有一种逗孩子一般的恶趣味在发酵,而阿玉呢,则一脸的好笑,无奈的解释道:

“诸位都是从北而来,饮食吃水,南北各有不同,最是容易饮食不调,伤了肠胃,这时候吃点茶水,正好能调节一二。再来这茶消暑解渴,去燥驱热,以便身体更快适应这南方的热气。玉如此用心,王公怎可如此曲解,这哪里是吃药,要说调理才是。”

前头还用言语刺了人家一下,这会儿阿玉和老王说起话来,又是一排笑闹的模样,果然,两个都不是善茬,只是阿玉说的话确实也十分的体贴有理,即使语气肆意了些,可听到那几个人耳朵里,倒是十分的妥帖,特别是有些实心眼的嵇康,更是一边点着脑袋,一边附议道:

“如此说还真是,这一路上来,康还觉得有些闷热,如今这一碗茶下去,只觉得浑身都通透了,如此看来,这茶果然是好东西,回去之后,康必定要长饮,只是这东西似乎多产于南方?秦兄,不知可否赠予康一些?”

呵呵,实心眼啊!这要起东西来也够实心眼的,这么说,你让阿玉怎么回绝?这真是实心眼?阿玉似笑非笑的看了这几个人一眼,随即说道:

“这会嵇山上倒是也有些野茶树,若是你们喜欢,仪程里必定不少就是。”

看,人阿玉也不是好欺负的。连着仪程都说出来了,你不是实心眼吗?若是真实心眼那就不会生气,不然必定气死,以为阿玉赶人呢。这交锋的多隐晦?一般人估计都看不懂,不过王祥是肯定懂的,就是山涛和那最小的向秀都懂了,倒是嵇康只是愣了一下,随即就绽开了笑脸,说到:

“呀,那就好,省了采买了。”

这回的。。。阿玉没啥好说的了,还真就是个实心眼啊!既然这样那他自然不会继续没礼貌,转头问起了他们的来意。

“若说要蚊香。。。这会儿买了回去,也用不上多久了,还不如明年早些过来采买新鲜的,效用也能好些。”

“不只是蚊香,更要紧的是那火炕,老夫在北面说的太好,这不是,这几个就动心了,你也知道,北面比南面寒冷。”

“不错,秦兄,这越是往北,冬日越是苦寒,皮革裹身也不过是堪堪能遮挡,夜里冻死的不在少数,若是能学了这火炕去。。。”

在这个事情上,山涛的积极性立马就起来了,一扫刚来的时候那稳重寡言的模样,让阿玉忍不住眉头一挑,多看了他好几眼。山涛是个什么情况,阿玉知道的并不比王祥少,还有历史可以借鉴,你说这会儿他还能琢磨不出这里头的关窍?

想到这人和司马家的关系,再想想这即将发生的战争。。。阿玉忍不住悲天悯人了一把,微微撸了一下思路,笑着问道:

“三国鼎立多年,诸位可曾想过,如今什么才是打破这僵局的关键?”

咦?他们不是来谈生意的吗?怎么突然转到了这国家大事儿上?这画风是不是转的快了点?难道这是想学诸葛卧龙?来个隆中对?他们可不是一方霸主,听了没用啊?这指点江山,一览天下的架势。。。

“不知秦兄有何高见?”

在别国的土地上,山涛比较谨慎,不想第一个开口,可转头一看,老的老,小的小,好像丢给别人也有点不够义气,索性对着阿玉一个拱手,将皮球踢了回来。求教的姿态做的那是相当的到位。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果然都不是啥简单的货色,这操作相当的熟练。

阿玉就等着你们来问呢,不然他怎么夹带私货对吧。所以也不客气,用大唐操练几十年的贵族做派,十分优雅的喝了一口茶,微微抬起下巴,侧目问道:

“诸位,不知可曾对比过这百十年来的人丁户数?”

“这。。。虽不知具体数据,但这一路行来,倒是也有些感悟,如今荒芜阡陌,十室九空,人丁已经十不存一了。”

“十不存一?呵呵,就玉所知,怕是五十不存一了。诸位,我中原虽广博,然,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侵扰之心从不曾绝,窥视这富饶之地千百年,几度荼毒天下。如今虽说东夷可以无虑,南蛮虽有战事也尚可抑制,西戎也自顾不暇,可北狄呢?四方蛮夷之中,他们人丁最盛,战力最强,又曾一度南掠成性。若是有朝一日,北面一统,再次南来,这三分的天下,可有阻挡之力?”

“嘶。。。不至于吧。”

“不至于?蔡文姬当年如何会在北面受辱?如此大事怎可侥幸行事?我中原征战不休,人丁逐日稀松,若再不行那休养生息之策,那十数年后,我汉民还剩几人?”

阿玉这话说的很重,声音却不大,可听到这些个已经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精英的人的耳朵里,更是晨钟暮鼓,洪钟大吕一般。想想这一路走来满地的荒芜,想想这稀松的城市人口。。。

“确实少了,老夫幼年之时,虽战事频繁,天下大乱,可这城镇乡野,人丁却比如今多了不下五成。若是这么算,这些年。。。”

后面的话王祥已经说不下去了,作为这里年岁最大的一个,他对于人口的对比最强烈,心下受到的震动也最大。为此,他看向阿玉的眼神,都带着几许惭愧。若非这个少年,他居然从没发现这局势居然已经危急到了如此地步。

“人丁稀少则耕种者稀,善战者寡,若北面再出一个匈奴,那这天下。。。异族铁蹄之下,我华夏衣冠何存?”

王祥这话一出,整个室内再无半点声响,就是在门口守着的福寿叔也忍不住垂下了头,一脸的哀伤。

“兄弟萧于墙而外御其侮。”

这是山涛,他听懂了阿玉的潜台词,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这让阿玉十分的欣慰。终究,这个时代的人不缺铁血钢骨。

作者有话要说:古时能被赐姓,那就是祖上有人在本职工作□□绩彪炳,才能得以被赐官职为姓氏(比如尉缭子,那就是因为缭这个人做到了国尉,并堪称名家,被尊为子-一如孔子,列子这样。所以被赐尉姓。)

“木莲”——薜荔、又称:凉粉果、鬼馒头。

在会稽山腹地随处可见:藤攀在大树上的参差批覆,

薜荔结果,形如莲房,掰开可见许多细小的种子,“木莲”这个别名大概由此而来。

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薜荔和无花果同属,也像无花果一样,花为隐头花序,藏花托中看不见;果实是由肥大的花托形成的聚合果。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古典的彩蝶 2瓶、安 1瓶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43

阿玉的问题, 想法,虽然暂时还只是个想法,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政治主张, 也不可能立即获得上层的支持。可毕竟思想得到了认同, 在彼此在心照不宣下, 建立了相同的目标, 这已经是个不错的进步。最起码阿玉知道,通过面前的这几个人,他的这些担忧,这些想法必定会被一层层的递送到上头,特别是曹魏上层。毕竟直接面对北狄威胁的就是他们。

虽说如此一来,若是北面提早重视人丁等问题, 很可能拉大三国间的差距, 甚至有可能让这司马家更早的夺权, 更快的一统天下,可对阿玉来说, 谁当这个老大并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早些恢复元气才是他更看重的, 最多等着这些人走了之后,他在往顾雍那里送个信就是了。

与此同时, 也正是阿玉这种忽略曹魏和东吴关系,只关注百姓民生的举动, 让他和几个北方来客关系瞬间亲近了许多。在山涛安排了手下去阿玉家那些依附来的百姓建房子处,学着怎么做火炕的时候,还被阿玉邀请, 去看今年山下佃户根据阿玉给出的农事步骤耕种下的土地。

如今已经是初秋,田地里的粮食作物已经结穗,对比一下新式耕作和边上旧式耕作的作物生长状态。即使是对农事不怎么精通的,也已经看出了区别。

“这些真的是一起种的?时间上一样?”

王祥小时候日子不好过(不然也不至于自己钓鱼去对吧。)所以对于田地,他比另外几个更熟悉些,不过是对比着看了几眼,就估算出了大致的差距,也正是这样的认知,让他十分的吃惊。忍不住一个劲的问阿玉,这种植时间的问题,而在得到阿玉肯定的回复之后,更是瞪大了眼睛,有点哆嗦的说到:

“这若是。。。最起码增加三成出息,天啊,一亩地三成,那若是一百亩,一千亩,这。。。秦郎君,请受我一拜。”

说到后来,王祥整个人都肃穆起来,二话不说先给阿玉行了一个大礼,在阿玉快速的扶起他之后,又慎重的说到:

“重农保民,可昌天下,这道理流传千百年,可真正放到心上的却寥寥无几,便是历代帝王也重形而不重质,天下才俊做到这一步的更是不多。秦郎君心忧天下百姓生计,竟是做到了如此地步,此举,比秦汉之时农家亦不少让。该行礼啊,王某代天下众生拜谢。”

代天下众生?阿玉有点牙疼,这也是阿玉每次到古代都觉得黑线的地方,这些士人们,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是世界精英,总是喜欢代表别人,而作为在现代总是被代表的一个,对这个一直相当敏感。若非他在古代时间长了,也常做点代表别人的事儿,这脸色都能立马变了。

权当这话听过就算,阿玉撇开这个话题,将眼睛重新放到现实上,一本正经的指着这田里的庄稼,对着正满脸震惊,询问各种农事的几个人说到:

“所谓眼见为实,想来有了这个实证,玉所说的新耕之法是否可行,众位依然心中有数了。我有意将这增产耕种之法撰写成册,届时。。。还请诸位援手,将其流传出去,此举虽说有自夸邀名之嫌,玉这个年纪便如此匆忙成书,显的有些浮夸。可时不待我,玉觉得,若是能多一些人知道,多一些人采用,三五年后,或许这天下各处都能多收上这三成。若是真的有这一天,各处百姓必定能多饱腹几分,而饱腹之后有了余力,自然又能多开垦一些荒地,多养活几口人丁,长此以往,这人口自然上涨迅速,我汉家必定能多缓过几分元气。”

写书?传出去?作为士人来说,自古以来,世人想要出名,想要名传青史,不外乎三种方式,立言立功立德,王祥走的是立德的路,武人擅长的是立功之道,而阿玉。。。这么一点子岁数,居然就要立言了?若是这事儿放在以往,王祥大概立马就会啐阿玉一口,黄毛小子,想成名想疯了吧,没这么容易的。可换到这会儿,别说是王祥这个不怎么会得罪人的家伙了,就是其他几个也只有点头的份,还点的一脸的感激。对着阿玉这种行为那是一万个点赞。

“世人皆敝扫自珍,难得秦郎君如此慷慨,为了天下芸芸众生,竟是将这兴旺家业之道尽数外传,我等如何敢不尽力。至于成书。。。学识和年纪又有何相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秦郎君正是对应的恰如其分。何必拘泥这些世俗之见。成大事而不惜身,敢为天下先,如此才是君子所为。”

看看,王祥这捧得,差点没把阿玉直接捧到天上去,若是在来几回,只怕都能直接给阿玉套上个子了,秦子?嚓,为啥听着这么怪呢?

不过王祥这话说的,确实是真心话,就是后头跟着点头的那也是十分的真心实意,他们是真的觉得这事儿一定要好好干。

你说为啥这么好说话?这不是好说话,而是事关自身,不得不尽力。一来先头已经有阿玉这人口少,异族入侵的大危机洗了脑,让他们感觉到了人少的大痹症,正一个个的发愁,满脑袋的都是如何休养生息才最好的问题。二来这推广增产之法本身就十分容易获得名望。

大家想想,若能席卷全天下,他们这些推广之人的名声又将如何?细算起来,未必比阿玉这个研究写书的差,还能顺带获得本国上层的注意和赞赏,甚至是奖励当官什么的。这样一个两项便宜,各的好处的事儿他们如何能推却?即使一万个不成,最起码他们自家肯定是能获得这个好处的对吧。

不管是做官也好,还是做人也罢,花花轿子人人抬这一点在哪一个年代都是十分可行的。阿玉给出了这么一个大好处,付出的只是帮着宣传?这个要求真心不高,甚至可以说低的让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于是这几个机灵人满口的夸赞,高帽子是一顶叠着一顶,等着回到阿玉家,一个个还十分有眼色的立马开始写信,将阿玉这事儿往外宣传。当然更重要的是,赶紧的,派人跟着阿玉家的农人学啊,还有阿玉说的书,亲,你到底是写没写好啊?若是写好了,那赶紧拿出来,他们抄写也是要时间的。

有人催着他拿出农书来抄?阿玉对此很配合,他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为了当个名士什么的,那书写的不是一本两本,几乎将他觉得这个时代能用上的,正好比这原本高上那么一点的各项技术都已经整理出来了。(别问我为啥都是只高一点的技术知识,俗话说的好啊,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的不是疯子就是自作聪明,阿玉不是疯子,也不会自作聪明,自然就成了这样。)

眼瞧着勾搭住了这么几个人,阿玉觉得,这会儿还真是推广自家科技小能手名头的好时候。所以他十分利索,转头就带着人去了他的书房。而就在这书房里,那几个人刚进来就被镇住了。

刚进来,还没看那些书的内容,还没领会到阿玉技术上的优势为啥就镇住了?因为书啊!亲,这个时代的书。。。众所周知,古代书籍的装订方式大体经历了简策、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9种形制(这个亲们可以自行百度)。第一种就不说了,那就是竹简用绳子串起来,这个哪怕在汉朝也是属于主流。虽然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可毕竟纸这个东西少嘛,可以理解。可即使有了纸本书,他也不是一下子就直接进化到我们如今看到的线装版的。

汉、唐代虽然纸张已经开始流传,却依然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那种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比如奏折式样的,比如类似线装版这样却是浆糊一层层糊出来的等等。所谓的真正的线装书,那是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的。

可现在呢?亲们,我们的阿玉十分利索的就将这样的东西给弄出来了!!而且这纸。。。(这个就不是天才和疯子的问题了啊,毕竟这只是一层窗户纸,和科技发展什么的,不搭嘎!)

“这个纸。。。这个书。。。”

王祥第一个反应过来,直勾勾的就往书案边冲,连着阿玉都给他一巴掌给推到了一遍,只顾着满眼惊喜的看着书案上,那整齐的,看着就十分利索,简练的书册;细腻洁白,墨迹凝儿不散的纸。

手微微哆嗦着,细细的摸了好几下,将那书册翻动了好几回,这才重重的吐出一口气,随即转头对着阿玉说到:

“好在此次老夫来了,好在来了,哈哈哈。。。收获颇丰,颇丰啊!”

王祥在欢喜,其他几个有眼力见的这会儿也回神了,不说山涛冲过来,好不见外的提起笔,开始在新的一张纸上试着书写,就是那两个只能在后头跟着,一时挤不上试用的小孩,看向阿玉的眼神也满是崇拜和敬仰。

“秦兄,这纸。。。此次抄写可是用这个?”

嵇康别看人小,机灵劲十分的不凡,像是书册这东西,先头就说了,那就是一个脑洞怎么开的方向问题,一眼就能看到底,所以他虽然欣喜有这么一个巧妙的法子,却不多嘴询问,心下知道,既然给他们看到,没有隐藏的意思,那么以后回去,他们自然也能学着这么装订,没什么好说的,可是这纸。。。这年头这也是属于各家秘术,想要问怎么制作出来的那是别想,可讨要却是可以的。只是他们毕竟不熟,所以上来只是问这一次抄写的问题。

“这是玉新制的,若是喜欢,请随意取用。”

在嵇康的星星眼中,阿玉这话说的那是相当的嘚瑟。虽然表情很温和含蓄,可眉眼间那种矜持的自得,还是彰显无遗。

而相对比的,年纪更小的向秀则越发的直接,他拿起一张纸,细细的看了又看,乐呵呵的转头对着阿玉问到:

“秦兄,这纸比秀寻常所见都细腻的多,若是写惯了,别的纸,秀还如何下得去笔?不知秦兄这纸可否售卖?”

“你若是喜欢,待走时玉送你一些就是。”

这人有眼力见啊,直接就问卖不卖,而不是讨要,可见这向秀不是那种贪婪的,倒是可以交往。只是阿玉这会儿身份毕竟是士子,有些场面话还是要有的,想来那向秀能知道买,也不是那种厚脸皮,顺杆子往上爬的。

果然,阿玉猜的没错,他这话一出口,向秀那孩子立马脸色就是一红,带着几分羞涩的说道:

“秀日常使用颇有些耗费,若是讨要。。。纸张制作不易,秀不好太贪,还是采买更为妥当,也好长久求了这好纸回去使用。”

果然是个有分寸的,阿玉笑的越发的温和了,只觉得王祥这一次带来的孩子实在是太贴心,比那两个毫不客气,已经差点没将书案上的纸使用一空的厚脸皮老货不知道可爱多少去。所以很是好说话的点了点头,

“也好,那就按寻常市价采买吧。”

“这如何使得?这样的好纸,便是贵上一倍都供不应求才是。”

呵呵,还有上赶着涨价的,这买方真是客气,不过阿玉好歹要维护一下自己士子的排场身份,再加上这成本。。。

“我这里可不是铺子,暂时也未有大量出售的意思,权当朋友之间往来互通就是。”

东西怎么卖最贵?自然是小批量出手,若是再加上这么一个互通的名头。。。即使阿玉说按照市价,在别人的心里,这价格也能立马上涨几倍,甚至将阿玉给的价格,当成是成本中的成本,当成一种礼尚往来来看,如此一来,若是哪天阿玉说这纸开始正式开卖,你说,会卖出什么价格?

呵呵,这个是以后的暂时不说,反正坑阿玉是已经挖好了,至于这会儿?向秀也好,嵇康也罢,那一个个的都是满脸的感动,外带占了便宜的小兴奋。就是听到他们说话,终于回神的山涛和王祥也忍不住凑过来,向着阿玉订购了一批。这销售速度快的,外头的福寿叔脸都要笑僵了。

郎君做了一个春天的纸,终于要卖出去了,还是一次性卖出去十分之一,甚至还是人家求着买,对比一下成本?畅想一下未来可能存在的,陆续的求购?福寿叔都快忍不住拍大腿了:这生意十分的做得。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蓝羽 30瓶、空羽璃月 10瓶、纤维喷雾 3瓶、古典的彩蝶 2瓶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44

阿玉的农事册子这帮子所谓的精英各自都抄了一份, 但若是问他们可是读懂了?那就真的哈哈了,他们都不是那种下过地,干过活的人, 再加上阿玉因为一开始这册子针对的就是这些识字的士子, 所以写的之乎者也了些。所以一般读书人若是像弄懂, 不自己试上几次, 那基本是别想。

而这些弄不懂的是不是有这个耐心。。。这一点阿玉觉得,自己还是保持意见比较好,除非是那种真的,有心为天下做点事儿的,或者热血的,不然那真有可能是明珠暗投, 所以喽, 这也是为什么, 一上来阿玉先抛出一个人口危机的缘故。

当然了,既然阿玉拿出来了, 还想靠着这几个推出去, 自然不会让他们在这上头在浪费时间,所以在他们抄写好了之后, 就领着他们,去了田地边上, 来了个现场教学。有过这么一出,想来即使他们在不懂,对着书, 也能学着赵括,来个纸上谈兵了。

阿玉的措施显然是很有用的,不说别人,这几个反正是学的挺认真,还从阿玉的各种解说中突然发现自己很多的知识盲点。这些读书人,或者说这个时代的精英们其实很自傲,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行,突然有一天发现其实自己在某个项目上其实是个白痴?还是在他们一项不怎么看的起,认为只要有力气就能干的种田问题上?这就很容易引发他们不服气的傲气。学起来自然十分的努力,一门心思要补上这个漏洞,以防将来被别人鄙视了去。

而他们这么努力。。。阿玉觉得,等到他们回去,对着其他人说起这个增产的事儿,然后获得鄙视,质疑,或者崇拜的时候,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展示一下才学,那也一定会十分尽心的推动自己这一本书里的耕作方式。顺带还会习惯性的将自己的这人口危机的论调也着重强调和宣传一下。如此一来,未来推动整个天下重农,重人口的计划应该是可以顺利的进行了。

而按照阿玉的推算,若是当农事和人口成为执政重点,那么与此同时,保持一定的克制,减少较大战事的发生或许也能得到实现。毕竟打仗最终要依靠的还是人啊,既然都已经发现了人丁不足,那么怎么减少丁口的折损自然也是重中之重了。甚至阿玉觉得,有些脑子的人甚至还有可能考虑大力发展人口,以求将来在这方面强势全面领先之后,一举突破,来一个催拉腐朽,大势所趋什么的。若是那样。。。别的不说,东吴这种持续性流血的伤害肯定会减少,甚至连着整体的治安等也会得到加强,最起码溃兵逃兵什么的,就能少不少对吧。

阿玉走一步看三步的本事历练了几个世界,目前已经开始进入无招胜有招的地步了,此次一出手,只是处在初级展开阶段,就已经展露出了几分不为人知的犀利,他很期待,等着增产农事的法子拓展开来之后,全天下可能发生的,与历史上截然不同的局面。

什么?改变历史的后果?呵呵,不就是小黑屋嘛,他最近去的还少了?关着关着自然也就习惯了。

“从未曾想过,这耕种还有如此之多的学问,果然秦郎君,你那条幅写的不错,世事洞明皆学问啊。”

“敢问秦郎君,这些多是南方作物,你解说的倒是细致精准,只是这北方作物。。。这书上虽然也有写,可。。。”

山涛不像是王祥,只顾夸奖,他更多的是细看这里头的疏漏,不断地检查自己是否学的有遗漏,从这个角度来看,山涛比王祥确实更有实干精神,当然了,这或许也和他的立场有关,毕竟这东西拿回去了,提交到高层,受到最顶级权贵询问的是他对吧。自然关心的更加细致些。

不过阿玉是谁?能不知道这个?好歹他以往南北都没少待的好不。

“这别的且不说,麦子这一点我倒是能确定的,只要照着这个做必定能增产,毕竟这里也有种植。至于别的。。。种植这个事儿,影响产量的最根本原因,其实也就几处,一是土地是否肥沃,二是虫害是否严重,三来就是这争夺养分的杂草是否多这三个缘故。所以在深耕,晾晒,细筛这三方面,不管是那种作物,都是适用的。即使北方其他作物的种植办法未必有效,这三处照着做了,也必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连着武侠片都能搞成种田文的阿玉在这方面绝对是经验之谈,说的相当的有底气,而也正是他这种自信,让山涛忍不住就跟着点了点头,不过随即,他有想到了别处,指着不远处的稻田问到:

“水田和旱田区分颇大,北面也有不少沿河之地,不知若是在北方种植稻谷是否可行?”

嗯?这还是个有想法的家伙嘛,虽说有历史资料表明,在4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就有水稻的踪影,可到底北面一直都是旱地作物的天下,大面积种植水稻,这个事儿历史上可是到了明朝才有人这么大胆,到了清朝,才有成规模的发展。可不想如今在阿玉的一本农书的影响下,这会儿还是三国呢,就有这么一个未来名臣想到了这个上头。一瞬间,阿玉觉得自己像是点开了农业科技树一样,额头都开始闪光了。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立马点头有没有。

“理论上来说,那是一定可行的,只是北面寒冷,种植的时间上怕是要晚上好些,种植成熟的时间也会多一些。巨源兄,你若是有兴趣,其实大可选上一处地方,找人试试。按照南方种植的时间往后推,每隔上十日种植上一批,连着几个批次种下之后,细细的查看这一年丰收的时间,成熟的时长,再计算一下产量,必定就能确认。巨源兄,若是这水稻真的能在北方种植成功,推广开来,那这大河两岸,水泽之地,必然也能和这东南一般,变成新的粮仓。巨源兄,届时你必然天下侧目,恩泽万代,青史留名啊。”

阿玉大力的撺掇着山涛,说的还是十分有执行可能,而且还不耗费他本人多少力气的事儿(再怎么实验,他也不会自己下地,自然不耗费什么力气),这大大的增强了山涛实验的兴趣。至于这后头的什么留名。。。光是听,山涛就觉得十分有道理,心都跳的快了几分。他们这样的人求得不就是这个嘛。所以一边点头点的飞快,一边还连着还问了好些水稻种植的细节。努力程度瞬间上升了几个台阶,看的阿玉都忍不住想要拍一拍他的肩膀鼓励一二了。

不只是他,听到阿玉这么说,连着王祥和那两个半大的孩子都忍不住眼睛亮了起来,偷偷的往那水稻的方向多看了几眼,至于他们回去会不会抢了山涛这个活什么的。。。那个阿玉表示,他就不知道了啊,不过农事做出实绩,可以挣名声这个观点,或许已经埋到了他们的心里。

至于为什么这么感兴趣。。。这个阿玉心里有数,即使是在名士成堆,吹捧成风的晋朝,这些时代精英们也明白一点,那就是靠着嘴巴做官永远没有做出实际成绩的官不可替代。特别是像山涛这样,还有裙带关系,很容易被人诟病的身份的士子,那实际执政成绩,更是他们摆脱闲言碎语,证明自己的最佳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能不起劲?

既然起劲了,那么付出的重视程度自然也高了,而这重视度高了,待得时间自然也就变长了。所以啊,这一次王祥他们在阿玉处难得的留了足足有十来日,而待了这么久,不可能每一日都在田迪边打转的对吧,作为士族,有些该讲究交流还是要进行的。于是,阿玉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什么的,自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第一次可以全面的,狠狠的震了一下这个时代的所谓精英们,让他们第一次知道,在这个不起眼的会嵇山上,有阿玉这么一个年级不大,却样样精通的奇才。为阿玉学孔雀,彰显才华刷名声,做了第一波观众。

而这些人在阿玉这里待这么多天,不可能一直只在阿玉这里待着,游学成风的时代里,作为自认能引领风骚的士子,去附近世家,士族,名士,名臣那里刷一波存在感那是必须的。而他们的走动,自然也顺带的将阿玉的名声也一起传了过去。所以喽,在蚊香风靡之后,在顾雍帮着刷了一波名声之后,阿玉又一次在东吴火了一阵。若是再加上消息灵通的听说了阿玉三战三胜的战绩,那更是给阿玉贴上了文武全才的标签。这名声刷的,阿玉那是相当的嘚瑟。

阿玉的名声上去了,心情好了,对作为消息传播付出努力的山涛等人,自然也是相当的大方的。不但是让带来的那些人学会了火炕的制作方法,学了农事册子,还十分利索的提供了不少的新制纸张给这些进来十分忙碌,走动颇多的家伙们。

注意,这一次不是作为书写的日常用品,而是作为他们走动各家的礼物。如此一来,不但是他的大方贴心获得了他们的好感,连带着他的新制纸张,也顺当的走进了豪门大户家的书房。这双赢的事儿干的,那是十分的巧妙。

“郎君,咱们这纸。。。可省下不到一半了。”

“急什么,等着他们走了,咱们继续做就是了,又不是急着用。”

“是不急着用,可郎君,开始的时候不是说是卖给他们吗,怎么这就成了送了?郎君,咱们这也太亏了吧,又是火炕,又是增产,又是这纸张的,光出不进,这家业。。。”

福寿叔皱着眉头,一脸不赞同的看着阿玉,就差没有用看败家子的眼神看他了,心下更是嘀咕:若非这蚊香上挣了实在不少,他都要发愁发的头发都白了好不,郎君怎么就不知道收敛点呢,这手也太松了。

感觉到福寿叔眼神的阿玉还能说啥?和福寿叔说这是前期投资?是铺路?这概念太超前,福寿叔未必明白啊,所以他只能叹了一口气,想了一个符合这个时代特色的理由,没好气的说到:

“福寿叔,你怎么不看看这送去的都是什么人家?你说,和这样的人家拉上关系,咱们将来能得到多少庇佑?最起码能少些找麻烦的对不对?那些被撺掇来抢蚊香配方的后头是些什么人,你不是心里也明白嘛,有了这些关系,将来这事儿能少多少?你就权当是上香上供了,这样想是不是好受点?”

你别说,这理由一出来,确实,让福寿叔感觉很有道理,只是。。。

“可那几个不是北面曹魏的人嘛,咱们这可是东吴。”

“那这些曹魏的人去的人家是不是东吴的?咱们没关系直接牵绊上,这拐着弯又有什么法子?谁让咱们是小门小户呢?”

都说到这份上了,阿玉觉得福寿叔总能理解了吧?是,福寿叔是理解了,不过理解出了两泡眼泪来。

“可是苦了郎君了,这样的大才,还要受这样的委屈。不是说有举孝廉的嘛,怎么这上头一个个的眼睛都瞎了,看不到郎君的本事呢?怎么就没人举荐郎君呢?明明顾公都知道郎君的不凡了,如今还要北面别人家的人先发现郎君的才华,可见这上头管这个的人有多昏庸。。。”

啊?这怎么就直接转折到了骂政府的地步了?前头不是还心疼银钱的吗?阿玉感觉他和福寿叔的脑回路实在是有些接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