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汉文的流利程度令人讶异,进步可谓神速。我微压了压眼角,道:“若无事还请你离开,赵偱并不在府中。”

“想必他即使在府中,也是不愿见我的。”他顿了顿,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来,低眉道,“还麻烦温讲书亲手将这封信交到他手中,我今日便离京了,料想以后也不会有机会再见了。”

他方要告辞,两名小厮便匆匆跑了过来,他掉过头瞅了一眼这两人鼻青脸肿的模样,淡淡说了一句:“将军府的守卫太差劲了,温讲书你且多保重。”

我手中还拎着食盒,脚走声渐渐远去,两名小厮跪在地上认错,我懒得去管,便又上前敲了敲门。

那丫头再次出来时仍是寡着脸,却道了一声:“夫人进来吧。”我方进屋,她接过我手中的食盒,领着我往西阁走。可老夫人不是素来住东阁的吗?我正疑惑,她已领着我过了好几道门,到最里头一间屋子时,突然停住了。屋子里安安静静,原本跪在软垫上的老夫人见我来了,缓缓起了身,递了一支香给我。

前面案桌上安安静静地摆放着好些个灵位,白烛费力地燃烧,空气中尽是香火味道。我上了香,跪下来拜了一拜,却听得老夫人缓缓道了一声:“跪着罢。”

她正要走,我仍是跪在原地,喊住她道:“老夫人,我有要紧事。”

她却异常寡淡道:“若是阿彰的事,就不必与我说了。”

我从怀中将阴阳先生写的那封信拿出来,伸手递给她的丫鬟。那丫鬟低头看我一眼,仍旧是扶着她,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老夫人,这……”

她慢慢道:“拿过来罢。”

丫鬟伸手接过去,递给老夫人,她只打开稍稍看了两眼,便又递回给小丫鬟,语气清寡而浅淡:“烧了罢。”

“老夫人!”我倏地喊住她,“阿彰到现在也不知去处,您真的不担心吗?赵偱昨天被急召入宫,如今还未回来,您也当真不在意么?”

可她偏过身,看了我一眼慢慢道:“我让你起来了吗?”

我这才惊觉自己情急之下竟站了起来,遂又重新跪了下去,听得她道:“连永,我不想动怒,也知道你分得轻重。你出身世家,知世家之苦。你有无想过,若是偱儿当真去驻守边疆一辈子,于你又有何好处?他与怀宁虽在性子上颇有些差别,但两个人都太喜欢孤注一掷。他说他有法子,他能有什么法子?为人臣,凭什么同帝王谈条件?当年怀宁——”

她双眉紧蹙,似是不忍:“若不是为了陶里,又怎会去打那一仗?不去打那一仗,又怎会——”她声音微颤,接着道:“又怎会惨死疆场,为国捐躯……赵家清名,是一摞摞白骨堆起来的。战事疲民,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打了胜仗——”她指着那些牌位一字一顿道:“他们心里,开怀过吗?”

眼前有些许模糊,听得老夫人叹声道:“我老了,活到这个年纪本是什么都不图,寻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养老是最好。可人一日活在这世间,便逃不过这些事。我是不忍心看着偱儿再走上他父亲或是怀宁的老路。这些天我一直在想,若当年他父亲不带他去西疆,只许他做自己乐意做的事,现下他也不必整日愁眉。罢了……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即便娶了邹二小姐,也一样要负着赵家的重担,那么远的路还是要走。他若愿意一搏,你就姑且听天命,随他去罢……”

她说罢便离开了屋子,门被关上时那重重的声响将我的思绪拖了回来。

我跪在灵前不知想了多久,心里泛起丝丝涩然。

似乎一场大风雨将至,很多事都将重新洗牌。这个年关,注定是不能平静度过了。

回想起刚入府那段时日,虽非真豁达,却也常常没心没肺地与生活玩笑两把。转眼间,人却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实在太不可思议……

不知过了多久,膝盖从发麻到渐渐没了知觉,兴许是饿昏了头加上昨晚上没睡好,我两眼一黑,便闷头往前栽了过去。

——*——*——*——*——

后来被踹门声惊醒,我费力撑开眼皮,赵偱模模糊糊的影子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声音听起来也飘忽得很。

后背被人揽起,脚下一腾空,我抬手揉了揉痛得厉害的太阳穴,这才察觉已被他抱在怀中。

“回来了?”我一张口,声音却有些哑。

他抱着我出了门,穿过长长的廊道,也不说话,径自往卧房走去。一进卧房,他便将我放下来。我坐在床沿,他俯身卷起我的裤管,至膝盖处又停下来,拿过抽屉里的小瓷瓶,轻蹙眉抱怨道:“你这是跪了多久?”

沾了药膏的指尖有些许凉,我低头看看他,又问道:“才回来的么?”

他不答,替我擦好药之后只兀自道:“你方才是睡着了还是晕了?”他略抬头,牢牢盯着我的眼睛道:“没吃饭?我看你就同那小孩子一般,连自己都照顾不到。”

我抿了抿唇,方要说阿彰的事。他却开了口:“昨晚上刚到门口,府里的下人便同我说了阿彰的事,我嘱咐林都尉去找了。今日我刚出宫,他便告诉我找到了陶里长兄,他住在城西一家客栈。”

“阿彰接回来了么?”

“没有。”他将我的裤管放下来,低着头兀自说道,“陶里家的那位兄长说,若不能见到妹妹的灵柩下葬,便不会让阿彰回府。你且放宽心,他不会对阿彰如何。”

我想起老夫人先前连这件事提都不想提的模样,便告诉赵偱阴阳先生那封信似乎没有起到作用。

他浅应了一声,似乎有些心不在焉,随即目光落在我胸前。我猛地低头,信封从前襟夹领中露出一个角来,我连忙将信拿出来递给他:“这是李子让我转交给你的,说是要离开西京。大约是要回大宛了罢。”

他眼角微微下压,拆开信封略看了几眼,便又放回去:“他还同你说了什么?”

我摇摇头:“没有说其他。只是,守门的两个人被他打了,他是硬闯进来的。”全然不似以前的李子。

“他原先便这样。”赵偱看看我,手指突然抚上我的唇,说道,“太干了,先喝点水罢。”说罢伸手去拿桌上的茶壶,却又道:“茶是冷的,我出去一下,顺便让伙房给你准备些吃的。想吃些什么?”

我坐在床沿仔仔细细打量他一番,末了道了一声:“喝碗粥罢。”

“只喝粥又怎么行?”他边说着,先是将皂靴换下,又走到屏风后头换衣服,“你眼里全是血丝,面色也差得很,昨晚没有睡?”

我偏过头去,隔着屏风道:“你百步笑五十步的坏毛病看来是没得救了。”方才他一脸疲态,想必也是极倦。

我起了身:“你先睡会儿吧,我方才也算是眯瞪过了,我去伙房看看,顺便去瞧一瞧连翘。”

料想他应当也没有吃饭,我便去伙房要了两碗热腾腾的红豆粥。先喝些粥补会儿眠,等晚些时候起来再吃些别的罢。路过连翘客房时遇着一名小婢,便问她连翘去了哪里,她却回我说连翘天刚亮便出了门,现下许是还未回来。

可又去见什么人了?我眯了眯眼,端着漆盘进了屋。

我瞥了一眼角落里的暖炉,屋子里似乎是暖和了些。赵偱坐在床沿看书信,头发皆放下来,只着一身中衣。这未束发未系腰带的模样倒是少见,我将漆盘搁在案上,端了一碗粥递给他:“吃完了再看罢。”

他接过去,挖了一调羹粥,忽然道:“我差了你多少个寿礼,这个债可是记下了?”

“放心吧我都写在簿子里了,一笔一笔清清楚楚,等着你还。”我端起粥兀自喝起来,又听得他道:“陶里得了诰赠。”

“恩?”他怎么突然提到这个?

“大约就这两日罢,诰赠就要下来了,届时即便母亲不允,他们也终究能葬在一起了。”他说得很是轻松,又低头吃了一口粥,“其实我也未想到,会这样容易。”

眼皮忽然跳了跳,我用力闭了闭眼,又睁开道:“你去向皇上请诰赠?可——”

老夫人那一句“为人臣,凭什么与帝王谈条件”一下子就从脑海里冒了出来。

他仍是低头喝粥,语气平淡:“顺便提的罢了。”

“顺便?!”我倏地坐正,“你还提了什么?你又以什么来换?可是与你那一道折子有关联?”

“你不用急。”他缓缓道,“皇上担心兵权太散会出事。他既有意要改兵制,我便先遂他的愿。赵家素来与朝政牵扯较少,也是难得的一心为主,但时间久了,君臣必生嫌隙。我不想等到那一天后悔,便擅自做了这个决定,退出这一局。但——”他倏地停住了。

我看看他,索性放下碗:“你接着说。”

“皇上要的不过是江山稳固,不必为外敌所威胁。先帝在时,西北夷狄屡屡犯我边疆,凭驻军之力根本于事无补,出征过几次,却一直久攻不下,所以到如今也是个大祸患。起初大宛求归附,皇上还存着合大宛之力一同抵御西北夷狄的心思,但如今出了这等事,足见大宛非诚心归附,甚至对我朝边境虎视眈眈。大宛本就是墙头草,攀高踩低。如今皇上的意思是,既然大宛已是衔在口中的肉,那必然是要吞下去才安心。这一仗,即便我不提,也要打。攻下大宛,便有了跳板,粮草供给也更方便,届时再对西北用兵也有更大胜算。”

我默默听完,只问了一句:“所以——你又要出征?”

他亦将碗放回至案上:“是。从我回来,知道兵部在关中筹集粮草之时,便料到了这一天。”

“十万军……先往西打大宛,再攻西北,战事不宜久,你又有几分把握?”我顿了顿,“皇上所愿,又是要打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你们方从西北回来,这会儿又要往西。营中可有一人受得了这等折腾?真是疯了……”

“没有那么快。”他顿了顿,“但明日起,我大部分时间都得留在军中。”

我咬了咬下唇,一言不发。

“你可是要问我,有没有体谅过你们的心情?”

我看过去,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倦意更浓,声音也是压得低低的:“凯旋之日,便是卸甲之时。这是我能交的最好的答卷,不负赵家清名,亦让皇上放心,且终于——能为自己活。”

“我一介女流,军务上也是外行,充其量不过是纸上谈兵。我不妄作评论,方才那一席话,你不必在意。”他若有信心,我又何必短他志气?

人臣皆是帝王霸业中的箭矢,方向不是自己说了算。与帝王谈条件,相当于与虎谋皮。他既然有勇气自己提出来,且皇上还应了他的条件,我便只能往好里想。

其实西北若攻得下,也免得年年征战苦了百姓。

只是当年,赵怀宁……可也是抱着这样的期待离开?他此行,是否还抱着为实现兄长夙愿的念头?

倦意袭来,我低头脱了鞋子,爬进了里侧的被窝里。一只手伸过来,将我轻轻揽进怀中。令人安心的气息在鼻间萦绕,我贴着他,能察觉到他胸膛起伏,听到他稳稳的心跳声。

害怕失去没有用。他有自己无论如何必须走完的一段路,我只能祈求他顺顺利利。

——*——*——*——*——

诰赠是两日后到的,赵偱不在府中,我遣人将消息送去了城西客栈,并将文书呈给了老夫人。

老夫人一直紧抿着唇,盯着那一纸文书看了良久,一言不发。我等她的最后表态,却只听得她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句:“她不配。”

即便如此,陶里的葬礼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她兄长带着阿彰回了陶家,说是等先过了忌辰再移送棺柩。赵怀宁墓地原先的墓碑也得换掉重刻。

所有的事情看似有条不紊,府里也并非很忙,但每时每刻都像有巨石压在身上一般,喘不过气来。赵偱几乎终日耗在西京大营,有次孙正林到访,说起兵部筹集粮草之事,还说关中今年收成并不好,若是战事拖得太久,便得从江南一带征收。他那日过来神色甚是凝重,一丝笑意都没有,我难得见他如此神情,也大约猜到朝中局势紧张,一触即发。

连翘整日神出鬼没,有一日晚归,急冲冲地跑到我房间,将我从床上拖了起来。我看她脸上藏不住的喜悦,披上衣服就跟着她出了门。马车轧着积雪咔嗒咔嗒地一路行至国舅府,我刚下车,便看得府门口空空荡荡,唯有两盏灯笼挂在檐下,轻轻摇晃。

禁军已撤,这——

连翘一把拉过我:“怎么了?不敢进去?”她笑笑:“这与近乡情更怯,大约是同一个道理罢,我也不敢进呢。”

府门大开,刚进门,便看得各厅中皆是亮着灯,这亮光在满府雪景中显得尤为阒静安宁。连翘拉着我一步步往里走,行至正厅时,听得里面传来轻小的交谈声。连翘看看我,伸手敲了敲门,里头安静了一瞬,旋即便听得我爹的声音传出来:“进来罢。”

推门进去,厅内竟坐满了人,一家老小皆在。眼眶微湿,连翘拉着我上前几步,到爹娘面前跪了下来。我爹说:“起来罢,这是做什么?我不是好好的吗?”他虽这样说着,声音里却带了一丝喑哑。

我抬头望他,这些时日他竟苍老了这么许多。眼角的纹路也愈发多,鬓角也尽数白了。我娘亲在一旁眼眶微红,扯出一丝笑意来:“你们俩都起来,外头冷,何必这样晚过来呢。先坐下喝杯热茶罢,有什么话,慢慢说就是了。”

【五八】一双雁...

她说完便要拉我们起来,连翘笑笑道:“娘亲这样子倒像是要哭一般,不过才一年多没见我,就想成这样?”

我娘亲看看她,起身已将她拉了起来:“就你嘴皮子厉害。”

我亦跟着站起来,看一眼厅中的人,心中百感交集。小仆过来加了凳子,我与连翘便坐了下来。连翘道:“现下虽然已抓到了纵火之人,也查得七七八八了,可父亲还未复职,不知父亲有何打算?”

我爹缓缓露出一个笑容来:“随他去吧。”

“父亲可是说没打算,只顺其自然?”连翘抿抿唇,又笑道,“可皇上未必这样想,父亲这年纪,离请辞养老的日子还早着呢。”

我爹神色依旧淡然,不急不忙道:“工部是待不住了。”

我爹一生心血几乎都耗在了工部,如今却不得不离开,于他而言,如果不能继续留任工部,恐怕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我伸手接过小婢递过来的茶盏,捧着暖了暖手。连翘又道:“既然如此,父亲不如去个舒服的地方做一回闲人。辛苦了大半辈子,发掘些新爱好也未尝不好。”

她方说完,我娘便接了口:“以为谁都像你能这样自在?”

“也是。”连翘摊手一笑,“我便是这家里头最不务正业的闲人,娘亲莫要责怪。”

我爹摆了摆手:“罢了,今天也不早了。”他看向我:“连永,你是要回赵府,还是在这儿歇?”

“还是回府罢。”我站起身,浅笑道,“爹都下了逐客令,就不久留了。”

我娘道:“就留在这里罢,这么晚了,天太冷,在这儿过一宿也没事,难道赵偱还会说什么不成?”

连翘忽偏头瞧了我一眼,说:“没事,我陪姐姐一道回去。”她又看向我爹,道:“父亲,有些话女儿想单独与您说说,不知方不方便。”

我爹微愣,却旋即起了身,道:“去书房罢。”

我看了一眼旁边的弟弟弟媳及几位姨娘,再看看我娘亲,脸色似乎都不大好。连翘随即凑至我耳边道:“你再等会儿,我过会儿就回来,咱一道走。”

她说着便随我爹出门了,我娘亲拉过我,悄悄问:“你同我说实话,是不是赵府出了什么事?”

我低声回:“没有。”

她一副不信的模样,说道:“方才我一提到赵偱,连翘便帮你打马虎眼。你们俩什么性子我还不知道吗?不过你到这年纪了,且这两年也愈发懂分寸,有些事我也管不到了。我就一句话,别总一个人熬着,那样谁也帮不上你。”

我点点头,又同她絮叨了这阵子的一些琐事,后来见连翘回来了,便出了府。

——*——*——*——*——

回去的马车上,我问连翘是如何得知府外禁军已撤的消息,她轻弯了唇角道:“多留点心便好了。你这些日子只顾着忙你们府里的事,自然无暇顾及家里的事。也是今天下午时刚撤的——”

她忽地压低了声音道:“我还听闻,朝中最近会有大变动。那纵火之人,与邹之道可是有牵扯不清的关联。父亲被禁足的这段时日,大理寺和刑部可是明里暗里地过招呢,皇上那里的折子据闻都压成堆了。依我看,邹之道即便想安安分分继续做他的相国,恐怕皇上也不会允了。他们家最多留一个邹敏,其余人……恐怕都得外放。不过这事我们也管不着了,父亲既然不能继续留任工部,想必京城也是不能继续待的。我爹这一批都是老臣了,皇上如今看腻了这帮老臣的争来斗去,早就想将自己的心腹提上来了。用方才爹的话说便是,这世道终归是年轻人的,老一辈儿都得滚蛋。我昨天还听人说,皇上已经让礼部着手准备明年开恩科了呢。不过话说回来,国库吃得消吗?”

是啊,还得支持西边的战事,可够户部愁的。

连翘突然伸手戳了戳我:“我见姐夫好些天都没回过府了,难不成传闻是真的?”

我略蹙眉:“什么传闻?”

“说是皇上想吞了那边?”她指指西边,“我还听说最近兵制可能会有大变动,密令都已经先下去了。若不是为出战,不可能大费周章地重新整编调动军队。”

“你都哪儿听来的?”赵偱那日也叮嘱我说此事不必外扬,可连翘竟猜度得如此像样。

她浅笑笑:“人开心的时候总难免说漏几句。有些人一遇着漂亮姑娘,就跟着了迷魂阵一样。不说旁的,就光合兰苑那些姑娘,本事就超出你想象。什么时候装傻什么时候装聪明,拎得清清楚楚。再说了,朝中又不是死水一潭,有些动静,猜猜也基本八九不离十了。”

昏昧光线里她眨眨眼:“我不信姐夫没有同你说过这些事。”

我岔开话题,道:“你方才与父亲说了什么?还这样神神秘秘的。”

“就朝中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呗。”她顿顿,看看我道,“还有你府里的事。爹娘被困了这么些时候,外面发生什么事压根儿不知道。爹说了,不打算去多过问,这些事左右也愁不到他了。”

我轻撩起车窗帘子,朱角巷在视线中越来越远。那一日赵偱带我与阿彰到朱角巷吃早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大雪天里我们骑马去雁栖湖的路上,四下空空荡荡,连个人影都见不到。我微怔了会儿,突然想起来,自那日之后,我便再也未骑过马。

连翘的手伸过来,掰开我攥着帘子的手:“又走神,冷风直往里灌,你不冷我可冻死了。说说吧,想什么呢?”

我看着被重新压好的车窗帘子,轻叹一声:“没什么,突然想骑马了。”

“骑马?”她的手立时又探过来,摸了摸我额头,“你还会骑马?!天呐你背着我都偷偷学了些什么东西?难不成……姐夫教你的?”

“不算会吧。”我将视线收回,“我就骑过一回。”

连翘突然颇有些感喟地笑了笑:“你小时候豪情壮志呢,还说要骑马去西边找——”她倏地停住,盯着我道:“不介意吧?我看你似乎已经彻底放下了。”

我摇摇头:“淡了。”

她笑笑,往里头靠了靠,轻叹了一声:“真好。”

——*——*——*——*——

此后每天连翘都睡到日上三竿,但她也并没有在赵府多留几天,便搬回了国舅府。她这一走,府里更加清冷。阿彰还在陶家,国子监来人催过好几次,我也没有法子。

天气只是一味地更冷更冷,西京从来没有哪一年冬天像如今这样,湿漉漉地冷着。陶里的葬礼定在腊月初三,由是留足了时间做准备,葬礼那天不急不忙,一切都很顺利。那天葬礼结束后,我带着阿彰走在赵家的墓地里,路过一株株高高低低的松树,一块碑一块碑地慢慢看过。

阿彰一路都安安静静,他太了解墓地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永远沉睡的静谧与孤独。我在沅沅的小小墓碑前停下来,喉咙口仍是又堵又涩,新土已旧,祭品成灰,她可找到好人家投胎了?

又或许生命的尽头根本什么都没有。死生往复的愿想,不过只是空寄托。

阿彰突然指着天空说:“婶娘你看,这么冷的天,还有雁……”

一双灰雁孤独地划破长空,似乎迫切地想要飞往南方。这会儿早已过了候鸟迁徙的时候,这样长途跋涉,路途之中必定凶多吉少。也不知是何时听人讲起,灰雁从来都是成双成对,若有雏鸟出生,亦是双方共同抚育,不似其余一些鸟类般薄情。但愿这样的一双雁,即便到不了南方,也能挨过这个湿漉漉的寒冬。

我仰头看他们逐渐消失在视野中,心中感慨万千。天空太高太远,走在地上的我们沉重又微渺。万物循着自己的轨迹死生荣枯,不过都是同一个结局。

疾劲朔风裹挟着衣角,发出猎猎声响。风愈发大,我俯□同阿彰道:“阿彰,跟婶娘回家好不好?”

阿彰抿着小嘴,用力地点了点头。

今日特意骑了马过来,阿彰看我往墓园南边走去,有些纳闷,看到我牵着马过来即刻又睁圆了眼睛。我正打算抱他上马,小家伙苦着脸小声道:“婶娘不会让阿彰摔着的对不对……”

原是不信任我!我僵了一天的脸不由苦笑了笑,随即便伸手捏了捏他的鼻子:“婶娘若是让阿彰摔着了,阿彰便去找叔父问个明白,就问他‘叔父是怎么教婶娘骑马的?还让阿彰摔着了!’好不好?”

他点点头,仍旧苦着一张小脸,将手伸给了我。我抱他上了马,他立即俯身搂着马脖子,好像真是怕摔着一般。我握住缰绳上了马,一夹马肚子,它便很是乖巧地往前去了。

北风刮在脸上颇有些疼,我总是能想到那一日的雁栖湖。

顺顺利利到了府中,我抱阿彰下了马,送他去见了老夫人,便又回到门口,骑了马往西京大营的方向去。

黄昏左近,阳光打在身上没有一丝暖意。马跑得很快,我险些又要摔下来。距西京大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时,我倏地收住了缰绳。马儿喘着气,马蹄不安分地踢着地上的泥土,我下了马,拿下系在鞍上的皮袋,皱眉喝了一口酒。

我遥遥望着西京大营,心中不知是酸楚还是想念,突然就开始掉眼泪。我在地上坐了会儿,默默地又喝了几口酒,擦干眼泪,走了会儿神。

待回过神,细眉般的月亮已经隐隐出现在天边,天色越发暗,我牵过缰绳,又回头看了一眼,便又骑马回了府。

往后每一天傍晚,我都骑马到这里来,坐上一会儿,偶尔会喝些酒,再一个人回去。这匹马与我越发亲近,有时甚至能收到它的回应。我坐在地上时间久了,它便走过来低头蹭一蹭我的脚。

时间越过越快,府里都已经开始筹备过年的事宜,我又忙了一阵,隔上几天便回一次国舅府,话却越来越少。

我父亲的调令仍旧是没有下来,家人都猜度,大约要到年后才能摆脱这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况。

朝中的许多事我基本一无所知,但都说大变动会在年后,如今不过是暴雨前的风平浪静。连翘说该为自己留后路的都已在铺路,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作垂死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