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郡主摸了摸皇后的发丝,柔声说道,“先做做样子,等着过阵子你想离开寺庙,就再想办法行不行?就是担心你的父母…他们能不能接受,怕是会丢了家族的脸面。”

皇后突然间就失声痛哭的起来,“郡主姐姐,你放了我吧,就是死在外面,我都不想在这里呆着了。”

“好。”

德清郡主怜惜的抱了抱皇后,想着到底是她引出来因果,总要她来了解。

下午的时候皇后就接了旨意,说皇帝梦到了先帝,让皇帝出宫祈福,只是皇帝毕竟是真龙天子,无法离开,就让皇后代劳去寺庙修佛祈福。

许多人都说这是德清郡主吹的枕头风,如今生了皇子,又怎么能容忍皇后?自然就想办法赶出去了。

明国公知道后大怒,递了牌子要入宫,就被明国公夫人给拦了下来,她哭道,“你是不是要女儿真的死了才高兴?三娘小时候就没养在身边,你说要孝敬父母,行,我忍了,后来我好容易给三娘找了个合适的婚事,结果你说要入宫…毕竟是家族的大事儿,没办法扭转,我也认了,可是如今三娘好容易出了宫,能过几天清净日子,你就这般急火火的入宫,你还想做什么?难道要找陛下算账不成?你忘了你不过是臣子?”

一席话说的明国公脸色刷白,无力的坐在了椅子上。

明国公夫人道,“你也知道陛下对德清郡主是如何的,以前那是没有子嗣,如今德清郡主诞下皇子,陛下肯定喜不自禁,只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幸亏咱们三娘没有争宠的心思,不然哪里能争得过?”

“咱们就安安静静的,反而会让陛下和德清郡主愧疚,感念咱们家的大方得体,会走到更好更远。”

明国公没说话,能说什么呢?明国公夫人说的都对…他一个做臣子的,还能找皇帝理论?而且自家女儿确实是争不过德清郡主,据说自从郡主入宫,皇帝就没再去过其他嫔妃哪里。

果然如明国公夫人所料,隔了几日,他们家的二郎就封了次一级的临江侯,让许多看戏的人羡慕的不行,还给明国公很多赏赐,显然是要给他们家做脸了。

明国公这才死了心。

明国公夫人隔着几日就要寺庙探望女儿,见女儿一天天的用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健康,越发高兴了起。

找了一个日子,特意去汪府找姜秀娘,等着见到姜秀娘,让她屏退了仆妇丫鬟,扑通就在姜秀娘前面跪了下来。

“夫人,多谢您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姜秀娘吓了一跳,赶忙起身去搀扶,道,“夫人,您这是干什么?我什么都没有做呀。”

“要不是您使了力气,三娘怎么能从宫里出来?”明国公夫人被姜秀娘搀扶着坐在了一旁的太师椅上。

姜秀娘亲自给明国公夫人斟茶,道,“夫人,您喝口茶水,我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明国公夫人可是一点都不信的,按道理德清郡主想要让皇后让位,多的是办法,其实就算是不做什么…按照杜三娘的状况,早晚会自缢身亡,可是德清郡主选了一个最不好的,那就是送皇后出宫。

明眼人都会说是德清郡主容不下皇后娘娘,这才会送出宫去,就像是她夫婿明国公想的一般。

所以其实送皇后娘娘出宫,对德清郡主来说是最不好的选择。

所以德清郡主这般做,其实说起来是想要帮杜三娘而已,而且她每次去寺庙,那些人都对她毕恭毕敬的,就是那个主持也是对杜三娘多有礼遇,那些出家人看似看破红尘,其实势力起来要比寻常人还要可恶。

如今这般厚待杜三娘,除了皇帝的旨意没有其他了,明国公夫人是真的感激的不行。

姜秀娘问起皇后娘娘在庙里的生活,明国公夫人满面的笑容,道,“吃的好,睡的香,这几天瞧着面色也红润了,前几日还说晚上去看了花灯,说入宫几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花灯…”明国公夫人说起这个就要抹眼泪,还是姜秀娘劝了许久这才忍住。

等着送明国公夫人走后,姜秀娘就想着要去看看皇后娘娘,问了几个孩子,汪羡康道,“娘,就让儿子陪着您吧。”

姜秀娘笑着说道,“好。”

第二天,恰逢汪右林沐休,一家子一起出了门,到了山脚下,汪静姝就跟汪羡则说道,“弟弟,咱们看谁跑得快行不行?”

汪羡则个子又高了许多,这孩子从小就很壮实,最近正是觉得有力气都没处使,道,“你输了不许哭,也不能跟爹爹告状!”

汪羡则力气很大,有时候不经意间总是会碰疼汪静姝,好几次叫汪右林知道了,少不得要体罚下。

“才不会呢!”

两个人一溜烟就跑开了,汪羡则跑的特别快,很快汪静姝就跟不上了,她不住地在弯腰喘息,见汪羡康过来,哭丧道,“哥哥,快背着我,我不要输!”

汪羡康见汪静姝跑的满头汗水,居然还想着输赢,很是无奈,弯腰抱起汪静姝来,就追着汪羡则过去了。

汪羡则这个高兴,还觉得自己赢定了,谁知道一回头就看到汪羡康居然抱着汪静姝跑过来,他气的跳脚,道,“你们耍赖!”

“你又没说不可以叫人抱着!”汪静姝得意的不行,哈哈哈大笑着对汪羡康说道,“哥哥,快跑,前面就是庙门了。”

汪右林和姜秀娘走了过来,汪右林见汪羡则快气哭了,忍不住笑,道,“来爹爹背着你跑。”

汪羡则却怀疑的说道,“爹爹,你这么老了,能跑的过哥哥吗?”

“你这小兔崽子!”

汪羡则觉得自己不过就事论事,见汪右林生气这才想起来平日里汪右林最讨厌别人说他老,他一开始还不明白,后来乳母就说母亲和父亲差上十来岁,父亲最是怕这件事,有一次他还看到父亲自己偷偷的敷脸…

糟糕,父亲要打了!

汪羡则撒丫子就跑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害怕,居然跑的比平时都快,倒是第一个到了庙门,只不过被追过来的汪右林打了屁股,这就是后话了。

姜秀娘见到皇后杜三娘的时候,她正在院子里喂猫,脚下围着四五只猫,她穿着极为寻常,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邻家女孩一般,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好像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充满了生机。

等着看到姜秀娘,皇后很是高兴的说道,“汪夫人。”

两个人坐在寺庙后面的亭子里,有丫鬟拿了茶果点心过来。

姜秀娘很喜欢这样的平静安稳的杜三娘,两个人说了好一会儿的话,等着天色渐黑就启程回去了。

今日因为是沐休,又加上是每个月一次的灯会,等着进了城,到了东街就很难前行了,人多,马车多,还有骡子,挑夫,汪羡则玩了一天,已经在姜秀娘的怀里睡了过去,至于汪静姝…只要有汪羡康在,姜秀娘就不用操心她了。

汪羡康会全程照顾好汪静姝,简直宠的不得了。

只不过姜秀娘倒也没有拦着,一想到以后女儿要嫁人就觉得难受的不行…如今在能在家里多宠宠,也就听之任之了了。

忽然间,前面传来了喧闹声,有个中气十足的声音,“知道我孙子是谁?那可是太子跟前的大红人!还不赶紧给我们让路!”

姜秀娘觉得这声音极为熟悉,撩开帘子一看,正好和那人对上了眼,居然是多年未见的沈老夫人。

沈老夫人显然打扮的很是奢华,穿着一件五福捧寿的缂丝褙子,梳的一丝不苟的圆鬓上戴着拇指粗的金簪,上面镶嵌着猫眼大小的红宝石,在晚上灯光下,散发着醒目的光芒。

沈老夫人没看见姜秀娘还好,见着她,自然不会甘心,道,“呦,这不是我以前的孙媳妇吗?没有想到居然在这里见到了。”

姜秀娘冷着脸,结果又听沈老夫人不依不饶的说道,“你好歹也是喊了我好几年的祖母,怎么如今却是装作不认识了?”

汪右林在庙里呆了不过半日就被皇帝急招入宫去了,这会儿只有姜秀娘带着孩子们,也幸亏汪右林不在,不然也要气得够呛。

沈老夫人越说越是得意,指着一旁的徐氏说道,“秀娘,你瞧这是我孙媳妇,还有这孩子是我曾孙子,当初我孙子和你和离之后,娶了她,这马上就有了身孕。”

徐氏觉得沈老夫人就跟市井村妇没什么区别了,不过是两个马车一进一出,挡住了路,他们退出去就是,结果非要大声嚷嚷,让对面的马车先退,她看到那上面写着汪字,就猜是不是首辅大人的马车,还真就是!

徐氏觉得脸都快给沈老夫人丢光了,只是毕竟是孙媳妇,又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忤逆长辈,只好劝道,“祖母,咱们先回去吧,有事儿回去说。”

姜秀娘道,“也是凑巧了,我嫁给大人不久也有了身孕。”随即想起沈辅林的身体来,冷笑着道,“我生的孩子自然就是我亲生的…可是您那边的,我就不知道是不是沈大人亲生的了。”

徐氏脸色刷白,儿子渐渐的长大,那容貌就长的跟沈家人不太一样,她日日都担心这件事被人看出来。

沈老夫人气的脸色都红了,道,“我孙媳妇可是阁老侄女,又怎么能跟村姑出身你相比,她自小学着女德,行止端庄,怎么生出来的孙子就不是我们沈家的?你少挑拨离间。”

姜秀娘正要说话,汪羡康已经领了京卫过来,原来刚才两家人碰上,汪羡康就去寻人了。

这京卫对着沈老夫人说道,“吵什么吵?你以为这是你家菜园子呢?”扭过头对着姜秀娘却是温声细语的,十分的礼遇,“夫人,吓着您了吧,我这叫这家人把马车挪开,让您先过去。”

皇帝年迈,把朝中所有的事情都托给了汪右林,如今汪右林当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太子朱炎拿他无可奈何,毕竟只要皇帝一日不让太子参政,太子也不过就是有个虚名的储君而已。

那些京卫早就恨不得找个机会巴结汪右林,如今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是要出头帮着姜秀娘。

沈老夫人欺软怕硬,看到那些凶神恶煞的京卫,也不敢说话了,灰溜溜的坐了回去,只是等着回到家中越想越是生气,想着不过一个村姑…怎么就有了今日这样的风光?居然还能让京卫们毕恭毕敬的。

随即又想起姜秀娘说的话来,徐氏生的孩子…沈老夫人想着那曾孙子的样貌,别说这孩子长的还真就不像是沈家人,只是当初觉得可能是随了母亲徐氏,只不过如今听了姜秀娘的话,居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起来。

一旁伺候老夫人箫姨娘警觉的看着沈老夫人疑神的样子,心中恐惧,当初和沈辅林同房她就发现这个人恐怕不能人道,那家中的孩子自然不必说肯定不是沈辅林的,恰好她肚中有了孩子,也就假装是沈辅林的,让他将自己赎身出来。

但其实箫姨娘和徐氏虽然没有把说透,却都心知肚明彼此的作为。

如今看老夫人开始怀疑徐氏,她就害怕起来,徐氏暴露了她也不会安然,自然是帮着徐氏抵消沈老夫人的疑惑,道,“老夫人,那首辅夫人想来也是气的狠了,根本就口不择言,咱家里坐管的夫子都说小少爷是个读书的料子,那就是随咱们大人,怎么就不是大人的种呢?”

沈老夫人自负高傲,最喜欢听这些,觉得箫姨娘这话说的很对,根本就是姜秀娘嫉妒!这才打消了念头。

汪右林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知道姜秀娘被沈老夫人侮辱,面上阴晴不定的,显然的气的狠了,一旁的金纬轲想着,这沈辅林恐怕是要遭殃了。

过了几天,姜秀娘就给孩子们打包好行礼,带着汪羡康一同启程要回姜家村,这是汪右林每年最讨厌的时候。

姜秀娘因为要看顾姜家村的药地,每年都要回去,当然也是想念娘家人了,想要回去看看。

汪右林心疼姜秀娘和父母分隔两地,自然不会拦着,只是姜秀娘走后,偌大的府就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就是个饭也不香,要不是京城的事情走不开他真就想陪着一起同去了。

汪羡康正要出门读书,正好也是去北地,自然是一同启程。

汪右林嘱咐了许久,这才依依不舍的把人送走,只不过那马车行驶了一会儿又跑了回来,汪静株露出一颗脑袋来,还有汪羡则的,两个人对着汪右林说道,“爹,我们会想你的。”

汪右林失笑,摇了摇头。

等着姜秀娘走后,汪右林失魂了好几天,最后干脆也不回府了,就在宫里忙着,等着有空就去跟皇帝聊聊朝中的事情,又或者指点下朱韫的功课,朱韫因着在汪府里住着不少日子,对汪右林也十分的亲近。

朱韫知道姜秀娘等人去了姜家村,十分的羡慕,道,“汪大人,以前母亲也带着我去过姜家村,那边有个北望河,是泉水,喝起来很甜。”

那之后就显得闷闷不乐的,皇帝知道后就说道,“过阵子,天气也热了,正好出去避暑,要不咱们去一趟姜家村?”

皇帝早就想带着德清郡主和儿子出去转转,如今正是找到了理由。

姜秀娘自然不知道这些,虽然每年都回来,但是每一次都会发现不同了,以前的沙地都变成绿油油药田,人还没过来就能闻到药材的味道。

因着姜家村的药丸大为出名,附近许多农人也纷纷跟着种植,如今整个奎县大半的人都在种药为生。

姜秀枕早就得了消息,一早就来村口接人,等着看到马车,高兴的骑马追了过来,汪静姝伸出脑袋来,对着姜秀枕道,“大舅!我好想你呀!”

汪静姝这一辈,也就她这么一个女儿,不知道多让人稀罕,姜秀枕给喊的心都软了,上前把汪静姝抱了出来,让她坐在自己前面,大笑着道,“舅舅带你骑马。”

等着到了姜家,姜秀娘带着孩子们下了马车,就看到姜老夫人,姜纯丰夫妻,还有汪老太爷,许多亲人都在院子里等着她。

虽然嫁出去多年了,但是每次回到姜家村,姜秀娘都觉得心中十分的欢喜,这里就是她的根。

领着三个孩子,跪在蒲团上,恭恭敬敬的给姜老夫人和姜纯丰夫妻磕头,“娘,女儿回来了。”

这还是汪羡则第一次到姜家村,之前他年岁小,姜秀娘不舍的他吃苦,就留在了汪府里。

姜老夫人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那目光最后定格在汪羡则身上,道,“这是羡则?”

汪羡则早就从姐姐嘴里听过好几次曾外祖母,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心里格外的亲近,跳到姜老太太的身边,撒娇喊道,“曾外祖母!”

“哎!”姜老太太见汪羡则虽然还小,但是体格要比同龄的还要健壮,又眉目灵动的,看起来虽然淘气,但却是十分机敏的孩子。

老人家就喜欢长的壮实的孩子,高兴的捧着汪羡则红扑扑的脸蛋亲了一口,然后拿了个红包给他。

汪羡则道,“多谢曾祖母!”

“哎呦,真是机灵!”姜老夫人就抱着汪羡则舍不得放开,汪静姝跑了过来,拽着姜老太太的胳膊,道,“曾祖母,您是不是不喜欢静姝了?”

姜老太太满目的慈爱,另一只手搂着汪静姝,柔声说道,“曾祖母怎么会不喜欢我们静姝,你可是祖母的心头肉。”

汪静姝就挑衅的瞪了眼汪羡则。

汪羡则哼了一声。

一旁人都瞧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院子里的气氛就变得很是热络。

这边汪羡康给姜老夫人行礼之后就找姜东舫双生子,两个人孩子知道今日汪羡康过来,都很兴奋,一大早就去北望河钓鱼,准备给汪羡康做他最喜欢吃的烤鱼,回来的稍微迟了一些。

“羡康!”

三个孩子抱在一起,显得很是亲厚,他们身后穿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你们是是不是把我给忘了了。”

汪羡康一抬头就看到一个貌若天仙的少女。

那少女朝着汪羡康一笑,居然显得四周景物都变得黯淡无光了起来,这天下只剩下她一个人一般,一旁的双生子哈哈大笑,颇为得意的说道,“惊到了吧,这是琉璃姐姐,你都忘了?”

原来这少女不是别人,竟然是白琉璃。

白琉璃小时候就非常的貌美,如今初初绽放,更是美不胜收。

第107章第107章

第一百零七章

白琉璃成年之后因为过人的美貌,在附近远近闻名,见了不少因为她的容貌而吃惊的人,倒也不在乎汪羡康的神态,只是想起小时候汪羡康瘦瘦小小的,居然这般大了,不说像双生子那般健壮高大,但也是身材修长,面色红润,有了少年的风度。

“羡康弟弟,许久未见。”白琉璃要比双生子和汪羡康大,自然是喊弟弟。

汪羡康道,“见过白姐姐。”

姜东舫和姜东旋两个人见两个人客客气气的,就跟他们看的戏文里的书生和小姐也一般的,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白琉璃有些恼了,微微蹙眉,“以后再也不理你们了。”

双生子这才觉害怕了起来,忙是上前哄到,“琉璃姐你别气,我不就是忍不住嘛?”另个一则是拿了凳子过来,殷勤的说道,“琉璃姐,你快坐,别累着你了。”

三个人之间亲密无间,就是让他这个从小的玩伴儿也有些插不进去。

晚上一起吃饭,开了十几桌,姜家人多,硬是把整个院子都给坐满了,一家子吃的热热闹闹的。

姜秀娘看着双生子就好像是黏在白琉璃身边一边,怎么不肯分开,想着就算是乡下,不顾及男女大防,但是也没有说这般亲近的,白琉璃说要吃个东西,俩兄弟争先恐后的给她夹。

这几年姜家早就成了这地方的富户,家里也有了仆从,姜秀枕的娘子吴氏富态了许多,整个人圆润白皙,又是个说话逗趣的,让人很是容易亲近,和姜秀娘最为熟稔。

吴氏坐在姜秀娘的旁边,见她频频看着她那俩儿子,叹了一口气,凑到姜秀娘的耳边悄声的说了几句话。

姜秀娘大为震惊,“两兄弟只娶她一个?”

吴氏点头,颇为无奈,道,“你也见过琉璃了,那模样,当真是少见的,他们俩从小看着琉璃长大,再去看旁的女子,哪里还能看得上眼,好在上官家里也是同意这门亲事,说孩子虽说是他们的养女,但是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姜家,也是算是姜家半个女儿,自是信得过我们。”又道,“这样也挺好,省的以后娶个不贤的进来,闹的家里不安生。”

两兄弟娶一个女子,也不是没有,叫做共妻,但是那只有穷人家,因为没有钱,娶不上媳妇的无奈之举,更何况但凡有些骨气的女子,都是不愿意当人共妻的。

姜家早就今非昔比了,土坯房都已经拆掉,换成了青砖大瓦房,也有了仆妇,一年进项也十分可观,自然不是穷人家。

这两兄弟娶一房媳妇的事情要是传出去,肯定要被人笑话的。

吴氏显得很是豁达,道,“孩子们喜欢,我也挡不住。”

姜秀娘也是看着几个孩子长大的,自然希望他们都过的好,见吴氏这般想得开,也就把提着的一颗心放了下去,只要吴氏这个准婆婆能稳住,倒也不怕他们日子过的不好。

晚上几个孩子都出去玩,唯独汪羡则因为太小被留了下来,汪羡则不高兴的闹脾气,道,“怎么不带我去!”

汪老太爷一边挥手让几个孩子去玩,一边笑呵呵的哄着羡羡则道,“爷爷那有几样好玩的玩具,不给你哥哥和姐姐,就给你看。”

汪羡则顿时就高兴了,高兴的跟着汪老太爷走了。

姜秀娘看着摇了摇头,正好趁着这会儿没有孩子在,去找姜老夫人说话去了。

几个孩子结伴出去,去了附近的菜地,点了篝火,拿了腌制好的羊腿,就着火考了起来。

双生子经常这么玩,倒不觉的如何,只是汪静姝还是第一次,简直高兴坏了,不过看那被火熏烤过的肉,变的黑漆漆的道“这能吃?”

汪静姝和姜秀娘不同,她生下来就是首辅大人的掌上明珠,又是唯一的女儿,可见多么受宠,锦衣玉食,很是精致,到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

姜东舫很喜欢汪静姝,笑着说道,“怎么不能吃,你看。”从羊腿上切了一块下来,用刀刮开了外面的黑烧的一层,细细的切成了片,这时候肉带着一丝红,看起来十分的好吃。

几个人分了吃了,觉得不够,又吃一块,只是那之后汪羡康就不让汪静姝吃了,柔声哄到,“这大晚上的吃多了不克化。”

汪静姝缠着汪羡康抱着她去爬树,“娘从来不让我爬树,哥哥让我试试嘛。”

汪羡康就真的抱着汪静姝去爬树,生怕她掉下来,一直用手扶着她,温柔而耐心,白琉璃见了啧啧称奇,道“从小就护着,真是好哥哥。”言语里自然有几分的艳羡。

姜东旋比起姜东舫要更察言观色一些,见白琉璃这般说,忙道“琉璃你也想爬树吗?只管让我扶着你,想什么时候爬就什么时候爬。”

姜东舫这才会意,马上道,“琉璃,弟弟说的对,你想爬吗?”

白琉璃见两个人热切的看着自己,一时脸红的不行,却是觉得心里甜丝丝的,当初也估摸着自己婚事要在两兄弟选一个,但是却不知道哪个,东舫沉稳,东旋又十分的讨人喜欢,机灵聪慧,她也是实在是拿不准。

后来婚事定给了大哥东舫,毕竟长幼有序,谁知道两个人竟然为了这件事打了起来。

那之后姜东旋就发起高烧。

姜东舫就很愧疚,艰难的决定退出来,让东舫跟她定亲,白琉璃曾经的故乡是个偏僻的山村,在蜀地,因着路难行,生存不易,更不要说娶媳妇,许多人家都是几个兄弟只有一个娘子。

当时白琉璃就说,你们俩要是不介意,我们三个人在一起。

要是旁的女子,肯定是臊的不行,不会主动说这种事儿,但是白琉璃不一样,她从小就是孤儿,而养父上官重楼虽然疼她,但是也总是让她做决定,那时候她就觉得比起上官家,她更喜欢姜家村,所以就留在了姜家村。

打小吴氏就会开玩笑的问她要不要嫁到她家来做媳妇,一来二去的,她就真的把吴氏当做自己为来的婆婆一般,更不想离开自己最喜欢的姜家村,她虽然不姓姜,但是在她心里这就是她的家。

而嫁给两兄弟的一个,是她从小就知道的事情。

也是一直很期待的,觉得没什么害臊的。

不管是有心算的哥哥还是可爱的弟弟,她都不舍的放弃。

兄弟俩一开始觉得有些荒唐,但是转念一想,很快两个人就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两兄弟是双生子,从来没分开过,有什么好吃的也都是一分分享,如今白琉璃是他们最心爱的女孩,当然也愿意在一起生活。

吴氏刚听他们的打算时候简直目瞪口呆,但是好在她也出身乡间,倒也不是没见过这样的事儿,又见两个儿子为了这个媳妇闹的不可开交,也是无可奈何的应了。

白琉璃在这一点上十分的感激吴氏,自从三个人定亲之后,乡间里有了不好的传闻,但是吴氏不仅当面骂了那些嚼舌根的人不说,还回头安慰她。

虽然她自幼父母双亡,但是有养父宠爱,姜家人的爱护,还有从小这俩兄弟的维护,她觉得此生无憾。

就算外人如何看不惯,她只要把自己日子过好了就行了。

毕竟订了亲,姜秀娘特意送了白琉璃一套东珠的头面,白琉璃一开始去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在姜家村最有话语权的就是姜秀娘,一开始只是因为是家里那一辈唯一的女儿,大家都宠爱着,再后来则是带着姜家走出成药生意来,大家是心里感激,更不要说她如今夫君可是首辅大人。

虽然姜秀娘本人也是和离再嫁,但是不等于她可以容忍别人,人都是这样,不是落到自己头上,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