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忍着厌恶,只是轻轻的罚了一个降位的处罚给魏氏,这对于他来说绝对已经是很宽恕了,但是对于魏氏来说,确实天大的事情,她一瞬间感觉到了危机,立马开始回想自己这些年的事情,想要知道自己是哪里出了岔子。

还没有等她想到什么,乾隆的第二波手段又开始了,他借着要给太后添寿,下令要大量的放归宫中的大龄宫女,甚至是大量的嬷嬷都将放出宫去,甚至用节省宫中花费,将银子在各处筹建养济堂,安置孤寡老人,弃儿为名,重新审定了宫中下人的数字,这让乾隆一时间仁君的名声响彻天下。

第二年春天,阿玉终于走进了县学,开始第一次的县试的时候,夏雨荷进京了,带着已经十一岁的夏紫薇,用行馆包衣宫女出身,新封贵人的身份从此走入了紫禁城,同时,夏氏一族也被划入正黄旗包衣,成了正紧的皇家奴才。

京城,内务府包衣世家已经有一半被清理,大多都是贪腐的罪名,流放的,砍头的都有,在放出一小半的宫女,嬷嬷,特别是粘杆处查证的和宫外联系较多的那些之后,宫里,内务府的掌控正下降到了原本三分之一的地步。

至于那些原本手里沾了皇家血脉的人,乾隆是不会放出去的,已经有几个被用各种罪名处死,或者成了辛者库罪人。其他的还在慢慢的清理中。

在夏雨荷入宫三个月后,令嫔因为谋害夏贵人,下毒,导致夏贵人流产,以毒害皇嗣的罪名,被废除了所有的册封,关入冷宫。

从这一刻起,阿玉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变得和他想的不一样,和历史也不一样了,至于和琼瑶?那是从根本上都不同了,他不知道,如今那个五阿哥是不是还会喜欢上一个小偷?那个尔康,是不是还仰着大鼻孔自命不凡?更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乾隆那种张铁林的招牌笑声!

不过也许他还有机会看到,因为他县试通过了,他正紧的成为了一名童生,开始步入读书人的行列。

阿玉成为了童生,县试考了第九名,这个成绩对于他的家人来说,那绝对是属于祖坟冒青烟的天大的喜讯。从得到消息的第一天,阿玉的爹妈就开始三日一次的去扫墓,这样的激情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与此同时,他的两个弟弟,也对于读书充满了动力,虽然他们如今开蒙已经晚了,可是在他们想来,自家大哥用偷学的都能考中童生,他们难道还能比不上?他们如今可是正紧有塾师的。

甚至一家子已经开始想着若是阿玉成了秀才,自家又该是个什么样!以后该娶个什么媳妇!

阿玉始终,或者说是从位面到现实都头疼的大事,婚姻大事也又一次的放到了他的面前,好在他如今有理由推脱,他还要考试,最起码要考到秀才,然后才谈这些,门当户对,这对于从前的贫寒之家,如今充分沉浸在耕读人家优越感中的家人来说,那据对是个很不错的借口。

阿玉想好了,若是到时候他还没有回去,那么还有个举人能用作借口,谁让这考试每一次时间上都这么接近呢!对吧!

当然童生顺利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阿玉又得到了一些经济奖励,夏雨荷在离开济南前就转告了大管家,若是阿玉能考中,甚至名次还行,就多给些银子,多多奖励。所以阿玉又一次得到了一百两。家业这东西,谁也不会嫌多的,对吧!

第64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10

阿玉一直以为他去京城的时间还早,和那些所谓的主角见面更是遥远,觉得自己估计能在这里安生的过一段平静日子,虽然很搞笑,他一心想当个武艺超群,能在武侠世界里混的不错的角色,不想一直忙着玩种田的勾当,莫名来了琼瑶剧本,自己倒是成了文人了,就自己这才读书这么短的时间,考了童生,居然还能让人喊一声天资聪颖,有才学,真是乱七八糟。

不过事情总是喜欢出人意料,这不是,阿玉才参加完府试,得了个秀才,正准备回家乐呵一下,让家里也享受一下提升社会地位的美好感觉,他就遇上了一个人—和亲王。

“阿玉啊!真是巧啊!居然在这里遇上了!”

巧什么?能巧到在济南府府试名次公告栏面前遇上?阿玉也算是历经几世的人了,这眼神还是不错的,立马知道这是人家王爷有事找他了,得,自己弱势,只能摆正好位置,听话点了。

“王爷,这还真是巧啊!这可真是小的天大的福气了,不知道您在那里歇脚?也好让小的有机会伺候着?”

听话吧!所性直接自己送上门,你这找我毕竟是有事儿吩咐,既然这样,那我就表明态度配合,多激灵是吧!

果然,和亲王一听立马高兴了,眼神往那公示栏一瞄,

“好小子,有本事,才读了几天书,居然就是秀才了,有天分,爷既然见了,自然也是要好好赏赐你的,也给你鼓鼓劲,说不得明年就是举人了,也算是爷眼光不错。”

他这里一说,边上的内侍立马机灵的摸出一个荷包递给了阿玉,阿玉没二话,直接上前接了,利索的谢赏。倒是和亲王看了有点不满意的撇嘴。

“小气了不是,爷什么身份?给赏就这样?太掉价了。”

说着又从身上扯下一个随身的玉佩直接丢到了阿玉的身上。

“给,这个才是好东西,正紧的和田白玉,还是如意纹的,应景。”

阿玉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自己接下来估计要办的事情不会小,或者说比较重要,立马笑眯眯的说道:

“王爷赏什么都好,都是小的有福,那可是沾了皇家的天大福佑了,都是小的占便宜了。”

这一说,和亲王这才满意了,示意阿玉跟上,然后很是自得的往对面的茶楼走去,不用说阿玉也明白了,自己这回估计是自己撞上门的,人家王爷正在对面喝茶呢,看到了自己,可不就是直接抓个正着,有了熟门熟路的手下了嘛!

事情和阿玉猜得一样,人家和亲王办的事儿那就没有不重要,不机密的,人家是来查当年富察氏在济南附近生病时的事情的。

要是这事儿本来已经清楚了,那是高氏,魏氏,甚至还有那个已经过世的,不怎么显眼的嘉妃金佳氏下的手,主要人员也已经差不多都知道了,处置了,可是有一点,这人家是怎么在行宫下的手,这事情还不怎么清楚,对于皇帝来说,其实这个才是最要紧的,他必须要找出自己身边存在的一切有威胁的漏洞,不然只怕是吃饭都不香了。只是有些事情,不是什么人都能办的,这样有关皇家机密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粘杆处到是十项全能,可是乾隆心里总觉得怎么也要防上一手,不想让自己的防护漏洞让他们都知道。

于是乎,和亲王就被派了差事了,和亲王知道这事儿不好办,这么多年前的事情,想查都没有多少头绪,不过能有机会出京走走,他还是愿意,就这么他老人家就出现在了济南。

当和亲王看到阿玉的一瞬间,他突然觉得这差事其实还是有突破口的,关键人物就是阿玉,你们明白了吧!人家打着丐帮的主意呢,倒不是想要丐帮改行当侦探去,而是想着让丐帮帮着盯梢什么的,顺带探听些当年相关人等的消息,这可比和亲王两眼一抹黑,干等着那些官员,侍卫无头苍蝇一样瞎转悠有用多了。

阿玉听到是这个事情,也略略送了口气,只要不是让他想着怎么收服丐帮弟子,这活就能干,所以他很是干脆利索的答应了下来,顺带还帮着丐帮的人讨了些银子,好歹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吧!城外的土地庙可是很破了,乘机修缮一下,以后他们住着也安全不是。还能给那些老人孩子改善些伙食,存些米粮,没什么不好的。

丐帮做事其实还是很有些效率的,没有多久,一些早就隐匿起来的人一个个都被找了出来,和亲王也满意的不行,而阿玉也从这些事情中,慢慢的琢磨出了这些日子以来,这京城一干变化的缘由,不由的有些哭笑不得了。

果然,所谓的蝴蝶就是这样,他不过是想着把夏雨荷弄进宫去,所以找了和亲王,正巧和亲王对着内务府不满,所以在报告的时候夹带了私货,再然后,就是内务府贪腐被暴露,最后就是宫里引起的巨变了,一环扣着一环,想来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令仙子已经没了踪影,而所谓的善良美好也没有了市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后的戏又该怎么唱呢?

和亲王走了,阿玉带着慢慢的复杂心情重新回到了自家村子里,他可是听到了和亲王最后的话,人家说了,明年不管考得上考不上举人,和亲王都会想法子给自己安排个差事。这么说自己这是立马就有了当公务员的资格了?世界变化太快了,他还以为怎么也要好几年自己才有进京的机会呢!看样子,计划要变了,明年**月之后,自己就该去了。

阿玉回家了,带着荣誉,济南虽然也是人文不少,可是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一个秀才还是很有些分量的,阿玉的爹妈弟妹,一个个只觉得背脊直了不少,头都抬高了几分。

一场连着三天的宴请,更是让整个村子都喜笑颜开,能不高兴吗?付出几个鸡蛋,一把红枣,就能吃上一顿有鱼有肉的宴席,谁不高兴啊!甚至来攀亲戚的都多了好几个,果然是富在深山有远亲。

阿玉没有心思和他们多纠缠,如今他要想的是怎么把这个家弄得更好些,他有预感,等他进京,只怕没有多少机会回来了,甚至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阿玉的几个弟妹如今一个个也算是读书识字了,不一定立马就像阿玉一样,能有科考的水品,可是好歹也算是有点学问的,在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二十的清朝,能读会写就是一门手艺,本事。

阿玉也不指望他们能有多大的出息,他想着,只要自己能把这家业弄得妥当了,以后就是自己不在了,这一家子也能好好生活了,这也就报答这些人对于自己的亲情了。

想想自己这些日子,除了读书就是读书,为了科举什么都顾不得了,弟弟们年纪比他小,却一声不吭的帮着爹做农活,磨豆腐,妹妹忙着替他洗衣做饭,甚至在农忙的时候,一家子老老小小都下了地,他们却都不肯让他搭一把手,连饭都要先做好他的,替他安排好了再走,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他能考上,能出息,能给他们争脸。

阿玉叹息了,拿出身上和亲王这次来赏下的银子,除了玉佩,加上零碎的跑腿时候的赏银,算了算,好歹也有个八十多两,阿玉准备继续买地,这时候,什么都没有土地更保值的东西了。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快一年,阿玉终于要参加乡试了,在他再一次去往济南的时候,阿玉家里已经积攒了一百七十亩地,家里除了豆腐坊,还在边上又折腾出了一个油坊,他家腌笋也在附近有了名气,常供应到酒楼去,后院的菜地往外拓了一亩。如今的阿玉家,虽然土地在这一片不算多,可也是殷实的小康之家了,长工就有五个,牛有两头,鸡三十多只,猪五头,绝对是属于不愁吃穿的。

阿玉看着这样的家,心里踏实了很多,终于狠狠心,往济南走去,他总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可能一直在这个家待下去,若是肯能,大概只会在考完之后回来几天,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感受这个家庭温暖的时候了。

也许,阿玉真的有读书的天分,也许是运气好的爆棚,也许是去年和和亲王走的较近,让什么看到了,特意给他放了水,不管怎么说,不管是什么原因,阿玉考试顺利的让人不敢相信,他居然真的中了,中了举人了,当他在榜单最后一栏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霎那,阿玉有点晃神了!

他真的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也有这样的一天,他居然真的成为了举人,他突然理解了范进中举时的痴狂,他的心里有一个声音不断的在大喊,心脏像是要跳出来一样,让他狂喜的想要发泄。

他读这些枯燥的四书五经几个位面,说是读书,可是他真的没有怎么用功上心过,也就是在这一世,有了家人用温情监督,有了要合适的理由去京城的动力,他才下了狠心,细细的琢磨了一下,不想居然能有这样的结果。

阿玉什么都顾不得了,他知道,这个时候,只怕消息一经传了出去,报喜的只怕也在去他家的路上,家人恐怕也要知道了,可是他任然抑制不住,想要飞快的回家,和那些为了他读书科举付出所有的家人痛快的一起笑一场,哭一场。

没有任何的犹豫,阿玉忙不迭的收拾了一下东西,带着满身的喜气往家里赶去,他甚至忘了这个时候他还要准备参加明天的宴席,他只是一门心思的往家里走,满眼秋风中零落的枯叶都让他觉得分外的美丽。

第65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11

“好啊,老大啊!你真是争气啊!咱们家往上数,八辈子都没有出过一个举人,没想到啊!老了老了,我还能有这个福气,让我一下子说什么好啊!老爹啊!您看见了吗!您孙子是举人了!咱们家事读书人家了!祖坟冒青烟啊!祖宗们啊!看到了吗!子孙们你们长脸了,你们在地下可是要好好的保佑我们家老大啊!让他再加把劲,能当官,让咱们家也成了官家,以后都不用在看人脸色过日子!他娘,杀鸡,快去,咱们要给祖宗们上供。”

阿玉他爹激动啊,连烟杆子都甩飞了。他娘更不用说了,一个劲的抹泪,家里愣是没有一个人再状态的,恭喜的人更是一个个的上门,这时候了,门口报喜的赏钱还没给呢!还是隔壁邻居看着不对,忙不迭的拽着阿玉他娘的袖子,指着门口的衙役努嘴,这才让他们想起来还有这么一出,好在当初阿玉中秀才的时候经历过一会,阿玉娘立马反应过来,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手上的银镯子撸下来,往那报喜的衙役手上塞。

那衙役看了哭笑不得,这能算是喜钱吗?好在他们常做这差事,也知道人家这是欢喜傻了,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的,也不推辞,索性谢过了就带人走了,这镯子怎么也有个二两了,也算是厚赏了,只是麻烦些,需要他们回去找人换了碎银子,不然他们这些人怎么分啊!

阿玉到家的时候,家里那个热闹啊!三姑六婆都来了,除了道喜的就是说媒的,这新举人还没有成亲呢。这么好的学问,这么好的家业,一等一的好女婿人选,她们都恨不得能把自家闺女嫁过来了。

阿玉没工夫和他们扯,也没有空闲的耳朵和他们扯,因为他老爹一看到他立马眼睛就发亮,一口一个好儿子的喊着,那双一年到头干力气活的蒲扇般的大手就往他肩膀上招呼,他娘更是摸着眼泪,一口一个祖宗保佑,弟弟妹妹们也是激动的都满脸通红,如今他们也算是耕读人家的孩子了,不说别的,单是婚事,以后就绝对能比以前上一个档次,不是随便什么人家能说亲的了。能不激动吗!

最要紧的是他的弟弟们,那都是已经也开蒙读书的,有了这么一个现成的榜样,他们对于读书,对于科举,那是信心多了好几倍,有这么一个举人大哥在,他们以后科考,怎么的,一个秀才估计是能出来的了,自己的前程自然有望了,以后哪怕是在不长进,考个秀才,办个学堂,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了不是!

中了秀才就是三天宴席,这一次举人,自然一家子也是不会简单收场的,又是一次三天的宴席,吃的乡邻们欢喜的不行,指望着这家的孩子在多考几回,他们也好多吃上几顿,实在人啊!这祝福还真是全部发自内心,真挚着呢!

好容易热闹了几天终于消停了,阿玉也终于有了机会和爹娘说起他上京的事情,他可能不在家过年了,虽然会试会在二月份,虽然济南离着京城不远,虽然他中举不过是最后几名,中进士的比例实在太低,可是他还是要去,没法子,谁让人家和亲王说话了呢!他们可不会想着你是不是在家过年这么一说。

“这么早?我还想着带你去祖坟上香呢,怎么这么早就去?不是说是明年吗?这去了以后你傻呆在那里做什么?你每次不是考试前几天才去的吗?”

就是阿玉爹也诧异了,他有点不理解,难不成这到京城考进士还有什么考察期?要提前考察人品?

阿玉笑笑,想了想,索性和自家爹妈直说了:

“您还记得上回我涨了秀才后拿回来的那些赏银不?那是和亲王给的,就是上次夏家小姐的事,上京城办事的时候认识的,人家王爷说了,让我考完就去,看样子是有什么差事要我做呢!”

这一说,阿玉娘先不干了。满脸的焦急,只觉得这事儿有点不靠谱:

“老大,你可是要考试的,这办差会不会影响你考试啊!若是这样,可怎么好?能不去不?”

阿玉见了自家娘一心为自己着想,心里暖和的不行,忙伸手拉住了她的手,安慰起来:

“娘,我这次是中举了,可是这名次实在是不好,最后几名,说实话,这考进士,还真是没什么把握,毕竟我这才学了几年,和人家十年寒窗的人那是怎么也不能比的,只是当时王爷说了,若是我去了,到时候,若是进士没有考中,那么他会想法子给我安排个差事,在衙门先干着,等着下次在考,就算一直考不中,就凭着我这个举人的身份,以后在衙门怎么也是能往上升升的,以后做一个大官不成,可是当个六七品的小官也是有希望的,娘,我想了,不管怎么说,人家是王爷,能这么周全,就是为了他这份心意,我也是要去的,不管怎么样,也算是儿子提早能吃上公家饭,当了官了不是,王爷就是在不在意,还有他的脸面在那里摆着呢,怎么也会有个九品的样子,咱们家也就能称得上一句官宦人家了,这对家里,对弟妹都是好的。”

阿玉这么心平气和的一解释,阿玉娘总算是安心了些,可是对于阿玉说的考不上进士,她是不认的。

“瞎说什么,你这么聪明,这才学了多久,就一路顺利的成了举人老爷了,周围好些邻居都想着把地附到咱们家来,好免些税赋呢!这样的体面,这样的本事,谁不说你以后是要当大官的,怎么会考不上?“

关键时候还是阿玉爹脑子清醒,听着阿玉的话,眉头皱了半天,这才说到:

“老大,你想的对,咱们没有根基,小门小户出身,先前还是当人下人的,身份低,难免让人看轻了。你这次能中了举人,老实说,就是爹也是想不到,原本还想着能有个秀才,以后开个学堂,已经是光宗耀祖了。可是这一次老天开恩,祖宗保佑你竟然跃龙门成了举人,再考,机会是小了些,就是考上了,听说这很多人中了都当不了官,还不是没有门路?你若是这一次去能巴结上王府,以后那就是有了后台了,考中考不中的,都能有个出路,就是你弟妹们,说不得也能收益,还是你想的周全。“

说到这里,阿玉爹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自家没有什么本事,不能给儿女多大的助力,也没法子撑腰,只能靠着老大,自家这家业,大半都是老大受苦受累,费尽心思整起来的,如今为了前程,为了一家子以后的出路,他还要这样苦心谋算,也真是不容易啊!还是自己这个当爹的没有本事啊!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对着周围愣愣的听着他们说话的其他几个小的训斥到:

“你们几个也一个个打起精神来,这几天都有些欢喜傻了,靠着你大哥,你们身份也上去了,可是也不能就没了分寸,该读书的就读书,该做活的就做活,你们大哥不容易,这家业是你们大哥舔着脸,跑断腿,费尽心血,替人家办事才置办起来的,如今为了咱们一家子以后能更好,你们大哥还要去京城打拼,这么大的年岁,连个媳妇都没顾得娶上,你们一个个都要记着你们大哥的好。老二,你读书要多花心思,一家子不能只靠着一个出息人支撑,若是你也能上去,哪怕只是秀才,哪怕只是童生,咱们家才算是在读书人里头站稳了脚跟,你大哥才能轻省些。“

阿玉爹虽然是个磨豆腐的,可是人却看得透彻的很,他对于阿玉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甚至对于阿玉一直不娶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也许阿玉这是把自己的婚事也当成了筹码,想着到了京城,投靠什么人的时候,能用娶人家亲近人的法子,好顺利些,想想儿子这么处处谋算,把自己一辈子都当成了赌注,心里怎么会好受!

想想这几年,阿玉陆续拿回来的那些贵人的赏赐,就明白他这是铁了心往上爬,必定已经是有了想法,或者都已经有了阵营,在替人家办事了,甚至于从阿玉从来不把那些赏银留给自己,而是给家里买地的举动,阿玉爹也想的有些胆战心惊,他有时候觉得,阿玉简直就是在安排后事一般,生怕这些银子胡乱花了,拼命的要多置办产业,让家人多点底气,阿玉爹觉得,也许儿子办的差事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或许还是那种有危险的事情,心里更是忐忑。可是他也不敢问,生怕戳穿了老大瞒下来的事情,真相会让他更恐慌,就这么自欺自人的过着,按照阿玉希望的那样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要不说阿玉和这一家子亲呢!就冲着阿玉爹这份心思,就知道那是把阿玉放在心尖尖上的,阿玉能感受不到吗!

弟妹们听着自家老爹的话,也觉得自家大哥不易,想想大哥马上就要走了,从小一起长大,照顾他们的大哥,或许好长时间都看不到了,一个个眼睛也红了,老二更是狠狠的点头,他心里发誓一定要出息,给大哥当臂膀,不让大哥一个人这么辛苦。

阿玉娘更是眼睛又红了,

“阿玉啊,你爹说的是,你这媳妇怎么办?原想着你这成了举人了,说亲也容易了,昨儿还有王媒婆说镇上有个老秀才的闺女不错呢,识字,还长得好,年纪也合适,可你又要走了,这。。。你这婚事要拖到哪一年去?“

阿玉一听又是婚事,头又疼了,忙不迭推脱,还想了一个不错的理由:

“娘,您别操心了,我到了京城,若是混的还成,说不得还能娶上更好的呢!再不成,和亲王府那些大丫头也是不错的,人家不是说了吗!宁娶大家俾,不娶小家女,王府的大丫头,规矩更好,见得世面更多,以后就是做官,人情往来什么的也懂得多,出去也拿得出手不是。不成我就去王爷那里求恩典去。保证您一定有儿媳妇就是了。”

这只是阿玉的推脱之词,阿玉娘听了倒是满脸的欢喜,觉得自家儿子想的有道理,只有阿玉爹,眼里闪过了一丝果然如此的心思,连带着,还带着淡淡的心疼,儿子,这是真的想好了,把一辈子都豁出去了!这孩子,不声不响的,居然什么都想好了,当爹的没用啊!

第66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12

不管阿玉爹想的阿玉有多伟大,也不管阿玉娘满脑子的儿媳妇,孙子的期盼,阿玉最终还是在大雪纷飞之前赶到了京城。

和亲王府大门外,阿玉很是规矩的站着,这里是王府,即使他是个举人,也没有让人忙不迭引进去坐下喝茶的资格,只能规矩的等在门口,等着门房往里头送信,送信的对象还不是王爷自己,这个阿玉也是没有资格的,而是王爷身边的内侍总管,这样的规矩,阿玉在花满楼的家里时就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了,这就是等级,这就是身份地位的差异。

好在和亲王虽然自己不怎么着调,但是他家的下人却不是一般没有规矩人家的狗眼看人低,一个个谨言慎行的很,甚至有几个年纪大的,看着阿玉的架势,规矩,还能满含赞赏的目光,如今这世道,一个贫寒出身的举子,能这样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规矩得体的拜见一个王爷,已经是很难得了,他们甚至还诧异,诧异着阿玉眼里的温和和平静,面对高门大户,没有目不暇接,也没有畏缩不安,坦荡的似乎什么都见过,什么都不在乎,说是高门大户出来的,只怕也是有人信的,就这份气势,他们都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以后怕是能有大出息的,这个时候看人,就是这么简单而直接。

“还真是阿玉啊!快进来吧,王爷正好在家,杂家引你去见。”

出来的是和亲王身边的总管太监,自然是认得阿玉的,无论是当初阿玉第一次到京城,还是在济南,他知道这个孩子,王爷很看好,自然也不会不识趣的为难人,甚至还亲近的称呼阿玉小名,显得更加亲近。

“有劳公公了,公公近来可好?学生从家里带了些大枣来,是咱们那里的特产,特意孝敬给王爷的,还给公公也留了一份,就在外头,家里小门小户的,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礼薄了些,还请别见怪。”

阿玉第一次上门自然不会空着手,毕竟和亲王对他是真心不错的,可是他也没有必要充什么大头蒜,人家可是王爷,什么没有见过,什么东西没有?倾尽家底都不一定能让人家入眼的,所以直接就用土特产孝敬了,虽然减薄寒酸些,可是好歹也算的上礼轻情意重不是!阿玉还是很会打算的。

果然,那总管太监一点都没有什么嫌弃的样子,或者嫌弃也不会放到脸上,只是欢喜的说道:

“大枣好啊!山东的大枣最是补身子了,这大冬天的,每天一碗大枣茶补血暖身,真是得用的时候,你这小子就是懂事,送的妥当。”

说话间那总管问起了阿玉这段时间的事情,得知阿玉已经中了举人,立马又是另眼相看,

“怪不得王爷总说你小子有本事呢!可不是这样吗!这才正紧的学了多久,居然连举人都考上了,真该让那些胡子花白还当着秀才的人看看,这才是本事,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人。”

这话说的怪了,难不成这公公受了什么读书人的气了?也是,从古到今,这太监就不怎么受读书人的待见,特别是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一个个鄙夷太监身份,恨不得踩几脚,以显示自己的清高。只是这特指的也太明显了些,什么胡子花白,什么秀才,难不成是有了具体的针对对象?

不过这不干阿玉什么事情,他可没兴趣听人家太监总管的憋屈事,只是带着一丝腼腆和谦虚的说道:

“是我运气罢了,那里是什么好本事,不然也不会只是最后几名了,想想真是险的很,若不是这次考试的几篇文章我都是相对比较熟悉的,只怕就是到了下一次都不定能考上。”

“这是什么话,人这一辈子,有运气也是本事,也是你的福分不是,早年间,杂家跟着王爷随驾下江南的时候,也曾听过,有一个什么才子,文章是极好的,可是这运气却差到了极点,十五六就是秀才了,可是连着几次乡试的时候,不是生病,就是守孝,还有一次居然是让贼人盗了行礼,连考票都丢了,等到他考上举人,那都三十多了,你说说,就为了这运气不好,整整耽搁了十几,二十年,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没福气不是!”

这太监难得找到能好好说道的人,显示一下自己见识多,怎么会停下,这一路往和亲王书房的路上,拿着这科举的运气问题,和阿玉好好的研究了一番,获得了阿玉连番的点头称赞,心里对着阿玉更是喜欢。

太监这种特殊人体,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性子大多有些怪异,不过有一点基本相同,那就是看什么人不顺眼,那几乎是一辈子不顺眼了,若是看谁觉得喜欢,那就是两肋插刀也是甘心的,很有些极端主义的味道。阿玉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太监总管说的运到特别好的那种,反正这时候,这是分外的让人亲近,连太监都不放过,也许他这是有上下左右,男女通吃的属性?这个还真是可以有!

等见到了和亲王,那太监总管更是舔着笑脸,对着和亲王一顿的猛赞,直说主子爷眼光奇好,随便看中个后生,也是个大才子,这不是,这大才子成了举人了,来给主子爷拜早年,还带来了山东最负盛名的大枣,给主子爷补身子,真是又有本事,有懂事,还是主子爷福气好啊!

这一番称赞那是说的和亲王欢喜的不行,只觉得自己一下子有了慧眼识人的本事了,连看着阿玉的眼神也温和的很,像是看着自家小辈一般,你还别说,这就是这些太监们的本事,他看着阿玉顺眼,自然下意识就替阿玉说话,虽然满篇的称赞自家主子的,可是话里话外也把阿玉放到了才子,有情有义的哪一类人里去了,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让和亲王心里满意的不行,给阿玉定位又高了一层。

阿玉不是那些个懵懂的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也不是那些听不出话音的人,看着这太监总管给自己说的好话,心下对于自己零时把礼物又分出一份来,给这个公公庆幸不已,暗暗松了口气,好在自己机灵,想到了一句老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想着上门不能不想报信的人,这才多了这么一个心思,不然这个时候,只怕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和亲王心里欢喜了,高兴了,听了阿玉中了举人,也觉得脸上有光,毕竟当初是自己恩典,让他这么一个下人出身的小子去参加科举的,能考出来,那就是自己慧眼识人,这放到哪里都是一段佳话,能不乐意吗!

虽然也听阿玉解释说,只是最后几名,不过按照和亲王的意思,最后几名那也是举人了不是?按照他的思路,只要是举人,那么就是能做官的人了,至于全国为什么那么多举人都坐不上官,对不起,那是他们的问题,和他这个王爷没有关系。

阿玉知道,和亲王让自己进京,必然是有事情安排的,不然当初也不会说什么考不考的中都过来的话了,所以他也不说自己考会试的事情,只是说了他这是听了王爷的吩咐来的,只等着王爷的吩咐办事,显得分外的听话,和亲王很是满意,只是既然他已经中举了,和亲王想了想,还是让他准备会试,不管怎么,总是要试一试才是,至于别的,索性就让阿玉暂时做些琐事,一切等会试之后再说。

觐见完毕,阿玉这就算是在和亲王这里报过到了,领着和亲王给的一百两赏银退了下去,在走出去的时候,阿玉顺手在那些赏银里取出两个十两重的大元宝,塞给了太监总管,也不说什么感激他刚才的好话之类的,只是说以后要靠公公多多照顾,一个元宝给公公,请公公喝茶的,另一个一并请公公帮忙,分给当初认识的一干人等,算是他阿玉上京城拜见一回,给大家的见面礼了,请大家的茶钱。

这是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借口更是毫无马脚,怎么看都是礼仪规范的架势,看的总管眉眼都开了,好小子,居然知道怎么给贿赂了,还拿捏的正好,这二十两,公公散出去五两就是定了天了,剩下的都是他自己的,这份茶钱说多真心不多,说少,对于一个家境不怎么样,一身粗布袍子的阿玉来说,那也是真不少了,更何况,他是看的真真的,这一百两赏银,是王爷存心给阿玉这些日子在京城的花销,让他帮着办杂事的跑腿钱,相当于工资提前领了。他居然能舍得拿出二成来给了他,可见是个舍得下本钱的,果然是能耐人啊!不简单,真是不简单。

“依着杂家看,你这也是才来京城,只怕是还没有落脚的地方吧!可是住在客栈?”

既然拿了钱,那他也不会白拿,立马人家就有了指点的地方了。总管眯着眼睛看着阿玉,等着阿玉点头,立马抚掌说道:

“门口车马上的小三人面广的很,让他给你找个住的地方,住在客栈一天两天的不妨事,可是长了,也不好,太费银钱,咱们挣点银子不容易,能省就省,租上一间屋子,一个月也就二两银子,能有整齐的两间可用了,就这后头找上一间就成,离着府里近,有什么事情,咱们主子爷找人也方便不是。”

看看,听听,这什么意思,这就是说,你最好住近点,估计王爷时不时会找你,这指点的够到位吧!银子的好处啊!就在这里体现了他的魔力。

还有什么说的,阿玉自然是满口答应的份。

第67章 夏家长工的日子13

阿玉按照管事太监的话,在和亲王府后门附近找了间屋子,那里基本都是王府下人们住的地方,还有几个府里的管事,账房在这里也有宅子,也算是和亲王府的势力范围,虽然和下人们住在一起有些听着不好,其实这只是对于那些对身份敏感的人才是这样,像阿玉这样的,根本就不在意,最重要的是他更看重这里的好处—安全,王爷府的后面,能是什么地方?那绝对是属于市中心的位置,在加上和亲王是皇帝的亲兄弟,还是属于步兵衙门重点巡逻的地界,连小偷小摸都不怎么出现的地方,绝对是路不拾遗的安全地带。

最要紧的是,就像是那太监总管说的,这里房子价格也不高,阿玉在一处四合院里头租了一个小跨院,三间的屋子,还能独立进出,才不过是二两半一个月,怎么看怎么合算,这价格,在京城其他地方,稍微安生点的地界,怎么也要三两以上,阿玉满意的不行。

三间屋子,虽然不是坐北朝南,可是却也是门朝东面的,在这冬天,免了西北风的肆虐,还是很不错的,左面是厨房,柴房,杂物房三房合一,能放下不少东西,右面的屋子里头一张土炕,靠着窗户的是书桌,箱笼,书柜,书房卧房合一,中间那是整齐的堂屋,正好当做客厅用,吃饭也是可以的,来个人也能招待,除了没有茅厕,要用马桶,在阿玉看来,这屋子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卧房窗外空地上,还有一株银杏,就是夏天,也能为屋子遮阳挡热气,阿玉甚至想着,若是自己在京城呆的时间长,以后一直租这里也是使得的。

如今不过是十一月份,离着会试还早,阿玉又是一个人住着,难免觉得有些孤单,索性除了等和亲王的吩咐,就一个人静静的在家看书,就是吃饭,也只是对付着弄点馒头什么的,想要换个口味,弄点荤腥,他情愿去外头吃上一碗炸酱面什么的。

这明明是懒的,可是在和亲王派人暗暗观察下,却让和亲王得出了勤奋的评价,他本是想看看,这阿玉如今成了举人,有了新的身份之后,会不会浮躁了起来,会不会让这京城繁华所迷,起了别的心思,不想听到的居然都是他在家读书,几乎闭门不出的消息,忍不住赞叹,这个孩子真是个沉得住气的性子,也是个懂得珍惜的人,有了读书上进的机会,这样的不肯错过,真是难得。

几经观察,确认了这个阿玉还是以前的阿玉,并没有变了性子,和亲王放心了,这天终于让人喊了阿玉过去,他准备带着阿玉出门喝茶去。

要不说和亲王不着调呢!说是要阿玉帮着跑腿的是他,想着阿玉上进,有一颗富贵不能淫的也是他,到了如今,拐着阿玉和他喝茶瞎晃的还是他,带着阿玉,那是走街串巷,什么喝茶啊!那是喝茶吗?提着鸟笼子,从琉璃厂走起,能一直晃悠到西城门,一路的招摇,那纨绔的姿态,看的阿玉都想躲远点,装作不认识他,就他这个年纪,做出二十郎当的纨绔样,实在是不怎么搭调。

好在这老爷子也算是走累了,好容易在一处茶楼歇了脚,这才算是正紧的喝茶了,不过这才是这一趟的开始,因为阿玉已经在这茶楼里看到了好几个黄带子,红带子,想来不是宗亲,就是觉罗,感情,这是纨绔大聚会的地点,人家和亲王这是带着他来赶场子的。

“呦,王爷,您今儿来迟了,怎么说的,遇上什么新鲜的事儿了?”

一个和和亲王差不多年纪的红带子一看到和亲王就开始扯着嗓门打招呼,一看就知道这两个是一伙儿的,都是不着调的人,还有那些赶忙起来和和亲王打招呼的,怎么看,怎么都是混日子的多,也是,这旗人不能随便出京,这些个家里有着爵位,有没有实职的人,除了混日子还能干什么呢?做多了,说不得还会让皇帝以为你有什么野心呢!还不如就这么潇洒的过退休生活呢!好歹安生不是!只要不闯什么祸,基本上这爵位一代代的传下去没问题。

“哪儿啊,最近正无聊呢!都没什么人跳出来让爷看戏了,真是没劲透了。”

和亲王一边点头示意着和大家伙打招呼,一边在一张大家刻意空出来的桌子边坐下,阿玉老实的跟在后面站着,看着和亲王撇着嘴,砸吧着嘴里的滋味,没好气的抱怨,心里笑的不行,这架势,怎么看怎么像是欲求不满呢!难不成在王爷的眼里,这看戏比什么都重要?要是这样,那您老可就是最典型的酱油党了,比阿玉还正宗。

“这您可说差了,怎么没有人跳出来了?这不是,正紧的新消息,您想听不?”

刚才打招呼的人里,一个看着年轻些的,一听和亲王的话,立马凑过来,得意洋洋的显摆,在他们这群人里,什么地位,什么身份都是次要的,这消息灵通,能找到新鲜事儿才是好本事,这才一出口,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得意了,摸摸自己的胡子,然后一脸神秘的对着大家活儿说道:

“你们还记得那个福家不?”

“福家?”

“什么福家?”

“呦,您这脑子,还能是谁?就是那个被打入冷宫的魏氏姐夫家呗,当初靠着魏氏,不是一下子窜到了三品去了嘛!那个嘚瑟的,一家子连咱们宗亲都不放在眼里了,仰着鼻孔看人,您忘了?”

“啊,是他们家?不是说魏氏倒台也有他们的份吗?他们家和内务府贪腐案有牵连,不是降到了六品去了?”

“可不是,就是他们家,您还记得不,当年魏氏还是令妃的时候,曾哄着皇上夸过那个福家的儿子什么文武双全,还说以后说个格格什么的,后来还传出去人都说定了,是六格格的,您记得不?”

“啊,这个啊!知道,那是他们家没眼色,皇上夸谁不是这个词?咱们这样的人家,哪家没有一两个孩子被夸过文武双全的?就他们家眼皮子浅,都当真,就是那个格格,也是说说而已,包衣娶格格?笑话了不是?”

“可不是,为了这个,京城都笑死了,听说什么六格格的说法一出来,凡是谁家格格排行老六的,一个个都恨不得立马换了,生怕给牵扯上,他们不要脸,咱们还要脸呢!丢不起这个人啊!要不是那时候魏氏还是令妃,他们家大门都能让人给砸了。”

“听说他们家老二还给五阿哥当哈哈珠子呢!这次也给撸了,说是居然在御书房,自称爷,这宫里,除了皇上和皇子,那个敢称爷?他家每一个好东西,都是不着调的。”

“就是,就是他们家,这回又闹笑话了,自从魏氏入了冷宫,这魏氏的表姐也糟了秧,听说那个福伦认为自己会贬官是因为和魏氏扯上了关系,受了牵连,所以对这个妻子很不待见,想要纳妾,甚至还有的说,是想要娶平妻,那一家子,如今那是闹得天翻地覆的,就差没把门板都拆了。”

“平妻?那可是商户才干的事情,这福伦,脑子没烧坏吧!“

“他们那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家子脑子都不正常,他家老大,如今正自以为命运不济,无人赏识,更要紧的是,这混账羔子,居然还去了靖王爷家,说是皇上说过,给他许配他家六格格的,说是去拜见未来岳父,让人直接给打了出来,一个包衣六品官的儿子,还想着和硕格格,你说,那是什么脑子。“

“还能是什么脑子,人家是自以为风流倜傥,想着讨好了皇家的格格,搭上靖王爷家的路子。好通天呗!再不济,为了格格的名声,也能得些好处不是!若是真的能让他得逞了他估计还想着自己才华横溢,能位极人臣呢!笑话了,靖王爷是什么人?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勒索的?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

“可不是,奴才秧子就是奴才秧子,那就是扶不起的烂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连皇上说的是笑话都听不出来,皇上那是估计提点他们呢!说他们身份不行,不然皇上能说什么配格格的话?明摆着抖他玩呢!格格?随便找个人,也能称格格,咱们入关的时候,是个旗人,家里的姑娘都是格格,要怎么算,只要是个旗人家的就成,这不是说他们身份低吗!这都听不出来!还招摇!都是傻帽啊!”

“你们还听不听了,我这都没说完呢!你们尽插嘴。”

“得,您说,咱们听着就是了,别生气,知道您消息灵通,快说,爷们都等着,给喝口水!润润喉!”

“死小子,当爷说书呢!真事儿,那福伦和他家媳妇在家打架,把脸给弄破了,三条长长的血条子,都三天没出门了,生怕让人看见,听说,那是带着甲套划拉的。”

“丝。。。这女人真狠。”

“可不是,和魏氏那是一个样啊!怪不得是姐妹呢!都是够狠够毒的,这么一来,那福伦只怕是要破相了。”

“该,谁让他总是一本正经装小白脸呢!这下好了!”

阿玉听得囧囧有神啊!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天才啊!这一帮子都是天才,在琼瑶的世界里,脑子绝对属于天才型的,不管是规矩上也好,分析上也好,绝对都是很到位的,把这福伦一家子说的,就差直接丢上几个鸡蛋了。对于皇帝,那更是拿着雍正皇帝的标准分析的,这水平!皇家评论员级别啊!还是当着人家弟弟说的,果然,人才无处不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