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又倒一盏给皇帝,自言自语道:“那二十个秀秀我也瞧了,不知道是刚进宫拘束呀,还是家家请的是同一个西席,不看脸盘儿,言谈举止分不出谁是谁来。咱们大英如今教闺女都是这么个教法儿?也不多深奥嘛,无非动不轻狂、笑不露齿。大家子小姐们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没多大意思。十二爷说的那个姑娘……叫什么名字来着?”

  弘策说:“定宜,叫定宜。”

  “看看,多好的名字,一听就是落了难,要不该叫/春兰秋菊了。落难的姑娘可人疼的,知道生活艰难,活得比谁都努力,成了家比谁都惜福。”皇后脸上带着和善的笑,不急不慢问皇帝,“你不放心十二爷的眼睛?他办了那么些案子,哪件叫你不踏实?二十四岁的人了,不是孩子,好坏还分辨不清么?咱们没见着人,光背后揣度人家,你不往好了想,把人估量得那么坏干什么?他们俩处得久,人要装一时不难,要装几个月几年可得费点儿功夫。看一个人品行好不好用不着大是大非,就瞧她细微处,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瞧出来。”她坐在槛窗下,墙角栽了几支青竹,竹叶歧伸到窗内,她探手摘了一片,在手里来回盘弄,一面感慨,“姑娘家家的,太不容易了,干这个差使,换了我非吓死不可。她还要给人收拾,别说女孩儿了,男人家都为难。明明委屈得什么似的,还要叫人曲解,要问她的罪,这不是雪上加霜?皇上可是圣主明君,干不出这样的事儿来,是不是呀?”

  皇帝被她堵住了嘴,知道她心眼儿好,可是关乎帝王家的体面,他将就可以,上头还有长辈呢,责怪起来好玩儿么?

  他频频点头,“让人戳脊梁骨,说‘醇亲王的福晋那时候装男人,抛头露面窜胡同。可着四九城问,都当笑谈呐’,这么着好?天下那么多女人,非她不可?”

  事儿不在自己身上,规劝规劝说算啦,换个人得了,其实哪儿那么容易!你认定一个人,三言两语说扔就扔了?皇后觉得皇帝不谈感情好多年,忘了当初自己是怎么和太皇太后闹得水火不容的了。

  她拖着长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瞥弘策一眼,他虽然不辩驳,眼里的愁绪和坚定看得出来。宇文家男人就这点好,花心可以花得别具一格,痴心却痴得千篇一律。打从高祖皇帝开始,只要遇见对的人,一头扎进死胡同就不肯出来了。能圆满的算有造化,不能圆满的情愿死,带着一种孤高凄凉的味道。知道有这病根儿,无论如何都要避讳着点儿,皇后心善,老觉得给人方便自己方便,何乐不为呢。婚姻这种事没有个标准,只要人对,家底根基都是次要,所以就劝皇帝,“也别把人一棍子打死啦,见见再说吧!万岁爷没空,我闲着呀,见妯娌什么的我最喜欢了,交给我得了。”

  皇帝乜她一眼,思来想去没法儿,论口才不输皇后,但是公母俩为别人的事闹生分不好,便煞了性儿,拍拍膝头子说:“她爹出过仕没有?祖上当过什么官儿?就依皇后的意思办吧,把人带进来瞧瞧,要是好,留在宫里镀层金,回头再指婚也顺溜点儿。”

  弘策有他的算计,定宜的真实身份暂且说不得,说了皇帝难免疑心他办温禄案有偏袒,万一缴了他的权,什么时候能把幕后黑手揪出来?但这不妨碍他感激帝后,起身长揖下去,“谢皇兄宽宥,皇后娘娘这心田,臣弟铭感五内……只是她人眼下不在,没法子进宫谒见皇后。我是想先求个位分,给她个家,等将来她回来了,就不用再漂泊了。”

  说了半天原来人压根儿不在,原就不怎么满意的皇帝重新皱起了眉,指着老十二冲皇后吆喝,“你瞧这是什么混账人儿!现如今我大英的诰命这么不值钱,讨回去搁在那儿单等着这一位,这种事儿真八百年没听说过!我和他说不通,劝你也别费力气了,赶紧这批里头挑一个拟草诏完了,等他有谱,天儿都亮了!”

  皇后却是另外一种想法,不无忧伤道:“我猜是这么回事儿,人家不想叫你作难,知道自己出身不高配不上你,又不愿意瞧着你娶别人,想想还是走,不耽误你的前程,是不是这样?唉,女人真可怜,为了心上人,再大的委屈都愿意受。这么好的姑娘,打着灯笼也难找。”

  皇帝听不下去了,不管皇后怎么煽情,这事儿是万万不能。不乐意听他们唱双簧,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豆娘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8-11 14:25:30

  笑笑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8-11 13:19:46

  读香扔了一个火箭炮 投掷时间:2014-08-11 12:16:57

  八宝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8-11 08:07:45

  感谢打赏,鞠躬!

☆、第63章

  皇后和弘策面面相觑,她倒不怎么关心皇帝的情绪,因为知道他发火不过一时,回头说两句好话就过去了。倒是弘策口中那姑娘叫她好奇,便指着圈椅让他坐,“坐下好说话。”

  十二爷是个内秀的人,能到这份上看来是被逼无奈。如今这世道,还能有这么实心的人真难得,那位姑娘多好的造化呀,遇见这么靠谱的爷们儿。

  “你和皇上说的都是实情儿?”皇后笑了笑,“还有些东西藏着了,我猜得对不对?其实我能瞧出来,你对人家是真上心,就是她人不在,万岁爷不痛快,也是心疼你,觉得自己兄弟叫人作践了,他上火。要说情呐,谁没年轻过呀,碰上了是没办法,大伙儿都知道。躲着不是事儿,你得让她回来,不管多大的困难一块儿面对,怎么就没辙想,我不信。皇上这人心眼儿好着呢,别瞧他务政板个脸,他是重情义,盼着你们哥们儿熨贴。说一千道一万,就得她来见人,露了面大伙儿瞅瞅合适不合适,这才敢给你保媒呀。要不像万岁爷说的,品性不好,心性儿不好,谁也不敢撮合你们不是?”

  弘策眉间拢起了愁云,看皇后一眼,欲言又止。他知道皇后如今是唯一能帮他的人,可他不敢冒险,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对方心里的真实想法。下意识握住拳,略斟酌了才道:“她在宁古塔走失了,我动用了兵力,几乎把黑龙江翻个底朝天,也没能找见她人。她是有心躲着我,我心里知道。里头有内情,恕我眼下不方便告诉娘娘,可是她的人品我敢打包票,绝没有半点斜的歪的,这点七哥也知道。”

  皇后和老七不对付,提起他就不舒坦,“有那污糟猫什么事儿?他还知道上了?”

  弘策道:“定宜从刽子手门下出来,上贤王府当了鸟把式,专给七哥调理画眉。七哥上北边带着鸟儿,她就一路跟着伺候,这才有我们大半年的相处。就像您说的那样,从细微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好坏来,在我眼里她是最好的,心正,人也端方,要不是生活所迫,她比谁心气儿都高。可惜了这么齐全的人落进泥沼里,我那时候动了心思,不敢有半点嫌弃她,还总担心自己耳朵不方便,怕配不上人家。所以我是真的很在乎她,想和她好好过一辈子。”

  皇后看着十二爷,一个男人家,说着说着眼圈都红了,可怜见儿的。世上有什么比生离别更叫人难受的?没有了。她那会儿想和皇帝分开,就说皇帝撒泼耍赖的劲儿,还帝王呢,她看着心里都难受。现在轮着十二爷了,小时候苦巴儿的,长大了遇上个知冷热的人吧,又样样不顺遂,命途忒坎坷了

  她跟着叹气,“听你这么说,我多少品出点滋味儿来。你也别着急,想法子找吧,商旗那么多的包衣奴才,编人网呀,到处找。找着了带回来,多大的事儿呀,弄得天各一方,她心也够狠的。唉,难为你,怪道这趟回来人憔悴了,原来是为这桩。不瞒你说,我前头瞧上个姑娘,模样品行都是上乘,原想给你说合来着,现在既然有了主儿,也就不提了。你放心,冲你这份心,我替你在皇上跟前周全。你踏踏实实的,不要有后顾之忧,这个婚就是指到老七头上都指不到你头上。福晋的位置给定宜留着,她回来一瞧自己受重视呀,往后就不走啦。”

  弘策心里安定下来,拱手对她满揖下去,“娘娘仗义,我从喀尔喀回来后不常入宫,和娘娘来往也不多,今儿得您相助,弘策记在心上了。”

  皇后大度一笑,“心性不同的人悟性也不同,你说我好,七爷可不是。我也不知道哪儿得罪他了,从他嘴里听不见一句公道话。你和七爷一块儿上宁古塔去的,他这一路上出幺蛾子了吧?有没有遇上什么人呐,和人山盟海誓什么的?”

  弘策有点尴尬,支吾了下才道:“七哥对定宜也有点意思……”

  “那正好。”皇后得意洋洋勾起唇角,拖着长音说,“怎么办呢,科尔沁王公呼和巴日家的大格格十八啦,到了该说亲事的年纪了。挺美的姑娘,眉眼儿开阔,就是脾气不大好。蒙古人,豪放嘛,宗室里那些人怕镇不住,所以姑娘到现在还待字闺中呢。我琢磨着,指给七爷挺好的,门当户对,简直太合适了!”越说越高兴,这就忙着要去办了。站起来冲弘策笑道,“十二爷回去吧,只要园子里不发话,宫里有我呢,出不了乱子的。”

  弘策道是,却行退出了养心殿。

  到宫外心也放下来了,暂时能蒙混一阵子,就像皇后说的,只要太上皇和他母亲那里不插手,事情就不算太糟。

  他仰头看天,刚到辰正,太阳照在身上融融的。早起的雾还没散尽,远处城廓隐匿在朦胧间,墙根底下微凉。遛鸟的人手托鸟笼,插着腰,踱着四方步,风一吹,袍角刮过桥堍的莲花基座,刮没了面上的轻霜。

  关兆京侯在西华门外,见他主子出来忙上前迎接,十步开外停一青呢帐小轿,呵腰说:“主子半夜里才回府的,一早上又点卯,实在辛苦。赶紧上轿吧,奴才给主子备了茶点,您在轿里用点儿。宁古塔副都统道琴已经叫都察院收监了,后头的事儿您别过问了,横竖有那帮军机章京呢。您就好好歇着,睡上三天三夜,养足了精神咱们再图后话。”

  关兆京是醇王府管事,后宅的事儿,包括主子的起居心情都要照顾到。沙桐回来一五一十把事和他交代了,他听后震得找不着北。谁能想到啊,那个沐小树居然是个女的!那时候她师哥偷了七爷的狗,她蔫头耷脑上后海北沿来,站在门外灯影下等通传,那么点儿小个子,抖抖索索看着可怜。到底的,姑娘就是姑娘,长得漂亮,心眼儿也灵活,他们主子帮着帮着帮出感情来了。真像上辈子欠她的,先前一路救命,到后来该了她相思债,还得把自己给搭上,真是劫数。

  可他知道归知道,不敢多说话。这事儿像个瘤,不能碰,碰了要流血的。十二爷如今是咬牙硬挺,他心里的愁苦太盛,大伙儿就绕开十丈远,不提也不问,等十二爷哪天能面对了,这场痛也就痊愈了。

  只是一个牵肠挂肚,一个却杳无音信,这种折磨实在难耐。十二爷也是人呐,他伪装得再坚强,终究还是糊弄不了自己。

  他没有乘轿,背着手沿筒子河慢慢走,边走边嘀咕:“明天是九月初九了……”

  关兆京忙应个是,亦步亦趋跟着,故作轻松道:“明儿是主子生辰,奴才命人置办酒席。咱们家戏台建成后没派上用场,前阵子两个外埠商人带了几位高丽美人进京,倒卖进粉子胡同了。听说那些女人会跳胡腾舞……”他把一双手竖得敦煌壁画上飞天似的,左右比划着,“就那个苏幕遮呀、踏娘谣呀,跳得好看。奴才把她们弄进府来,让她们跳舞给主子解闷儿。”

  弘策摇摇头,心都缺了一块了,早就丧失了欣赏美的能力。他现在活着了无生趣,以前一心扑在差事上,忙完这头忙那头,闲着读书练字,日子过得安定有序。现在呢,做什么都没有兴致,心里知道温禄的案子审明白了,也许定宜就回来了,可是没有那个恒心和毅力。只要静下来脑子就像要炸开似的,有时候迎着风,不知不觉就流下泪来……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似乎已经生无可恋了。

  街道上人来人往,早市时候,两边的馒头铺子发出甜腻的清香。叠得高高的蒸笼,每层接口上白烟弥漫,有人来买,笼屉子拦腰一揭,刀切馒头个个光滑,皮上散几根红绿丝,锅里蒸完了颜色晕染,有种平实的、活着的味道。

  他把轿子叫退了,自己慢吞吞沿路游走,一身亲王朝服和周围格格不入也管不上,只是漫无目的地前行。不知道走了多久,抬头看时已经到了顺天府外。顺天府的人都认得他,门上衙役慌慌张张出来迎接,膝头子一点地说:“王爷您吉祥!您里头请,小的这就给您传我们大人去。”

  传来干什么?他说不必,“我就是到处逛逛,恰好走到这儿来了。”转过身慢慢朝另一头去了,把那个衙役弄得莫名其妙。

  也没走几步吧,迎面遇见了乌长庚,就是定宜的师父,临走前还交代他照应的人。他站定了,叫了声乌师傅。

  乌长庚什么也没说,扎地打了一千儿。

  看见他更勾起对定宜的思念来,他换了个和缓的口吻:“乌师傅家计怎么样?倘或有什么不顺遂的,只管上后海醇亲王府来,我一定尽力相帮。”

  乌长庚看他一眼,复又垂下眼皮,心里明白呀,肯定是他那小徒弟托付人家的。小树跟着上宁古塔去,他知道她是为找家里哥哥,本以为她机灵,总有办法寻着一条道儿带哥子一块儿回京来的,没想到最后亡命天涯了。

  都说自己的肉自己疼,小树十来岁到他身边,他就这么带着她,手把手的教她怎样立世为人,自己的儿女也不过如此。花了一番心血,可惜最后丢了,心里这份难受劲儿,真别提了。

  他刚从七王府回来,见了七爷,一打听才知道她女孩儿的身份已经给戳穿了。不光这样,从七爷字里行间品咂出味道来,她和两位王爷都有点纠葛,这怎么话儿说的呢!现如今看十二爷,这么位定海神针似的人物,神情尚且控制得当,只是气色不好,精神头不济,想是打击坏了吧!以他对小树的了解,真在两位王爷中间选,必定十二爷更占优势,所以瞧他模样就觉得牵心搭肺的。

  “多谢十二爷了,我手脚还能动,生计暂且过得去。”他耷拉着脑袋叹气,“就是我那树儿……十二爷有她消息没有?”

  弘策缓缓摇头,“我在全力找,可是……”

  乌长庚打量醇亲王两眼,试探着问:“王爷和咱们树儿交情深?”

  他也不讳言,直隆通说:“她是我福晋。”

  这下子乌长庚有点傻眼了,怎么一气儿成福晋了呢。真做了夫妻什么话不好说,为什么还要跑?十二爷怜她,给她一个家,多好的事儿啊!有根了,用不着再漂泊了,可她是个死心眼儿,既然放弃就说明情上两难,哥哥和男人,最后还是选择了前者。这么做,没法评断她是对是错,只是觉得她太苦。做师父的希望她安逸,和哥子在一块儿天伦是有了,东躲西藏见不得光,再好也不好了。

  他拧眉琢磨了下,“我有两句话,十二爷听听在不在理。”

  弘策颔首道:“乌师傅请讲。”

  乌长庚说:“小树是个苦命孩子,既然跟了十二爷,离开您也不是她自己情愿,十二爷最善性,知道她的苦衷。眼下你们的阻碍不在别的,在她哥子。国仇没有,家恨却满锅满灶,这个最难弄。得安抚他,叫他放心把妹子交给您……十二爷找人,都找了哪里呀?”

  弘策这才明白过来这位师父对定宜知根知底,心里更服他了,忙道:“头前儿几个月都在黑龙江和吉林乌拉,后来回京来,就打发人往南边查访去了。”

  乌长庚舔唇问:“山西呢?去过没有?温家老宅在大同,那里有他们的根基,兴许就上那儿去了。”

  犹如醍醐灌顶,弘策猛然惊醒过来。自己真是傻得够可以,想了那么多地方,偏偏漏了大同。他激动得脸上潮红,一把抓住了乌长庚的胳膊摇撼:“乌师傅谢谢您,我怎么没想到呢!我这就上大同去!这就去!”

  什么骄矜呀、仪态呀,全没了,就是个着急找媳妇儿的男人。醇亲王疾步去了,乌长庚背手目送,心下正感慨呢,不防夏至从边上闪身过来,幽幽问:“师父早知道小树是女的?”

  他嗯了声,“八年前就知道了。”

  “我不是您的徒弟吗?您瞒我这么些年!我打光棍呐,您想过我没有啊?”夏至哭丧着脸说,“宁愿把人送那些神神叨叨的王爷也不便宜徒弟,您就这么疼我呢?我要是对小树好点儿,她能瞧得上别人吗?能一个人走丢了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多难得啊,现如今白瞎了!”

  他说得几乎垂泪,乌长庚狠狠凿他一个爆栗子,“想什么呢你,癞蛤/蟆算计天鹅肉,趁早歇了心吧!”

☆、第64章

  背井离乡,说容易容易,说难也难。

  大同府是温家世代居住的地方,祖上几辈都在州府任职,后来温禄因在地方上颇有建树,三十岁那年调任京城,定宜是其后才出生的,对于乡情乡愁只停留在字面上,并没有刻肌刻骨的感受。对她来说到哪儿都能活,活得好不好是其次,心境却有大分别。

  街面上人来人往,她侧身坐在槛内替人梳头。桃木的梳篦蘸了碗里的头油,梳齿一根根透着深沉。一梳梳到尾,缠缠绵绵一个环髻绕上去,拿簪别住了,辅以指甲盖大小的点翠,一个头就梳成了。

  她笑着递过手把镜请客人看,“梳的时候篦子不能贴头皮,贴得太紧头发显得稀薄。”她挑起自己的一束发做演示,“要这样,虚拢着,一点儿一点儿往回打,京里最时兴这种手法,能撑起来,就不觉得发量少了。”

  客人照着试了试,又揽镜前后看,笑道:“大姑娘好手艺,我们寻常人家请不起梳头嬷儿,什么发式都靠自己琢磨。我手笨,梳不好,用油太多了,天天水里捞出来似的,床上那枕巾隔天就要洗,说出来叫人笑话。”

  她敷衍两句,踅身把挑好的瓶罐梳篦包进包袱,搁在人家菜篮子里,“用完了下回再来,我的油都是自己现做,放一两年也不会坏的。”

  客人点头,又打量她,一头乌沉沉的发披拂在身后,只拿绦子束了上半截,就不大明白了,这么好手艺,怎么不给自己梳呀?现在好看的发式多,自己干这行,倒打理不好自己?

  “大姑娘梳个大辫子好看,梳个把把头也好看。常见你给别人梳,自己呢?梳起来不凑手么?”

  她正收拾桌上东西,听了手上一顿,转过头看对面铺顶上升起的太阳,恍惚的一点笑意攀上眼角,她说:“我有自己的梳头嬷儿,他说会学好多发式,以后慢慢给我梳。”

  客人不太明白,这梳头嬷儿上哪里去了,自打大姑娘在这里开铺子就没露过面。整天让东家披头散发,这样的嬷儿还留着,只能说明大姑娘耐心好了。

  客人走了,铺里一时安静下来。定宜把东西一样一样归置好,拧身在榻上坐下。太阳越升越高,屋里缭绕着淡淡的香味,只是那香不纯正,总泛着一种黏腻的劲头,分辨不清来源。她倒是喜欢这种味道,从十二爷送她头油那天起就喜欢。还有那把犀角梳,一直随身带着,从来不敢相忘。

  她想世上一定也有很多男人都送心爱的姑娘小玩意儿吧,像流苏呀、胭脂呀、簪环什么的……所以她开了爿铺子,在书斋和古玩铺子中间儿。小小的地方,统共只有一丈见方,专卖姑娘用的东西。有时候卖头油,有些梳不好头的女人向她请教,其实自己做回女孩儿不过半年多,糊里糊涂没有掌握什么技巧,不得已只得跟人学了,回来好再传授她们。自己会梳,也只是替别人梳。她自己也想过,要是再见十二爷,就把发挽起来,横竖已经不算姑娘了;如果不能再见,一辈子就这样吧,没了给她梳头的人,还有什么念想。

  山西离北京其实不算远,遥遥东望,脑子里自发勾勒出一幅场景,有灯市口大街,还有后海那片宽阔的水域。她熟悉那里,在那里挣扎求生,在那里遇见命里的男人。可惜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出关的通道被掐断了,他们被迫辗转多地。要和官府对抗不那么容易,东躲西藏了很久,出不了大英总归难办,最后无可奈何,汝俭说还是回大同吧,根在那儿,即便出什么变故,也不觉得遗憾。

  这个决定算没有做错,这里还算太平。汝俭脑子活络,跟人合伙做煤炭买卖去了,她自己无所事事就要瞎想,索性开了个铺子打发时间。

  兄妹俩各忙各的,倒也相安无事。只是有时候想弘策想得没法儿,定宜也怨,怨三哥作梗坏了她的姻缘。一辈子遇见一个真心喜欢的人太难得,错过了也许再也不会有了。她什么都没落下,只有那夜的回忆,想起来就满腹辛酸。

  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是不是也想她?她有时很自信,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但更多时候彷徨不安。还是怕他会娶亲,不管心里愿不愿意,圣旨难违,他也无能为力。所以还是不去想了,刚开始会打听京里的情况,后来渐渐转淡了,也希望自己能从里头退出来,这么揪着一辈子不是事儿。

  她静下心来,又做几单买卖,到了中晌汝俭来找她。就是这点好,不管多忙、手上多少银钱流过,汝俭顿顿饭得和她在一处用。哪怕旁边铺子叫上两碗面、一窝酥,也要边吃边说话。

  他挑了碗里的大肉给她,“今儿见了庞师爷,北边的山头叫咱们顶下来了,那块可是风水宝地,将来靠着它吃也够了。”

  定宜唔了声,“师爷卖山头,不怕上面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