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火已经燃的半高,外头打猎的已经回来了几个了,贾敬两兄弟忙停下了谈话。不过这些话已经够了,最起码这两兄弟是统一了思想了,等到贾赦再次出来,贾敷又凑到了他面前,两个差不多大的再一次闹到了一起。当然,和话题慢慢的也开始从一开始的乱七八糟往相互的良性竞争上引了。贾敷同学还是很给力的。

“这个不对,你真是的,连鸡毛都不会拔,这样下去,没有几根能做毽子了。”

“谁不会了,是你打岔,我才弄坏了。”

“算了吧,就你?别看我身体不好,这活计大哥早教过了,我会的比你多多了,怎么可能越帮越乱?明明是你不对!”

“你,太气人了,看,那边还有几只兔子,这么着咱们比比,看看谁把兔子皮剥下来又快又好。”

“和我比,成,比就比,肯定是我好。”

“哈哈,看看,我比你快。”

“快有什么用,看,我做的好,完整多了,看看你的,都破了。”

“那,那,那算平手好了,换一个再来,一会儿比药材,看谁认识的多,采的好。”

“行,就这样,对了,这样,比采到的卖出去的价钱,谁挣得多,谁赢。:”

“成,就这样,敬大哥哥做证。”

“哈哈,肯定我赢,我吃过的药都不知道有多少了,一定比你好,哈哈哈。”

“哼,我不会认输的。”

19我也要考试去

不管贾敷和贾赦如何的折腾,贾敬只是笑盈盈的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听着,他很清楚,这是弟弟在用他的方式帮着自己,还能说什么呢!也许弟弟是对的,用这样的方式激励起贾赦的好胜心,让他慢慢的变得自信,变得有些进取心。

“大哥,我也想考试。”

突然间,贾敷转头,对着贾敬很是认真的说话,让贾敬一时间你也有些愣神。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说道这个了?

“你怎么想考试的事情了?就你这个身体,好好养着才是正经,要想考试,先把身体养好了再说。”

贾敬没有多想,直接把话卡上了,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菌菇汤端了一碗给弟弟,还细心的吹了吹,生怕太烫了,看的贾敷心里一热,可是嘴上却是不停,忙不迭的表达自己的意念。

“我知道身子不好,可是,我读书还是成的,不然,我岂不是成了白吃饭的废物了,我看了你的那些书,还有你写的文章,觉得我也能成,大哥,我能考的,哪怕就是个秀才,也好过什么都不是,至于身子问题,现在不是比以前好多了嘛!”

这不是什么乱说的,贾敷觉得自己最近的身体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当然他不知道,这里头有大哥多少的心血,但是他能感受到,自己身子能好过来,大哥是出了力的,从每天盯着他的生活作息,到药膳,到读书,到锻炼,每一样大哥都想到了,他甚至认为,大哥能懂这么多的草药,或许就是因为大哥为了他的病着急,自己学的。

有这样一个哥哥,他心里是很感动和珍惜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更加迫切的想要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好让哥哥知道,自己也能为家里出力,也能成为他的好帮手,他也是贾家男儿。

贾赦听到贾敷的话很是震惊,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一脸认真的贾敷,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些敬佩他了。他从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族里都公认的病秧子,居然能有这样的目标,那自己在他面前岂不是更加不堪了?想到这里他的脸都有些红了。

贾敬这个时候没有心思去管贾赦怎么想的了,满脑子都是自家弟弟这每天都离不了药罐子的弟弟要考试去,要当秀才的恍惚里,愣了好一会儿,才轻咳了一声,开始劝慰了起来,当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过打击人家的上进心,对吧。

“那个你要想有功名,想要有出息,这是好事,大哥也很是欢喜,可是,这个事情吧,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的,那个这样,大哥先说说这考试的规矩,你就知道这里头有多难,你这身子有多不方便了。”

说道这里,贾敬索性给两个小子普及了一下这考试的事情,说来真的是家门不幸啊!贾家武将出身,这考试的事情还真是没有几个懂的,就是那个什么贾代儒,那也是个老秀才而已,如今虽然已经开始掌管家学,可是因为还想着往上考,根本没有多用多少心思,这不是,连这考试基本常识都要贾敬普及,只能说,在贾家这考试真就是个新鲜玩意啊!

当然随着贾敬的诉说,那两个小子开始傻眼了。这里头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科举有多变态了,不是宋朝时候的士大夫超然的地位,也不是唐代那种,世家门阀及其七大姑八大姨等占有读书人百分之七十的状态,而是读书人喷井似的时代啊!(其实就是明清左右的时候,当然,小说背景让人家曹雪芹模糊了,同人嘛,自然也一起模糊了。不过这科考还是差不多的啊!)

说起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其实只要是个中国人几乎都知道,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多少人就是怀着学而优则仕的念头读书的,就是现在也有这样的延续。至于封建皇朝?那更是大事啊!绝对是属于变换自家身份的大事。也正是因为这样,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千年传承,可不是假的,一切都有固定的规矩章程。

就是考试内容也是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像明朝,更是规定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

(当然,这也是因为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科举第一步就是成为生员,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者称生员也就是秀才,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这些过程看成是自己仕途的起点,改变出身的门径。也算是目标吧,就是贾家这样武将家想要改变身份,给自家镀上书香气,也逃不过这一个步骤啊!当然若是纨绔子弟,也有别的法子,比如三品以上家里能有个监生资格,其实也就是直接相当于秀才,能参加乡试考试。

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分三场考试,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举行。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明朝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那华丽的光鲜,让多少人眼热,多少人扑腾进了这科考的大军啊!贾敬也是其中一员,对于家里有人愿意和他一样去战斗他也是赞成和欣慰的,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身子一定要好啊!

原因很简单,那考试成绩很光鲜,可是考试过程很悲惨啊!

首先,考生进考场要受到严格的检查,一个个搜身,有时候查的严些,连头发都要散开,这样的羞辱,一般人都有些受不住,更何况他们这样的大家子弟,当年他会当道士,也有这样的原因啊!当然如果发现哪位私带纸条、书本什么的,立马送交有关部门严办。至于监考的时候就更严了,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考棚,考生进入考棚以后,要从外边把门锁上,这里有个说法,叫“锁院试贡”。每个考棚里放一盆炭火、一盏蜡烛灯,考生只能孤零零地呆在考棚里,要被锁上十来天,活像蹲监狱。等考卷发下来,不过几个小时就得答完。

更要命的是,那考试的地方,有个别号,叫做号子,知道什么是号子不?那就是监狱啊!想想,不过是每一列号舍长二三十米,分成数十个小隔间,无门无窗,里边就架着两块木板。一块是桌子,一块是凳子。要是想要躺下,那必须把外头当桌子的那一块取下来,和坐的那一块齐平,然后卷缩着身子,才能躺着。真是狼狈的像条狗一样了。

贾敬很是详细的把这里头的情况说了一边,特别说明了关于万一在厕所边,或者下雨时漏雨的情况,把两个纯洁的孩子给吓得,目瞪口呆啊!

“大哥,这样厉害,那,那,那你还考?”

贾敷有点傻眼,比量了一下自己的小身板,好像自己真有点玄乎啊!这什么臭号,什么漏号,还真不是人呆的,可是这大哥为什么也要靠?他能有监生的资格啊!自家老爹虽然是武官,可是,这官职还是可以的。

“为什么?为了适应一下呗,就算是真的拿着监生去考,难道就真的能一帆风顺了?经历过才能有准备啊!再说了,去考也有好处的,最起码多认识人啊!就当是交朋友去了。”

好吧,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不过贾赦却是听得眼睛一亮,他家也有监生的名额,他不用想也知道,这一定是留给弟弟的,以前他还觉得委屈,如今一听,原来也不一定是吃亏的事情啊!立马也豪情了一把!

“敬大哥哥,我也要去考,我也从头考起。我也要当秀才,当举人,当进士。”

贾赦越说越兴奋,红光满面啊!贾敷张着大嘴,这怎么说的,怎么自己歇菜了,他上来了呢!自己的影响力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20孝顺

贾敬觉得头很晕,虽然事情在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可是这发展的速度让他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这也太快了,真的太快了,他不过是稍稍引导了一下,事情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

按照他的想法,先是把这两个带出来晃悠晃悠,一方面是让他们锻炼一下身体,不求他们能弄出些什么小肌肉之类的,好歹能稍微多走几步路,能有个好点的体力,最要紧的是根据他亲身体验几十年的经验,只要能多运动,他那个风一吹就会倒的弟弟说不得,身体就能好一些,最起码能晚死几年,不说别的,好歹那个贾蔷臭小子他爹,能丢给弟弟自己照顾,或者从根本的源头上,让那个小子身体也能好点,以后说不得能自己管教贾蔷。免得他看见就生气。

至于贾赦,虽然他很仗义,很为他抱不平,但是他已经为他做了很多了,比如说提醒了自家那个有点糊涂的叔叔,关于长幼,关于教养的问题,从堂堂兄弟的血缘关系上来说,他已经做得很够意思了,如今能继续带他出来,已经是为了将来布局的事情了,毕竟还指望他能像个当家人的样子撑住荣府,不给自家添乱呢!

可是这事情进展的太出乎他意料了,难道说,自己已经落伍了?搞不懂他们的思想了?世界变化太快,他承受不住啊!

其实这也是贾敬忽视了自己重生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啊!首先说贾敷同学,要说他病的有多重,其实真是不好说啊!好歹贾家是能请太医的,这什么病看不好啊!只是太医吗!出了名的滑头啊!没病能说出病来,小病能说成大病,不这样怎么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对吧!再说了,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宫里,这可是意外多发地带啊!发生什么都有可能,这样的情况下,说什么,怎么说,怎么自保已经成了他们的本能了,所以这贾敷在他们嘴里,那就是病弱的典型,需要精心调养的典范啊!

好了连环效果来了,本来这身体就不怎么地,因为要精心调养,所以就让贾家的当家人以为需要躺着养,于是身体越养越虚,太医呢!看着这样子,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招牌,也不会说穿这里头的事情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最后成了风一吹就倒了。

如今贾敬来了,知道这养病中锻炼的重要性,再加上随时更换药膳方子,实时跟进,作用一下子就上来了,再加上本来这贾敷的年纪就是到了发育期,运动,营养都跟上了,这样一来,身子的状态自然也立马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这变化不大才怪啊!

再说贾赦,那就是那种从小在父母的眼里属于在墙角种蘑菇的典型,这样的孩子缺爱的厉害,自己吧自己都当成了小透明,在这样的长期压抑下,又到了发育期,叛逆期,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机,一下子感受到了来自兄长的重视和照顾,一下子,这热情就被拔高了好几个百分点啊!激动的情绪支配下,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举止,那简直就是在正常不过了。

贾敬如今还没有回过神来,还在恍惚中,但是他毕竟是上一辈子活了多少年的人了,关键时候还是很靠得住的,最起码理智这东西还是存在的,立马把这两个热血沸腾的孩子镇压了下去。

当然该采药的还是采药,该打猎的还是打猎,贾敬自己也是需要缓冲的,在山上好歹也能让他们分心,让自己好好想想。

贾敷和贾赦好歹还有采药的赌约在哪里摆着,倒是也能说得过去,等着这两个混世魔王走开,贾敬想了好一会儿,才算弄明白了两三成。不管怎么说,这两个孩子能有这样的心已经是很好的收获了,不管怎么说自己的目标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一点贾敬还是很满意的,既然这样,何必想那么多呢!只要继续往自己既定的路上前进就成了。

这样一想,贾敬索性放下了顾忌,和其他人在山上行动了起来,如今是秋天,正是猎物肥美的季节,自己既然来了,自然是要带点东西回去的。

虽然贾敷和贾赦的兴致很高,但是行动力依然是低到了极点的。先说这采药,还卖钱呢,不糟蹋就不错了,好些该采根部的被挖烂了,该采叶子的给挖断了,反正最后能用的几乎没有,至于打猎,更是惨啊!那箭基本就没有往猎物身上射的时候,不是偏到了东面,就是放到了西面,笑话不断啊!

贾敬捂着眼睛,不忍再看下去了,这也是武将家的孩子啊!太丢脸了!怪不得后来自家成了那样呢!这就是不抄家也没有希望啊!都是什么人啊!不行,为了贾家的兴旺,为了他的脸面,这些孩子都需要□啊!

于是乎,贾家的孩子们的未来注定了辛苦啊!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的情况是,贾敬直接让他们拿着大网在哪里守株待兔的等着,自己等其他人则是帮着赶猎物,好歹也让他们有点收获不是,都想着自己亲手弄点东西回家,好歹有点脸面呢!

机关算尽啊!终于几个人都没有空着手了。贾敬欣慰啊!

“小爷我还是很孝顺的,那个谁谁谁,把这个兔子收拾了,这可是小爷要孝敬给老爷太太的。还有那个野鸡,弄好了,小爷要给太太补身子,还有那个,那个鸟蛋,收拾了,都放妥当了,可别摔坏了,这可是好东西,给老爷下酒多托当。”

贾敬又傻眼了,这,这,这好像都是自己弄来的,怎么就成了贾敷那个混小子的?这,这,这可是自己准备孝顺老爷太太的,自己多少年没有好好孝顺他们了,这可是自己的一片心啊!这,这,这是弟弟还是强盗啊!

“贾敷,你太过分了!”

“哎呀,大哥,别,我身子不好,你不能这样,小心我告诉老爷太太,说你欺负我,你真没有当大哥的样子。”

天啊!千古奇冤啊!贾敬突然觉得窦娥是幸福的。自己才是天下第一含冤之人啊!

21荣府传闻

青麓山下那悠闲,刺激,懒散,快乐的生活贾敬哥三整整过了三天,这才心满意足的,带着不舍,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回家了。当然后面还有一辆大车,上面摆满了他们的收获,不管是山上的,还是自家庄子上的,好歹这也是他们的心意不是。

虽然贾敬这个时候看着后面那些东西的脸色不怎么的,甚至有些臭臭的,不过这不影响那两个宅男的心情。好歹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尽兴的出来撒欢,还有这样的收获,恩,虽然大部分都是别人干的,但是他们也有帮忙不是,还是很有自豪感的。

至于到了家里之后,贾敷这死小子怎么显摆,贾敬已经不关心了,自己的战利品已经被剥削了,难不成还要他围观自己的失败吗!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时候,贾敬正坐在书房,喝着茶,开始听下人汇报他不在这几天家里的事情,他可是宁府未来的家主,这可是基本工作呢!

“焦爷爷把家里的人都按照大爷说的,安排好了,该学拳脚的学拳脚,该整顿的整顿,如今,家里整齐的很,前几天,大爷出门之后,荣府那边还来人请教来着,听说是想着把那边也按着咱们家的样子整顿一下。”

“廊下的那些贾家族人爷们有好些也看着稀罕,跟着练了拳脚,听焦爷爷说,有好几个都是有些天分的,告诉了老爷,想着好好锻炼了,好送到兵营去建功立业,说不得咱们家还能多几个官身呢。”

“新来的嬷嬷昨儿让荣府借走了,听说是因为那边大姑娘的奶嬷嬷偷了大姑娘的东西,让人抓到了,这不,就想着先把姑娘们都先放到咱么家来住些日子,免得妨碍了名声,嬷嬷被借去帮着收拾东西了。”

“荣府那边这次赶出来好些人,大爷,你说奇怪不,这次赶出来的好些都是那边太太的陪嫁,好像都是手脚不干净的,这同样都是史家陪嫁的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咱们家可是从来都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呢!听说,这事外头都有人知道了,有人说,到底不是正紧的史家族长家的,规矩就是少了些,也不知道这亲家老太爷那里怎么说呢,好歹那家舅老爷是那边的亲兄弟,哎呀,您看,小的这嘴真是碎啊!这不是咱们下人该管的。”

“大爷,听说隔壁的太太病了,好像是让那些陪嫁给气病的,为了这个,太医都上门好几回了。”

“大爷,咱们家会芳园都收拾出来了,太太说是让隔壁的几个姑娘住。”

“大爷,您说的那个家学的事情,老爷请了好几个严厉的举人过去,听说好几个吃不得苦的族人都退学了。”

“大爷,…”

贾敬轻轻的拨着茶盏的盖子,听着身边人连续不断的诉说,看似漫不经心,心思却飞快的转动。

什么病了,显然,是叔叔动手了,而且还是直截了当的动手了,那些个陪嫁,说白了就是小史氏掌控荣府的臂膀,如今这样一个罪名,可以说是把这些人直接打到了泥里,再也别想翻身了。偷盗,这可是世家大族的奴仆最忌讳的事情,那个犯了都不容情的。只怕都发卖了吧!至于小史氏,什么气病的,显然是给了她一个体面的理由罢了,让夺权不会显得太过突兀,毕竟这荣府还有孩子们的脸面前程需要顾及,还有贾赦,贾政,甚至是贾敏的,他们的情绪需要顾及,不然这就不是气病了,说不得就是暴毙了。

叔叔既然已经动手了,想来他是想清楚了,也好,只要他这个当家人有了想法,这事情必然会好转,最起码这荣府在目前是不会成为拖后腿的所在了,至于以后,其实还是要看贾赦的,他要是争气,这荣府必然能逃过那一劫。

贾敬睁开半眯着的眼睛,看了边上已经停下了话的小厮,冷冷的看着他半响,这才出声说道:

“很好,不过,嘴巴牢些,不该说的别说,那边的事情,你盯紧了。有什么消息别忘了尽快告诉我,还有,别让他们知道。“

那小厮背心一寒,恭敬的低下头,忙不迭的答应。心里嘀咕,大爷这气势真是厉害,看着真不像是个十来岁的样子,世家子弟就是不一样啊!

贾敬挥挥手,让他出去,贾敬继续想着心事,要说这两府如今的规矩是上来了,该做的也做了,该提醒的也提醒了,就是家学什么的,自己也安排了,说起来这贾家后来最糜烂的根源自己都有了准备,也许自己也能安心的去准备自己的仕途了。毕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真正的改变贾家的命运。

贾家之所以抄家其实原因很多,其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朝中无人啊!要不是这样。也不会心急着想要重整荣光而卷入到夺位之争里面去,说白了那就是豪赌啊!拿着家族的生死命运在赌啊!

自己死的时候,整个四大家族,说白了,也只有王子腾一人还有实权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王家的女子在贾家才能一手遮天,放贷,包揽诉讼,这可都是王家的女儿做出来的好事。给贾家增添了多少的罪孽啊!家门不幸啊!这一辈子,怎么也要避免了这一祸根。

至于什么贵妃?算了吧!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没看见这贾元春和王子腾相继死亡的日子相差不远嘛!这里头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谁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这个险可不能冒啊!从来皇家都是是非根啊!能不沾就别沾了。

至于别的!贾家底蕴还是太浅了,四大家族,四大家族,说白了不过是四个不怎么自信的暴发户相互抱成一团,相互支援,生怕让人生吞活剥而已,只是最后反而成了相互牵连而已。

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啊!还是靠自己最是妥当啊!,恩,也许家族也能多找几个能成才的出来,毕竟还不晚,自家如今还是深受皇帝信任的,恩,还有那几个好住过来的妹妹们,其实这也是资源啊!选几个好些的人家,或者是有潜力的举子,哪一步都是好棋。上辈子是哪个小史氏短视啊!这样的好事愣是弄成了断交,这都叫什么事啊!这一次想来叔叔也会有所安排的,不过安全起见,自己到时候还是跑一趟合算,或许,自己也能提供人选,毕竟自己也要考试了,到时候同窗什么的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贾敬的脑子越转越快,不得不说,这人老成精还是有道理的,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道士,但是改用脑子的时候,他的脑子依然发挥出了一百二十的战力。

这边贾敬在那里不断的盘算,另一边的荣府也有了新的格局。

首先,贾赦在回家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下人们对于自己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恭敬的近乎献媚,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其次,自己听说太太病了想要去探视,居然头一次不用通报就让人放进去了,太太居然抱着自己痛哭,居然还一个劲的说什么疼爱的话,害的贾赦大吃一惊,下意识的想要看看天上是不是掉金子了。

至于家里的下人少了多少,对不起,他真是不知道,这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这里头的问题,至于太太身边是不是少了人,他好像不怎么见得到自家老爷太太,对于他们不怎么熟悉,目前还没有什么发现。

关于自家妹妹要住到宁府,他表示了十二万分的羡慕,自己也好想住过去啊!可惜自己是不成的,因为除了老娘,他老爹好像也一下子喷发了父爱,他有点应接不暇了。目前有点无序啊!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他怎么觉得有点诡异呢!

22嬷嬷

不说贾赦在自家享受着胆战心惊,痛并快乐着的父爱母爱,应对着应接不暇的下人的讨好,单说几个贾代善同学的庶女,收拾了东西,跟着贾代化家派来的一个章嬷嬷,各带着一个大丫头,两个小丫头,往宁府而来。

作为大姑娘的贾敉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自家的变化和这次自家老爷让她们住到宁府的深意。她不小了,对于一个十四五岁就能成婚的时代来说,她已经可以算的上是可以定亲的大人了,很多事情就算再不懂,长年庶女的生涯,也让她明白了不少。

看着已经准备好的房间,丫头,看着在屋子里指挥着丫头们收拾东西的嬷嬷,贾敉什么都不敢说,不敢问,她很清楚,自家估计是变天了。

“姑娘,这大家闺秀,身边只有这一个大丫头,那是不成的,好歹也是国公府第,就算是庶女,怎么也该是两个大丫头,这一点嬷嬷会和太太说的,二等丫头怎么也该是四个,想来这些人数,以后会添上的,现在暂时先用着这几个,都是下头刚挑上来的,不怎么顺手的地方,姑娘海涵。“

章嬷嬷恭敬的行了一礼,不卑不亢,却温文尔雅,浑身都充满着一种书卷气,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一个奴才,不过贾敉不敢问,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羞涩的点了点头,微微垂着脑袋,似乎对于自己这样不合身份的情况表示难堪和不安,那章嬷嬷却是像什么都没有看到一样,又开始继续指挥着屋子里的人收拾,一会儿是东面少了炕屏,一会儿是西面少了碗碟的,弄得贾敉更加不安了。

只是她没有看到那个章嬷嬷的眼角一直偷偷的在打量着她,看着她的举止,看着她的神态。等到这几个姑娘都安顿好了之后,没有多久,这章嬷嬷就出现在了史氏的房间,微微垂着脑袋,向史氏说着对于这几个姑娘的观察。

“奴婢看着,这大姑娘倒是个有些心机的,只是这心机有些小家子气了些,光顾着表现出自己的不受重视,无奈和不安,却也流露出来本身的短视。还有那些带来的衣裳,看着都是好些年的旧布料,看着珍贵,可是如今哪里还有人穿这些,花样都是五六年前的了,首饰也少了些,几个捻珠丹凤钗上的珍珠都有些变色了,看着就不像样。脂粉也有些粗糙,奴婢细细打量了一下,这几个姑娘书倒是读了几本,只是其他的就没有了,琴棋书画更是没有什么根底,女红上倒是好些。“

史氏坐在炕上,一只手撑着脑袋,皱着眉头,微微叹了口气。

“这么些年,也没有个正经人教导,能成什么样,我心里也能猜到几分,只是没想到,连这些个表面功夫她都没做,真是,唉,史家的名声啊!女红,又不是针线丫头,光女红好有什么用,对了其他的呢,看帐什么的呢!想来也没教吧!“

“没有看到有这方面的,或许是奴婢没有看仔细。“

章嬷嬷说的含糊,不过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史氏眉头都皱起来了,揉了揉太阳穴,声音越发的无力。

“罢了,奢望了,连读书都不重视,怎么会让她们学管家理事的本是。怕是恨不得没有这几个人呢!嬷嬷你先劳累些,人我这里都去找了,想来没有多久,就能寻摸几个好的来,若是你这里有好的人选,也和我说说,好歹是咱们贾家正紧的大家千金,国公府的姑娘,可不能让人笑话了去。“

章嬷嬷听到这话,眼波一闪,立马又恢复了平静,恭敬的应了一声。

等到贾代化回来,史氏实在是忍不住又把这章嬷嬷的话说了一边,好声的诉了诉苦,并表示出自己的愁苦。

“老爷,你说说,这她好歹也是大家出来的,怎么就这么眼皮子浅,不过是几个庶女,就是好好的教养着最后还不是她的脸面?嫁出去也是她亲生儿子的臂助,怎么就能弄成这个样子。“

对于妻子的抱怨,贾代化斜了一眼,忍不住嘀咕道:

“你问我,我问谁去?要不你回娘家问问?说不得你那婶婶知道缘故。“

好吧,这贾代化是找打,一下子把史氏给噎着了,直接伸手在他腰上来了一个九阴白骨抓,弄得他龇牙咧嘴,立马投降。

只是就算是能在丈夫身上找回来一点气势,史氏心里还是不得劲,就像是贾代化说的,这也是史氏,是史家的女儿,这关系到史家的家风,史家女儿的名声,她也不想以后自己娘家的闺女遭人诟病。

想了好一会儿,史氏终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很是认真的对着贾代化说道:

“老爷,明天,你去,把这情况都和那边说说清楚,我呢,回娘家一趟,好歹这事情得让家里知道,不说别的,单是弟妹那里我得说清楚了,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弄出什么误会来就不好了。关键是,史家的名声,怎么也要保住了,可不能再出这样的事情了,对了,这请嬷嬷的事情也要抓紧了,她不管,我管,怎么也要把贾家闺女的名声打出去。她们可都是眼瞧着到了相看的时候了,万一有个差池,说不得咱们家两个小子的婚事都要受到影响。再说了,敬儿可是说了要科考的,这名声更要紧。”

一把儿子抬出来,贾代化立马买账,忙不迭的点头,表示他会和贾代善好好说说的,争取一次性解决。

贾家也好,史家也好,到底都是大家族,真要是想要做什么事情其实还是很有优势的,人脉也好,关系也罢都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可以比拟的,这也是后来明明这都败落了,满门男人都没有出挑的人了,还有人惦记他们,拉上他们,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啊!

史氏回了一趟娘家,不到三天,带回了好几个嬷嬷,这还不算,连带着史家那里也多了好几个规矩严谨,来头颇大的教养嬷嬷,不用说,贾敬的小蝴蝶又一次开始扇了,不知不觉中,把史家的情况也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整。

贾代善呢!听了自家堂哥的话,嘴里直发苦啊!他是男人啊!这方面真的没有注意啊!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自家的闺女居然已经养废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掰回来,这都是什么事情啊!贾家又不是什么下等人家,难不成连嬷嬷丫头都养不起吗!连姑娘的衣裳料子都买不起?首饰都没金子打,没珍珠镶吗?丢脸啊!太丢脸了。不对啊!自己记得没年都听自家太太说拿了多少多少东西给了她们的,还说什么攒嫁妆,如果这些东西闺女都没有得到,那么这东西都那里去了?记得自己好像听说太太给闺女攒嫁妆,还特意淘换了不少的东西回来呢!东西呢?

这一想,越想越多,越想感觉不好了,联想也出来了,不用说,必然是太太截留了,还是当着自己的面截留的,难不成自己就是傻子?冤大头?好糊弄的?贾代善火头一上来,立马找人把史氏的库房给封了,至于里面找到了什么,那是什么都不用说了,反正小史氏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还有被封了库房的一天,私藏的东西全在里面呢!

至于小史氏哭喊,说什么要回娘家,让自家兄弟来讨公道,贾代善直接很平淡的告诉她,他已经和史家沟通过了,若不是为了孩子们的名声前程,就凭着她苛责庶女,管家不利,长幼无序,就能让她直接进祠堂,要是在加上如今的罪名,就是休妻都能直接说到史家去。

这一说,小史氏惊呆了,她真没有想到自己做的事情能有这样的责罚,她一向觉得自己是慈善的,这几个庶女不是还好好的活着吗!自己能让她们活着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至于什么管家不利?那是奴才们的事情,长幼无序,那也不是自己的错,谁让老大是老太太养大的,自己疏忽些也是人之常情啊!怎么就会这样呢!

不得不说,小史氏的脑袋是有些水平的,她立马想到了别的上面,比如贾代善看上了别人,或者是哪个姨娘之类的挑唆,心里一发狠,就想着怎么让人去打听消息,重整后院规矩上了。

自从被贾敬一言惊醒,贾代善对于这个妻子已经多了几分的防备,这时候看到这个太太的狠厉眼神,心下忍不住又一次叹息,自己和她成婚这么些年,原来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的了解过她啊!看看她的这个样子,还不知道又想到那里去了,说不得又要弄出什么事情来呢!

想到这里,他也不客气了,直接关照了后面自己重新选上来的贾家世仆,让她们把小史氏扶到了内室,并关照了,太太身子不好,不能让太太劳累了,家里的事情他自己处理,反正有管事嬷嬷们,也不费什么事情,让太太好好的养病。

说白了,就是小史氏被软禁了。

23规矩

说起贾家的规矩,风雨就多说几句,权当防盗了,实在是红楼中,贾家实在是不像样啊!太没有世家大族的样子了,在那个时候,世家大族其实只要是几代传承,一般都会定下家规,为的就是想要自家能延续繁荣,比如说朱熹:人家有朱子家训。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等。

什么?你说人家是武将?那咱们说武将的,曾国藩知道不?人家也有家训。最要紧的是人家说了,将相本无种,让自家子弟努力啊!这下没话说了吧!贾家有这样的?你看到过?还有啊,人家家训里说了,戒奢戒贪。贾家呢!骄奢淫逸,那是样样俱全啊!亲,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反正和贾家那是没有任何可比性啊!

所以说啊,无论文武,只要是真有脑子的,人家都是有追求的!对于子孙教养上,那也是绝对下工夫的,那么贾家的规矩呢!来来来,我们看看啊!男人小时候是红包(参见贾宝玉的打扮。)身边从来都是十个八个的丫头围绕(依然是贾宝玉的架势。)就是大了,要是犯下什么色戒上的错误,那也是媳妇不好(参见贾琏在王熙凤生日的时候和鲍二家的偷情,最后什么处罚都没有的范例。)反正就是,男孩子怎么折腾都没事,做什么都不是错,女孩子那就是个玩意,名声什么都是浮云。(和已经有了姨娘的兄弟贾宝玉住在一个大观园里,不说别的,贾家姑娘的名声,那是全没有了啊!怪不得没有人提亲啊!那是有前提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贾敏死了,林黛玉到了贾家,看到的是贾宝玉,王熙凤依然大红大紫,金光闪耀啊!服丧呢?你们都忘了?)没有利用价值的,那就是不存在的,比如贾敏的那几个姐姐们!从头到尾,就没有出来过一个半个的。

至于人家几乎是全民追求的读书!不好意思,整个贾家几乎找不出来一个,不说荣宁二府了,就是靠着家学吃饭的贾代儒家那个独生孙子,也是好色送命,整个家族,那就是烂到了根子里。倒是在挣钱上,一个个都很积极啊!比如,建设大观园的时候,几乎贾家族人中大半都能找到差事,还都无师自通的知道怎么截留银子!人才啊!人家是雁过拔毛,他们是整个大雁都留下来了,只换回去几根毛啊!

上行下效,守夜的婆子吃酒赌钱,厨房的没有银子,什么都不干,采买的,拿最劣质的胭脂敷衍自家的主子姑娘,小厮长随能随意的扯去贾宝玉随身的荷包饰物。这个家主不主仆不仆,从头到脚就没有了正常的地方。你能看到规矩二字册存在吗?没有吧!

可笑啊!林黛玉初次来的时候,居然还一举一动都拘谨的不行,生怕让人嘲笑,真不知道是谁嘲笑谁了。

当然人家也有按着规矩做的时候,比如贾敬生日,贾珍送寿礼,用捧盒,这是规矩,只是这规矩怎么看怎么的虚伪啊!只能说是一种流露出来的表面化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只要看看这贾敬死了之后,这贾珍和贾蓉的表现就知道了。

珍大爷,你刚死了爹啊!居然能撮合贾琏和你的那个有染的小姨子,这是什么规矩?孝期聚众饮酒作乐,这又是什么规矩?

好吧,这个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本书一开头就说了,这贾蓉从自家爷爷停灵的地方回去就能立马和两个小姨妈调笑,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就是那个尤老娘,因为国孝家孝帮着看家的都能什么都不估计,听到什么帮着说亲的事情立马激动的过来询问,只能说,这一家子,沾上的都不是什么正紧人了,所以,贾敬同学,你被气活过来其实也是上天对你的补偿啊!

当然这一次,事情从贾敬活过来之后有了改变了,比如说,家里的仆人,交给焦大了,对于一个老兵来说,最好的规矩,估计就是军规了,那么我们可以期待了,这以后,这荣宁二府的下人们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也许那什么贾家的男人以后出门这挨打的机会几乎就没有了,这都是超级打手的存在啊!

至于内院,那些个嬷嬷的来历前面也说了,大多是从一些没落世家中招的,这些没落世家也许因为王朝更替,因为家族败落等等的缘故,家里条件不好了,但是底蕴这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是绝对的属于隐性资产的。

贾家的这一步可以说是最正确的了,那是绝对保证由内而外的重新洗刷贾家的教养问题啊!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这没落世家一般都是文人,那么在这个武将之家又会有怎么样的冲突?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还有这史家的问题,这两个堂姐妹,嫁到了堂兄弟家,这在那个时候其实很正常,暗示两家交好的最佳证明,可是如今一个出问题,那么在这上面,这两家又会用什么方式来弥补两家由此产生的裂痕?这也是个问题。最要紧的是这小史氏的亲生弟弟是过继到了史氏家里,给他家当嗣子的,在亲姐姐和家族中,这个弟弟的矛盾,挣扎,也是问题。最后,这由贾家带出来的关于家族□运动,到底会影响到哪一步,这还是问题。一切都在后面,希望大家继续看哦!

虽然,这也许是我们的敬哥的角度问题,很多人出现会很晚,一开始关联的人家不多,有些平淡,但是,风雨会努力的。

24亲事

纷纷扰扰中,这一年算是快要过去了,贾敷和贾赦莫名的关系好了很多,有时候甚至甩开了贾敬,两个人一起出门去,至于去干什么?贾敬不问也知道,不外乎又是些了解民生的事情。说来自从贾敬带着他们出去了一回之后,这两个孩子似乎一下子对于寻常人家的生活有了兴趣,总是时不时的去看看,顺带了解外面的行情,就是贾赦这个一心喜欢鉴赏古董的孩子也慢慢的变成了喜欢捡漏的性子。当然这一变让他的零用钱迅速消散,但是好处也是有的,从长远来看,以后花钱买古董的可能性直接下降了好几个百分点。

另外,由于小史氏被软禁,荣府的事情几乎是贾代善自己一个人处理,时间一长,他也有点褪去了武将的粗心大意的毛病,对于家中杂事再不像以前一样,认为是简单的事情了,很多事情都小心的询问了史氏,再加上自己的见解,整理出了荣府新的家规章程,倒是变得章法齐全了。只是虽然两府如今用的是兵营中的一些办法管着仆人,还有嬷嬷帮着管理内宅,但是这很多的事情,总是需要有主子审核些流程,或是给个指导思想什么的,比如马上就要到的年节送礼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