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史老爷吓着了,说实在的他作为这四王八公中的青年中坚的一份子,还真是有人来联络过他,当时他是真的很犹豫的,再加上那人还开出了如果拉拢贾家,以后成功了给什么好处的话,让他也很是动心,毕竟他心里对于自家是个侯爵,贾家是个国公多少有些在意的,可是一听外甥的意思,这还没有动手,皇帝其实已经起了疑心了,那这是还有什么搞头,说不得自家也要受到牵连,闹个不好,这功劳还没有挣上,自家先倒了血霉了。

这样一想,史老爷立马把自家的儿子也往江南送了过去,美其名曰祭祖,外带让告诉了他们祭祖之后,就在金陵老家住着,等着贾家的表哥们,好好感受一下科考的气氛,他家老大读书还是可以的,就顺带也考试试试,不求立马就能有个什么功名,只要有这么一个借口,他的儿子们就能顺理成章的在那边住着不会来,也算是避开了风口。

至于京城的事情,他立马上折子,说是老父病重,要给老太爷亲自侍疾,请皇帝恩准他辞职。做足了孝子贤孙的做派,那折子更是贾敬亲自操刀,写的那个感人肺腑啊!从过继过来后感受的亲情说起,说自己怎么的宛若亲生,怎么的父子情深,再说道老太爷早年奋勇杀敌,弄得身体多有损耗,如今的力不从心,时有旧伤,甚至因为这些伤痛影响到了子嗣承继的大事,可是史家这么些年什么都没有说过,只有老太爷默默的自己忍受无子的伤痛,直到自己过继过来才慢慢的了解的老太爷的忠君情怀等等,把一个一门忠烈的史家男儿的忠诚热血写的是让人看了飙泪三升。怎么煽情怎么来,贾敬一点都没有下不去笔的顾忌,甚至还在最后写明了,这是外孙子贾敬代笔,那是贾敬聪明,知道皇帝一看就知道不是自家舅舅的手笔,还不如自己招供,看着还实诚。对了话题扯远了,咱们继续说这折子,贾敬的目标是,保证皇帝能十分深刻的记住史家的付出和忠诚为第一目标。争取万一皇帝发现有人拉拢,也觉得史家绝对不会有背叛之心为上。

不得不说,这贾敬的计策是成功的,虽然他看到有皇帝的密探这一节是他自己加上去,糊弄史老爷的,但是这时间上,局势上,他早就明白了,就是上一辈子这个时候,大皇子开始准备动手了,他怎么能不急着把自家人都拉出来?反正他这么一来,贾家也好,史家也好,一个个已经开始撤离风暴中心了,皇帝看了折子,狠狠的感动了一把,在想想这史老太爷的年纪,实在真的是不小了,心软的不行,忙不迭的赏了不少的好药材过去,还表示出对于史老爷的孝顺的赞赏,并允许他保留职位,但是同意给予长假的要求。反正就是停薪留职了。

史老爷听到这个处理意见,立马长长的松了口气,也不管别人看着他诡异的眼神了,相反,还心里暗自嘲笑那些个没有眼力见的,甚至心理琢磨,这些个如今看着热闹的人,等到这事情过了,还能有几个安安稳稳的站在这朝堂上!现在看着好像他是个傻子,为了个过继的父亲,居然连手里的权利都放弃了,一副愚孝的摸样,可是你们看着吧,没有多久你们就该眼红自己了,他这次是既得了孝子的名声,还能摆脱皇家泥潭漩涡,这才是真正的实惠呢!

也就是这么一系列的事情,使得这贾家的孩子们在孝期一结束,立马改娶亲的娶亲,该出门的出门,该嫁人的也准备嫁人,说白了,这是贾家的当家人感觉到,未来似乎有些不安稳,想着在如今相对还没有出事的时候,把该做的大事全办完才好,免得到时候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比如什么国孝之类的,把孩子们又给耽搁了去。其实这个时候只要是个眼睛亮的,仔细数数就会发现,贾家嫡支的男子们,除了贾敬要去衙门,基本上,都不见了,史家也只剩下了老头老太这些个当家人,孩子也少了很多,保龄侯府的小子们也不见了,就是林海都送回了苏州。

甚至于贾家的姑娘们成亲,这家里能出来的小舅子,都是旁支的人了,只是这个时候不是有个科考的大旗吗!再加上他们家出孝不久,打着低调的借口,愣是没有几个人怀疑的。

啊,其实也不是,还是有精明人的,比如四王八公中的牛家,那也是亲家,他家的人就似乎发现了贾家的问题,只是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他们家的孩子似乎也少了几个,还有几个更是在军营里一下子收缩了不少的权利。至于这里头有什么问题,那就不是别人知道的了。还有王家,是的王家,就是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娘家,作为金陵四大家中的一员,他们家对于相当于四家首领一般的贾家的动态也是有些注意的,看到这架势,本能的觉得有些不妥,只是他们负责的多是些皇家贡品之类的活计,和军队搭不上,敏感性相对也差些,不过他们还是往贾家去了人,询问了一下。

既然人家上门了,贾代化也不好什么都不说,只好含糊的说是,最近局势有点不对头,还有人上门拉拢,不知道要干嘛,但是明显和皇家有关,他们不想掺和,所以避开了至于王家要怎么干,那是他们自己拿主意好了。

王家军权没有,可是财权有啊!一听这话,心里也有点没底,找了几个家族里管着皇家供奉的族人,细细的盘算了一下,这才发现,这几年似乎是有些不对劲,打招呼让他们帮着运东西,或者提银子,或者走关系的,确实是多了不少啊!这分开来不觉得,这合在一起一看,王家也怕了,这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啊!难不成京城要变天?可他们连天在哪里也不知道啊!反倒是这要是出了事,自己管着供奉贡品的差事估计得丢了,说不得还要折进去几个族人呢!

这下子王家也不干了,这明显就是把他们家当棋子啊!到时候是祸是福,全是他们自己担着,这算是怎么回事啊!王家家主立马亲自去了趟贾家,为了不显得他们突兀,还找了一个好借口,就说是看重了他们贾家女学的品质,觉得他们这事情办得很有些意思,想引进到他们王家,毕竟这王家女孩子除了看账本,管家,女红,别的从来都是不怎么重视的,这如今看着宫里出来的嬷嬷教的好,京城都有了名声,他们眼红也是常理,更要紧的是,这王家也是个坏的,他们这一出,摆明了告诉所有人,他们王家和贾家关系不一般啊!同时也是隐隐的像贾代化表示。你们不讲义气,有了消息都不知道通知我们,现在人人知道我们不一般,你还能推脱吗!快老实招了吧!

不得不说这一手是很厉害的,这个时候虽然他们号称金陵四大家族,可是这关系真的没有多亲近,也就是史家和贾家是亲戚,这和王家还没有联姻呢!有什么不告诉他们也正常啊!可是这王家这么一来,贾代化除了苦笑,对着王家老爷咬牙切齿之外,还真是没有办法了。只好隐晦的把贾敬和史老爷说的话再说了一遍,同样听得王家吓了半死。这史家不过是拉拢了一回,这王家可是不知不觉就让人给设计着参乎进去了,这可怎么好啊!

王家也是狠的,回去几家人一商量,立马派出了人手,先把他们的上司查了个底朝天,发现是皇帝的心腹后,把自家这几年觉得不对的地方全部列了一张单子,然后直接交了上去,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实诚。就说本来都是同僚什么的,有人请帮忙带货,或者想着走路子买些好东西,他们倒是也想着给些个方便,免得大家脸上过不去,一直以来,虽然这样的人不少,可是分到每年也就没有几回,可是这几年,不知道怎么了,一下子这样的人多了起来,开始他们还不觉得,可是这几次做账,越看越觉得不对,只是又说不出怎么不对,想着这事情还是让上司知道的好,免得这里头有什么牵扯。

王家的上司秦大人一看这架势,眉头就是一皱,这王家帮着做些个小动作,私下里做些个人情,挣些好处,他是知道的,有时候还有人打点到他这里,他也放过手,帮过忙,确实这有时候人情难却,哪朝哪代都有这样的事情,就是皇帝也知道这种情况,不过水至清则无鱼,大家总是睁只眼闭只眼,可是这一次王家怎么一下子全兜出来了?这不合情理啊!

越想越觉得诡异的秦大人仔细的翻了翻这王家上来的清单,才翻了几页,心里就是一惊,忙不迭的又细细看了日期,数量,人员,越看越觉得心慌了,确实,这单子上罗列的东西,一年的有过去四五年的量,这确实不正常啊!要知道这所谓的供奉,贡品,每年可是占了国库收入不小的比例的,这翻了四五番的走私,对,就是走私,再加上连着几年,这怎么看怎么就是个大案子啊!怪不得这王家兜不住了,直接捅出来了,这要是他们不捅出来,万一这穿帮了,或者出了什么大案,他们王家可就要吃罪不起了。别说王家,就是他也吃罪不起啊!

想到这里,这秦大人第一时间就把这事情也开始往上捅了,这已经不是他能接得住的事情了,还是交给上头处理更稳妥啊!

不说这王家也好,史家也好,这事情怎么处理,反正这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贾家能给他们个消息,弄不好就是救了他们全族了,这个恩德已经是不小了,接下来自然是不管了的,贾家自己这嫁闺女的事情还要处理呢!

贾代善这一次选的女婿虽然不再是读书人,而是宗亲旁支和四王八公老亲中的子弟,但是只要是个仔细的就会发现,这选的人都很是妥当,不是边缘话,不会给牵扯到皇子争斗中的,就是稳当人家的孩子。其实从史氏开始挑选人的时候,贾敬就是负责专门相看的,他可是知道些后世的事情的,虽然他常年在道观清修,可是这什么倒霉和大皇子是一路,那家被牵扯,最后没有好结果他还是知道的,这西市口发卖官奴的地方贾家还是常去的。有了这样的前后眼,他再一开始相看的时候就把一些不妥当的人选都给刷下来了,留下的人都是妥当的,虽然后来不是什么发达的大红大紫的人家,却也一个个都是在四五品官职上稳稳当当的坐着的人。或者说是属于风吹不着,雨打不找,不显眼,却又有些前途的小子。

在这样的人选里,贾代化又细细的挑选出来的人,那自然更是妥当人。于是乎,在这一年里头,在金陵那边的小子们连考秀才都没有考完的情况下,荣国府的二姑娘,三姑娘直接全出门子了。

张氏虽然有心觉得这速度有些太快了,似乎有些害怕人家说她这一进门就容不得小姑子,这才这样急吼吼的把小姑子都嫁出去,可是史氏听了很不以为然,挥一挥手,满脸的无所谓,直接很不在乎的说道:有贾赦他们这成亲速度比着,这都是小意思啊小意思!说的张氏直接脸都爆红了好几天!最重要的是,这贾代善在闺女的嫁妆这方面虽然心疼,但是真的摆出来,还是很能看的,和大姑娘一样的68抬嫁妆,不管是木头还是首饰衣料,古董摆件,档次都还行,外带还有嫁妆田,压箱银,陪嫁宅子,怎么看怎么觉得这老贾家的闺女就是个庶女,也是很有些分量家底的,让张氏看着也觉得自己似乎脸上有光了。就是这连着办喜事的劳累一下子都减轻了好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贾家结亲婚嫁的速度,总算是在京城有了一定的名声了!想想贾敬,贾敷,在看贾赦,回过头看看贾家的姑娘,有些人似乎有些看懂了,点着头咋呼道: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武将家的效率?不管怎么说,这些八卦让京城所有人都叹为观止啊!

55大风将起

就像是前面说的这贾家也好,史家也罢,就是王家也有了自己的准备,这从另一个放面来说就是代表了这个时候的京城的空气已经开始分外的紧张了,你要说这皇帝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皇帝这个职业啊!那就是个高危职业,别看着这好像高高在上一样,但是实际上却是随时处于斗争状态的,一个不错眼就有人借着事算计,不是想要靠着揣摩往上爬,就是想要为自家谋些好处。可以说这想要有点纯粹的东西和感情,基本属于奢望。一个不好,还会遇上个想要抢位置要你命的。

所以啊!只要是往这位置上一坐,不管之前这人是什么性子,到了后来,整个人都会朝着差不多的方向发展,这里头头一条就是对于权利的看重和掌控欲的加强,这也是没法子,好歹自己的小命最要紧不是!在精神长期紧绷的情况下,有的还会多疑,敏感,这属于正常状态。如今这个皇帝算是个厚道人,多疑什么的倒是还好,但是这皇帝做久了,这敏感那是一定的,一开始贾家的样子或许他没有察觉,只是有些可惜这家子人这么早就退出了权利中心,身子估计真不怎么的。但是还是愉快的收回了权利,对于自己中央集权更欢喜了,可是后来史氏也来了一手,他心里就犯嘀咕了,这一犯嘀咕,他立马就小心谨慎的让人细细的去查查,这到底是怎么了,正迷糊着,这王家的折子,让秦大人送上来了。

这秦大人也是个仔细人,看着王家的折子,知道有些不对,索性把自己手里头几个方面的事情都整理了一下,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很多事情,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不声不响的,这些年里,很多地方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了,这把秦大人吓的,立马写了请罪折子,外带情况说明,甚至是这几年变化的详细数据都直接写明白了,往皇帝那里递了上去。

聪明人做事情,从来都知道轻重,这秦大人就是聪明人,他知道自己这样的衙门,说白了就是个是非衙门,为什么?管钱啊!这世道,凡是和钱有关系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太平地方,所以他是什么事情都不会瞒着皇帝,就为了万一有事情,自己也好有个脱身的机会,这不是,这以前做的功夫,这一次,那是真的都用上了,从早先他开始负责这皇家用品采购,贡品进出开始,这所有的东西就直接都列了单子,就是有人请托什么的,他也是隐晦的和皇帝说明过的,前面说了,皇帝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所以有些事情,说白了就是皇帝默认的擦边球,如今这擦边球出事了,他自然立马就要撇清了,把这详细的数字什么都写上了。

当然,这折子上去,他是要先请罪的,毕竟这是在大面上还是他的过错,不管是对于手下的管束不严,还是这管理上的纰漏,不管是不是皇帝默许的,这出事了,他就是个最大的背黑锅的人选,潜规则既然叫潜规则了,那就是不能浮出水面的,一出来就要有人担责任,秦大人很清楚这游戏规则,既然这样,还不如自己先请罪来的好些,最起码态度上占了优势不是!皇帝心里有数了,自己吃罪也能小点。

皇帝更不傻,一看这账册,一看这时间,在看看这涉及的东西,心里多少也有数了,这八成是什么人想着靠这这些揽银子,至于揽银子做什么,这是个事情还不清楚,不过只要把这些涉及到的人排查一遍,基本就能知道个大概了。于是皇帝很是利索的就让自己的心腹去查了。

有鉴于这皇帝职位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凡是皇帝,多少都有属于自己私人的力量,比如说暗卫这样的东西,虽然不至于和明朝一样骚包,弄出什么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明目张胆的特务机构,但是其实一直以来,皇帝手下这样的人一直都是存在的,不过是数量上多少的区别而已。当然这既然这不像是锦衣卫这样公开了,那么人数上的限制必然是有的,所以自然就达不到那种昨天晚上大臣喝酒,第二天皇帝就知道的迅速,但是真要查证什么,其实也是不慢的。毕竟精兵吗!手段是不缺的,躲在暗处,查证也不怎么惹眼,没什么人提防。

于是乎,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一件件的就这么出来了,包括这贾家的那些个阴私事情,比如这小史氏的问题,没法子,这毕竟皇帝对于贾家,史家,王家这动作多少也有好奇心不是,这顺带的,查查也没有什么,对于小史氏那些个做派,皇帝看的直接就撇嘴了,就差没有拍着桌子喊死的好了!这都什么人啊!真是无法无天,这媳妇坑害婆婆的还真是少见啊!这都什么心肠,也忒毒了些,皇帝的脑子还顺势散发性的想到了自己后宫的那些女人,该不是那里头也有这样的吧!怎么看着这小史氏做戏的架势和宫里那些怎么看怎么有些类似呢!难不成自己也是贾代善那种傻子?让人蒙的头头转的?(皇帝啊,某些时候你真的真相了,皇宫里的女人,可不就是这样吗!不然能活到今天?不肯能!不吃人的都被吃了!)

当然,因为皇帝查证的时候,贾家根本没有人想到有人暗查他们,也没有什么准备,于是顺带也发现了贾敬给小史氏延命的事情,皇帝不知道这贾敬给小史氏延命的目的,也不知道从一开始这女人的性命就在贾敬手里拽着,只是看到了闪光点,于是皇帝倒是对着贾敬感觉好了很多,从一个还算能读书的世家子弟,变成了心肠不错,比较憨厚的老实人,按照皇帝的思维就是,就这样一个女人,贾家人就该谁都上去咬两口才对,这小子还知道帮着治病,这心肠是软啊!也许就是个老实头,根本不知道这里头的纠葛,毕竟是小辈吗!长辈瞒着也是有的,但是也是说明了贾敬的品行啊!这简直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啊!

看完了贾家,再一看史家,这一下看出问题了,居然有人拉拢,这什么时候的事情?谁干的?什么时候这些自己的肱骨大臣也成了别人的拉拢对象了?他们想要干什么?在想想史老爷的反映,皇帝突然灵光一闪,似乎马上明白了什么。

能让这样一个侯爵世家的当家人避之不及,情愿放弃权利,急流勇退,也要避之不及的还能是什么人?或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或者是几个,让他彼于应付,所以这才选择了直接退场的做法,那么这拉拢人的人选他不用想了,立马脑子里就有了人名了,还能是谁?一定是自己那几个不消停的儿子啊!

想到自己的儿子,在想到那封折子,皇帝的脑子那是彻底的清醒了,还能怎么的,还不明白?这些捞银子肯定就是自己的儿子们,他们这是各自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了,可是发展势力,拓展人脉,拉拢朝臣,无论是哪一样都离不开银子,所以说这事情就很清楚了。在想想这折子上的日期,对照一下史家被拉拢的时间,皇帝的心突然有些慌了,这史家是近期才开始拉拢的,那么前些年他们捞到的银子有花费到哪里去了?或者说是他们用这些银子,到底拉拢了什么人?这都是问题啊!

皇帝心凉了,这都什么时候的事啊!怎么孩子们一个个都变成这样了呢!虽然他一直知道,他们为了这把椅子,一直争着抢着,可是自己看着还知道分寸,就没有多管,还想着有了竞争,他们做事情次啊起劲,自己还能省些心,没想到还真是省心了,他们都知道在暗地里做小动作了,还一个个遮掩的这么好!

伤心了一会儿,皇帝又精神了,这个时候他眼睛开始变了,不再是作为父亲的伤心,而是变成了作为皇帝的疑心,他现在开始想的是到底这朝堂上有多少人已经倒向了哪个混帐羔子了,这可是大问题,别弄到最后,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成了被架空的皇帝,搞不好在来一个什么逼宫,那自己可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皇帝立马把自己所有的暗探都派了出去,好好的在京城摸摸底,不过人一出去,他心里又想到了别的,这京城的人目标都是很明显的,按照这等级排的话,怎么着贾家也好,史家也好,还是排的上号的,就冲着他们手里当时的兵权,就不是什么小目标,可是怎么就现在才开始拉拢,难不成一开始他们不是在京城开始动手的?那么他们动手的目标又是哪里?江南?也许,哪里是朝廷的粮仓,要是动手还真是说不得,可是江南是自己的密探们最多的地方,不应该啊!不对,哪里还真是说不得是有事情呢!别忘了,这甄家在江南,甄贵妃的娘家,甄贵妃可是有儿子的,说不得那里已经是人家的地盘了,在想想,还有什么地方危险的,对了,还有边疆,那些守边大将,不过好像那些人家对自己还是忠诚的,不过不妨碍那里有什么偏颇的,比如这收买,这纳妾,这联姻,自己还是要查查,这里头七拐八拐的说不得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有那里呢?宗亲?勋贵?恩,都是问题,都要查啊!

皇帝的疑心一起来,这立马什么问题都出来了,这里不放心,那里也不对,危机感啊!那些个皇子们不知道啊!就因为贾敬的一个动作,很多事情就突然拐弯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连锁反应了。总之,皇帝在这一刻,对于自己的那些儿子突然就不信任了,甚至到了每一个都有篡位嫌疑的地步了。不得不说他们就要悲哀了。

皇帝亲自定下的查证的目标,这密探们立马就兴奋了,这都多久了,他们老是闲着,自从皇帝皇位稳固之后,好像就没有了他们什么事情了,虽然明面上的工作大家都有,可是作为精英人士,这没有刺激的活干,他们还是很无聊的,让一个顺风耳一样的特殊任务,总是在哪里没事卖糖葫芦,真的是很不道德的,资源浪费啊!有些个千里眼,更是只能没事扫地,敲更,这都什么事啊!太屈才了!闲的他们心里都长草了,只剩下没事夹蚊子玩了。这下好了,总算是有了发挥他们专业的时候了,一个个激动啊!效率比皇帝登基的时候上升了好几个档次,生怕皇帝不满意,这工作换人干了。

其实这真要查起来,这谁家没有个一二三的小秘密,皇帝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立马知道了很多平时都不知道的超级大八卦的消息,比如有个官员,名声向来很好,清廉,规矩,守旧,是朝廷有名的直臣,可是一查,得,这老小子都六十了,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可是人家愣是喜欢玩幼女,家里妾室居然有三十多个,这简直就是奇闻啊!这,记得他们家好像是寒门出身吧!又是有清廉的名声,好像也没有听说有什么收受贿赂的事情,那么这养妾室买人的银子那里来的?皇帝疑惑了,一看,差点气得透顶生烟,直接自燃了,原来这银子一半是借了国库的,一般是他借着自家侄女死了双亲,家里没有子嗣承继,直接把这个侄女的家产全吞了,把侄女远嫁,这么得来的,就这样的人,居然还是什么朝廷肱骨?皇帝能不气吗!好家伙借朕的银子啊!拿朕的银子养女人,你真行。禽兽啊!

再看这个,更不像话,这都什么人啊!京城府尹,那不是自己心腹吗!不是自己的心腹,自己也不会让他坐上这个位置啊!可是,可是,什么时候成了老大的人了?居然还掌控着京城所有的黑道?你到底是官员还是黑道大佬?这小子是怎么成为自己心腹的?怎么爬上来的?自己难不成眼睛都瞎了?

还有这个,京畿大营,这是自己的京城第一兵啊!什么时候这三分之一变成了老二的人了?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这几个参将什么时候调过去的,怎么没有人和自己说过?难不成这兵部也让人渗透了?自己的朝堂难不成已经让这些个逆子弄得支离破碎了?这些个不孝子啊!

皇帝很吐血,他的手在抖,心在颤,终于留下了浊泪。

“来人,告诉他们,把那几个不孝子那里也严加掌控,细细查证,不许遗漏。”

皇帝的声音是那么的悲凉,那么的无奈,终于,终于还是到了这一步,终于还是要对自己的儿子出手了,天家无父子,终于开始了,也许在他们的心里,自己这个父亲,终究比不过这把椅子重要啊!皇帝也会渴望温情的,可惜现实不允许啊!不过话说到最后,皇帝的眼睛终于还是睁开了,一闪而过的是寒芒,他是皇帝,可以有一时的软弱,但是他的心依然坚强。既然你们想玩,那么咱们就试试,看看到底是老子厉害,还是儿子强!

这个时候他再看向贾家和史家,王家的那些个调查的报告,眼神缓和的很多,虽然他们没有及时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但是他也明白他们的无奈,疏不间亲,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儿子,而他们都只是自己的臣子,能做到不参与,不背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老臣还是值得信赖的。比那些墙头草一样的,和那些已经投靠的混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世代掌控的兵权,他们都能舍得,可见这些混帐儿子逼得不是一点点,他们也不容易。

按理说,贾家也好,史家也好这样明哲保身的做法,要是放在平时,皇帝心里一定不舒服,觉得他们没有和自己说,就已经是不忠诚了,立场问题一向是个严肃的问题,不是东就是西,你们有什么好考虑的,说不得还要迁怒一下。可是他刚经历了儿子的背叛,还有那些不堪入目的朝臣的**,说白了就是美好的东西一下子碎的太多了,于是对于这些背叛中唯一的温暖一下子就显得格外的珍惜起来。也相对的宽容了很多,觉得他们在这么多人想着火中取粟,浑水摸鱼,渔翁得利中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

当然,要是贾敬知道自己的一番动作能取到这样意外的效果,说不得能立马目瞪口呆,甚至直接流口水的地步,他真的只是想要把自家拉出来,史家属于顺带,王家属于自己凑上来的,他真的没有这么好心,但是这次可以说,他们这几家,估计就要占大便宜了!还是天掉馅饼的那种。

皇帝既然有心了,皇子们想要折腾出花来的机会自然就小了,这是一定的,皇帝还觉得光是监视什么还是不够的,他再看了几个儿子府里的监视报告后,很是利索的决定,他要长痛变短痛,一下子,把事情都解决了!顺带把那些个他没有查出来的也一一都直接吊出来,然后一网打尽。省的自己心里不舒服,说白了就是,朕不舒服,你们也别想舒服了。

于是乎,这一年的秋天,贾家在刚刚接到贾敷和贾赦,贾政,还有几个贾家子弟顺利考上秀才,准备在杭州游学,和贾敬一样,考了举人在回来的消息的时候,他们又接到了皇帝明年开春要去铁网山狩猎,而贾代化,贾代善都在随驾之列的消息,别人怎么想的贾敬不知道,只是他心里有一个声音默默的在大喊:

完了,提前了,这事怎么整的?难道还是逃不过?

可是不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圣旨就是圣旨,看着贾代化和贾代善欢喜的样子,贾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无论怎么样,这都是皇帝没有忘记贾家,都说明了贾家这两个兄弟还是属于皇帝心腹,这是天家恩典,是荣耀,是贾家需要感恩的事情!还能怎么样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就在贾敬无语望苍天的时候,一阵的秋风吹过,卷起了地上的落叶,飞舞在空中,看着这略带一丝萧索的秋景,一阵的心悸突然出现,贾敬对于心里的那些不安似乎有了明悟,风中飞舞啊!还是说大风将起呢!明年春天,准备时间可真是充分呢!这皇帝到底怎么想的?

566还债

皇帝要围猎具体为了什么,别人不清楚,皇帝自己心里是清楚,那就是想着把人都钓鱼一样钓出来,到时候一网打尽,不过在这个之前,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在过年前,想着把那些个借了国库银子的混帐收拾了,呀呀的,拿着老子的钱花的那个舒心啊!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却一天到晚的担心国库银子不够,还想着怎么节省,这都什么人啊!一个都不能放过,在说了,现在开始收银子,说不得还能有意外收获呢,不说别的,这不管是谁的奴才,这银子换上,说不得就能让这些个混帐儿子少些能动用的资金不是,对于将来自己的计划也有好处啊!

有了这个想法,皇帝在一次很随便的例行户部查账的时候很是随意的问起了国库的事情,然后又很是有些随机的拿起了几分账册,然后对着这里头借款的就开始发难了,这骂人骂的那个难听啊!充分显示了什么叫做毒舌。

“这都怎么回事啊!这国库的银子怎么都没了,这么多人家借银子?朕居然都不知道?这还都是积年老账,难不成他们借了银子都不还?真的大臣难不成都成了街头的混混?看看这些个,朕看着不是都平日过的挺不错的吗!就他们还要借银子过日子?查,给朕好好的查,这到底是真过不下去还是那朕当冤大头呢!”

皇帝的话一下来,很多人直接都傻眼了,他们是真的没有想到啊!这皇帝居然有一天会查到他们借款的事情上啊!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贾敬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也顾不得自己什么仪态问题了,直接先跑了户部,去查自家的账单,一看,二十万两,还好,这不算多,在看贾代善,什么?三十五万?怎么比自家多这么多,按说不该啊!他们家还没有自家花费大呢,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不管了,先把这事情传回家的好,怎么也要先还上,不能出事才是要紧的。

贾敬回家速度很快,快的把自家的小厮都跟跑的气喘吁吁了,可是他真心顾不上了,一回家就直接对着老爹说道:

“赶紧的,把家里的银子撸撸,有多少现银。”

贾代化一听这话,心里就是一紧,怎么说的,这都出什么事情了,难不成儿子闯祸了?要赔钱?不能啊!这儿子还是个好孩子啊!从来不闯祸啊!

倒是史氏,秉着对儿子的信任,脱口而出就是家里的财政状况。

“儿啊,家里不多,除了压库的十万两银子,五万金子,现银就七万多,不过年底还能上来五万,前些年你不是一直说要多买些田地,多置办些产业吗!好些银子都花出去,还没有收回本钱呢,这是怎么了?”

说道最后才问了关键的问题。然后眨巴这眼睛看着自家儿子,这时候贾敬才喘了口气,对着二老说道:

“皇上查户部了,咱们家有欠银,足足二十万,赶紧的还上吧,这是皇帝要收拾人了,不识趣的估计要遭殃,还有,隔壁叔叔家,居然欠了三十五万,这真是要命啊,这可怎么还啊!家底都要掏空了,对了,让人去舅舅家说一声,赶紧的去差欠了多少,赶紧全还了,别让人揪了小辫子出岔子。上头等着呢!”

贾敬把情况说的严重了几分,一来如今他是翰林院的人,和那些内阁什么的近些,消息灵通些,大家也信服,另外就是他毕竟是未来贾家的掌舵人,他的话,从他成为探花开始在贾家就有了一定的威信,史氏一听这话,忙不迭的就让人往娘家传话去了,生怕传话的说不清楚,还特意写了信,里头把贾敬的话又说的严重了几分,至于史家到时候会被吓成什么样,还真是不知道了,反正贾家这里是仁至义尽了。

贾代化则是被贾敬说的隔壁的欠款数字惊呆了,有点傻眼,情不自禁说道:

“不能啊,这借款是我和你叔叔一起办的,他们家也就二十万啊!那时候是为了买庄子,买地,这事我都知道啊,什么时候又多了这么多了,不该啊!”

“不管该不该的,老爷,您自己去问问,然后让叔叔去查,不管怎么样,银子先还了再说,其他的都是后头的事情了,这次皇上是真的震怒了,咱们不能当炮灰啊!利索些还上是正紧啊!”

贾代化一听,也是,不管这银子怎么借的,这还上才是正事,皇帝要收拾人,还找了这么一个好借口,这要是一出手,估计这动静不会小,自家还真是顶不住,早还早了才是啊!

想到这里,贾代化二话不说就去了隔壁,这一去,贾代善立马傻眼了,他真的只是借了二十万啊!这剩下的真是不知道怎么来的,不过他不傻,立马就想到了关键性人物,小史氏,有了这个娘们,还真是什么都说不准啊!说不得就是她弄出来的,不过贾代化的话也对,这不是追究的时候,先还上是正紧,侄子急的连上班都顾不得了,直接回来通知还钱,可见这朝上的风头了,咱们家如今没权没势,凡事都要顺着皇帝的心思做事才是生存之道啊!

想到这里贾代善立马通知儿媳妇开库取银子,还钱去,可是偏偏这贾代善连着嫁了三个闺女,娶了一个儿媳妇,这时候还真是家底薄的时候,好些银子都不凑手啊!怎么办?这时候贾敬又说了,这还能怎么的,先卖几个庄子,铺子吧,就是自家,这银子凑手的也要卖啊!这就是做样子也要做出姿态来,要是皇帝知道这还钱你们随随便便开开库房就能还上,这再看自家的借银子的数目,还不得看着不顺眼啊!买了庄子铺子还上,既体现了自家原本借银子的艰难,还能表示自家的忠心,看看,皇帝一发话,立马卖家产也还上,对于皇帝话是多么的在意重视啊!这是姿态问题,这是格局问题啊!

贾敬这话一说,两家老爷立马点头,还真是,这债主看着借钱的比自家有钱,那是最憋屈的事情了,自家可不能犯忌讳,最要紧的是贾敬随后又说这事情操作要快啊!想想这要是其他人家也想着自家这一招,也发卖产业,这一股脑的,到时候说不得这地价房价都要跌呢!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咱们怎么也要把自家的产业卖出个好价格不是,最要紧的是,等到了后面,要是有便宜捡,咱们早还完了银子,到时候再捡着便宜,偷偷买些回来,那还是挣银子呢!

这个说法让两家老爷眼睛都亮了,贾代善也是第一次发现自家侄子居然还有这脑子,简直就是老贾家的超级账房啊!连差价都算计上了,果然是个能守家守业的,做族长的好人选啊!

贾代化也好,贾代善也好,这脑子或许慢了些,但是这行动力还是很厉害的,没有两天,这事情就操作好了,就是史家也利索的很,毕竟史家当初人少啊!史老爷虽然有三个儿子,可是这不是还不到娶儿媳妇的时候吗!这家业还是好端端的没怎么动呢!银子还是有的,不过他也跟着卖了两个庄子应景,说来也是巧了,他原本想立马还钱去的,可是转眼就听说自家姐夫家卖庄子,一下有些傻眼,想着难不成贾家家底子不成了?这卖家业可不是什么好名头啊!忙不迭上门,想问问怎么了,实在不行,自家借点给他们也是可以的,不用这么凄惨,可是上了门一听这里头的道道立马也醒悟了,忙也安排着卖庄子了,心里一根劲的庆幸,好在自己好心啊!不然自己还真是当了一回出头鸟了,在想想这出主意的贾敬,回家就和史家老爷子说了,咱们家以后办事情,还是多听听这外甥的话吧,他看着这几家里也就他这脑子厉害,到底是读书人啊!这弯弯绕绕的,不是一般的绕人,自己是赶不上的了。真是把人心思一算一个准啊!

还真是应了他的话了,皇帝最近这京城的密探正处于全面发动的状态,贾家和史家的事情一出来,这皇帝的案上就有了消息了,看着贾家史家这卖庄子还钱,皇帝心里就很是满意,特别是他已经知道了这贾代善这个倒霉催的这他家后来的十五万两那是小史氏打着贾代善的名头给自家老娘家,也就是史老爷原来的亲生父母借的,如今居然是贾代善还上的,还不知道这银子到底谁得了,就觉得这贾家那些个真的都是老实头啊!看看这亏吃的,真是,他是皇帝也看不下去了,太老实了!唏嘘啊!你说这朝廷的大臣们要是都这么听话,他还愁什么?哎!好人不多啊!

皇帝一感慨,立马有人就悲催了,因为有了衬托,皇帝再想到那几个一个劲的哭穷,不想还钱的老东西,皇帝立马就开始皱眉头了,只觉得手痒痒,脚痒痒,不是想要拍东西,就是想要踹谁几脚。反正那是把贾家和史家划拉到了老实,谨慎,听话,忠心,可以信赖的人里头去了,而那些个家里花天酒地的,在他这里哭穷的立马就成了奸臣,佞臣,大奸大恶了。

皇帝也不多说,直接把那几家每家的家产都差了一遍,连他们每年的出息都查了出来,这些个东西真的不难查啊,田产什么的,一看户部的鱼鳞册就可以了,找几个户部精于计算的,把每年的产出什么一划拉,取个大概值,立马什么都清楚了不是!然后皇帝也不多说。直接把这家产就给列了单子,把人喊过来,丢到了他们跟前,然后再问他们,他们真的没银子?想清楚了,现在朕给你们最后的机会,说实话,咱们前面的就不追究了,毕竟朕是为了丰盈国库,不是想把臣子一网打尽!(皇帝也没法子,这不老实的人太多了,一下子全折腾了,这戏就没法子唱了,他准备顶上来的人还没凑齐呢!先放他们一马吧!)

反正皇帝的信号很强烈,这就是直接告诉你,你家的老底我都知道,别装傻了,赶紧的还钱,不然可别乖我给你们没脸,要说这时候是个聪明的都知道怎么办了,为了自己的脸面,怎么也该乖乖的了,就是一时不凑手,好歹先还上一些,然后和皇帝说,咱们分期什么的,皇帝看着表现不错的,直接也大度了一回。大部分人立马回去就开始拾掇着,把银子还了,这个迅速啊!皇帝心里安定了!算他们识相。

可是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都这时候了就是有人这脑子不转弯啊。都到了这个份上了,还想着硬挺呢!拿着这皇帝给的单子开始说起这皇帝居然蓄养密探,查探臣子阴私,不是明君所为的事情上了,这下好了,皇帝心里更火了,这简直就是给脸不要脸啊!

皇帝觉得自己没脸了,那么其他人也就别想要脸了,这绝对是肯定的,于是皇帝别的也不干,直接把这些个脑子不清楚的家里的那些个狗屁倒灶的事情在朝堂上全给张罗开了,而且理由很好,他是真的关心臣子啊。生怕错怪了好人,或者真的自己给的俸禄养不活臣子,那他会觉得没脸的,这才让人去查了一下,本想着,要是实在困难,他就给减免些,可是没想到啊!真是白眼狼啊!家里花园子都有好几个了,就是不还国库的银子啊!他伤心啊!这都是什么臣子啊!这是欺君啊!他都不忍心说啊!他伤心了,悲愤了,这让所有大臣都来评评理啊!

还能怎么的?那些个被皇帝同样谈心的,好些个早就在第一时间醒悟过来,磕头认罪,把银子乖乖的都还上了,知道小辫子在皇帝手里呢,机灵的还不知道好歹?这些人看看那几个好像骨头很硬的家伙,一个个羞的满脸通红的,鄙视的呲了牙,这些人这是脑子进水了,这皇帝既然这么多证据,还能说明什么?说明这还银子的事情,皇帝是势在必行了,没看见大部分都执行了吗!朝堂上讲风骨,那也是要看风头的。这看不清形势,这已经不是认罪还钱的事情了,这是把你的人品也扒拉下来了,看着吧,这几个估计没什么好日子过了,这阴私都晒太阳了,还能有什么好!

特别是哪个所谓的清直的喜欢幼女的,那是在皇帝一摊牌,立马就还钱的,这时候哪有什么风骨啊!皇帝自己看了都觉得牙疼,只觉得自己怎么就宠信这么个人,真是伪君子到了极点啊!偏偏人家哪个认罪态度好的不行,还钱也迅速,他愣是什么都说不出来,毕竟一开始他就说了,这看了单子知道好歹,立马还钱,他就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那毕竟都是官员的私事,他不插手。

这个时候皇帝看着这自己这么上道,一听消息立马卖房子卖地还银子的那几家,那个是怎么看怎么顺眼了,只觉得这朝堂上也就这么几家是忠心的人了。所以说啊!这当官啊!这看对了风头,知道什么时候拐弯真的是很重要啊!

至于那些个被揭发出来的,自然这结果就没什么好的了,有几个没几天就被御史弹劾了,这御史平常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折腾出动静,这么大的新闻,他们能不激动吗!再说了,当官的,这屁股底下干干净净,没有小辫子的人还真是没有几个,稍微上心些,就能找出不少的毛病,这几下子一来,好些个直接就抄家了,不说那些在皇帝接见谈心中当机立断,马上认罪的人多么的庆幸自己的反映快,逃过一劫,就是史家,贾家也暗暗的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这一次又躲过了一次天灾。看看皇帝这架势,还真是动真格的,还是那种不管不顾,直接掀桌子的,看看那几家流放的,好些个原本真的,都是不错的人家啊!权利不必自家小啊!底蕴说不得还深些呢!

哎呀,要不是贾敬通知及时,说不得他们这消息已经不怎么灵通的,就要遭殃了呢,为了这个贾敬在家里的地位又一次上涨了,还扩展到了史家,哦,还有王家,王家自从上一次上杆子找上贾家,得了消息,并被上头表扬,对于贾家的动作就比较在意,关注度很高啊!没办法,他们自己知道,这如今贾家人脉比他们好啊!有文官给他们报信,可是没有给王家报信的,能不关注吗!所以在贾家史家一行动,这王家立马就来打听了,然后跟着动作,他们深信,能考上探花的就不是一般人,该信服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打搁楞的。

而事实又一次证明了,信敬哥,得安全啊!

577年前

作为执掌天下多年的帝王,这手段是不用质疑的,无论是从一开始的查账到后来的下旨,从单独宣召给予机会,还是最后的直接朝堂怒斥,每一步都是正正好好,让人忍不住感慨,皇帝真的是很大度了,很仁慈了,这样的借钱不换,就是民间小民都没有皇帝做的好啊!这几乎是给了好几次机会啊!是这些不识趣的家伙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皇帝的权威啊!这真的不是皇帝的错啊!

所以说皇帝这一次是既得了银子,又得了名声,真的是手段十足啊!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借着御史的手,下的那几个抄家的旨意,不但是银子拿回来了,这差不多连利息都有了,国库一下子就满了一大半啊!

当然这里头也不是只有皇帝一个人得利的,这利益均沾也是潜规则啊!你说看不到别人的得利?那是你没有往细处看啊!来我们说说:

首先那是贾家这样的,聪明人啊!不是只有这贾敬一个的,还是有不少人知道这什么叫做差价这个东西的,一开始卖出去的庄子,那都是掩人耳目啊!这之后有了人家这种抄家的,被户部拿出来拍卖的庄子,那才是便宜到爆啊!简直就是白菜价。只花了大概一半的银子就买了回来,贾代化和贾代善就是这其中的得意之人啊!

你说皇帝会不知道这拍卖价格低?不,皇帝是知道的,甚至这参加拍卖的都是最早一批主动还钱的人家,还是户部主动上门送消息的,说来这其实也是隐晦的皇帝的赏赐啊!这是嘉奖他们听话呢!看,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你只要听话,皇帝还是会给你好处的,这不是,才多少天啊!这好处就来了。

至于你说你们家卖田产才还上国库的银子,怎么会有银子再来买这拍卖的庄子,不好意思,这个大家一致的无视了,皇帝心里其实也清楚,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只是大家做的表面功夫看着很是妥帖,所以谁也不说罢了,谁不知道谁啊!这些借银子的有几家是真的缺银子的?就是当初借的时候缺,如今也不会缺啊!搭台唱戏吗!大家都是好演员,这戏唱好了就成,哪有那么多的讲究啊!

贾代善一开始家里银子是真的不够才卖了田地的,可是这过年前,各个庄子出息一送来,银子到了手里,心里就在想着怎么买些回来了,他可不想当个败家子,把自家老爹留下的家业糊弄没了,这户部的消息一来,立马就起劲了,甚至还和贾代化借了些银子,利索的多买了些,反正自家人,银子明年有了银子再还就是了,这些可都是好地界的庄子呢!贾代化也不和他争。

甚至史家和王家也没有插手争,王家是自家南面的田地不少,无所谓,史家则是史老爷对着贾代善心中愧疚啊!他们都不是傻子,也许这一开始忙着还银子没工夫查证,可是这大事一过,贾代善立马就查了起来,一查,又是小史氏干的好事,差点没有气死过去,为了这个彻底和小史氏的娘家翻了脸了,就是史老爷也回了一回生父母家里,把这事说了,让他们把欠着贾家的这十五万两银子还给贾代善,哪怕是还不出现银,把那时候用着这银子买的地给了贾代善也是好的,反正他们用着这地已经得了不少的出息了,已经占了大便宜了,见好就收吧!

史老爷真的是好心,不想他们脸上难看,这事情就差没有弄到世人皆知了,这都什么名声啊!让出嫁的闺女用女婿的名义借银子买地,最后还账的时候让女婿还,这真是说不过去啊!要是少些,说不得含糊着算了,可是这可是十五万两啊!不是小数目啊!顶的上一个中等人家全部的家产了。

可是大家想想能生的出,教导的出小史氏那样人的父母会是什么货色?人家那是死不承认啊!愣是说没有这回事,反过来倒打一耙,一边说史老爷从他们肚子里爬出来居然就这么冷酷无情,一边说这女婿,女儿死了就翻脸不认人,那是怎么难听怎么说啊!弄得史老爷也气的呆不住了,直接甩袖子走人了,到底是亲生的,临走的时候还留下一句:别忘了你们还有外孙子外孙女在贾家呢!好歹给孩子留些脸面吧!让他们也能和你们走动,别把这亲戚都给弄绝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可是他这真心为他们着想的话,在那对夫妻耳朵里愣是成了威胁的话了,居然不顾脸面,在门口嚷嚷说是史老爷不孝什么的,彻底把这个已经是族长的儿子给气走了,可想而知这以后,史老爷对着他们是什么样子了。

这对夫妻眼睛只看到了这十五万两银子的闪光,彻底把贾代善和史老爷推出了自家的门槛,这笑话弄得京城几乎是人竟皆知了,就是皇帝在听到了这密探的消息,都忍不住叹息了一句:真是财帛动人心啊!这是要钱不要脸了,这样的人原本这皇帝是不肖理会的,可是偏偏很不巧,他的密探们在关注着史家事件的时候发现,这帮着史家牵线,要往皇子头上扎的人居然就是这对夫妻,而且他们先前居然还有过想用小史氏牵上贾家的意图,皇帝立马火了,就这样的人居然还想着什么从龙之功?太把自己当盘菜了吧!

皇帝火了,这事情就不好办了,没有多久,这家子就牵扯到了一桩贪墨案里头,还有打着贾代善岳家的名头,在贾家给他家闺女守孝的时候,干涉人命官司的事情,这样一来,他们这十五万两的银子的风头还没有过,立马就又被抄家了,这个时候他们倒是想要让史老爷和贾代善帮着打点了,可是可能吗!一个是被骂不孝的儿子,也不对,这都过继了不是他们的儿子了,一个是被卖了还想着能替他们数钱的女婿,哦,还是这一次罪名中被牵连的女婿,要不是人家真的好好的在家呆着,有人证,有物证,不是他干的,估计也关进去了的女婿,怎么可能还出来帮忙?估计避嫌都来不及呢!他们还要撇清了保护自己呢!谁不是一大家子人啊!

这个时候他们夫妻是真的后悔了,就是他们的那个儿子,小史氏的二弟也傻眼了,本来是想着从哥哥姐姐那里多捞些东西过来,好缓解他对于姐姐成为国公夫人,哥哥成了侯爵继承人的妒忌,不想成了这么一个结局。家产便宜了国库,一家子最后是男子流放,女子入教坊,愣是一个没剩啊!

有了这么轰轰烈烈的大戏,这贾代善家的破事那是人家想不知道都难啊!所以这户部也好,一同参加内部拍卖的人也好,多少都对着贾代善谦让了一些,人家倒霉啊!多惨啊!自己还是很幸福的!人都是这样,看着别人倒霉,有了对比,才能感受到自己多优越,从而多了几分慈悲。虽然贾代善真心不想看到这样的眼神,但是有好处他还是知道占的。于是这一次拍卖大会,以贾代善独占鳌头一般的姿态落幕了。

贾敬其实有不少的私房,真的,这事情没有多少人知道,至于这来源,说不清楚,这事更没有人知道,当然,或许贾敷知道一些,毕竟这里头有不少就是这贾敬在山上弄出来的药材换的银子,至于这后来这些小钱怎么变成大钱的,那他就不知道了,这属于个人**问题,他还真是没有问过,不过这钱在这次的事件中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展。贾敬仗着先知先觉,倒腾田产,倒腾铺子,倒腾那些抄家拍卖的古董什么的,反正怎么挣钱怎么来,生生让他的小金库翻了一翻,当然,他是个顾家的好孩子,毕竟这以后家业大半都是他的,他也乐意让家里挣钱,反正是动作频出啊!贾代善有些傻眼啊!他从来不知道,自家的儿子在这方面居然也有天分。

没事的时候,贾代化和媳妇掰着手指头盘算自家儿子,突然发现其实他们真的一点都不了解自家儿子啊!真的是随时都能有惊喜出现啊!这怎么越看越觉得自家儿子是个全才呢!居然是什么都会啊!恩,当然,这骑射上还是差了些,毕竟这所谓的文武双全是难了些,不过这能挣银子也是大本事啊!

这里的还银子事件基本结束,大家都觉得开始喘口气,能安生的过年的时候,皇帝下一步动作又一次开始了,人家说了,这大过年的他要多添点喜气,这不是宫里年纪已经超过十二的儿子开始多了吗,他索性一次性把这些该成亲的孩子都放出来,让他们开府,有个自己的小家,好好收拾自己的府邸,到时候娶媳妇什么的也方便些,省的和老大他们似得,成亲了还住在宫里,等有了孩子才出宫的时候,一个个连个私房产业都没有,太寒酸了,作为男人,这样还真是不方便,他这个当爹的,想儿子所想,急儿子所急,所以啊!这十二岁开始开府,到他们娶媳妇,最起码有个四五年时间好好的攒家底,以后也能多几分底气。

这话说出来,温暖了一大片皇子们的心啊!皇帝老爹真的是很靠谱啊!当然几个大的皇子忍不住想哭了,这待遇他们怎么就没有呢!要是他们当初早点出来,如今这人手,这产业不知道要多多少了,这人脉,势力也能涨涨,说不得更有底气了,真是生不逢时啊!如今一个个都二十好几,老大更是差不多快三十了,他们除了嘴角牵上几下,真是什么都不用说了。

当然皇帝的用意不是什么单单放皇子出来,让他们开府这么简单的,因为他接下来就做了一件让几个宫外的皇子憋屈的不行的举动,他把这些小皇子的府邸一个个都放到了这些皇子的边上,美其名曰,让他们多看护弟弟,怕这些小子一出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生活。

皇帝的慈父心肠啊!让大臣们都觉得太不容易了,想的太周到了,只有那些年长的皇子们脸色变了,他们苦啊!一个个都苦在了肚子里,这么些弟弟,都在边上,这不是变相的在身边多了无数的眼线吗!这让他们以后结交大臣不是多了无数的无形障碍吗!这自己的自由呢!皇帝这是添什么乱啊!

只有皇帝自己在宫里看着一个个脸色不断变化的儿子,心里冷笑着,膈应不?觉得膈应了?该,让你们一个个胆大包天,一个个一天到晚的拉拢人,让你们一个个光想着扩充势力,一个个想着老子的位置,你们不想让我好过,你们也别想过的好!

不管这皇帝也好,皇子也好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皇子开府永远都是必将进行的,也是现实,后宫的娘娘们也一个个期盼着,毕竟这开府代表的就是孩子长大了,说不得这就是皇帝决定让这些个孩子一个个开始办差上朝的信号呢!有了差事那才是得皇帝看重的意思呢!谁不想自家孩子的皇帝青眼?谁不觉得自己生的才是最好?一个个都叫着劲呢!更何况,这样一来,这些娘娘们也能顺着孩子和娘家多加联系,多好的事情啊!一个个支持的很。

于是这过年前,京城又一次热闹起来了,今儿这里动工了,明儿那里搬家了,就是京城的古玩家具的物价都起来了,为什么?这皇子开府,官员们,特别是那些个和后妃们有些关系的官员们一个个还不得去贺喜啊!这贺喜能不带礼物?这既然要带礼物,自然是要稍微上心些的,想想这刚开府的什么最合适?还不就是这些个家具,古董摆件什么的最合适吗!这还一个个都要好的,差的都拿出去丢脸啊!再加上这开府的皇子不少,可不就是物价都起来了吗!

要说这里头,皇帝是最赚的了,因为他分的房子,银子,还有些器物,那都是这一次抄家后拍卖的来的银子置办的,真的没有花费他什么老本,甚至因为这官员送礼,还帮着他把儿子的房子给填满了,他自己到省了事了!他心里那个乐啊!

你说送的不多?不可能,你看啊!这开府送一次贺礼,这马上过年了,又要送一次年礼,这元宵什么的说不得还有一次,这两三次一来,还不就是填满了吗!真是划算啊!皇帝笑眯眯的,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真是好计策啊!

什么,你说他们拉拢大臣?皇帝表示他不担心,这不是,马上他就会有大动作了吗!到时候一个杀鸡儆猴,哈哈,看看他们还有多大的胆子,不管怎么说,这在他动手之前,这好处他是先得了。

这一切一切没有什么人看的出皇帝的心思,不过有一个人不一样,这个人就是贾敬,是,贾敬上辈子是个爱修道,不怎么管事的,可是他在不管事,这京城的大风向总还是知道的,何况这一年,他还没有到道观呆着呢!这京城有什么动静他还是知道的很清楚的,特别实在这么敏感的时刻,他自然更是记忆犹新的,可是这一次和上一辈子真的是什么都不一样了,首先这还国库银子的事情,上辈子真的不是这个时候的事情啊!这不是新皇登基以后的事情吗?怎么就发生了?当时他觉得可能真的是凑巧了,这事情还是有可能的,毕竟他已经改变了很多了,这也要允许其他人稍微变一下对吧!他不是那么霸道的人,可是这后来,这抄家的人员单子出来他心里就觉得有些不对了,这好些人好像是后来跟着某个脑袋进水的皇子谋反灭了的,怎么这次这么早就退场了?这事情有些不对啊!

有了这样的心思,他在看看着年前皇帝的这一出戏,那就真的是看出几分味道出来了,这看着乱,看着皇帝有些慈父架势的做派,他真的心里是凉了一下的。这皇子府邸怎么会这么巧?就把那些个上辈子不怎么安分的皇子的府邸正好围了起来?这什么照看弟弟,怎么看怎么觉得这简直就是弟弟监视哥哥的做派啊!皇帝想做什么?

有了疑问,自然就有答案的,贾敬早就知道这上辈子的事情,心里自然有所指向,这么一想,立马从这无序一般的事情中看到了真相。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知道了,知道了这些皇子的手脚了,他在做准备,那么着开春的围猎就很可疑了,皇帝这是在给所有想动的人机会,或许也是皇帝自己在等待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想要一网打尽。贾敬的冷汗忽的一下就下来了,作为被钦点的随从人员家眷,贾敬觉得他需要和那两个随从人员好好的开个会了!关系重大啊!身家性命啊!太重要了!

58救救驾

贾敬的威信如今真的是很高,这得益于这些年以来,贾敬多次在政治事件中的高瞻远瞩,让贾家的人一个个已经习惯了围着他的思维转。说白了在贾家这样武将的人家,或者说脑子绝对属于普通人级别的寻常人家,让他们去考虑着精英人士的思维方式,其实真的是很为难他们,如今好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替他们去想去看的,他们只有偷着乐的分啊!绝对属于祖宗保佑,家族基因变异啊!哪里还有什么怀疑什么的,直接就是把贾敬当成诸葛亮在用啊!

所以说,这一次,贾敬一脸严肃的说要开会,这两个第一反应就是这朝廷里到底又要出什么乱子了?真是麻烦,太折腾了。怎么这总是不消停呢!

当然,如果贾敬知道自己在家人的眼中是如此的值得信任,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呢!当然他现在不知道,不过这不影响他的发挥啊!

贾敬也知道自己是小辈,很多事情总要有个交代的,总不能说,我做梦做到的对吧!于是把自己发现的这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事情做了一次总结,并且详细的分析了一下这里头自己的疑惑和发现的推测的关联。贾敬既然是想着让自家老爹他们知道个轻重,好在关键时刻知道怎么办,这说话更是仔细。

说起来这里头的事情啊!和很多事后诸葛亮分析事情的情形是一样的,只要是用心的去找,去看,去分析,总是能找出一二三来,关键是没有人往哪里想啊!这一次贾敬这么细细的一说,还拿着纸笔,把这里头几处一划拉,立马事件就变得清晰了很多,看的贾代善和贾代化看着冷汗就下来了。事关皇家,还是这一团乱麻一样的争夺皇权的事情,他们能不慌嘛!

他们真的只是脑子不灵活,直肠子不怎么拐弯,但是这不代表笨,都这样了,还有什么是不清楚了,摆明了这京城,这天下要有大事件了呢!而且还是皇帝父子斗法呗!而且这事件的发生事件和地点,显而易见就是自己即将参加的那次春季围猎。

妈呀,这都什么啊!他们已经很识相了好不,这都退出争斗了,怎么又找上我们了呢!难不成想要他们去当那什么炮灰?怎么能这样啊!我们谁都不帮不成吗?

贾代化的脸色明显有些不好看了,贾敬一看,得!他们还是不怎么清楚这里头的道道啊!还是再说的清楚些吧,别最后这什么弄出了岔子,一家子倒霉。

“依着儿子看来,这一次,明显是皇上看重咱们家的,对着父亲和叔叔也是信任的,这明显就是觉得这事有些危险,以防万一,让您两个护驾呢!有这样的机会,咱们也算是能放心了,不说简在帝心,青云直上,以后这家里两三代里是稳妥了,当然这里头也不排斥,皇帝是不是有别的想法,皇帝吗,说句诛心的话,这历来都是多疑的。所以这次父亲和叔叔这分寸上要控制好了,最起码一开始一定要什么都不知道,这才像是咱们家没有野心,不懂这里头弯弯绕绕的样子,至于这里头怎么掌控,想来父亲叔叔心里都是有数的。到了关键时候,若是真是像我说的那样,恕儿子多嘴,儿子觉得,你们这年纪也不小了,能有个忠心的架势让大家看到也就是了,不必为了家里豁出命去。好歹这如今还有儿子呢!”

这话既说了他的意思,又表示了一番自己的孝心,不管贾代善怎么想的,贾代化是很满意的。挑着眉头,很是得瑟的说道:

“儿子,这事情老爹我明白,咱们是粗人,什么都不懂,知道皇上喊上咱们,那咱们就去,至于这会出什么事,那纯粹是自然反应,武将吗,看到皇上有危险,自然是要尽忠的,至于这尽忠到什么程度,那个就不一定了,这动脑子的事情,你可能懂得多些,可是这杀戮征战,那就是咱们两个的本事了,好歹也多些个经验不是。”

贾代化的话说的贾敬很是点头,确实,自己只能给个大方向,分析些时局,破解些阴谋阳谋什么的,这真的真刀真枪的,他还真是不怎么精通。

贾代善看着这父子两的样子,突然就觉得有些羡慕,不期然的就想到了自家的儿子,好歹自家两个小子如今也是个有秀才功名的人了,不管这里头有多少家族的脸面在里头,总是贾家的荣耀,是他的指望啊!等着这京城的事情都了了,也许自家孩子也能回来了吧!不管能不能考中举人,或许这个家。自己也该让他们自己操持了,总不能老是在他的羽翼下混沌着,就算不是想大侄子这样精明,好歹也要让他们知道些这里头的深浅啊!不然这以后万一自己没了,他们怕是撑不起来啊!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想着怎么为未来欢快回家的贾赦,贾政们制定了一系列培训政策的贾代善华丽丽的走神了。

好在这次贾敬的目的本就不是什么制定计划什么的,不过是提个醒,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到时候能有个好些的表现,又能不伤及自身,当然这史家舅舅哪里,贾敬到底也是去了一趟,至于怎么说的,说真的,就是贾代化也不怎么清楚,反正总是就这么一回事情呗!

当然外头也是有不少的小道消息,这围猎毕竟是京城大事,热议也是正常的,这其中也有关史家和贾家的消息,相对于这各家的热烈或者平淡的样子,这两家的事情就像是八卦大潮中很不起眼的一朵小浪花。只是知道这些日子,史老爷让人好好收拾了一下他的那些弓箭兵器,据说史老爷说了,这次围猎,他要和贾家的那两个姐夫比试一番,看看到底是谁厉害些,据说这起因是贾家的某一位老爷无意间说史老爷老了,踩着史老爷禁区了。这样的事情在武将家来说真是算不得什么大事,大家也不过是一笑了之。至于这里头有多少人注意,那真是天知道了!

………………………………………………………

春天,万物复苏,整个天地从白色的纯净,肃杀中慢慢朝着漫天遍野的绿色转变,生机盎然,就像是整个天地都一下子换了新颜。就是京城里的人一个个也都换上了相对轻薄些的衣裳,贫寒人家也慢慢露出了笑脸,熬过寒冬,怎么说也是好事,谁能不喜欢呢!只是今年似乎特别的热闹,各家走动也频繁了些,至于这热闹到底代表着什么,老实说,还真是没有几个人注意。

三月初,春风正好,皇宫里传出了阵阵的鼓声,还有那长长的,犹若传至云霄的角号,宫殿正门大开,整整一万八千人护卫下,皇帝出巡围猎开始了。

皇帝一脸的威严,没有什么表情,便是到了围猎地也是一副淡淡的样子,这显然和原本出来打猎的气氛不怎么和,好些个大臣,肚子里满是疑惑,偏偏什么都不能问,再加上这正好是在皇帝的眼皮子低下,就是想找人去探听消息,也没这个胆子。于是很多人开始了串联的活动,希望大家群策群力能想出个原由来。当然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是文人做的,贾家这样的武将人家,人家还不稀罕来讨论意见呢!到时让武将人家跟来的清净了不少。

第一天可以说不过是个小小的试水,大家多半是在自己的帐篷里收拾东西什么的,到了第二天这天地似乎才活络了起来,总是有人出发去寻乐子,准备松松筋骨,好在第三天正式围猎的时候有个好的表现。

贾家的两个和史家老爷自然也在这活动的人之中,他们更简单,那就是直接开赛,一人一个方向,看看两个时辰后,到底是谁更厉害些,为了这个,他们居然还拉了文臣中最富盛名,最有公正名头的督察御史于大人当裁判。原本这很多人对于他们请了这么一个倔老头当裁判那是很不看好的,偷偷的打赌,他们多少时间被赶出来,偏偏这次失算了,可能那于大人估计也是难得放松一下,或者是心情不错,或者是自己骑射不行,想要间接地参与一下,居然同意了,让众人跌碎了一地的眼睛啊!当然大家谁也不知道,这次人家于大人是有苦难言啊!他不是傻子,傻子不可能背着正直,固执,公正的名头,当个倔老头当到一品的,人家也是有眼色的好不,也正是因为聪明,所以他是京城中除了贾敬最早察觉到这次事情不简单的人物之一。

就像贾敬那样,其实很多事情,如果大家能用连贯的方式去看,去想,甚至在加上一点点的联想,很多事情立马就有了不少的提示,在稍稍有见地一些,很快就能察觉到这里面的猫腻。

于大人察觉到了,所以他很是不安,这围猎他是肯定要来的,皇帝点了名的,他没有那个胆子抗旨,可是这明明知道这次可能有危险,他咱们可能不多想想,怎么保全自己的小命?正在他头疼的时候,人家史家和贾家送上门来了,于大人立马眼睛就亮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躲在武将后面安全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真躲不过,好歹前面还有一个垫背的,也算不亏啊!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自然立马同意了这次当裁判的事情,也算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找一个和他们躲在一起的借口。当然如果他知道这后来的事情的话,也许会偷笑或者恼羞成怒,恩,那个后面再说好了。

当然这一次贾家和史家并不是单纯的什么打猎的事情,或许在谋划的事情上,这些人没有贾敬机灵,可是到了这行军打仗的事情上,那就是贾代化他们的专业素质比较强了,术业有专攻吗,这还是很有道理的,人家这是用打猎的借口,勘察地形,顺带看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没有,只要那些混账想要行动,那就总有些蛛丝马迹可循的。

果然,等他们回到约定的地点,大家送上一些猎物之后,几个人相视一眼,立马都露出了凝重的脸色,就是于大人也感觉到了有些不妥。他们也不避讳于大人,这可是他们今天刚发现的,对吧,自然要找着和他们一起的于大人一起商量了上禀皇帝的,这是他们忠心,有什么都想着告诉皇帝,多好的臣子啊!

虽然贾代化他们心里清楚,他们发现的也许不止是那些人,或许还有皇帝的人,但是只要是他们发现的,就直接告诉皇帝,一来能展现一下自家的本事,而来,他们心里也举得,这件事情里是不是还有皇帝考校他们的意思?若真是有这个意思,那自己更不该怠慢了。

果然,皇帝听了他们的话,脸上的神色反而松了些,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他们是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至于后面的事情,皇帝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人家史老爷说话了,简单,调兵呗!虽然他也知道这估计行不通,如今到底谁是皇帝的人,还真是不怎么肯定呢!皇帝自己估计都有些拿不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护卫的一万多人,绝大部分肯定都是皇帝的心腹了。

第三天清早,大乱就开始了,在这一次的事件中贾代化也好,贾代善也好,还是史老爷也好,他们很是激动地守护在皇帝的身前,和前一世不一样的是,这一次皇帝准备的很是充分,所以用不到他们上前拼老命,这是好事,但是他们也没有闲着,因为人家能发动也不是没有什么凭仗的,这不是,皇帝的身边居然出现了一小队刺客,这让他们有了发挥的余地,还微微受了一点的轻伤应应景,就是于大人也凑合着拿着一块超级武器板砖,在一旁凑份子飞了几下,砸没砸到人不知道,反正这气势是不错的。忠心的姿态也表达的凌厉尽致,果然有脑子的做事情就是利索啊!至于这板砖是怎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的,这属于一个迷。没有人知道!

这一次绝对是一次属于鸡蛋和石头的碰撞,这一次绝对是属于皇帝掌控力的表演,皇帝身边的太监们居然都是高手,这绝对是个大新闻,看着那些拿着弓弩的没胡子的半个男人们,贾代化倒吸了一口冷气,藏得真是深啊!也许这事情不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世上估计没有人知道还有这样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