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彪与司徒三在舱室商议事情。

张彪咬牙切齿,“他娘的赵黑皮就是条疯狗。”他是家破人也亡过的人,虽说有些野心,但,张彪不比司徒三几个勃勃少年,他已年近不惑,刚刚重新成亲有了妻儿。这个时候,对于张彪而言,安宁比野心更为重要。却不想,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兄弟刀山火海多年,竟仍是落得个水上逃亡的下场。

相比之下,司徒三倒格外看得开,他劝道,“事已至此,赵黑皮也偿了命,大哥也不值当为这等人恼怒。好在咱们逃了命出来,只是不知嫂子在金陵城如何?”

想到家小,张彪亦是一声长叹,道,“咱们离开,地盘必是岳父接掌。只要咱们在外头好生生的活着,你嫂子毕竟是岳父的亲闺女,总有几分香火情,还有阿离呢。”

赵黑皮之事,其实想想颇多蹊跷之处。只是,侥幸逃得一命,已是苍天保佑。至于金陵城的事,委实有心无力了,司徒三不再多言,问,“咱们沿途要去哪儿?大哥可有主意?”

张彪道,“之前我也想过,南下一路到岭南,那里人烟稀薄,深山荗林,总有咱们兄弟的活路。后来听人说那里多瘴气,多是些未开化的蛮族所居。如此,倒不如北上。”

司徒三笑,“我竟与大哥想到一处去了。”

两人说的正来劲,张彪道,“别处不好说,穆二哥自山东来,他定是熟的。我想着,不若如彭离的意思,去别处,倒不如去山东,起码有穆二哥熟门熟路。何况,他要东山再起,肯定需要人手。我情愿推举穆二哥为首,他在江湖中广有名声,咱们跟着他,也是荣光。”

司徒三一时并未言语,张彪心知司徒三的意思,微微一叹,道,“三弟,能跟着穆二哥,本就是咱们的运气。”让贤的话,说说简单,谁会情愿?不过形势所迫,不得已罢了。

司徒三此方低声道,“我听大哥的。”

张彪重重的握了握司徒三的肩头,道,“咱们这就去看看穆二哥。”关键是将此事跟穆秋亭敲定,如此双方联手,才好逃脱官府追捕。

司徒三起身与张彪同往。

穆秋亭身份不一般,张彪笼络人从来不小气,最好的舱室自己不住,反是让给了穆秋亭。

两人刚到穆秋亭舱室,就听前面噗的一声轻响,接着淡淡血腥味弥散开来。张彪与司徒三本就是刀口舔血的营生,对血腥味最是敏感不过,司徒三大喝一声,“有刺客!”撒腿向前跑去察看。

司徒三很自觉,身为人家小弟,自然不可能让老大身临险境,所以身当士卒。心思是没差的,可关键是,司徒三现在还是草莽,见识尚浅。哪怕张彪,混迹黑社会多年,真正未登大雅之堂。故此,二人竟没有这种意识,这等危险时刻,张彪身边只有司徒三一个,那么身为小弟的司徒三是不应擅自离开老大张彪身边的。

但,司徒三觉着已经到穆秋亭舱室外,穆秋亭武功高强,张彪的安全是无虞的,所以,他才离开查看危机。从侧面,亦可证明,司徒三当真是有一种彪勇之气。

一切只在瞬息之间,司徒三喝断刺客,刚蹿出两步,穆秋亭的舱门随之打开,先出现的并非穆秋亭,而是一把寒光凛凛的宝剑。那剑迅如一道黑色闪电,张彪甚至没有吭出一声,便重重的跌落,鲜血随之染红深色的地板。

司徒三有着一流的危机感,他瞬间拧腰,手中握着一把短匕,未上前,亦未退后,而是身体紧贴舱壁,狼一样的目光望向慢调斯理擦拭宝剑的穆秋亭,嘴里恶狠狠的问,“你是谁?”

另一端尽头不知何时出现一位黑衣男子,是庞摩。

庞摩随手扔掉沾满鲜血的白绢,勾唇一笑,露出白森森的牙齿,声音有说不出的优雅动听,“自然是穆秋亭,穆二爷,穆大侠,不知何时沦为漕帮的走狗?当真令我辈欢欣鼓舞啊。”

穆秋亭淡淡道,“有恩必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司徒三立刻高声斥道,“彭家与你有恩,难道我大哥与你无恩无义!”

穆秋亭忽而一声怒斥,他的声音比司徒三只高不低,满是痛心,充满正义感的高声斥责,“司徒三,不想你竟狼子野心,意图不轨,联手庞摩,谋害张彪兄弟!如此狼心狗肺!当天诛地灭!”

舱外一个惊雷随之炸开,江水之上,这艘不知驶向何方的大船,真正的血色之夜,不过刚刚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断在这里,实在是太合适了~~~~明天继续更新~~~~

第76章

林靖同舒静韵感叹,“现下世道,真是一日乱似一日哪。”

饶是舒静韵是林靖的先生,都有些受不了林靖这样小大人似的瞎感叹,笑问,“你又听到什么新鲜事了?”

“难道先生不知道,一伙匪徒,竟将金陵同知都宰了?”林靖道,“乱世多妖孽,我记得夏先生去的饶丰县以往就出过血案,一个叫张彪的匪徒把县令老婆给杀了。还有饶丰县下面的司徒村里发生了兄弟相残之事,虽说不是亲生兄弟,出手便灭了两家满门,实在骇人听闻。饶丰县就是金陵城附近的小县城。原本只是小县城乱上一乱,如今连金陵正六品同知都能叫人说杀就杀横死江心,可见金陵城究竟乱到何种地步。”

舒静韵笑,“金陵城里有藩王,有知府,还有漕帮,同时也有朝廷驻军,早便是不大太平的地方。金陵同知死在水上,定与漕帮脱不开干系。漕帮与金陵王府有联系,这件事金陵王究竟知不知道,还得两说呢。”

林靖挑眉,“堂堂藩王,莫非竟与这些草莽帮派有联系?”他年纪小,尽管聪明,见识阅历上犹有不足。

舒静韵解释道,“这有何稀奇。你想一想,金陵知府三年一任,做的长的,连任三任已到尽头。做的短的,有的连一任都任不完。金陵将军也是同理,不过流水的官。金陵王却不同,他藩地在金陵,经营几十年,真正的地头蛇。漕帮虽是江湖帮派,不过,在帮派中绝对是大帮派。多少年来,漕运都是被漕帮笼断,哪怕朝廷的粮食也是依赖漕运。这些帮派年头之久,甚至远远超过金陵王在金陵城的经营。这两者没联系才有鬼。”

“阿靖,你切不可小看底下人。”舒静韵耐心教导道,“拿朝中事来说,大臣若不用心,做皇上的就看不到天下实情。拿金陵城来说,正因为漕帮混迹草莽,他们的帮派不仅是涉及漕运,甚至岸上也有些明处暗处的生意。金陵城有甚风吹草动,金陵王不知道,金陵知府不知道,金陵将军不知道,但,他们一定是第一个知道的。这些人虽小,却是最容易坏事的一类人。”

林靖认真的点头,“是啊。”身份有高有低,但,身份高的人想办事,往往要驱使这些身份低的人。以为底层人物就没智慧了吗?这么想的人一定活不长。林靖自幼长于深宫,别看他年纪小,宫里的事门儿清。不说别的,就是宫里的内侍们,看着卑贱,你要真瞧不起他们,就休想在宫里讨得生活。

林靖又问了舒静韵不少外头江湖上的事,第二日去给太子做伴读。

太子年纪小,功课也并不算多。

林靖听着已经学会的功课,实在无精打采,好在眼瞅着就是万寿节,昭德帝早早的给太子放了假。太子还赏赐过一众伴读。

林靖捧着一堆东西回家,对侍女道,“入册后放起来吧。”

张嬷嬷笑,“既是太子殿下赏的,奴婢看这玉佩不错,待哥儿去宫里念书时,戴在身上才好。”这也是常例了,上面赏了东西,做臣子的除了供在家里。譬如一些小件,最好随身携带,以示身知君恩。

林靖在宫里住了六年也没跟太子有多熟,可见两人实在是不怎么对眼。林靖道,“我有姑母给我的玉呢。”

张嬷嬷笑劝,“换着戴也没什么不好。”

林靖便应了。

没过几日,林靖便听到谢国公夫人去寿安宫请安的消息。

林靖立刻明白了,谢国公府,这是急了。

自从去岁谢皇后行为不谨被昭德帝禁足,连带着过年都没叫谢皇后露面,朝中早多有猜测。若万寿节再不令谢皇后露面,昭德帝打算怎么着呢?谢国公府自然担心谢皇后的地位安危。

林靖实在不知昭德帝是如何打算的,谢国公三朝老臣,谢国公府经营多年,当年林太后要掌权朝纲都要立谢氏女为后来笼络谢国公。昭德帝难道已经将谢国公府架空了吗?虽然对谢皇后要略施小惩,但,如果做得太过,谢国公府也绝不是好招惹的啊!

林靖正琢磨着谢家何去何从,就见张嬷嬷拿了张帖子进来,笑道,“门房送进来的,谢国公府请四爷的帖子。”

林靖笑,“有事也是找大哥哥,怎么是给我的?”接过来一看。原来是谢家长孙邀他过府吃酒的帖子,林靖思量片刻,笑道,“去跟谢家人说一声,我定去的。”

林靖拿着帖子去找林翊商量,林翊道,“既是同窗找你玩儿,只管去。若是谢国公说什么,你别瞎应承。”

“放心啦,我啥都不会说的。”林靖自信满满,过去抱抱林泽,笑,“泽哥儿又沉了啊。”又问越氏,“大嫂子是喜欢酸的还是喜欢辣的?”

越氏笑,“这回倒是奇怪,喜欢吃甜的。”

林靖道,“酸儿辣女,甜的,莫不是龙凤胎?”

越氏直笑,“承四叔吉言了。”

林靖想守着越氏说会儿话,林翊却是不放心他,叫了他去书房教导。林靖颇是不满,“大哥哥越来越霸道了,我有好些话想跟在嫂子说呢。”

林翊道,“你怎么没这些话跟我说?”

“大嫂子多好啊。”林靖看林翊大步似流星,他本就秉性孱弱,人也小,两条小短腿,怎么捣腾都跟不上林翊的步子。林靖脑羞成怒,喊道,“大哥哥!你就不能等等我吗!”

林翊回头,见他一个劲儿的喘气,脸上红扑扑的,没啥诚意地,“忘了你步子小了。”伸手,“过来,我牵着你走。”

林靖小脾气上来,别开小脸儿,站定,“我是牛吗?要人牵的。”

林翊道,“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鸡蛋里头挑骨头。

林靖觉着,自从有了林泽,大嫂子肚子里又揣了一个,大哥哥就不疼他了。现在又说他没事找事,林靖一颗玻璃心顿时哗的碎满地,扁着嘴道,“就是没事找事!”怎么着吧!

林翊问,“你是找揍吗?”

林靖十分欠扁的伸出条小细胳膊,挑衅地,“打吧打吧,赶紧着,打死我吧!”

林翊给他气笑,回身一把将人放到肩上坐着,笑道,“这么一肚子的醋劲儿,可是酸死我了。别闹,我怎么会不疼你呢。”

林靖哼唧道,“大哥哥已经很久没跟我好好说过话了,也不再叫我骑脖子了。”当然,坐肩膀也不赖,看得也挺远的。

林翊叹口气,将他单臂抱在怀里,敲他额角,“真是近之不逊远则怨,地道小人。”

林靖半分不以耻,扬着尖尖的小下巴道,“我本来年龄就很小。”搂着林翊的脖子,“大哥哥,你还让我坐你肩上吧。”

“看你今天没事找事,不给你坐。”

“让我坐一下啦,就一下,一小下下。”林靖说了无数好话,林翊才点心,“好吧。”

林靖顿时大喜,林翊装作不知,惊讶,“哟,竟然已经到书房啦!只好下次再扛靖哥儿啦!”放下林靖,你自己给我走吧!

林靖抱住林翊一条大腿,死都不肯自己走,“大哥哥扛我一回,扛我一回啦!”

林翊只得把他从书房外扛到里面去,林靖此方乐了,对于林翊的叮咛更是无有不应,他拍着小胸脯对林翊做保,“放心啦!谢国公府肯定是跟我试探谢皇后关禁闭的事。这跟咱家有什么关系呢,我现在又不住宫里!大哥哥放心吧!我知道利害的!”

林翊非常满意,林靖趁机提条件,“我这样听话,大哥哥有没有奖励?”

“听话是应该的,还敢要奖励?不听话你就该挨揍了。”

林靖扬眉,“要是大哥肯再扛我一回,我一定更听话。”

林翊道,“你总这样孩子气,看出去叫人笑话。”

林靖根本不上当,道,“管他谁笑话,反正不敢笑话到我面前。大哥哥,你究竟想不想我更听话啊?”

看他这一幅小刁样,林翊无奈,叹道,“林小四,你知道什么叫得寸进尺吗?”

“不知道。”

林翊把他拎起来打屁股,“这就叫你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还是一小更,时间太晚了,明天接着更~~~~

第77章

皇太子突然过逝,天下震惊!

说天下震惊真不是夸张,倘若是个久病的老人,或是病秧子啥的,突然一朝归了西。人们纵使有无数或悲伤或欢喜或感叹或惋惜的各种情绪,但,震惊绝对除外。

人们会觉着震惊,是再没想到皇太子会过逝。

小孩子家,偶有个病啊啥的,也都是小病小痛。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没了呢?

当然,皇宫之内,好端端突然没了的人数不胜数。

可是,谢皇后只是被关禁闭,谢国公府依旧权势昭昭,在这种时候,太子的死,实在太不寻常了。

昭德帝一听这事,当下傻眼,半日方回了神,问,“你说什么?”

内侍只好哆嗦着又重复了一遍,昭德帝良久方起身道,“朕,朕去瞧瞧太子。”

内侍轻声劝一句,“陛下节哀,当为天下保重龙体。”便扶着昭文帝去了东宫。

昭德帝身为一代帝王,自己亲身经历的死亡并不多。最早的是先帝过逝,那会儿昭德帝年纪尚小,印象已经有些模糊,其实并不很知道过逝的意思。第二次便是自己生母暴毙,生母的突然死亡让昭德帝觉着世间无比寒凉。彼此,他跟在嫡母林太后身边,可不论林太后多么温婉,都无法让昭文帝更加亲近,后来林太后将精力大半放在国事朝政之上,也没空顾及昭德帝幼小心灵。这一次,是第三次,他的长子,夭折了。

这个孩子,昭德帝没有投入多少感情,甚至因为谢皇后的原因而有一些疏远,可是,这个孩子的突然过逝,依旧令昭德帝觉着寒凉入骨。他一直觉着,皇宫在自己掌握之中,结果,自己的长子竟这般无声无息的夭折。

昭德帝坐在太子身畔,良久无言。

不一时,林太后闻信坐了暖轿过来。深更半夜的,林太后披了一件白狐裘,昭德帝欲起身行礼,被林太后按住,“皇帝坐着吧。”

林太后眼睛微红,显是哭过的,昭德帝轻声劝道,“母后节哀。”

宫人搬到太师椅,林太后坐了,拭泪道,“好端端的,太子怎么说去就去了呢?御医不都说病不重么?太子一去,皇后那里要如何交待哪?”林太后其实伤感有限,昭德帝从来不喜皇子亲近她,她也懒得在皇子身上用心,感情淡淡,就是想伤感也不知从何伤感。便是昭德帝此时,林太后敢保证,真正的伤心也有限的很。说伤感,还不如说发愁更贴切些。

果然,昭德帝一想到谢皇后,继而想到谢家,整个头都开始疼,道,“朕这就差人请皇后过来。”

接下来便是一场闹剧,谢皇后死了儿子,整个人都状若疯癫,抱着太子小小的尸身哭的肝肠寸断,宫人拉都拉不开,连林太后这等心肠都忍不住多了些悲悯。林太后见不得这个,一扶额角,身子便往后倒去,心腹嬷嬷忙扶了林太后,唤道,“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你怎么了?”

昭德帝忙令人抬了林太后回寿安宫,林太后坐着暖轿刚到寿安宫门口,就见小太监哭喊着来回:皇后娘娘薨了!

林太后心下陡然一沉!

这下子,非但林太后身上不好,昭德帝也病倒了。

朝臣第二日得知消息,谢国公先倒在了宫里,余者或是请求陛见,或是心里别有盘算。这也忒突然了,一夜之间,国母太子毫无预兆双双薨逝,让人不联想些什么都难。

好在昭德帝只是病了,又不是死了,这会儿他哪怕只要有一口气,也得说完治丧的事再咽气才行。后宫的秩序倒比前朝更好些,宫妃无非是在荣贵妃的带领下往林太后宫里哭去。林太后叹道,“见着如今,也便见着我百年之后的场景了。”

林太后一句话,诸人便不敢再哭了。林太后昨儿深更半夜的瞧了一回太子,大半夜没歇好,脸色憔悴,道,“我身上不好,精力也不成了,皇后薨了,宫里以荣贵妃为长。宫里的事,便交由荣妃看着处置吧。”

荣妃道,“儿臣无才无德,怕有负母后重托。”

林太后看荣妃一眼,叹,“荣妃不想干,德妃、贤妃、淑妃,你们三个裁度吧。”

荣妃在宫里多年,脸上都有些挂不住,可她话已经说出去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这会儿实在覆水难收,只得低头不语。

“行了,我也累了,你们都下去吧。”林太后也不爱看这一宫的莺莺燕燕,荣妃倒还有几分机伶,忙道,“母后玉体违和,儿臣便在母后身边服侍汤药吧。”

林太后摆摆手,“你把二皇子看好,就是天大的孝心,下去吧。”

皇后太子薨逝,且人家先前无痛无灾无罪名,这么晴天霹雳一般的去了,朝臣知道之后,很快帝都豪门世族、书香宦门、消息灵通的人家都知道了。接着全城披白,喜乐停音,最悲惨的是定在今日成亲的人家,婚礼延期不说,兆头也不好,真不知是去哪家庙里算的吉日,这也忒不准了。

林家上下都换了素服,连府门外头的石狮子都系了白缎子结的花,如越氏身上是诰命夫人,还得去宫里哭丧。林靖大包大揽,“大嫂只管去吧,家里的事有我,泽哥儿我看着他。”

越氏道,“外头的事就交给四叔和舒先生了,内宅的事还得麻烦两位弟妹。”

因林家守了六年孝,林二太太林三太太都是新进门的媳妇,皆因林翊照顾兄弟,大家一个府里住着。二人闻言忙道,“不消大嫂吩咐,这是应该的。倒是大嫂有了身子,凡事还得多加小心。”

越氏叹,“我知道。”

林靖道,“大嫂把安胎的药丸带在身上,记得按时吃。”越氏临走前,林靖还悄声叮嘱越氏,“觉着累了,大嫂就往地上一躺,别伤着二宝。”二侄子还没出生,林靖已经给人家取好小名儿,就叫二宝。

越氏拍拍林靖的小手,道,“四叔在家好生念书,好生吃饭,听舒先生的话。”

“我又不是小孩子,大嫂子放心吧。”林靖已经八岁,自觉顶天立地大丈夫一枚,故此,对于别人总将他拿小孩子看,深深的表示不满。

越氏一笑,便上车奔宫里去了。

林翊这次倒是捞了个治丧大臣的差使,故此夫妻二人每天忙得脚不着地。越氏还好,每天不过早出晚归,林翊则直接住在了宫里。自太|祖立国起,还是头一遭有在位皇太子薨逝,皇太子丧礼要怎么走,按什么章程办,另外丧礼的无数琐碎事务,皆需有人亲力亲为。

越氏回家后,林靖跟越氏打听,“大嫂,姑母身子可好?”

越氏倚在榻上,“早上姑母由宫人扶着去陵前看了看,我看姑母脸色不大好,听说姑母玉体违和,如今也在吃药,我心里怪担忧的。”不管死几个皇后几个太子,都不与林家相关,林家的大树是林太后。

林靖道,“不要说姑母这做祖母的人,就是我,先时伴太子殿下念书,听说这事,也很不好受。谢老国公爷还不知怎样伤心呢。”他从来不喜欢太子,也不喜欢谢皇后,可是太子这么突然死了,林靖心里便有一种怪怪的滋味,不是伤感,更非欢喜,就是很怪的感觉。他真心觉着,哪怕他不喜欢太子,可是,太子讨人厌的长大,也没啥不好。

“可不是么。谢夫人在陵前哭晕好几回。”越氏是做母亲的人,颇是唏嘘。

“姑母身子不适,那如今宫里治丧的事是谁来办呢?”

“贤妃德妃淑妃,三位娘娘一同料理。”

林靖问,“荣贵妃娘娘没在陵前吗?”

越氏悄声道,“在呢。就这事叫人不明白,论品阶,皇后过逝了,荣贵妃是打头的。我听说太后娘娘有意叫荣贵妃娘娘主持丧仪的事,荣贵妃自己请辞了。”

这种智商。

林靖简直无语。

林太后素来是个大方人,对人对事对物,她都大方。

该给的机会,林太后不吝于给,端看你抓得住抓不住了。

如荣贵妃,想做皇后想疯了的人,如今好容易谢皇后与太子因不知名的原因一并归了西。林太后不乐意管这些杂七杂八的事,主持皇后太子丧仪的差使才能落到宫妃手里。天大的体面,林太后最重规矩,她不揽这差使,首当人选必是荣贵妃。不论林太后喜不喜欢荣贵妃,她从不做落人把柄的事,定是要将这差使交予荣贵妃之手的。荣贵妃这傻蛋,哪怕有一口气在也得接下来。将来有了治丧的功劳,方好谋皇后尊位哪。

以往在宫里时常见荣贵妃有说有笑,什么做个点心熬道汤之类的小手段层出不穷,不想大事当前,竟是个傻子。

林靖心说,真个傻蛋!

觉着荣贵妃傻蛋的不只林靖一个,昭德帝听闻林太后将宫内丧仪之事委于德妃、贤妃、淑妃时也微微惊诧,他嗽了两声,喝口药茶问近侍,“荣妃呢?”难为昭德帝这时候还惦记着自己的贵妃表妹,可见的确与生母家族情义颇深。

内侍轻声道,“太后娘娘先是说皇后娘娘仙逝,宫中妃嫔以贵妃娘娘为首,想将治丧之事委于贵妃娘娘。贵妃娘娘请辞,说不能担当,太后娘娘便点了德妃、贤妃、淑妃三位娘娘一并料理。”

昭德帝轻叹一口气,他是知道荣妃的脾气的,天生的一种不实在,你给她东西,她都是说,“不用不用,给别的姐妹吧,臣妾这里还有。”

你要再三给她,她方喜笑颜开的谢恩。

其实是真的不想要吗?

心里想的要命,面儿上只是不要,非得再三给她,给她做足了面子,她才要。

昭德帝愿意给她体面,愿意说她贤惠,愿意抬举她…林太后可从不是这样的脾气,并不是林太后有意针对荣妃,林太后做人便是如此,她素来秉持“你不要,我绝不勉强”的态度,无数人从她这里得到荣华富贵,你不要,自然有别人哭着喊着要。

事已至此,昭德帝想着,要不再降道旨意,让荣妃与德贤淑三妃一并主持丧仪,也好全了荣妃的脸面。但,转念一想,还是罢了。无他,除了皇后太子丧仪之外,还有一大要事,如何安抚谢国公府?

爵位,国公府已是顶尖,总不能异姓封王。

其他荣华富贵,国公府好像也不大缺。

昭德帝想着,还是要宣召谢国公进宫,好生安抚才行,或者给谢国公子孙个爵位,昭德帝也是愿意的。

林太后与谢国公素有交情,安抚谢国公之事,恐怕还得借助林太后的面子,这个时候他下旨让荣妃一并主持丧仪,岂不与林太后旨意相背?倒叫林太后面上不好看了。

罢了,暂且委屈荣妃一时吧。

昭德帝这边七想八想,荣贵妃宫内,荣老太太与荣夫人正在与荣贵妃说话,荣老太太道,“贵妃娘娘何等尊贵,怎生叫德妃、贤妃、淑妃主持丧仪。”

荣贵妃心里亦是懊恼,她一恨自己嘴快,想都没想,习惯性的瞎谦虚个啥;二恨林太后装傻,她不信林太后看不出她是谦虚来,她不过是谦虚罢了,倒借着她这谦卑之心夺了这差使给德妃她们!

荣贵妃绞着帕子,道,“祖母、母亲不是不知,谢家与咱家本就不和,皇后太子的丧仪,叫我主持,还不知怎么给人挑剔呢。”

“糊涂。”荣老太太道,“你管他谁挑剔,只要你一心一意的干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不干,岂不是便宜了别人。”荣老太太是个急脾气,她是替孙女着急,这次德、淑、贤三妃主持丧仪,荣贵妃无病无痛的,还得天天去守陵,这闲话便多了去。荣老太太一着急,你啊我的都出来的,当然,她是昭德帝嫡亲的外祖母,荣贵妃嫡亲的祖母,故此,哪怕说几句你啊我的,也没人敢挑她的不是。

荣贵妃道,“事已至此,说这些也晚了。”她何尝不知流言颇多,还有人风言风语的传,说谢皇后与皇太子之死就与她相关,所以才不叫她主持皇后太子丧仪。天地良心,她要有那本事,早下手了好不好,还能等到这时。荣贵妃满心冤枉,奈何主持丧仪的差使是她自己亲口辞的,当时多少人都听着见着了,如今再说什么,她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哪。

荣老太太叹道,“听说太后玉体违和,娘娘也该去床前侍药。”到寿安宫去,好歹孙女面上能好看些。

荣贵妃愈发懊恼,“太后娘娘不必人侍药,妃嫔一律打发回来了。”

荣老太太将脸一沉:这女人!当初她就怀疑自己女儿暴毙之事与这女人有脱不开的关系,早早的将她闺女治死,如今又来搓磨她家孙女!

也忒恶毒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