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寻思着,约摸是海宴河清之意,看来姑妈还是牵挂着朝中事。

林靖回家没忘了同林翊说北面儿不大太平的事,林翊本就在兵部,已是知道了,道,“这与你不相关,好生念书就是。”

林翊与舒静韵商量后,给林飒林端安排了外任。

第87章

第87章

林清的名字并没有起到海宴河清的预兆, 相反, 北面儿夷人屡屡犯边, 昭德帝很有些焦头烂额的意思。不过, 这些与林靖关系不大, 虽然林靖是个事儿爹的脾气,但他天生对昭德帝没啥感恩之心,对于朝廷的事,虽爱打听, 却是不爱多理会的。

当然, 林靖就是打听, 也就听个热闹,属于瞎打听类型。他也没啥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 在打听北面儿战事的过程中, 林靖自发进化出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的技能。

譬如, 他在自家忧国忧民的岳父面前就会表现出譬如“这些蛮子再不能有好下场的!”之类嫉恶如仇的嘴脸, 在他家师傅舒静韵面前,他就表现出一种求知欲来, 问诸如“听说那蛮子地界儿穷的很, 人也没多少, 怎么就能打屡屡犯边哪?不是说我朝在北面儿陈兵数十万,光这些兵甲数目较蛮子全部人也不少了,如何会被这些人欺负?”, 在好朋友关小二雄赳赳的向自己展示自己大刀时,林靖就说“你这么小胳膊小腿儿的,去了也是白给。不若学好武功,再学关大将军那般上阵杀敌。老话儿还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呢。”,然后,只有在自己大哥面前,林靖才哼哼唧唧表示“管他是好是歹,要我说,只要不是边军太无能,凭人数也能压死那些蛮人。不知陛下怎么想的,放着大哥哥这样的人不用,用些乱七八糟的荣家人,他可得有那本事呢。”

林靖自觉也就在自己大哥哥面前一抒胸臆了,偏生林翊最看不得他这轻薄口舌,国之大事,岂是儿戏?偏生林靖就能随随便便说出口,林翊自来端谨的人,自然看不惯,免不得一番训斥。舒静韵却是对林翊道,“阿靖以后肯定比你会做官哪。”

林翊哼一声,“就这轻薄样儿,一点儿委屈受不得,他能有星点儿出息我就谢天谢地,哪里还能指望他有大出息。”林翊自然知道弟弟的聪慧,只是在林翊看来,林靖的确是娇惯太过,当真是星儿点委屈都受不得。昭德帝一国之君,君有君道,再者,君为臣纲,林翊虽不是那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性子,但对于君上的决定,林翊向来是恭敬对待的。哪似林靖,嘴上对昭德帝抱怨颇多,这嘴里都能说出来,可见这小子心里是如何想的。虽是为他鸣不平,但林翊当真是希望看到弟弟更能将一些话存在心里方好。

舒静韵道,“阿靖还小呢。”

林翊道,“小时候都这般无法无天,大时更是了不得了。”林翊想自己少时也没这般口无遮拦。

舒静韵笑,“这般无法无天,自然有无法无天的过法儿。”

林靖可没有舒静韵这般云淡风轻,他正色拜托舒静韵,“还请阿舒你对阿靖严加教导方好。”

舒静韵对林靖么,却委实有些严厉不起来。

北面儿蛮人掠边之事,要依着林靖的预计,就那姓荣的任三边将领,不损兵折将才有鬼,结果呢,秋冬转寒之前,边关竟是一场大胜,荣大将军率边军斩得上万蛮人人头。待捷报传至朝廷,昭德帝当下喜动颜色,连说了三声“荣卿真乃国之柱石啊”,按林靖的小心眼儿,这样肉麻的话,说一遍都受不了,难得昭德帝竟说了三遍。

大赞荣大将军之后,昭德帝立刻召来内阁,商议对边军的奖赏,对军功的奖励。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该抚恤的抚恤。

林翊在兵部任职,率先知道昭德帝与内阁的意思,荣大将军一战封侯,余者军功亦是优厚。

关小二都私下同林靖说,“上次荣家老二缫匪,缫了个乱七八糟,还是林大哥亲去,才把匪给缫完了。这个荣老四,先时都觉着他是沾了先荣太后的光,不想倒还真有些本事。”

林靖道,“没本事也不能一战封侯啊。”这话林靖说的,很有些酸。他是遗腹子,也知道当初他爹就是在牧州府战死的。后来,关小二的爹关大将军关庭宇在牧州府力挽狂澜,由此成就一代将名。对于关家,林靖倒没啥,毕竟,武将的功勋向来是拿命在搏的,关大将军有本事,林靖虽有些小心眼儿,但是是非非他还能分得清,不然,不会与关小二做了朋友。叫林靖不服的是,关大将军当年力挽狂澜的功勋,也没一战封侯啊。今荣四不过一场大胜,就直接封侯了,林靖觉着,昭德帝这心偏的也忒明显了吧。

其实,就荣四一战封侯之事,关小二心里也有些酸,见林靖这般说,关小二哼唧两声,与林靖道,“我又得了一匹好马,你去我家,我给你瞧瞧。”

林靖说他,“就知道马啊马的,你怎么不想些正经事。”

“啥正经事我没想啊?”

林靖道,“当初关世叔在牧州府大胜,就还朝任了兵部尚书,今荣四大胜,还不回朝任职啊。”

关小二这倒没想过,他是个直性子,道,“这不能吧。荣家颇多武职,都是实缺。依荣四的功劳,他回朝不任六部实缺,可没地方能安置他的。”

林靖道,“说不得待荣四一回来就有地方了呢。”

关小二这叫一个忧心忡忡,他,他爹可是兵部尚书啊!这荣四有此战功,回朝能任啥官职啊!当初他爹就是将军回朝转任兵部尚书,这荣四回朝难不成要任兵部尚书,那他爹干啥啊?

至于他爹为什么干不过荣四,很明显么,荣四是陛下娘家族人啊!!他爹跟陛下可不是亲戚啊!

关小二已经开始担忧他爹的官职了,林靖白他,“你是不是傻啊,关大将军没封侯回朝都任兵部尚书,荣四要回朝,一个兵部尚书就能酬其功了?”

“兵部尚书都不成,那啥成啊?”

“不是吏部尚书就得是内阁首辅。”林靖天生有一种笃定气场,他说出的话,甭管对不对吧,就叫人格外信服。

林靖这般私下同关小二唧咕了一通,关小二回家就同自家大哥唧咕了一回,关大哥说弟弟,“把文章念好就成,甭成天瞎琢磨,这是朝中大事,岂是你们小小年纪能弄明白的。”

关小二道,“哥,我觉着,林小四说的有理。”又问他哥,“哥,你觉着,林小四说的对不对?”

对不对的,关大哥实在头疼的很,觉着弟弟以前就是个闷头闷脑的学文习武的小少年,这自从跟林家小四交上朋友,就开始时不时的关心朝中大事了。这,这林家的家教咋这般与众不同啊!看林承恩公这般端谨之人,难不成也是自小就接受朝政的探讨教育?

关大哥与弟弟道,“哪里有你们想的这般简单,首辅与吏部尚书都是朝中重臣,与朝有功,如何能轻易被人取而代之?”

“那哥你说,要是荣四回朝,还有啥位置可安置他,难不成他要夺咱爹的兵部尚书之位?”

关大哥弹弟弟脑门儿一记,“什么夺不夺的?叫父亲听到你这浑话,非给你顿好打不可。”

关小二哼唧两声,道,“我也是为爹提心哪。”

“行了,这些事有我们,不必你操心。”关大哥又担心弟弟再同林家小四胡乱唧咕,轻声道,“你们正是念书的年纪,不需在这些事上操心。若所料未错,荣四当继续任职三边守将。”

关小二瞪圆了一双眼睛,道,“原来他不动啊。”

关大哥拍弟弟后脑勺一下,道,“去念书吧,小心父亲回来考较你功课。”

“考就考呗,我都背会了。”关小二现下对功课颇有自信,主要是,他有个好的辅导小老师——林家小四。

关大哥道,“又是人家林小四给你讲的啊?”

“林小四也就是念念书啦,骑马他就不成,他骑马胆小,还是我教他的。”说到骑射一途,关小二就十分自信啦。

关大哥一笑,“那你们就好好相处,别总是拌嘴。”

“我们现在都没拌嘴啦。”关小二道,“我们现在好的很。”

关小二在自家大哥这里打听了最新消息,立刻约林靖过来分享,林靖听说荣四竟然还继续留任三边大将军一职,立刻眼珠一转,与关小二道,“说来,在牧州府任三边统帅,听起来似不若在六部任职实惠。但相较之下,三边统帅掌兵权,正经的大权在握。相较于六部差使,虽是六部大员,但手里何曾有一兵一将在手?”

关小二有些迷糊,问,“那依你说,这三边大将军一职,竟比六部实缺还要好?”

“不是说好不好。你想想,文臣不过靠嘴,武将却是正经兵权在手,这如何一样呢。”林靖摸摸细嫩的小下巴,眯起大凤眼,有模有样的分析着,与关小二道,“你看,当初关大将军打了胜仗,没多久就调回朝转任兵部尚书。荣四不一样,荣四是陛下母族之人…”多余的话,林靖没说。不过,关小二隐隐约约的也摸到了一些林小四的意思。

关小二回家同自家大哥说了,关大哥郁闷的,这个林小四啊,你是嫌俺家太太平了还是怎么着啦!你这么挑拨俺家同陛下的关系是咋回事啊!

作者有话要说:PS:偷偷上来更一章,因为要带小侄子去北京,复更的时间定在二月二十号~~

第88章 皇贵妃之一

第88章

林靖小小年纪便很有自己的见地, 不论这种见地是对是错吧, 总之很令林翊烦恼。尤其林靖总爱就朝廷大事发表意见这事儿, 林翊很想叫林靖学得闭嘴, 只是, 便是林翊管得严,林靖也有些管不住自己的嘴,他就爱发表意见,有什么法子呢。林翊说林靖, “看你这操心劲儿, 要没你, 天得塌了还是怎地?”讽刺林靖尽操心些没用的。

林靖便一幅大哥不识好人心的模样,“我还不是为大哥你操心。”

林翊道,“不必。”

林靖自小就展现了厚脸皮的不凡天分, 哪怕大哥不肯领情, 林靖还是道, “大哥你无情, 我不能无义啊。”

林翊硬生生能这刁话气笑, 道,“又哪儿学来的这些浑话!”原本想着林靖一日大过一日, 这爱瞎掺和事儿的毛病一定得改一改, 只是, 再转念一想,眼瞅就是年了,林翊虽说弟弟有三个, 可唯有林靖是同母弟弟,何况,林靖年纪尚小,母亲临终前亲自托给自己照顾的,偏生那时父母新丧,家里也忙乱,林翊彼时亦年纪尚轻,林靖最终是林太后带在身边养大的。林翊对这个弟弟既是心中疼爱,又有几分歉疚,尤其林靖身子弱,林翊又担心说重了,叫林靖不痛快,反倒于身子不利。再者,大过年的,也就不训弟了。

林靖这性子,最会看人颜色,见大哥心情不错,林靖就欢欢喜喜的与大哥说起过年的事儿来。

过年事忙,不仅是林翊要忙衙门的事,就是林靖这家里的大闲人,也忙。

一则同舒静韵舒先生的功课,舒先生的性子,绝不会因过年过节的便减功课的,更不必说放假的事儿了。除非是大日子,譬如,大年初一放一天假,再有就是清明中元这种日子放假,正常情况下,一年顶多五天假。所以,哪怕是大年下的,林靖功课照做。但家里事多,三个哥哥都各有差使,这家里的年礼,亲戚间的走动什么的,便都是林靖跑腿儿。开始,大嫂越氏还有些怕耽搁了小叔子的功课,或者累着小叔子也叫人心疼啊。结果,林靖很贴心的跟大嫂子保证,绝不会误功课,他身体近年前也大有好转。事实上,就是大嫂子不派他,他都很想揽点事儿干好不好!

这事儿爹的脾气啊,不叫他做事,他反是浑身难受。

不必怀疑,林靖就是这样的性子。

别人忙起来都是累啊,倦啊,面露憔悴啥的,林靖不一样,他忙起来简直神采飞扬,连气色都是一日较一日的好。越氏问起小叔子起居饮食时,张嬷嬷说起来都眉飞色舞的,“近来饭用得香,每顿都是大半碗饭,昨儿那清炖的羊肉还吃了两块,说那羊肉炖的好。就是晚上睡觉,起夜也少了,昨儿竟睡了个囫囵觉,一觉到了大天亮。”

越氏听了也很高兴,一面命厨下预备下羊肉,一面笑道,“嬷嬷照顾四叔照顾的周到,我看四叔近来精神头儿也是极好的。”

张嬷嬷笑,“奴婢不敢居功,奴婢瞧着,小爷自回了家来,有国公爷的教导,夫人这样的细致,小爷又做了叔叔,觉着自己个儿是个大人了,不论读书做事,都格外的有精神。”

越氏想想小叔子的性子,也不禁一笑。

林靖是不晓得大嫂子和张嬷嬷在背后笑他呢,他搞外交搞得风生水起的,因他是个爱打听的性子,这不,就打听了些小道消息回来。

别看林靖总是接受到来自大哥林翊的批评,可林靖有什么事儿吧,还特愿意跟大哥说。因此事事关重大,林靖把大哥拉到自己院里说的,林翊还说呢,“什么事,这么神秘叨叨的。”

林靖道,“大事中的大事。”

待谴退了屋中侍女,叫张嬷嬷守着门儿,林靖方与大哥说了,“这回荣老四在牧州立了战功,朝廷赐爵,听说,荣家是想给荣贵妃动一动位子了。”

“别胡说。”林翊听了便是心下一沉,想了想,知道弟弟虽爱打听个事儿,却并不是不知轻重之人,于是,问道,“你打哪儿听来的?”

林靖道,“我跟内务府总管家的老七认识,听李家七郎说,陛下让内务府准备皇贵妃的金印金册来着。原本年下便事忙,如今又要预备皇贵妃的一套东西,内务府李总管忙的回家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啦。大哥哥想想,眼下这宫里,除了荣贵妃,谁还配得上皇贵妃之位?”

林翊沉默不语。

林靖道,“也不知谁给荣家出的这主意,上遭有人请立荣氏为后,吃了陛下的排头,荣家也闹了个没脸。想来荣家是明白了,要是他家直接谋取后位,朝中怕是有人不能坐视。如今退一步,先谋皇贵妃之位,毕竟是妃位,大臣们哪怕知道荣家意在后位,可一日不是皇后,又是荣四刚赐爵的时候,荣家正是兴盛,朝中大臣就是在此事上多嘴,怕也讨不了好,我看,皇贵妃一事是□□不离十了。哥,我好些日子没进宫给姑母请安了,年下也要给姑母送年礼,要不要我问一问姑母?”

林靖都能说出皇贵妃一事之轻重来,林翊只有比林靖更明白的,林翊道,“此事,你我都能想到,姑母只有比咱们更通透的。这事儿也不必问,陛下要立皇贵妃,不论如何都会提前与姑母商量的。倘我所料未错,姑母只有更早知道此事的。这事儿,姑母定也是答应的。”

林翊与弟弟道,“你陪着你大嫂子进宫献年礼,陪着姑母说说话则罢了,这些事不必提,姑母心里定是有数的。”

林靖勉勉强强的应了。

林翊叮嘱林靖不要提,林靖岂是不提的性子。

林靖自小在林太后膝下长大,林太后之于他,说是母亲也不为过的。林靖觉着没什么不好提的,不要说是荣家人谋皇贵妃之位,哪怕哪天荣家人做了皇后,也照样要来慈恩宫给林太后请安的。

虽然谁做皇后可能会对后宫格局有所改变,但对于林家而言,这种影响不大。

林靖会在林太后跟前打听此事,也不是为了家族形势啥的,他纯粹就是想八卦一下。林靖是悄悄问姑母的,林太后道,“小小人儿,打听这个做甚?”

“我就问问,是真是假?”

因并非秘事,林太后便说了,“金印金册已吩咐内务府赶制了,自然不会是假。”

林靖很机伶的捕捉到“赶”这个字,道,“看来是要在年下这大喜的日子喜上添喜了。”

林太后笑而不语。

林靖虽然一向不喜荣家人,但眼瞅荣贵妃要升皇贵妃,又是姑母亲口承认的事,林靖也不会多言多语说些什么。不过,林靖难免对先谢皇后与先太子有些戚戚之意了。

这点儿戚戚之意在林家给谢家送年礼时做出了体现,越氏是照着往年的例备的,林靖就提醒了越氏一声,道,“现在人人都去烧荣家的热灶,觉着荣氏升皇贵妃后,后位就十拿九稳了。咱们家岂能与那等势利人家一样,咱家与谢家的交情,由来已久,如今谢家难免失意,正是咱们两家亲近的时候。”同越氏商量着,在年礼上略添半成。

越氏到底阅历更深,道,“既是要添,总是做人情,何不做到十分,遂添了一成。”叔嫂二人再斟酌了回礼单,林靖方择日给谢家送了去。

谢国公一向很喜欢林靖,每次林靖过去,只要谢国公在家,必要与他亲自说话的。自先谢皇后与先仁慧太子过身,谢国公一直病休在家,调理身体,林靖去了,谢国公夸林靖,“小小年纪就这样的能干,都走动的差不多了吧?”

“哥哥们都忙,我在家也是闲着,就干些跑腿的事儿,一则为哥哥们分忧,二则也是借机给长辈们请个安问个好儿提前拜个早年。”林靖一幅文静的贵公子谦虚模样,道,“眼下这才开始送年礼,前儿去的宫里给姑母献了年礼,昨儿去的太妃娘娘那里,听太妃娘娘说,老公爷近来喜欢吃羊肉,我就过来了,帝都新来了一批牧州羊,我家里买了几只,尝着那羊肉味儿的确较帝都的羊要好,便是清炖来吃,也没什么膻味儿。我特意送了几只过来,老公爷尝尝,我觉着还不错。”

谢国公笑道,“有劳你想着,中午咱们就尝尝这羊的滋味儿,如今天冷了,正是吃羊肉的时候。正好有郊外庄子上送来的鲜菜,咱们爷俩不好吃酒,一道说说话也是好的。”谢国公何等老道之人,一听就晓得,林靖这还没去荣家先来的他家。谢国公纵使看荣家不上,但眼下荣家风头正劲,帝都多少人往荣家去巴结,倒是林家一如继往,实不愧是名门之家。至于风头正盛的荣家,再如何盛的风头,谢国公仍是不怎么放在眼里的。

谢国公要留林靖用饭,谢老夫人晓得也很是高兴,吩咐媳妇令厨下预备上等席面儿,还与媳妇说呢,“咱们与林家,早便是老亲。阿靖这孩子,年纪不大,却很是知礼,叫人喜欢。”自先谢皇后与先仁慧太子过逝,谢家便有门庭冷落之兆,如今过年,谢老夫人已是看了林家的年礼单子,忖度着竟比往年更加厚重。此时此际,怎能不令人心生感慨。再加上林靖一直就跟个小精豆儿似的,长得好,也很会讨人喜欢,谢老夫人这把年纪,极爱他的机伶性子,如今林靖亲自来送年礼,谢老夫人自然要盛情以待。故而,特意吩咐了媳妇一句。

谢太太也是极知好歹的人,连忙笑应,还道,“今儿厨下正好有新送的来野鸡,还有北面儿的菌子,庄子上送的鲜菜也还水灵,我过去瞧瞧,叫他们用心的做。”

谢老夫人很满意媳妇的态度,微微颌首。谢太太便下去忙了。

林靖打谢家告辞时,谢家送了自家窖藏的两筐水果,难得的是,里头还有俩寒瓜,不晓得如何存到了现在。林靖回家当天就一家人切了一个吃,林靖很想多吃两片,林翊不许,便只吃了一片。结果,就这一小片的寒瓜,林靖还闹了半宿肚子,第二天有床上躺了半日方恢复了元气。倒是也只吃了一片寒瓜的小林泽,完全啥事儿没有,林靖很是嫉妒道,“阿泽别看年纪小,长得也白嫩,实际上,跟铁打的一般,真结实。”

小林泽完全不晓得小叔对他的嫉妒,见小叔病好了,就欢快的跑过来,小猪小猪的找小叔一道玩儿了。

林靖说他,“真个嘴笨,还小猪小猪呢,我看你才是小猪。”摸肚皮,逗得小林泽咯咯直笑。

于是,林靖私下给小林泽取外号作,小猪。

这个外号,一直到林泽懂事后,在林泽的强烈要求与不满下,林靖方不叫了。

作者有话要说:PS:本来想星期二就恢复更新,结果,这人真是不能歇啊。过了悠闲星期天的结果是,越过越懒…虽然很厚脸皮,还是要宣布一声,从今天起,开国风云恢复更新,在开国风云没有完结前,石头是不会开新文的!这是石头的誓言!大家晚安,明天继续更新!

第89章 皇贵妃之二

第89章

如林家这等世家大族, 过年无非就是个忙, 忙也忙的富贵锦绣。远在山东的徒小三一行则是在初初站稳脚跟的山寨里清点弟兄们或是打劫或是买来的各种年货。

徒小四很是欢喜的同他哥道, “这快过年了, 今年收成不错, 哥,咱们也能过个肥年了。”

徒小三点点头,经过一年的经营,如今山寨总算小有人手, 弟兄们也得混个衣食周全, 不必饿肚子了。是的, 当初张彪一死,穆秋亭诬蔑是徒小三下的手,船上顿时大乱, 本也是一船的乌合之众, 有穆秋亭再乱人心, 最终逃出来的不过十来个人, 好在, 徒小三徒小四贾家兄弟再加上个小牛子都活了下了,至于其他几人, 原本徒小三的手下也有, 张彪的手下也有, 张彪既死,手下也不是啥忠贞之人,管张彪怎么死的, 徒小三还是与诸人解释了回当时之事,那些人便很识时务的认了徒小三做老大。

说来,当时自水中逃得性命,一路行来也是千难万险。最后,徒小三带着诸人打败了一处十来人的小山寨,将寨里原有的山匪收编成自己手下,就此方壮大起来。

要说原山匪过的日子也苦,原山寨老大,肚子都只能填个半饱。如今跟着徒小三,徒小三的优点是,以前搞过经营,打家劫舍干的少,但装苦卖惨搏同情啥的,徒小三很熟。只是,如今落脚的是个小地方,要是金陵那大府城,徒小三统领半个丐帮,靠底下人卖惨就能过得不错。这里不成,山高林密地方穷,卖惨没人肯理会,徒小三只得另僻蹊径,干起劫道的买卖。好在,他只劫道,不杀人,得些实惠则罢了。

主要是,徒小三甭看书念得少,很有些机伶劲儿,他竟然自镖行得了灵感,设计出一种平安符,凡自他山寨下经过的大户人家,买张平安符,他就保平安,要是没平安符的,他就劫一把。

当然,刚开始这平安符销路不大好,还有官府过来缫匪,徒小三在金陵城颇多历练,虽然九死一生吧,但也很有长进,知道些官府嘴脸,让前山寨头子王老五很服气的地方就在于,徒大头领不晓得用什么法子,竟把县令那里都打点得通透了。

于是,徒小三越发将山寨头领的位子坐得稳稳当当。

就是如今的小牛子,也是一日三迁的,在山寨里做了个文书,帮着写写算算啥的。

徒小三看了一回山寨里准备的年货,做好山寨年下的布防,其实就是俩哨岗…之后,徒小三就召了大家来一道商量过年的事了。

甭看小小山寨,也有颇多需要打点的地方,一则兄弟们这里得吃好喝好不能亏待了,二则山下县令那里亦要走动一二。忙完这两宗,徒小三也就准备过年了。

相较于在山上为匪的徒小三,林小四把年下该走礼的走礼,该走动的走动,他看了一回过年要穿的衣裳,见又是大红的,林靖很有些意见,同张嬷嬷道,“嬷嬷给我换身稳重的颜色,我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是红啊红的,阿泽那样的小孩子才穿红的呢。”

张嬷嬷险没笑出声来,道,“四老爷才几岁,在我这老婆子面前就说一把年纪了。这大过年的,哪个不穿红啊。就是嬷嬷这个岁数,明儿个还得讨个喜庆穿上红裙子哪。爷看国公爷、夫人还有两位老爷、太太,明儿个都穿红,没人穿二个色儿。”

林靖道,“那大哥哥也不是穿这样的大红,太艳了,给我换件深一点儿的红,大哥哥那样儿的。”

张嬷嬷与他道,“现做也来不及了呀,明儿就穿这一身儿吧,这是夫人亲手给你做的,你穿上,夫人瞧着多高兴啊。”

林靖想想大嫂子现在要带孩子,还要抽空给自己做针线,这情分,委实不好拂了去。再者,林靖也喜欢大嫂子给自己做的衣裳,林靖对镜子比了比,道,“那下回我得跟大嫂子说,给我用大哥哥的衣裳料子做。”

张嬷嬷笑眯眯的说好。

林靖还提前叫丫环做了荷包,准备给侄子们明儿个放压岁钱。

总之,自从做了叔叔长了辈份,过年过节的,林靖是格外有长辈的模样。用林翊的话说,那架子端的,跟太爷似的。

林靖纠正,“这是长辈的端庄。”

林翊看他小模小样偏一本正经的自称长辈,很是无语。

大过年的,林翊也没忘了让家人往宗人府那里打点一二,陈柒宝在里头,宗人府对关押的宗室当然比外头的大牢要好些,但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虽然陈柒宝是为父坐牢,在帝都极有孝顺名声,可依旧是坐牢,牢里的日子能好到哪儿去。林翊每个月都会命人捎东西去,如今过年了,送的东西较往常更为丰厚,大年下的,林翊还特意命家下人去送了饺子。

相较于林翊对陈柒宝的关照,林靖对陈柒宝素来没什么好感,可说来林靖虽有些少爷性子,但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何况,陈柒宝为人圆滑,更没有得罪过林靖,偏生林靖就是不喜陈柒宝,要说缘故,委实说不上什么缘故,只能解释为俩人天生不对盘了。

所以,对于他大哥每个月都会打发人给陈染宝送东西的事,林靖私下解释为大哥的烂好心。

年下亦有宫中赐宴,原本林家够资格参加宫中赐宴的也就是林翊越氏夫妇,不过,因林靖情况特殊,林太后极爱惜他,是故,每次宫中宴会,林太后都点名要林靖过去的。

所以,林靖每年都会与兄嫂同去。

今年林靖虽然已经九岁,依旧是跟在林太后身畔。然后,林靖便开了眼界,谢皇后故去后,妃嫔群里便是荣贵妃打头,然后,林靖就看到,荣贵妃头顶八尾凤冠,身披大红凤尾织金长裙,极是鲜妍明媚的模样,只是,这大红织金的料子,向来只供帝后的,你穿上合适吗?

只看荣贵妃这一身的装扮,就知道,虽然眼瞅着位份要升了,但,这女的人智商完全没有半点儿长进。

林靖很是乖巧的坐在姑母身畔,荣贵妃也状似亲热的问了几句林靖的身体啥的,林靖很乖巧的答了。之后的宫宴,女眷这边儿反正也是荣贵妃一人大出风头,要林靖说,先谢皇后在时也没有荣贵妃这样的气派啊。

参加过宫宴,林靖与兄嫂回家时一幅喜滋滋的模样,越氏笑道,“四叔怎么这般高兴?”

林靖笑眯眯地,“大过年的,喜庆呗。”

越氏朝丈夫一乐,林翊道,“看那一脸坏笑,定不是好事。”

“大哥哥这是对我有偏见,难道大过年的我臭着个脸?”林靖明明一幅暗喜偏做端庄样,闹得夫妻二人极是好奇,都不晓得这小子在宫里是遇着啥喜事儿了不成。结果,凭谁问,林靖都不说,然后,自己一幅暗爽的模样回自己院里休息去了。

年过得很快,昭德帝年前封印封笔,一过初五就要开始理政了,朝中大臣们过了初五也便开始上朝当差,如此,官宦人家的年酒其实多到初五便止,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般一路热闹出了正月。大多数人家,尤其家里有男人上朝当差的,基本上初五之后便没有大宴了。倘有亲戚上门拜年,多是家中小宴。

林靖关心的并不是大宴小宴之事,林靖关心的是,荣氏什么时候升皇贵妃。

越氏也在琢磨这事儿呢,倒是越氏格外关心荣家,越氏要准备的是,倘宫里册一位皇贵妃,如林家这等官宦人家是要给皇贵妃献礼相贺的,越氏就在准备给皇贵妃的贺礼。林靖知道后,与大嫂子道,“大嫂子也不要急,我看这事儿不一定就十拿九稳。”

憋了好几天,林靖方与大嫂子说了缘故,道,“虽然荣氏这事儿瞧着挺有把握,不过,我瞧着很有些不像话。大嫂子那天没瞧见,荣氏那一身都是穿戴的都是什么,八尾凤冠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便是皇贵妃,按制也是七尾凤冠,皇后可戴九尾凤冠,荣氏也是奇人,弄出个八尾凤冠来,不伦不类不说。身上穿的又是什么,这大红织金的料子,那料子的织工是有讲究的,一为金龙图,一为凤尾图,那是帝后方可用的料子,她这样不管不顾的穿出来,御史台不能没反应。待荣家与御史台这场官司分出胜负,再说给荣氏备礼的事吧。”要是荣氏栽一跟头,他家还少送份儿礼呢。要知道,别的礼都有来有去,这种礼,可是有去无回的。

越氏纵是自认见多识广,听了小叔子的话也颇觉大长见识,关键是,越氏虽出身侯府,宫里的这一套她懂的当真不多。反是林靖,他自小在宫中长大,对宫里的规矩制度,各种讲究,简直门儿清。

听林靖这样一说,越氏难免也同丈夫打听了一回,林翊一向在家少说朝中事,不过,妻子问了,林靖也没隐瞒,道,“是啊,这荣妃也是不稳重,纵是金印金册都备着就等册封了,一日未曾册封,也一日不是皇贵妃。这也忒心急。陛下一向偏爱荣家,爱之适足以害之,何尝不是如此啊。”觉着昭德帝把皇后用的料子赏赐给荣妃之事,不大妥当。

越氏愈发觉着小叔子为人细致,有见识。越氏与丈夫说了小叔子的话,道,“想来四叔在宫宴那一日就瞧出来了。”

林翊既笑且叹,“怪道偷着乐呢。”

不过,正当林靖想看荣家好戏时,牧州蛮人扰边,朝廷一时便顾不得荣贵妃穿戴逾制的小事儿了。直至三月初,驻守牧州的荣四率兵击退蛮人,斩首两万。昭德帝大悦,此时此刻,不论朝臣做何想,便是林靖这等无官无职之人,都明白,荣氏皇贵妃之位,已是铁板钉钉。

作者有话要说:PS:想到我家苦命的徒小三,真个苦命的娃哟~炎炎中午第一更~~~~

第90章 皇贵妃之三

第90章

林靖原本小板凳都坐好了, 瓜子茶水也预备好了,就等着看荣家的笑话呢。结果,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荣贵妃逾制啥的, 在荣四的战功面前根本不算个事儿啊。

有荣四的战功当前,昭德帝没什么犹豫的就给荣贵妃升了皇贵妃, 至于先时荣氏衣饰逾制, 昭德帝说东西是他赐给荣氏的, 御史也不好再提。荣家一时显耀非常, 只是, 很少有人注意,荣贵妃升皇贵妃的圣旨之后,昭德帝还有一道口谕,便是先时削了贵妃位的宫人甄氏升了柔嫔。之前甄氏都是住在慈恩宫后头的梅香院, 后生了皇子,住处也搬了宽阔的地方,不过,依旧是在慈恩宫,如今正经升了嫔位, 林太后便迁了她出去。

甄氏还不大愿意走, 她这几年虽则是在慈恩宫思过服侍,她却是觉着,这一二年所得,较她先时进宫数载都令其开阔。要先初时还是不情不愿心里抱着委屈的在慈恩宫思过, 如今甄氏在林太后面前颇有几分真情真意了。不过,她于宫中多年,也晓得既是嫔位,便没有在慈恩宫长住的理。甄氏于后宫起起伏伏,也是昭德帝跟前的老人儿了,她能再产下皇子,复封嫔位,可见是极得昭德帝心意之人。昭德帝也没亏待她,挑了含春殿给柔嫔居住,与先时的贵妃居所不好比,但在嫔位中也是一等一的住处了。

甄氏既复嫔位,眼下还有一事,那就是甄氏生的儿子,论排序是四皇子来着。先时甄氏生四皇子里因位分低微,不堪养育皇子,昭德帝先是安排了谢皇后照顾四皇子,后来因谢皇后身子不妥,遂将四皇子交由孔贤妃抚养。甄氏位份低,不能养儿子,如今甄氏已复嫔位,自己养儿子什么的,绝对是妥妥的了。可现下吧,孩子在孔贤妃那里,人家好端端了养了小二年,甄氏再厚的脸皮也不好直接就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