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庄梦蝶虽然成了妙玉,却经历了一样的命运,罪魁祸首就是忠顺王。

唱了两出戏,姑娘们就坐不住了,纷纷离席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笑,戏台子上也换了两个老丑在那儿插科打诨的逗趣。

一直玩到了半下午,各家都有人来接,众人也纷纷告辞,又谢了明华长公主的招待,林宛如也跟着贾家姐妹道了谢回家。

陈瑞文接了三个妹妹,等在门外,今儿他奉命要把林宛如接过去,可林宛如受了伤,林黛玉怎么放心,言辞很是不客气的拒绝了,陈瑞文便沉着脸看着贾家的马车越走越远。

陈瑞雪道:“大哥也别生气,宛如今儿也不方便去咱们家做客,她的脖子受伤了呢。”

陈瑞文心中一紧,赶忙问怎么回事,陈瑞雪便把今天发生的事说了。

陈瑞文暗暗皱眉,是真的被猫给挠了,还是叫谁给欺负了?

万一她吃了亏也不好说,憋在心里可怎么是好?陈瑞文的心顿时疼了起来。

回去后贾母见了免不了又是一番细问,凤姐便往自己身上揽:“都是我不好,没看顾好妹妹。”

贾母也没说什么,叫人请了大夫来,又给了伤药,叫人好生把林宛如送了回去。

沈姨娘见了更是心疼的不得了,林宛如费了好一番口舌才给劝住了。

公主府,明华长公主送完了客人,这才叫人把石爱珠和柳萱喊了过来,二人禁不住询问,三两句就泄了底,石爱珠胆子小,就把事情说了。

明华长公主气的要命:“你们姐妹打架不说,还叫外人来劝,还把人家给挠伤了,这要是传出去,你们俩还要不要见人?都是我纵容的你们,今儿非得罚你们不可。”

石爱珠委屈极了:“宛如说不会说出去的。”

明华长公主更是气:“她说不说你就信,她是什么人哪?”

柳萱忙道:“姨母别生气,宛如也不是外人,她是陈瑞文的表妹呢,而且性子温和,当时水柔也在的,我们都很喜欢宛如。”

明华长公主刚才在气头上,如今平心静气从头一想,觉得林宛如的确不错,要是换了旁的女孩子,要不吓得赶紧去喊人,要不就是吓住了。

就像水柔,这从小到大的交情,当时都觉得不好出手,一出手了,帮哪个的是?

而林宛如就毫无畏惧,不仅上前阻拦了,还说出那一番话来,要是没有道理,能把这两头倔驴给说服?

有胆识不说,还有见识,这样的人人品应该不错,这么想着,便舒了一口气,柳萱察言观色,赶忙上前抱住了明华长公主的胳膊:“姨母,萱儿知道错了,你别生气了,千万不要告诉娘,不然她又得罚我了。”

顺华长公主不如明华长公主和气,对待子女有些严厉,明华长公主便笑了:“这么大的事能不告诉?你的猫把人家的脖子给抓伤了,万一留了疤,破了相,人家的一辈子可都毁了,这可不是小事,不光你娘,就是我作为主人也得亲自上门道歉才算是礼数齐全呢。”

柳萱顿时讪讪的:“我把宫里拿出来的药膏给她了,肯定不会留疤痕的。”

明华长公主叹了口气,叫一位老嬷嬷去柳家走一趟,商量着看什么时候上门。

陈瑞雪回去后把这件事又告诉了沈氏,沈氏又带着药亲自来了一趟,道:“这可真是无妄之灾,按说郡主养的畜生应该经过调教的,最是温顺,怎么会挠人呢。”

林宛如笑道:“姨妈别担心,我又不怕猫,不过挠了两下,过两天就好了。”

沈氏笑道:“你这么宽心就好了,要是老担心能不能好,反而不容易好。”

正说着呢,贾母那边叫人传话说两位长公主来看望林宛如,沈姨娘唬了一跳,连沈氏都有些惊讶,见沈姨娘忙不迭的叫人拿新作的衣裳,笑着拦住了:“两位公主来是看宛如的伤,咱们特地打扮了反而叫人觉得有意巴结,就换身普通些的见客衣裳就成,不失了礼数就好。”

沈姨娘自然信服沈氏,赶忙去拿了衣裳,换上了和林宛如一起过去。

正文 第二十一章 青云直上(一)

贾母并王夫人,邢夫人正在陪着两位长公主说话,明华长公主比较和气,顺华长公主就不大说话,见了林宛如过来,明华长公主先起身上前拉住了:“好孩子,她们淘气,倒叫你受了委屈,如今觉得怎么样了?”

这话话里有话,可除了林宛如知道内情,谁也听不出来,只当是明华长公主自责。

林宛如先行了礼,笑道:“多谢公主关心,已经不疼了,擦了郡主给的药,若是不仔细看,也瞧不出来。”

明华长公主亲自看了,果真不怎么明显了,这才松了一口气,笑的越发和气,对贾母道:“我原想着她们年轻姑娘一处玩,我跟着也是讨人嫌,就只派了丫头守着,谁知竟出了这样的事,两个人闯了祸吓得只是瞒着,要不是有人告诉我我也不知道,又是气又是内疚,赶忙就过来了,幸而不严重,若真是留了疤,可叫我怎么过意的去。”

贾母笑道:“小孩子家玩闹,一时间错了手也是有的,况且也是宛如调皮,去招惹那猫,公主这么说就客气了。”

顺华长公主也问了林宛如几句话,给了一对荷包做见面礼,说了两句客气话。

说实话,两位公主来已经是给了极大的面子,贾家自然不会拿乔,就是林宛如也觉得两位公主很平易近人,她们来也是客气,表达一下歉意,不过是喝了两口茶就走了。

可饶是这样,大家都对林宛如十分羡慕,公主既然亲自来了,就觉得林宛如重要,难得入得公主的青眼,林宛如的前程还差的了吗?

贾母笑眯眯的又问了一遍林宛如当初发生了什么事,林宛如自然不会多说,贾母也是觉得蹊跷,若光只是被猫给抓了,两位公主派个嬷嬷来已经是尽了礼数了,为何还要亲自过来呢,这当中必得有什么隐情才是,可问了一圈问不出来,也就没有追究。

沈氏回到家里,见陈瑞文也在,便说起了今天的事:“…两个公主也去瞧了,可见宛如是个有福气的。”

陈瑞文略微一猜,便知和两位郡主有关,不然两位公主身份高贵,何必屈尊上门呢。

陈瑞文便去找了石光珠,叫他打听,当时石光珠就在场,自然知道事情的重要性,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陈瑞文道:“她是我表妹,我不能眼瞧着她受欺负。”

石光珠讪讪的,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告诉你就罢了,可千万别外传。”遂把那日的事情说了:“…当时爱珠和萱儿就被镇住了,也不吵闹了,彼此说开来和好了,倒是连累你表妹受了一场无妄之灾,说起来,也是爱珠和萱儿的错,我娘和姨母觉得不安,这才上门。”

陈瑞文的眼神暗了下来,石光珠赶忙道:“爱珠她们听说是你的表妹,都吓得不行,你可别生气啊,这事不是平息下来了吗,你再闹起来可就不好了啊。”

陈瑞文自嘲的笑笑:“害怕我做什么?”石光珠暗暗腹诽,却不敢说。

那还是小时候,七八岁的年纪,他们这是宗亲子弟都聚在宫里一起玩,那时候太子欺负二皇子,被陈瑞文抓住了一场胖揍,把太子打的鼻青脸肿。

后来闹到了皇上跟前,皇上问他为什么动手,他说,谁叫他欺负我表弟,以后我看见一次就打他一次。

皇上叫大笑起来,说陈家后继有人,骁勇威猛,不仅赏了陈瑞文,还斥责了太子,说他不友爱兄弟,还不如陈瑞文。

自此陈瑞文一战成名,太子张扬跋扈,谁都不怕,就怕两个人,一个人是五皇子,一个人便是陈瑞文。

如今林宛如是陈瑞文的表妹,受了伤,石光珠还真怕他闯到家里揍两个妹妹一顿出气,毕竟这人是有前科的。

陈瑞文倒没这么想,只是道:“这倒是我误会了,还以为是你妹妹故意欺负她呢。”

石光珠忙道:“她们哪儿敢啊。”说着语气又玩味起来:“你那个表妹也是个有意思的,我当时偷看了一眼,长得不错,啧啧。”

陈瑞文利眼瞪了过去:“你少动歪心思,再偷看仔细你的眼睛。”

石光珠嘟囔道:“真是无趣。”

陈瑞文知道了真相,这才放下心来,又不好直接上门探望,便借口把贾宝玉叫了出来,问他。

贾宝玉很是实诚,也没多想,把林宛如的近况漏了个精光:“最近都在家里养伤呢,前儿的宴请也没去成。”

陈瑞文便托贾宝玉送了两瓶伤药:“男女有别,我也不好去探望,这两瓶药还请贾兄帮忙送去。”

贾宝玉笑道:“宛如妹妹那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药,不光有两位公主送来的,还有我祖母给的,各处送来的,哪怕用两年也用不完的。”

陈瑞文却盯住了他:“她缺什么东西?”

贾宝玉结舌:“陈兄莫怪,我就是随口一说,她什么都不缺。”陈瑞文这才松了口气。

贾宝玉倒是愣了起来,这种患得患失,这种小心翼翼,难道…

他看向了陈瑞文,露出一抹志同道合的笑容。

三月初十薛宝钗就要进宫了,林宛如闲着养伤,倒是经常去看望她,见薛宝钗刻苦的学习规矩礼仪,看得出来是非常希望入选的,林宛如便问薛姨妈此次选多少人。

薛姨妈也有些没有把握肯定入选,道:“为朝凰公主选两个陪读,两位郡主各选两个,总共六个人,却足足有四五十个女孩子参选呢。”

林宛如道:“这样的好事大家自然都希望凑个热闹,不过宝钗姐姐又聪明长得又好,肯定能入选的,姨妈就放心吧。”薛姨妈叹了口气:“好孩子,借你的吉言了。”

趁着休息的功夫,林宛如和薛宝钗说起话来,因为要参选朝凰公主的陪读,对于朝凰公主的喜好也要了如指掌,这几日薛宝钗不光在学规矩,也在背这些东西,甚至朝凰公主喜欢什么颜色都一一的标注了,林宛如便问薛宝钗这些东西是从哪儿得来的,薛宝钗笑道:“是姨妈求着姨父打听来的。”

林宛如便笑道:“既然咱们能打听到,别人也能打听到,那这消息就不怎么珍贵了,要是咱们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才能出奇制胜啊。”

薛宝钗神色微暗:“妹妹说的容易,如今我也是寄人篱下,虽然有母亲有哥哥,可母亲是内宅妇人,哥哥又是那样的,我也是有心无力,如今这参选报名,一应都是靠着贾家,能帮着打听这些已经是万分感谢了,哪还能要求别的。”

说着又有些苦涩:“别人都说我的好,我不好又如何呢,我倒是想像林妹妹一样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用怕得罪人,可是我却没人纵容,上有母亲要我照顾,还有哥哥需要我劝导,我哪里有什么任性的机会,如今若是能入选,也能替家里挣一些体面了,母亲也不算白生了我这个女儿。”

林宛如没想到薛宝钗常年不变的温和笑容下竟隐藏着这么多的心酸,想来虽是皇商,可也脱不了一个商字,纵然家大业大,自己却说不上话,事事都要依靠别人,所以薛宝钗才想撑起一番天地来吧,若是她成了公主侍读,便可以在公主面前说上话,为家里求得一点利益。

林宛如没有再犹豫,道:“其实小时候在江南,我也听大家说起过朝凰公主,她是皇上唯一的女儿,自然十分骄纵,听说她不喜欢温文顺从的女子,只喜欢爽利大方的人,姐姐不妨在这上头多下功夫。”

薛宝钗眼前一亮,继而有些疑惑:“若是失了礼数该怎么办?”

林宛如笑道:“这个尺度就要姐姐拿捏了,皇上是要给公主选陪读,不是选丫头,若是一味的顺从,那还不如多选两个宫女呢,况且朝凰公主虽然骄纵,却不是不讲理之人,若是姐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获得公主的信服,那么皇上见了也只有高兴地,谁家父母喜欢那种没有主见,一味纵着子女胡闹的陪读呢?”

薛宝钗不禁点头,若有所思道:“若是这样,那么不如不争,态度坦然的接受,不像旁人那样战战兢兢,生怕选不上,那样反倒有股子小家子气。”

林宛如点头,薛宝钗还真是聪慧,一点就透。

正文 第二十二章 青云直上(二)

林宛如前世听人说起过,有一回朝凰公主扮成个小子出宫门胡闹,被皇上发现了,皇上很生气,不忍心斥责公主,就斥责公主的陪读,说她们身为陪读却不能好好地规劝公主,又因为也都是大家闺秀,到没有惩罚,只是全都赶出了宫。

被皇上赶出宫,这名声就不好了,以后就是说亲事也难。

林宛如还记得当时朝凰公主大婚,大家还讨论过公主的喜好,朝凰公主不喜欢甜腻的东西,喜欢吃腌制的梅子,穿衣服喜欢华丽的,却不喜欢繁复复杂的。

因此绣娘们做公主的衣裳都是内敛的华丽,将金线绣在了衣袖里面,举手投足可见,却不显其俗气,还说公主私底下有些孩子气,喜欢玩木偶戏,所以公主大婚时江西总督进献了一套小叶紫檀制成的木偶。

林宛如将这些告诉了薛宝钗,只说是自己在江南听来的,江南有织造局,每每进献,总要打听宫里贵人的喜好,薛宝钗到没有生疑,反而谢了,又趁着还有几日的时间,请来了一个会木偶戏的师傅,教薛宝钗木偶戏。

到了三月初十那一天,薛宝钗一早就被送进了宫,大家都兴趣盎然的谈论着薛宝钗能否入选,若是入选了固然是好事,可彼此也会姐妹分离。

因为头五天是选秀,整个京城的人就把目光都放在了选秀上头。

选秀,就是给皇上选后妃,给皇子们选皇子妃,如今宫里可有好几位到了年龄的皇子,不说太子已经十八岁了,就是二皇子也已经十七岁了,三皇子十六岁,这可都到了年纪了。

消息源源不断的传了出来,第一天皇上看中了谁,封了什么位份,第二天瞧中了谁,许给了哪位皇子。

一直到第五天,尘埃落定,皇上选了三位秀女充实**,其余的都是给三位皇子选的,给太子选了太后的侄孙女,费家嫡长女为正妃,太子的舅家保家的两位族女为偏妃,给二皇子指了镇国公的嫡长孙女为正妃,至于三皇子,只赐了一位没有显赫家世的秀女为侍妾,并无正妃和偏妃。

消息一出来,林宛如就想起了石爱珠和柳萱,如今可真是从此萧郎是路人了,二皇子娶了亲,自然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没有避讳的哥哥妹妹了,只希望两个人都赶紧断了心思。

第六日便开始选公主陪读,石爱珠和柳萱也都进宫了,总共四十七个人选,第一天就有二十七个人落选,第二天又有十个落选,薛姨妈急的不得了,每当听说有人被送出宫了就忐忑不安,直到发现不是薛宝钗才松了口气。

一直到最后一天,宫里才送出消息,薛宝钗被选为朝凰公主的陪读,还带了个消息,说本来薛宝钗是被石爱珠给看中的,谁知朝凰公主见了非得把薛宝钗要过来。

石爱珠气的不行,给皇上告状,皇上自然偏爱自己的女儿,可也没有亏待外甥女,遂将除薛宝钗以外的人选叫石爱珠先挑,继而是柳萱挑,最后是朝凰公主挑,最后三个人一人选了两个陪读,俱是世家大族的女子。

喜报一送来,薛姨妈高兴地合不拢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下人们纷纷上前贺喜,薛姨妈一叠声的叫人取赏钱,继而便是两府的人上门贺喜,连贾母都去了,一时间,薛姨妈住的院子热闹极了。

可等到了晚上,也没等到薛宝钗回来,有内侍过来传信说,朝凰公主把薛宝钗留下了,第二日再送回来,这可是好事,薛姨妈很是高兴,王夫人却暗自生闷气,明明说好了不会有问题的,怎么又出了岔子。

如今想叫薛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妇也得等到公主出嫁了,公主如今才十四岁,依着皇上的性子怎么也得留到十七八,到时候薛宝钗都二十岁了,宝玉也十九了,贾母断不会等这么长时间,而且自己也急着抱孙子,再者说,等薛宝钗出宫,有了更好的去处,还会稀罕贾府吗?

王夫人可不确定。

王夫人不高兴,又怕人家看出来,索性躲在屋里念佛,不出去,贾母知道了不禁冷笑,算盘落空了,哪还有脸见人,其实王夫人的心思贾母一直都明白,不过是看在她是娘娘和宝玉的生母,这才装糊涂,没理会她做的那些事。

如今薛宝钗入选明明是好事,将来飞黄腾达了,贾家可是出了力的,薛宝钗能不报答?王夫人不仅不支持,反而背地里下绊子,这要是叫薛家知道了,就算是亲姐妹薛姨妈也得翻脸,连带着也记恨上了贾家,这么糊涂的事她也做得出来。

第二日薛宝钗被宫里的马车送了回来,看内侍对薛宝钗恭敬客气的样子,便知薛宝钗在宫里过的不错了,姐妹们纷纷上前恭喜,又都很是羡慕,贾母也笑眯眯的说薛宝钗有福气,前途不可限量。

其中林黛玉的心情最好,贺喜的话说的也最真心,薛宝钗一进宫,就没有人跟她抢贾宝玉了。

要知道,做公主的陪读虽然辛苦,而且像别人说的,有时候跟做丫头一样,等公主出嫁了这陪读也要遣送回家了,可到底和公主相处过几年,这几年里你陪伴在公主身边,就有机会和那些皇子,郡王,王爷见面,很有可能得到了青眼就一飞冲天了。

若是没有这个福气,单单和公主成了朋友,公主出嫁后也惦记着你,到时候和公主交好,不光你,连带你的夫家都跟着沾光,也是因为这样,做公主陪读的女孩子出宫后就有人争相求娶,其中公府侯门的也有不少呢。

怎么算这都是一见稳赚不赔的事,也难怪大家都争这个呢,又不像选秀,进去了一辈子再没有相见的机会。

做公主陪读更像寒门学子拜大儒为师,不过几年的功夫就出师了,但却身价倍增。

大家在薛宝钗的屋子里说笑喧嚷了一阵子,因说叫薛宝钗歇歇,便都告辞了,林宛如暗暗感叹之余,也希望薛宝钗一路顺遂,熬到公主出嫁的那一天,那才是真的出人头地了呢。

薛宝钗却在吃晚饭的时候来了寻芳斋,将林宛如拉进了屋子里说悄悄话,一向稳重镇静的薛宝钗居然十分激动,拉着林宛如的手道:“好妹妹,我入选都要感谢你。”

林宛如有些惊讶,笑道:“这都是姐姐的福气,姐姐这么说我可不敢当。”

薛宝钗却摇头:“没有妹妹告诉我的一番话,我是不能入选的。”

其实薛宝钗虽然一路顺利,但是在最后留下的那十个里面实在是不算出挑,柔嘉贵妃相看她们的时候只看那些出身名门的世家大族出身的姑娘,对薛宝钗这个皇商之女有些不屑一顾。

是石爱珠认出了薛宝钗,想着薛宝钗和林宛如交好,若是选了薛宝钗,也就和林宛如亲近了一层,这才挑了薛宝钗,薛宝钗当时想,公主不成,郡主也是好的,柔嘉贵妃也答应了。

之后薛宝钗被石爱珠拉着去一旁说话,石爱珠对她很是和气,问她会不会踢毽子,一旁就有宫女规劝石爱珠说在宫里不能玩这些,薛宝钗便想起了特意为朝凰公主学的木偶戏,想着石爱珠应该也爱玩,便说玩木偶戏。

石爱珠十分惊喜,看薛宝钗居然会操纵那些木偶更是佩服,当下就拉着薛宝钗姐姐姐姐的叫个不停,叫薛宝钗教她。

谁知却被朝凰公主看见了,朝凰公主便要薛宝钗做陪读,石爱珠当然不答应,柔嘉贵妃也不好偏心,就闹到了皇上那儿,皇上把薛宝钗叫过去问了话,见薛宝钗谈吐得体,举止大方,很是满意,就把薛宝钗给了朝凰公主。

薛宝钗笑道:“若不是妹妹告诉我公主喜欢木偶戏,我也不能获得公主的青睐了,而且,当时皇上问话的时候说,万一公主做不该做的事情,我该怎么办,我便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主身为天下女子表率,自然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可以宠爱却不能纵容。当时公主也在,这话说的有些僭越了,可皇上却眼前一亮,叫我服侍公主,若不是妹妹的那番提醒,我只怕要说事事以公主为尊了。”

林宛如笑道:“这也是姐姐应对的好,要是我,皇上问我话,我早就吓得不知道说什么了,哎,皇上长得什么样子?”

薛宝钗笑道:“我也只敢抬头看了一眼,皇上长相很是俊朗,听说有快四十了,可是瞧着还是三十出头的样子,不过他可真疼爱朝凰公主啊。”薛宝钗的话里也有些羡慕。

唯一的女儿呀,能不疼爱吗。

林宛如笑着听薛宝钗拉拉杂杂说了许多事,等薛宝钗意犹未尽的时候,已经快二更了,不由得有些脸红:“我一说起来就没完了,扰的妹妹不能休息了。”

林宛如笑道:“这么晚了,姐姐也别回去了,就在这睡吧。”薛宝钗想了想,应了,叫丫头回去说一声。

两个人歇下后,薛宝钗在黑暗中叹了口气:“我心里高兴,却不能表现出来,免得别人说我炫耀,可这些事情我实在想和人分享,也只有和妹妹说了。”

林宛如笑道:“我明白,姐姐诗兴大发的时候就来折腾我,把什么李白杜甫评论一通,又把什么王维议论一番,尽兴了便回去了,其实我一句话都听不懂。”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入住别院

薛宝钗忍不住笑起来:“你和林妹妹真不像是姐妹,你没来之前,林妹妹很是孤僻,只和宝玉一个人玩,平日里姐妹聚在一起也不过是说笑,她也不大热衷,老太太又疼她,她说话又不客气,可谁也不敢得罪她,有时候我也很是羡慕她。”

林宛如吃吃的笑:“她在我面前总是要摆姐姐的架子,非要我听她的才好。”

薛宝钗笑道:“有了妹妹要照顾,自然不能再像以前似的了。”说着又有些抱怨的语气:“你都不知道她说话有多刻薄,就是凤姐姐寻常也不敢招惹。”

林宛如笑起来,她想象的出来,林黛玉无论是对谁都不怎么客气,那日对着两位郡主,她一不高兴了扭头就走,她骨子里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可恶,却也可爱,也难怪贾宝玉这么上心了。

薛宝钗只在家里休息了三天就进宫了,自此以后姐妹想要见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分别的时候都有些伤感,只不过众人伤感了几日,就被另一个喜讯所代替。

元妃当初省亲时将新建的别院改名大观园,如今又下了道旨意叫贾家众姐妹搬到园子里居住,贾家领了旨,便开始安排这一事情。

要说贾家的姐妹,除了贾家三春便是林家姐妹,自然,少不了一个贾宝玉。

自从接到了圣旨,贾宝玉就没消停过,整日和林黛玉一起盘算着住哪儿。

后来定下来,贾宝玉住怡红院,林黛玉住潇湘馆,贾迎春住紫菱洲,贾探春住秋爽斋,贾惜春住藕香榭,李纨住稻香村,蘅芜苑则给薛宝钗留着。

至于林宛如,原本林黛玉要她住在暖香坞,彼此来往方便,她却瞧上了凹晶溪馆,建在水上,景色别致,而且靠近栊翠庵,要是去找妙玉说话也方便。

遂择了黄道吉日,大家一起搬进去,又是初春,百花盛开,仿佛在响应这一场盛事。

凹晶溪馆地处偏僻,却别有一番偏僻的好处。

林宛如四处看了十分满意,林黛玉却觉得不妥当:“等入了夏,又在水上,湿气重,身体哪里受得了。”

林宛如笑道:“姐姐就别担心了,就是因为在水上我才喜欢的,倒是姐姐,潇湘馆都是竹子,夜听竹叶摇曳,那声音才吓人呢。”

林黛玉瞪了她一眼:“好好的绿竹森森都被你给糟蹋了,你可真是。”遂也不再管她。

因当初修园子时各处屋舍都是预备好的,只要略微打扫,装饰一番便可住人,不过是三四天的功夫,就具已妥当了,众姐妹们便一处游园赏景,不亦乐乎。

贾母也纵容着,只吩咐人好生伺候,一直到了三月底,这新鲜劲才过去,大家每日早晨从园子里起来要去贾母那儿请安,吃饭,说话,再回来,这趟路可不近,慢慢的也就觉得住在园子里的不好来。

四月初七是林宛如十四岁的生日,林黛玉去求了贾母说要好好地热闹热闹,近来喜事连连,贾母也上了年纪,最是爱热闹,便应许了,亲自拿了四十两银子出来交给凤姐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