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日子足足折腾了半年,在又一次开始下雪的时候,这学习风气才算是稍稍有些放松了,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各家,特别是贾家这样的武将人家,当初为了请到合适的举子当先生,开出来的优厚条件,每年十二月份就开始放假,一直到第二年的二月十五,整整两个半月,算是先生们探亲访友,备考会试的时间。而有了这些人家做了榜样,其他人家自然也是有样学样,说白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谁知道这些举子中会不会有将来的大官呢,可别因为这么一点子事儿让人以为自家吝啬,不知道体恤人,在一个,一年到头,各家孩子也总是要回家过年的,放十来天和放两个半月,真说起来,相差也没有多少,权当给的福利,奖励一下这些努力了一年的孩子们。

当然这不是说,除了这些孩子们就没有别的休息时间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当官也有个沐休呢,孩子自制力更比不得大人,自然也需要张弛有度的,一般都是跟着朝廷走,一旬修一日,再加上节假日什么的,倒是也算可以了。唯有请假这一事儿上抓的很是紧,这也是贾家先弄出来的事儿,他们家如今可以说是整个京城武人中家学办的最具典型,最有影响力的人家了。

事儿还是贾敬这个有点八卦的人说出来的,那是有一个特别宠孩子的人家,本来那就是个皮小子,往日也有些厌学的情绪,这孩子连着在族学上了一个多月,刚开始还有些新鲜,可是时间一长,就有些受不住了,想要逃学,而逃学最经典的自然就是装病了,一次两次,都让他给糊弄过去了,可是有一日他也是运气不好,正好在外头玩的时候,遇上了出门买东西的先生,这下好了,一下子抓了一个正着。

这一次也不用甄回给他们出注意,那个被欺骗的先生首先就不干了,一状告到了贾敬这里,随即还结合所有的先生给出了一个改良规矩的建议,那就是以后学生请假,要三证齐全,医生证明,家长证明,再加上家学先生同意,才能顺利请假,不然就要上绿榜,作为违纪贴到墙上。而且请假还有日数的规定,一个月最多一天,可以累积,三月一结,要是超出了时间,除非是实在病的不成的,其他超额的人,还要在第二个月加考一次,不合格就要罚抄写全部课本三遍。

不得不说在得到了甄回点拨,很有些惩治手段的贾敬和先生的结合那是绝对强大的,如此一个办法一出来,立马让整个家学哀鸿一片。偏偏人家不打板子,不打手心,没有伤及到孩子身体的健康,就是再疼孩子的家长都说不出一个不是来。这样的惩罚那真是直接打到了七寸上,自此之后,这贾家家学什么逃学,什么装病,基本上都没有了迹象,就是家中有事,请个事假,也是慎重再慎重,生怕被罚抄,要知道那可是全部课本,还是三遍,真抄写完。估计这手都能写肿了,三天都别想提起来。

这样的事儿被一些好事儿的传出去之后,很多人家都是瞪目结舌,唯一感觉很不错,想要抚掌称快,感觉眼前一亮的,估计也就是那些家主和各家家学的负责人了。他们常年教学,对于这些不爱上进,一心逃学,还包庇孩子的家长那是真的很是头疼和恼怒,如今总算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了。

当甄回听到这些时候,那反应就不用说了,瞪大了眼睛没法思考了,这都什么人啊,一个个都太牛了,这样的法子一出来,他们这些孩子还有活路吗,除了读书就只能读书了。

好在这过年的假期实在是给力,基本上都能算得上是暑假寒假加一起了,总算是让孩子们都有了喘息的余地,不然估计这样下去,这些京城小霸王一样的孩子们十个里头有大半都要造反了。

恩,寒门的孩子除外啊!那些孩子可不舍得放假,他们每日读书,中午可是能在学校蹭饭的,这能省下家里多少开销啊!笔墨纸砚也都是学校出的,考试考得好了还有奖励,这些孩子就差没有把读书也当成一份工作来做了。

与此同时,京城周边的地价在不知不觉中也上涨了一成,这也是连锁反应,谁让老贾家头一个跳出来说为了孩子们,为了将来能做奖励先进的储备金,扩大了族田和祭田呢!有些有远见的人家看到他们这样,也都跟着添上了一二,哪怕是没有这样的理由,添置族田,给族中孤寡添点福利,也是善事。至于祭田,这可是抄家都不会抄走的东西,各家更是觉得没所谓了,多买点就多买点。如此一来周边的好些田地就这么稀里哗啦的成为了各家的抢手货,特别是那些连片的土地,更是紧俏了起来。

就是甄老爷在这一股春风里,也忍不住伸手又买下了300亩中等的田地,虽然因为他官职太小,抢不过那些大户们,所以只能和以前在苏州一样,三十,五十这么零散的买,但是总数他还是很满意的,如此一来在京城他家可是就有了五百亩地了,家底越发的厚实起来。唯一遗憾的是,他本来还准备在买一处山林,好像是往日一般,肉食,山珍也都用自家出产的,好节省一些开支,可是这附近实在是没有他能买下的地界了。

又是一个冬天,又是快要过年的时节,甄回真想呼朋唤友的再打一场球啊,这样酣畅淋漓的比赛,他可是好久都没有经历了,可惜的是,冬天想要让各家家长们放行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

无奈,甄回只好退一步,去找林海和林洵他们,好歹这林家如今有好几家在京城,孩子们加在一起也有四个,再加上他还有他家的小拖油瓶,两岁多的甄吉同学,凑到一处也算是热闹,哪怕是掷壶,下棋,也总比自己一个人在家发呆强。

不过或许他就是个祸源体,或者说天生就是制造阶级矛盾的存在,不过是做客去玩耍都能玩出事儿来,好在这一次引发话题的人物不是自己,而是甄吉,这也算是能让甄回稍稍松一口气,不至于太过尴尬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群孩子,最大的是林洵,十一岁,在一边当着老大,照顾所有孩子,特别是甄吉,还有林家另一个旁支四房的四岁的孩子,为了不至于让这两个小子给他们这些大孩子捣乱,让人弄上来了不少的吃食,想用食物堵住他们的嘴,牵绊住他们的腿,不想才过了一会儿,那跟屁虫就屁颠屁颠的过来了,凑到了甄回的边上,开始做报告:

“哥哥,我很厉害,吃了一碗蛋羹,一块绿豆糕哦,给家里省下了三文钱呢,哥哥回家要给我补上呢。“

甄回想哭了,他终于知道自家老爹看着自己出丑的时候是个什么心情了,真的是想要找一个地洞钻啊!太丢脸了!他都不用抬头,就能想到其他人的表情,果然还没有等他垂下脑袋,遮掩一下自己已经有些发红的耳朵,就已经听到了那些孩子们发出的笑声。

“那个,那个,时间不早了,那个我先带着甄吉回去了啊!“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甄回这会儿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一个办法了,可惜那些损友们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嘲笑他的机会的,就听林洵在一边扯住了甄吉,在那里哄着他问道:

“吉哥儿,告诉洵哥哥,你这账怎么算的?为什么要你大哥补给你?“

果然,这就不是个好东西,早就看清楚他的本性了,真是死咬着不放口啊!太坏了。可怜我们的老实孩子甄吉,还傻傻的真的就这么什么都往外说:

“哥哥说,家计艰难,节省为上,吉儿很省的,吃饭从来不留饭粒,也从不乱丢东西。“

这话倒是真的,作为小孩子,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比如吃饭的时候不专心,吃到一半就想着玩了,留下大半碗的饭就走人,或者是不顺心了,就想丢东西,这都不是什么好习惯,为了让甄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甄回真的是费劲了心思,最终想了一个法子,那就是给他说一些贫苦百姓家孩子的事儿,甚至在家中仆妇的陪伴下,带着他去看了好些就在他们家后面几条街住着的贫寒人家的孩子过得日子,看他们从小就辛苦的生活,然后告诉甄吉,要是他们不知道节省,或许没有多久,那家里的钱就要全用光了,最后他也不得不和这些孩子一样,穿那些很难看的衣裳,冬天没有暖炕,没有嬷嬷抱着。

如此一来甄吉真的是有一些吓着了,甚至还小心翼翼的问,是不是他不听话,家里就不要他,把他送给别人家,让他过这样的苦日子。当时甄回既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但是就是这样什么都不说,一下子就把甄吉的心给揪起来了,他可不想被送人,更不想离家,离开父母哥哥姐姐,这以后就分外的听话,也分外的粘人,这也算是甄回自作自受的结果了,他从此就有了这么一个小尾巴,走到哪里这孩子都要跟着。生怕被丢下。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开始学着不浪费,甚至还在听说自家哥哥藏私房钱之后,跟着也学起了这一招,想要藏些傍身钱,按照他的说法,藏好了,等着哪一天家里没钱了,他好拿出来给大家买吃的,让大家都知道他的好,不把他送人。

甄回对于自家弟弟的金钱意识还是很赞同的,不但默许了他藏私房钱的举动,甚至还推波助澜,告诉了他一些往日里他吃的用的东西的物价,然后鼓励他,每一次他省下了什么,就将这些折价给他存起来,就是甄吉的那些不穿的小衣裳也送到了旧衣铺子,换成了银钱放到了甄吉的小库房里。

虽说如此一来,这甄吉的性子很可能变得和他一样有些财迷,可是好歹这样养出来的孩子不至于会败家,更不可能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

原本这一切都是好好的,甄回还为此得意了很久,觉得自己养孩子绝对是大师级,不想这会儿就出问题了,直接给他丢脸了。这不是,甄吉才说了这么一点,这些林家孩子就开始偷笑了,而且还一个个满含深意的往甄回这里瞄,

“哦,吉哥儿确实是个好孩子,知道珍惜盘中餐,那告诉洵哥哥,你为什么说省下了三文钱?“

“一个鸡蛋两文,吉儿吃的小碗,就是半个鸡蛋,那就是一文了,这个我会算的,绿豆糕我听嬷嬷说,二十文一斤,差不多就是两文一个,所以是三文钱,吉儿吃饱了,回家就不吃了,那就是家里省下了三文,所以哥哥要给我三文,好让我存起来,将来用。“

傻眼,所有的孩子都傻眼了,他们从来不知道这居然是这么算的,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居然连一小碗蛋羹都能算出钱来,而且这在别家吃了东西,就是自家省钱,这算是什么意思?他们真是有些搞不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这省了钱,最终这钱居然是到了他的口袋里,成了他的?

林家的兄弟们难得有志一同的把脑袋都转向了甄回,只是这会儿甄回真的是没法子抬头了,他感觉脸上都有什么东西在发烧了,好在林洵是个大孩子了,知道这谁日甄回有些尴尬,所以想了想,就开始打圆场,对着甄吉说道:

“吉哥儿真是厉害啊,难不成你这是现在就开始攒书本钱了?“

他真的是好心的,想要打个圆场,可是他忽略了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尴尬这个概念,这会儿甄吉居然还能一本正紧的反驳:

“不是的,书本能用哥哥用剩的,省钱,吉哥儿要攒老婆本,哥哥说娶媳妇很花钱。“

这下好了,所有人实在是都忍不住了,哄堂大笑起来,这一下甄回真是没连呆了,二话不说,连一个招呼都没有,抱起了甄吉就往外走,准备彻底回家去闭门三天,好遮羞。

这本来就是一个孩子们之间的笑话,一个两岁的孩子攒老婆本,说一句可爱,说一句童言童语,那什么都过去了,没什么好多说的,最多将来用这个来取笑长大后的甄吉罢了,只是当这些孩子们把听到的事儿告诉了各家家长之后,这事儿就不一样了。

缘由更简单,因为物价。鸡蛋是两文一个,这在甄家很清楚干净,因为甄老爷刚到京城的时候,那就是自己在外头走动的,甚至在考中之后,搬出林家之后,因为一时半会儿房子还在装修,所以能听到不少那些工人之间的八卦,这些八卦多半都是些民生物价什么的,所以这甄家的采买那基本就没有太多的油水,唯一能沾到的便宜,也就是买的多之后,回扣上的一些好处,有时候是十几二十文钱,有时候是送给自家吃的一些肉菜什么的。

可是别人家不一样啊,特别是林侯爷这样的人家,那采买都是管事,是世仆不说,这职位有些都一做就十来年的,主家还不怎么懂得外头的物价,从没有过问过这些琐事儿,如此一来,长年累月的,自然就有人胆子大了起来,把一文钱的说成五文,那绝对都已经是属于有良心的人了,甚至有些人家直接后头加一个零都是有的。

而林侯爷家,就是这其中之一,他们家的鸡蛋已经在账册上显示出六文这个价格有好几年了。所以当林海回家对着父母说起今儿甄家哥两闹得笑话之后,林太太那是头一个就变脸了,在打发了旁边的下人们出去后,二话不说,就把自家的账册翻了出来,然后直接请林侯爷另外派人去市场上,街面上询问物价,把林家平日里采买过的所有东西都问一遍,然后对账。

而另外的其他林家家主,特别是那些主母,基本上也都是一样的动作,愣是谁,哪怕是脾气再好,作为主子,也绝对不会愿意看到自己被下人们当成猴子耍,更让她们气恼的是,这些采买,十有*都是她们信得过的人,有些是世仆,有些是陪嫁,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这些家主们最得意的身边人,而如今他们的遭遇却告诉他们,他们早就背叛了主家。这才是他们最最心痛的事儿。

他们缺银子吗?林家世代书香,世代官宦,老实说,各家缺银子的人家真心不多,特别是这几个来京城做官的,能当了举人之后,只顾着读书逍遥的人家,那就没有一个是缺钱的主,这样的人家给下人福利那也绝对是丰厚的,不说别的,就是每年过年的红包,打赏,那也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居然还想着贪墨,真是让这些从小学着人之初,性本善,一心认为百姓淳朴,满心以为自家是和睦,整齐,上下一心的书生们在失望的同时又充满了愤恨。充满了一种被背叛的羞辱感,整个人都不好了。

严惩,这绝对是需要严惩的,只是一想到自家的清白名声,这些人又不得不稍稍冷静了下来,随即相互商量了一下之后,开始全面的整理府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务,如今他们已经不相信这些下人了,所以为了彻底弄清楚,最好就是彻底的查一遍,然后才好做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甚至为了彻底的拔掉这些蛀虫,林家的各位老爷连着那些守在老家的下人们都不放过了,直接给族里去信,说明了一下事实情况,一来想要族里帮着处理一下,二来也是作为一个提醒,他们可不认为这样的事儿,只有他们几家,想来族里其他人家也一样存在这样的情况,要知道因为一个族的人都住的挺近的,这些下人好些也都连着亲呢。如此一来,还真是不知道谁才是干净的了。

这一出因为一个笑话就闹出来的家贼事件,说起来,真的不是甄回故意的,真的不是他有心替别人家抓贪污犯,就是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不过是甄吉的几句话,最终会引起这样的大阵仗。或许知道了,他就不会像是如今这样不知道怎么出门了,毕竟他这可也算是为各家做了一件好事儿。

至于说为什么甄回不知道?怎么说呢,这一件事,在这个脸面问题最最看中的时代里,那是绝对属于各家的家丑的,所以没有人会傻不拉几的往外说,就是下人们这会儿也正很惶恐的时期,没有那个敢八卦什么了。所以外头的人那是基本上不知道的多。

林家可是文人,可是书香世家,清贵的脸面啊!真是丢不起,所以就是往日再亲近的人家,林家的人也绝对是闭上嘴,权当没有的。所以甄回不知道那很正常,相对的,这影响力并没有以前甄回蝴蝶的其他事儿那么大。

所以甄回自己到了这会儿,也不知道自己又一次做了一件大事儿,如今他还在为自己丢脸的经历懊恼呢,他怎么就忘了教导自家那个傻弟弟,不能什么事儿都给别人说呢?或许他要在想一个法子治治甄吉那小子的大嘴巴问题了。

第57章

虽说林家的人并没有把自家这反贪行动对外宣扬,可是依然有不少的人家跟随了他们的脚步,在家中折腾了一边,只是这样的行动一家家的都很是隐秘罢了。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说起来,还是甄吉的功劳。没法子他那个省钱的笑话实在是有些经典,所以在各家太太们说起孩子的时候,有时会不小心就这么说了出来。

能当上各家主母的那基本都没有什么笨蛋,自然能听到这里头的信息,随即自然要采取行动的。倒是那些最后可能通消息的下人们那一个个嘴巴闭得紧紧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这事儿能知道的人,基本上自家已经清理了一遍了,这会儿各家的下人们神经正绷的紧紧到的,生怕让主家抓到什么小辫子,然后赶出去,要知道这世家大族里当下人,可是比寻常的百姓人家小日子过得都好呢,那些世代当下人的,或者是死契的更是身家性命都在主家手上捏着,在这样的时候,他们是丝毫不敢违逆主家的任何命令,另一个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多少也有些想要看好戏的,幸灾乐祸的心思。自家都这样了,要是那些其他人家也有了这样的想法,那这些往日比他们还嚣张的其他的人家的管事们,又该是个什么下场呢?想来必定更惨吧,他们可是比自家的人更贪心呢,所以他们是坚决不会让他们有丝毫准备的时间和可能的。

为什么会觉得传出去这些人都会有了应对的时间?这个很简单,这个世界虽然没有什么阶级革命呢,可是阶级永远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那些下人们其实天然的就是一个阶级,所以在出现贪腐之类的事儿的时候吧,那些油水好的位置或许很容易引起纷争,甚至踩着别人给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但是真一心向着主子,把这些事儿里头的猫腻报告给主子的人却不会太多,再说了那些管事儿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些事儿的重要性,不是自己人,不是已经用银钱塞住了嘴巴,那就是不相干的,不知情的,不会吧这事儿太过张扬。

所以说,在如此情况下,主家会被蒙蔽那真的是太容易了,毕竟没有那个主子自己会去逛街了解行情不是!谁见过家大业大的主子们一个个自己上街买菜,去衣料店里买布料的?更不用说这些大户人家里,很多东西都不是外头买的,很多都是自家庄子上送过来的,或者是自家的铺子里的东西,对于这些他们更是容易付出信任。可是他们忘了,即使是在信得过的,忠心的商铺管事儿,掌柜,每年能报到他们这里的额也不过是一年的利润,不会有具体的价格什么的,而庄子上也一样,从不会把这些价格说给主子听,至于那些各家庄子,铺子上没有的东西,需要采购的,那价格更是没有人会在意,如此一来其实他们已经彻底和外头的物价脱节了,所以说,真的是谁也没能想到,千算万算的,居然还会有这样的空子。

从甄吉这笑话慢慢的传扬开来开始,那简直就是整个京城所有采买管事的噩梦开始的日子,若不是他们没法子搞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这才让主家一下子精明起来,居然想着查物价了,估计这会儿他们都能想着怎么给甄吉敲闷棍了,就是因为害怕身份问题,被关进去送命,没法子直接出手,估计扎小人的也绝对不会是小数。

这样隐秘的各家一点一点的扩散着反贪的动作,虽然说表面上这些事儿都处理的很是干净,外头不知情的人那是没有一个知道这些的,可是有一个人却知道的清清楚楚,那个人就是皇帝。

当他连着看到四五家人家的秘密报告里都开始出现清理各家管事的事儿之后,就开始重视起来,一家两家的,那可以说是各家出了蛀虫,可是若是这出蛀虫的人家范围开始扩大,从文官到武官,从中等人家到世家勋贵,全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么就绝对不是什么蛀虫的问题了,而是制度的问题,他第一反应就是查,要把这些人家的采购制度查一遍,看看到底是除了什么事儿,作为一个皇帝,对于制度那绝对是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

等着将各家的情况都弄清楚了之后,他立马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让自己的暗卫开始查自己的那些皇商,这些皇商说白了和各家的采买管事其实是一个性质,还偶遇那些内务府的官员,内库的官员,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官职,既然这些人家官宦人家都能出岔子,那么自己这里也就一样不好说了。

这世上的谁人,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即使这些人没有贪污的事儿,也基本上没有一家是经得起查的,谁家没有点龌蹉事儿对吧,只要是当官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从没有仗势欺人的时候,更不用说这些属于皇帝属臣一样的官员了,虽然官职都不会太高,可这权利其实都不小,油水也多的让人眼红,能坚持住,不被诱惑的那简直就像是圣人一样了。

这年头没有什么人能说自己是圣人,所以当皇帝看到暗卫送上来的报告之后,差点持戒心肌梗塞,他头一次发现,自己居然是天下第一号的凯子,是所有人糊弄的对象,不管是什么东西,哪怕是最最寻常的,只要是进宫的,居然就要比外头的物价高上将近二十倍,甚至还有不少东西,居然还是过时货,属于外头店铺都快要卖不出去的货色,虽然这些都是给一些最最低等的粗使太监,宫人用的,他看不到眼里,可是别忘了他们的进价可是按照当季新鲜式样的二十倍进来的。这实在是让皇帝有点想要吐血的冲动了。

一碗药进了皇帝的肚子,一个药碗摔在了地上,变成了八瓣。满室寂静,连外头值班的太监们都忍不住腿脚开始哆嗦,心下暗暗嘀咕,不知道谁又惹怒了皇帝,不知道谁又闯祸了,要知道皇帝可是好久没有这么摔过东西了。

“往日里朕真是太仁慈了,去,把这事儿都处理一下。“

皇帝说着这话的时候,那眼神冷的,那脸色更是在烛火下变得有些狰狞。让整个殿阁都开始发寒了,天子一怒,流血千里。从来都是好玩的,当然,这样的事儿,也一样是属于家丑,皇帝也是要脸的,不至于处理的太过张扬,总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个冤大头吧,虽然他感觉,其实该知道的人都是早就知道的,只是他怎么也还是要遮上一层遮羞布的,所以很快,宫中出现次品的消息就这么传了出去,紧接着就是内务府开始倒霉了,采购了次品进宫,还让皇帝知道了,看到了这不是倒了血霉是什么,不少相关人等都直接以渎职之罪,抄家罢官了,还有几个直接责任人,也就是往日负责接待皇商,负责验货的官员,油水最多,权利最大的几个被定为欺瞒圣听,藐视皇权的罪名,全家下了大狱。就是好几个皇商也被罚了大笔的银子,有几个还被剥夺了皇商的牌子。

事情到了这一步,傻子也知道宫里出了大事儿了,只是这样的事儿不是谁都敢打听的,所以一个个权当不知道,反正这是属于内务府的事儿,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有那些个在家里整理过贪腐问题的人家,很有些若有所思,细细的将那些被拉下来的官员一个个整理了一下,立马就是眼睛一亮。

看看他们的官职,看看最后的处罚方式,他们怎么还能看不明白,只怕是皇帝也和自家一样,发现了那些个事儿了,而皇宫里的事儿绝对比他们家的事儿要大,这是一定的,他们一家子人才能采买多少,皇宫里又该是有多少?整个皇宫,从上到下,每天的开销只怕都要比的上他们这样的人家一年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些人的眼睛一下子就放到了这些被抄家的人身上,开始各展神通的去打听这些人家的家产问题了。

他们有这样的举动其实很正常,因为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些抄家得来的东西,皇宫里头除了那些选出来,特别珍贵的那物件,其他基本上是不要的,藏那么多东西没处花,那也是一种浪费,更别说这抄家是属于朝廷的收入,是属于国库的,即使如今是家天下,这内外,公私的事儿上,也需要注意一些不是。而户部,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没有银子实惠。所以这些往日里被当做很不错的物件的东西,最终的去向就是放出来,卖给各家官宦们。甚至为了能把东西尽早的放出来,换线,这价格上也多半会压的很低,甚至有可能达到五成的地步,如此一来,那简直就是直接在给大家放实惠,谁不想捡便宜对吧。

特别是那些田地庄子,这京城官员多,世家多,大户更多,如此一来,周边的土地实在是很紧张的,如此一来,这些个土地就成为了每一次抄家之后发卖的热门东西,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在那里盯着,想给自家多添置些家产呢,就是那些铺子也很有市场,各家都不嫌多,有些位置好的,甚至有可能几家竞争起来。反倒是那些个古籍书画什么的,那只有那些文人才会感兴趣,而一些家具,摆设,是那些寻常官宦的最爱,添置这样的东西,可以让没有什么底蕴的人家多几件拿得出手的,或者是摆出来长脸的东西。剩下的古董,金玉之类的,就是属于可有可无的了,每一次这样的事儿,最终这些都是卖的最不好的,因为这样的东西,各家都不缺,最终很多就流向了一些古董铺子。

这一次眼见着一下子抄家这么多人家,京城自知没有什么关联,自觉很安全的官员们,一个个自然眼珠子就放到了这些实际利益上。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人家皇帝也学精明了,在吃过亏,知道自己总是当冤大头之后,他很想把这些官员们也拿出来放放血,添补一下自己的损失。好在这些人家抄家后,抄出来的银子实在是不少,一下子让户部发了一笔横财,这才让皇帝稍稍心里平衡了一下,不然说不得他还要想着怎么把这些东西的价格往上涨一涨呢。要真是这样,那么那什么后宫妃嫔省亲的大戏,估摸着就要提早四十年举行了。

不过即使这样,皇帝也不准备继续吃亏了,为了能让自己更精明些,让自己能顺势看清楚,这些官员的家底,看清楚这些官员对自己的忠心,清廉程度,皇帝先让人去打听了所有物件的行情,然后开始准备集思广益,想法子怎么把东西卖上一个好价钱。

这可真是为难死了那些被皇帝拉去开小会的大臣们了,虽然说能有这样开小会的待遇,这说明了自家是值得皇帝信任的,是值得骄傲的事儿,可是他们都是专精做官的本事的人,对于做生意什么的,实在是不精通,这又能出什么主意?他们连自家的事儿都不一定管的好不。

不过即使他们再不懂,在皇帝面前也不能说,更不能没有一点建议,不然岂不是告诉皇帝他们都是水货?那以后他们还要不要混了?失了圣心想要再得回来,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所以这些大臣们那真是皱着眉头,揪着心,脑子开动的飞快,在那里不断的想着一个又一个他们认为可行的法子。

最终还是有人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专业的事情,那就让专业人员来操办,比如请京城最最有名的古董老字号的东家过来,请他说说有什么法子。

对于这个东家来说,做了一辈子商人,这是他们祖宗十八代最最荣耀的时刻了,居然有机会见到各位朝中重臣,是的是重臣,皇帝是不会见这个老家伙的,不是他不想第一时间听听这个老头的建议,也不是对着商人有什么歧视,二十他需要考虑到朝中士族人的感情,要是他有半点看中商户的意思,那妥妥的会引起强大的反弹,士农工商,这可是千百年定下的规矩等级,不是随意就能推翻的。就是这些重臣们出面也已经是了不得的礼遇了。估计御史们都能为了这个喷上他好几天的口水。

好在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人家真给了好建议,那就是拍卖,给出一个底价,然后直接让这些想要买的人自己相互提价。如此一来朝廷什么贪财的名声都没有不说,各家还都能满意,接受,甚至还能顾忌到整个京城所有的人家,官员,甚至像是最热门的田地庄子,直接可以分成千亩的,百亩的好几种,然后分开来拍卖,不但能获得更高的利益,还能让那些原本没有机会的底层官员也能买到好田地,也算是另类的进行了一次新的土地划分。不至于多的更多,少的更少。而这有了竞争,想来最终的成交价格,不会低于原价的九成,甚至是十成十。这倒不是拍卖不会火,而是因为各家都是秉承着捡便宜的心思来的,若是太高了,或许就没有愿意出手了。

至于那些其他的东西,即使再不热门,按照这老东家的猜想,怎么也能卖到物品价值的八成上下,如此一来,可以说朝廷能比原来处理的方式多出三成上下的收益。别看这只是三成,你要知道,这可是好几个官员的家底,还是京城油水最多的几家人家,就算一家人家家底是一千万好了,去除这里头现银和银票三成,三百万,在去除这大宅子,还有一些其他不值钱的东西,这能摆出来卖的,怎么也有五百万以上,以前五成只能得到二百五十万,而现在呢?那就是四百万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如今的物价,这些多出来的银子,都能把京城城墙重新修一遍了。可见这里头的浮动有多大。

至于这些人家为什么有这么多钱?亲,能把两文钱的鸡蛋卖到皇宫就成了一两银子的人,你觉得他们能贪污多少?就算是整个部门一起瓜分,就算是把所有有关联的人都塞上一遍,这些人也绝对能攒起这样的家业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是一个联合体的和珅,是暗地里的盐商啊。

这一年的冬天,京城依然是忙碌的,在去年的拐子案造成了整个京城一片热议之后,户部搞出来的这个拍卖,比先头的那些个抄家都让人群情激动。不说别人,就是甄老爷都激动了好几天,自打打听到这田庄拍卖规则之后,甄老爷就开始筹集银子,把家中能取出来的银子除了日常的开销那是全部都拿出来了,整整一万五千两,真是掏老底了,甄回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都以为他老爹这是把棺材本都拿出来了。至于甄老爷?他已经和甄太太说好了,要是运气好的话,他准备最少拍下五百亩来,把京城田地凑成一千亩。就是铺子也准备买上一两个,每年光租金就已经很让人眼红了。还有宅子,要是能买上一处四进的位置好的宅子,那才是他的最爱啊,如此一来,自家这有些不成样子的宅子格局就不用在忍受了。真是越想越多,越想越觉得银子不够啊!

说起来,田地是最根本的,也是最让人心动的一样了,甄老爷以前不是没钱买,而是没有地可买,除非他愿意买到比通州还远的地方去,如今好了,终于有了机会了,只是这样的美梦做的人太多,特别是那些往日和他一样,攒了不少银子,没处买地的六品以下的官员们,看着都像是要赤膊上阵的样子了。所以甄老爷很有些吃不准自己是不是能顺利的如愿。

倒是甄太太更加的实惠,她看中的更多的是那些珍贵的木头,还有好些的全套家具之类的。要知道他们家可是有两个儿子将来要成亲,有一个闺女要出嫁的,这到时候家具什么的还是很要紧的,哪怕不是什么顶顶珍贵的木材,中等偏上总是要有的吧。还有那些摆件,古玩,也是要紧的,留着将来当聘礼,当嫁妆什么的都是好的。要知道好些的珍贵物件,那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个店,别处可不一定有地方淘换去。

为了这些个东西,甄老爷和甄太太难得的有了分歧,还争执了起来,最终还是甄老爷投降,没法子,媳妇说的也都是正紧的道理,闺女从出生开始就准备嫁妆,这是所有人家的共识,他总不能全然不顾吧,为了闺女,妥协的甄老爷最终决定拿出四分之一的银子买置办这些东西。哎,还是家里钱不够啊,他还想买些古籍珍本呢!

所有人都在热切的盼望着拍卖的开始,只有甄回,整个人都有些傻愣愣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要是有人能走进他的脑子里,只怕这会儿也会感觉有些乱,因为他正在不断地回忆,以前有没有听说自己国家在封建时代有过拍卖的历史。实在是太意外了,这里居然出现了如此具有现代化流程的事件,居然还搞什么给田地重新划分大小,划分等级,这真的不像是那些文官们的手笔啊!难道说他除了蝴蝶事件的发生与否,居然还能蝴蝶人的脑子了?这玩笑可就开大了。

甄回的发呆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老爹找来了,原因很简单,这个越来越有点不像爹的爹,过来筹钱了,他可是知道自家儿子的小金库的,即使在少,估计一千两也能摸出来,这个时候不拿出来先紧着家里用还能到什么时候?

甄老爷这个动作差点没把甄回给吓死,他的小金库那可是他的心肝,怎么舍得就这么给出去?好说歹说,最终给出了五百两意思意思,当然作为儿子,他也是很会给父亲解忧的。

老爹钱不够?这个好办,趁着如今没有什么追还国库欠银的事儿,先去国库借上一万两好了,以后每年还上两千两就成,还不用利息,这么好的借贷条件不用是傻瓜。当然还钱是必须的,准时更是必定的,信誉什么的对文人最重要了,更别说这里头还有皇帝监视呢。至于为什么不一次性还?态度决定一切知道不?只要你还钱,你就是好同志,就不用担心被秋后算账。特别是有那么多不肯还钱的老无赖在那里对比的情况下。

像是甄回这样的聪明人其实真的不少,就在甄老爷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向拍卖现场的时候,户部最新统计结果表明,这一段时间里,来国库借银子的人超过了一百,而总共借出去的银子,超过了三百万。好在有了甄老爷这个诚实孩子打头,第一个写上了具体的还款计划和时间,让户部的人总算能稍感安慰,不用担心全部成为死账,呆账。不然估计他们这会儿都能哭死了。

第58章

拍卖的方式来放出抄家的东西,这在京城,那绝对是从来没有过得事儿,就是往前朝寻个例子都没法子寻,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事儿都有点让人瞪目结舌,比如这解说物品价值的人,居然是个古董店的东家,这让人很不理解,什么时候一个商户居然也能参与到官员们的事情里来了?只是人家理由也很充分,这不是尊重专业人士的意思嘛,再说了,这真要找什么官员去干,好像也没有人肯干,这毕竟对于读书人来说有些丢脸,最要紧的是,对物价的精确程度上也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最终大家也只能默认了。当然这账房那是一定不能放弃的,还是户部的老账房负责。

而这一次的拍卖场地也绝对让人无语,居然是安排在了贡院!为了这个,不知道多少老夫子摇头,表示不满,可惜这事儿就是户部也没有法子,谁让这附近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场地了呢。

参加拍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还要考虑到公平公正的问题(这个是皇帝特意要求的,为的就是让参与的人更多些,土地更加分散些。)所以这贡院就成了最好的场地了,每一个来参加的老爷一人一个贡院里科考用的小房间,就是那种三尺宽,三尺深的考房,现成的凳子,桌子齐全不说,还谁也看不到隔壁其他人的情况,安全性更高,竞争性更强了,毕竟看不到人,就没有什么抢了上司彩头的估计,能更加随心出价。

你别说,这贡院,作为京城会试的场所,全国科考的中心,其实环境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最靠近最中心位置的这些考棚,那都是最干净,最整洁,最体现考场威严和肃穆的地方了,更因为离着考官的工作间近,这里就像是整个贡院的面子工程一样,什么偷工减料都不存在,白墙,黑瓦,怎么看怎么利索,坚固。这一次因为是要接待官员,这负责人还特意找人重新刷了一遍石灰,彻底休整了一遍。如此一来,看着越发的好。

各位大人到了之后,因为还没有开始,甚至还有不少人很有兴致的重新参观了一下往日自己参加会试时候曾经呆过九日的考棚,也算是忆苦思甜了。

等到这拍卖开始,这一次的拍卖方式也让人吃了一惊,流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由户部派人把要拍卖的东西送到每一个买家面前,让他们看一遍,一来是确认一下物品,二来也是给他们一个近距离了解的机会。随后有兴趣的只要在每一个考棚里准备好的单子上写下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然后放到门口的竹筒里就成了,随即会有兵丁过来取走这些标注着各个考棚门牌的竹筒,放到主席台,由户部的人一个个拆开,一一宣读,每一个人都能听清楚别人的报价和自己的报价,是不是有什么错漏。于此同时每一个的笔迹也是所有人不能作假的铁证。

等到所有的价格都出来了,报价最高的那一个天然的就获得了这拍卖物品的所有权,没有丝毫可以作假,走后门的可能,要是有同样的价格出现,那么这物件就需要同样出价格的几家再一次重新定价一次。直到最高的一名出现为止。

或者说这是几百年来,甚至是几千年来朝廷发卖物品最最新奇,最最公正的一次了,所以即使有几个有些倚老卖老的人感觉有些不怎么有面子,可是真操作起来,每一个人都很有兴致,甚至有些喜好求名的家伙还盘算着这事儿是不是会被载入青史,自己是不是会被留名等等。而那些小官更是激动,他们终于也有了平等购买好东西的权利了!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反正这一次虽然卖东西比以前慢了很多,可是基本上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满意,头一天的田地一项是人最多的,也是所有人参加的兴致最好的,最终卖出来的价格,更是让皇帝满意,十成十的收回了价值,有什么比这更让皇帝高兴的事儿?就是户部上报说各家都有些借款,他都能不放在心上了。借吧,借吧,借了朕的银子,买朕的东西,看着是朕吃亏了,可是这银子你们能不还?敢不还?有这个胆子,就让你们家的家产也成为被拍卖的一部分。

至于甄老爷的还款计划,皇帝表示更加的满意,恩,这个家伙很是识趣,也是个老实头,这样的人可以用啊,这么有眼色,知道皇帝的钱不好借。不用问,让皇帝满意的官员,前程绝对是可以的,甄老爷这一次听儿子的话借钱还真是结对了,借出了好印象了。

甄老爷在贡院整整坐了一天,最终收获颇丰,买下了整整一千亩上等田,虽然因为价格原因,最终他买的都是通州还要往南的那一边的地方,可是就这样他已经是很满意了,上等田呢,就是在苏州,他家也从没有这样大的本事,这一次真是捡着便宜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才从无数的官员八卦中得知,这一次放出来的头一批次抄家的人家,一共有七家,真心不是少数,而这些人家的家产中田地加在一起,足足有三十多万亩田地,还有这些人家管事,管家等一些家奴们家中抄出来的,也足足有将近十万亩田地,还一个个都是好地。这其中那些大庄子基本都是主家的,像是其中百顷(5000亩)的庄子就不下二十个,还有二百顷的九个,五十顷的四十多,这些才是那些中上等人家最看重的,也是争夺比较激烈的,而像是他买的二十顷,或者其他小官们看重的十顷的小庄子,在这些大户眼里那绝对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是那些管事,管家们的家产,那些人家买这些都觉得丢脸呢,也正是因为这样,四十多个二十顷,八十个十顷的田产才能由着他们这些小官们分割。

甄老爷可不管这出处是哪里的,他只要知道这是好地,这一次让他们用九成的价格就买下了以前买都买不到的好地,那就足够了。一千亩啊,一年出息最少也是一千两,多的话,足足能有一千五百两呢。世家大族看不上,他可是很满意的,别说是他,其他的家境不怎么样的官员们一个个也都很是满意,像是甄老爷翰林院的一个同僚,就一口气买下了三处十顷的地,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他说的更加实在,一处给闺女当嫁妆,一处留给小儿子,还有一处合着原本的田产,正好传给长子,这一下子每一个都不落空,也算是他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了。就是他死了,也不用愁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了。

甄老爷买的地方有些偏,所以价格实在,九成的价格下,这上等田地不过是十两银子一亩,比京城四周动则十四五两一亩的田地,不知道合算了多少。虽然花去了足足一万两,可是要从甄老爷的角度来说,要是还有,他真的是还想买,哪怕是再去借银子也想买。

可惜啊,京城官员实在是太多了,底层的官员也多,所以能基本每一个人都买到一些,已经是有些相互谦让的结果了,再想多得,真的是白想了。

别说是他们,就是那些世家大户们,也多半是这样的情况,谁让这京城别的不多,就是高官世勋多呢,这些大庄子连每家一个都分不到啊!那些有心占便宜,有心捡漏的,这一次那基本上都是算白来了。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到了第二日宅子发卖,有兴趣的人越发的谨慎了起来,甄老爷很是努力的想要买一处四进的宅子,可惜这样的宅子虽然有,却抢不过那些大户人家,最终不过是买下了一处三进的宅子,就在他家后面不远处,花费了他一千两银子,这宅子如今说起来真的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比市场价低了将近一成他还是很满意的,这宅子即使租出去,每年也能有不少的收益,最重要的是他想着若是他将来常年在京城做官,或者给闺女上一门京城的婚事,那么这宅子给闺女做嫁妆绝对是可以的。

铺子甄老爷没有参加,他还剩下一万多的银子,要是买铺面的话,这些银子估计只能买上两个,可是他还有太多的东西要买,这其中家中太太吩咐的木料什么的可是大头,他都打听了,酸枝木的木料很少,到时候肯定很抢手,看看京城有多少底层官员就知道这些东西的需要数量了,估计很难办啊,实在不成他都想着是不是直接换些樟木,楠木,甚至是榉木,柞木算了。要是太太不同意,那他就先顾着给自家换上一套合适的能见人的家具,这成品的家具倒是好买些,毕竟数量不少,价格也绝对不高。实在是划算,就是买酸枝红木的全套家具也不贵,毕竟这算是二手货。

听说一千两就能买上一整套从客厅到书房,卧室,上上下下三十多件不错的樟木呢,听说是其中某一家庶子的院子里的家具,式样还很不错。就是酸枝红木,也不到三千两,实在是划算到了家了,要不是这一套是什么管家家里的物件,听着就让人有些膈应,估计价格还要更高些。只是甄老爷是实惠人,对他来说,二手就二手的,这有什么?他又不是什么有洁癖的人对吧,只要花样合适,木材合适,没什么不可以的。不成就多买些,把自家主院的家具都换一换。

如此一来,估计还能剩下的银子也就是一万两了,这些银子他都想好了,花一半去买些书画什么的,这东西传家才是最有底蕴,最体现他们书香人家的风格,这是不能不买的,他对于自家书房的珍品过少早就有些不满意了,要不是这些东西寻摸不容易,估计早就花大价钱充实一二了,如今那可是正好啊。哪怕只是买最不怎么值钱的那些,多买一些,也能让自己的书房更多几分斯文气。

剩下的就买那些太太需要的古董,摆件,玉器什么的,太太说的也是实在话,他们家能用来撑场面的东西确实是少了些,往日在苏州还不觉得,到了京城才发现自家底子实在是太过浅薄了。

一连五天,甄老爷几乎全扑在了拍卖场上,或者说整个京城泰半的官员都把精力放到了这个地方,好在这拍卖会是户部主持的,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些官员的情况,特意把时间放到下午,估计整个京城的政府工作都要瘫痪了。别说是京城了,到了后来,连着附近甚至是远一些的地方的官员知道了,也写了帖子,让自家的家人过来参加,就想着弄些好东西回去,当然这个家人是直系亲属,下人是不能进来的,不然也太不给参加的京城官员面子了对吧,哪有主家和下人同台参加活动的。

外地的官员能派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激动地不行,多少年了,这京城的汤水他们总算是能吃到一回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即使价格上和以前知道的不能比,可是能加入就是进步啊!俺们总算也是占朝廷便宜的人了。

甄老爷每天一有收获,就回家细细的和甄太太说一遍经过,两口子总要盘算一遍自家准备的银子是不是用的合理。说着说这也是家业小的人家必然的步骤,像是那位卖了三个十顷庄子的翰林,也一样天天算,或许他这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为了银子,盘算的这样的仔细了,读书人多半可都是有些不通庶务的。

那翰林姓邢,这个姓氏一出来,或者很多人就已经开始皱眉头了,直接往邢夫人身上想的朋友们,恭喜你们,猜对了,这就是邢夫人的祖父,邢翰林今年四十多了,比甄老爷年纪还大些,只是在生儿子方面,比甄老爷长进多了,因为他的大儿子如今已经二十岁了,还娶了一个媳妇,小儿子十七岁,也说好了人家,转年就要成婚了,还有一个小闺女,如今不过是十一岁,年岁还小,刚开始在母亲的带领下开始各处走动,为将来的说亲做准备。

邢翰林是五年前的进士,比甄老爷高了一届,庶吉士毕业后,直接留在了翰林院,这倒不是他家是什么书香世家的原因,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老师,以至于和翰林院一位学士成为了同门,如此一来,知道这邢翰林为人不够圆滑,外放不容易出成绩的情况下,索性留下他在翰林院,当了一个从六品的官职。

说起来邢翰林家只能算是普通的地主家,老家也是苏州,正是因为同乡的关系,同甄老爷关系着实不错。而这邢翰林家底和甄老爷比其实还不如些,只是他当初进京的时候,是把苏州的家产除了祖宅,全部卖干净了来京城的,所以从一开始这底气就比甄老爷足些,在师兄的帮助下买下了两处铺子,一处五百亩的田庄,又拍了心腹管事自己经营铺子,一处专门卖苏州的丝绸,一处专门卖湖笔,倒是也算经营的不错,数年下来,很是积攒了一些银子。

原本若是没有这一次的拍卖,他想着的是在添置些铺子,好分给儿子,毕竟如今长子已经成家,还有了孩子,小儿子也要成婚了,如此一来,他就要想着分家的事儿了。只是这田庄什么的,实在是不好分,想要再买又买不到合适的。这才有了这样的念头。

如今好了,自己积攒的银子用到了最想花用的地方了,一千五百亩地,三个孩子一人五百亩,只要再给小儿子准备一处宅子,闺女嫁妆里添置些别的器物,那就全都齐全了等闺女出嫁之后,就能直接事先分好家产,免得将来两个媳妇打架,别以为他不知道,大儿媳妇早就在算账了。

给长子两个铺子,一千亩田地,京城老宅和苏州祖宅,那样一来,占了全部家产的七成,小儿子,一处五百亩的田地,再买上一处大三进带跨院的宅子,想来长子也不至于不满意,小儿子也不至于没了出息。

盘算的很是清楚的邢翰林行动力真的是飞快,第一日花了一万五千两买地,第二日又花了一千二百两买宅子,到了第三日,五千两买了好些上好的家具,,能用作嫁妆的上好的箱子,上等木料的小物件,和一些金玉摆设什么的,这里头有不少他都是准备放到新宅子,当做给小儿子布置宅子的东西,算是他补贴给小儿子的,毕竟总不能直接给小儿子一个空宅子吧。另外又置办了好些能当做嫁妆的首饰,衣料之类的东西,总计用出去了差不多三万,这才歇手。

这些银子已经是他全部的积蓄了,就是原本准备小儿子成亲的银子都先拿了出来,还在户部借了五千两才凑够的。

不过这些钱他花的很是痛快,很是满意,在他看来,这算是为儿女们的将来做了最好的投资和安排,哪怕将来孩子们一个个没有出息呢,有了这些田地,孩子们也不至于饿肚子了,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林侯爷家也很满意,因为他们抢到的东西不是甄家能比的,林侯爷亲自出马,不单单是买到了一处百顷的庄子,还买下了好些珍贵的古籍,另外最大的收获就是抢到了一架古琴,如此雅玩,说真的,还真是只有有钱又有闲的人家才会感兴趣了,其他的世勋们,不是大老粗就是不识货,再不就是更看重实实在在的能给家里增加出息的东西,这才让林侯爷很是得意的用七成的价格就买到了手。

另外还有好些文房四宝,被一群平日里高大上,很有些威严,很正紧的三品以上的文臣们抢走了,别看他们往日斯文的很,到了这里,受到了这一次抢拍气氛的影响,一个个也难得挣得面红耳赤起来,若是一样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让别人买走了,不说这个买到手的人是如何的得意洋洋,其他人绝对是怒目相对,同仇敌忾的很的。

皇帝每一日都在宫里看着暗卫们送来的报告,每看一回就要乐一回,他真的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大臣们居然还有如此失态的时候,忍不住想着是不是过了年再办一次?他手里还有好几个人家被关着呢,抄家真的是一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儿啊!看看这几日户部账册上不断上涨的数字!再想想被收进宫里的那一堆珍品的东西,他就有些心动。

不过好在他还知道控制自己的*,知道这抄家的事儿做的多了,很容易引起大臣们的恐慌,对于自己的统治也有些不利,想了想,只能放弃了,不过转头他又想到了宫里内库的那些放置了时间很长,从不动用的存货。那些东西大半都是为宫里准备修缮宫殿储备的木料,宫殿不一定每年都要修,可是木料储备却是每一年都要做的,时间长了,这东西越来越多,成年的东西也越发的积压,因为真要是修缮宫殿,那用料的时候自然是选了又选,选出最好的,最新的,如此一来旧年的东西倒是大半成了没人要的了。

这一次被处置的一些人中有两个就是专门管内库的官员,他们的发财方式除了偷拿宫中的物品外,就是倒卖这积压的幕僚砖瓦。与其让这些人挣钱,这银子还不如朕自己挣,把这些东西也放到拍卖上卖掉,他已经发现了,木头什么的,其实销量也是很不错的,有闺女的人家几乎人人都需要,特别是好木头,而这宫里最差的拿出去,到了这些人家面前,也绝对是最好的。

还有一些陈年的衣料,有些不能凑成一套的没有龙纹之类忌讳图样的器物,寓意不错的幔帐,轻纱,还有这个,都已经把玩腻了的鼻烟壶,皇子们不要的玩具,这些都能处理了,直接给自己的私库也增加点收入,皇帝家也有感觉穷的时候啊!换了银子也能在让内务府进点新东西不是,他都好几年没有放开手采购好东西了。比如那些西洋物件!

皇帝的意志没说的,这抄家物品拍卖还没有结束,内库清理积压的消息立马又传了出去,这一次不说是京城边上的官员了,就是远在江南的官员都动了,开始往京城派人,送钱,不用说,皇帝这一次铁定是大赚一笔了,这就是垄断啊,还贴着皇家专用的垄断,实在是太折磨人了,能用上宫里出来的东西,哪怕是积压不要的,那也是很多人想都不能想的荣耀呢。

就连甄老爷都捉摸着是不是再去借一笔银子,好买些好木料了!恩,旧衣料也是可以的,那可都是贡品,料子品质绝对好,就算是时间长了,颜色上不如以前好,当家常衣裳也必定是不错的。

特别是在内务府新上来的官员,一心想要好好表现,给皇帝多挣点钱,生怕步了前任后尘的那位别出心裁的制定了一本拍卖物件清单四处发放之后,这场面越发的火热了。

几乎所有的官员,看着清单的手都在发抖,眼睛都布满了血丝,看看清单!哎呀,这好东西怎么就这么多呢?这个,连马桶都是红木的,实在是太让人眼红了。银子呢,银子怎么就这么不禁用呢?

第59章

为了那些好木料,多少人家在掏家底啊,要知道这积攒木料什么的,从来都是很花费功夫的事儿,是属于需要长时间运作的事儿,这一点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藏棺材板的习惯就能看出这一点了,这也是没法子,这年头,砍木头都是纯手工,运输上也一样需要人力,最要紧的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木料大半都是生长在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地方,像是紫檀,红木,哪一个是北方就有的?就是黑胡桃木这样第一等的都不是自产的,再加上越是好的木头,越是密度高,分量重,砍伐也好,运输也罢,自然难度就越发的高了,两厢一加,这木材自然越发的紧俏,很多要做大件家具的人家想要木材,自然只能慢慢的攒。

如今好了,宫里要放出来那些好木材了,这真是让人激动的大事儿。就是甄太太这样的温和性子,也难得直接拿出了嫁妆银子,交到了甄老爷手上,让他赶紧的买一些回来,绝对是一副过了这村就没有了这店的表情。

你说什么?陈年的?这有什么?只要没有蛀孔,那就没问题,反正都是原材料,再说了,能送进宫的木材,哪一样不是好的,这样的木料会出蛀孔的比例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还有邢翰林家也是一脸的积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这是着急给自家闺女准备嫁妆木料呢。

说起来甄回感觉很奇怪,自家从来都不是什么八卦的人家,就是专门打听消息的下人也从不去探听别家的家产什么的*问题,这一次怎么人家邢翰林家的事儿什么都清楚呢?就差没有把人家一家子的家底全给套出来了,就是关系再好,再是老乡,也不能成这样吧!

怀着这样的疑惑,甄回实在忍不住找了个功夫寻问了一下自家老娘,不想却得到了一个天大的消息,那邢翰林家的姑娘居然是林洵那小子结亲的几个人选之一,是林家专门拜托自家调查的!

老天!甄回脑子有些不够用了,这林洵是林海的堂哥,要是真娶了邢翰林的闺女,那就是成为了邢夫人的老爹的妹夫,那这样的话,以后要是贾赦再娶了邢夫人,岂不是要喊林洵姑父?这辈分不对吧,如今这贾赦和林洵可是兄弟相称,而且还是贾赦年纪大些,是当哥哥的!

不对不对!甄回拍拍脑袋,忍不住把脑子倒回去,重新想,虽然说这京城姓邢的官员真心没几个,按照他往日知道的,暗暗分析下来的情况看来,这邢翰林是最有可能是邢夫人祖父的人选,一来他有两个儿子,年岁上分析,老大很可能就是邢忠老爹,邢岫烟的祖父,而老二比较可能是邢夫人的老爹,二来,邢岫烟一家是从苏州过来投亲的,老家自然就是在苏州,三来邢夫人能成为贾赦的继室,那也是因为沾了父祖的光,因为父祖都是官,虽然是小官,可是也能说得上是官宦人家的嫡长女,这才有了嫁入荣国府的可能。

可是这不代表一切就没有别的可能。或许过几年会有别的苏州的邢家男子在京城当官呢?或者从一开始他就弄错了,他们不是苏州人,邢岫烟一家在从苏州来只是他们一家子搬家搬过去的呢?

最重要的是,如今他好像已经蝴蝶了很多事儿了,这邢家是不是还会和贾家接亲都有些不怎么确定了,原因也很简单,如今的贾赦比原著肯定上进了很多,在家族受到的重视也多了很多,史氏又失势,没有了对贾赦婚姻插嘴的权利,那么如此一来,贾赦从第一个媳妇开始,会不会人选就会出现改变?要是媳妇人选改了,那么贾赦还会不会丧妻那可就说不定了。没有丧妻,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继室之类的事儿了。

想到这里,甄回总算是大脑开始恢复了清醒,能用正常人,不对他从来都是正常的,要说他用符合如今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规矩上去重新想这个事情。常言说的好啊,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在这个时代这是一种婚娶的正常现象和潜规则,这一点从林洵他父母给他相看的几个人选上就能看出来了。

邢翰林是从六品的官职,按理说比林洵他老爹要高,可是林家是书香世家,是苏州当地有名的世宦之家,这门第上却比寻常地主出身的邢家高了不止一筹,如此一来,林家能把邢家放进人选里头,那已经是看的起邢家的一种表现了,这还是看在邢翰林有一个江南有名的大儒做师傅,有一个当了翰林学士的师兄的情况下,才有这样的待遇的。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什么门当户对,什么等级森严,真不是说着玩的,那什么灰姑娘,什么幸运小子之类的事儿真心不多见。贴别是灰姑娘,这年头对女子礼教更是严苛,聘者为妻,奔者为妾,想要追求什么浪漫,那只能当小妾,而幸运小子什么的,一般就是上门女婿的意思了,即使是那些什么让座师看中的新科进士之类的,很有些美谈的典故,没有生孩子要跟着女方姓这样的事儿,那在家中的地位也绝对不高,属于女方家族的附庸是一定的。

甄回来到这个世界时间也不短了,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经很清楚,所以当他用这个时代的思考方式,游戏规则去重新想了想这件事儿,他就发现,自家调查邢家的家产还真是很正常的事儿。既然这邢家比林家地位低,那么林家自然在调查的时候就要调查的更加仔细一下,好知道邢家有没有让他们林家纡尊降贵的结亲的资本。

不单单是这些家底的问题,未来闺女出嫁的嫁妆问题,甚至这一家子人的潜力问题也会在考虑中。毕竟谁也不想要有一个拖后腿的亲家,也不想要一个将来注定没落的亲家。如此的话,很可能会拖累自家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