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璟赶紧将人拉进怀中,在她唇上亲了一口,“筝儿,我保证以后再也不随便跟你发脾气了。”

至此,两夫妻才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第二天一早,赵璟直接从宫里去上了早朝。

早朝刚刚结束,他便急吼吼回到太后的宫殿,嚷嚷着要接媳妇、儿子打道回府。

太后跟白洛筝婆媳俩正一人抱着一个娃娃给两个小家伙喂吃的,听赵璟说要将媳妇儿给接走,当场便有些不乐意,“筝儿在哀家这里住得好好的,

干嘛要跟你回去王府?要回你自己回吧,哀家过几天还要带着筝儿去寺院里上香还愿呢。”

赵璟一听这话顿时急了,“母后,筝儿可是我媳妇儿,她有家有男人的,还有两个大胖儿子,跟您老人家这儿住着到底算怎么回事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您儿子和您儿媳妇儿闹不合,感情不好呢。”

太后冷笑,“哟,现在才知道这是你媳妇儿,当初你媳妇儿舍命救你之后非但没得到你的宽慰,反而还被你冷落在家不闻不问的时候你怎么不知道她是你媳妇儿?”

赵璟被自家老皇娘一句话给问得没声了,只能眼巴巴的将目光落到白洛筝脸上,希望她能替自己在皇太后面前多说几句好话。

白洛筝见自家男人吃了瘪,忍着笑对太后道:“母后,您就别再欺负他了,没看这几日不见,他脸都瘦一大圈么。反正皇宫离王府就那么几步之遥,母后要是想见筝儿和两个小孙子,筝儿随时带着儿子进宫来探望您老人家就是。”

皇太后瞪了赵璟一眼,“哀家就念在你媳妇儿为你说好话的份上,这次先不跟你计较。不过,你下次要是再因为这些着三不着两的事儿跟你媳妇儿闹,可仔细哀家这辈子都不让你再见她。”

赵璟如蒙大赦,赶紧点头应是。

第369章 赵家小儿

又留在宫里在老太后身边做低伏小哄了半晌,直到把老太后给哄乐呵了,这才拉着媳妇儿抱着儿子,开开心心地回了王府。

一晃眼,赵璟家的两个小子已经八岁了。

说起这两个臭小鬼,赵璟这个当爹的真想在内心深处抹一把辛酸泪。

想他赵璟这辈子从未做过任何让他后悔的事,包括当年他让出皇位给自己的侄子赵昱,包括他带兵打仗上战场保卫家园,包括他费尽千辛万苦将白洛筝这个宝贝媳妇儿娶进家门…褴…

一桩桩一件件,哪样都让赵璟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他以为拥有了这一切,便可以一直这么幸福下去,结果随着他家那两个小子一天天长大,赵璟真是万分后悔他怎么会养出这么两个让他暴跳如雷的倒霉孩子。

现在京城的名门贵胄们谁不知道摄政王家的那两位双胞胎公子是京城里有名的小魔头爹是手握重兵权的王爷千岁,娘是逍远侯府的嫡出二小姐,外公是大名鼎鼎的逍远侯爷,祖母是当今皇太后,堂兄是当今天子。

这种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天之骄子,在偌大的皇城里可以直接横着走鲎。

皇家书院是先祖爷在宫里专门为皇族子弟以及官员家的子弟开设的一所学堂,除了拥有皇族血脉的皇子之外,朝廷四品以上官员的儿子,都有资格被送进皇家书院读书习字。

作为摄政王家的两位身娇肉贵的小公子,赵亦祯和赵亦泽自然有十足的资格成为皇家书院里的学生之一。

除了赵亦祯和赵亦泽,书院里还有几十个从大臣家里选拔出来的优秀子弟被送进了皇家书院。

虽然按照朝廷的规定,四品以上官员家的孩子可以进书院读书,但这些被送进书院的孩子要经过层层考核,比如人品、学识、谈吐、能力,不管哪一方面,都要达到进入皇家书院的标准,才能正式成为书院中的一员。

这种考核表面看似极为简单,内里却隐藏着一层深意。但凡被选进皇家书院的学生,日后都有可能成为天子近臣,前途那是无可限量。

所以朝廷里那些望子成龙的官员们,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将自己家的孩子送去读书。

而除了以上逻列出来的那几点要求之外,皇家书院对这些孩子们还有一个最特别的要求,就是这些孩子必须都是官员家中的嫡子,是长是幼倒无所谓,但送来的孩子必须是由正妻所生,那些从姨娘小妾肚子里爬出来的孩子想进皇家书院,几乎是连想都可以不必去想。

据说皇家书院的这个新规定是当朝摄政王赵璟亲自所定,写下这条律法的时候,赵璟的所作所为还受到了朝中几位大臣在皇上面前的一致弹劾。原因就是,这些大臣家里庶子庶女无数,有不少庶子庶女因为子凭母贵,在家里还颇受这些大臣们的心疼和喜爱。

人心本来就是偏的,他们这些当爹的不会因为嫡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便对嫡子高看一眼,既然看不上嫡子,自然要苦心栽赔招自己疼爱的庶子,可赵璟闲的没事儿新颁下的这条法令,简直让那些宠妾灭妻,偏帮庶子打压嫡子的大臣们无言以对。

于是联名将不满上奏到皇上面前,希望皇上能出面阻止摄政王这荒谬的提议,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

赵昱今年刚满十六,按理说,以他现在的年纪已经完全可以亲政。

可赵昱的性子天生软糯,就算在皇位上坐了这么久,骨子里的他还是觉得这天底下唯一适合坐在他这个位置上的人是他的九皇叔。

也因为如此,赵昱对他九皇叔下达的每一道命令不说是言听计从,只要九皇叔认为是对的,赵昱就从来都不会说出半句反对。

不少大臣曾明里暗里的暗示皇上,既然他到了亲政的年纪,就该将摄政王的手里将权利夺回,结果这些明里暗里给赵昱出主意的大臣,在出主意之后没多久,要嘛被贬了官职,要嘛被发配外省,情节严重者,还会被夺去顶戴花翎,直接罢了对方的官职。

时间久了,大臣们才意识到摄政王与皇上之间这叔侄关系是容不得别人半点破坏的。

说句不中听的,如果赵璟在赵昱面前说一句,本王想要坐你的皇帝之位,赵昱会二话不说脱下龙袍,非常潇洒的拍拍屁股直接将位置给他九皇叔让出来。

只有那些眼皮子浅的大臣,才会多此一举,劝皇上提防赵璟,却不想聪明反被聪明误,临了竟落得一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总之,赵璟颁下的庶子不能进入皇家书院的这条法令,在皇上的批准之下,就这么正式成立了。至于赵璟吃饱了撑的为何要在皇家书院收人的规矩上多加这么一条,众人心里都明白,赵璟就是想用这一招向那些抬了姨娘娶了正妻的大臣们做一个表范,他赵璟对那种朝三暮四的人并不欣赏,想让你们家儿子进皇家书院,日后得到很好的前程,那在做人做事上便规矩一点,别娶了这个便忘了那个,女人是用来宠的,不是用来玩的。

不少大臣对赵璟这条理论非常无语,不过人家

是手握重兵权的摄政王,就算他们心里再怎么不满,最后也得乖乖妥协,按章办事。

此时此刻的皇家书院里,赵亦祯和赵亦泽这两个被京城名门贵胄们喻为赵家大小魔头的两个孩子,正玩世不恭的站在太傅的面前接受质问,质问的理由就是,太傅刚刚让书院里的孩子在学堂里抄写三字经,自己则趁学生抄书的功夫去了趟茅厕。

结果当太傅方便完回来的时候,发现他放桌子上的一本手抄诗集竟然被墨汁给涂得面目全非。

负责在书院里教这些孩子读书写字的太傅姓刘,学生们平日里都会尊称他一声刘太傅。

这刘太傅一把年纪,胡子花白,因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曾经还任职过内阁大学士一职。

赵璟还是小毛孩子的时候,刘太傅便被先帝请进皇宫当过皇子们的太傅。

第370章 为何如此

赵璟觉得刘太傅不但学问够高,为人也够正直,便在刘太傅辞官之后,正式将他讲到皇家书院,教皇子皇孙以及大臣家里的名门子弟们学学本事。

刘太傅自是欣然同意,没有推辞之理。

可刘太傅万万没想到,这皇家书院里最让人不省心的两个娃,就是摄政王他儿子褴。

那本被墨汁染得面目全非的诗集,可是刘太傅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抄写出来的手抄本,他对自己一手簪花小楷喜欢不已,就算簪花小楷更适合姑娘家来学,可刘太傅这人骨子里就是有那么一点娘娘腔,非常喜欢那种工工整整,让人看了便会一目了然的东西。

每天他来书院教书的时候,都会将这本手抄诗集带在身边,趁学生们埋头抄书的时候,便拿出来翻看两眼,再自我感慨一番。

万没想到,被刘太傅钟爱的这本诗集,在他去了一趟茅厕的功夫,竟然被墨汁染得面目全非。

刘太傅又心疼又生气,在学堂上狠狠发了一通脾气,并厉声质问到底是哪个小鬼,弄脏了他的手抄本。

这些学生个个都是人精,一个个全都紧闭着嘴巴,死活不肯招认一个字。

刘太傅气得七窍生烟,胡子乱抖,见作案凶手不肯自动招认,便放下一句狠话,今儿如果不被他抓到犯案凶手,无论有罪没罪,每个人都得撅着屁股,乖乖挨他十下竹板鲎。

刘太傅被赵璟请进皇家书院当太傅的时候,曾许诺了他不少权利,只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他是可以责罚这些小孩子的。

有了摄政王的保证,刘太傅也不怕得罪这些官家子弟。

你们不是谁都不肯招认么,行,那就全体受罚,一个都别想跑。

刘太傅命令一下,众娃们继续保持缄默,反正屁股挨十下竹板也不会死人,而且刘太傅今年都七十多了,老爷子一把年纪,又是文人出身,力气小得可以,挨十下打,屁股最多红上一红,连肿都未必肿得起来,所以从娃娃们毫无反抗,心甘情愿的等着刘太傅这位老爷子拿小竹板揍他们的屁股。

结果,众娃之中有一个娃不乐意了。

这娃是左督御史楚天原家的小公子,姓楚,名叫楚绍文,说起这个楚绍文,那绝对学皇家书院里最受刘太傅喜欢的学生,没有之一。

这楚家小公子今年不多不少也是刚满八岁,平日里对太傅谦恭有礼,太傅让他背书他就背书,让他写字他就写字,不但乖巧听话得不得了,最让刘太傅欣赏的就是,这楚小公子和他一样写得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

正因为如此,刘太傅平时对这位楚小公子疼爱得不行,当然这不是说刘太傅对别人家的孩子不好,事实上刘太傅这人还是比较公正的,不然也不会被赵璟请来皇家书院当太傅。

话又说回来,楚小公子之所以不会乐意,是因为他觉得太傅的手抄诗集并不是自己弄花的,太傅让他们集体撅着屁股挨板子,他对此深深不服,他凭什么要为别人犯下的错误去受这份责难?

于是,楚小公子忽然站了出来,一手指向正坐在旁边看热闹的赵家两位小魔头,铿锵有力道:“太傅,用墨汁弄花您那本手抄诗集的,就是赵亦祯和赵亦泽。”

八岁的孩子,对权利和地位这种事情了解得还不如成年人那么透彻。

楚小公子虽然早就知道赵家这两个小魔头来头不小,摄政王是他们的爹,当今皇上是他们的堂兄。但知道归知道,这并不代表他就怕了这两个小魔头。

而楚小公子做人之所以会这么“耿直天真”,是因为他爹楚天原的性格就是这么一个耿直天真的人。

来书院读书的这些学生,在进书院之前,被自家爹娘耳提面命的警告,进了书院,一定要对赵家两位小公子言听计从,就算被两位小公子欺负了,也得给他们死死忍着,绝对不能因为任何事情得罪到赵家两位小公子的头上。

所以,当刘太傅说要全体受罚的时候,众人宁愿挨冤枉板子,也绝对不会将弄花太傅诗集的罪魁祸首给揪出来。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关键时刻,楚小公子居然坐不住了,急不可耐地将赵家两位公子的罪行给公布了出去。

于是便有了之前的一幕,赵亦祯和赵亦泽被脸都被气白了的太傅叫到门外受训,受训的内容无非就是你们两个坏孩子为何要弄花老夫辛辛苦苦抄了大半年的诗集?

说起赵家这两兄弟,虽然是双胞胎,长得还真是一点儿都不一样,哥哥赵亦祯随了他爹,样貌与赵璟小时候有八、九分相似,小小年纪便生得丰神俊朗,俊气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大臣家里的千金小姐。

别看赵亦祯今年只有八岁,这孩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无不透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尊贵之气。他就像是一个天生的王者,每一个眼神动作,都能让人情不自禁的臣服在他的气势之下。

而弟弟赵亦泽则随了他娘白洛筝,五官生得那叫一个精致漂亮,最重要的就是这娃举手投足间总会流露

出几分玩世不恭,笑的时候像只奸诈的小狐狸,不笑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又带着那么一股子说不出来的坏。

正常人家生出来的双胞胎,相似度都能达到连自家爹娘都分不出谁是谁的地步。

赵璟家这两个孩子却是个异类,明明是双胞胎,却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可你若说他们不是双胞胎,人家确实是一前一后只差一刻钟从娘胎里爬出来的。

而且,这两孩子一个像极了爹,一个像极了娘,绝对不可能是别人的种,就算外人想在赵家两位小公子的身上做文章,都让那些人无从下手。

两位小公子面对刘太傅的厉声质问,脸上非但没有露出半分惧意,反而还坦坦荡荡的承认,太傅的那本手抄诗集,的确就是他们两人给弄花的。

“你们为何要这么做?”

第371章 称王称霸

“太傅…”

最先开口的是弟弟赵亦泽,他敛去脸上那有点奸诈的笑容,一本正经道:“如果您老人家因为一本诗集就要对我兄弟二人大发雷霆,甚至还要拿竹板子打咱们的屁股,我兄弟二人肯定不会对您的责罚说出半个不字。但是…”

话锋一转,赵亦泽又道:“在您责罚咱们之前,我要为我和我哥申申冤,实在是您那本诗集放的地方离砚台太近,砚台里的墨汁一洒,您那本诗集自然就被墨汁染花了!”

刘太傅抖着胡子道:“好端端的,砚台怎么会倒?而且老夫那个时候去了茅厕,让你们留在学堂里抄书写字,你坐的地方离老夫的桌案那么远,除非你故意,不然怎么会打翻砚台弄洒墨汁?”

哥哥赵亦祯接口道:“因为就在您去茅厕的这段时间里,学堂里忽然爬进来一条蛇。那蛇是青黑色的,吐出来的蛇信子甚是吓人,当时学堂里的学生都被吓坏了,要不是我兄弟二人略学过几天功夫,及时将那条蛇给弄死了,没准儿咱们学堂今天就会闹出一场人命案。鲎”

“你说学堂里爬来了一条蛇?”

刘太傅觉得这个解释实在是太过天方夜谭,深宫大院,怎么可能会有蛇出没褴?

“太傅,这件事我兄弟俩真没必要骗您,不信您去问问其它的学生是不是来了一条蛇。我们兄弟二人为了自保,在跟那条蛇做斗争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又不小心弄花了您的诗集,所以您从茅厕回来的时候,才会看到那样的一幕。”

刘太傅皱着眉头,还是一脸的不敢相信。

于是,刘太傅将赵家两兄弟又给叫回了学堂里,并当着众人的面问,在他去茅厕的这段时间里,究竟有没有蛇出现过?

所有的娃娃们全都将目光落到了赵家两兄弟的脸上,然后,异口同声的回了一个字:“有蛇!”

唯独做人最实惠的楚家小公子发出了反对声音,“没有蛇!”

刘太傅的胡子又抖了起来,转头去看赵家两个小魔头,“你们说谎!”

赵亦泽忽然笑了,“太傅,您说我们说谎,那可真是冤枉咱们了。您刚刚也看到了,所以有的学生都说这学堂里有蛇出没,唯独楚绍文说没有,这意味着什么?说明真正说谎的那个人是楚绍文。因为您上堂课还给咱们讲,当众人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少数服从多数。咱们学堂算上我兄弟二人整整有五十八个人,现在五十七个人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唯独有一个例外,难道您能因为那一个例外,就否认其它五十七个人的答案吗?您要是执意相信楚绍文而不相信除了楚绍文之外的其它五十七个人,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您偏心偏得厉害!”

赵亦泽这番话将刘太傅给堵了个哑口无言。他承认他平日里比较偏心楚绍文,那是因为楚绍文是个乖巧可爱的漂亮孩子,哪个当太傅的遇到这样的乖孩子都会心生欢喜。

这倒不是说赵家两位小公子不可爱不漂亮。事实上论模样、外貌还有气质,赵家两位小公子胜了楚绍文好几筹,可这两个小魔头打从进书院那天开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他让他们背书,他们在玩,他让他们写字,他们在玩,他让他们回答问题,他们还在玩。

刘太傅气得不行,曾一状将赵家两个小公子不听话的行为告到了皇上面前,因为那天正赶上皇上来书院视查,刘太傅便将满腔心酸跟皇上抱怨了一下。

为此,他还特意当着皇上的面让赵家两位小公子背书写字,就是想让皇上亲眼见证一下,他这两个不学无术的堂弟究竟有多么的无可救要。

结果,两位赵小公子不但将太傅让背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还在太傅的刻意刁难下写出了一手好字。

刘太傅当场有些傻眼,这两个孩子平时在书院连书本都不翻一下,他一直以为他们一无是处,没想到书背得那叫一个朗朗上口,字写得那叫一个龙飞凤舞。

刘太傅本来想在皇上面前告这两个孩子一状,不想皇上看到自己两位小皇弟这么聪明伶俐,非但没让刘太傅找机会训斥到,反而还当着众人的面,将两个小皇弟大肆夸赞了一番。

皇上高高兴兴的走了,刘太傅却傻了眼。

从那之后,刘太傅知道这两个孩子非但不笨,还很聪明,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作怪捣乱,时不时还能把他给气得吹胡子瞪眼,正因为这样,刘太傅才对乖巧听话的楚家小公子稀罕得不行。

此时此刻,刘太傅赵亦泽一番话问得无言以对,虽然他还有一肚子的不满等着发泄,但事实就摆在眼前,他总不能真的为一个楚绍文,便责罚其它故意说谎的五十七个孩子。

没错,刘太傅就是知道,另外那些人在说谎。

可就算他明知道是这样,也阻止不了赵家两个小魔头在书院里称王称霸。

就这样,刘太傅的手抄诗集被破坏一事,在赵家两位小公子的恶意辩解之下,就这么不了了之,草草结束。

刘太傅是放了赵亦祯和赵亦泽一马,却不代表这两

个魔头肯放过出卖他们的楚绍文一马。

这楚绍文在刘太傅眼中是个乖巧可爱又听话的好孩子,在其它孩子眼中,他却是一个爱打小报告,并经常在太傅面前告同窗黑状的阴险坏小孩。

当然,楚绍文并不觉得自己背着别人在太傅面前讲同窗坏话有什么错,他只是将同窗们平日里在太傅看不到的时候所做的调皮捣蛋的坏事,逐一呈报到太傅面前,最终的目的是想通过太傅之手,好好管教那些不学无术的熊孩子。他是为了他们好,才在太傅太前打他们小报告,却不想他这种小人行为早就引起其它人的不满。

这些从各个名门权贵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哪个不是自己家里的小皇帝、小祖宗?而且调皮捣蛋惹事生非是这个年纪的小孩子们会犯的通病,没看摄政王家的两位公子也在其列么。

有那两个小魔头给他们当领头人,这些孩子就像找到了依靠,三五不时便跟着赵亦祯两兄弟上树掏鸟,下水捞鱼,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第372章 办法已想

结果他们上树掏鸟,下水捞鱼的事情被楚绍文一状告到了刘太傅面前,刘太傅便在学堂上不厌其烦的给他们灌输树上鸟窝里的小雏鸟,是鸟妈妈费尽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宝贝,鸟妈妈每天都要飞到很远的地方给自己的孩子捉虫吃,如果回来看到鸟宝宝被人给捉走了,就会如何如何伤心…褴…

还有就是水里游的鱼儿每天自得其乐的在水中过着它们幸福快乐的日子,没招谁没惹谁,却要被他们这群小孩子抓捕烧烤,此等行为实在是残忍至极如何如何…

总之,无论这些孩子做什么,都要被刘太傅耳提面命的念上一念。

久而久之,孩子们便意识到自己人中出了奸细,仔细一琢磨,便发现这个奸细正是楚家的小公子,楚绍文。

皇家书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学生与学生之间,无论发生了任何矛盾都不可以相互斗殴,不管是在书院以内,还是在书院以外。

一旦被人发现他们在私下里打架闹事,不管谁对谁错,打架的双方就会被书院予以除名。

所以就算这些孩子们不待见楚绍文三五不时便在太傅面前打小报告的行为,一个个还是对他忍气吞声,最多平日里看到他的时候绕路走,直接来个眼不见为净。

赵亦祯和赵亦泽两兄弟自然也是如此,不是他们不想收拾楚绍文,而是他们根本不屑于。

但今天这件事,两兄弟是彻底被楚绍文给惹怒了。

当然,赵家这两个孩子可不是什么冲动之人,不会因为眼睁睁看着楚绍文当着太傅的面告他们的状,便在下学堂之后将人拉到胡同里狠揍一顿,那种不入流的手法,赵家两位小公子连做都不屑于做。

“楚小公子,你过来,咱们谈谈。鲎”

放课之后,赵亦泽面带笑容的拦住楚绍文回家的去路,说话的语气极为诚恳,脸上的笑容极为真挚。

这娃生了一张极具欺骗性的脸,笑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温润无害的小公子,让人完全感觉不到他身上带有任何伤害性。

饶是这样,楚绍文还是对他的招唤生出了几分戒备之心,他紧紧抱着自己怀里的书包,一脸警惕道:“你要跟我谈什么?”

摄政王家的两位公子在京城里是有名的魔头,就算这两个人直到现在都没有欺负过他,却并不代表他对他们没有畏惧之意。

身为哥哥的赵亦祯由始至终始终神色倨傲的站在不远处,目光清冷的看着这一切。

倒是赵亦泽比他哥哥热情了一点,笑嘻嘻走到满脸戒备的楚绍文面前,好言好语道:“楚小公子,你还记不记得上次咱们趁刘太傅不在的时候,曾偷偷去后山的那片树林子里掏鸟窝,后来不知怎地,刘太傅竟得知了这件事,将咱们学堂里所有去后山掏鸟窝的学生从头到尾给训了一遍。”

“那…那又怎么样?”

楚绍文心里有些害怕,这赵家两兄弟该不会已经发现是他在背后告的密,所以想要找他来报复吧?

“你别怕嘛。”

赵亦泽继续维持着脸上恬淡温柔的笑容,一脸真诚道:“其实我觉得刘太傅后来骂咱们骂得很对,刚出生的小鸟多可怜啊,就这么被咱们给掏走,它娘捉虫回来看到自家娃没了,肯定要伤心难过好半天。这么一寻思,我就觉得自己当时实在是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事后想想,都会后悔得要死。”

楚绍文被赵亦泽那一脸我在说实话,我没有骗你的假像给骗住了,他慢慢放松了警惕,认认真真地点了点头,“你能这样想,便是再好不过了,小鸟的确很可怜,而且他们那么小,又不能生活自理,所以你们不该把他们偷走,让它们的娘伤心…”

就在楚绍文将圣父之姿发挥得淋漓尽致时,赵亦泽的手里忽然出现了一只嗷嗷待哺的鸟宝宝。

楚绍文吓了一跳,“它…它是从哪里来的?”

赵亦泽小心翼翼地捧着毛茸茸的鸟宝宝,语气认真道:“这只鸟宝宝,是我和我哥在那边的那颗树下发现的,发现它的时候它似乎摔伤了,我给它上了些药,现下它的伤势已经略有好转。楚小公子,我知道你为人最是良善,所以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将这只从树上不小心摔下来的鸟宝宝,送回它的鸟窝,让它回去见他娘?”

楚绍文有些意外,“既然这只鸟宝宝是你发现的,你自己为什么不去送?”

赵亦泽指了指自己的腿,可怜兮兮道:“我的腿昨天受了伤,不能爬树。”

楚绍文下意识的又将目光落到不远处连鸟都没鸟过他一眼的赵亦祯脸上,仿佛在说,你的腿受了伤,你哥的腿总没什么大事吧?

赵亦泽岂会看不出楚绍文眼中的意思,笑着解释,“我哥今天身体不舒服,恐怕爬不了树。楚小公子,你不是一直说做人要以慈悲为怀,我不过就是想让你将这只离开娘亲怀抱的受伤小鸟送回树上,你就推三阻四,一副不爱管闲事的样子。看来你平日里在刘太傅面前表现出来的乖巧仁慈,都是伪装出来的吧?”

楚绍文被他一番话说得面红耳赤,虽然他一点儿也不想多管这个闲事,可为了避免赵亦泽对外宣布他是假仁假意的伪君子,他只得不情不愿意的从对方手中接过那只毛茸茸的小雏鸟,又随赵亦泽两兄弟来到距书院不远处的一棵老杨树面前。

这老杨树也不知道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枝繁叶茂,树杆粗大,要两、三个人合抱起来才能将它团团围住。

楚绍文仰起脑袋看了看这棵老杨枝的高度,冲赵亦泽摇了摇头,“树太高,我爬不上去。”

“楚小公子,你放心,这个我已经替你想好了。”

说着,他从旁边的草丛里取来一只梯子,立在老杨前面,指了指梯子,对楚绍文道:“现在你应该能爬上去了。”

楚绍文特别想问,既然你有梯子,你自己为什么不去爬树?你腿受伤了,你哥身体不舒服,你为什么不让书院里的其它同窗爬梯子将这只小鸟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