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娘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却对皇帝的行为未表现出任何的想法。睁眼忘了房间一圈,未见到福庆,又问道:“小公主呢?”她记得她病中的时候她一直害怕的在哭。

彩陶道:“回娘娘,皇上怕小公主过了病气,将小公主移到皇后娘娘宫里去了,皇上说,等娘娘痊愈了,再将小公主移回来。”

燕娘再次点点头,福庆在皇后宫里她很放心。

不多时,太医先到,进来跪在地上给燕娘行礼。燕娘叫起,宫女在燕娘手腕上铺了丝帕,太医上前隔着丝帕诊脉。

过了一会,皇帝从外面抬脚进来,宫女见了纷纷跪下行礼。太医亦准备站起来,皇帝却摆了摆手,示意他无需行礼只管专心诊脉,自己则在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

太医诊完脉之后收回手,站起来弯腰对皇帝道:“恭喜皇上,娘娘高热已退,现在只需再服几贴去寒邪的药,不日便能痊愈。”

皇帝“嗯”了一声,然后道:“开方子吧,好好看顾着敬妃的身体。”

太医道是。

太医走后,皇帝走到燕娘床边坐下。燕娘见到皇帝,眼神冷冷的将头一扭,不愿见他。

皇帝伸手将燕娘的脑袋扭回来,然后看着她的脸道:“怎么,刚好些就有力气跟朕闹别扭?”

身后的彩陶见燕娘和皇帝的行为,悄悄的对房间里的宫女挥挥手,然后领着她们退下。

燕娘用力的挣开皇帝的手,再次将头扭向一边,睫翼动了动,接着,两行眼泪从眼睛里面滑落下来。眼泪流的欢,却不见她哭出声,也不见她身体颤动,脸色苍白,更加像是对他绝望了似的,连哭都不愿意在他面前哭上一哭。

皇帝颇有些恼怒,这一次却不是因为燕娘,而是因为自己。

皇帝用力的将燕娘抱过来,将她的脑袋按在他的胸口上。燕娘大怒,一边捶他的胸口或推搡他一边道:“放开我,既然不相信我,还管我做什么…”

皇帝一边禁锢住她挥舞的拳头,一边道:“你别乱动,好好养病,有话等你好了再说。”

到底大病未愈,又是女子,燕娘挣扎了几番便没力气了,接着伏在皇帝的胸口上“呜呜”的哭起来,一边哭一边骂道:“你混蛋,你不相信我,你这个混蛋…”骂一句“混蛋”又有气无力的在皇帝身上锤一下。

“混蛋”一词,皇帝从小到大听过不少,自己也开口说过不少,但别人当着他的面用这个词描述他,却还是第一次。若是其他人,或者不是在这种气氛下,他就是不让说的人少只胳膊断条腿,那也得发一顿龙怒。

但此时此刻,在他与爱妃冷战许久之后,爱妃伏在他的怀里,声泪俱下的这样控诉他,他竟然觉得这感觉还不错,颇像是寻常夫妻吵架后,两人和好前,妻子对丈夫撒的一次娇,他竟尝出了甜蜜的味道。

皇帝的心情突然舒畅无比,一扫这一个月以来的阴霾,拍了拍燕娘的背,哄着道:“好了,好了,别哭了,燕娘这么美的一双眼睛,哭坏了就不好。”

燕娘的哭声渐渐小下去,到最后就只剩□子一抽一抽的。

皇帝想着,当初那件事或许真是她冤枉燕娘了,若是真的,她怎么也该表现出一点心虚,哪里会像现在这样,满心的委屈。

皇帝替自己辩解道:“也不能怪朕怀疑你,朕一开始也不相信婉婕妤说的,只是后面朕派人去查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朕的怀疑也无可厚非。”

燕娘心道:还说不相信婉婕妤,若不相信又怎么会派人去查探,分明就是已经起疑。

燕娘坐直身来,看着皇帝,气道:“那皇上为何不问臣妾,为何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臣妾?臣妾与林二爷并无私情,进宫前没有,进宫后更没有,臣妾皆能解释清楚,皇上为何不问一问臣妾,难道臣妾在皇上心中,就是这般轻浮之人?”

好像是他轻率了,皇帝有些心虚的移开眼,道:“朕当初是气糊涂了…”但接着他又像是想到了什么,重新转过眼来,凌声问道:“既然你们没什么,进宫后为何不与朕说清楚?”

燕娘伤心道:“臣妾以为他不重要,臣妾从没想过皇上会将臣妾与林二爷想成那种关系。臣妾未进宫前虽是闺阁小姐,但男子总是见过一二个的,难道臣妾还要将他们一个一个汇报给皇上听不成?”

“那后来呢,你既已经知道朕在气什么,为何不来与朕说清楚?”

“这如何能怨我,”燕娘道:“皇上当初一声不响的就冷落了臣妾,臣妾初时亦觉得莫名其妙。见皇上生气了,臣妾心中惶恐,想哄一哄皇上,却连自己错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是后来李总管提点了臣妾一两句,说了什么荷包,林二爷之类的,才知道皇上气什么。只是那时皇上宠幸了莺美人,满宫的姐妹都在看臣妾的笑话,臣妾又气又羞。臣妾有心与皇上解开心结,但皇上隆宠莺美人,臣妾还以为皇上已经把臣妾忘了,既然皇上心中无臣妾,臣妾又何必上前去讨人嫌,自然该远远滚开才好。只是,只是…”燕娘拿帕子擦了擦眼泪,继续道:“…臣妾总奢望着,奢望着皇上心里还是存了臣妾一二分的。”

美人的眼泪,总是能引起男人的疼惜的,皇帝也不例外。皇帝抢过燕娘手中的帕子,帮她擦了擦眼泪,再次抱过她道:“谁说只存了一二分,小妖精,你是将朕一整颗心的位置都占了去。莺美人算什么,朕宠她不过是想用她气一气你罢了。”

另还有一二分原因则是拿她当了她的替身。但皇帝并没有将这一点说出来,冷落正主荣宠替身,这话说的再好听,正主也不可能会开心的,现在气氛这么好,眼看两人就要和好,他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皇上又道:“若你不喜欢莺美人,朕以后不宠她就是。”

燕娘点点头,头靠在皇帝是肩膀上,伸手抱着他的肩膀。

皇帝难得享受这份温馨,但没多久,燕娘又道:“皇上还有哪里怀疑臣妾的,皇上也一并说了吧,臣妾解释给皇上听,省得皇上以后又对臣妾疑神疑鬼的。”

皇帝有些不自在的道:“瞧爱妃说的,把朕看成什么人了,朕的疑心病可没这么重,现在误会既已经消除,朕自然是相信爱妃的。”

燕娘心里吐槽道:还说不重,我看都病入膏肓,不得痊愈了。

燕娘心中虽如此想,面上却不显,继续道:“皇上就算没有怀疑臣妾,有些事臣妾也是要说清楚的。这一是荷包的事,臣妾不知婉婕妤从何处得来的那个荷包,但那荷包确实是臣妾当年在闺阁时所绣,但臣妾不曾将它送给任何人。臣妾向来遵从女子之德,做不来私相授受之事。便是荷包帕子等贴身物件,为怕丢失后别人拾到它们拿来文章,臣妾做记号时都只敢绣一‘陈’字而不敢绣‘燕’字。”说着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顿了顿,继续道:“此举虽说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之举,但也足以表明臣妾之谨慎。婉婕妤手中的荷包正是臣妾丢失的,当时臣妾与丫鬟还曾寻了好一阵子,但终是没有寻回。臣妾无法,便将此事告知了当时还是侯夫人的林太夫人,让林太夫人为我作证荷包是丢失而非送人。”

燕娘可以想象得到,经她这一解释,皇帝可能会认定是林凤邺单思她而私藏她的荷包,最后承受皇帝怒火的很可能也是林凤邺。其实她也确实有意无意的往这个方向引,此举虽有些落井下石之嫌,但那又如何,这会让皇帝更加相信她与林凤邺没有关系,且他倒霉总比她们姐妹倒霉要强,反正这件事与他的不当行为脱不了关系,也不算冤枉了他。

“再有一件,当初臣妾不愿进宫,是因为臣妾当时并不认得皇上,臣妾又不过是个八品县丞之女,在宫中一无家世可依傍二无亲人可依靠,甚至不知皇上喜不喜欢臣妾,如何甘愿入宫来。臣妾发誓,臣妾不愿入宫,绝不是因为臣妾心中有人。怕是有人与皇上说过,臣妾当初差点与林二爷定了亲,臣妾是真不知道此事是否为真。臣妾当日因为救过林太夫人一命,太夫人为报恩,又因喜爱臣妾,才将臣妾接到府中住几日。至于后来太夫人是否有将臣妾聘给林二爷的意思,臣妾母亲又是否同意,当时臣妾还是闺阁之女,事情未成之前,太夫人和母亲皆不会告与我听,臣妾实在不知。后面臣妾进宫,无论有或没有,太夫人和母亲怕更不会与我说…”

“好了,燕娘,不要再说了,”皇帝听着一直不休不停在解释的燕娘,仿佛是怕少解释了一句便会无法解开误会。皇帝不由的大为心疼,轻轻拍着她的背,打断她道:“朕都知道了,是朕不好,是朕误会了燕娘,以后再不会了…”

燕娘的眼泪再次落下来,抽了一下鼻子,才嗡着声音道:“…皇上以后再不能误会臣妾了!”

“好!”

此时误会已解,两人再来一场亲热,本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事实上,皇帝也确实是准备这么干的,只是当他捧着燕娘的头,准备凑身过去亲吻的时候,燕娘却用手将他拦住了。

皇帝有些疑惑的看着燕娘,而燕娘则脸红红的对皇帝道:“皇上,臣妾还生着病呢,万一过了病气给您可怎么好?”

皇帝这才想起来,燕娘还发着烧来着。不过皇帝这次很大方,勾起燕娘的下巴,笑道:“没关系,朕与燕娘一起生病,正好让燕娘出一出恶气。”

燕娘道:“臣妾可不敢,皇上万乘之尊,若真因为臣妾病了,那臣妾可成了万民的罪人了。”

这场亲热到底没成,皇帝顾及燕娘的身体,只在她脸上偷了几个香吻便轻轻放过了。况且他也确实腻烦生病,皇帝生病比妃妾生病要严重得多了,随便一个头痛脑热,从后妃到朝臣,每人唠唠叨叨的说一句,都能把人烦死。

皇帝又在燕娘耳旁嘀嘀咕咕的说了一番甜言蜜语,哄得燕娘眉开眼笑,连苍白的脸色都红润了几分,想到燕娘需多休养,这才依依不舍的回了乾清宫。

皇帝走后,彩陶从外面进到寝殿,走到床边轻呼了一句:“娘娘。”

燕娘正半靠在床头上眯着眼睛小憩,刚才一下子与皇帝说了这么多的话,再加上病中疲累,此时她更觉得疲乏。听到彩陶的声音,燕娘慢慢的睁开眼来,对着她点点头示意了一下。

彩陶亦是点点头,然后站起来走到旁边的一个紫檀木案几旁,将上面一个插着山茶花的青花瓷花瓶取下来。

彩陶又找出了一条粗布做的袋子,撑开袋口放在地上,将花瓶里面插着的五朵山茶花拿开,拿起花瓶将瓶口正对着口袋上方,在瓶身上拍了拍,里面一团团黑乎乎的渣滓便落了下来。彩陶又拿了一个长勺子,将里面滞留不下的渣滓全部弄下来。这才将山茶花重新插回瓶中,又将花瓶放回案几上。

燕娘道:“在花园里找个隐蔽的地方,将这些药渣全埋了。”

是的,若走近了看,确实可以看出这些是煎过水的药渣。那些枝枝叶叶的药材,早就看不出形状了,黑乎乎的粘成一团一团的。若凑近了闻,还可以闻到里面的药味。只是味道极淡,被屋里的熏香和其他更浓的药味掩盖着,轻易不能闻出来。

燕娘便是再神通广大,也不能做到想生病就生病,且她小时将身体锻炼得太好了,轻易不会生病。而这药的作用,便是可以使人在吹寒风时,更容易邪风入体导致受凉。

这个方子还是当初于麽麽教给她的,于麽麽教她时,她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用上。毕竟谁会好好的身体不要,将它折腾成生病啊。倒是于麽麽劝她道:“技多不压身,说不定那时就会用上。”

她原本只是想将自己弄得小病一场,引起皇帝的怜惜,最好是让皇帝认为她是因他而病。男人在怜惜之时,总是更愿意听女人的话,此时她将解释的话说出来,起到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只是她没想到的是,那药的药性这样强,迷迷糊糊的晕了三天,高热差点没退下来,折腾进去小半条命。不过好在,她想达到的目的最终还是达到了。

彩陶领命,将装着药渣的袋子放进篮子里,合上盖子,提着悄悄去了花园。

皇帝的行为,总是最受后宫女人关注的。皇帝从澜和宫离开不消一个时辰,燕娘重新受宠的消息便飞奔传到了各个宫室里。

燕娘这一病,又修养了四天才完全痊愈。之后皇后让人将二公主送回澜和宫。

福庆被奶娘牵着走进内室时,神色一直恹恹的,手上拿着一个小布偶,怎么都提不起精神。等看到蹲在地上对着她笑的燕娘,先是愣了愣,接着张开手“呜哇”的一声走到燕娘面前抱着她的脖子求安慰。

燕娘抱起她,拍着她的背轻声安慰:“娘的小乖乖,不哭了,没事了。”

燕娘不由心疼,福庆向来乖巧,极少哭泣,她怕是吓坏了。她还那么小,那一日她病在床上一直不醒,她在旁边见了,哪里会不吓到。接着后面她又被移到皇后宫中,几日见不到自己的母亲,她怕是

燕娘亲了亲福庆的脸,有些心酸的道:“福庆是不是想娘了,乖,娘以后再也不离开福庆了,好不好?”

福庆紧紧的抱住母亲的脖子,一边哭一边点头。

120挑拨

燕娘从彩陶手中接过茶碗,上好的汝窑填白盖碗,碗身上绘着花开富贵纹,牡丹花团团簇簇,象征着锦绣的生活。

燕娘拿起盖子拂了拂上面的茶叶,抿了一口茶,放下茶碗,然后才道,“听说贵妃今日召见了宁国公世子夫人和宁国公世子的一位妾室,”

彩陶答道,“是呢,听说那位妾室还是一位贵妾。”说着,彩陶又像是想到什么似的,抿了抿唇笑了笑,道:“娘娘还不知道吧,听说薛世子妻妾一直不和,薛世子专宠妾室冷落正室,宁国公世子夫人被气得常回娘家。”

燕娘弯起嘴角笑了笑,正室和受宠的妾室,要真能和睦,那才是怪了。不过薛贵妃也太不知轻重了些,召见娘家的弟媳就算了,却连弟弟的妾室也一起召见了,这样抬举妾室,也不怕人家娘家后宅不宁。不过听闻这位妾室的兄长是薛二老爷薛大将军帐下的一名副将,那副将有些才能,在江湖上也认识一些草寇,其一直在替薛家做事,薛家许多见不得人的事便是这副将替薛家做的。为了笼络那副将,抬举这妾室也无可厚非。

彩陶又道:“宁国公世子的这位贵妾姓赵,说起来好似与娘娘一样,同样来自林平县。”

燕娘含着笑意,道:“可不是,本宫与她还曾做过几年邻居呢。也罢,既然是老乡,本宫总要见一见。你使人去春和宫看一看,若世子夫人和赵姨娘从贵妃宫里出来了,你去请她们来澜和宫坐一坐。”

彩陶屈膝道是,接着出去了。

燕娘又端起茶抿了一口,将脸上的表情敛下去,让人看不出她在想什么。

两柱香的功夫之后,彩陶领着宁国公世子夫人和赵姨娘进来,而赵姨娘手上还牵着一个大概三岁大的孩子,想来是其所出的宁国公世子的庶长子。

宁国公世子夫人闻氏样貌并不出挑,或许因为生活不顺心的原因,面带阴郁,脸色憔悴。明明还不到三十的年纪,眼角处却已经长起了皱纹。而与之相比的赵姨娘,则是芙蓉面色,妩媚多姿,与主母站在一起,两人倒像是隔着一辈的人。

燕娘不由小小的感慨了一下,果真是富贵养人,赵氏又常年受宁国公世子的宠爱,雨露滋润,她的模样倒是比当年做姑娘时要漂亮的多。

宁国公世子夫人的娘家姓闻,其祖父是前内阁首辅闻阁老,家世曾煊赫一时。只可惜五年前闻阁老猝死任上,门庭便渐渐冷落。其子孙中虽有在朝为官的,但大都才能不及先辈。闻家现任当家人是闻氏的父亲闻大人,做着正四品的通政司右通政。

闻氏生下长子后再无所出,因是难产,其子生下便有不足之症,身子骨极弱,见风便病。不说与其他豪门公子一样习骑射武术,便是念书都是有几分吃力,今年都已经八岁了,却连笔都握不住。赵氏进门之前,薛世子房里也有几个妾室生下子嗣,只是全是闺女。也不是那些妾室只会生闺女,只是怀儿子的都会不明原因流产。

直至赵氏进门,赵氏的第一胎也不明原因流产了,当时赵氏指责闻氏陷害,薛家亦怀疑是闻氏所为,闻氏喊冤回了娘家,两家还闹了好一通。赵氏小产休养好了之后,使尽浑身解数独占薛世子专房,生孩子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三年内连生二子,第一个是儿子,第二个是女儿,而现在肚里还揣着一个。

娘家败落,宁国公府又甚是势利,后院宠妾当道,后面还有庶子威胁儿子的地位,闻氏的日子怕是很不好过。燕娘想想,闻氏其实挺可怜。

闻氏和赵氏一同跪下给燕娘行礼,那薛家的小公子因为年纪小,行起礼来甚是踉踉跄跄,赵姨娘还伸手去扶了他一把。

燕娘低头打量了她们一会,接着喊起,又让人上茶赐坐。

闻氏和赵氏颇感意外,敬妃与贵妃不对付,这都是前朝后宫人尽皆知的事情了,年前贵妃娘娘还撺掇着皇上给敬妃的妹夫赐了一个贵妾。她们虽不知敬妃传召她们所为何事,但猜想大抵是要借机发作她们为妹妹报仇之类的。却不想,敬妃似乎并没有为难她们的打算,对她们更是和颜悦色的。

闻氏皱了皱眉,敬妃若做了什么,她反而不怕,她们身后有宁国公府和贵妃娘娘,可都不是吃素的。可现在她什么都不做,反而令人惴惴不安。难道敬妃真是无聊想找她们喝茶聊天?这种说法打死她都不相信。而赵氏同样有些不安,具体的表现是偷偷的将自己的儿子抱得更近自己几分。

燕娘对闻氏与赵氏的小动作不以为意,反而笑着道:“早就听闻宁国公世子贤妻美妾在怀,本宫今日见了,见传言果然不虚。”

闻氏道:“娘娘过奖了!”

燕娘笑了笑,然后转过头对赵氏道:“娟姐儿,我们许久不见了。”

赵氏不知自己是何感觉,她一向不喜陈家姐妹,当年在林平县,她自喻美貌,却偏偏总是被陈氏姐妹比下去。明明她是知县千金,而她们不过是县丞之女罢了,但只要她们姐妹出现的地方,她的光华总会被她们夺了去,那些少年公子的目光,也只会留给她们。更可气的是,连她的兄长,也被陈茵娘勾去了魂,对陈茵娘比对她这个亲妹妹还要好。而最最可气的是,她最讨厌的这两姐妹,最后一个进了宫里当皇妃,一个后面嫁了侯府世子做了世子夫人,现在更是成了世子夫人。

赵氏看着这个颜色比以前更加出挑的“熟人”,羡慕嫉妒恨已经不足以形容她此时的心情了。赵氏低下头去,恭敬的道:“是,娘娘。”

燕娘道:“本宫入宫后,极少有机会能见到熟人,能见到你,本宫不知道多开心。”说着看了看被她抱在怀里的孩子,又道:“这是你生的长子吧?果真是聪明可爱,身体看起来也健康,相貌更是肖似其父宁国公世子爷!”

有人夸赞她的儿子赵氏总是很开心的,赵氏不由的露出了几分得意,对着燕娘道:“谢娘娘夸奖!”

闻氏原本端庄的表情暗了暗,藏在袖子下的手握成了拳头。她平生最恨的就是别人夸赞庶子聪明健康。她的儿子身体不好,平时拿笔久了身体都要受不了,八岁了却连字都还不认得几个,久而久之就被有心人说成了蠢笨不堪,又因为儿子长得肖似自己,为此丈夫一直不喜他,反而宠爱妾室所出的贱种。就连公公婆婆,也认为她的儿子会养不大,为此一直对他不看重,反而一直抬举庶子。

闻氏想到当年,赵氏怀孕,婆婆竟将一个妾室接到自己院子亲自照顾,她知道她防的是什么,不就是怕她下手害她么。这些年世子宠妾灭妻,宠庶灭嫡,婆婆不说管一管,却还装聋作哑的纵容他。欺负她就算了,算她倒霉没嫁到有规矩的人家,可凭什么让一个贱种压到她儿子头上去。每次想到这些,她都恨不得将这两个贱人贱种全部杖毙。

燕娘好似并没有发现闻氏的心绪变化,继续对赵氏道:“…将小公子抱过来让本宫看看。”

赵氏怎么敢将儿子交到燕娘手里,有些不自然的笑了一下,道:“娘娘恕罪,孩子调皮,不敢冲撞了娘娘。”

旁边的彩陶听了眼神一厉,凌声道:“大胆,娘娘的话你也敢违抗!”

赵氏连忙跪下来,道:“娘娘恕罪!”

茵娘转头看了彩陶一眼,责怪道:“看你把赵姨娘吓得!”说完又对赵氏旁边的孩子拍了拍手,道:“好孩子,来阿姨这里好不好?”

那孩子此刻同样在好奇的望着燕娘,见燕娘张着手要他过去,他好似听懂了似的,迈开脚就要走。赵氏着急的将他拉回来,燕娘见了表情一冷,赵氏这才无奈的放开手,看着自己不知事的儿子一步一步的往燕娘身边走去。

燕娘拉着孩子的手,赞道:“真是乖孩子。”接着见桌子上有一盘枣泥糕,便拿了一块要喂他吃。

赵氏连忙惊呼出声:“娘娘!”,而闻氏的嘴角,则露出了一点笑意。

燕娘好似没听到似的,将糕点塞到了孩子的手里,自己则从碟子上拿了另一块,放在嘴里咬了一口,慢慢的细嚼,吞下,接着再将最后一口放到嘴里。

直到一整块糕点都已经吃完,见燕娘并无事,赵氏才放心下来。而闻氏则有些小小的失望,她虽知道敬妃不敢在自己宫里害人,但仍是希望出现个万一。

孩子手上拿着糕点,却并没有吃,反而一直好奇的抬起头望着燕娘。好一会之后,他突然咧嘴一笑,道:“…姨姨漂亮!”

燕娘先是愣了愣,接着捂了嘴笑,道:“这么小就知道漂亮了,果然是聪明的孩子,想来国公爷国公夫人和世子爷都爱得不得了吧!”接着又好似不经意似的,转头对闻氏道:“听闻您的长子已经八岁了,怎么不一起带进宫来。”但不等闻氏说话,又像是想起了原因似的,道:“哦,本宫想起来了,听闻您的长子身子骨一直不好,难不成是又生病了?”

闻氏握紧了拳头不说话,她的儿子确实是又生病了。

燕娘叹道:“您的长子是国公爷的嫡长孙,以后是要继承爵位的,结果身体却这样…”说到这里却顿时打住,望了望身边这个一直在吃着糕点的孩子,然后又抬起头来望了望闻氏,再望了望赵氏,接着叹息道:“可惜了,可惜了…”

但这声可惜的叹息,却不知道是为谁而发。是为嫡子身份高贵却身体病弱,不知能否活到承爵时,还是为庶子比嫡子聪明伶俐身体健康却只能屈居嫡子之下,无人可知。

然而,临摹两可的话落在不同的人耳中,却总能听出不同的意思来。闻氏的拳头握得越加紧了,指甲陷在肉里,她却感觉不到疼。而赵氏看着自己的孩子,同样为他可惜不平。

有宫女进来对燕娘行礼道:“娘娘,乾清宫的冯公公过来传话,称皇上等一下会过来。”

燕娘点点头表示知道。

传话的宫女出去后,燕娘又道:“皇上要过来,本宫就不留你们了,彩陶,你送宁国公世子夫人和赵氏出去。”

闻氏和赵氏离开了,燕娘站起来望着春和宫的方向,慢慢的弯起了嘴角。

你既然敢送个贵妾到我妹妹的后院去,那我也不介意在你弟弟已经烧起来的后院里再添一把柴禾,我等着看是哪家的后院烧起来更旺。

宁国公府的马车行到宁国公府外,闻氏和赵氏相继从马车上下来。闻氏看着被赵氏牵在手里的孩子,看着他的眼神简直是淬了毒似的。小孩子的心思总是敏感的,他很明显感受到了嫡母对自己的不喜,身体往自己亲娘身上躲了躲。

赵氏看见儿子被吓到,很是不虞,又看到闻氏眼睛里的怨毒,更加不高兴的道:“姐姐,您这眼神可真令人害怕,好似哥儿是你仇人似的。妹妹知道您巴不得哥儿死了,但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您好歹收敛些。”接着又状似自言自语的道:“平时还好意思跟爷说什么自己是嫡母,妾室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可没见哪家的母亲用看仇人的眼神看着儿子的。难怪国公夫人和世子爷不让哥儿靠正房太近,想来就是怕被人莫名其妙害了吧!想想这些年其他姐妹莫名其妙流掉的孩子,可真是为那些孩子可怜!”

闻氏大怒,斥道:“赵氏,你在胡说什么!”

赵氏道:“姐姐觉得妹妹在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完对闻氏随便的福了福礼,道:“妹妹怀着身孕,禁不得累,就先带哥儿回自己院子了。”

闻氏气得心肝疼,偏偏世子爷宠着她,她也不能耐她何。

闻氏回了自己的院子,进了儿子的屋子,看着睡在床上,身体单薄的跟纸片一样,面色苍白的儿子,不由的叹了口气。再想到那个庶子,不由的握紧了拳头。

而另一边,赵氏坐在椅子上,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自言自语的道:“嫡子又如何,身体差成这样,谁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说着又亲了亲儿子的额头,道:“你要乖乖的,你爹最宠你,以后国公府是一切都是你的。”想到刚才闻氏气得发白的脸,赵氏不由的心情舒畅,心里想道,当初你害我一子,以后将爵位赔给我儿子,算不上我对不起你。再说了,凭你儿子药罐子的身体,根本承担不起继承爵位带来的责任。

月出星稀,烛光暗淡。

澜和宫里,燕娘气喘吁吁的倒在皇帝的怀里,抱着皇帝的腰,直到气息渐渐平缓下来,燕娘才半舔半咬的在皇帝的胸口咬了一口,接着媚眼如丝的望着皇帝,嗔道:“皇上最讨厌了,让您慢一点,你非要这么快,真是要死人了!”

皇帝回想起刚才的那场**,那韵味直叫人回味无穷。皇帝凑到燕娘的耳朵边上,暧昧的问道:“那你觉得舒不舒服?”

燕娘眨了两下眼睛,然后舔了舔皇帝的耳垂,皇帝的身体战栗了一下,燕娘得意的笑了笑,然后也凑到皇帝的耳朵里,暧昧道:“皇上说呢?”

皇帝翻身将燕娘压下,道:“看来,朕还没喂饱燕娘!”说完就凑上去亲燕娘的脸,燕娘一边躲一边咯咯的笑起来,接着又是下一场**。

两人都吃饱餍足之后,燕娘靠在皇帝的怀里,皇帝则轻轻的摸着燕娘光滑的背。

过了一会儿,皇帝突然问道:“听说你今日召见了宁国公世子夫人?”

燕娘动了动身体,将自己贴得更近皇帝一些,手放在他的胸口上,答道:“臣妾今日不仅召见了宁国公世子夫人,还召见了宁国公世子的一个妾室,皇上知道臣妾召见她们做什么吗?”

皇帝问道:“做什么?”

燕娘道:“听说宁国公世子的妻妾不和,臣妾去挑拨几句,让她们更加不和!”

虽然皇帝早已知道,但燕娘这样直白的说出来,皇帝仍还是忍不住的笑了笑,捏了捏燕娘的鼻子,道:“眦睚必报!”

燕娘还很得意的道:“臣妾就是眦睚必报,谁让贵妃当初撺掇您给我妹妹的后院里塞了个贵妾。”

皇帝微微侧了侧头,想到他赐下的贵妾,很是有些心虚!圣旨可以赐婚,可以赏美人,但将一个侯府小姐赐给臣子做妾,大燕开国至今,还是他做的头一遭,且好像还是不怎么好的典范。

当日他去春和宫看望大皇子,正好遇到贵妃要撮合阜阳侯府的千金给永宁侯做妾,贵妃话里话外的暗示燕娘不爱他,只是为了家人才来讨好他这个皇帝。他也是昏了头了,想着她既然是为了家人才来讨好他这个皇帝,那他就非要让她在乎的人不好过。

当初传完圣旨,他也不是没有后悔过的,只是错已经造成,总不能让他这个皇帝收回圣旨承认自己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