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誉看着他的笑容,竟然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那人见荀誉模样,很是轻柔的摸了摸荀誉的头,说道:“可愿予我一杯水?”

荀誉一听,问道:“为什么要喝我家的水?”

那人说道:“饮水思源,恒古不变。”

荀誉一愣,虽然他不过十二岁,但是这话他还是学过的。那人见荀誉样子,然后轻巧的抓住了荀誉进屋去,而荀誉丝毫挣脱不得。

之后的一切便有些戏剧化,因为予了一杯水,此人便做主留下,然后又成了荀誉的师父。

师父叫荀昀,是一个奇人。

一个坐在轮椅上,却能以极其乐观的心态关注身边的事和物。

此外,在荀誉的记忆中,他是一个全才,文采武功、医卜星相等等他都知道。

荀誉也是个爱学习的,所以师父很乐于将自己的本事全部传给他。

只不过六年后,师父就去世了。那时,他才得知,他被师父考察了许久,也知道师父的真实身份。

大宅院再次剩下他一人,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如当年一般坐在院子里沉默,而是背上行礼,开始了游学之路。

大汉文风极盛,一路上交友学习,颇为兴致。

开阔了视野,增添了乐趣,饶是荀誉性子寡淡,也不免雀跃几分。

当他用八年的时间走遍世界各地后,对云游之事也起了厌倦。恰逢父亲二十年忌日,他便回了祖宅。

祖宅并没有如他所想一样只有他一人。

小姨和表妹竟然也带了东西前来祭拜父亲母亲。

小姨王氏和母亲是嫡亲姊妹,不过因为小姨貌美,便被梁王世子纳为了侧妃。多年来,小姨根本未曾回过家乡,只是每年都会差人捎些礼物。

如今的小姨成了梁王正妃,这次小姨回到乡村,一是祭祖,拜祭母亲,二是为了将外祖迁去梁城。

“子修(荀誉的字)真的不和姨母去梁城?”

荀誉并不喜欢拘束,所以很坚定的拒绝了。

王氏心一叹,她没想到自己的侄儿竟然浪荡不羁的样子,这样的人是最难劝服的。

旁边的梁盈见母亲失落,不由多看了这个叫表哥的人两眼。

清逸闲适,可是穿着锦衣坐在一旁,偏偏有一种说不尽风流慵懒。梁盈身份尊贵,才华横溢,其容颜丽色更是天下无双,见过她的人无不在她面前偏偏有礼极具佳仪,纷纷盼望她能给予他们好颜色。

可是,她自见到表哥开始,一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多给她一个眼色,更不用说钦慕、讨好了。

梁盈不但不恼,反而觉得亲近几分,因为她觉得,以真实面貌对待自己的,才是可信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晚了…大家对荀誉或许好奇,明天就将番外贴到这一章,算是福利了

谢谢两位亲亲的地雷

gp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2-11-20 01:09:23

冰冻的紫花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2-11-20 12:14:17

--------------------------------------------------

很晚了,番外先写到这里。

荀昀请对号欧阳明日,至于荀誉,是准备打造一个像郭嘉一般的人物,算是练手,早晚有一天要将郭嘉写出来

谁是BOSS+荀誉番外(中)

常全化退下去后,赵存洅奔向二皇子的榻前,看见二皇子的脸,不自觉的一笑。

纪茗萱跟在赵存洅身后,虽然也看着二皇子,但是余光根本是紧盯着荀誉不放。

赵存洅接过一旁嬷嬷递过来的毛巾,竟然轻轻的为二皇子擦着。

二皇子突然醒了过来,当看到赵存洅和纪茗萱,小小的脸颇有惊愕之意。

“父皇…简娘娘…儿臣儿…”说着说着竟然要起身给两人请安,可是他刚刚治愈,身子自然无力之极。

赵存洅不善与儿子表达什么感情,当下松了手,纪茗萱走过去,细心的扶着他重新躺好,轻声道:“二皇子不要起身了,你身子刚愈,莫让你父皇担心。”

二皇子余眼扫过赵存洅,见赵存洅目光,方才听话。

纪茗萱问道:“二皇子可还感觉头晕?”

二皇子摇了摇头。

纪茗萱又问道:“可还有什么不适的地方?”

二皇子没有立刻回答,纪茗萱的手探向二皇子的额头,二皇子道:“简娘娘,儿臣没有不适的地方。”

纪茗萱这才惬然。

赵存洅也安下心,转头看向荀誉和几位太医,道:“你们下去吧。”

荀誉和太医们立刻站了起来,对赵存洅、纪茗萱和二皇子行了一礼后慢慢退了下去。

屋内的宫女嬷嬷也是有眼色之人,也俯着身子退了下去。

赵存洅语气听不出喜怒,他问道:“汕儿,当日发生了什么事?”

纪茗萱坐在旁边,没有丝毫波动。

二皇子赵汕垂下眼,赵存洅的眼睛紧紧盯着赵汕。

赵汕生母早逝,外公谋反被锁拿入京,就算是被皇后养着,也是失势的皇子。如今皇后有身孕,而且他本就不如大皇子讨赵存洅欢心。他年纪虽小,但是小孩子的敏锐还是能意识到一些什么。

“父皇,是儿臣不小心踩空的。”说话很是小心翼翼。

纪茗萱注视着这张精致的小脸,不知为何,她竟然能从这张脸上找出熟悉的地方。

纪茗萱抚摸着二皇子的头微微一僵,细看眉眼处,她没有看错。尤其此时他犹豫的表情更像了。

二皇子长得像玉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玉妃和他到底是什么干系?

赵存洅问道:“真是如此?”

赵汕的小身子微微颤抖,努力的说:“父皇,这事情本就是因为儿臣,求您不要再追究了。”

纪茗萱有些意外,赵存洅的气势有多强她十分清楚,在这莫大的压力下,一个六岁的孩子还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胆量令人心惊。

果然,赵存洅面容有些松动。

“既然如此,你好好歇着。”

赵汕道:“儿臣遵旨。”

赵存洅再看了一眼赵汕,说道:“走吧。”

纪茗萱起了身,道:“是。”

赵汕又准备起身相送,纪茗萱再次按下他的身体。

赵汕扫了一眼赵存洅,然后乖乖的躺在床上。

纪茗萱随着赵存洅出了门,两人慢慢走在路上。

“这事情你怎么看?”

纪茗萱很意外,他竟然问她。

“嫔妾还未得到事情的始末,不敢妄加揣测。”

赵存洅停住脚步,纪茗萱也停下来,只见赵存洅走向昭凤宫园子的一个休憩亭,纪茗萱只得跟了过去。

“大皇儿练习射箭是一时兴起,而且朕派给大皇儿的骑射师父向来小心,非练箭之地,他都会提前将箭头用布包裹着。这一次也不例外,所以大皇儿不过九岁,臂力不大,这箭伤不了人。”

纪茗萱一愣,道:“这是大公主和大皇子争吵的内容?”

赵存洅道:“的确如此,姝灵(大公主)和大皇儿都被宠坏了,为了这么一件事全无风范。”

这哪里是为了这箭,根本是两位母亲不和而引起的。大公主抓到了把柄,怎么会不‘乘胜追击’。大皇子是个骄傲的人,大公主给他扣罪名,他自然不会应的。

“嫔妾想要找找伺候她们的宫女太监。”纪茗萱说。

赵存洅道:“不必了,她们都被朕杖毙了。”

纪茗萱抬起头,触及赵存洅的眼睛,她心中一叹,这是不让她查下去了。

“皇上请吩咐。”

赵存洅道:“大皇儿早在二皇儿被抬回来时,他就一直在雁湖旁跪着,现在还未起。跪着的理由是,身为长兄未照顾好幼弟。”

纪茗萱心道可惜,这样还未扳倒大皇子。瞅见赵存洅的脸色,早知他对自己的长子重视,如今更肯定了几分。

“眼下也快子时了,大草场那边也不知有没有起风?”

赵存洅将手中的花放在桌上,说道:“吃一堑,长一智!”

纪茗萱缓缓点了点头,似乎是为了大皇子,也是为了自己。

这时,过道上多了灯光,纪茗萱回过头张望。

“嫔妾见过皇后娘娘。”

皇后精神不好,看来是刚醒不久。

“免礼。”

“臣妾给皇上请安。”

赵存洅扶起皇后,说道:“不是让人知会你二皇儿没事,怎么又出来吹风?”

皇后心中一暖,道:“臣妾放心不下,都怪臣妾近日疏忽,才出了此事。”

赵存洅道:“你也别多想了,二皇儿也因祸得福,这次痊愈后,总算能学骑射。”

学习骑射,就证明二皇子已经恢复健康。以前他那弱不禁风的身体,根本就不能学习。

皇后早就从下人口中得知,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她的心情十分复杂。私心里,她是不喜欢二皇子痊愈的,可是身为国母还是二皇子的养母,容不得她不为二皇子开心。

皇后的手绢摸了摸眼角,很是宽慰。皇后扫了一眼一直在恭谨站立的纪茗萱,疑惑的问赵存洅:“听说皇上将近日伺候两位皇子和两位公主的人杖毙了?”

赵存洅扶着皇后坐下:“主子贪玩不让跟着,也需要远远注意着才是,这次是他们守护不力,恰好朕当时在盛怒下,所以下了旨。”

皇后一听,稍微松了一口气,盛怒之下的旨,不是对她不满,心中的石头便落下了。

纪茗萱站在一旁,听到两人的言语,心中一叹。虽说皇后不得宠,但是从赵存洅对皇后的语气可以听出,他是十分尊重这位结发妻子的。若是一个旁观人,她会赞几句,但是她是局内人,便不免产生紧迫感。

“昭仪也坐下吧。”皇后突然说道。

纪茗萱很平静的说道:“谢娘娘。”

皇后见纪茗萱十分听话,便没再多看了。

“姝灵在宫里很内疚,一直躲在屋子里不肯出来。”皇后头疼的叹道。

赵存洅目光微闪,不管是皇后还是纪茗萱都没有注意。

“姝灵也有十一了,到了十二便该议亲,你也多教教她。”

皇后轻轻点头,不知不觉,女儿都可以嫁人了。她不禁想,腹中的孩子是男还是女。

夜风吹来,寒意顿生。

赵存洅道:“简昭仪你回吧,今儿朕在昭凤宫歇下。”

纪茗萱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

皇后自然知道赵存洅是从纪茗萱宫中出来的,听到赵存洅的话,心中虽喜,但是绝不能出现。

“嫔妾遵旨。”语气一如平常,这让皇后不免多看了几眼。

昭凤宫离静安轩不近,这次跟着赵存洅出来,因为常全化的缘故,她带来的人不过小术子一人。

昭凤宫外,小术子在外面等候多时,见纪茗萱独自一人出来,心中不免失望,但是他很快打好精神过来搀扶。

“你在外面可听到什么风声?”纪茗萱边走边问。

小术子说:“恭德妃曾过来,想要给皇后娘娘请安,但是皇后娘娘并没有召见。”

“除了恭德妃,可还有其他人?”

小术子摇头:“没有娘娘主子亲自过来了,不过奴才守在宫外,到看见了不少可疑人。”

纪茗萱低沉一笑,皇后出手快,及时封住了消息。但是后宫本就没有绝对的秘密,他们或许不知道真正的事实,但是大皇子跪着,恭德妃亲自过来求见,已经将事情透露的七七八八。

外面的罪名是大皇子看护不力,但是后宫中并不是笨人,自然能想到更多。

皇上想要压住这件事情,可是后宫总有些人不愿的。

淑妃和皇后有仇,与恭德妃也不是好交情,参上一脚是很有可能的。

宁昭仪怀着孩子,也不知能不能禁得起毁了大皇子的诱惑。

纪茗萱想罢,心中已经有了腹稿。

皇上叫她处理这事,不让这消息流传出去,她就得做。这件事若是办得好,皇上会更信任她。

至于她为什么要帮助十分具有威胁力的母子,除了得到皇帝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她的孩子还小,而二皇子的身体痊愈,又不是个省心的,要争,这年龄的差距可不是用什么东西可以弥补的。

皇上透露大皇子的箭伤不了人,二皇子已经虚岁七岁,已经有了上书房的资格。就算没有好身体学习骑射,但是身为大汉国的皇子,对于书房和骑射的规矩肯定了解。

也就是说,这二皇子肯定知道那大皇子射过来的箭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力。可是结果,二皇子受惊了,还险些受伤。

这不能不让纪茗萱多想。

要么就是二皇子太过胆小懦弱,被一只虚箭吓住了。要么就是二皇子自己布的局,纪茗萱也不愿承认这第二种,毕竟这件事情出现在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太过匪夷所思。

可是今天她从二皇子在皇上面前的应对,让她否认了第一种。二皇子的母亲是玉妃,养母皇后快生出皇子,而这时他的外公梁王被押解进京,不出意料,皇上必然会杀了他外公。

一个拥有一半叛逆血统的皇子,身子不行,又不得皇上太后的喜欢,养母对他也不是尽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他在后宫是活不长的。甚至,有一天他去了,还是无声无息。

面对这危险的境况,二皇子拼一把自救也不是不可能。可是这一拼,拼的却是命。输了,也不过是一死,早死晚死又有和区别,至少这是他死了,他会风光大葬。可是若赢了,二皇子他不仅会得到皇帝的怜惜,也从后宫的隐形人走到了前台,同时他相应的暗地敲打了皇后一回,若是皇后有了亲生子却薄待他,必然为对手抓住把柄。最厉害的,一个残害手足的大皇子可以说是废了。看在他‘误打误撞’为皇后未出生的皇子铺平了路,皇后也不会因为他敏感的身份让他在后宫无声无息的死去。

----------------------------------

荀誉番外(中)

梁王妃终究是尊贵不凡的,在这个小乡镇也不能停留太久,而且,她不过是被扶正的继室,世子也是梁王原配所出,底气更不足。

于是王氏不过在王家祖宅待了三日,就领着王家家族大部分人上梁城。

王老爷子恋祖地,不肯离开祖地,荀誉扶着王老爷子送了五里路。当队伍已经消失不见,王老爷子依旧不肯离开。

“外公,既然不舍,为什么要同意王家搬迁?”

王老爷子叹了一口气,说:“家里的人被富贵荣华迷了眼,与其挡着,不如放任,或许他们有本事替王家光耀门楣。”

荀誉心叹,梁王乃异姓王,当今天子能拉下太子和位高权重的亲王登上皇位,就必然是一个掌控欲极强的人,他怎会允许异姓王的存在。

他与外祖家,除了外祖父,就只有那小姨亲密些,他多说反而会让舅舅们认为是居心不良。

沉默的扶着外祖回家。

也许因为族中人少的缘故,荀誉经常被王老爷子叫去王府居住。荀誉本就无事,所以也乐意前往。

王老爷子以前有多恨这个外孙不成器,如今就有多惊讶。

“你有如此本事,何故没个正行一般四处游荡。入仕耀祖,方为正道。”王老爷子说教道。

荀誉心知外祖的脾气,若是他敢反驳,必然会引起他的说教。就算最后他能说服外祖,但是会令外祖心火增大,外祖年纪大,他不愿惹其伤心。

“师父会些命理,孙儿不宜在三十之前成婚和科举,否则会命途坎坷。”

王老爷子也是见过荀誉的师父的,甚至对其十分推崇。所以,听到荀誉的话,王老爷子便没有继续说教。

老爷子年岁已至古稀,终在一年后一病不起。

荀誉自负医术高明,但是也不能和天争命。也许是相处久了的缘故,对一切事物看得极淡的他竟然涌出浓烈的不舍。

每日侍奉汤药,可是外祖终究精神起来的时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