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所余的丫头已经不足十人了,红袖又考验了她们的口舌是不是伶俐:如果连件事情也说不清楚,或是说得太过罗嗦的人,也实在是不必留下的。

如此,还剩下六个丫头。

红袖逐个打量了一番然后一笑:“这六个人我想都先留下,要让家中的长辈儿看看拿主意才成。”人牙子们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不用她们管吃喝,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不过,最终我只需要两个丫头。”红袖慢慢的说道,目光在六个人的身上一扫而过,把她们的神都收到了眼底:“其余的还要麻烦大娘们带回去。”

很好,六个人都神色未动。

红袖一次又一次的让人牙子把人带出去,除了剔除一些人之外,她也是在考验这些丫头们的定力:如果有什么事情都摆在一张脸上,这样的人不是不可能,只是不可能贴身用——做大丫头是不可以的。

所以脸露紧张之色的人,她是一个也没有留下。人牙子们自然是客气了一番:这哪里算是麻烦。

沈妙歌听到红袖说只要两个大丫头,虽然心中念头一转:是不是她忘了要给自己挑大丫头呢?不过他却没有问,连多看一眼红袖也不曾。

忘了就再让人牙子来一趟,何况红袖留下的丫头足足有六人呢;也许红袖另有想法呢?所以沈妙歌很沉得住气。

红袖对于沈妙歌的表现也很满意:她和他,可是要绑在一起过一辈子;他们之间可以没有爱情,但是却不可以没有默契及信任。

打发了六个丫头下去后,后面便是选二等丫头和小丫头们;红袖并没有掉以轻心,她每选一种丫头的方法也并不相同,不过也有相同之处:太过漂亮和体态神情风流之人一概不要。

沈妙歌不久便发现了红袖的这一点,唇角含上了一丝笑意;然后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脸上又红了起来,他很快的借吃茶做掩饰,生怕被红袖发觉他脸红一样。他有些像做贼的神情,却引起了赵氏的注意。

赵氏立在一旁,原本她极为担心自家的姑娘不会挑人,不过后来她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她对于红袖的变化有些疑惑,不过这种转变是好事儿啊。

她倒不曾对红袖的能干有疑心:自家姑娘本来就聪明嘛——哪个母亲不看自己的孩子好?奶娘便也是这种心理;而且红袖有着小红袖的记忆,对于赵氏及过往的事情十分的熟悉,也是消掉赵氏疑心的原因之一。

而且红袖不选漂亮的丫头,也让赵氏好笑,认为她是小孩子家的心气;后来因为沈妙歌的神情有些奇怪,她的心思便不在红袖身上了。

二等丫头和小丫头中,红袖有意选了几个身体很棒,一看就有力气的人;她知道小红袖是有功夫在身的,如果能练一支小小的娘子军出来,也许会有什么用处也说不定;就算是用不上,红袖也不会有损失。

丫头们都留了不少的人,言明半月为期让人牙子再来一次把不需要的人带回去。红袖没有让人牙子空手而归,而是赏了她们一人一身做外裳的福字无尽花样锦缎、几钱银子、四样点心。

人牙子欢天喜地的拜谢过红袖走了:她们现在可是不敢小瞧红袖这个半大的孩子。她们出府后闲谈还道:不知道是哪个府里的夫人,居然教出了如此厉害的姑娘——现在已经这样了,真不知道长大之后会成为何等精明的人物。

“好,真好!”沈家老祖听完红袖选人的经过后,连连称赞了好几声儿:“真不没有想到,郑将军那人居然生养出了如此的女子,实在是好啊。”

“赏得那衣料不是顶好的,却也不弱,既然不会失了我们沈家的体面,也不会轻易赏下好东西去,日后有人有功无厚赏;银子也是同理啊,点心更是赏得独有心思,这小姑娘,真真是玲珑心肝。”

点心取了回去人牙子自然会留着待客用:到时被客人赞上两句,做主人的那人牙子自然又会对红袖生出一分好感来。

沈夫人看沈老祖高兴,迟疑了一下还是道:“老祖宗,那孩子还小,是不是过两年再…”

“小?不小了。过两年才调教是不成的,不调教万一她也命薄,怕是我们沈府再也聘到孙媳妇了!”沈老祖的笑意都收了起来:“我老糊涂了,媳妇你也糊涂了,我们府里需要一个明白人,也需要一双能看得透的眼睛。”

沈老夫人神色一动,她欠身:“老祖宗教训的是,不过…”

“没有什么过不过的,我也不过是高兴说两句玩笑罢了;”沈老祖笑了笑:“我今儿可是输了不少,现在要赢回来方能做罢;来,来,你们不要只顾着说庆,手要快些才成。”

坐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方氏听到还要打下去,眼底闪过了一丝无奈:她对马吊没有兴趣,却每每会被老祖宗叫来一起凑手。

不过,每一次她总能得不少的好处:老祖宗每次都会赢不少的钱,她赢得高兴时便会把钱赏给她这个孙媳妇。

虽然沈府中寡居的媳妇们月例都领得双份儿,但是老祖宗赏的银钱不少不说,也是一份极难得的荣宠。

甚至有时候方氏想:如果不是后来无缘无故的得了老祖宗的青睐,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会像那两位短命的妯娌一样,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坯黄土。

马吊终于还是在老祖宗大赢特赢之下结束了,沈老夫人和沈夫人这才起身告退回房。

沈老夫人唤了沈夫人共乘一架车子:“老祖宗既然已经发了话,有些事情你便要多留意一些了;当然要仔细在意,不要有人说什么都当了真,我们府上住得都是至亲骨肉,倒是那些妾侍,你要多留意一些;不过,依然不能让婢仆们知道些不应该她们知道的事情,你可以多找些借口行事;我们沈家是不能传出去什么闲话被人诟病或是闲谈取笑的。”

沈夫人轻轻的应了一声儿,并没有多说什么。

她的日子并不好过:当初老祖宗调教她时,对她便很失望;而且她头上有一位强势的婆母,什么事情也轮不到她来做主;好在她原本就是一个温吞的性子,所以倒是很安心做她的清闲侯爷夫人;只是她如此一来,却更不得沈老祖的欢心。

沈老夫人如此吩咐她,等于让她做事,还把她手脚束住了:让她如何做?好在没有给她定个期限;她并不是不能理解沈老夫人的顾虑,只是此事不能动大的手脚,想要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可真是遥遥无期了。

红袖虽然并不是十分相信韵香二人,不过她们倒底是家生的婢女,所以要比沈家的人可信的多;因此,几个重要的人让赵氏留意外,其它的人便交给了韵香二人。

她,正好趁此机会,多多留意一下韵香二人:她现在需要臂膀啊;不过她向来不轻信于人的。

挑选这些人,可是占用了红袖极多的时间,现在已经是下午了;沈妙歌到东屋看了看并没有推辞什么便同意日后他午后会在这屋里歇一歇:他自然知道自己如果长久在西屋住下,对红袖来说并不是好事儿。

他歪在床上,看向红袖:“今天早上,我来你这里的时候,我院子里去了两个人。”

红袖随口应了一声儿,也没有往心里去,因为她现在很累了只想回房去躺一躺,可是沈妙歌偏要同她说话,拉着她不让她走。

沈妙歌也看出她累了,扔了一个迎枕到软榻上:“你在那上面歪一歪吧。”

红袖倒也没有推辞,过去便歪下了:“你倒底有什么事儿,快说吧,我真想能在晚饭前睡一会儿。”

沈妙歌看着她:“不能睡了,你现在睡了,晚饭吃不下不说,而且你晚上也睡不好;再者,我说的可是正事儿;”他在心中补充了一句:至少对于你来说,可不算是小事儿。

“看来你真得忘了。那两个小妾,她们今日一早到了我的院子里请安,并且带着随身的东西。”

红袖立时便想起那两个人,她的眼睛眯了眯:还带着随身的东西!

沈妙歌真得说对了,这几日红袖一直忙于应酬,再加上要适应沈府、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她还真就把这两小妾扔到了脑后。

“她们要搬到你的院子里去住吗?”红袖看了一眼沈妙歌,假装有些吃惊的道:“你,你还小吧?”沈府的长辈儿们会不管?而且沈妙歌的“病”还没有好呢。

不过两个小妾敢如此做,也应该是有了某些长辈们的默许才对。

“规矩啊。她们是我的妾室,现如今我们还都小,没有门户,所以她们不能分得院子,只能随我们在一个院子里住。”沈妙歌瞟了一眼红袖:“不过,按着正经的规矩来说,她们应该是住在你的院子里;如果你没有安排,她们是不应该到我那边去的。”

红袖想了想,斜了一眼沈妙歌:“你想如何处置你的妾侍?”

****

为推荐票加更!PK分再到861时便可以加更了,亲们有粉红票的请砸过来吧,谢谢!

侯门娇第十九章

沈妙歌笑了,笑得十分的欢快:“袖儿妹妹,你说错了话;应该是你想如何处置我们的妾侍才对。wenXUEmI。COm”

红袖感觉他笑得非常欠扁:“不许唤我妹妹!”听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叫自己妹妹,她还真受不了。

“不许唤你妹妹?你本来就比我小,为什么不能唤你妹妹?”沈妙歌不明白红袖为什么会先争执此事,而丢下小妾的事情不理会。

“你、你还学不学武了?我教你学武那就是你的师傅,你怎么能叫师傅妹妹呢?”红袖强扯了一个理由,看沈妙歌满脸的不以为然,她又加上一句:“至少也是半师。”这话说出来,她自己都有些心虚。

虽然唤声妹妹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她听到耳中全身上下都不舒服。

沈妙歌听到学武二字想了又想,最终还是无奈的同意了:她的理由有些牵强,但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虽然向自己的妻子低头,不是男人大丈夫所为,但是他真的不想放弃学武,所以他只能低一次头;并发誓他这一辈子只向红袖低头这一次。

“那怎么唤你?总不能唤你师傅吧?”他相信红袖敢让他以师相称呼她。

“嗯,唤我的名字吧。”红袖想了想,他们关系很特殊,所以称呼便有些麻烦了。

“我们两个人的时候唤名字当然可以,不过当着人我还是要以妹妹相称的,不然我便会被父母责备了。”沈妙歌对于红袖的所言不太同意,因为与礼法有些不合。

两人达成一致后,再一次提起了小妾。

红袖知道眼下的情形,要把两个小妾赶出去府去是绝不可能的,便想了想:“既然规矩是让她们随我住,便让她们过来吧。”

沈妙歌闻言却不太放心:他的病不知道是因何而起,也不知道是因谁而起;现在他能安心吃饭的地方就是红袖这里,他哪里放心把那两个女子放进来?

红袖闻言沉默一会儿:“放到你那里不妥吧,你就不怕日后被人诟病?”

沈妙歌也沉默了,过了一会儿道:“你所虑极是,只是你的院子太小,当初我也忘了她们两个人,不然要个小跨院,也就不必如此为难了;跨院,嗯,我看你院子北墙边紧挨着有三四间房屋,把它们圈过来,在你的左墙上再开道门就自成一个小院儿,让她们搬进去,又合规矩又方便…。”

红袖闻言起身透着窗子看过去,左墙外是有房屋,不过比她两房的厢房还要略低矮一些:“那是做什么用的房子?”

沈妙歌道:“我哪里知道?”

“你不知道还敢说,万一不能住人呢?”红袖哭笑不得:“不能住人的屋子,你去求老祖宗不也是白求。”

沈妙歌不以为意:“是屋子就能住人!那屋子是比厢房还差一点儿,但也比粗使下人们住的房子强多了;再说不过是住几年罢了。”说完,他瞟了一眼红袖。

红袖闻言看向他,不过却什么也没有说:他想过几年能立门户了,便给她们分院子圆房?想得美!住个二三年,她一定要在她们和沈妙歌圆房之前打发出府。

她决定,一定要好好的对沈妙歌教育一番,让他知道妻妾成群的坏处。

“你先去问问老祖宗吧,万一老祖宗不同意就让她们住在西厢里,让人多注意一些也就是了。”红袖也没有好法子。

沈妙歌却摇头道:“老祖宗一定会同意的,如果请先生来看过,如此做不合适的话,她也会让人把你这个院子想个法子改成小跨院儿的。”

红袖不胆白沈妙歌为什么如此说,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晚饭时分要到了,他们要赶到沈老夫人那里去。

沈妙歌却摇头道:“以后非节庆的大日子,我们是不必到祖母那里去了;因为,我需要静养,不能每日总是奔波劳顿。”

红袖闻言倒是高兴:她可不喜欢去那个地方用什么饭!

大厨房的饭菜依例还是送来,雨儿两个人每天都摆一下次饭,然后她们转身出去不久,韵香二人便又把那些饭菜收起来。

红袖并不懂医术,不过她却知道久病身子便会虚弱不堪,不可以食太过油腻和生凉之物,所以饭桌上便少了冷盘,而多了清淡的菜色;就是主食与辅食也是粗细搭配,顶多是用燕窝之类温补的东西,人参却是不敢用的。

就像沈妙歌所言,沈老祖还真同意了沈妙歌的法子,也请了风水先生来府中看过:关碍不大,只是墙要高出几分便可以。

吴添香与钱倚翠在沈妙歌的院子里住了两日,心里正自高兴:近水楼台啊!同时对红袖的轻视又多了一丝;如今她们日日挖空心思,就是如何能到沈妙歌跟前去伺候,借此才可以让沈家五爷对自己生出好感来。

可是沈妙歌身边的丫头却极厉害,不论是由虹儿改名的彩儿,还是其它几位,虽然脸上带笑但却不容她们近沈妙歌之身;那彩儿的话中,还直直的透出几分轻视:哥儿年纪还小,少姨娘们用心太早了些,还是晚些时候再动这些心思为好。

吴氏二人虽然被彩儿气得不轻,却也不好对着她发作出来:那可是沈妙歌眼前一等一的红人儿。

红袖那里修院子的事情,她们倒是听说了,只是却不知道把院子修成跨院是做什么用的;这一日一大早沈妙歌便打发雨儿过来,让她们收拾东西搬到红袖那边去。

吴氏两位才知道自己前两日高兴的过早了,但是在雨儿的眼皮下,她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再次收拾行李跟在沈妙歌的身后来到了红袖的院子里。

她们住到沈妙歌的院子里后,天天能看到沈妙歌不说,而且每次他都对她们微笑温言——她们相信,假以时日五哥儿一定会对她们另眼相看的;所以现如今让她们搬到红袖的院子里,她们当然不满了。

她们的不满在看到她们日后要住的小院子时,便有些忍不住了。

小主母也欺人太甚了!这屋子虽然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净,摆设什么的都不缺,但是却比她的大丫头住得房子还要差一等,但是要知道她们可是姨娘、是主子!所住的房子怎么能比丫头所居还要低一等呢?

红袖只是在厅里见了吴氏二人,便打发她们去收拾自己的屋子,一句话也没有同她们多说;等吴氏二人走了之后,她转头对沈妙歌道:“事情是你做得主,所以还是由你告知她们前后的原委比较好;我,却是不想无端和人结怨的。”

沈妙歌愣了一下:“虽然屋子矮了些,但是里里面面却不曾亏待她们一分,就是因为屋子矮了些,所以摆设上也就多了些,也算是补偿还;而且她们应该也知道,那小跨院也不是你能做得了主的事情,就是会有不满也不应该迁怒于你才对。”

红袖闲闲的弹着长长的指套玩儿:“这是你想的,却不是她们想的;你如果不相信可以过去看看,我想她们自然会对你说一说她们所受的委屈,点出我这人的可恶来。”

沈妙歌看了一眼红袖,心下依然不信:“我平白为什么要过去?不去。你也想得多了,不会有的事儿。”

“打赌吧。”红袖听到他的话眼皮都没抬:“谁输了的话,就准备几桌好席面,改日哪天我有兴致,便请姐姐妹妹过来耍耍。”

沈妙歌一笑:“不过几两银子罢了,好,就依你。”说完起身带着人出去了。

红袖不再弹指套了,她看着沈妙歌的背影儿无声的笑了笑:她上一世就知道,教育员工最忌讳的便是说教!同理可证,所以机会教育一定要抓得住、抓得准才可以。

你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他亲眼所见。

“茶香,你去取我们的好茶,准备着给五爷好好沏碗茶。”她轻轻的取下了指套:“奶娘,你取那个针线小簸箩来,我绣得那朵花儿,你看看可还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茶香和越氏都领命各自去了,韵音却悄悄的扫了一眼红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钱氏性子阴沉些,所以虽然极不高兴,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了自己的房间是哪个,便扔下一句:“把东西给我送到房里来。”便自去房间,看都没看丫头们一眼。

她刚到屋中,门外便响起一个丫头的声音:“姨奶奶,婢子给您送东西来了。”她一听唇边便浮起了笑意:还真有那机灵的人儿。

钱氏便唤丫头进来;那丫头把东西放在椅子上,然后一福道:“婢子来时,五爷到了,姨奶奶是不是到花厅上去见礼?”

钱氏一听顾不得和眼前的“机灵丫头”多说什么,急急起身便奔向花厅:她刚刚故意不拿东西回屋,也不指定丫头便是有心要寻一个贴心贴肺的丫头收到身边来使唤。

沈妙歌来的时候,小小的花厅上只坐着吴氏,她兀自在生气;根本没有想到沈妙歌会在这个时候过来,她急急的起身福了下去:“五爷。”

****

今天的第三更,这是昨天答应的一位网名好像是叫做"可怜"的网友,因为不知道她的起点昵称,不要见怪.

亲们,我们明天见.

侯门娇第二十章

沈妙歌只一眼便看出吴氏在生气,心下便有些猜疑,以话来试她:“我来看看你们这屋子收拾的怎么样,怕那些踩低迎高的人作践你们。”

吴氏正想着要如何向五爷诉一诉苦呢,闻得此言那真来得太是时候了;当下她便把一肚子的苦水都倒了出来;虽然没有直言红袖的不是,但是话里话外怨恨红袖的意思却极为明显。

沈妙歌十分的吃惊:虽然父亲的姨娘们他见识了十二年,不过他一直都认为那些姨娘们之间、她们与母亲沈夫人之间,只是长年累月积下来的利害冲突所致。

现如今听到吴氏的话,他忽然感觉自己也许想错了什么;虽然他并没有因此动摇自幼所学的妻妾和睦之说,但却对眼下女子更多了一分厌恶之心。

钱氏这时也进来给沈妙歌见礼;虽然她的脸色好似平静,但是眼底的不满一样落入了沈妙歌的眼中。

沈妙歌原本想斥责吴氏的话收了回去,看向钱氏和颜悦色的道:“你去房间了?一切可还满意?”

钱氏闻言扫了一眼吴氏,她想了想后道:“谢谢五爷关心,一切还有可以;袖姑娘身边的姐姐们,也就如此吧。”她并没有说出不满的话来,不过内里的意思,沈妙歌可是明白的很。

他立时便沉下了一张脸来:“你们有些不满是不是?可知道,这小跨院是老祖宗特意给你们准备的,没有想到你们居然如此不识抬举!你们给我在这厅上跪上三日,好好的思过吧!”说完一甩袖子抬脚就要走人。

钱氏听完沈妙歌的话,心下便是一惊:“五爷,婢妾的意思是说,袖姑娘现在还是娇客,她身边的姐姐们,我们自然要高看一眼才对;所以婢妾们所居,实在是太好了些。”

沈妙歌闻言转过身来,扫了一眼吴氏后,本想瞪一眼钱氏,但他心念一转对着钱氏微一点头:“你还是个知道事情的,那责罚你就免了吧;好好收拾收拾,缺少了什么东西,可去袖儿姑娘或是我那里讨取。”

钱氏虽然还有些忐忑,不过能逃过责罚怎么也是好事儿,便叩头谢过了沈妙歌;而吴氏的脸色早已经变得青白相间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种时候钱氏居然不与她共进退。

沈妙歌这才转身真得走了,只是他转过身去,脸上便闪过了几分怒气,不过一闪即没:吴氏虽然可恶,不过钱氏此人更加可恶。

回到花厅上,沈妙歌这才放出了自己的怒气来:“她们实在是气人!”

红袖却只是一笑,放下手中的绣活儿:“茶香,给你们五爷泡一杯好茶上来。”然后才微笑道:“莫生气,生气对身子不好,你现在身子正弱呢,万一气个好歹,你受苦我挨训不说,你还要不要学武了?”

沈妙歌闻言点了点头,在红袖左边坐下,不过心中犹在气恼。

红袖接过了茶香手中的茶,亲自递给了沈妙歌:“你还真放到心上了,只是有什么好生气的?原本就是平常不过的事儿,值得你如此嘛。”

沈妙歌一闻便知道是好茶,虽然心中气恼但还是伸手接了过去道:“话不是这样说,我没有想到她们如此不明事理。”

红袖一笑,她正是要好好的教一教他:“什么叫做事理?平心而论,她们两个人算不的坏人,换作你我是她们,又该如何?”

沈妙歌想也不想,冲口而出:“自然不会像她们一样不识好歹,胡乱怪人。”

红袖拿眼瞅着他:“你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她们;她们可是长辈们送给你的婢妾,身份自然便不同,而且她们出身婢女,当然不想被人瞧低…”

沈妙歌听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吃茶;吃了半盏茶后,他把茶盏放下了轻轻一叹:“你说得有道理,我是没有把自己当作她们;只是,她们所行虽然可谅,但也实在可恶,此事与你没有半点干系;眼下你还为她们说好话,她们却对你心怀怨恨,唉——!”

红袖还是笑眯眯的:“她们也知道此事不是由我做主,但是沈府上上下下,她们敢怪哪一个?是要怪你,还是怪老夫人或是老祖宗?而且只有我,日后才会同她们有切身的利害冲突,眼下也不过是她们在迁怒罢了;因为她们在对日后的生活担忧。”

她如今说了这些话,不止是想教一教沈妙歌,而且也堵住了日后沈妙歌的口,让他不能以她们生存为由来为她们说话。

沈妙歌闻言心间一动,又取了半盏茶在手中,却并没有吃只是把玩;红袖也没有再说什么——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不可过急了;今日到此为止正正好。

她不再理会沈妙歌,由着他去想事情,又取了绣活儿招手叫过来赵氏,两个人低低的说着话,她学着做起了活计来。

沈妙歌自沉思中醒过来,看到红袖在绣东西不禁生出了好奇:“我听人说,你极厌恶这些的,只好功夫二字;今日怎么做起了这些。”

红袖放下了手中的绣活,活动了一下脖子:“原来是原来,现在是现在嘛;”她看沈妙歌神色间还有些不开朗,正想问他要不要看自己耍刀:以此来哄他开心。

“你绣得这是什么!这可是我看过绣得最糟…”沈妙歌取了红袖的绣活看了一眼,这句话便冲口而出了。

这也不怪他,他实在是有些过度惊讶:就是小红袖三岁的小丫头们,绣的活儿也比这个强上百倍不止。

不过他的话没有说完,因为他对上了红袖的一双怒目,所以后面的话被吓回去了。

他又仔细看了一眼红袖,发现她是真得生气了,便喃喃的道:“也不是,也不是了;仔细看一看,还是很不错、很不错的;至少,很耐看。”

红袖一把扯过绣活儿:“五爷眼光高!我这里庙小,供不起你这尊大神,请吧。”她是恼羞成怒!听赵氏奶娘说过,在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们,已经开始准备着要绣嫁衣了——那当然是极精致的;可是反观她,却连一朵花也绣不好。

沈妙歌和红袖在一起十几天了,还不曾见过她恼怒;他也没有被哪个姐姐妹妹斥责过,想了想之后决定还是走吧,等用饭时她的气也就消得差不多了,到时再赔赔礼应该也就没有事儿了。

他起身要走时,鬼使神差的又看了一眼红袖,然后一句话又冲口而出:“你这个样子,倒真是平添了五分秀色!好英气,好…”又对上了红袖的怒目,他一下住口:“我正好有事儿要去老祖宗那里走一趟,这就告辞了;你忙,你忙。”

说完,立时转身便走:如果不是身子骨不好,他几乎想跑出去。

看着沈妙歌走掉了,红袖忽然感觉好笑,也没忍下便笑了出来;赵氏和三个丫头看她笑了,这才大大的松一口气;她们几乎认为自家姑娘原本的性子要露出来了。

中午用饭时,沈妙歌出现在红袖的院子里,还给红袖带了一个小玩意来:一只陶制彩绘的小老虎;样子十分的可爱,却也不失百兽之王的威风。

他又说了两句似赔罪的话儿:他原本没有说过这种话,所以说起来还有些结结巴巴的;这样一来倒把红袖逗乐了,再加上有两个妾侍一旁伺候着,所以红袖也就放过了沈妙歌——原本也不算是沈妙歌的错。

小夫妻雨过天晴一起用过了饭说了一阵子闲话,各自回东西屋歇午觉了;只是这一天注定他们小夫妻不得安生。

红袖和沈妙歌都还没有睡醒时,院子里便有人来;赵氏一听来人的话,无奈只得让韵香去请红袖,让雨儿去请沈妙歌。

来人是沈家六太爷夫妇打发来的;除了两个媳妇子,还有一个小丫头及一个打扮不奴不主的半大姑娘。

赵氏想起十几日前沈妙歌的话,便知道这些人是来做什么的;她请了这些人到花厅上坐下,让小丫头们奉上了茶;两个媳妇子都推辞不坐,却相让装扮不奴不主的半大姑娘坐。

那半大姑娘正在打量屋子,闻言看向赵氏一笑:“我还真有些累了,便失礼稍坐一坐,大娘不要怪我轻狂。”赵氏已经知道她是谁,不卑不亢的客气一句便做罢。

这时脚步声响起,赵氏回头看过去却是红袖先到了:她早已经让小丫头传了话进去,自家姑娘应该知道眼下厅上的人是谁;看到姑娘平和的神色,她的心便放了下来——姑娘啊,真得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在将军府中只知道胡闹的人。

赵氏心下又是一酸:也是没有父母在跟前,所以姑娘才收敛了性子吧?

红袖一来,两个媳妇子忙一脸是笑的福了下去:“给姑娘请安。”

红袖还礼,并向沈六太爷的院子方向行了一礼,道了一声安才坐下;她瞧也没有瞧那个不奴不主的半大姑娘。

****

亲们,现在PK分是830,到861分时便能加更,只要三张粉票就可以了!亲们,加油!

另外,求粉红票、推荐票!

侯门娇第二十一章

因为这位半大姑娘在看到她后,故意在两个媳妇子请安时才站了起来,好似前面不知道她是谁一样;而且她对着红袖也只是屈了屈膝,话是一个字也没有说:这位的心气更高啊。

“叔父和婶娘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两位嫂嫂尽管说就是。”红袖笑得很和善。

两个媳妇子欠身,小丫头奉上了两只小巧精致的盒子:“这是我们夫人娘家送来的新鲜花样儿的金、银簪子,特意送过来给姑娘们赏玩。”

红袖闻言知道不只是自己一人有,便起身谢过了,让韵香收起放好:长辈赐,不敢辞啊。。

“婶娘什么事儿都要想着我,实在是让我这做晚辈儿的心里不安;两位嫂嫂也不用客气,坐吧。”红袖口里只管客气着;媳妇子们不提那半大姑娘,她也不会主动问起。

沈妙歌,红袖知道他是故意迟出来:就是为了让她先出来;不然他早就应该在花厅上了。

两个媳妇子闲话了半晌也不见沈妙歌出来,便忍不住问道:“姑娘,刚刚我们去了五爷的院子里,说是五爷中午在姑娘这里休息;不知道五爷现在…”

红袖一笑:“你们五爷已经有人去请了,只是他身子骨一向弱,睡得沉的话丫头们也是不敢硬唤他的;不知道嫂子们有什么事儿,如果不是大事儿嫂妇们又急着回去,告诉我再转告给五爷也成。”

两个媳妇子互相看了看,她们还真是不能一直等下去:虽然回去没有什么事儿,但是一个差事做了这么久,六夫人会不恼她们才怪;想来想去,其中一个媳妇子还是一福:“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原就是要回五爷和姑娘你们两位主子的;既然五爷在睡,那么奴婢们回给姑娘一个人也是一样。”

红袖只是一笑,点了点头:事情她当然是极清楚的。

媳妇子伸手一让那不奴不主的半大姑娘:“这位是我们府里的吉雁姑娘,依着我们老爷夫人的意思,送过来伺候五爷和姑娘的。”

吉雁这才福了下去:“吉雁给姑娘请安。”

红袖看向她:“我这里正缺人手,吉雁姑娘来得正好;嫂子们回去代我多多谢过叔父和婶娘。”

媳妇子一听这话便怕红袖误会了自家老爷和夫人意思,急忙补充上一句:“原来吉雁姑娘是早说好要送到五爷身边伺候的人,只是不巧…”她说到这里一顿,没有往下说就真是触了袖儿姑娘的霉头——不巧没有赶上日子开脸?好似她在取笑袖儿姑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