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是单独说话了,刘氏直接给你开闹了,开场一句话就是,“我这造的是什么孽啊,生了个这么不听话的儿子,老林啊,你怎么不把我带带去,当年你要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你怎么不把我也带走算了。”说着,坐在那凳子上,一面捶胸,一面泪眼纵横的,煞是悲伤。

“娘啊,您别难过了,小叔子看不上咱家的孩子,那是咱家孩子不聪明,没这份。”陈氏扶住刘氏,这安慰的倒是一把旺火的柴,使劲添,使劲的添。

林文锡直接看向那陈氏,冷声道,“大嫂,你今后要再这么和娘说话,这林家,你也别来了。”

陈氏一怔,就是要和婆婆一样开始嚎呢,一旁的丈夫狠狠揪了她一把,陈氏瞪了他一眼,“好哇,你就让你弟弟这么说我。”

“吵什么你,还嫌不够乱是不是!”林文禄低声警告她,“把你那馊子心收一收。”

陈氏一看丈夫竟然这么不支持她,扬声要说什么呢,我字刚出口,陆氏直接站了起来,不生气,笑靥着呢,看着刘氏,“娘啊,不就是想抱孙子么,生就是了,您媳妇我都生了七个了,也不在乎多生几个,您想要老爷有儿子继承香火,儿媳妇就生,生出儿子为止。”

陆氏重重的咬着字,脸是笑着,那情绪可冷的很,她看了陈氏一眼,直把人看着眼睛缩了缩,继而看向刘氏,“往后啊,这过继的事也就别提了,那都是生不出孩子的人家干的事,你儿媳妇我,能生,不用别人给代劳了。”

陆氏生气了,发起火来有点像陆将军,这眉宇间的霸气,和当年林文锡死缠烂打的时候,她第一次生气的时候一模一样,林文锡当然知道自己老婆不好惹,撩完了话,拉了拉陆氏对这三桌子的人说,“今天娘生日呢,大家吃好,喝好。”

他黑脸白脸轮着换,一会就笑呵呵的看着众人,那被刘氏点过名的捱老更是半句话没说,赞同不赞同,有理没有理,关他什么事,他就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罢了,在这洛都城,大学士面前,还能指个屁,人家听你说那是看得起你,真以为青天白日一个村子的老人就能指使的动皇上身边的红人了。

于是,他倒戈劝了刘氏,“这文锡和他媳妇这不相处的挺好的,孩子再生就有了,你何必说什么过继的事情让他们夫妻感情不和,这当官的,什么事都得忌讳着,可不如村子里的自在。”

刘氏现在是下不来脸面啊,今天她做寿不是,她是寿星不是,她说的话怎么被儿子驳了之后还被儿媳妇驳回,现在她刚刚满怀期待能给自己顺应两句的人,也反着过来劝自己了,刘氏沉了脸不说话,那边小桌子上,林清苒和二姐林清妍一起,拿着杯子,里面倒了果酒呢,端过来和刘氏敬酒,一大一小这声音可脆响,“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孙女儿给您敬酒了。”

这自己家里过个简单的寿辰,也没这么多繁杂的理解,行礼完了,酒喝了,恭祝好了,就是送给祖母的寿辰礼。

林清妍也是花了不少功夫,给纳了一双鞋子,鞋底很厚,老人家走点路,鞋底厚了,踩着也舒服,鞋面上的绣文很精巧,林清妍的绣活,是几个姐妹里做的最好的。

林清苒年纪小,刚刚学绣,就绣了一块帕子,重点在帕子边缘的绿竹上,可废了她不少功夫,比起姐姐的是差了许多,但以她的年纪,这已经很好了。

刘氏这会再也不能沉着脸面,孩子们一个一个都上来恭贺送寿礼,确实是好的,那得夸不是,一桌子的孩子夸过来,这气儿也就再也冒不出来了,脸也沉不下去了。

饭还得吃,儿媳妇说自己生,做婆婆的,还能说什么...

刘氏的寿辰一结束,第二天长子林文禄一早就带着媳妇孩子回家去了,落樱院内,林清苒逗着没个停歇的小七,看娘走进来又走出去,仰头问留在屋子里照顾她们的王妈妈,“是不是祖母那有事?”一早进出都好几回了,还说请大夫。

“五小姐,是老夫人那有些小恙,请了大夫瞧瞧。”

林清苒点点头,没有再问,这小恙,谁知道是真病还是下不来台,装病。

不过刘氏这小恙,也就只保持了几天,大约是躺在床上实在是太无趣了,明明是坚朗的身子忽然要一动不动躺她几天,刘氏也躺不住,再说过去干惯活了,这几年在林府中,实在是呆的闷,如今儿子儿媳妇都这么说了,五年里都没能顺利塞个妾,病好了之后,刘氏要求回家去。

婆婆主动要求去林家大伯那住了,陆氏自然是恭敬的替她收拾了东西,备上好些吃的用的,林文锡也说了,大侄子的婚事会好好上心的,刘氏这就上了马车,送回镇上的林大伯家去了。

早上出发下午就能到洛都城外的小镇,天黑送的人来林家传了个口讯,人到了,他们也就放心了。

祖母走了,一家子六姐妹,都松了一口气。

小七还小呢,跟着姐姐学拍手,林清苒是当着陆氏的面说的,还带着长叹气呢,“娘,往后就不用去祖母那听她告诉我,我就是个嫁出去没香火的女儿了。”

陆氏戳了一下她额头,笑骂,“没大没小,怎么能这么说话,那也是你祖母。”

林清苒嘟囔了一声,辈分上自然是啊,可打她出生以来这五年时间里,可没少受祖母言语里的嫌弃。

于是林清苒反驳,“距离产生美。”不常见面,她才能逐渐把这对祖母的尊敬给培养出来。

陆氏回头看她,“你说什么?”

林清苒急忙摇头,“我说镇上的距离也不远,来去也很方便。”

女儿生的太鬼灵,也是头疼的事,陆氏总担心这小五太开慧了,以后会吃大亏,但丈夫最宠着这个孩子,说她像自己,聪明,什么东西都是一教就会,将来准是个大才女,那些什么底蕴深厚的世家,那都不是事儿!

林文锡有狂妄的资本,多少世家子弟到他门前来求学的,他的女儿,肯定是比他们要出色。

林清苒哪里晓得娘已经开始担心起自己太聪明,她陪着妹妹玩了一会,就回自己房间看书去了,最近她好不容易磨的爹给了她一套讲丰安王朝历史的书,这就跟读书的时候她钟爱历史一样,总能在其中发现些有趣的事,自己都能看的津津有味。

到时候爹问起来还不能说都看懂了,她才五岁嘛,好歹保留点孩童该有的,否则真会把爹娘吓坏...

刘氏回家之后,很快是十二月,小七已经会走路了,口中咿咿呀呀最喜欢喊的就是姐姐,家里姐姐多么。

腊八过后,陆氏开始准备收拾东西,大年初一要回村里拜年去。

林清苒是一回村里都没去过,她满月的时候祖母就住在林府了,所以那几年都是林家大伯带着全家过来这边拜年的,如今祖母回去了,他们这一家子,就要回家去拜年。

本来二九就该回去的,但是大年三十林文锡和陆氏要进宫,所以这就直接大年初一去,陆氏在洛都城也好先拜过庙。

大年三十洛都城几个庙里都是很热闹的,到了子时就有烟火,满城齐放,不过林清苒年纪小,那庙里人多杂乱的,陆氏就没让她去。

今年的大年三十,等着爹和娘都进宫去了,林家二姑娘带着四姑娘准备去庙里,留下大姑娘和三姑娘照顾几个妹妹,快到子时,屋外已经能听到烟火声了。

奶娘李妈妈给她穿上小披风,林清苒到院子里踩雪,没多久,这子时的到来,从皇宫那到各家,烟火声齐放。

夜幕都快要被这些烟火驱散了,亮堂堂的满天空,林清苒站在屋檐下,小脸红扑扑的仰头看着,过年了,在那边,姥姥和舅舅,过的可好。

等林文锡和陆氏回来,几个孩子都睡了,夫妻两个说了会话也躺下了,明天还得赶早回去拜年呢...

007.回村子拜年

大年初一天蒙蒙亮林府门外马车就已经准备好了,姐妹几个昨晚睡的迟,一大早就被喊起来,个个精神都不显好,林清苒挨在二姐姐身上,打了个哈欠,嘟囔了一声,趴到了她身上继续又眯起了眼睛。

林文锡和陆氏抱着小女儿一辆马车,林清苒她们,三个人一辆马车坐着,加上奶娘等服侍的丫鬟,还有带回去拜年的礼,这一大家子出门,连着有五六辆的马车。

从洛都城去镇上是需要三个时辰多的路程,从镇上还要回村,又得花上一个多时辰,所以林清苒醒过来的时候,她们还在马车上,连小镇都还没到。

掀开帘子一看,一阵冷风灌了进来,迎面吹着,人清醒了大半,二姑娘林清妍把她抱了下来,“这样会着凉的。”

林清苒又缩到了她怀里,三姑娘伸手在她额头上捂了一下,关切道,“是不是晕着难受了?”

“没有,坐久了难受。”林清苒闷闷道,她都睡醒了还没到,究竟还有多远的路。

“你哪里是坐着难受,明明是睡着难受。”二姑娘调侃她,把她推坐了起来,“快到镇上了,估摸要停下休息吃点东西再去村里。”

一听要歇脚一下,林清苒的精神又好了不少,又掀开帘子看了一眼问二姑娘,“二姐,以前爹和娘带你们过来,也是要走这么长时间么。”

“是啊,祖母住在大伯家的时候,每年就是要回去拜年的,你出生前两年,雪下的特别大,回村的山路堵了,大年初一晚上只能留在镇上,第二天才回村的。”

也就是林清苒出生那几年,刘氏为了让儿子纳妾,住在了林府,她们这才不需要每年这样回去。

正说着,马车停了,进了小镇停在了一家铺子前,大年初一这家家户户都回家过年呢,镇上没几家铺子开着门的,派人去买了些简单的包子馒头,热乎乎的捧在手中,配上李妈妈特别调制的沾酱,味道也很不错。

大约休息了一炷香的时间,马车又出发了。

去村里的路可不太平坦,一路颠簸着过去,本来林清苒是不晕的,就那么一会会的功夫,她被颠的晕车了。

这下是真恹恹的,趴在二姑娘怀里,马车厚帘子那给她拉了一条缝隙,冷冷的风灌进来,让她舒服一些。

好不容易到了这村里,林清苒的脸色苍白着,让二姑娘林清苒直接是从马车上给抱下来的,后面赶上来的李妈妈一瞧,心疼的把她抱在怀里,摸摸她的额头和脸,刚刚给吹凉的。

只要下了车她就好多了,林清苒要自己下来,深吸了几口冷空气,这舒服一些,陆氏抱着小七过来看她,“难受就说,让人先瞧瞧,可别冻着。”

“娘,我没事。”林清苒转移注意力朝着周围看了看,一眼望去都是平屋的村落,被白雪覆盖的一片白皑,面前的就是一个大宅院,比起这周边的村屋,这宅院不论从大门还是围墙上,都高出了周边的一大截。

那大门的牌匾上,还写着林宅二字。

几辆马车停下有动静声,没等他们敲门,这外头有看到的,已经朝着里面吆喝了,“林家大娘,你儿子回来了。”

一会就有人出来开门了,刘氏看到门口的这一大家子,赶紧迎进了门。

这时辰已经是傍晚了,下着雪的天色微暗,拜年的都是一大早来的,这时候的林宅里除了林大伯一家子,也没别人。

刘氏拉着儿子看了看,一皱眉头,“怎么瘦了。”

跟在后头的林清苒下意识的看了爹那一眼,这临近过年的时候,爹三天两头都在外应酬,明明是胖了,怎么会瘦。

刘氏却还拉着林文锡在那嘘寒问暖,这不过是两个多月的时间没见,好像隔了好几年似得。

陆氏带着她们去了后面的小别院安置下来,林清苒和二姐三姐一个屋子,这还是炕床,两边两大张靠墙漆着,林清苒可好奇了,上去摸了摸床垫子,暖和。

二姑娘林清妍见她好奇,笑道,“好玩不,我第一次过来也觉得有趣,家里的屋子还放暖盆子呢,这炕床倒是一举两得了。”

林清苒想坐上去试试呢,外头服侍祖母的丫鬟就过来通报了,前边的晚饭准备好了,请她们过去吃饭。

走到了前边,林清苒一看,刚刚还只有大伯一家子的,这厅堂里,一下给坐了六七桌的人,她们一进门,这些人就都看过来了,林清苒细心的发现,加上她们,小孩子竟然有两桌。

坐下之后就开席了,这村子里吃饭就是这样,人多热闹,又是大年初一,刘氏把和林家相熟的都请来了,众人也是冲着林家这出息的二儿子来的,混个眼熟,说不定还能沾点光,尤其是那一群孩子,说不准入了林大学士的眼,收了做入门弟子,那也就是飞黄腾达了。

有人这么想,肯定就有人这么做了,饭毕聊天,就有人把孩子有意无意的都带到了林文锡面前,向他磕个头,行了礼,年长的说上两句学堂里读的东西,年纪小的,那就卖乖卖萌。

林文锡当年那在村子里出息的,也有人觉得拜一拜他,得他几句夸奖,自己孩子也能出息了。

大人聊天的,林清苒她们是不会凑上去,白天太累了,和祖母请安过后,早早的回了小别院睡觉去了。

第二天,这来林宅的人更是多了。

还有从镇上慕名而来的呢,当然不是抱着什么请求的,大过年的,就是来拜个年...

就是初二到初四,林宅的门槛就是快被踏破了,林清苒是第一年来这里,还惊讶了一下,几个姐姐早就见惯不惯了。

祖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特别享受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儿子有出息了,全家人跟着沾光,这宅子,镇上林家的铺子,可都是靠儿子的,苦了小半辈子,如今可不就是享福的时候。

初五的早上,林文锡准备带着妻子女儿们回洛都城去,这四五天都搁在这了,回去还得有饭局,这林家也得宴请招待客人。

刘氏收拾了好些吃的,直送他们到了门口那,眼抬抬等着儿子开口,其实还是希望儿子能说,接她去洛都城里。

不过林文锡却是交代了大哥好好照顾娘,又让刘氏保重身子,一家人正欲上马车,不远处几个人,迎着小雪匆匆朝着这边赶来,口中还喊着让他们等一等。

还没上马车的林清苒看了过去,那是两个身着朴实棉衣的人,拉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朝着这边赶过来。

三个人到了林文锡面前,为首的那个男的催促了那男孩一声,那男孩噗通一下跪下来,童声高喊道,“求林大人收我为弟子,孟贤仰望林大人的才识,希望能跟在林大人身边学习。”

那磕头相当诚实,一男一女也跟着跪了下来,直接求道,“林大人,我们家孟贤自小聪明好学,求林大人收他为弟子。”

这样下跪拜师,林文锡还是头一遭遇到,周围看着的人也不少,林文锡让他们都起来,问那男孩子,“几岁了,上了几年学堂。”

“回林大人的话,孟贤今年九岁,上了四年学堂了,明年就参加童试。”

一看这一男一女的装扮就不是什么条件好的人家,在这样的村子里,要供一个孩子念书,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每个这么砸锅卖铁供出来的都能有出息,绝大部分,在童试这一关都过不去,念了几年书,回家来种田。

“如果你们打听过我林某收弟子的事,也应该知道,林某不收这么小的孩子。”不论多聪明,他现在的两个学生,也都是殿试之后才收的,他这里收弟子,教的可不是怎么念书考试,而是怎么为官为民。

“林大人,我们家几个孩子,就这么一个念书有出息的,全家人都赔进去供他一个,求求你看在这同村的份上,把他收了做你的弟子。”

那妇人又要跪,林文锡身边的人扶住了她,林文锡看着这男孩子,“孟贤,若要入我林某的门,你就先要过了童试,还要考中举人,这才能来我面前拜师,而收不收,也不一定,你可知。”

这个叫孟贤的男孩子,颇有骨血,认真点了点头,还问林文锡,“殿试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去向林大人拜师。”

若是村里又能出一个这样的人才,林文锡自然愿意帮忙,看了这孩子的父母一眼,当年娘和大哥为了让他能好好念书,也付出了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出息的少,有一部分的原因也就在于真的供不起,林文锡问陆氏拿了一小锭银子,放到这孩子爹手里,“绵薄之力。”

这边的林清苒瞥见那个男孩子一脸好学倔强的样子,不知怎么回事,总觉得这一股子的桀骜显得怪怪的,被姐姐拉了一把上了马车,拉开帘子看,被前面的马车遮住了,看不到爹那的情形。

而这边的一家三口,得了林文锡给的银子,正千谢万谢着。

林文锡笑着点了点头,再度看了这男孩子一眼,转身上了马车,陆氏她们已经等了有一会了。

马车离开了村子,林清苒拉开马车后的帘子,朝着那村子看去,拐角处,她看到祖母她们还站在那,还有那一家三口,随着马车的前行,人影渐渐模糊不见...

008.大姑娘出嫁(修bug)

回到林家已是傍晚,路上听二姐说过后,回了家,爹和娘起码还得忙上好几天,这还是不用回外祖父家拜年的,外祖父和舅舅他们都在驻守没有回来。

等初七过后,爹开始上早朝去了,林府中的忙碌还没结束,陆氏还要和各家相熟的夫人来往,年初送上府的东西,该准备回礼的都要准备回去,一样也不能差。

团团的忙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了,陆氏这才算是歇下来,不过也没的歇息几天,大姑娘的婚事可就在二月底,一个多月的时间早早就得开始准备。

而从奶娘李妈妈的口中林清苒得知,像娘这样的一家主母,在林家的事儿还算少了,论说起洛都城中世家名门里的主母,这一年到头,还真没没闲的时候,大大小小的祭祀就够忙的了,还有一大家子各种庶务。

这会还得佩服外祖父当年的选择,太机智了。

十五灯会她没的去看,姐姐们也没出去,大姐要出嫁了,二姐也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这时候外出,惹了什么闲话只会败了姑娘家的名声。

林清苒忙着给大姐姐出嫁准备添嫁的东西呢,绣了一块鸳鸯帕和一对荷包,还有这几年攒下来的小金库中挪出来银子让李妈妈去买的一对金镯子,拿到大姐姐那去的时候,可把大姐和二姐给逗乐了。

林清妍拿着这荷包,指着一边那半个爱心,另一个上也有半个爱心,问林清苒,\\\\\\\"这怎么绣一半一半的。\\\\\\\"

林清苒拿起两个荷包,合在一起,半个爱心合成了一个,“就是这样啊,大姐和大姐夫相亲相爱,这个心,合起来才算是完整的一个。”

“倒是新鲜。”大姑娘林清仪听着笑了,“和这龙凤玉佩差不多呢。”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一对,所以常常用作情人之间表达爱意的。

二姑娘轻轻戳了一下林清苒的额头,“你才几岁,你懂什么叫爱啊。”

林清苒不甘示弱的反驳她,“二姐比我懂就行了,过两年等你出嫁了,我也给你和二姐夫绣一对儿。”

“臭丫头,你多大点年纪啊,就老说这个!”林清妍被她说的脸一阵通红,伸手抱过她,挠着她的咯吱窝。

林清苒闪躲不开,笑成了一团...

二月中的时候,刘氏带着陈氏过来林家帮忙了,再有十来天大姑娘就要出嫁了,这林府上下,早已经显露出了喜气。

陆将军也来信过,外孙女出嫁他肯定是要来的,算上邀请的人,陆氏这边正和王妈妈对着人数。

一旁的林清苒和三姐姐一起在剪裁厚纸,林清璇剪,她来写,都是依照陆氏给的人名。

这还是林清苒‘无意’想出来的办法,桌子上放了号数,旁边还立了人名的单子,到时候来客进门的时候,门口的就能告知到底在第几桌,也不容易弄混了。

分派位子也很讲究,且不论身份尊卑,其中还得清楚,邀请来的人当中,有没有谁家和谁家有闹矛盾过的,谁家和谁家不和,见面三句都得争执的,这些都要分开来。

这么齐心忙了五六天,距离林家大姑娘成亲,也不过还有三四天。

成亲前有个习俗,出嫁的大姑娘,要把嫁妆提前几天抬去夫家晒着,一是为了彰显这娘家实力,嫁妆的丰厚也能得到夫家的尊重,二也是夫家炫耀,这到底娶了个多富庶有权的媳妇回来。

林清仪的嫁妆,就是由两个堂哥领着抬过去的。

到了贺公府,进了门,这些嫁妆就是放在贺府的前院,几十台的嫁妆,好些时候才全部抬进来,贺家二房的夫人那是高兴的很,这林家,虽说比不上世家来的厚实,但这嫁妆是一点都不比那些世家出来的闺女差啊,就比比这贺府的大房,长媳的嫁妆也就这样了。

对儿子这亲事的那点不赞同,此刻也淡了不少,娶了这儿媳妇,将来对儿子可不少助力...

三天后,林家嫡长女林清仪出嫁。

一早天还没亮,林清仪住的院子里就忙碌起来了,林清苒前一个晚上吩咐过奶娘要叫她起来的,迷迷糊糊的起床后,林清仪换上新衣服,到了大姐姐的院子里,那边已经沐浴更衣过,开始化妆了。

大伯母陈氏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出嫁阵仗,上一次看到盛大的迎亲阵仗,还是十六年前小叔子娶亲的时候,那时可把刚刚成亲没几年的陈氏给羡慕的,她成亲那时候有啥啊,花轿抬着村头到村尾,吹吹打打算是热闹过了。

天亮的时候屋子里林清仪已经换上嫁衣梳好头发了,不断有妈妈进出送东西,说话,看册子,林清苒也就进去了一小会,看浓妆盖过的容颜,都有些认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林清苒出了屋子去了前院,这里拦着的人才多呢,都等着新郎官来了,刁难一番,讨点糖讨点红包图个喜气。

巳时过半的时候,远远的鞭炮声传来了,还伴随着吹打乐声,这是迎亲的队伍过来了。

大门口这边一部分人退,一部分人拦,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吹打的声音越来越重,好似就是沿着院墙那边过来,到了大门口停下了,很快就有人涌了进来,为首的还是个红衣喜庆的喜娘,手拿着红色帕子,笑嘻嘻的看着众人,先是说了几句好彩头的话,继而就直接开口要让他们进来接新娘了,晚了,可就误了时辰。

要进去接人哪有这么容易,当然是得刁难着。

洛都城中的娶亲,兴斗点才学,新娘子这边的家人出题,新郎这回答,错了就得罚,对了,送点红包,也就进去了,都是图个热闹。

不过今天这形势,确有一边倒啊,林家上下,一家子的姑娘,论说几个堂兄弟,还是不要卖弄才学了,外祖陆家的两个表兄弟,又是舞刀弄枪的,新郎这明显是有备而来的啊,又是林大学士的入门弟子,总不能让林大学士出来刁难女婿吧,

人群之中没问几句,都让他们轻轻松松的化解了,眼看着这就要让他们进来,林清苒急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儿啊,大姐姐是这么好娶的么。

“慢着!”

喜娘这刚刚发了喜糖塞了红包,准备带人进来了,人群里忽然传出来一声娇喊。

众人给让了让,林清苒娇小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大家一看是个小不点了,逗笑了,新郎官一看她的打扮,从身后的人手中拿过喜糖想要分给她,林清苒哼了一声,“搬椅子过来。”

李妈妈带着一个丫鬟,即刻给她搬来了椅子,二姐姐林清妍把她抱了上去,众人不明这小丫头要做什么。

林清苒和他们平视着,开口道,“谁说可以进去接大姐姐了,我们还没问呢!”

这么一说,众人就知道了,按这年纪,应该是林府上的五小姐,今天出嫁新娘子的妹妹。

这可是未来小姨子,新郎官贺城笙笑了,“你想问什么。”

这贺城笙身后几个拉过来帮忙应对的几个公子,可都是一脸的轻松,开什么玩笑,眼前的可是个只有五六岁的小姑娘啊。

其中两个心中还想着,等会不能让这么可爱的小姑娘输得太惨,好歹是林大学士的闺女。

“很简单,对我三句诗,我说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然后我会告诉你们,我想的后半句是什么,若是没我的好,你们就算输了,输一句,要罚一次。”

见新郎官说好,林清苒清了清嗓子,“听好了,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几个人被林清苒的开场倒是给震慑了一下,很快就有人对了上来。

林清苒笑眯眯大的看着他们,她翻了这么多丰安王朝的诗书,就没见过一个眼熟的,借用中国古代的诗赋,总不会有错。

“决定了?”林清苒还问了他一遍,这模样,可有架势。

那少爷点点头,林清苒高声道,“那听我这后半句,你说说,谁的更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下子,贺城笙几个都愣住了。

旁边围观年长一些的,不掺合这比拼的给了公正的话,自然是林清苒的这句更能体现意境了,林清苒骄傲的看着他们,“先做二十个俯卧撑先。”

最不擅长什么,就让他们做什么,林清苒在心里默默的给孟浩然大叔点了个攒,又给当年逼迫她们背写诗词的老师点了个赞,笑嘻嘻的说了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