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是想瞒着她。”宋母道,“她男人的工资比刘洋高,每次回去就嘚瑟个没完。好像咱们一家加一块都没有她男人能干。

“你大姐夫现在是烈士遗孤,还是军属。要是被她知道了,又该觉得不如你大姐,又该跟我们怄气,过年都不回来。”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咱家也没有爱攀比的人,也没有那么小心眼的人,她这是像谁啊。”

宋招娣:“像您姨和您表妹。”

“说你起你姨奶奶,你表姨知道你和建国结婚,没来闹吧?”宋母忙问。

宋招娣没有提,她算着日子和申城往这边来的船的时间,努力把钟建国的继母和前岳母弄到一块,只说两人来到翁洲岛上发生的事。

“你表姨还会再来。”宋母肯定道。

宋招娣知道钟建国的前岳母会再来,见她娘说起赵银都没经过思索:“娘是不是从舅舅那边听说了什么?”

“她儿子,就是赵银嫁给建国他爹生的那个儿子,今年已经十八了。”宋母道,“国庆节第二天生的,名字叫胜利。去年初中毕业一直在家,也没去厂里上班,听你舅舅的意思,想让建国给他安排个工作。”

宋招娣睁大眼,不敢置信:“怎么都是这个德性?”

“别提了。”宋母长叹一口气,“我们来的时候,村里的几个妇女还问你爹,建国这边待遇好不好。估计也想把孩子送来参军。”

宋招娣:“当兵光荣,当兵也苦。现在这个天气还好点,我听段大嫂说,赶上三伏天,大小军官都晒的跟黑碳似的,有些人晒得全身脱皮。”顿了顿,“钟建国也不例外。”

“他们都以为现在不打仗了,当兵就跟以前的伪军一样,整天坐在屋里吃香的喝辣的。”宋母解释道。

宋招娣仔细想了想:“你回去跟他们说,现在还在打仗。”

“打仗?”宋母大惊,“老蒋的人又来了?”

宋招娣连忙说:“娘,别着急,不是这边。我记得南边在打仗,具体是哪儿,我也记不清了,回头问问建国。”随即,压低声音,“娘,外面还在哭?”

宋母走到厨房门口,勾头往外面看了看:“不哭了。他叔正在跟你爹说话,可能是说你姐夫以前的事。这些鱼咋吃?”

“我在书上看过,清蒸和红烧。”宋招娣买的两条鲈鱼清蒸,段大姐买的鱼用来红烧,“以前在家的时候也想做,可咱家没那些东西。娘,我今儿给你做红烧肉吃。”

宋母瞧着闺女像换了一个人,很是欣慰:“结了婚就是不一样,都知道给娘做肉吃了。”

“我以前也想做,可是你嫌我不会过日子。”这倒是实话。原主以前吃的清汤寡水,肚子里没有油水,就挖一块猪肉放在馒头上,撒点盐,馒头蘸油吃,结果被宋母逮到胖揍一顿。

宋母:“人家姑娘家爱美爱玩,你除了念书就想着吃。以前娘说你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没想到娘也看走了眼。”

“那时候我才十来岁,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宋招娣道,“不过有一点,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宋母点了点头:“是比早几年好了。”

“娘,大娃、二娃挺听话吧。”宋招娣知道宋母最担心什么。

宋母“嗯”一声,突然想到:“老三呢?”

“您没看到?”宋招娣惊讶,“门边有个小床,三娃在睡觉。每天下午都会睡一会儿。”

宋母把柴火往里面推一下,起身就往去,见厨房门东边真有张床,不禁感慨:“城里人真有法子。招娣,这个床咋做的,回头给你姐夫说说,给咱家刘根也做一个。以后刘根睡觉,你杨婶子也不用呆在屋里看着他。”

小宋村以前有个女人把孩子放在床上睡觉,她去做饭,等她把饭做好,小孩也死了。

宋父被请过去给小孩检查,一看小孩的脸色就知道,是小孩睡醒自己玩,不知怎么钻进被子里,把自己给捂死了。

打那以后,小宋村的村民都不放心小孩自己睡。

刘灵有原主的记忆,三娃睡觉的时候,刘灵都是用个小棉被把他包住,不敢给他盖被子。只有守着他的时候,才敢给三娃盖上被子。

“这东西好做,建国那里有图纸。”宋招娣道,“回头我找他要。娘,鱼已经蒸上了,现在就炒菜?”

宋母是没意见:“建国啥时候回来?”

“六点左右。”宋招娣道,“他如果没回来,就先把菜放在锅里热着。”

大锅里面蒸鱼,小锅里面炒菜。宋招娣做了红烧鱼又做红烧肉,紧接着炒两盆藕,两盆生菜和青菜。

正在做紫菜鸡蛋汤的时候,宋招娣听到有人喊钟大哥,故意说:“娘,钟建国经常这个点回来,回到家啥也不用干,直接吃饭。”

宋母反问:“你叫他干啥?你觉得啥活是他能做的?”

“洗衣服,劈柴,啥活都能干。”宋招娣随口道。

宋母瞪眼:“又胡说八道。老爷们洗衣服像啥样么。别想一出是一出。”

“婶子,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家的衣服全是我洗。”钟建国走进来,“外面绳子上的那些床单、被单,还有三娃的尿布,招娣从来没洗过。”

宋母转向宋招娣,不敢相信:“真的?!”

“娘,他体谅我带孩子辛苦。”宋招娣其实不想提这茬,要是不说点实际的,她纵然说自己过得很好,她的便宜娘也不放心,“我要洗,他不让。”不待钟建国开口,就说,“把东坡肉端出去。”

钟建国脸色微变,冲宋母笑了笑,看到切成片,油光锃亮的肉,下意识往外面看一眼,见没人进来,冲宋招娣招招手,“快夹一块我尝尝。”

“你可真贫!”东坡肉块大,人有多,为了人人都多吃点,宋招娣把肉切成片,准备码两盆,还有一盆正在切,干脆给他切一大块塞他嘴里。

钟建国情不自禁轻呼一声,把肉咽下去就忍不住说:“就冲这块肉,值了,值了。”说着,就转身往外走。

宋母忍不住揉揉胳膊上的鸡皮疙瘩:“你们啊。算了,我也懒得说。”

“那就什么都别说。”宋招娣道,“我下个月去学校上课,一个月有八十块钱。家里如果有什么困难,娘,叫爹给我写信,我给你们寄钱。”

宋母张了张嘴:“这么多?!你,你嫁给钟建国,嫁对了。”

“是呀。”宋招娣道,“就算学校不停课,我大学毕业后当老师,工资也不见得有这么多。”

宋母连忙问:“这边怎么这么多?”

“学校是部队子弟学校。”宋招娣道,“教的都是军官的后代,教育部门给一些钱,部队也会贴一些钱,工资才比别的地方高。”

宋母彻底放心下来,然而,当她看到桌上的菜,还是忍不住念叨宋招娣不会过日子。

钟建国再次吃到东坡肉,整个人像吃了蜜似的,不等宋招娣开口就说:“叔,婶子,这边天气热,你们如果不吃,到明天就不能吃了。”

“放水井里。”宋大姐突然开口。

宋招娣:“这边都是压水井,没有井。”见她姐和姐夫只夹青菜,想一下,给两人夹许多肉,随即就说,“大娃,这个东坡肉拌饭比菜汁拌饭还好吃,要不要?”

“今天没饭。”钟大娃早就想到,“我知道了。”眼中一亮,“肉汤给我留着啊。”拿着两个杂面馒头就往外跑。

宋母忙问:“这孩子干什么去?”

“估计去谁家要米饭。”宋招娣这么猜的,没想到大娃真端着满满一碗米饭回来,顿时哭笑不得,“谁给你的?”

钟大娃很是得意:“林中的妈妈。爸爸,去给我拿个碗,我要用肉汤拌饭。”

钟建国拿四个小碗出来,把米饭分成四份,二娃和刘根碗里的饭少一点,大娃和大力碗里的饭多一点,然后把肉挑出来,汁浇米饭上面。见刘师长的一对儿女睁大眼睛看他,笑道:“是不是没见过这么吃的?大娃自个想到的。”

“是我娘做菜,连汤都好吃。”钟大娃很给宋招娣面子,几次想故意喊后妈,一看到墙上还挂着橘子、苹果,就不好意思喊了。

宋母笑道:“那也不能只吃汤,也得吃肉。”说着话给他和二娃夹两块肉。

两个小家伙顿时笑眯了眼。

钟建国见状,松了一口气。

刘洋和宋大姐也放心下来。

饭后,钟建国很自然的刷锅洗碗,饶是宋母有点心理准备,也忍不住念叨宋招娣不懂事。

宋招娣不想跟她叨叨,转移话题,给他们介绍在哪儿洗澡,回头晚上谁哪儿。

宋母一见宋招娣这样也懒得再说。而正因为这样,宋母睡觉的时候,发现床底下有个头绳也没多想,误认为宋招娣收拾房间的时候落下的。

大娃、二娃和三娃跟着宋招娣和钟建国睡,两人之间隔着三个小孩,想来个眼神交流也只能看到对方的一只眼睛,宋招娣乐了:“钟团长,这么睡还满意吗?”

第22章人人自危

家里只有三张床,来了六个人,钟建国已经料到这种情况。可是被宋招娣明晃晃说出来,钟建国心里堵得慌,咬牙切齿道:“满意,非常满意。”

“那我们以后就这么睡?”宋招娣故意问。

“好啊。”

宋招娣打了个哆嗦,循声看去,对上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钟大娃,你怎么还没睡?”

“你怎么还没睡?”大娃反问。

宋招娣不禁眨了一下眼:“我,我今天干太多活,浑身上下酸痛,睡不着。你呢?”

“我吃太多了。”小孩不好意思,“肚子鼓鼓的,难受。”

宋招娣无语,想过很多理由就没想到这一点:“叫你爸给你揉揉。二娃,睡了吗?”

“我给二娃的米饭少,后来他只顾的吃菜也没吃馒头,菜消化得快,估计已经睡着了。”钟建国抬手把大娃抱在怀里,“儿子,今儿晚上就睡在爸爸身上好不好?”

钟大娃不解:“为什么?”

“咱家的床太窄。”钟建国看一眼宋招娣,“你没发现你娘都没敢躺平,一躺平半个身子在外面,睡着了肯定得掉下去。”

宋招娣有点意外:“你注意到了?”

“我的床有多大,我比你清楚。”钟建国原本打算等大娃睡熟了再把他抱起来,没想到儿子闭上眼装睡,“行吗?大娃。”

钟大娃“嗯”一声,就使唤他爸:“揉揉,揉揉,难受。”

“憨吃。”钟建国轻轻拍拍他的肚子,“以后不准再这么吃。”

钟大娃双眼一亮:“明天还做肉?”

“想得挺美啊。”宋招娣道,“你爸说的以后是指过年的时候。对了,钟建国,你们过年的时候有假期吗?”

钟建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

“那,那过年的时候我没法回家了?”宋招娣问。

钟建国看向她:“你不知道?宋招娣啊宋招娣,我真没法说你,精明的时候比任何人都精明,糊涂的时候比任何人都糊涂。

“部队若是那么容易出去,你姐夫就不是你姐夫了。”顿了顿,“等他们仨长大点,可以跟着你坐船、坐火车的时候,你随时能回去看看。”

宋招娣看着身边的三娃:“起码还得三年。”

“是的。军嫂不是这么容易当的。”钟建国睨了她一眼,提醒她要有心理准备,“对了,你爹娘能在咱家呆几天?”

宋招娣:“我娘的意思后天上午走。”

“呆两天就走?”钟建国实在没料到,不禁吞口口水,“你爹娘真客气。这时候村里也没什么活,多呆两天,你也领着他们到处转转。”

宋招娣:“我娘惦记她养的鸡鸭,惦记生产队交给她养的牛,我劝她多留两天,她死活不愿意。不过,段大嫂说天气有点不正常,明天或者后天会下雨。她们不见得能走。大娃,如果我想叫姥姥在咱们家多待几天,你同意吗?”

“同意。”钟大娃不假思索道,“这个姥姥好,我喜欢。大力要吃橘子,姥姥朝他手上打一下,跟大力说不准吃。那个姥姥,那个姥姥会——”

宋招娣:“会把所有的好吃的都给她孙子,不准你吃,是不是?”

“对!”钟大娃道。

宋招娣:“你明儿早上起来跟姥姥说想吃橘子,还想吃苹果,姥姥都会拿给你。”

钟大娃将信将疑。

翌日早上,小孩睁开眼,看到钟建国和宋招娣还在睡,自个穿上衣服,趿拉着鞋出去,看到东边的门敞开着,里面空无一人,转身往楼下跑。

宋母听到声音以为是宋招娣起来了,回头一看是大娃,惊讶道:“你咋起这么早,再上去睡会儿。”

橘子和苹果是新鲜水果,不能放太久,宋招娣就没往楼上拿,挂在客厅的墙上。钟大娃抬头就能看到,指着苹果说:“我饿了,想吃苹果和橘子。”

宋母张嘴想说,她去做饭。话到嘴边意识到面前的孩子不是她孙子,是宋招娣的继子,水果也是给他们买的,就把袋子拿下来,给大娃一个橘子和苹果:“先吃一点垫垫肚子,吃了饭再吃。”

“好。”钟大娃的最爱除了肉还是肉,苹果、橘子对他来说可吃可不吃,他就想试试从滨海来的姥姥和申城的姥姥是不是真不一样,“我想洗脸。”

宋母:“那先把苹果放桌子上,我给你洗。”拉着大娃的胳膊往压水井边去,“大娃,你们平时早上吃什么?”

“米粥、馒头和菜。”钟大娃道。

和她家一样。宋母接着问:“你娘做饭,还是你爸做?”

“我,娘做饭,爸爸烧火。”钟大娃捧起盆里的水就洗脸。

宋母见小孩会自己洗脸,挺满意:“你爸烧火,还得洗衣服,挺累啊。”

“爸爸力气大,不累。”宋招娣这么跟钟大娃说的,大娃见钟建国很高很壮也这么以为,“姥姥,姥爷拿我娘买的木板做什么?”

宋母:“鸡和鸭不能一块养,你姥爷在给你们搭个鸭圈。听你娘说,年后还想养两只大鹅,再搁旁边搭个鹅圈。”

“养这么多啊。”钟大娃瞪大眼,高兴道,“明年有肉吃啦。”

钟建国拍拍宋招娣的胳膊:“赶紧起来。”

“让我再躺一会儿。”宋招娣拨开他的胳膊,“半个身子全僵了。”

钟建国:“你娘正在跟大娃聊天,我瞧着一老一小聊的挺开心。”

宋招娣霍然起身,推钟建国一把:“快下去看着我娘别乱问。”

“你也赶紧起来做饭。”钟建国也怕大娃说了不该说的,到楼下就喊大娃,“去把大力和二娃喊起来,你们仨一块出去玩玩,回来就能吃饭了。”

钟大娃以前在申城时,他舅舅家的几个孩子不是抢他的玩的就是抢他的吃的,刘洋的大儿子大力有点怯生,钟大娃给他什么他要什么,不给他,小孩也不开口。

新来的小朋友这么乖,钟大娃挺喜欢,钟建国说完他就啪嗒啪嗒往楼上跑。

宋招娣抱着三娃下来,洗洗脸刷刷牙,跟她娘一起去厨房做饭。

昨儿蒸的馒头多,虽说昨儿晚上钟家有十几口人,也才吃三分之一。用炉子煮点粥,热点馒头,宋招娣炒一盆青菜,给几个孩子做几张鸡蛋饼,蒸两碗鸡蛋羹,早饭就好了。

宋大姐看着金黄的饼和鸡蛋羹,不禁咂舌:“你们早上都是这么吃?”

“一天吃一次,钟建国养得起。”宋招娣指着三张煎饼,“总共才用两个鸡蛋。咱家养着鸡,不缺鸡蛋,你回去也可以给大力和刘根做。”怕她不舍得,“就算不吃,一个月存下六十个鸡蛋也卖不了几毛钱。”

宋母颔首:“招娣说得对。他俩还小,不急着给他们存钱娶媳妇,一个月少个一块八毛的,咱们也饿不着。”

“刘师长的个头不矮,姐夫比他矮大半头,我觉得跟他小时候吃不饱吃不好有关。”宋招娣道,“我给你们留的钱,你们没用吧?

“回头从申城转车的时候,试试能不能去百货商店买点奶粉和奶糖。每天给他们喝一点,就算不能长个,长大了也比别的孩子力气大。”

宋大姐皱眉:“你都说听谁说的?”

“大姐,招娣说得对。”钟建国架着三娃的胳膊慢慢走进来,“外国人比咱们高,比咱们壮,就是经常因为吃肉和牛奶。不像咱们一天三顿,不是青菜面条就是米饭青菜。”

钟建国是个有警卫员的军官,宋大姐觉得他比宋招娣懂得多,立刻就说:“那我听你的,回去就这么做。”

宋招娣笑了笑,出去喊几个孩子回来吃饭。

大娃跑进来,宋母发现他一手苹果一手橘子,很是诧异:“这孩子起来就喊饿,怎么不吃?”

宋招娣顺着宋母的手指看过去,看清楚他拿的什么,顿时乐了,胡诌道:“等着吃煎饼呢。”

“煎饼?今天也有煎饼?”钟大娃抬手把苹果和橘子塞给宋招娣,“我要吃煎饼。”

钟二娃跟着说:“我也吃煎饼。”

“在桌子上。”宋招娣道,“大力是咱们家的客人,先给大力拿一个。”

三娃早上不闹人的时候,宋招娣就会做煎饼,哥俩一人一个。三娃不舒服,或者因为天气等原因,嫌屋里闷得慌,闹着要出去,宋招娣就叫钟建国给他们做蒸鸡蛋。

二十多天了,有鸡蛋的时候早饭都是这么吃,大娃看到碟子里有三张饼就打算问宋招娣,怎么多做一张。听她这么一说,大娃拿起来就塞给大力。

宋母看到小孩的动作,忍不住用最小的声音跟宋父说:“这孩子不护食,挺好。”

“建国教得好。”宋父转向刘洋,“昨儿你叔叫咱们今天去他家吃饭,吃饭的时候记得跟你叔说一声,咱们明儿一早就走。”

刘师长是刘洋的亲叔叔,然而十几年没见过,两人之间很是陌生。刘洋面对刘师长时,还没有跟家具厂的同事在一块自在。

昨儿已经认亲了,他知道他叔挺好,他叔也知道他挺好的,刘洋也觉得该回去上班了。对老丈人的决定,刘洋没有任何意见。

宋招娣瞧着今儿的太阳不如昨天,已经看出即将变天,也就没出面留人,反正老天爷会帮她留客。

晌午吃饭的时候,刘师长一听刘洋要走,一个劲劝刘洋多留几天。刘洋一说他娘身体不好,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刘师长不再挽留。

饭后,刘师长叫段大嫂去买些东西给刘洋带上。

段大嫂心细,对天气比较了解,瞧着地面潮湿,就猜到快下雨了。可是她又不能确定明儿一早会不会下雨,就去买一些能放很久的东西。

宋母晚上收拾东西,宋招娣一直没说挽留的话,宋母心里面有些不舒服。即便她是真想回家,不是跟闺女客套。待宋招娣出去,宋母就忍不住跟宋父说,闺女是不是不想让他们早点走。

宋父不如宋母心细,觉得她想多了。宋母也不想多想,可是她又忍不住多想,翻来覆去到半夜,外面轰隆一声,宋母坐起来,连忙拍拍宋父。

“出什么事了?”宋父迷迷糊糊地问。

宋母:“打雷了,打雷了。冬天打雷,老头子,是不是要出啥事?”

“要下雨了,打雷很正常。”宋父说出来,楞住,“现在是冬天?冬天怎么会有雷?”

宋母猛地想到:“对的,俺记得戏文里说过,冬雷震震夏雨雪,都不是好兆头。老头子,咱们明儿还走吗?”

“先睡觉,明儿再看吧。”宋父叹了一口气,“但愿不是什么大事。”

与此同时,不敢睡太死的宋招娣也惊醒,伸出胳膊拍醒钟建国:“大冬天怎么会打雷?”

“海边的天气就这个样。”钟建国已经习惯了,“老天爷真给你面子,你想着下雨,他就下雨。”

宋招娣:“当然。希望能一直下到早上。

翌日早上,宋招娣起来,外面还在下大雨,敲开宋母的门就说:“爹,娘,下雨了,船没法开,你们过几天再走吧。”

宋母盯着宋招娣表情,瞧着她挺开心,对此不意外,后知后觉:“你知道会下雨?”

“你们不知道?”宋招娣故意问,“我昨儿早上跟你们说过,这两天有雨,不适合赶路。”

宋父皱眉:“可是昨儿山上都没起雾。”

“山上现在有雾。”宋招娣顿了顿,“这边看要不要下雨,看地上就行了。地上跟用水泼过似的,不但会下雨,还会连着下好几天。昨儿晚上咱们吃饭的时候,一楼就很潮。我以为你们知道呢。”

宋母顿时明白了:“我打死你个死丫头!昨儿看着你爹娘收拾东西,你一声不吭,是不是故意的?!”说着话就要捶宋招娣。

“不准打我娘!”钟大娃窜出来,使劲推宋母一把。

宋母踉跄了一下,稳住身子看到小孩挡在宋招娣前面,好气又好笑:“她是我闺女!”

“那也不准!”钟大娃脱口而出。

宋招娣抬手抱起他:“姥姥跟我开玩笑呢。帮我烧火,今儿给你做鸡蛋羹。”

“真的?”钟大娃不相信,看了看宋招娣,又看了看宋母。

宋招娣知道小孩心里有疙瘩,钟建国曾说过,白母经常打骂白桦,根本不避着孩子:“姥姥说的打我就像这样。”轻轻在他屁股上拍两下。

小孩“嗯”一声,意识到误会宋母,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便故意说:“我饿了。”

“那咱们现在就下去。”宋招娣抱着他转身下楼。

宋母摇头叹气:“老头子,你这个闺女真厉害。”

“不厉害也考不上大学。”宋父道,“我就说你想多了,咋样?还是想多了吧。你昨儿到三更天都没睡,再去躺会儿吧。”

三天后,天空放晴,宋家人离开翁洲岛。

看到闺女过得挺好,宋母和宋父上船的时候也挺高兴。如果老两口别唠叨宋招娣,以后不准再使唤钟建国洗衣服、刷碗,宋招娣也会挺高兴。

钟建国听老两口这么一说,倒是真高兴,故意当着宋招娣的面问宋父宋母什么时候再来。

滨海离翁洲太远,一来一回不方便,来之前还得向生产队请假。宋母又不想说不得闲,便说宋招娣有孩子的时候再来。

宋招娣脸色大变,催促她娘赶紧去船舱里。

望着船渐渐远去,再也看不见很听话的小伙伴宋大力,大娃也忍不住问:“后妈,你啥时候有小孩?”

“又喊后妈?”宋招娣瞪眼问,“喊娘!”

大娃后退几步,跟她拉开距离:“你跟我说,我就喊娘。”

“我也不知道。”宋招娣道,“不过,你们如果想见姥姥,等三娃长大了,放寒暑假的时候,我带你们回小宋村。”

二娃伸出手:“拉钩!”

宋招娣朝他额头上拍一下:“不拉钩!都给我回家。”

“小气鬼。”大娃嘀咕一声。

宋招娣回过头,小孩连忙捂住嘴巴。宋招娣乐了:“小怂包。”

“我才不是怂包。”大娃哼一声,抓住二娃的手,“我们去找马振兴玩儿。”

娘家人走了,钟大娃和钟二娃得搬回他们房间。宋招娣得回去收拾,没时间照看他俩,也就由着他俩跑去找小伙伴玩。

两个孩子的房间收拾好,宋招娣就开始收拾她自己的衣服。然而,抱着衣服走出钟建国的房间,宋招娣傻眼了——门锁上了。

晚上,宋招娣做好跟钟建国讲道理摆事实的准备,小李过来了,见着宋招娣就说:“嫂子,团长让我告诉你,他今儿不回来了。请你照顾好家里。”

要不是知道钟建国只是个团长,无法左右上面的命令,宋招娣都忍不住怀疑他故意的:“我打算下个月月初就去学校报道,回去问问钟建国,我该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