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盛多少盛多少。”亓老道,“今儿咱做两锅饭呢。”

钟建国:“吃多少盛多少。”

“我知道。”大娃嘀咕一句,盛满满一碗饭,就冲钟建国伸手,帮他盛饭。

钟建国把碗递给他,提醒道:“你别给我盛这么多。”

“知道。”钟大娃把碗递给他,直到给所有人盛好饭,才回座位上坐下。

亓老一直观察钟大娃的神色,瞧着他没有一丝不乐,又有些惊讶。但他面上不显,跟亓明伟说,“待会儿吃完饭,去特供处拿些水果。家里只有西瓜。”

亓明伟不想走,想听听他爸跟钟家人聊什么。可是他没忘记钟家人进屋时,老爷子似笑非笑的眼神。不敢反驳,吃了饭就拿着车钥匙离开。

亓明伟走后,亓老才问:“自立,更生,我听你们叔叔说,你们不想回来?”

更生料到他会问这事:“不是的。叔叔说再过些日子就恢复高考了。我哥、振兴、大娃都准备参加高考,我也想试试,就想留在岛上跟他们一起复习功课。”

“你不是才上初中吗?”亓老连忙问。

更生:“今年初中毕业。再上的话就要上高中了。不过,高中的知识我都学的差不多了,没必要再读高中。”

“谁教你的?”亓老问出口,一顿,“钟团长,宋老师,你们教的?”

钟建国:“我觉得国家早晚会恢复高考,趁着以前学的还没全部忘记,闲得时候就给几个孩子讲高中课本。”

亓老张了张嘴,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你很有远见。”

“我不过是知道知识的重要性。”钟建国笑道,“关键几个孩子也乐意学。”

亓老:“这么说来自立和更生一样?”

“我比他会的多。”自立道,“爷爷,什么时候恢复高考啊?我想学制导。”

亓老睁大眼:“你连制导都知道?”

“娘有订报纸,我们经常看报纸,从报纸上看到的。”自立道。

亓老叹了一口气,看向钟建国和宋招娣:“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你们把孩子教的真好。”

“他们就这一会儿老实。”钟建国道,“平时很皮的。”

亓老:“男孩子哪有不皮的,文文静静跟个小姑娘似的,像什么样么。”

“他们比较皮。”钟建国怕亓老认为自立和更生很乖,等更生不小心闯了祸,对更生失望,“三天两头跟别人打架。”

亓老笑道:“男孩子打架正常。这院里的孩子,胆子大的都敢偷开家里的车。”

“这一点他俩不敢。”钟建国道,“亓老,自立和更生是跟我们回去,还是留在这里?”

亓老想把两个没爸没妈的孙子留在身边:“帝都对他俩来说很陌生,我平日里又忙,也没时间照看他俩。跟你们回去吧。反正等他们考上大学,来帝都上学,我天天都能见着。”

“谢谢爷爷。”自立一喜,“爷爷,娘很会做饭,您不用再担心我和更生吃不饱。”

亓老笑道:“看到你们这样,我以后都不担心了。不过,今晚得留在家里。”

“不留在家里,也没地方住。”更生道,“我娘开三个房间,没我和哥住的地方。”

亓明伟电话里没说,亓老微微惊讶:“宋老师真是个周到的人。”

“这里是他俩的家,您是他们的爷爷,回到家不住在家里可不像话。”宋招娣道,“建国请一周假,叫他俩在家陪陪您,我们也顺便去长城、故宫逛逛。这几个孩子念叨好多年了。”

亓老本来还想着,他把孩子留在身边,也不能直接让钟家人回去,听宋招娣这么一说,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叫勤务员陪你们去。”

“谢谢老爷子。”此时的帝都对宋招娣来说很陌生,没个向导,宋招娣和钟建国得满大街问别人,长城怎么走,故宫怎么去。

宋招娣说完,见三娃开始打哈欠,就起身向亓老告辞。

七月十一号,钟家一众拿着亓老给的机票乘飞机抵达申城。傍晚,一家人回到阔别一周的家。

段大嫂给宋招娣送钥匙的时候,看到自立和更生回来,很是惊讶。怕俩孩子心里难过,小声问宋招娣:“亓老把他们赶回来的?”

“怎么可能啊。”宋招娣失笑,“对了,婶子,我们走的这几天,邮递员有过来吗?”

段大嫂道:“书和信都在你们家走廊下面。”

宋招娣顺着她的手指看去:“您直接把书拿走啊。”说着,把书递给段大嫂,“赶紧给刘苇寄过去吧。”

“谢谢你啊,小宋。”段大嫂瞧着宋招娣比她还着急,心里感动,“刘萍知道要恢复高考了,也闹着要参加高考。你刘叔很生气,就跟她说,我们不拦着,她想考就去考,不要问我们。”

宋招娣:“刘萍怎么说?”

“她叫你刘叔给她找高中课本。”段大嫂叹了一口气,“她现在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你刘叔就说他找不到。”

宋招娣指着她怀里的书:“那你不能拿回家啊。”

“我直接去邮局。”段大嫂把书放下,“我回家拿地址,待会儿再过来拿书。”

宋招娣点头:“行,我放屋里。我们一身臭汗,先去洗澡。你来的时候,我们要是不在屋里,就直接把书拿走。”

不消片刻,段大嫂拿着刘苇的地址回来。抱着书刚出钟家大门,就看到孙宛如冲她招招手。

段大嫂眉头紧皱,这个女人找她干什么?

第133章自作聪明

看看怀里的书,又看了看孙宛如,段大嫂犹豫片刻,装作没看见,抱着书继续走。

孙宛如愣住,显然没想到段大嫂会无视她这个大活人,连忙去追,边追边喊:“嫂子,等等,等一下。”

段大嫂心想,我就以为你不会说话呢。

停下来,转过身,段大嫂明知故问:“喊我啊?”

“是啊。”孙宛如怕段大嫂再走,连忙问,“嫂子,你拿着书干什么去?”

段大嫂不想说,可孙宛如盯着他:“这是招娣给的书,我正好没事,帮她寄给我孙子。”

“你孙子?”孙宛如看到书上面的字,满眼怀疑,“你孙子用得着高中课本?”

段大嫂:“老刘的侄子的儿子,今年有十六七岁了,他们那里的高中没开课,孩子想在家自学,但是没有高中课本。对了,那孩子也是招娣的外甥。”

孙宛如不与人交往,每到夏天的时候在大树下乘凉,听别人谈论过钟建国和刘师长是亲戚。她没问过,自然不清楚两家是什么亲戚,但也不关心这些:“我听别人说快恢复高考了,是不是真的?”

“谁呀?”段大嫂问。

孙宛如:“岛上都在传。”

“这样啊。”段大嫂点点头,“不过,我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恢复。”

孙宛如指着钟家:“听老沈说自立和更生是亓将军的孙子,亓将军没说?”

“亓将军一不是主席,二不是总理,就一个老将军,哪知道这些事啊。”段大嫂道,“再说了,现在大学里没有老师,今年要是不能把老师找齐,领导人想恢复高考也不能恢复。

孙宛如有些意外:“嫂子懂得挺多啊。”

段大嫂顿时觉得心堵,什么叫她懂得挺多?她是没进过学堂,可她天天跟大学生聊天,就算是个傻的,也多少知道一点:“你要是没事,我就去邮局了。邮局快下班了。”

“没事,没事。”孙宛如说着,就往家里去。

段大嫂冷哼一声,什么玩意。

五点多,段大嫂从邮局回来,从沈家门口经过,见院里没人,不禁加快步伐。到她自己家看到刘萍和刘师长都还没回来,段大嫂就拐去钟家。

宋招娣坐在廊檐下看着钟建国和几个孩子洗衣服,见段大嫂过来,去屋里给她拿把椅子:“东西寄了?”

“寄了。”段大嫂道,“我心里的事可算了了。”

宋招娣笑道:“瞧把你给愁的。”

“我和老刘就俩孩子,大的不争气,刘苇要是能考上军校,老刘脸上也能有点笑意。”段大嫂说着,见自立和更生起身晾衣服,便问,“自立,你爷爷家有勤务员吗?”

“有啊。”自立道,“怎么了?”

段大嫂:“你和更生要是留在帝都,不但不用洗衣服,也不用做饭,干么不留在那边?”

“我也想啊。”自立笑道,“可是爸爸和娘又不去。”

段大嫂故意说:“又不是亲的。”

“不是亲的胜似亲的。”更生道,“刘奶奶就别故意逗我哥了。天快黑了,你该回家做饭了。”

段大嫂:“太阳还没落呢。”扭脸对宋招娣说,“刚才孙宛如找我了。”

“找你?”宋招娣下意识看看西边的太阳,“今天的太阳没问题啊。”

段大嫂乐了,把孙宛如说的话大概说一遍,小声问:“她是不是也想参加高考?”

“钟建国,隔壁的大小姐有没有上过高中?”宋招娣问。

钟建国把宋招娣的衣服捞出来扔到绳上,一边往这边走一边说:“你的话问的本身就有问题,我又不是沈宣城。”

段大嫂:“小钟,别说笑了,我觉得她会找你们借高中课本。”

“她不会。”钟建国道,“孙宛如是个要面子的人。”拉张椅子在宋招娣旁边坐下,“她会让沈宣城过来。”

段大嫂忙问:“你们准备怎么应付?”

“看情况吧。”钟建国一点也不担心,“孙宛如那个样子的,一旦让她考上,绝对会跟沈宣城离婚。沈宣城不见得会同意。”

宋招娣:“他俩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说不定沈宣城早就想摆脱她。”

“咱俩要不要打个赌?”钟建国问。

宋招娣问:“赌什么?”

“爸爸又想让娘生个妹妹?”大娃肯定道。

钟建国睨了他一眼:“自作聪明。”

“小宋三十二岁了吧?”段大嫂问,“这么大年龄就别生孩子了。”后面这句是对钟建国说。

钟建国:“我知道。国家恢复高考,滨海师范大学也该复课了,我要是赢了,招娣,答应我别去上大学了。”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宋招娣乐了,“我六六年就离开学校,十一年过去了,以前学的早就忘得七七八八,就算去学校上课,也跟不上进度。”

钟建国一直想说这件事,可是这么说,他觉得他太自私,就一直没提。今儿提出来更多的是想探探宋招娣的口风:“你不去学校,就没有大学毕业证。”

“没有就没有呗。”宋招娣道,“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文凭就是一张纸。”

段大嫂点头:“小宋就算不当老师,去服装厂也是老师傅级别的人物。”

“等咱们家的这些孩子考上大学,在外人看来就数你学历最低了。”钟建国提醒她。

宋招娣看向几个孩子:“嫌弃你娘学历低吗?”

“不敢!”大娃道。

宋招娣乐了:“钟团长,还有别的问题吗?”

“没了。”钟建国道。

宋招娣:“那该我了。”说着话到屋里拿一包东西,“婶子,这是亓老给我们带的水果,里面有不少无花果,无花果最好今天全部吃了。”

“这么多?”段大嫂连忙站起来。

宋招娣:“不多,也就四五斤。无花果大概一斤的样子。”

“这么远的路,多麻烦啊。”段大嫂打开看了看,见有一小盒无花果,“这个留着给三娃吃吧。”

三娃听到了,回头说:“我不吃。我在亓爷爷家里吃好多,现在不喜欢吃了。”

“那你是真吃多了。”段大嫂见三娃这么说,也就没跟宋招娣客气,“刘萍要是问你们有没有书,你们就说只有一套,自立他们几个还得用。”

宋招娣:“我听你说刘萍没心思学习,她又自己找个对象?”

“不是。”段大嫂提起她闺女就恨不得没生过她,“她上周休息的时候出去了,到天黑才回来,我也以为她又自己找个对象,一问才知道她去小金家了。”

宋招娣不禁眨了眨眼,以为听错了:“去他家做什么?”

“说是看孩子。”段大嫂道,“那孩子一直是小金的爹娘带着,跟她都不亲,她就算把所有工资都用到孩子身上也没用。”

宋招娣忙问:“是不是小金怕咱们家找金家麻烦?”

“要离婚的人是刘萍,不是小金。”段大嫂道,“小金应该不怕。”

宋招娣:“这事要不是小金服软,刘萍不可能去他家。小金想干什么?他要是真不想离婚,凭刘萍以前那么喜欢他,他随便说几句好话,刘萍都不会闹。”

“你刘叔说小金可能想把孩子送到岛上上学。”段大嫂皱着眉头,“我都没想到这一点。”

宋招娣看向钟建国,你想到了没?

钟建国笑道:“那个小金还真聪明。”顿了顿:“他不知道刘叔快退了?”

“这事还没定,刘萍都不知道。”段大嫂道,“老刘的意思是先拖一年,等他明年走了,小金想把孩子送过来,也没人给他带。”

宋招娣:“刘萍也走?”

“随便她。”段大嫂道,“她就算不走,也不能再住在这边。医院的宿舍是四人一间,人家可不准她养孩子。”

宋招娣好奇:“你们回老家吗?”

“不回去。”段大嫂道,“我们去滨海。”

宋招娣吃惊:“滨海?!”

“那边有疗养院。”段大嫂道,“老刘的几个老战友也在那边。你不知道吧?我原本也不知道。老刘说那个疗养院从外面看跟医院差不多。疗养院归滨海的海军管,大革命的时候也没受到波及。各项设施都挺完整,比咱们这边还好呢。”

宋招娣:“听你这么一说倒也不错。你们到了滨海,我姐夫闲得时候就可以去看看你们。”

“老刘也是这么说的。”段大嫂话音落下,刘家门口多出一辆车,“老刘回来了,我得回家做饭去了。”

宋招娣:“水果带上。”

“不会忘的。”段大嫂笑笑,就往外走。

宋招娣跟着站起来:“孩儿们,晚上吃什么?”

“娘,我都十七岁了。”自立道,“您再说孩儿们,不觉得不合适么?”

宋招娣:“你就算是七十岁,在我眼里也是孩子。自立,老实跟我说,你爷爷有没有说你妈妈的事?”

“说了。”更生道,“爷爷刚出来,那个姓吴的就带我亲妈去看望爷爷。吴家的亲戚,我舅舅和我姨家的亲戚都挺能耐,爷爷不好跟他们闹太僵,就跟他们说,以后别再来了。”

大娃擦擦手走过来:“不对啊。你姥姥那边的亲戚有本事的话,当时怎么连你和自立都护不住?”

“因为他姥爷跟亓家撇清关系,大革命期间才能步步高升。”钟建国道,“你爷爷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跟你姥爷和吴家算总账?”

更生张了张嘴,不敢置信:“爸是怎么猜到的?”

第134章恼羞成怒

钟建国:“你刚才说你爷爷跟你亲妈说,以后别再来了。假如不想跟他们算总账,亓老肯定不会这么说。毕竟是你亲妈。”

“爷爷不想再看到我亲妈,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啊。”更生道。

钟建国:“你亲爸死了,你们俩差点没命,凭这两点亓老也不能原谅你亲妈和你姥爷一家。不能原谅,可不就是跟他们算账么。”

“也有可能无视他们。”更生道。

钟建国笑道:“无视也得分什么事。小打小闹的可以不计较,人命关天的大事,你爷爷就算不计较,吴家也会认为你爷爷憋着大招,处处防着亓家。说不定逮住机会还会再捅亓家一刀,最好能把你爷爷气得进医院。”

“爷爷也是这么说的。”自立道,“爷爷放过他们,他们不见得会放过亓家。”顿了顿,“爸,挺厉害啊。”

钟建国笑道:“不厉害怎么当你们的老子?刚才你娘问吃什么,想吃什么?”

“天热没胃口,喝白米粥。”大娃道。

钟建国瞥他一眼:“能让你没胃口,真难得。”

“我也是个正常人。别说得好像我跟你们不一样似的。”大娃瞪他一眼,找个篮子去摘菜。

宋招娣也没什么胃口,更不想进厨房。于是搁炉子上煮一锅粥,做两盆拍黄瓜。饭后又吃点水果,等温度降下来,一家人才上楼睡觉。

大娃拿着大蒲扇拍拍下层:“更生,给你爷爷说给咱家安个电扇呗。”

“安一个够吗?”更生一边脱上衣一边说:“至少得三个。咱们房间一个,爸爸和娘房间一个,再在楼下安一个。”

大娃趴在床边:“三个也行啊。我不嫌多。”

“你是不嫌多,脸皮比城墙还厚。”更生瞥他一眼,“安装电扇之前得先装个电话。”

大娃:“你爷爷有跟爸提过,爸明儿就会找人安电话。”

钟建国和宋招娣也在聊电话的事。以前不是没想过,但他们家的亲戚家里都没电话,就算安了也没人打,才一直没安。

亓老提到钟家没电话,他想跟自立和更生聊聊天都不方便,钟建国就说,回去就装个电话。但钟建国明儿得去营区报道,便把这事交给宋招娣。

提到电话,宋招娣也想到电扇:“钟建国,你们办公室的电扇都是去哪儿买的?”

“风扇厂。”钟建国道。

宋招娣:“买风扇也要指标?”

“这我还真不清楚。”钟建国好奇,“嫌热啊?”

宋招娣:“晚上还好,你别跟我挤一块,倒也不热。白天受不了,特别是晌午。”

“什么叫我别跟你挤一块?”钟建国无语,“咱俩是两口子。”

宋招娣拿起扇子,挡住往她身边移的钟建国:“谁规定两口子就得跟连体婴儿似的?”

“钟团长规定的。”钟建国拿走她的扇子,一边扇一边说,“宋招娣同志,问你个很严肃的问题,不去上大学真不后悔?”

宋招娣:“我上辈子要是没上过大学,这辈子有机会却不去,肯定会后悔。事实上我不但在国内上过,也在国外进修过。再说了,‘她’选的专业我也不喜欢。”

“那睡觉吧。”钟建国彻底放心了,“我帮你扇着,睡着就不热了。”

宋招娣白了他一眼:“你不扇也不热。”停顿一下,“咱们在帝都的那几日,开着电扇也没这边不用电扇凉快。”

“那边是市区,这边面朝大海背靠着山。”钟建国道,“两地没法比。”

宋招娣点头:“去帝都一趟,我才觉得这里挺好。”

“真希望你以后也这么说。”钟建国嘀咕一句。

宋招娣不解:“什么叫以后也这么说?”

“你以前说过,再过些年那些乱七八糟的票都会取消。以后买布不需要布票,你是不是也出去当你的服装设计师了?”钟建国问。

宋招娣挑眉:“我都不去上大学了,你还怕我抛下你啊?钟建国,我记得你不是这么儿女情长的人啊。”

钟建国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小声嘟囔:“那也得分人。”

“我听见了。”宋招娣哭笑不得,“真应该把你儿子喊过来,看看他爹的真面目。”

钟建国脸色微变:“宋招娣,我没跟你说笑。”

“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宋招娣拍拍他的胳膊,“岛上挺好的。”

钟建国一喜:“宋招娣同志,你真让我刮目相看。”

“滚!”宋招娣抬脚朝他腿上踹一下,“你再嘀嘀咕咕个没完,就去外面睡。”

钟建国扔下扇子,躺下:“外面长椅上面没蚊帐,一夜能咬死我。我死了,你们娘几个——”

“该怎么过怎么过。”宋招娣道,“有亓家在,吃喝不愁。我带着七个儿子,也有人敢娶。”

钟建国不禁转过身,面对着她:“没良心的东西,我还没死呢。”

“你再说死,老马会来找你的。”宋招娣不想听到死这个字,“说不定就站在门口。”

钟建国打个寒颤,往门口看去,什么都没有,气得朝宋招娣身上拍一巴掌。

宋招娣抬手朝他胳膊上一巴掌。然而,劲太大,手拍麻了。

钟建国见她握着手,顿时乐了。

宋招娣气得朝他身上踹一脚。

钟建国下意识抓住她的腿:“别闹了。我都快出汗了。睡吧,睡吧,明儿还得应付隔壁的大小姐呢。”

翌日,孙大小姐没来找宋招娣,沈宣城也没来。宋招娣有些诧异,孙宛如良心发现,决定好好跟沈宣城过日子?然而,并没有。

七月二十一号,傍晚,钟建国回到家给几个儿子讲数学题,宋招娣和振刚、二娃和三娃包菜包子的时候,沈宣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