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跟二娃差不多,也该初中毕业了吧?”钟建国问。

刘洋道:“今年才上初二。他比大力聪明,可是不如大力用功。我们盯着他,考试的时候他就能考好。活忙的时候,一段时间没检查他的作业,他就会退步。”

“大力不帮你们盯着刘根?”宋招娣问。

刘洋:“大力说的话,他不听。”

“不听就揍。”宋招娣道,“大娃三天两头收拾三娃。”

钟建国笑了:“他别欺负大力就好了。你指望大力收拾他?还不如指望老小收拾他呢。”

“确实是。”刘洋道,“现在大力就打不过他了。比他大三岁呢。”

宋招娣:“那你们这个儿子得好好教,现在不好好教,以后想管都管不住。对了,二姐这几年没闹吧?”

“爹娘不给她好脸,每次过来都没人搭理她,去年春节都没回去。也不知道今年来不来。”刘洋不等宋招娣开口,就说,“不来也好,省得搅得爹娘一肚子气。”

钟建国指着瓷缸子:“喝点水,上楼歇歇。明儿再回去。”

“不不不,我下午就回去。”刘洋道。

宋招娣:“家具厂还没放假?”

“放假了。”刘洋道。

钟建国想说,放假了就明天再走。话到嘴边猛地想到:“姐夫,你不会以为我们家住不下吧?你上楼看看吧。客房还空着呢。”

“空着?”刘洋忙问。

钟建国:“招娣,你在楼下做饭,我和姐夫上楼看看。”

“等一下,等一下,我差点忘了。”刘洋来的时候拎着一个小麻袋和一个大布包。大力手里也拎着一个布包。大力拎着他的包上楼的时候,刘洋才想到有一件事没说。宋招娣一打岔,刘洋又给忘了,“这个包里全是鱼干、虾皮,是狗蛋他娘叫我给你们的。”

宋招娣见状,拆开看看,全是海产:“狗蛋的娘?”

“是呀。”刘洋道,“除了知青,咱们村有将近二十个小伙子去考试,只有狗蛋考上大专。别提狗蛋的娘有多高兴了。

“村里人就说狗蛋能考上,得谢谢建国的舅舅。狗蛋的娘说要谢也得谢你。趴在咱家墙头上听见我送大力过来,就找她婆婆小姑子,几家凑一包东西,叫我带过来。”

“这女人居然懂得感恩了。”宋招娣笑了,“这么多东西,很心疼吧。”

刘洋笑道:“别提了,我们来的时候一直送我们到村口,就怕我昧下他的东西。”

“赶明儿你走的时候,拿包奶糖给狗蛋的娘。”宋招娣想一下,“就说我祝她家狗蛋前程似锦。”

钟建国:“回头再说,姐夫今天又不走。姐夫,咱们上楼。”

刘洋好几年没来了,到楼上看到大娃他们房间里放三张双层床,转到客房,里面空空的,忍不住感慨:“难怪你们家几个孩子感情那么好。”

“刘根和大力以前不是这么住?”钟建国问。

刘洋:“以前是这么住。刘根总是打扰大力学习,我就让他和老三搬去他奶奶房里。”

“别这样,时间久了兄弟间会生分的。”钟建国把客房窗户打开,被子拿出来放在床上,“姐夫,先睡一会儿。你要是没拿换洗衣服,就先穿大力的,多过两天,陪陪刘叔和刘婶,年三十能赶回去就行了。”

刘洋点点头:“你下去帮招娣做饭去吧。”

钟建国关上门,又到孩子们的房里嘱咐几个孩子别打闹,刘洋累了,在隔壁睡觉。

大娃能闹腾,但他知道什么时候能闹,什么时候不能闹。吵着刘洋,别看他这么大了,钟建国照样拿皮带抽他。

话说回来,宋招娣刚才一直想问钟建国和沈宣城聊什么,刘洋在跟前,宋招娣不好意思问。见钟建国自己下来,就问:“沈团长又找你谈人生了?”

“哪来那么多人生感悟啊。”钟建国道,“沈宣城不知道听谁说的,有的人考三百多分都没考上,就是因为家庭成分,担心孙宛如也跟那个人一样。”

宋招娣不禁睁大眼:“他有病吧?媳妇都快成别人家的了。”

第145章可怜天下父母心

钟建国失笑:“你说得太夸张了。哪能这么快啊。再说了,关心二十年,一朝离婚,就把前妻从他记忆中删掉,这样的人上了战场,我也不敢把后背交给他。”

“他什么意思?还想去找孙宛如。”宋招娣问。

钟建国:“肯定不会了。沈老太太在的这些日子,沈家的俩丫头特别高兴,沈宣城能看得见。”

“就怕他瞎。”宋招娣道,“也不知道刘家又出什么事了。我要是刘婶,凭刘萍这个闹腾劲,不打断她的腿,也得把她赶出去。”

钟建国:“反正刘婶下午会来找你。做什么菜?我洗菜。”

“泡点木耳,做一盆凉拌木耳。”宋招娣想一下,“洗棵白菜,再去摘点生菜和青菜。姐夫来得突然,我觉得家里有菜,早上就没去买。早知道他来就去割两斤肉了。”

钟建国:“下午叫大娃去副食厂看看,有什么买什么,不能没有一丝荤腥。”

“老豆腐、香菇和虾干一块炖,你们吃过吗?”宋招娣问。

钟建国边掰白菜边说:“跟你结婚之前,一天三顿萝卜白菜。你没做过,我就没吃过。”

“我也是。”三娃道。

钟建国瞥他一眼:“你是什么?我跟你娘结婚的时候,你才十一个月。别跟大娃学的那么爱接话。”

“老师,我没吃过。”三娃用烧火棍戳振刚一下,振刚连忙说。

宋招娣看到三娃的小动作:“三娃,不准欺负振刚。”

“我没欺负他。”三娃一脸无辜,“娘,我想吃酸菜鱼。”

宋招娣:“咱家的酸菜是白菜,做酸菜鱼不甚好吃。你拿点生菜去曲壮壮家,换一颗当地人腌的酸菜。”

“曲壮壮下午还来,叫他带两颗好啦。”三娃道。

宋招娣:“不行。自从曲壮壮来跟你哥一块复习,曲壮壮的爸妈已经给咱们送过三次鱼,不能再要人家的东西。”

“三娃子,你娘叫你去就去,别那么多废话。”钟建国道,“我现在也有点烦你。”

三娃仗着振刚坐在他旁边,有人挡在他前面,哼哼道:“我也不喜欢你,我就喜欢娘。”

“你这么说,你爸揍你的时候,我也不会向着你。”宋招娣闻着馒头的味道,“别烧了。把大块木柴拿出来,留着待会儿再烧。”

钟建国见第一锅馒头熟了,连忙端着菜盆出去洗菜。

饭后,如大娃所说,段大嫂又过来找宋招娣聊天了。

宋招娣给段大嫂搬张椅子,就把一窝孩子赶出去买菜,名曰出去透透气。

段大嫂把宋招娣当成自己人,屋里的第三人是刘洋,这位更不是外人。段大嫂也就没绕弯子,直接说:“小金结婚了。”

“噗!”晌午吃得多,宋招娣犯困,干脆泡一杯浓茶,打算边喝边听八卦。没料到八卦太惊人,嘴里的茶水喷一地,“什么时候?”

段大嫂:“腊八。那个女人就是小金厂里的会计。刘萍今天休息,一大早就去甬城看孩子,打算带孩子去国营饭店吃顿好的。

“到金家看到人家一家三口欢欢乐乐,有说有笑的在吃早饭。刘萍立刻就跟小金吵起来了。那个孩子推着刘萍叫刘萍滚。刘萍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这下刘萍该死心了。”宋招娣道。

段大嫂笑了:“刘萍跟我说的时候,我撺掇刘萍去金家闹。多闹几次,刘萍被金家人伤透心,她就老实了。小宋,我这么做对吗?”

“刘萍能幡然醒悟,你这么做肯定对。”宋招娣道,“趁着刘叔还没退休,金家人气得想杀刘萍,也不敢动她一根手指,刘萍去闹倒也不会吃亏。不过,刘萍受了委屈,还得找你哭。”

段大嫂说得特干脆:“她哭我就听着呗。”

“那你就撺掇她闹。”宋招娣笑道,“小金的房子是你们出钱盖的,刘萍看在孩子的份上,没找小金要建房子的钱。你跟刘萍提一句,必要的时候,我家大娃、振兴和大力借给刘萍用,把他的房子拆了。”

段大嫂摆手:“几个孩子明年得考大学,将来都是大学生,不能掺和这种事。”

“婶子,我过几天再回去,我跟刘萍一块去金家。”刘洋自告奋勇。

段大嫂打量他一番:“你,算了。真打起来,你还不如我呢。到那时候我买几包烟几包糖,找几个渔民跟刘萍一块去。”

“你打算好了,我姐夫也就不担心了。”宋招娣笑道,“等这次的事过了,你叫刘萍留意一下,医院里有没有离过婚,或者媳妇早逝的男医生。趁着年龄不大,挑个像样的。一直不找的话,以后她跟男医生说几句话,都会传出她跟人家有一腿。”

刘洋连连点头:“招娣说得对。我们厂里有一位女同志,她丈夫得痨病死了。她只有一个孩子,她觉得她赚钱能养活孩子,就没打算再找。

“突然有一天,有个女人找到我们厂,非说我同事跟她丈夫有一腿。我同事气得要撞墙,被大家拦下来了,额头还是磕破了。”

“这么严重?”段大嫂忙问。

宋招娣:“寡妇门前是非多。离婚的人也一样。即便刘萍认为清者自清,医院领导也会找她谈话。”

“影响不好。”刘洋道,“我那个女同事就被调到油漆车间了。”

段大嫂若有所思道:“那我再吓唬吓唬她。能赶在老刘退休前把她嫁出去,也了了我们一桩心事。”

“宋老师,宋老师在家吗?”

段大嫂站起来:“我看看是谁。”到门口看到沈宣城的娘在大门口站着,心下疑惑,她怎么来了,“在家,进来吧。”

“我听声音像沈家老太太。”宋招娣问,“是她吗?”

段大嫂回来坐下:“是她。老太太的身体真好,七十多岁的人,除了有点弓腰,手脚比我还利索。”话音落下,沈母到门口了。

宋招娣给她搬张椅子:“伯母找我有事?”

“也没什么事。”沈母说着话看一眼刘洋。

宋招娣解释:“我大姐夫,也是刘师长的侄子,不是外人。”

“对,您有什么事尽管说。”段大嫂指着刘洋,“他过两天就走,不会到处传的。几个孩子也都不在家。”

沈母笑道:“我看见了。大娃他们几个往学校的方向去了。”

“他们去副食厂。”宋招娣道,“得好一会儿才能回来。”

沈母叹了一口气,看向宋招娣:“按理说我不该来麻烦宋老师。这几天总听宣城说,钟团长是个好人。今天又看到宣城跟钟团长在我们家门口聊天,我就想请宋老师跟钟团长说说,提醒一下宣城,俩孩子还小,不能没妈,再给俩孩子找个妈。”

宋招娣以为没听清,看向段大嫂,我没听错吧?

段大嫂:“老太太,不是招娣不帮你,小沈刚离婚,又特别喜欢孙宛如,他就算跟小钟谈得来,小钟的话他也听不进去。”

“伯母,我知道你心疼两个孙女。”宋招娣道,“你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趁着还能动弹,把两个小孙女安排好。但你怎么想都没用。

“不瞒你说,今儿建国还跟我说。沈团长担心孙宛如考不上大学。我觉得这事首先得沈团长对孙宛如死心。”

段大嫂:“招娣说得在理。”

“我也知道这事不好办。”沈母叹气道,“我没少劝他死心,可他不听我的。”

宋招娣看着满脸皱纹的沈母,深吸一口气:“这事其实也好办。但也不好办。”

“宋老师,你尽管说。”沈母道,“我看着办。”

宋招娣道:“打听孙宛如在哪儿落脚,去照相馆找个照相的,拍下孙宛如和别的男人在一块的照片,找个写字好看的,模仿那个男人的口吻把照片寄给沈团长。”

偌大的客厅里变得异常安静。

段大嫂瞠目结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小宋,你怎么连这种法子都能想得出?”

“我们家招娣聪明。”刘洋道。

宋招娣笑笑,没有解释:“老太太,请照相馆的人出来照相花不了多少钱,但人家不一定会干这种事。还有一点,您也不知道孙宛如如今在什么地方。”

“我知道。”沈老太太道,“我来的时候政府已经把孙家老宅还给孙家,孙老爷也已经搬到老宅。孙宛如要离婚,孙老爷觉得对不起我们家。我叫大儿子去孙家问问孙宛如在哪儿,孙老爷子肯定会告诉我大儿子。”转向宋招娣,满脸的诚恳,“宋老师,谢谢你!”

宋招娣:“您要是真想谢我,就当自己没来过。不然,哪天给沈团长知道了能恨死我。”

“他不会知道。”沈母道,“这事我会带进棺材里。”说着,站起来,“宋老师,我就不打扰你们了,家里还有点活。”

宋招娣起身送她:“沈影也大了,你叫她做。你好好养着身子,多陪孩子几年。”

“沈影懂事,什么活都不叫我干。”老太太说着说着,眼泪出来了,“我就是看着孩子这么懂事,才厚着老脸来找您。

“以前我听别人说你是大学生,还是老师,以为你能跟孙宛如处得来。我们刚把屋里收拾好,就叫宣城过来跟你们打声招呼。没想到那个女人,她都给宣城生俩孩子了,还整天想着跟他离婚。”

“唉,老太太,事情都过去了。”段大嫂连忙站起来,“你大孙女明年就上初中了,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别想那些不开心的事。”

沈母擦擦眼泪:“不想,不想,以后都不想了。我得好好活着,活到八十,九十岁,我倒要看看她孙宛如能找个什么样的。”

“对对对,你能这么想就好了。”段大嫂连忙说。

沈母摆摆手:“你们留步,别,别送了。”

“那您慢点啊。”宋招娣站在走廊下,等沈母出了大门,才转身回屋。

段大嫂叹了一口气:“瞧着老太太这样,沈宣城还不如刘萍呢。起码刘萍生孩子的时候,没怎么让我照顾,也没让我帮她带孩子。”

“沈团长这个样也是老太太惯的。”宋招娣道,“孩子就不能惯。”

段大嫂:“我也不想,可是忍不住。”

“你搁心里想,现在惯孩子就是害孩子,你就能忍不住了。”宋招娣道,“大姐夫,回去就这么跟大姐说,但不能打孩子,也不能拿孩子撒气。实在气不过,就杀两只鸭子出出气。”

第146章老糊涂

段大嫂被她逗乐了:“杀鸭子出气?亏你想得出。”

“那怎么办?又不能经常揍孩子。”宋招娣道,“打习惯了,孩子无所谓,就更难教了。”

大多数父母一见孩子不听话就揍,段大嫂正好是那种从没揍过孩子的家长,在刘萍和刘苇小的时候。宋招娣这么一说,段大嫂很后悔俩孩子小的时候没揍几顿。然而,现在后悔也晚了。

段大嫂干脆不想了:“小宋,你们过年还杀鸭子?我记得你们家的公鸭都吃完了,今年养的还没长大。”

“杀鹅。”宋招娣道,“鹅太能吃,我想把母鹅杀了,以后都不养了。”

“是不是以后就吃不上铁锅炖大鹅了?”

宋招娣转过头:“钟大娃,你到底从哪儿蹦出来的?”

“石头缝里。”三娃挤开大娃和振兴,跑到宋招娣身边就告状,“娘,大哥买两条鱼和两只公鸭,还买很多菜,你给的钱全被他祸祸了。”

宋招娣眉头微蹙,这话怎么那么耳熟?仔细一想,三娃子没少告状:“你哥买这么多东西,你吃不吃?”

“吃啊。”三娃不假思索道。

宋招娣乐了:“那你还告状?三娃子,你这种就叫小人行径。以后会没朋友的。我很认真,没骗你。”

三娃看向他大姨夫。

“你娘说得对。”刘洋道,“没人喜欢爱告状的人。你二姨就喜欢告状。你喜欢她吗?”

三娃对宋来男没什么印象,但没少听哥哥讲,宋来男有多么讨厌。连爹妈口中的老实人大姨夫都这么说,已经十一周岁,不好骗的三娃相信了:“娘,我以后再也不告状了。”

“你哥欺负你,你可以告状。”宋招娣道。

三娃瘪瘪嘴:“我告诉你,你又不收拾他。”

“你爸给他记着呢。”宋招娣道,“存够次数了一块算。”

三娃眼中一亮,转身依着宋招娣的腿,看向大娃:“听见了吧?以后别再欺负我。”

“不欺负你。”大娃笑道,“娘有一点没说,你不好好写作业,我揍你,爸爸不会给我记下,还会夸我做得对。”

三娃转向宋招娣:“娘,大哥胡说。”

“他没胡说。”宋招娣道,“你爸工作忙,没时间检查你的作业,就把这事交给你大哥。大娃,上楼看书去。对了,你给大力、壮壮讲讲你的学习方法,供他们几个参考。”

曲壮壮笑道:“宋老师,大娃有讲过,我觉得很有用,明年一定能考上。”

“那你们加油。”宋招娣道,“拼几个月,幸福一辈子,挺值得。”

曲壮壮:“我们知道,谢谢宋老师叫大娃教我。”

“你谢我娘没用。”钟大娃把菜递给二娃和振刚,示意他俩送厨房里,“我不想教谁,我娘命令我,我也不教。”

曲壮壮不是第一天认识大娃,很了解大娃,他只是觉得长辈在,应该谢谢长辈,没想到大娃这么“耿直”:“那我谢谢你。”

“上楼,上楼。”宋招娣摆手,“别打扰我们聊天。”

振兴忙问:“老师,鸭子放哪儿?”

“放走廊下面,明天再杀。”宋招娣道。

鸭子腿捆上了,振兴怕鸭子飞了,就找跟长绳子把鸭子系在树上。

咚咚咚一串上楼的声音,刘洋忍不住想一下自立和更生也在家的时候:“招娣,你们家这么多孩子,要是跟别人发生口角——”

“没人敢惹他们,不存在发生口角。”段大嫂打断刘洋的话,“咱们岛上有五六个孩子的人家不在少数,最多的也就四个儿子。四个可不敢招惹七个。何况她家三娃子出了名的横。”

刘洋好奇:“横?”

“三娃三四岁的时候,大娃跟人家打架,二娃后来跟我说,他怕人家揍三娃,就给三娃一把剪刀留他防身。”宋招娣道,“他见其中一个人被大娃揍趴下,就跑到人家身边,拿着剪刀威胁人家,动一下就弄花他的脸。”

刘洋忍不住往楼上看一眼:“这孩子够狠。”

“建国说了,等他长大就把他弄部队里。”宋招娣道,“这种刺头不搁部队里好好改造,将来也是进监狱的主儿。”

刘洋:“你说得太严重了。”

“我没说他惹事。别人惹他,他防卫过当也会被关起来。”宋招娣道,“我是怕这一点。”

刘洋点头:“你考虑的周到。回去我也得想个法子把刘根弄进去。哪怕他为国捐躯,也好过他被关进监狱里。”

“姐夫,军校多,你怕刘根受罪,就叫他考军工大学。”宋招娣道,“我们家自立就打算考制导弹的学校。你回头忽悠刘根的时候,就说以后还有机会登上月球。反正他又弄不清科学家和宇航员的区别。”

段大嫂:“招娣经常这么骗她家几个孩子。”

“招娣聪明。”刘洋道,“我不行,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唬住刘根。”

宋招娣:“不着急,刘根还小。”话音落下,电话响了。

段大嫂离电话最近,伸手拿起来:“喂,谁呀?”随即把电话给招娣,“更生。”

“更生?”宋招娣走过来,“更生,怎么了?”

“娘,我想回家。”

宋招娣楞了一下:“你,你爷爷数落你了?”

“爷爷不在家。”更生看一眼坐在对面的自立,“我和哥快烦死了。姑姑昨儿知道我们回来,就把她女儿送过来,叫我和哥帮她看着。她说她公公婆婆得上班,她和我姑父也忙,我们在家没事,叫我们给她照看几天。

“我和哥坐车都快累死了,哪也不想去,就想在家躺着。那丫头非叫我们领她出去玩。我们不去,她大哭大闹,我都快被她吵死了。”

宋招娣皱眉:“她人呢?”

“在院子里呢。”更生道,“你别担心,我把大门锁上了,堂屋门关上,她进不来出不去,正扯开喉咙哭呢。等她哭累了,我再放她进来。”

宋招娣叹气:“更生,你十五岁了,跟一个小女孩计较,大家会说你不懂事。帝都有零下七八度吧?赶紧把人放进来。折腾生病了,你爷爷也会跟着担心。”

更生:“好,待会儿再放她进来。娘,我回家过两天再回来,行不?”

“你怎么跟你爷爷说?”宋招娣问。

更生:“就说你病了。”

“理由挺好。”宋招娣道,“我要是没猜错的话,等你挂上电话,你爷爷就会知道咱俩都聊些什么。”

更生看一眼电话机:“不会吧?”

“你用的是紫腾院的电话。”宋招娣提醒他,“你爷爷家除了你哥俩还有保姆和勤务员。要是没人监听,保姆联系外面的人,把你爷爷的行踪透露出去,你爷爷会有危险的。为了他的安危,也会有监听。”

更生还真没想到:“那我怎么跟爷爷说啊。那丫头太烦了。自立都想揍她。”

“你俩明年得参加高考,实话实说,亓老会叫你姑姑把孩子接走。”宋招娣道,“平时别窝在房间里不出来,多陪陪你爷爷。对了,过了初五再回来。”

更生忍不住翻个白眼:“好吧,好吧。”挂上电话就自立挑了挑眉,“是不是很后悔没跟着娘回去?”

自立揉揉额角:“你去把门打开,把那丫头放进来。再让她哭下去,该收到左右邻居抗议了。”

更生不想动,可是一想到他姑姑的女儿也是他爷爷的外孙女,以免老爷子搁中间为难,还是把门打开。

“更生怎么了?”段大嫂问,“我听声音不大好。”

宋招娣叹一口气,把更生说的事讲给她听:“我觉得更生大了,该懂事了。一不高兴就要回家,看来还是小啊。”

“更生刚过完十五岁生日吧?”段大嫂道,“这么大的孩子指望他跟个老狐狸似的面面俱到,可不现实。再说了,我这么大岁数,听到小孩子哭闹都忍不住揍一顿。更生只是气得把孩子关在门外,已经挺好了。何况他跟他姑姑的女儿也不熟。”

宋招娣:“不是不熟,是非常不熟。他家出事的时候,他姑姑还没有孩子,这个孩子是后来生的。”

“我能问一下,更生的爷爷到底是谁吗?”刘洋弱弱道。

宋招娣心中一凛,娘啊,怎么把她姐夫给忘了:“是个大将军。”

“住在紫腾院的大将军,还有个闺女,还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大孙子。”刘洋笑道,“你就算不说,我回去问问咱爹,也能知道那个将军是谁。”。

宋招娣笑道:“那你就去问咱爹。婶子,晚上在我们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