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母连忙说:“不用忙,不用忙,宋老师,你也坐。”

“水不热,喝点吧。”宋招娣坐下就问楚妈妈,“你家楚立志也考上了?”

曲母也好奇:“怎么都没听你们家人说啊。”

“考得不甚好。”楚母有些不好意思,“立志说还没有壮壮的师范学校好。”

宋招娣问:“是本科吗?”

楚母点点头。

“本科没有不好的学校啊。”宋招娣心想又不是五十年后,大学生遍地走,“哪个学校?“

楚母:“申城的交通大学。毕业后不是修车就是修路,他爸都快气死了。”

“咳咳……咳咳咳——等会儿,楚立志考了多少?”宋招娣连忙问。

楚母以为宋招娣被修车,修路给惊着了,更加不好意思:“比壮壮少几分,跟大娃他们更没法比。我们叫他报师范大学,他说不想当老师。

“他姐夫特意找别人问,人家都建议他报稍微差一点的军校,他嫌当兵苦当兵累。他爸叫他姐夫帮他填志愿,他姐夫不敢。

“我和他爸就会写自己的名字,没法帮他填。我们劝他,以后给人家修车也苦。他说他是大学生,毕业后也是领导,不用亲自动手。”

“楚妈妈,您误会了。”宋招娣叹气,“交通大学分数这么低可能是怕招不到学生。我可以向你保证,上交大不用修车,也不用修路。”

楚母不信:“真的?!”

“那怎么叫交通大学?”曲母好奇地问。

宋招娣实话实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楚妈妈,您放心,跟公路这些没什么关系。”

楚母长舒一口气:“你不知道啊,自从填了志愿,他爸嫌他怕苦怕累没出息,立志觉得他爸不理解他,爷俩谁不搭理谁,好多天没说过一句话了。”

“立志说的没错,就算跟公路、铁路有关,他到单位里也是领导。”宋招娣道,“孩子努力这么多年,想找个轻松点的工作也是人之常情。我们家大娃上军校,只是想当将军。更生读法律,以后的工作比你家立志还轻松。”

曲母忍不住问:“是不是动动嘴巴,给人家打官司那种?”

“我也不清楚,得看学校把他分配到哪个单位。”宋招娣道,“无论是哪个单位,都是动脑子的工作。”

楚母又叹了一口气:“当初填志愿的时候,他爸就想来找您。立志怕你劝他填师范,死活不愿意。今天叫他跟我一块过来,怕你数落他,也不愿意过来。回头知道大娃今天走了,他得后悔死。”

“孩子要面子。”宋招娣道,“不愿意当老师的也不是只有立志,我们家除了振兴,都不愿意当老师。我要不是当初只能干这个,我也不当老师。”

楚母张嘴想说什么,突然站起来:“宋老师,船是十点钟的?现在还没走?我得回家告诉立志。对了,听说你们家人都爱吃鲈鱼,这里面有六条,留着你们家吃。”说完就往外跑。

宋招娣张了张嘴,话没说出来,人已经走了,不禁苦笑:“曲妈妈,你们送这么多东西,我们家五口人真吃不完。”

“鱼当饭吃,我的这些虾和蟹当菜吃。”曲母笑道,“实在吃不完,就给你们左右邻居分一点。宋老师,我家还有些事,先回去了。两个箩筐就搁你们家了。”

宋招娣笑笑:“行,我收下了。”站起来,“我送送你吧。”

“送什么啊,我又不是什么贵客。”曲母摆手,“宋老师别出来了,鱼得放水盆里,你赶紧收拾收拾吧。”

天气热,离晌午还早着,宋招娣想去码头送儿子们,也得先把鱼收拾好,不然,撑不到晌午就该死了。

宋招娣拿出洗菜盆,压半盆水把鱼倒进去。然而,六条鱼太大,每条都得有四五斤,宋招娣只能把水桶拿出来,把鱼放桶里。

正压水的时候宋招娣感觉有人盯着她,下意识往西边看,看过去才想到孙宛如早飞了,西边院里好像也没人,就往东边看。见篱笆墙边站着一瘦瘦高高的女人,如果不是女人太高,宋招娣险些把对方当初段大嫂:“有事吗?小李。”

“听说你家四个孩子都考上重点大学了?”孙团长的爱人李兰英问。

宋招娣点头:“孩子们争气。对了,我听老钟说你大儿子今年也考了,考上了吧?”

“考得不好。”李兰英以前觉得她大儿子特别厉害,没上过高中,学大半年就能考上大专,整个翁洲岛也难找出第二个。

来到翁洲岛,打听一下邻居的情况,李兰英险些被吓傻,随后又听别人说,岛上今年得出十来个大学生,回到家就朝自己腿上掐一把,确定她没做梦,等她丈夫孙元回来,还是忍不住又问一遍,岛上是不是真能出十来个大学生。

孙元不太了解,但他听别人说过钟自立和钟更生是亓老的孙子,两人没把握,亓老不会任由他俩留在岛上,便跟李兰英说,极有可能。

早几天分数出来,本科加大专将近二十人,还有不少考上中专,原本想跟别人显摆一下,李兰英不敢显摆了,还有点怕别人知道她儿子考得不好。

宋招娣试着问:“没考上?”

“考上了,是大专。”李兰英不好意思说。

在宋招娣看来,这个年代的人能考上大专很了不起:“那也不错。我外甥去年考得还不如你儿子。”

“你外甥没考上?”李兰英忙问,说出来才意识到,“今年又考了?”

宋招娣:“对啊。今年考得也不甚好。”

“没考上大专?”李兰英问。

宋招娣:“考上一个师范学校,还是我们本市的。”

“师范好,毕业后是铁饭碗。”李兰英心生羡慕,“你们家孩子都有出息。”

宋招娣笑道:“聪明,像老钟。”

“对,钟师长厉害。”李兰英道,“早几天我还听老孙说,他们部队得了一本外国书,只有钟师长能看懂。”

宋招娣心想,钟师长以前也看不懂,跟着几个儿子复习几年英语才能看懂:“是呀。他上过大学,大学里学过英语。”

“听说你家几个孩子还去考英语了,考得挺好吧?”李兰英忙问。

宋招娣挑眉,这个新邻居把她家的事打听的挺清楚:“考了。大娃说上面有很多跟政事有关的题目,许多单词不认识,考得不好。”

“您没教他们?”李兰英问。

宋招娣:“许多专业术语,我以前也没听说过。”弄清几个孩子的英语为什么没考好,她已经托邓培林找本英语词典,“小李还有别的事吗?”

“我家老二想明年试试,本来还想请宋老师帮她补习,没想到……宋老师知道岛上谁的英语最好吗?”李兰英好奇地问。

宋招娣:“我也不太清楚,以前家里孩子多,没时间关注这些。你可以问问别人,上个月又来两个新老师。”

“那我去问问。宋老师,不打扰你了。”说完,李兰英就转身回屋。

宋招娣挑了挑眉,拿一条鲈鱼放盆里面,端着盆去隔壁,因怕把其他人引过来,进门时也就没敲门,反正沈家只有沈母和两个孙女在家,到客厅门口才问:“伯母,在家吗?”

“小宋?”梁护士长从屋里出来,“你怎么来了?”

第162章介绍对象

宋招娣惊讶:“嫂子怎么会在这儿?”

“老太太不舒服,我过来看看。”说话间梁护士长走到她跟前,看清盆里的东西,“这是……”

宋招娣:“几个渔民的孩子先前跟大娃一块复习功课,早几天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就拎几条鱼过来谢谢我们。大娃他们今天走了,我们吃不完,就给伯母送一条。”

“宋老师快进来。”沈母的声音从屋里传进来。

宋招娣进去把盆递给沈影,看到沈母正在挂水:“病了?”

“中暑了。”梁护士长道,“沈影去医院找医生,说她奶奶不舒服,我和医生一块过来的,医生刚走一会儿。”

宋招娣忙问:“严重吗?”

“不严重。”梁护士长道,“不过,年龄大了,我建议医生给她挂瓶水,省得没好利索,干活的时候再昏过去。”

宋招娣疑惑:“怎么会中暑?早些天三十七八度的时候都没事。”

“那时候天热,我没进厨房,都是沈影这丫头做饭。”沈母道,“我觉得今天不怎么热,打算给俩孩子做鸡蛋饼,没想到大清早也能中暑。这天也太怪了。”

宋招娣:“秋老虎厉害着呢。您可不能大意。那条鱼等沈团长回来收拾,鱼头炖汤,鱼肉清蒸,多吃点补补。”

梁护士长笑了:“宋老师会过日子。”说着,突然想到,“小宋,你认识的人多,你家亲戚也多,你给小沈介绍个对象吧。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没个年轻人照应可不行。”

“我?”宋招娣笑了,“嫂子别说笑了,我家那些亲戚没一个省心的。就说我婆家,有个我表姨那个样的,人家一听介绍人是钟家人就不会同意。我娘家那边,学问高的就我一个,没上过学的农家姑娘,沈团长可看不上。”

梁护士长想到沈宣城的前妻是孙宛如,忍不住点点头:“你说得对。学问不如孙宛如,也不能差太多。可是……”转向沈母,“要不您老问问小沈,想找个什么样的,我帮他留意一下。”

沈母笑道:“谢谢护士长,等他回来我就问问。”

“那您得好好跟沈团长商量一下,沈团长不愿意也不行。”宋招娣提醒她。

沈母叹了一口气:“我以前觉得家里没吃的,把他送去当兵,挺对不起他,不敢逼他娶媳妇。一拖拖好几年,结果……这次必须得让他表态。”

“这俩孩子呢?”宋招娣问。

沈母看一眼沈影:“她俩有我这个老太婆呢。我啊,现在就怕我老了,她俩也嫁出去了,这么大院子就剩宣城一个,回到家连口热水都喝不到。我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说着说着眼泪出来了。

宋招娣连忙说:“伯母,别哭,沈团长会想通的。”

“他,他想不通,我就打到他想通为止。”沈母的身体好,大病没有,小病偶尔有一次,她觉得她能活到九十岁。今天早上做饭的时候差点晕倒,沈母不敢托大了。

宋招娣笑笑:“孩子不听话是得打几下。我们家大娃别看学习那么好,该揍的时候,他爸抽调皮带,脱掉鞋就揍。”

“小钟真打?”梁护士长以前没少听段大嫂说,大娃,你再调皮,我就叫你爸揍你。一直认为段大嫂吓唬大娃。

宋招娣:“确实挨过。”

“那大娃怎么说他爸从不打他?”梁护士长好奇。

宋招娣笑道:“爱面子。他觉得自己是孩子王,是老大,被别人知道他回到家还会挨揍,很没面子的。”

“这个大娃啊。”梁护士长不禁叹气。

“娘!”

宋招娣下意识往外看,想到她在沈家:“好像是三娃回来了,我先回去了。”

“给你盆,宋老师。”沈影连忙把盆递给宋招娣。

宋招娣:“好好照顾你奶奶,待会儿给你爸打电话,喊他回来做饭。你们年龄小,也得多注意别中暑了。”停顿一下,“你爸做家务做累了,再娶媳妇就娶贤惠能干的了。”

沈影乐了:“我知道了,宋老师。”

“你啊,真会给小沈出难题。”梁护士长忍俊不禁。

宋招娣:“娶妻娶贤。现在老人小孩没人照顾就怪他。”又听到三娃喊她,连忙拿着盆出去。

“娘怎么在隔壁?”三娃跑过来,“出去也不关门,我还以为你在厕所里呢。”

宋招娣:“还没到十点,船开了?”

“人坐满就开了。”三娃道,“娘去沈影家干什么?’

宋招娣:“给她们家送条鱼。”指着压水井边的水桶,“你们想想怎么吃,咱们晌午做一条。”

三娃跑过去,一看水桶里全是鱼:“一条够吃吗?”

“还有虾和蟹呢。”振刚看向宋招娣,“老师,是不是?”

宋招娣笑道:“是的。”

“那还剩四条鱼,咱们晚上吃的完吗?”二娃担忧,“不吃完会不会坏掉?”

宋招娣想一下:“死了就会臭。不过,我已经想好怎么处理。”

“那就炖豆腐吧。”二娃道,“娘,给我钱,我去买豆腐。”

宋招娣指着楼上:“和振刚一块去,想吃什么再买点。咱家现在人少好做饭,你们想吃什么,我给你们做什么。”

“大哥走了还是有好处的。”三娃大乐,“娘,我和二哥一起去。”

宋招娣瞥他一眼,懒得拆穿他:“去吧。下午得在家看书,过几天就开学了。”

“知道,知道。”三娃道,“我跟大哥说了,我要超过他。”

满分四百分,只有一门数学有可能得满分的情况下,大娃还能考三百八十多。宋招娣觉得三娃使出吃奶劲,也超不过大娃:“那你得加把劲,超不过他,大娃能嘲笑你一辈子。”

“我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三娃信心满满。到了副食厂,三娃傻眼了。

以前都是自立、大娃来买菜。大娃他们忙着复习的时候,宋招娣不去买菜,就是二娃和振刚。三娃偶尔跟上去也是帮忙拎菜。如今让他做主,想到家里有鱼有海鲜,院子里还有青菜,顿时不知道该买什么:“二哥喜欢吃什么?”

“娘做的饭我都喜欢吃。”二娃道。

三娃白他一眼:“马屁精。振刚,你喜欢吃什么?”

“二娃喜欢吃的,我都喜欢。”振刚缠不过他,干脆推到二娃身上。

三娃噎了一下:“大怂包。”

豆腐拿到手,二娃往四周看看,没什么特别想吃的:“三娃,走了。”

“不行,不行。”三娃抓住二娃的胳膊,“娘好多年没说过,咱们想吃什么,她做什么了。二哥,想不想吃娘昨天做的炸肉条?”

二娃:“娘说那叫里脊肉。”

“好吧,里脊肉。”三娃道。

二娃笑道:“三娃子,家里的肉票被大哥用光了。”

“想买肉啊?我这里有票。三娃,给你。”

面前多出一只手,三娃下意识后退,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张政委的爱人:“我跟二哥开玩笑呢。我们家有好几条鱼,再买肉我娘会揍我的。”

“就说我给你的。”

二娃推给她:“不用了,伯母。我哥他们去学校了,家里人少,鱼都吃不完了。”

“怎么走这么早?”张政委的爱人连忙问。

二娃:“我自立哥要去东北报道,我娘不放心,叫我大哥他们送自立哥过去再回帝都。”

“东北离这边几千里路,换我也不放心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去那么远。真不要肉票?”

二娃连连摇头:“真不要。”指一下振刚拎的篮子,“我娘还等着我们回家呢。”冲对方挥挥手,拽着三娃就走。

到家里二娃就跟宋招娣说这事,随后又说:“娘有没有觉得大家对我们特别客气?”

“不是客气,是热情。”宋招娣道,“二娃,振刚,你俩若是也能帮岛上的孩子考上大学,咱家会比现在还受欢迎。”

二娃想象一下:“那我试试吧。”

宋招娣乐了:“去拿几个咸鸡蛋,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不是都拿走了吗?”二娃问。

宋招娣:“给你哥他们拿的是我上个月月底腌的,半个月前还腌两坛呢。这次吃完就不腌这么多了。吃太多盐对身体不好。”

“那下的鸡蛋怎么办?”三娃不等宋招娣开口,“一天吃太多鸡蛋也不好,咱们再杀两只母鸡吧。”

宋招娣看他双眼亮晶晶,不禁摇头:“八月十五再杀。”

“太好啦!”三娃乐得跳起来,“元旦的时候再杀两只。娘,春节的时候再杀两只。”

宋招娣:“正月十五再杀两只,端午节再杀两只?等你哥放暑假回来,我们就把你宰了。”

三娃不蹦跶了:“娘,杀鱼吧,我帮你压水。”

宋招娣瞥他一眼,出厨房拿剪鱼的剪刀。

十一点左右,宋招娣开始做饭。因鱼太大,怕吃不完就没放太多豆腐。剩下的豆腐还能做一盘菜,宋招娣就用咸蛋蛋黄和豆腐做一道蛋黄豆腐。蛋白不太咸,宋招娣切点小葱,做蒸蛋。随后又用清水煮虾,蒸螃蟹。

钟建国到家没闻到香味,想也没想就冲屋里喊:“还没做饭?”

“快做好了。”二娃端着蛋黄豆腐出来,“爸,娘说今天多吃菜少吃饭。嗯,尽量别吃饭。”

钟建国拿掉帽子:“今天做很多菜?”

“比昨天还多。”振刚端着一盆螃蟹出来,“二娃,老师叫你给沈影家送四只。壮壮的娘给的太多,咱们吃不完。”

二娃回到厨房,端着四只螃蟹出来,后面跟个端着一大盘虾的三娃。

钟建国忍不住咽口口水:“比过年还丰盛啊。”

“托大哥他们的福。”二娃说着话往外走。

钟建国洗洗手,回来看到桌子上多两盆鱼汤,“招娣,给孙家送了没?”

宋招娣:“没有。孙元的媳妇太不见外了。”

钟建国疑惑:“怎么了?”

宋招娣把李兰英说的话大概说一遍:“听她的口气,我的英语好就应该给她二女儿补课一样,太理所应当。”

“这种事啊。”钟建国笑道,“她大概觉得补课就是讲几道题,你又是老师,这种事对你来说举手之劳。”

宋招娣瞪着眼睛:“我闲着不好?”

“好好好,我没说不好。”钟建国道,“你别跟我急啊。回头她再找你,你就跟她说甬城高中开课了,叫她送她家老二去甬城上高中。”

宋招娣:“她再找我,我就这么说。”

“我支持你。”钟建国拆开螃蟹,递到宋招娣面前,“吃螃蟹。”

三娃眼珠一转:“爸爸,帮我剥一个。”

“嫌麻烦给振刚吃。”钟建国不假思索道。

振刚抿嘴笑笑:“三娃,我替你吃。”

“你吃的完吗?”三娃瞪他一眼,“娘说咱们一人吃三个,还有虾和鱼,也不怕撑着你。”

振刚看一下钟建国和宋招娣,见两人装作没听见,大着胆子说:“我不怕。”

三娃噎了一下:“我怕。”

“你对振刚真好。”二娃拿着空碟子进来,“娘,我到沈家的时候,沈团长正蹲在压水井边杀鱼呢。”

钟建国:“沈老太太没做饭?”

宋招娣把沈母中暑的事告诉他,又说梁护士长叫她帮沈宣城介绍对象:“我没敢答应。万一孙宛如过得不好,再来找沈宣城。沈宣城脑袋一抽,要跟人家离婚,我这辈子良心都过不去。”

“说得好像你有人选似的。”钟建国瞥她一眼,剥个虾仁扔她碗里。

宋招娣看一眼,继续啃螃蟹:“我没人选,舅舅肯定认识不少被丈夫抛弃的知识分子。”

“说起我舅舅,怎么没听你说起过你舅舅?”钟建国问,“大力考上大学,你表弟或者表哥就没找过你?”

宋招娣:“我舅舅一家都是老实人,我不主动提,他们也不好意思说。再说了,赵银把你和大哥赶出去,我姥姥那边提到这件事就觉得对不起你们兄弟俩,没脸找你媳妇。”

“要是咱们的左右邻居,亲戚朋友都能像你大姐,我大哥,还有你舅舅我舅舅这么省心就好了。”钟建国忍不住说。

三娃问:“爸爸说的是桃花源吗?”

“吃你的螃蟹。”钟建国瞪一眼他,“振刚,别吃饭,吃虾吃螃蟹。咱家没冰箱,必须得吃完。”

振刚:“吃着呢。”停顿一下,“大娃要是在家,螃蟹早没了。”

“他们到帝都也能吃到。”宋招娣道,“指不定吃的比咱们还好。”振刚没听明白,“你亓爷爷家里有。”

三娃很好奇:“娘怎么知道?”

“你亓爷爷疼自立和更生,这个时节正是吃蟹的时候,肯定会叫保姆做给他们吃。”宋招娣道,“就算在你亓爷爷家里吃不到,你哥身上有钱,自然会去大饭店吃。”

三娃点点头:“大哥干得出来。娘,下次给他五十块钱,别给他那么多了。”

“真是你哥的亲弟弟。”钟建国道。

第163章突然离世

三娃噎了一下:“你和娘赚钱不容易,我心疼你们啊。”

“那等你上大学的时候,也给你五十块钱,可好?”宋招娣问。

三娃张嘴想说好,继而一想五十块钱去掉车费,去掉买笔墨的钱,好像只能买几包大白兔,弱弱道:“不好。”

“不好就吃饭。”钟建国道。

三娃抿抿嘴,把虾塞嘴里。

二娃见他这样很想笑,又怕把三娃惹毛了,他趁机撒泼:“娘,我想给你做一条白色连衣裙。”

“白色的?”钟建国看一眼宋招娣,“你娘不适合。你娘皮肤黑,穿上不好看。”

二娃皱眉:“爸爸不懂做衣服就别接这么快。”

钟建国噎住,不敢置信地问:“你说我不懂?”

“你确实不懂。”宋招娣道,“身材不是过于肥胖的人穿白的衣服都好看。”

钟建国瞪着眼睛看着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