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送你们。”大娃走出来,看到几个跟他关系不错的人站在门外光明正大偷听,抬手把接待室的门关上,怕几人偷吃他的东西,就说,“娘,他刚才说你是我姐。”

瘦瘦高高,皮肤黝黑的青年不好意思:“主要是宋阿姨太年轻了。”

“我也不老。”宋招娣道,“我今年才三十七岁,还没到四十呢。”

青年道:“我瞧您最多三十岁。”

“我也这么觉得。”宋招娣一本正经道。

青年噎了一下,下意识看向大娃,你后妈的脸皮怎么比你还厚?

大娃笑道:“娘,您别逗他了。走,跟我一块去送送我娘。”

“阿姨走着来的吗?”另一人问,“我找辆车送你们回市区吧。”

宋招娣:“不用,我们开车来的。”走到门口,宋招娣打开车门,坐到方向盘后面。

几个跟大娃一块来的年轻军官愣住,车走了,掀起一阵尘土,几人才回过神,不敢置信地看向钟大娃。

大娃与有荣焉:“我娘就是这么厉害。”

“我的天!”大娃的大学室友,夸张的瞪大眼,“你娘会做好吃的,还会做衣服,还是老师,居然还会开车?你爸到底是何方神圣?”

大娃:“我爸不是神圣,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对了,最火的那套《高考资料》上面有个宋招娣,就是我娘。”

“不会吧?”先前说要找车送宋招娣的青年咽口口水,“我早几天刚买两套寄回家,给我表弟和表妹。”

大娃点头:“是的。宋老师三十七岁,已桃李满天下,而且遍布各个行业。”

“可不是么。一套《高考资料》,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大娃:“跟《高考资料》没关系。哪天要是见到别的部队的某人对我特热情,不要怀疑,一准是我娘的学生。”

“钟坚强,你这么说,你爸知道吗?”

大娃头皮一紧,连忙转过身:“廉,廉叔叔,您怎么在这儿?”

“我不在这儿,应该在哪儿?”廉烈问。

大娃:“我说错了,您工作忙,您忙,我就不打扰你了。”说着,就朝接待室跑,得拿宋招娣给他准备的东西。

同廉烈一块的男人望着几个年轻军官的背影,不禁问:“你认识?”

“刘萍的侄子。”廉烈道,“东海舰队钟建国的儿子。”

中年男人转向他:“钟建国我见过,去年开会的时候他和吴副司令一块来的,这么一看还真像。对了,他结婚了没?”

“钟建国啊?”廉烈道,“不结婚哪来这么大儿子。”

中年男人皱眉:“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等等,钟建国就是养大亓老的两个孙子的那个钟建国?夫妻俩培养出四个大学生?”廉烈点头,“那,那这个钟坚强有没有对象?我给他介绍一个。”

“钟坚强说他三十岁以前不考虑个人问题。”廉烈在钟家住几天,对大娃有所了解,知道他脾气大,给他介绍个不合心意的,他能骂娘。所以就不敢替他揽下这事。

男人问:“现在先定下来,过两年结婚,不刚好吗?”

“钟坚强同志六二年出生,今年才二十岁。”廉烈问,“谁家姑娘能等他十年?还有一点,他以前说过,要找个漂亮,温柔,善解人意,学问高的姑娘。”

男人皱眉:“他这是找媳妇?这是选妃还差不多。”

“再过几年,钟建国更上一层,他再多加几项,也能找到。”廉烈笑道,“何况他本身学历高,长得好,还有一群能干的兄弟。我有时候都忍不住想把我家姑娘介绍给他。可惜啊,他看不上。”

大娃跑到接待室,就被几个战友围住,纷纷问他“廉叔叔”是何人。大娃信口胡诌,“廉叔叔”是他爸的同学。

几人不信,可无论他们怎么问,大娃就这一个答案,几人放弃了,却忍不住搁心里猜大娃的爸爸是谁。然而,钟建国在东海舰队,离帝都军区太远,几个年轻人想破头也没想到。

话说回来,宋招娣打算去小宋村,刘萍弄一台电视机回来,亓老家里也用不着,她只能搬回去,就直接坐车回翁洲岛。

到家休息一天,宋招娣就带着几个儿子和一卷钱去甬城承包地。良田肯定别想,宋招娣便挑一块荒芜的山地,包括一座小山丘,才用五千块钱,产权还是七十年的。

本来甬城政府不敢这么承包,二娃说他要办服装厂,能给当地人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又听宋招娣说二娃是帝都大学学生,人家才敢承包给他们。

宋招娣给二娃准备两万块钱,可以说是她家全部积蓄了。地皮承包到手,宋招娣就给二娃两千块钱,叫他和振刚以及三娃去请几个人,把院墙拉起来,生产车间明年再盖,后年再买机器。

九月一号开学,振兴就得去上课,宋招娣就没叫他去,叫二娃带着两个弟弟去找泥瓦匠。为了锻炼二娃,二娃去甬城的时候,宋招娣也没跟过去。

八月四号,人找齐了,二娃和振刚、三娃天天往甬城跑,宋招娣就坐在大树下跟一群家庭夫妇侃大山。

阳历八月十五,宋招娣的生日,也是日本宣布投降的一天,二娃他们就没出去,一大早就去副食厂买菜,准备做一桌菜给宋招娣过生日,顺便犒劳一下军人钟建国同志。

九点多,娘几个正在玉兰树下收拾菜,听到有人问:“请问马振兴在家吗?”

宋招娣抬起头,两个年轻小伙子,一个年轻姑娘:“振兴,是不是你同学来了?”

第213章明知故问

振兴回头一看,脸色骤变,情不自禁嘀咕一句:“他们怎么来了。”

“是你同学吧?”宋招娣肯定道。

二娃笑道:“是的。娘,我之前跟你说过,我们有次去找振兴,看到他身边围着好几个姑娘,门口那个就是其中之一。”

“别胡说。”振兴起身走过去,“你们,你们怎么来了?”

二娃小声说:“明知故问马振兴。”

“去倒几杯水,二娃。”宋招娣压水洗洗手,“振刚,你和三娃洗菜,我过去看看。”随后拿毛巾擦擦手,到门口就说,“振兴,请你同学进来啊。”

振兴把门全部打开,指着个头有一米七三左右的男子:“老师,这是俞红。”指着另一个身高一米六八左右,身形微胖的男子,“这是袁硕。这位是任佳佳。”

“你们好,我是振兴的养母。”宋招娣笑道,“外面热,振兴,带你同学进屋。”

振兴看三人一眼,有些无奈:“你们怎么知道我家在这里?”

“老师告诉我们的。”任佳佳道。

振兴脚步一顿,转身看向三人,试着问:“你们,不会是来劝我回去的吧?”

“是呀。”任佳佳脱口而出。

振兴皱眉:“我已经说过,我就在岛上教书,哪儿也不去。你们劝我也没用。”

“我们也没想劝你。”俞红道,“我们过来主要是看看翁洲岛有何魅力。”

振兴:“对你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岛,对我来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意义非同一般。”

“可是你留在这里教高中生,不觉得大材小用吗?”任佳佳问,“我们从码头那边一路走来,都仔细看过了,这边跟帝都郊区差不多。你呆在这里,到老也只是一名高中老师。”

振兴转向另一边翻个白眼,才转过来:“咱们先进屋吧。”跨进客厅,把风扇打开,招呼三位同学坐下,才说,“岛上安静,我喜欢安静的生活。”

“你——”任佳佳不知道该怎么说,思索片刻,“学校培养你那么多年,是想你有所作为。”

倒好茶,准备出去的二娃停下来:“听你的意思教高中学是碌碌无为了?”

“她不是这个意思。”俞红道,“佳佳希望振兴更有作为。”

二娃问:“你们的‘有作为’标准是什么?”

“这……”三人相视一眼,他们没想过。

二娃:“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处,我娘和我爸,也就是振兴的养父和养母都没说什么,你们为什么非要让振兴回帝都呢?”

“你父母是不是不知道振兴留在帝都比留在这边好?”任佳佳问。

二娃瞬间变脸:“我娘什么都不知道,但她知道振兴是个人,还是个成年人,她就算是长辈,也得尊重振兴的选择。”

“二娃,出去帮三娃洗菜去,待会儿该做饭了。”振兴道。

二娃撇撇嘴,走到压水井边,看到宋招娣拿着几个香瓜过来,小声说:“娘,那个女人误会是你叫振兴回来的。”

“那个女人?”宋招娣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一米六左右,长脸面,皮肤挺白,单眼皮,塌鼻梁,“那个任佳佳?刚出社会的小姑娘什么都不懂,别跟她一般见识。把这些瓜洗洗,留你爸回来吃。”

三娃:“娘,咱买个西瓜呗。”

“已经立秋了,秋瓜坏肚。”宋招娣道,“改天你们出去的时候买点桃子和梨,这个季节的桃子和梨好吃。”发现三娃不以为然,忍不住继续说,“你们不要觉得年轻,吃点凉的没关系,大病就是这么一点点堆积出来的。”

振刚:“老师,您别讲养生了。鱼好了,你先放冰箱里吧。我把鸡收拾干净,咱们就可以做饭了。”

“待会儿再进去。”宋招娣道,“让他们先聊一会儿。”

振刚:“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哥这会儿指不定想钻进厨房里做饭。”

“那我进去看看。”三娃拿肥皂洗洗手,迈出去一步,又折回来,“娘,我该说什么?”

宋招娣:“你什么都不用说。想听他们聊什么,进去就招呼他们喝水,然后在振兴身边坐下。”

“知道了。”三娃一喜,到屋里见杯子里只有半杯水,拿暖瓶给几人倒满,才在振兴身边坐下。听一会儿,三娃就听不下去,说来说去都是帝都怎么怎么好,这边怎么怎么不好,于是就对振兴说,“我看看娘在干什么,叫她进来做饭。”

三娃的声音不小,宋招娣听得一清二楚,见振刚把鸡收拾干净,就端着鱼进来:“振兴,你同学喜欢吃什么?”

“什么都行。”袁硕笑道,“给你们添麻烦了。”

宋招娣:“不麻烦,不麻烦。我们家今天买很多菜,你们喜欢吃什么直接告诉我,不用跟我客气。难得振兴的同学过来。早知道你们来,我就再去买点菜了。”

“那阿姨会做牛排吗?”任佳佳看着宋招娣问,“我想吃牛排。”

随后进来的振刚脚步一顿,看向端着蔬菜的二娃,这个女人没病吧?

宋招娣楞了一下:“牛排?你确定?”

“阿姨不会做?”任佳佳问。

振兴眼中闪过一丝不耐:“我们家没有牛肉,你如果只想吃牛排,那我现在就找渔船送你们出岛,去帝都大饭店吃。”

任佳佳脸色煞白。

宋招娣很想叹气:“振兴,别不懂事,二娃,把菜端过来,我们去做饭。对了,三娃,把冰箱里的蛋糕拿出来,先让几个哥哥姐姐垫垫肚子。”

二娃他们整天往甬城跑,宋招娣怕他们忙起来顾不得吃饭,就做很多蛋糕放在冰箱里,留着他们明天带去甬城。

三娃拿出一块,去厨房切成小块,才用白瓷盘子端过去。

任佳佳他们在学校里听同学聊过几次牛排,当时振兴也在,就说牛排其实还没有土豆烧牛肉好吃。振兴的同学不信,振兴就说,他养母做过。任佳佳才对宋招娣说,她想吃牛排。

后来有同学生日,其中一个同学就说,外国人过生日吃蛋糕。那时已改革开放,几个贪吃的同学就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蛋糕。

振兴又说,他养母会做。除了振兴的室友,其他人都觉得振兴吹牛,其中就包括今天来的这三位。

任佳佳看着蛋糕,很意外,也想起以前振兴以前说过的话:“你是不是怕到帝都就吃不到牛排和蛋糕了?”

“这都是哪跟哪儿啊。”宋招娣提醒过振兴,跟女同学保持距离,除了在公众场合,振兴都离女同学很远。

在公众场合,比如图书馆,女同学坐在他对面,他也是跟男同学聊天。以致于他和任佳佳做四年同学,都没有他在家一天说的话多。正因如此,对于她的到来,振兴倍感意外。

振兴:“我也会做蛋糕和牛排。我见我养母做过很多次。我想吃的话,在帝都也能吃到。任佳佳,俞红,袁硕,我最后再说一遍,我不会回去。还有,我已经开始备课,九月一号开学,我就是这边的语文老师。”

“马振兴,按理说我也应该尊重你的选择。”袁硕并不想过来,是任佳佳说她给他出车费,袁硕正好也没什么事,才跟她跑一趟。来到翁洲岛,袁硕对这里挺失望,看在同学一场的份上,袁硕继续说,“你如果留在岛上,你的人生四十年如一日,你想过没?”

振兴笑道:“你说的这些,我养母都跟我说过。我有心理准备。再说了,就算我将来后悔,只要我没放弃学习,我照样能调回去。”

“怎么调?”任佳佳问,“马振兴,你太天真了。学校留你,你要回来,你以后再想回去,会比登天还难。”

振兴听她说话就脑壳痛:“我有我的门路。”

“家里来客人了?”钟建国抬脚进来,发现有几个陌生人,下意识停顿一下,仔细一看,客厅里只有振兴,宋招娣他们都不在,“振兴,你朋友?”

振兴起身:“是我同学,过来看看我。老师和二娃他们在厨房里做饭。”

“那我去看看。”钟建国冲三人点点头,就往厨房去。

三人看着穿白色军装,手里拿着帽子的钟建国,愣了好一会儿,俞红开口问:“你养父是军人?”

“你们不知道?”振兴反问,“你们来的时候,老师没跟你们说?”

任佳佳摇了摇头。

振兴:“我爸是烈士。后来我妈跟着去了,我爸的战友,就是我钟叔就收养我和我弟弟。刚才端着鱼进去的那个就是我弟弟。”

“你刚才说的门路,不会是你养父吧?”袁硕问。

振兴:“不是。我养父只是个海军师长,管不到地方。”

“师长?!”袁硕惊讶,“怎么,怎么都没听你说过啊。”

振兴:“我们这边师长挺多,又不是司令员,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懒得再跟几个同学周旋,就说,“我说的门路是我养母,《高考资料》那套资料上面有个编辑叫宋招娣,就是我养母,她和帝都大学校长很熟。”

第214章收拾新房

袁硕瞠目结舌,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你养母,真厉害!”

“还行吧。”振兴道,“她会编《高考资料》,也是因为上过大学。”

袁硕睁大眼,不敢置信:“你养母还上过大学?”

“滨海师范大学。滨海是个小地方,跟帝都没得比。”振兴谦虚道。

袁硕不禁往厨房看一眼,想说,看不出来啊。话到嘴边只剩下:“你养父母都挺厉害。”

“还好吧。”振兴指着蛋糕,“吃蛋糕,我养母早上做的。”

袁硕看向任佳佳和俞红,你俩吃吧,我吃不下去,我得缓缓。

俞红戳一下任佳佳的胳膊。任佳佳扭头看他,俞红无声地说,算了吧。

任佳佳来之前觉得翁洲岛是个小地方,下了船更觉得翁洲岛太小,振兴不应该呆在这里。乍一看钟家的房子是二层小楼,任佳佳惊了一下,没容她细想,隐隐看到压水井边,背对着她的人是马振兴,就连忙问,马振兴在不在家。

饶是振兴已经说他想回城随时能回去,任佳佳还没死心:“在这个岛上出行不大方便啊。”

“岛上有供销社,有副食厂,生活用品都能买得到。”振兴道,“我觉得挺方便的。”

任佳佳问:“四面环海,好像连个图书馆都没有,你不觉得日子枯燥吗?”

“一点也不枯燥。”振兴道,“外面有的,岛上都有。对了,我们学校还有乒乓球台呢。学校时不时组织一场电影,我家也有电视机,除了出去得坐船,跟搁帝都没什么区别。”

任佳佳张了张嘴:“马振兴——”

“佳佳,吃蛋糕吧。”袁硕打断她的话,阻止她说下去。

振兴看袁硕一眼,笑了笑,把盘子推到任佳佳面前。随后,振兴站起来:“我去看看饭做好了没。”不等三人开口,就往厨房去。

袁硕等他进厨房,才小声说:“佳佳,别劝了。马振兴跟咱们不一样。”

“你不觉得他呆在这里憋屈吗?”任佳佳问。

袁硕顿时后悔跟她一块过来:“振兴的养父,你刚才有没有看清楚,最多四十五岁。他现在已经是师长,等五十岁,或者五十五岁,至少也得是副司令。

“即便像振兴说的,部队管不到地方,他也可以找他战友,朋友之类的把振兴调到大学里。更别说振兴的养母还认识帝都大学的校长。马振兴这么任性,就是人家根本不用担心以后。我们考虑的问题,搁他身上都不是问题。”

俞红不想承认,却不得不不承认:“袁硕说得对。佳佳,振兴跟咱们不是一路人。待会儿吃了饭,咱们就回去吧。”

任佳佳不甘心。然而,振兴再出来是拿着碗筷出来,招呼任佳佳他们吃饭。

饭桌上,任佳佳几次想开口,都被钟家人抢白。等她吃饱了,刚放下筷子,振兴就要送他们去码头。

任佳佳想哭。可是,振兴见她脸色不佳,问她是不是中暑了,要送她去医院。任佳佳只能说没事。

振兴听她说没事,立刻说送他们去码头。任佳佳不想走,怎奈袁硕和俞红先她一步应下来,宋招娣又没说,别走了,在岛上玩一天。脸皮不够厚,不好意思提出留下来,任佳佳不得不跟两人一块回去。

三点多,振兴回来,进门就看到三个弟弟和宋招娣坐在长椅上,一副三堂会审的模样。

振兴觉得好笑:“我跟他们不熟,也不知道他们会过来。他们上船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了,坐船过来不方便,以后别再来了。”

“这些事你不用跟我们解释。”宋招娣道,“那个任佳佳是不是喜欢你?老实说!”

振兴点点头:“应该有点。”

“还有点?我看是非常喜欢还差不多。”三娃撇嘴,“要不是知道你不喜欢她,我就直接说,任佳佳,你这么舍不得振兴,就调来岛上陪他好了。”

振兴:“幸亏你没说。否则,赶明儿大娃回来,我就叫大娃揍你。”

“我大哥?”三娃道,“等他休假,我就去二炮学院了。他想修理我,也找不到地方。”

宋招娣:“振兴,除了任佳佳,还有没有方佳佳,王佳佳?我也好有个准备。”

“您要准备什么?”振兴试探道。

宋招娣:“当然是应付你那些烂桃花。”

“对,烂桃花!”三娃道,“什么人都往家里招。”

二娃瞥他一眼:“人的忍耐是有限的,你再说,振兴就等不及大哥回来,亲自揍你了。”

“他把家里的地址随便告诉外人,还不许我说他两句了?”三娃问。

宋招娣:“没告诉别人吧?振兴。”

“哪能啊。”振兴道,“我只说过我家在翁洲岛。”

宋招娣:“那就是他们下了船问的别人。”说着,看向几个儿子,“你们以后找对象,准备结婚了再往家里带。否者,一人处两个,就有十四个,我和钟师长能被你们烦死。”

“娘,您放心吧。”二娃道,“将来我扯了证再把人带过来。”

宋招娣白他一眼:“过分了啊。”转向振兴,“下午没事,我们去给你收拾房子吧。”

“房子?”振兴以为没听清,“您,您让我搬出去?”

宋招娣:“以后来了朋友,你把人带到学校家属院那边,我们就不用躲厨房里了。记得把电视搬过去。”

“娘,振兴说电视给我们。”三娃道,“放我们房间里。”

宋招娣:“过几天二娃和振刚就去学校了,你得好好学习,争取考过你大哥,你要电视干什么?振兴,别理他,搬走。”

“刘萍给你买的那个?”振兴问。

宋招娣:“我叫你们带回来,就是留着给你用的。不然,咱们一上火车,我就找机会卖了。”

“中午吃太多,正好活动活动。走吧。”二娃站起来,发现振兴不动,“喂,振兴,非要宋老师说明白你才懂?宋老师叫你收拾学校分给你的房子,还叫你把电视搬过去,就是方面你谈对象啊。”

振兴看向二娃:“别胡说八道!”

“二娃没胡说。”宋招娣道,“咱们家房子太小,回头你带个姑娘回来,客厅里说话不方便,楼上么,你们哥几个的卧室不方便,客房常年没人住,里面都有霉味,也不方便。”

振兴有些无语:“老师,我刚毕业,你是不是太着急了?”

“我一点也不着急。”宋招娣道,“我是怕你亲妈着急。回头再托梦给我,宋招娣,宋招娣,我儿子该结婚了!就我这个心脏,能被她吓死。”

振兴:“那我回头去看看我妈,跟她商量一下,别来吓唬你。”

“你们怎么说的跟真的一样啊。”三娃看两人一眼,“离中元节没几天了,你们能不能别提这茬?”

宋招娣:“我也不想啊。振兴,去还是不去?”

“去去去。”振兴站起来,“我怕再不去,你把我爸招来。”

宋招娣:“你爸来了也是找钟建国,不可能找我。三娃,去拿扫把,二娃,拿脸盆,振刚,找几个破毛巾。振兴,抱着你的电视机。”说着,翻出校长给她的钥匙,突然想到一件事,“学校也分我两间房,赶明儿振刚回来,就住我那边。”

“老师,我还早着呢。”振刚道,“我至少得上五年。”

宋招娣仔细一想:“对哦。我差点忘了。等你毕业,电视机就该换代了,的确不能急。”

“娘,我不想去第二炮了。”三娃突然开口,“我想去师大,赶明儿也回岛上。”

宋招娣:“你当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学生讲课?”

三娃想象一下,连连摇头:“算了,我还是去第二炮吧。爸爸管不着我,大哥也管不着我。”

“你呀。”宋招娣也不想看到孩子们离太远,但她如果敢这么说,钟建国能把她赶去睡客房。

话说回来,岛上的人听三娃说,振兴回来教书,本来觉得三娃胡说八道。曲壮壮的学校远不如振兴的,还被分到杭城。振兴这种就算不能在大学里当老师,也会被分到帝都最好的高中。

偏偏振兴回来了。

宋招娣带着四个儿子去给振兴收拾房间,娘五个走到学校家属院,身后也跟着一群看热闹,实则来帮忙的人。

房子收拾好,如宋招娣所说,她就把门锁上,振兴继续住在家里。因振兴做事认真,八月二十一号,他就备好课了。

宋招娣念他窝在家里很多天,就叫振兴跟二娃他们去甬城转转。

甬城那边不盖厂房,只是先拉院墙。二娃找的人做事认真,几乎没人偷懒,二十三号,就把工资提前给工人。盖因快开学了,二娃得收拾收拾回帝都了。

至于后期?自然有宋招娣过去看一下,盖的不好,宋招娣也有办法收拾他们。虽然已经结清工资了。

八月二十五日,农历七夕节,早上,宋招娣拎着一包菜从副食厂回来,就看到一个年轻姑娘到处张望,好像在找什么。

宋招娣走过去问:“姑娘,你找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