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捣什么乱啊。”振兴皱眉。

三娃:“我是帮你好吧。李兰英找人给她儿子说媒,哪怕媒人把孙家老大夸得天花乱坠,柳静静都不会心动。”

“可是,可是我——”振兴头痛,“我和她八字还没一撇呢。”

三娃疑惑:“你不是要跟她处处看吗?你不说这话,我才不会多此一举呢。”

振兴的嘴巴动了动,发现竟无言以对:“下不为例。”

“过几天开学了,我得好好学习,也没时间去帮你送东西啦。”三娃说着,突然睁大眼,转向宋招娣,“娘教我英语,你教我语文,柳静静教我数学?”

宋招娣笑道:“不出意外是这样。”

“我的娘啊,我不活了。”三娃仰天大哭。

宋招娣:“当初叫你上学,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要是听话,今年也该考走了。”

“我,我当初又不知道会这样。”三娃道。

宋招娣:“说得好像我知道似的。你上一年级的时候,振兴还没说他想当老师呢。”

“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三娃吸吸鼻子,“振兴,你得给我做点好吃的。”

振兴顿时气乐了:“你,怎么比大娃还能气人啊。想吃什么快点说,过时不候。”

“酱牛肉,烧茄子,葱花饼,再来一碗白米饭,差不多就这些吧。”三娃道。

振兴白他一眼,当做没听见,直接拿着肉去厨房,也不喊他烧火了。

翌日上午,振兴帮宋招娣收拾菜地的时候,看到李兰英满脸喜色,匆匆往南边去。振兴好奇:“老师,不会这么快,她就找到愿意给她儿子说媒的人了吧?”

“大家都以为柳静静是上面分配到这边的。她长得好看,又没什么大嗓门,工作又好,以后啊,柳静静那边的门槛得被踏破。”宋招娣道,“别不信,好女百家求。”

振兴“嗯”一声:“老师,有几个玉米都老了。”

“那就让它长着,以后磨碎了煮粥。”宋招娣打量他一番,“振兴,柳静静比刘萍强太多了。只要以后家里的大小事都由你做主,她就算和刘萍一样,也整不出什么幺蛾子。你要是对她有那么一丁点好感,就光明正大地去找她吧。”

振兴抬头看向宋招娣:“万一她像大娃的亲妈那样呢?”

“不可能!”宋招娣道,“这一点你尽管放心。不信我改天试试她。”

振兴好奇:“怎么试?”

“这一点你就别问了。”宋招娣道,“反正不是现在。”

柳静静条件好,李兰英开个头,接下来肯定得有很多人给她说媒。宋招娣观察她两个月,从曹老师的爱人口中得知,柳静静谁都没看上。

十一月七号,周日,早饭过后,宋招娣叫三娃跟她一块去副食厂买菜,叫振兴刷锅洗碗。买菜回来,母子二人拐到教师宿舍。

柳静静也在洗碗,看到宋招娣来了,慌得连忙扔下碗跑过来:“宋老师怎么来了?”

“在这边还习惯吗?”宋招娣问。

柳静静:“挺好,大家对我都特别好。”

“你写信回去,你家里人有给你回信吗?”宋招娣问。

柳静静摇了摇头:“可能,我爸妈还生我的气吧。”

“你的工资是八十块钱吧?”宋招娣问。

部队这边新老师的工资都是这些,好多年没变了。往后会随着工龄往上加。即便宋招娣不管财务,不问振兴,也知道她的工资多少,这么问也是没话找话。

柳静静点了点头。

“咱们岛上东西便宜,一个月一个人最多用二三十块钱。”宋招娣道,“有没有给你爸妈寄钱?”

第222章不得安生

柳静静看一眼宋招娣,抿抿嘴,微微摇头:“我想过,但是没寄。”

“三娃,带小柳去邮局。”宋招娣道,“你把钱寄过去,你爸妈就给你回信了。”

柳静静弱弱地问:“我该寄多少?”

宋招娣不禁眨一下眼,意识到她认真的,顿时想笑,可她一想二十来岁的姑娘,跟家里闹僵了,犹豫忐忑拿不定主意也属正常:“你领两个月工资了,那就寄六十吧。你也得留点钱应急。”

“那我现在就去?”柳静静问。

宋招娣:“刷好碗再去。”转向三娃,“我先回去,在这里等着小柳。”

“知道了。”三娃点一下头,目送宋招娣走远,转身对柳静静说,“你刷好碗在院里等我,我去上个大号。”

人有三急,柳静静不疑有她,就叫三娃快去。然而,二十分钟后,柳静静忍不住怀疑三娃是不是掉厕所里,打算出去找的时候,振兴来了。

柳静静下意识问:“你怎么来了?”

“不是你找我?”振兴反问。

柳静静本来就很聪明,瞬间明白,把三娃说的话告诉他。振兴咬咬牙:“回头我就揍他!”

“别,他,他就是跟你开个玩笑。”柳静静道。

三娃经常调皮捣蛋,振兴要是揍三娃,他的手都能累肿,这么说不过是一时气话:“钱在身上吗?在的话,咱们现在就去。”

“在的。”柳静静道,“门已经锁了,咱们走吧。”

振兴“嗯”一声,一马当先,率先出门。柳静静默默跟在后面,两人相隔得有一米远。

三娃是趁着宋招娣不注意把振兴叫出来的,怕宋招娣数落他,就跑他同学家玩去了。十点多,估摸着宋招娣就算生气,气也该消了,三娃才回家。

刚一进院,三娃就听到振兴提到他的名字。三娃靠在墙上听一会儿,发现他娘没生气,咳嗽一声:“又说我坏话呢?”

振兴冲他招招手:“到我这边来。”

“我不喜欢你。”三娃坐到他对面,宋招娣身边,“我帮你两次了。振兴,明天上课的时候,可不可别总盯着我?”

振兴:“你再帮我一次,我就跟柳静静说,你的数学最弱。”

三娃脸色微变,靠在宋招娣身上:“娘,待会儿爸回来,你跟爸商量商量,叫他赶紧和柳静静结婚,赶紧搬出去吧。”

“你可以和你爸说。”宋招娣道,“你爸一定非常乐意。”

振兴:“钟叔恨不得我们全搬出去,肯定会同意,这事不用商量。”看向三娃,“你也一样。”

“我知道啊。”三娃道,“不需要你提醒。”

宋招娣好笑:“我记得你俩以前从没叨叨过,现在是怎么回事?”

“以前是我让着他。”三娃瞥振兴一眼,嗤一声,“娘,我上楼睡一会儿,十一点半再喊我。”

宋招娣:“已经十一点了,咱们做饭,你爸回来正好吃饭。”

“爸爸真辛苦,全年无休。”三娃道,“娘,我跟你说实话啊,看到爸爸这样我就不想当兵了。”

宋招娣问他:“赶明儿你二哥办服装厂,你帮你二哥卖衣服?”

“不不不。”三娃使劲摇头。

宋招娣:“那你想学什么?”

“我……”三娃认真考虑,“好像只对武器感兴趣。算了,还是去二炮吧。”

宋招娣顿时一脑门黑线:“说得好像二炮是咱们岛上的供销社一样,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电话响了,看看是谁。”

三娃咳嗽一声,拿起话筒,压低声音:“喂,谁?我是钟建国。”

宋招娣想揍他:“好好说话,别调皮。”

“大姨,找你。”三娃把话筒递给她,“挺着急的,可能出什么事了。”

宋招娣连忙站起来,接过话筒,眉头紧皱。

三娃眼珠一转,趴在话筒边试图听宋来宝说什么。宋招娣推开他的脑袋,瞪一眼他,没有你不听的?!离远点。

三娃哼一声,转身坐到振兴身边,小声问:“要不要猜猜出什么事了?”

“我希望不是姥姥和姥爷病了。”振兴没去过小宋村,但是他没少吃宋母每年寄来的山珍,说到宋母和宋父,也跟着大娃他们称呼,“可是除了他们,大姨家也没别的事啊。”摇了摇头,“我猜不出来。”

三娃认真想一会儿:“我也猜不出来。”

“要是大娃在家,一定能猜到。”振兴忍不住说。

三娃点一下头,转过身:“放寒假了,咱们去帝都吧。”

“你和我?”振兴问。

三娃:“叫上振刚。”停顿一下,“咱们走了,爸爸得高兴的跳起来。”

“那咱们去吧。”振兴想一下,“也让钟叔高兴高兴。”话音落下,宋招娣放下话筒,“出什么事了?”

宋招娣长叹一口气:“我那个手脚不干净的二姐被关起来了。”

“什么意思?”三娃问出口,明白过来,“被,被公安抓起来了?”

宋招娣点点头:“是的。”

“那,那大姨给你打电话,总不会是叫你想办法吧?”振兴问。

宋招娣:“你刘爷爷现在不是在滨海么,你大姨觉得我和你刘奶奶关系好,刘萍那么不懂事,我也能给她找个好人家,就叫我问问你刘爷爷,能不能找到认识的人通融一下。”

“这事还通融?”三娃摇头,“我不同意。她以前来咱们家,拿咱们家的东西,那时候我还小,不记得了。但大哥说过,你提醒过她。大力也说过姥姥和老爷提醒过她。现在把自己作进去也是咎由自取。”

宋招娣:“你大姨也是这么说。你姥姥这辈子就生我们姐妹仨,宋来男做事不像话,也是你姥姥的亲女儿。明知道不应该,也希望她在里面少受点罪,试试能不能多交点罚款把她捞出来。”

“我也不赞同。”振兴道,“钟叔回来,您问他,他肯定也不同意。”

十二点多一点,钟建国回来了。

振兴和三娃把饭菜端出来,宋招娣也跟他讲完宋来男干的事。

钟建国沉思片刻:“你大姐有没有说会判多少年?”

“五六年。”宋招娣道,“等她出来就快五十了。但这不是大姐打电话过来的主要原因,杜桃的对象一听二姐被抓,就要跟杜桃退婚。我那个二姐夫就带他的俩孩子去我娘家里说,日子没法过,恨不得跟我二姐一块进去之类的。”

钟建国好奇:“你大姐有没有说宋来男偷多少东西,怎么会判这么重?”

“大姐没说,估计她也不清楚。”宋招娣道,“大姐问我的时候,我说我想想。”

钟建国了解他:“不管她?”

“我觉得让她好过点,不如让她在里面遭点罪。”宋招娣道,“不然,以后出来了,还得再犯。”

三娃不信:“关她个五六年还敢偷东西?”

“她家不穷,偷东西是贪心作祟,这种属于心理有病。”宋招娣道,“病除了,她才能改。五六年出来,她没法在村子里待,还可以去外面找活干。要是六十岁进去,七十岁出来,我们这些亲戚不管她,她估计得饿死。”

振兴:“她不是还有一对儿女?”

“她教出来的孩子,你觉得会孝顺她吗?”钟建国问。

振兴想想:“估计不可能。”

“先吃饭,吃了饭再说。”钟建国道,“待会儿我打个电话,下午不过去了。”

宋招娣给他盛一碗米饭,又把筷子递给他:“我娘若是知道我这么想,可能得难受的一病不起。我想到这一点,就恨不得抓宋来男的那些人把她打死,省得几家不得安生。”

“姥姥不是挺善解人意的么?”三娃问。

钟建国:“坐牢这么大的事,当母亲的就算知道她闺女活该,也很难理智。”给宋招娣夹一块鱼,“这事我来说吧。”

“你?”宋招娣看着他,“你怎么说?”

钟建国笑道:“小看我了吧。等一下你就知道。”

三娃和振兴相视一眼,吃好饭就坐在椅子上不动弹,宋招娣叫他俩去刷碗,哥俩难得默契一次,直说吃多了,歇一会儿。

几个孩子经常吃多,宋招娣也没怀疑,号码拨通,听到队长开喇叭喊刘洋接电话,就把话筒放下。

三分钟左右,宋招娣拿起话筒,又过一会儿,听到宋来宝的声音,宋招娣就把话筒递给钟建国。

钟建国直接跟宋来宝说,要司令换人了,新来的司令跟即将退休的司令不对付,他是现在的司令一手提拔上来的,新司令来到一准得找机会整他。没容钟建国说完,宋来宝就问钟建国,有没有事,要不要招娣回来避避。

宋母也跟着来了,听宋来宝这么一说,夺走话筒就问钟建国,出什么事了。

钟建国跟宋招娣夫妻多年,谎话信手拈来,把宋母唬的一愣一愣,回到家也顾不上担心宋来男,一个劲替宋招娣发愁。

前者是不听话,不孝顺,给她丢脸的二女儿,后者是争气,孝顺,还把孙子培养成大学生的小女儿,两人同时遇到事,宋母的心不由自主地偏向宋招娣。

一夜没怎么合眼,翌日早上,宋母就叫刘洋送她和宋父去滨海避避,省得二女婿又带着两个孩子来叫苦。

刘洋和宋来宝合计过,觉得钟建国极有可能是骗老头和老太太。乍一听老两口要去滨海,宋来宝吓一跳,她娘把这事告诉段大嫂,一准得露馅。

宋来宝思索好一会儿,觉得把老两口送到翁洲岛,宋招娣肯定有法子糊弄他们,就说:“娘,你和爹这么担心,我送你们去招娣那边吧。”

“去翁洲岛?”宋母问。

宋来宝:“你们好多年没去过了,我和刘洋也没去过,你们到那边看看也省得担心了。”

“老头子,你说呢?”宋母问老伴。

宋父想一下:“趁着咱们还能动,过去看看也好。招娣每次回来都给咱们钱,人家钟建国也没说过什么。比那个姓杜的,唉,根本没法比。待会儿你就收拾东西,咱们明儿一早就走。”

第223章爹娘到来

十一月八日,早上,振兴和三娃做饭,钟建国洗衣服,宋招娣帮他压水。夫妻俩把衣服搭在绳上,打算出去活动活动筋骨,电话响了。

钟建国不假思索道:“我去接。”大步往屋里走。

宋招娣小跑跟上去,提醒他:“先问清楚是谁。”

“我知道。”钟建国说一声,就拿起话筒。

宋招娣想听一下,继而一想她这样做就跟三娃差不多了,指不定三娃偷听就是跟她学的,转身去把桌椅拉出来,待会儿好吃饭。

大娃他们不在家,钟家的早饭也变得特别简单,白米粥,白馒头,两碟素菜,几个白水煮鸡蛋。馒头是昨天蒸的,用炉子煮粥,三娃烧火,振兴炒菜,半个多小时,哥俩就把早饭做好了。

振兴和三娃把菜端出去,钟建国还在讲电话。盛好粥,钟建国才放下电话。

宋招娣之前听到钟建国喊一声“大姐夫”,就知道电话那端是谁:“还是为了二姐的事?”

钟建国摇摇头:“你爹娘来了。今天下午的火车,你姐夫和大力去送他们去火车站,后天上午能到咱们这边。”

“那怎么讲这么长时间?”宋招娣道,“我觉得得有七八分钟。”

钟建国接过三娃递来的馒头,接过振兴递来的筷子,“说一件你想不到的事,大力在市一中当老师。”

“什么!?”宋招娣惊讶,“没,没回县里?”

钟建国:“没有。”

“那,那我姐盖的房子怎么办?”宋招娣连忙问。

钟建国:“她有仨儿子,还怕以后没人住?万一老三和刘根找个城里的儿媳妇,不愿意去农村,他们一家正好搁县里过年。”

“不是的。”宋招娣道,“我姐那两块宅基地,是她托关系偷偷买的。”

钟建国:“你姐和你姐夫老实,想不到那么多,你爹也能想到这一点,回头问问他。”

宋招娣原本想请假去接她爹娘,刘洋在电话里说,老两口就带几件衣服,一点搁路上吃的东西,其余什么都没带,不用去接。

他们到的那天上午,宋招娣跟柳静静和振兴调一下课,上完两节课才十点多一点,宋招娣直接从学校去码头。

到码头上,宋招娣远远看见一个黑影,又等十来分钟,船才靠岸。

宋招娣一见他爹娘下来,连忙迎上去,到家就迫不及待地问:“大力怎么回事?”

“大力?”宋母以为她问宋来男,“大力怎么了?”

宋招娣:“不是说好去县里的吗?”

“这个啊。”宋父笑了,“帮你大姐弄宅基地的那个人的媳妇,是县一中校长的媳妇的侄女,后来你大姐建房,带着东西去他家谢他,那天他媳妇也在,看到大力就要给大力介绍对象。”

宋母接着说:“大力才十来岁的时候,你大姐就想着娶儿媳妇,人家一说介绍,她都没打听一下就答应下来。今年春节,大力到家门两天,那个女的就往村里打电话。

“你大姐把大力带去县里,两人一见,成了。那姑娘是大专生,比大力大一岁,对大力特别满意。她留在市里,那个女人就叫大力也留在市里。两人都在市一中教书,大力进去就是正式老师,他对象明年才能转正。”

宋招娣睁大眼:“这么大的事,你们怎么都不告诉我一声?”

“你大姐没说?”宋母问。

宋招娣反问:“她要是讲了,还用问你们吗?”

“也是哦。”宋母反应过来,“这个来宝,才四十出头,怎么就这么糊涂啊。”

宋招娣问:“大姐说老小学习成绩不好,有没有叫大力给他补课?”

“今年暑假,大力在家教他一个多月。”宋父道,“我们来的时候,那小子还跟我们显摆,今年能考满分。”

宋招娣问:“刘根呢?”

“星期天不回来,直接坐车去市里。”宋母道,“大力的对象挺懂事,他俩教刘根,明年一定能考上。”

宋招娣:“那我就放心了。”推开客房门,“进去歇会儿吧。床都给你们收拾好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也没提宋来男。宋招娣下午没课,等她爹娘歇过乏,就带着老两口出去逛逛。

冬天风大,宋招娣没敢把她爹娘往海边带,就带他俩去训练区那边。虽然不准普通人靠近,但远远看着没事。

宋母和宋父还没来过这边,宋招娣指给他们看:“以前钟建国上班直接去那边,自从当了师长,就很少跟着士兵一块训练了。”

“我瞧着小钟有点胖了,没看错吧?”宋母问。

宋招娣笑了:“没胖,脸上的肉松了。我天天晚上睡觉前揉揉脸,他也跟着我做。我说他又不靠脸吃饭,他说他得拍征兵宣传照。年轻点,上镜好看。”

“他拍照?”宋父问。

宋招娣:“别听他胡说八道。他去年还说上面想裁军呢。”

“那裁军的话,小钟不会有事吧?”宋母连忙问。

宋招娣:“不会。跟他同级的几个师长,数他学历最高,他想转业,部队也不放人。咱们回去吧。再搁这边站一会儿,里面的人就该出来撵咱们了。”

“那咱们回家吧。”宋母道,“可能你这边离海太近,我总觉得这边比咱家冷。”

宋招娣边走边说:“湿气重,这边腿不舒服的人特别多。”说着,看到从副食厂那边来两个人,没等宋招娣打招呼,两人就冲宋招娣挥挥手。

宋母好奇:“你邻居?”

“不是。”宋招娣道,“岛上的渔民。自从上面允许老百姓私下交易,她们就经常拿一些海产去副食厂那边兜售。”

宋母:“那不是抢副食厂的生意吗?”

“上面允许她们卖,副食厂那边也不敢不准她们卖。”宋招娣道,“价格差不多,大家爱买谁的买谁的。”话音落下,曲母到宋招娣跟前了,“东西卖完了没?”宋招娣主动问。

曲母:“两斤大虾,一会儿就卖完了。”

“两斤你还拿出去卖?”宋招娣道,“留你们自己吃啊。”

曲母:“天天吃,他爸都吃腻了。正好卖点钱买点猪肉。”

“你们家壮壮该结婚了吧?”宋招娣没想问,但先前跟她娘聊到大力的对象,不由自主地想到,早年壮壮跟大力在她家复习功课,便顺嘴问一句。

曲母:“壮壮留在杭城,这岛上的护士肯定不愿意跟他过去。其他的,就没有合适的姑娘了。我和他爹叫他自己找,他说不急。二十多了,要是没考上,孩子都该会跑了。”

“你家楚立志呢?”宋招娣问楚母。

楚母笑道:“我去年才知道立志的学校比壮壮的还好一点,我们家亲戚倒是想给立志介绍个中专生,我怕他看不上,没敢答应,也想叫他自己找。”

“你刚才不是还说,想找人问问柳老师有没有定亲吗?”曲母问。

宋招娣挑眉:“新来的柳静静?”

“对啊。”曲母好奇,“宋老师是主任,应该知道柳老师的情况吧?”

宋招娣笑道:“我还真不知道。”

“那你给问问?”楚母问。

宋招娣:“我们家振兴还单着呢。我要过去问,她可能会误会我替振兴问的。你找别人问吧。”

“振兴?”楚母猛然想到,“你家振兴,瞧我这脑袋,有你家振兴在,还有我们家立志什么事啊。”

宋招娣摆手:“不能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