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更没有“后悔药”,侯卫东只得承认现实,“何去何从”的想法总是压在侯卫东心里,让他无瑞也多了几分心事,只是祝焱正式调令没有下来,他不能主动向祝焱汇报思想。

在外人眼中,侯卫东这个委办主任却是越发的沉稳了,各局行、以及各镇的头头们大都记住了他的官职,忘记了他的年龄,纷纷与其称兄道弟,县人武部的副部长更是夸张,居然称侯卫东为“老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让侯卫东觉得自己成熟了,随后又好生郁闷。

祝焱倒也不是过河拆桥之人,自从侯卫东给他当秘书以来,他用得甚是顺手,原本一门心思将侯卫东带到市政府来,可是96年底,沙州市委市政府调了不少人员充实机关,结果各方大神趁着这个机会,塞了不少亲朋好友的孩子进去,弄得原本瘦瘦的机关立刻就肥胖起来。

昌全书记原本是同意进人的,没有想到手指这么一松,机关便多出这么多人来,他和管组织的姜书记商量一番,下了一道死命令:“在97年,沙州市政府机关一个人也不许进,要进人必须拿到常委会上研究。”

既然短时间调不上来,祝焱就想给侯卫东提上一级。

岭西省各地的传统不一样,在沙州地区,县委办主任按惯例是要进常委的,侯卫东资历过短,市委肯定不会同意他当常委,祝焱就琢磨着给他安排一个局行正职。

四月五日,祝焱得知大事已定,主动将侯卫东叫到了办公室来,亲自给他泡了一杯茶,两人接触有约一年时间,这是祝焱第一次给侯卫东泡茶,弄得他颇有些受宠若惊,也明白祝焱肯定得到了确切消息。

祝焱又递了一枝烟,侯卫东马上将火递了过去,两人抽了一会烟,祝焱慢吞吞地道:“昨天来了确切消息,我要调到市政府去任职,只是沙州市人事调动全部冻结,你暂时不能跟着我调过去。”

侯卫东早就从粟明俊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因此也不吃惊,他实事求是地道:“如果是马县长过来主持县委,我是有顾虑的。”

祝焱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道:“估计是由马有财来接任县委书记职务,你如果继续留在县委办,确实不利用双方的工作,而且你资历太浅,进常委不可能,我想把你调到新管会主持工作,愿不愿意去那里?”

又道:“我是很欣赏你的,你在益杨坚持一年,我会想办法把你调到市政府。”

新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是指南部郊区的开发区,也是高速路战略重要承载区,是祝焱的特意之作,也是正在开发的热土,派侯卫东去掌管这个地方,不会被人用来大做文章,祝焱放心。

“谢谢祝书记关心。”

对于这个安排,侯卫东还是能够接受的,他不指望在马有财手里能够当上常委,独立主政一方,就比直接在祝焱眼皮下要好过得多。

走出了祝焱办公室,侯卫东心情亦乱,恰好尹大海拿了一篇讲话稿过来,道:“侯主任,这是全县经济大学上祝书记的发言材料,这是我的提纲。”

侯卫东此时哪里有心情来看讲话提纲,不过他已经渐渐习惯了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道:“庄主任看过没有?”

按照县委办的要求,秘书科主要负责拟稿,然后由庄卫国初审,最后才送侯卫东。

尹大海道:“庄主任看了,没有提意见。”

侯卫东知道尹大海与庄卫国互相都瞧不上对方,便道:“你先把稿子放在这里,下午我们一起研究。”

中午,侯卫东将皮卡车从梁必发的车库里取了出来,开到了城郊的新管会。

南郊已发生了巨变,大片土地已经被征用,到处是开挖过后的痕迹,他到新管会的临时租用的办公室看了看,里面空无一人,估计是吃午饭去了。

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办公桌上满是文件、报纸,桌子一角满是灰尘,只有当胸的那一块桌面是干净的。

第270章 安排(中)

祝焱办事之前向来要翻来覆去思考,但是对已经决定的事情,却办得极快,四月七日,也就是谈话第三天,他主持召开了常委会,随后组织部一张轻飘飘的调令,侯卫东就由委办副主任变成了新管会的一把手主任。

对于侯卫东的离去,祝焱颇为不舍,侯卫东办事有板有眼,最可贵的是小小年纪口风还严,用起来不仅放心,而且舒心,他打定主意,到沙州市政府站稳脚跟以后,就要想办法将侯卫东调到市政府。

祝焱也没有给县委办新配主任,县委办人员如何调配,是继任者的事情了。

县委办由老主任庄卫国暂时主持工作,老庄是委办老人,眼睛虽然散发,却并不影响对大形势的判断,知道自己不过是过渡人物,做事中规中矩,不逾规不越权,也并不想在委办干出多大的成绩。

四月八日,侯卫东到新管会报到,由组织部老柳亲自送去。

对于新主任侯卫东的到来,新管会如临大敌一般重视,两个副主任合计一番,在七日下午集中新管会全部人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清洁运动。

章渝湘副主任道:“明天柳部也要来,干脆中午就到好一点的地方去,别让人说我们新管会太小气。”

常务副主任张劲是南部大镇吴山镇的党委书记,四十多岁,很奇怪地留着一圈小胡子,看上去颇象民国人物,他道:“算了,老柳的脾气你也知道,最喜欢朝农村馆子,说吃起来有味。”

听张劲提起这事,章渝湘就笑了起来,张劲看着他笑,沉稳了一会,也跟着笑了起来。

说起老柳吃饭是有掌故的,老柳是生在南方的北方人,在基层呆了十来年,平时脸上表情很严肃的,到乡镇去一律到伙食团吃饭,坚决不吃外边的馆子,弄得乡镇和局行干部都很怵他。

张劲却不怵他,两人曾是多年搭档,知根知底,谁的把戏也瞒不过对方,他知道老柳喜欢口味重的菜式,便派车到益杨的特色餐馆,用脸盆一样的土盆子装了六、七样特色菜,然后放在自己的伙食团上。

那一顿,老柳大快朵颐,连赞新管会的伙食团搞得好,有一次开会,无意中谁说起了机关食堂伙食差,老柳就拿着新管会食堂说事,把县机关食堂狠狠地刺了一顿。

两人相视一笑,自然是沿用老办法。

十点钟,两辆车停在了新管会的门口,新管会两位副主任和中层干部全部站在门外迎接,下车以后,侯卫东习惯性地快速下车,想给祝焱开车门,不过瞬间就反应了过来,他现在已经不是祝焱的秘书,而是主政新管会的一把手。

张劲与老柳握着手说了一会话,这才面对侯卫东,热情地道:“侯主任到了新管会,我们就有主心骨了。”

侯卫东亦很热情,握着张劲的手,道:“希望两位主任以后多多支持我的工作。”

老柳暗地里“哼”了一声,他知道张劲的心病,当初让他当新管会的常务,部里两次提出他由副转正,祝焱都没有同意,只说等一等再说,结果等出了一个程咬金——侯卫东空降而来,成为新管会一把手。

侯卫东心里却有另外打算,他跟着祝焱,曾经对马有财开展了极为有力的围追堵截,如今祝焱高升,他却留了下来,在马有财手下工作的结局,用屁股想也能想明白,所以新管会虽然不错,却非侯卫东久留之地。

在益杨县里,侯卫东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老柳自然不需要多费口舌,在会议室简单的走了一下过场,便结束了今天的工作任务,大家互相发着烟,随意闲聊着。

这时,门外传来汽车的刹车声,侯卫东心里一跳,他已经听了出来,这是祝焱的奥迪车,果然,门外一个年轻小伙子小跑着走了进来,来到张劲面前,低声道:“祝书记来了。”

会议室众人就按灭了香烟,一齐出去迎接祝焱。

县委书记祝焱亲自送侯卫东到新单位报到,张劲等新管会诸人自然明白其中含义,几位年轻人看着侯卫东的目光就颇有些崇拜和敬畏。

下午,侯卫东没有去上班,躲在沙州学院的家中偷懒,在96年,多数时间都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祝焱和县委办,现在当了新管会一把手,他终于有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支配自己的时间。

空调打开,侯卫东穿着睡衣,端着飘香的益杨茅尖,坐在床上看电视,看了两个小时的电视,他却渐渐觉得心头没有着落,空荡荡,这种生活让他觉得很不真实。

好不容易熬到五点钟,侯卫东也闲不住了,把早已备好的新管会资料摆在了书房,点了烟就细细地看。以前在县委办看材料总是想着如何写文章,这一次看文件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文字记载的都是一件活生生的事情,他一边回想着在新管会沿途所闻所见,一边与文件中提到的问题相互对照。

新管会反映的问题很多,侯卫东理了理思路,主要一条是没有钱:“没有钱就无法搞好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行,招商就困难,而招不到商,就更加缺钱。”

想着财政局长是桂刚,侯卫东就是一阵牙痛。

第二天,七点钟,侯卫东准时起床,洗漱完毕,用微波炉将牛奶打热,牛奶加面包,早餐结束才七点一十五分,走到窗边看了看,才想起新管会的车要八点钟才来。

上网给小佳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看了一会新闻,磨蹭了一会,才见到新管会的黑色桑塔纳,侯卫东站在窗帘后,观察了一会这车,这才慢慢地走了下去。

新管会只有两台小车,原来是章湘渝和张劲各坐一台,如今侯卫东来了,张劲就把最新的桑塔纳让了出来,自己与章湘渝同坐一辆车,对这事,侯卫东也没有客气,过于客气反而是作伪。

他下楼以后,司机就殷勤地俯过身,把副驾驶的车门打开,谁知侯卫东直接坐在后排。

上车客气地问:“师傅贵姓,昨天喝多了酒,没有记住。”刘彪又俯过身把门关上,道:“我叫刘彪。”

到了南郊,侯卫东吩咐道:“刘师傅,先不到办公室,你带我把新管会的所有地盘转一遍。”

南郊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新建的高速路出口连在一起,这也是新管会最大的优势,侯卫东站在正在施工的高速路口旁,抽了支烟,这才回到车上。沿着新管会已征的土地走了一圈,土地倒是征下来了,可是公路仍然是土路,连泥结石路面都不是,沿途尘土飞扬,侯卫东坐在车里如碗豆在锅中跳跃着。

到了新管会办公室,他直上三楼,三楼第一间是新管会办公室,侯卫东还没有看过自己的办公室,也没有钥匙,他便走了进去,一个年轻女孩子正在登记文件。

侯卫东主动招呼了一句:“你好。”那女孩抬头看了一眼侯卫东,也没有在意,继续登记文件,把一份文件登记完,才抬头道:“请问你有什么事情吗?”侯卫东小小地幽默了一把,道:“我找我的办公室,你能告诉我吗?”

那女孩子楞了楞,猛然想起新主任侯卫东要来上班,道:“您是侯主任。”

侯卫东点了点头。

女孩子连忙结结巴巴地道歉,“侯主任,对不起,我给你拿钥匙。”

这时一个小个子女子拿着茶杯走了进来,看见侯卫东,立刻笑道:“小刘,侯主任来了,还不去把办公室打开。”

侯卫东惊奇地道:“杨柳,你也在这里,昨天怎么没有见到你?”这走进来的女子,是益杨县第一批十名公招生在员之一,曾与侯卫东同上青干班的杨柳。

杨柳与秦小红相比,个子就玲珑得多,此时她剪了一头短发,显得清爽而精明,她道:“我去年底调到新管会的,我是办公室副主任,昨天和小刘到妇联开会去了。”

“听说你要过来当一把手,我们几个公招生在一起吃饭,都替你感到高兴,你是我们公招生的骄傲。”

这种恭维话,侯卫东也不拒绝,笑道:“你们在一起吃饭,怎么不叫上我?”柳柳抿嘴一笑,道:“你是大忙人,我们可不敢耽误你的时间。”侯卫东想了想,以前公招生聚会,确实曾联系过自己,只是很不巧,两次都有事情,就没有去,就道:“以后你们娶会,一定要叫上我。”

新管会办公室是租用的房子,设施虽然不错,无奈房间太狭小,一张大桌子就占了房间三分之一的空间。

小刘手忙脚乱地把茶泡好,恭敬地放在桌上,杨柳出去了一会,很快就拿了一个袋子,然后把里面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这是新管会的通讯录,这是新管会原来的领导分工文件,工作手册,还有今年出的一些文件。”

杨柳显然是经地精心准备,侯卫东需要的东西她尽可能找齐了。

侯卫东对此很满意,他问:“你是副主任,那主任是哪位,昨天也没有看见。”

“办公室主任是易中田,他老婆生了病,请假带到岭西看病去了。”

听到易中成的名字,侯卫东一下就联想到了易中岭,心里便有了三分警觉,他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热茶,看了看表,对站在桌前杨柳道:“请两位章主任十点钟到会议室,开一个短会。”

第271章 安排(下)

侯卫东是新管会党组书记、主任,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到了新管会十来天,并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动静很小,只开了两次班子会,重新进行了分工,当然分工也只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由侯卫东主持全面工作,分管财务室,其他具体工作一切照旧。

坐了七、八天桑塔纳以后,侯卫东又重新调整新管会领导坐车,让张劲依旧坐那辆桑塔纳,而他则用皮卡车,算是私车公用。交通局下属驾校的王兵被调到了新管会,任侯卫东的专职司机。

对于这个用车方案,张劲原本是坚决不同意,他宁愿与章湘渝同坐一辆小车,也不愿意坐这辆桑塔纳,侯卫东专门找张劲谈心,劝道:“新管会是益杨改革先锋,对外开放的窗口,新管会配车应该比一般部门要好一些,张主任就别客气了,我准备打个报告,再买一辆新车,这样出去办事,底气也足一些。”

张劲道:“那这样,新车买回来以后,我再坐这辆车,现在我就去挤章主任。”侯卫东摆摆手,道:“算了,我有一辆现成的皮卡车,皮卡车越野性能好,正适合南郊的路况。”

张劲也就同意了新方案。

侯卫东这样做是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谁坐哪一辆车是一把手的权利;第二层意思,他是尊重老同志的;第三层意思,能为单位弄一辆新车,这是本事。”

他知道祝焱走了以后,益杨格局必然会有变化,有些事情必须及时办,否则人走茶凉,能否办成还是未知数。因此,开了这次党组会以后,他让办公室写了一份买车请示,亲自找祝焱批了,然后派人送到财政局去,数天过后,就从岭西开回来一台进口三菱越野车,稳稳当当地摆在了新管会办公室门前。

新管会为了给两为副主任配两辆座车,费了不少办法,最后政府只同意买一台,也就是张劲所坐的那一台,章湘渝所坐的则是从其他部门调剂过来的旧车,侯卫东过来主政以后,却轻而易举买了一台进口车,一般工作人员顿时感受到新主任的实力。

当然,不同人对此事看法不同,张劲在益杨官场混了二十多年,见惯官场起起落落,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反而对新管会的工作有一丝隐忧。

侯卫东暂时不管具体事情,每天看看以前的文件,然后开着皮卡车四处闲逛,表面上看起来轻松愉快,但其内心却充满着忧虑。

而最诧异的人则算是新管会办公室主任易中成,他带着老婆到岭西去住院,岭西大医院的医术确实不错,手术相当成功,当老婆病情稳定下来,他就将老婆交给岳父母,继续在医院观察。

当他心情愉快地回到办公室,新管会依旧,办公室依旧,但是整个办公楼却似乎充满着说不出来的异样感觉。

坐在熟悉的坐位之上,易中成拉开桌子,打开精致的小罐子,这是他每天早上的特饮——正宗的西湖龙井,泡了茶,他瞧了瞧办公室副主任杨柳放在桌上的小坤包,心道:“杨柳一大早跑哪里去了,怎么不见露面。”

正想着,杨柳施施然地走了进来,手中握着小笔记本,见到了易中成,问了问治病的情况,这才谈起工作,道:“易主任,九点半在会议室开会,每个部门都要汇报季度工作情况以有打算,你回来了就该你汇报,侯主任要求很严,只给每个部门十五分钟,你要捡重要的说。”

这一番话,将易中成弄得莫名其妙,“侯主任,哪一个侯主任?”

杨柳这才反应过来,“你还不知道?我们来新老板了,委办侯卫东调到新管会任一把手来了。”

“啊,侯主任调过来了。”

易中成是办公室主任,居然连这事也不知道,脸上有些挂不住,却又说不出什么,暗道:“杨柳怎么不给我打个传呼,让我也有个心理准备。”不过,对于汇报工作的事情,他倒不怕,拿出笔记本,思索了一会,在本了上写了几个条条。

新管会有三十来人,侯卫东来了十多天,大部分都认识了,今天见杨柳身旁坐了一位“陌生人”,三十来岁,理一头短发,看上去很清爽,暗道:“这位一定就是办公室主任易中成了。”

在益杨土产公司一案中,易中岭是一位关键人物,在震动沙州上下的这样一个大案中,益杨检察院明知易中岭有问题,却硬是没有将他拿下,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金蝉脱壳,由国企干部变成了私营企业家。

侯卫东当时受祝焱委托,专门到检察院联系这一个案子,对其中详情知之甚深,后来新去益杨土产公司的顾总向祝焱汇报工作,他更加深入了解了益杨土产的事情,对易中岭这人的狡诈颇有了解。

到了新管会,看见中层干部中有易中成的名字,便留了心,很快就将其经历调查出来:“易中成是八十年代末的大学毕业生,原来在一所城外的县属中学任教,后来借调到了县政府办公室,干了四年多才转正,新管会成立,便调来当了办公室主任。”

而易中岭是易中成堂弟,两人同一个爷爷,从这份简历中,侯卫东似乎也看到了易中岭的影子。

“侯主任,我是易中成,是新管会办公室主任,刚从岭西回来。”

侯卫东打断他的话,道:“你爱人手术情况如何?”

“手术比较成功,现在还留在医院观察,谢谢侯主任关心。”易中成以前在府办工作之时就见过侯卫东,当时正是祝、马两人剑拔弩张的时期,受这种气氛影响,委办与府办的关系也很微妙,当时扶摇直上的侯卫东自然成了府办工作人员暗中议论的对象,从这方面来说,易中成对于侯卫东并不陌生。

侯卫东很细心地听着易中成的汇报,重点记了几笔,暗道:“这易中成口才很不错,思路也清晰,在中层干部中算比较突出的,更不能留在新管会。”

也正因为此,侯卫东坚定了将易中成赶出新管会的决心,办公室主任是很重要的角色,也要知道许多秘室,他可不想给自己安一个钉子。

“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他慢慢体会着当年臭名昭著的口号,嘴角似乎也在微笑着。

易中成汇报完毕,眼见得侯卫东面带笑意,心道:“侯卫东工作也不过几年,当新管会主任资历太浅,也不知压不压得住台面?”

他根本没有想到侯卫东笑容中的深层意义。

张劲在分管办公室工作,他很欣赏易中成,等到汇报完毕,道:“我来补充一点,办公室在下季度,要特别加强上报信息工作,这可是反映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还有对两台的联系一定也要加强,上季度报纸上出现新管会的次数虽然不小,但是缺少有份量的文章,易主任文章写得好,你与报社联系,亲自操刀,弄几篇有份量的报道。”

侯卫东对易中成的发言没有多做评价,国土科的负责人就开始接着发言。

中层干部汇报完了,张劲和章湘渝又分别讲了具体业务,侯卫东把笔放下,道:“我在新管会来了这十来天,基本情况略为了解,从我的观察来看,新管会存在定位问题,这不单单是新管会的问题,也是县委县政府对新管会的定位问题。”

张劲还约了十点钟与拆迁代表对话,正准备收拾笔和本子,听到侯卫东所说,便重新把本子打开。

“益杨县城有一个新管会,还有一个开发区,我们新管会和开发区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如何分工?”

在县委办的时候,祝焱曾经提过这个问题,当时侯卫东理解不深,这次他到新管会和开发区实地跑了好几遍,实在也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

“从地理位置上,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初衷,开发区应该定位于工业园区,而新管会则是一座适合居住的新城。”

张劲接口道:“县委高速路战略对此有明确要求,利用高速路优势,布置现代化厂房于高速路沿线,从这一点来看,新管会并不排斥企业,另外,如果没有企业入驻,我们新管会也就没有成绩。”

侯卫东也知道这一点,道:“益杨老城区过于狭窄,而拆迁成本很高,迁旧城不如建新城,南部新城必然是益杨的新城区,如果我们将企业过多地布置到新城区,以后又来搬迁,成本就太大了。”

他见到中层干部都伸长脖子专心听着,便道:“大家都可以发言,可以充分讨论,新管会要发展,定位是最关键的,纲举目张,定位就是这个纲。”

侯卫东这一番话让易中成大感知已,关于新管会定位问题,他思考了很久,也在不少非正式场合提过,可是人微言轻,提了也就提了,并未引起各方的重视。

第272章 经营(上)

中层干部会结束以后,易中成对侯卫东大有知音之感,对于新管会如何定位,他思考了许久,也向当时实际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张劲提过,而当时张劲成天被拆迁户包围着,被吵架声弄得头昏脑花,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新管会定位问题。

回到办公室,易中成将前一段写的《关于新管会发展的几点建议》稿子取了出来,又结合侯卫东所说的几点,反复琢磨了好一会,最后认真地誊写,兴冲冲给侯卫东送了过去。

易中成的稿子是手写体,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看上去赏欣悦目,侯卫东迅速浏览了稿子的标题,脸上没有表情,道:“这是你写的吗?”

易中成道:“我认为南郊新城应该是一座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小城市,主要以房地产、商贸业为主,而不应该弄成工业园区,否则与开发区也就没有区别,我的意见是请专业城市设计院对新城区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你意见很有参考价值,至于你说的规划一事,我是赞同的,城市发展必须规划先行,新管会的规划一定要请国内顶级专家来做,价钱高一些也不怕,规划制定以后,所有项目必须符合它。”

易中成的想法得到了充分肯定,他表面镇定,心里却也很是兴奋,离开侯卫东办公室时,步子格外轻快。

侯卫东仔细看了稿子,凭心而论,这是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多数观点侯卫东也是赞成的,“易中成真是一个有心人,水平也不错,如果他不是易中岭的堂弟,倒可以好好用一番。”

尽管如此,侯卫东还是在想办法准备将易中成弄走,最不济也要调整岗位,不能让他再当办公室主任,检察院内部失察的教训,侯卫东深以为戒。

十点钟,他就给司机王兵打了一个传呼,便坐新三菱直奔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益杨县城的西边,新管会办公室出去,一条狭窄的小公路连通着开发区和新管会,这条小公路将是开发区大小货车进出高速路的主要通道。

等了一会,秦飞跃也坐着车过来了。

“老弟,到新管会感觉如何?”

“我现在刚到新管会,两眼一抹黑,这几天就是瞎转悠,想砍三板斧却没有地方下手。”

秦飞跃也是经过起起落落的人,性情反而比在青林放得更开,看着新三菱,“啧、啧”数声,又道:“老弟一来就配了新三菱,县里到底看重得到了昌全书记高度认可的新城区,我们开发区是后妈生的。”

一辆货车从身旁经过,带着浓重的灰尘,侯卫东和秦飞跃躲上地势稍高的小山头。虽然是小山头,风却比平地大了许多,很快,灰尘便被西北风吹散,粘附在树上,看上去灰蒙蒙一片。

秦飞跃鬓角似乎已有点点斑白,与几年前在青林镇当镇长时相比,锋芒消散了不少,道:“我们地处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没有区位优势,没有政策优势,企业投资都是想赚钱的,凭什么投资到益杨。”

他指着这条不路,大声地道:“就是这条通往新高速路口的小公路,吓跑了不少客商,今天约老弟到现场来看,就是想办法解决开发区出口问题。”

站在小山坡,侯卫东心里却有另外想法。

新管会南侧有一大片农田,看面积足有三、四平方公里,就分布在小公路两旁,这一带位于益杨县城的下风口,与老城区有六、七公里,正好可以布置一些企业,而南郊城区主要部分,则应该是新城核心。

秦飞跃很清楚益杨当前形势,道:“祝焱高升是迟早的事情,你是他的爱将,就要趁着他还没有走,多提出些具体的事,他肯定乐意解决,说白了,老兄找你,主要想利用你和祝焱的关系,把小公路建设敲定,这是事关开发区发展大局的事情。”

他略为拉长声音道:“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以后不论是谁来掌舵,都会在益杨换一批人,或是调整政策。”

侯卫东明白秦飞跃的心思,他想利用自己与祝焱的关系,促进小公路修建一事,他在心里道:“益杨事情真是奇怪,明明是正大光明的好事,正经途径却久拖不决,还是借助于其他手段才能解决,社会关系也是生产力,这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口号。”

他脑海中又闪出另一个念头,“我总想把易中成赶出新管会,他其实是有才之人,难道我这么快就这变成了擅长内斗不求实务的官僚吗?”

秦飞跃见侯卫东陷入了沉思中,他当然不知道侯卫东脑海中闪现的念头,又道:“听说马有财要当书记,老弟可要当心,虽说有祝焱在沙州关照,可是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以后的局面谁也说不清楚。”

老镇长秦飞跃说话没有保留,句句都点在自己心坎上。

侯卫东想了想,道:“秦主任,我同意你的观点,岭西现在正在着力建二环线,所有的货车都不准进一环,开发区和新管会分别位于南部和西南部,中间间距并不远,这条小公路恰好位于两区边边缘,可以当成两区环线,以后两区的货车都可以通过环线到达高速路。”

这个方案完全符合秦飞跃的思路。

秦飞跃道:“我建议由开发区和新管会共同向县政府写一份文件,争取把小公路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程,发文前,我们分头行动,你去找祝书记,我去找马县长,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

侯卫东回到了办公室,已是十一点多了,他把易中成叫到办公室,道:“新管会朝开发区走的小公路,你知不知道?”

易中成点头,“我走过两次。”

“基建科是否有南郊到开发区的地形图,一比一万的就形了,如果有就拿到我办公室来。”

过了一会,易中成和基建科长杨忠一起来到了侯卫东办公室,地图平时被扔在基建科,皱巴巴、脏兮兮,在桌子上展开以后卖相及其难看,侯卫东瞟了杨忠一眼,也没有批评他。

虽然是初春,天气并不热,杨忠却觉得全身热乎乎的。

三个人趴在桌上,很费了些劲,这才把那条弯曲、狭窄的小公路全部找出来。

“你们看地图,开发区到高速路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先要经过城区,然后才到南郊,再到高速路口;另一条路就是从这条小路直接到高速路口,从以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这条小路才是开发区的生命线。”

侯卫东指着地图,“你们看这一块,这是新管会的南侧,足有两三平方公里,与县城直线距离恐怕都有六、七里,正好处于县城的下风口,还有一条流量不大的无名河,我们新管会招来的企业,应该全部集中在这一块,就与新管会的其他区域截然分开,这条小公路就显得很重要。”

侯卫东说得兴致勃勃,他似乎透过图纸看到了新管会已经迎来的巨变,而这种巨变又是他一手掌握的,说到这里心里隐隐也有成就感。

“易主任,你给区政府写一份报告,启动小公路建设,写完后与开发区联合行文。”

他又加了一句,“下午开班子会,把这事提出来研究,你让杨忠来主讲,我补充。”

易中成犹豫了一下,忍不住还是建议道:“侯主任,昨天你安排请国家有名的城市设计院进行高规格的城市规划,这条公路能否等到规划完成以后再建设。”

侯卫东道:“易主任说的有道理,只是我们拖不起时间,沙州市委昌全书记对新管会希望很高,当时我陪同在身边,他明确表示明年还要来看,如果没有象样的实绩,只拿出一本规划,市委市政府将如何评价新管会?”

易中成原本还想说,却忍住,在心里不断地摇头,暗道:“侯卫东人年轻,急功近利,既然这样,花大价钱做规划又有什么用处?”

两人离开前,侯卫东对基建科杨忠道:“你给我弄一幅益杨的大图,再弄一幅新管会的全景图。”

易中成和杨忠刚走,财务科长沈永华走了进来,他瘦高个子,穿着笔挺的西服,如果不看他的肘关节以下部位,他就是一位实实在在地美男子,可是看到肘关节以下部位,人们就会恍然大悟,他肯定是一位财务人员。

侯卫东看着沈永华戴着的袖笼子,似乎又想起了七十年代的干部们,偏偏他又穿了一身档次不低的西服。

财务科长对于一个单位相当重要,多数都是一把手的心腹,手段灵活的财务科长,不仅吃香喝辣,在单位上的地位甚至比某些副职还要重要,侯卫东也是企业掌门人,对其也有深刻的认识。

沈永华恭敬地坐在侯卫东对面,道:“侯主任,这是四月份的计划表。”

侯卫东顺手将综合报表递给了沈永华,道:“小帐还有四十来万吧?”

“去年每位普通干部发了五千年终奖,二班子副职七千,正职八千,一级班子一万,小帐剩一百四十七万五千块。”

小帐也就是新管会的小金库,侯卫东报到第二天,沈永华就主动来报告了小金库的情况,对于沈永华的主动,侯卫东还是很满意的。

“我知道了。”他随口答应一声,拿过四月计划表,认真看了起来,把沈永华晾在一边,沈永华很有耐心地坐在对面。

看完以后,侯卫东取过季海洋送的钢笔,签了两个字:“同意。”沈永华如捧着宝贝一般走出了办公室。

眼看着到了十二点,侯卫东正在伸懒腰,祝焱亲自打了一个电话过来,“你今天下午准备五万块钱,跟我一起到沙州。”

第273章 经营(中)

这五万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侯卫东暗自掂量了一下,还是将沈永华叫到办公室,也不说明什么情况,吩咐道:“准备五万块钱,有急用。”

沈永华进屋就在暗暗观察了侯卫东的脸色,见侯卫东交待了这一件任务,心中顿时欢喜起来:“侯卫东才来两天就开始大笔花钱,只要一把手肯开口,我的位置也就坐稳了。”

想到这里,他如鸡琢米一般,道:“我马上去准备。”离开了侯卫东办公室,沈永华见四周无人,满脸放光,哼着“吻别”的曲子,下楼回办公室。

财务科门口站着一位半老徐娘,手里捏着几张单子,见沈永华过来,原本颇有愁容的脸上顿时挤出了几分笑容,道:“沈科长,你看这条子能报吗?”

“周老板,怎么现在等在门口,又不是不付钱?”

周老板开的餐馆距离新管会很近,味道也不错,一来而去,成了新管会半个伙食团,她原本不姓周,只是餐馆名字叫做周家餐馆,大家也就叫她周老板。

新管会吃饭都是由经办人签单,只是报帐之时财务室总是如杨百劳一般,为了手里这六千多块钱,周老板已经跑了二、三趟了。

前天沈永华终于松了口,周老板就兴冲冲地过来拿钱,此时她见沈永华脸色紧绷绷的,连忙道:“今天老周弄了一条蛇,炖了团鱼,今天中午喝两杯。”

几千块钱,财务室其实还是备着的,但是沈永华是老财务,老财务一般都患有前列腺炎,给钱时总是滴滴答答不痛快,他皮笑肉不笑地道:“你让老周放心,钱肯定要给,只是这个月新管会开支大,等下个月吧,下个月一定,一定。”

周老板见沈永华又变卦了,恳求道:“沈科长,你不是说今天可以报账吗?”

沈永华不耐烦地道:“我只是办事的,领导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老板娘忍了口气,又换作笑脸,道:“时间也不早了,老周还等着和沈科长喝酒。”

周家餐馆是利用自家楼房开的馆子,距离县城远,平时客人也不多,新管会是他们最大客户,占了每月营业额的六、七成,所以老板娘也不敢得罪这个财神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