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郭兰的身影消失在交通宾馆,侯卫东又等了一会,手机便响了起来。

“我已经进屋了。”

“那我走了,你什么都别想,好好睡一觉,明天上午我办完事,就回沙州了。”

郭兰站在窗口,想看侯卫东的小车,可是一眼望去,只觉得街道上车来车往,哪里还寻得到粤迪车的综影,侯卫东又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今夜的铁州之吻,难道是一场梦吗?

第631章 省委书记(上)

从现实角度来看,新的岭西省委书记上任后,必然要在一定范围内重新洗牌,岭西中高级官员的命远将因此而改变。在这种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发内陆省份,政府的作用特别突出,随着人事的重新调整组合,岭西省经济发展也将受到省委调整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深刻而广泛。

大多数老百姓和低层干部远离政治中心,事不关已,对于这次人事变动顶多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有利益相关的中高级领导干部才会紧盯着这次调整。

这次调整对于侯卫东则很是重要,近两年来,他一直小心翼翼却很是执着地与蒙家建立关系,目前与蒙夫人吴英、女婿朱小勇和大秘陈曙光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慢慢地进入了省委书记这位封疆大吏的视线,谁知天算不如人算,蒙豪放突然调入了北京,让侯卫东的美好愿望暂时成了空影。

“我去拜访赵东,很是及时,绝对幸运。”

侯卫东最初的想法只是去和省长身边人搞好关系,可是这一次到了岭西,得知钱省长和蒙豪放一起到了北京,联系周省长透露的口风,他估计钱省长很有可能变成省委书记,这一次提前拜访赵东,为以后与省委书记身边人加强联系埋下了伏笔。

而这一次主动拜访的起因,是郭兰提供的一条线索。

侯卫东手放在电话机上,想了一会,还是打通了郭兰办公室电话,电话铃声响了数遍,无人应答。

此时,郭兰正在会议室参加接待工作。

黄子堤以市委副书记的身份来到了成津县,他的视察和侯卫东东奔四走在性质上基本一样,只不过侯卫东是低调地与相关人接触,黄子堤身份不一样,他到各县各部门,市委办都是出通知说“黄书记要来视察你县,请作好相关准备。”

此时他出任市长的传言早就传遍了沙州官场,成津县委是按照接待市政府一把手的规格来接待黄子堤,在家的全体县委常委和副县级领导都参加了座谈会。

从美国回来以后,郭兰对黄子堤便由尊敬变成了敬而远之,想着他的暗示,她不仅从心理上,也从生理上感到了恶心,坐在会议室角落,眼观鼻,鼻观心。

热烈浓重的座谈结束以后,县委书记曾昭强道:“同志们,大家都不要走了,中午在县委招待所用餐。”

曾昭强陪着黄子堤走到最前面,周福泉等领导作为第二梯队,常委们作为第三梯队,后面则是副县长以及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

曾昭强身材高大,梳着大背头,很有领导气度,黄子堤则是一位中年胖子,身高接近一米七。黄子堤背着手在前面走,曾昭强弯着腰,亦步亦趋,一脸的恭敬。

两辆中巴车开往了县委招待所。

招待所胡永林所长在十点钟得知全体县领导将在招待所吃饭,他就守在厨房,在大师傅身后转来转去,道:“今天市委黄书记来吃饭,四大班子全部到齐,你们在拿出点看家本领。”

“怎么是黄焖鲫鱼?这菜不要上。”

大师傅很是不解地问道:“黄焖鲫鱼是这里的招牌菜,为什么不上?”

以前县委书记侯卫东住在县委招待所,他最喜欢这道菜,大师傅也就经常做这道菜,做啊做啊就做成习惯,凡是摆席都要上这道菜,现在曾昭强没有住在县委招待所,大师傅暂时还没有形成新的习惯。

胡永林气急败坏地道:“忘了给你们说一句话,差点坏了大事,我听说黄书记不吃鲫鱼,曾书记也不吃鲫鱼,赶紧换,赶紧换。”

大师傅抱怨道:“鱼都要下锅了,怎么换,来不及了。”

胡永林长期在进厨房,对大师傅们的鬼板眼很是熟悉,他走了水缸里,见到里面有十来条扁鱼,骂道:“还想骗我,我知道昨天卖了扁鱼,要做那种麻辣的扁鱼,味道才好。”

大师傅自言自语地道:“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要手艺好,做到好吃才是真的好吃。”

两辆客车开进了招待所,黄子堤站在院子中央,看了看环境,满意地对曾昭强等人道:“领导干部要带头节约,能不进宾馆就不要进宾馆,宾馆的菜千篇一律,贵得咬人,而且还不好吃,更关键的是让群众看到了很不好。”

他指着招待所道:“还是在县委招待所吃饭让人轻松,在七十年代开三级干部会,乡镇干部背着被子带着米来开会,县委招待所全部都打起地铺,我当时还在地委当秘书,到成津来过好多次。”。

政协主席经历资格老,当年就是成津最年轻的副县长,他笑道:“我还记得当年的情况,黄书记那时年轻啊,到了成津,在县政府借了一辆自行车,在几个住宿点跑来跑去。”

黄子堤感慨道:“日月如梭,转眼间就是二十年,当初地委的领导至少有一半都过逝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

招待所大厅安排了五桌,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县委副书记高楠等人与黄子堤坐在一桌,曾昭强笑着点名:“郭部长,你过来,今天我们资格最老的县领导和最年轻的县领导坐在一桌,这也是历史的传承。”

郭兰相当地郁闷,一边起身,一边暗道:“什么叫做历史的传承,真是莫名其妙的理由。”

黄子堤面带着微笑地与成津县众领导聊天,不时还说两句玩笑话,面对郭兰之时,也很有长辈和领导的风范。

聊了一会天,政协主席经历问道:“我前天到市政协开会,遇到几位省政协委员,他们说赵东部长调到省政府办公厅,给钱省长当秘书。”

黄子堤道:“有这回事,昨天我给他打了电话,邀请他回沙州看一看,这里毕竟是他战斗过的地方。”

曾宪刚呵呵笑,大有深意地道:“黄书记德高望重,工作经验,由你来主政沙州,是沙州人民的福气。”

黄子堤很是谦虚:“组织上还没有正式宣布,这事暂时别提,昭强书记,我给其他县领导敬一杯酒。”

曾昭强就陪着黄子堤到各桌去敬酒,每到一桌,大家都集体起立,共同举杯。

午餐以后,黄子堤在县委招待所午休。

曾昭强对郭兰道:“下香曾书记要到双河镇视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是你一直在抓,就由你和我全程陪同,具体工作由你来讲解。”

郭兰很不想陪黄子堤,可是她根本提不出理由,无可奈何地回到办公室休息,看到办公室电话上有来电显示,想了想,还是按着来电拨打了回去,铃声响了数遍,无人接听。

中午下班以后,侯卫东回到新月楼,先到母亲家里吃午饭,新嫂子蒋笑也会在客厅的餐桌上。

“我哥呢,他怎么没有回来?”

“你哥中午重来没有回家吃过午饭,刑警队案子多,他主抓重案,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我在出入境管理处,就是典型的上班族,日子轻闲多了,也用不着天天加班。”结婚以后,蒋笑丰满了许多,脸也长得圆圆的,笑起来之时,眼睛迷成一条线。

侯卫东此时已经不是初哥了,见了蒋笑的模样,笑问道:“嫂子,你是不是有喜了?”

蒋笑和刘光芬对视一眼,刘光芬喜笑颜开地道:“小三眼光还真不错,你嫂子已经怀上了。”

正说着,小佳也过来吃饭,听到这个消息,她跟着兴奋起来,道:“我今天请了公休假,下午就不去了,准备到绢纺厂市场给小囝囝买些纯棉衣服,我也给你带些小衣服回来。”

蒋笑道:“我才怀上,还早。”

刘光芬倒是兴致盎然,道:“早些准备好,到时就不手忙脚乱。”

吃完饭,小佳道:“老公,你很久没有陪我逛街了,今天下午陪我们去逛一次。”

侯卫东道:“下午我到办公室去守摊子,明天星期六,慢慢陪你们去逛。”

刘光芬不愿意儿子在上班时间办私事,急忙打岔道:“小三忙,我们就不管他了,我陪你一起去逛绢纺厂市场。”

星期六早上,小佳把侯卫东推醒,道:“别睡懒觉了,早点到绢纺厂市场去。”

“昨天才去了,今天就别去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市场,有什么逛头。”

“小市场不小了,如今绢纺厂的下岗女工都在里面摆摊,丝织品、绵织品、成衣都有,价格便宜,质量好。”

“你别图便宜货,我们家不缺钱。”

“我也不是图便宜,只是觉得市场挺热闹,逛着好玩。”

侯卫东从床头坐了起来,将眼睛上的眼屎揉掉,打着哈欠,道:“二姐的丝厂生意很好,她说国际行情不错,那为什么绢纺厂还有这么多下岗女工。”

“昨天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没有想明白。”

吃过早饭,侯卫东和小佳开着蓝鸟车到了绢纺厂家属区门外二百米左右的小商品市场,这是一个类似于菜市场的市场,大棚架下面是简易的板房,后面放货,前面开店,足足有好几十户,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小佳进店给她父母选保暖内衣之时,侯卫东无所事事站在门口,问一位三十来岁的店主,“我好久都没有到这里来了,没有想到这里好热闹,你是绢纺厂的职工吗?”

店主脸色是健康的红润色,很是健谈,道:“我是绢纺厂的职工,现在下岗了,就靠着这个小门面维持生活。”

“如今国际行情不错,为什么还要下岗?”

女店主朝着工厂方向“呸”了一声,道:“厂里当官的良心给狗吃了,他们把我们弄得下了岗,从山区招了一批女工,工资开得低,完全就是包身工。”她说到这里,又呸了几声。

“这是厂里搞的市场吗?”

“除了以前的杨总,厂里的领导良心都黑透了,谁还想到为工人谋福利,杨总工辞职以后办的市场,他扩建了市场,让我们这些下岗女工都进来做些小生意,你别看现在这个市场挺红火,以前这就是十来个摊位的小场子。”女店主说到这里,指了指前面,道:“那就是搞市场的杨总,他是好人,很有本事,技术在厂里数一数二。”

杨总工是三十来岁的汉子,穿着工作服,一路走来,都有人打招呼,当他走到侯卫东身边之时,有些意外地看了侯卫东一眼,道:“侯局长也来逛市场?”

侯卫东确实不认识杨总工,可是杨总工如见到熟人一般打招呼,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632章 省委书记(中)

侯卫东确实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杨总工,道:“恕我眼拙,请问你是?”

女店主端着板凳走了过来,她用戴着袖笼子的胳膊在板凳上使劲地擦了几下,道:“杨总工,你过来坐。”她放下板凳,又飞快地进屋拿了一瓶矿泉水,非要杨总工拿着。

杨总工手里拿着矿泉水瓶子,他并没有打开,道:“我是杨柳的堂兄,经常听她谈起你,又常在电视里见到你的光辉形象,所以一眼就认出你了。”

“你是杨柳的堂兄,确实有几分相象。”听说是杨柳的堂兄,侯卫东脸上露出了笑容,顺手递了一枝烟过去。

杨总工指了指禁烟禁火标志,道:“不好意思,这里都是易燃物品,最好别抽烟。”

侯卫东这才注意到两边的禁烟禁火标志,连忙将烟收了起来,他想起女店主的话,试探着问道:“你是绢纺厂的总工?”

“我叫杨柏,是前总工程师,现在是自由职业者,在这个家属院门前修这个市场,就是专门来恶心厂里那一群贪官,同时也为下岗的工人找一条活路。”杨柏性格分明,锋芒直指绢纺厂的领导层。

女店主站在杨柏身边,她对侯卫东道:“你是领导?既然你是当官的,就要管一管绢纺厂的那些王八蛋,他们少贪点,只要厂里能正常生产,我们也就认了,现在砸了大家的饭碗,事情就做得太过了,总有一天会算总账。”

侯卫东在给周昌全当秘书之时,接触过市绢纺厂,对绢纺厂的情况是略知一二。

在近几年的企业转制过程中,各县的丝厂、绢纺厂最先受到冲击,全部破产,由于市绢纺厂家大业大,是沙州唯一在活下来的同类企业,周昌全书记曾经视察过一次绢纺厂,在相关国营企业工作会上,多次以市绢纺厂为榜样,要求国营企业苦练内功,以管理求生存,以市场求效益。

在周昌全的扶持下,市绢纺厂成为国营企业保持奋斗精神的一面旗帜。

两年时间过去,侯卫东偶尔来到了绢纺厂,他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这让他不禁想起了绢纺厂那位满脸沧桑的老总蒋希东。

侯卫东以为杨柏是被蒋希东排挤,善意地提了一个建议,“杨柳在市委办公室当秘书,请市委领导说两句话,你的事情应该不成问题。”

“俗话说近墨者黑,我既然出来了,就不愿意再跳进那个大染缸,现在我管着这个市场,生活安逸,就算八抬大轿来抬我,也不会回到绢纺厂。”

杨柏冷笑道:“我看绢纺厂也蹦跶不了几天了,到时树倒猢狲散,早些下岗的工人提前找到了饭碗,现在还有上班的工人就惨了,到时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在这关键时刻,侯卫东不愿意多接触敏感话题,与杨柏握了握手,道:“你这是做善事,功德无量,我四处去转一转,回见。”

杨柏道:“你慢慢去选。”

从小市场出来以后,小佳问道:“这个杨柏三十来岁了吧,还是个愤青。”

侯卫东双手握着方向盘,道:“我觉得杨柏是值得尊敬的人,也是活得很自我的人,我们官场中人其实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计算利益得失成为了下意识行为,比如刚才,即使杨柏说得很对,可是作为市委委员,在组织没有下结论之时,我不会轻易去附和他。”

“从我的感觉,绢纺厂的领导人真的有问题。”

“我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小佳扭头看着侯卫东,道:“如果你当了副市长,如果管到这一块,绢纺厂肯定是个大麻烦,你最好别管国有企业这一块。”

侯卫东笑道:“你考虑得也太多了,先考虑如何应对选举,等选举成功以后,再考虑这些烂事。”

星期一,侯卫东接到了朱小勇打来的电话,道:“大局已定,钱国亮是岭西省省委书记,中组部将在今天下午派人来宣布。”

为了省委书记一职,省长钱国亮和省委副书记朱建国掰了一阵手腕,前一段时间,朱建国担任岭西省委书记的传言在沙州流传甚广,如今,钱国亮胜出。

“省长由谁来担任?”

“朱建国。”

侯卫东道:“那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朱小勇笑了笑:“也许吧,以后岭西情况如何,只能等着瞧了,卫东老弟,岭西政局将大变,你和我都要好自为之啊。”

侯卫东与赵东拉上了关系,他心里稍安,道:“我只有以不变应万变。”

尽管此事早有预料,侯卫东放下电话之时,还是坐在椅子上沉默了一会。

“赵东被朱民生排挤出了沙州,却变成了钱国高的秘书,朱民生应该后悔当年对于此事的处理。”侯卫东对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了深刻的认识。

沙州市委书记朱民生此时已经来到了省委小礼堂,省委小礼堂是修于五十年代的建筑,虽然年代久远,却有着历史的厚重与威严,凡是岭西重要领导人更替,大多是在这里进行交接。

当朱民生看到在主席台侧面正在陪客人的赵东,脸色很难看,他万万没有想到,赵东居然会咸鱼翻身,由减负办主任奇迹般地变成了省委书记钱国亮的秘书。

在机关里,除了实际的“位”以外,还有“势”,赵东如今是副厅级,可是他是钱国亮的秘书,他就“势”不可挡,他的能量可大可小,大者,可以作为省委书记化身,小者,就是省委书记的跟班。

得罪了省委书记身边人,这让最讲究连横的朱民生感到心头一片,庄严的小礼堂在眼中也显得陈旧斑驳。

沙州在省里排名第三,茂云在省里排名第七,祝焱知道朱民生和赵东的过节,他隔着人头,瞧着朱民生,心道:“历届沙州市委书记都会有所安排,这个惯例恐怕到了朱民生这里将会终结。”

祝焱和朱民生同为正厅级干部,也是下一届省领导的竞争对手,朱民生遇到了问题,恰好是增大了他的可能性。

会议由省委副书记朱建国主持。

中组部领导首先宣布了中央决定:“钱国亮同志任岭西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这次岭西省委主要领导的调整,中央充分考虑岭西省实际情况,经过反复酝酿、慎重研究,最后才定下来,钱国亮同志政治成熟、政策理论水平高、领导经验丰富,主持省政府工作之时,表现了很强的驾驭全局能力……希望岭西省委团结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推动岭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全场响起了如雷的掌声。

“蒙豪放同志在担任岭西省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岭西省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省委副书记朱建国勉强能够接受这种安排,等到中组部领导发言完毕,他道:“在座诸位同志充分认识中央决定的重要意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将全力支持、配合和协助钱国亮同志工作,为开创岭西省各项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此次会议结束以后,报纸上很快就登了新闻,钱国亮以前就是省长,如今成了省委书记,岭西省货真价实的一把手,因而,《岭西日报》刊登了钱国亮的大幅照片,以及在小礼堂的讲话全文。

侯卫东正在办公室研究钱国亮的照片,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我是济道林,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市委副书纪、纪委书记召见了,侯卫东不敢耽误,叫上小车就直奔市委,一路上都在想:“纪委书记找我有什么事情?”他的尾巴有两条,一条是石场和煤矿,另一条是李晶,他仔细想了想,如果纪委真要找麻烦,只能是石场和煤矿。

“烦不烦,总拿这事做文章。”侯卫东在心里骂了一句,来到了济道林的办公室。

济道林很平和地看着侯卫东,道:“今天这次谈话,是受朱民生书记委托,请你一定要正确对待,先看一看这封信件。”

果然,这封信仍然是反映侯卫东经商的问题,除了文字的东西以外,还有张小佳从蓝鸟车下来的照片,侯卫东坐在奥迪车的照片,火佛煤矿的照片以及石场的照片。

济道林道:“你除了车子外,还有沙州教授楼和新月楼,这封信上没有完全反映出来,你很富裕嘛。”

侯卫东已经接受过纪委一次调查,不慌不忙地道:“这件事情已经查过了,我的财产都是母亲赠送,她退休以后开有石场和一个煤矿,有营业执照以及纳税纪录。”

济道林静静地看着侯卫东,等他说完,道:“再说一遍,我不是来调查你,而是受朱书记委托给你进行谈话,今天谈话内容要保密。”

“省委主要领导调整到位以后,省政府将进行相应人事调整,等到年底就是市政府进行换届选举,市委向省委推荐了你,这是很郑重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其中的份量。”

济道林指了指这封信,道:“不管这封信是否属实,如果此信在沙州传播,对你很不利,如果届时选举出了问题,对你和对市委都不是好事,我的意思你明白吗?”

侯卫东点了点头,“谢谢济书记,谢谢朱书记。”

第633章 省委书记(下)

侯卫东离开办公室之时,济道林站了起来,与其握了手,送到门口之时,道:“今天谈话涉密,你要保密。”说了这句话,他又笑道:“这事与你利益相关,我原本就不必啰嗦。”

侯卫东站在门口,真诚地道:“济院长,谢谢你。”有些话他不能说得太明,含糊地表达了感谢。

济道林握着侯卫东的手,左手在其手背上轻轻拍打了两下,道:“作为校友及兄长,我希望你能走得远一些,有一句俗话,以前读书时,你以沙州学院为骄傲,等过些年,沙州学院要因为你而骄傲。”

“济院长,您这么说让我很汗颜。”

济道林依然平和地道:“有得必有失,为人,要懂得舍弃。”

侯卫东听懂了济道林所说的话,他走出了市委大楼,心道:“石场和煤矿都是血汗成果,而且都是能下金蛋的鸡,我真的能轻易舍弃吗?”

一路上,他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本来不是优柔寡断之人,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让他难以下定决心。

回到办公室,侯卫东意外地接到了杨大金的电话,“侯局长,我来跟你求援。”

侯卫东客气地道:“杨县长,有什么事情,请您吩咐?”

杨大金当过计委主任,又当过县委办主任,如今是常务副县长,他是哪种年龄偏大的常务副县长,估计这一届副县长任满,就会到人大或者政协去任职,当年水泥厂落户之时,他是全程参加,因此知道侯卫东在上青林的根底。

他笑了数声,才道:“侯局在上青林德高望重,有一件事情需要你来出马?这也是马书记特地交待要请示侯局长。”

“益杨是我的第二故乡,有什么事情杨县长就吩咐。”

“这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庆达集团的铁肩山水泥厂近期与几个石场发生了矛盾,几个石场不愿意供货给水泥厂,水泥厂是县里重点企业,这就找到了我的身上,我的想法是侯局长在上青林一言九鼎,你出面应该能解决问题。”

侯卫东已经知道了此事,他委婉地道:“我以前在上青林工作过,那几个老支书还给面子,我试着打电话,看他们能不能与水泥厂和解。”

放下电话,侯卫东给庆达集团副总黄亦舒打了电话,道:“黄总,好久没有见到你了,最近一向可好?”

黄亦舒还是浓浓的美式普通话,道:“现在各地招商都是打扑克,先出J,把投资商勾过来,然后出Q,把投资商框住,最后就是K,使劲地宰人。”

听了黄亦舒一番抱怨,侯卫东大笑道:“黄总已经完全本土化,这个JQK理论很精彩。”又道:“我跟几个石场老板很熟悉,愿意充当中间人,你有时间没有?”

黄亦舒道:“我现在人在沙州,下午两点钟到水泥厂,我们就定在两点钟见面。”

侯卫东来到上青林的时候,刚好是中午一点,到了英刚石场,杨柄刚正背着手在场部抽烟,见到了侯卫东,连忙跑了过来,“疯子,你怎么来了?”

侯卫东这顶“疯子”的绰号,已经很久没有人叫了,此时听以杨柄刚下意识地称呼,觉得亲热无比,道:“你小子肚子怎么长出来了,我记得你挺瘦?”

杨柄刚在管理英刚石场之前是独石村的民兵连长,到现在仍然是村里的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他见到侯卫东,心情挺激动,跑到石场办公室去拿了包红塔山,就给侯卫东递烟、点火,然后又去泡茶。

侯卫东道:“你别忙了,我先去给秦大江上柱香,然后到场镇去看老乡长。”

杨柄刚跟着侯卫东上了车,这时他才想起已经到了午饭时间,道:“疯子,吃午饭没有?我们找地方去吃午饭。”

侯卫东在上青林最喜欢在秦大江和曾宪刚两家去吃午饭,此时秦大江已经躺在了冰冷的墓地,曾宪刚则远在岭西,他并不想在杨柄刚家里或是其他人家吃饭,道:“现在不谈吃饭的事情,先去给秦大江上坟。”

秦大江墓碑已有青苔,周围杂草茂盛,侯卫东拿了钱纸、烛、和香,还有两瓶茅台和一条玉溪烟,烧了传统的祭品和玉溪烟,他扭开茅台酒的盖子,把两瓶茅台酒倒在了秦大江的墓前。

“秦书记,兄弟来看你来了,弄来瓶高档酒,你以前没有喝过,还有玉溪烟,你也没有抽过。”

倒了酒,烧了烟,侯卫东没有啰嗦,转身就走,刚从小道走上小车,听到有人招呼:“侯叔,等一等。”

来者是人高马大的秦勇,秦勇是秦大江的大儿子,一直在广州城混,当秦大江被枪杀不久,他与东北帮发生了火拼,受了重伤,这以后他就回到了上青林,守着父亲的产业,他与侯卫东接触得并不多,所以依着母亲的意思,一直称呼侯卫东为侯叔叔。

“两年没有给你爸上香了,你平时抽点时间把墓地弄一弄,杂草太多了。”

秦勇应酬了两句,道:“侯叔,你是不是为了水泥厂而来?”

侯卫东笑道:“我们年龄相差不多,你别叫我侯叔,听起来别扭,就叫我名字。”

秦勇相貌酷似秦大江,不过比秦大江更有现代色彩,秦大江就是上青林的山大王,秦勇却是到广东混过社会,气质上差距不小,他呵呵道:“你是和我父亲平辈论交,叫我妈为嫂子,我不能乱喊。”

他笑容很快就消退了,道:“水泥厂财大气粗,不把我们几个石场放在眼里,这几年碎石片石价钱全都翻了番,厂里还是维持着原来的价钱,我们的利润已经很薄了。”

侯卫东倒是欣赏秦勇的敏锐,道:“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也讲究双赢,什么事情都可以谈。”

秦勇道:“关键是水泥厂欺负人,不肯跟我们谈。”

“我等一会要跟黄亦舒见面,争取让他们适当涨价,如果你们和水泥厂闹得太僵,到时逼得水泥厂自己开石场,你们就断了财源。”

秦勇似笑非笑地道:“水泥厂要开石场,只怕土地不太好落实。”

这几年上青林形势发展得很快,他在独石村开了三个石场,手底上有一群上青林的年轻人,在上青林很有些威风,这一次就是他带头与水泥厂较量。

侯卫东认真看了秦勇一眼,脸色沉了下来,道:“秦勇,你是搞企业,不是黑社会,若是你们不知进退,惹到县里下了决心,只怕得不偿失,只要停了你的炸药,石场立刻就得停止运转。”

秦勇是天不怕地不怕之人,但是他在侯卫东面前不敢造次,道:“侯叔,我只是觉得水泥厂压价太历害了,不改变现状,我们几个石场的利润将越来越薄。”

侯卫东这才拍了拍秦勇的肩膀,道:“有事情谈事情,这才是正道。”

离开了独石村,侯卫东心里发生了变化,暗道:“上青林终究是彪悍的地方,秦勇也算是代表了新生代势力。”

到了场镇,侯卫东分别给贺合全、唐桂元、江上山等村干部打了电话,这些人都还在村里仍职,听说侯卫东上了山,连忙赶到了场镇。

侯卫东与这些老资历干部谈了心,最后约定,只要送往水泥厂的石材涨价百分之十五,他们仍然愿意与水泥厂合作,秦勇虽然心有不甘,见大家都同意了百分之十五的标准,也就作罢。

在两点钟,侯卫东见了庆达集团老总黄亦舒,两人讨价约定给石材涨价百之分十八。

这一次上青林之行虽然圆满解决了问题,侯卫东却感觉到了危机,此时,他下定决心处理掉石场,免得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回到沙州,他立刻给曾宪刚和宋致成夫妻打了电话,谈到了芬刚石场以及狗背弯石场。

曾宪刚道:“我在岭西,也没有精力来管理石场。”

反而宋致成听说了此事,兴趣很大,道:“既然侯局长有意将两个石场转让,我们就接过来,只是这一段时间我们手头有些紧,现金要分批支付。”

曾宪刚断然道:“你这是说什么话。”他把宋致成推出了门外,道:“你到外面歇着,这事我和卫东的事情。”

侯卫东和曾宪刚两人单独面对,曾宪刚道:“疯子,狗背弯是你一手建起来的,你真的舍得就放弃了吗?”

侯卫东心里确实舍不得这块基地,可是不放弃意味着以后麻烦不断,道:“我是舍不得,可是形势逼人,我必须有所舍。”

曾宪刚道:“我理解你的想法,这样办,以后石场就挂在我的名下,一切照旧。”

侯卫东摇了摇头,道:“我不能将风险转嫁在你的头上,这两个石场折价两百万,就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了。”

曾宪刚也跟着摇了摇头,道:“两百万,我认了,就当作买股份,以后每年我再分三成利润给你妈,我不吃亏,你也有赚头。”

这是很优惠的条件,侯卫东将再也不管石场之事,可是仍然有固定利润,可是想起辛苦打造的狗背弯,侯卫东又暗自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