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萧家管事的人还是老侯爷,那就算去了萧家也是座上客。

可如今萧家是掌握在萧然二叔手上的,萧二叔那个人急功近利不说,还不择手段。

瞧瞧这郴州城都变成了人间地狱了,这手笔,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萧二叔之手。

她摇摇头说道,“郴州的事,朝廷必然不知道,若是这些人心狠手辣些,真的可能把我们都除之而后快。”

不过,他们的劣势也只是在郴州地界上,一旦离开了这里,那就安全多了。

萧家的人难道会只为了一点可能,而满世界追杀他们吗?

他们把郴州变成自己的小地盘,或许陛下还不太在意,可若是要追杀两家侯府的人,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萧家没有那么傻。

毕竟萧家二叔还想着要返回皇城呢!

不论如何,有惊无险。

沈氏笑着说道,“快把午膳吃了吧,没能请大家吃顿好的,也没关系。等到了江南书院,我们再好好吃一顿。”

她对薛三老爷说道,“江南书院那边,已经收到了我们的信,到了后日,他们会派人去码头接你们。到时候,琛哥儿。我想过了,来都来了,还是先见琛哥儿一面再说。

顺便,我们也可以去江南书院附近的酒楼吃一顿小团圆饭。

母亲这几日舟车劳顿,也不大愿意出来透气,心里确实记挂着小孙子。

到时候,她一定心里欢喜,说不定人也能精神几分。”

刘太夫人虽然在船上,可这些日子来,却没有几日能上来看看风景。

主要是因为她晕船。

刚才也是想要跟着去大富贵吃一顿的,奈何她一路晕船头晕眼花,时不时想吐,根本就没有力气上岸走走。

可再怎么晕,小孙子却是她的牵挂。

三年没有见着了。

还是想很想念的,再咋的,刘太夫人也坚持要上岸跟小孙子吃个饭。

沈氏一算时间,她父亲寿辰还有些日子,时间宽裕得很。

她自己也很想见见小侄子,便就让小朱安排下去了。

江船水悠悠,很快就到了江南书院的码头。

沈氏一早安排,早就书院的人前来接船。

来的是江南书院的副院长,苏启文。

听说国子监祭酒,天下大儒薛长安亲自来接孩子回皇城,副院长亲自出动了。

一番寒暄过后,副院长便领着众人去往江南书院。

书院位于山上,风景优美十分清净。

老父亲心情很激动,三年没有见到儿子了,心里是既愧疚又想念的。

膝下就这么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两根苗,女儿他爱,儿子也是心疼的。

但最激动的还是薛琬。

上辈子母亲死后到如今,加起来都快要二十年了,她才有机会见到弟弟。

恍若隔世。

仿如梦中。

从前没有见到连澈的时候,心里还期盼着虽然没有看到弟弟,但他还活着。

可是连澈清清楚楚告诉自己,弟弟也没有活。

上辈子他们一家四口齐齐整整地去了地下团聚。

心里是难过的。

难过的同时,就不再想要为了所谓的安全继续让弟弟留在江南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弟弟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她要变强,然后帮着弟弟变强,等到他们都变得很强很强了,就没有人可以再欺负他们了!

这是她活了一辈子得到了都最有用的心得体会。

依靠任何人都不如自己变强有用。

上辈子她毫无防备地依靠着陈王,可是最后,陈王却毫不留情地杀死了她。

那么这辈子,她就自己当自己的靠山!

总算到了江南书院的大门口,苏启文的脸色却忽然有些不好看起来。

他有些犹豫,又有些踌躇。

终于在迟疑中小声说道,“那个……薛琛他不能亲自来接你们了……”

薛琬眉心一跳,“他不在书院?”

苏启文忙道,“那倒没有……他在的……只是……”

他叹口气,一脸愧疚,“只是薛琛前几日不知道为何突然摔了一跤,陷入了昏迷之中。”

第298章 气味

薛琬闻言脸色一变,琛哥儿昏迷了?

前世这个时候,正好家里出事,她自顾不暇,哪里来得及记挂弟弟?

后来虽然被陈王搭救,但当时的她,不过只是陈王招募的最底层的死士罢了,根本没有能力去找寻弟弟的下落。

就算当她成为千机司主,再偷偷派人去寻弟弟,却也只知道弟弟在江南活着,这一点点信息罢了。

她并不知道,琛哥儿居然还曾有过摔倒昏迷的事件。

不过,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至少,连澈说,琛哥儿能比她活的久一点。

爱子心切,薛三老爷听了这话急得不行,急急忙忙就要冲进宿舍去。

二夫人沈氏也皱起了眉头,一边走着一边问道,“看过大夫了吗?大夫怎么说?”

苏启文脸上很是抱歉,“看过了,大夫说,他摔得不巧,后脑勺凝结了一个血块,因此才昏迷不醒。等到过一些时日血块消了,应该就没事了。”

他叹口气,“所幸没有性命之忧。”

沈氏拍了拍小心脏,“还好还好。”

她真不敢相信,若是琛哥儿出了事,那三弟这回该有多么难过自责。

孩子才多大点年纪,就被一个人扔到了这里,身边除了个书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人陪伴了。

整个皇城,莫说世家大族,就算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也没有几个这样的。

说到底,这苦不是琛哥儿非吃不可的。

而是三弟因为妻子的死,而不敢面对自己的孩子罢了。

她想了想又问道,“孩子是怎么摔着的?”

苏启文的脸色有些难看,“这……”

薛琬目光一动,但这会儿急着看弟弟,便也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

江南书院学生们的宿舍在后山,还好不太远。

考虑到来此读书的孩子都是待着书童小厮过来的,所以宿舍是一个套间。

薛琛的书童名叫乘风,比薛琛略大几岁,但说到底也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

少爷摔了昏迷,他急得不行,好容易听说家里来了人,老爷和小姐都来了,一大早便候在了门口。

等见到了薛三老爷,乘风忍不住就哭了起来,“老爷,小姐,你们可来了!”

薛三老爷一脚把门踹开,第一眼就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儿子。

薛琛今年才刚十二,稚气未脱。

一张玉雪可爱的面孔,仍旧像个孩子。

和逝去的妻子一模一样。

甚至比女儿还像。

薛三老爷看着孩子静闭的双眼一下子就哭了出来,“我的儿啊,都是爹不好啊!”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在这种时刻,哪一个老父亲能忍得住不哭呢?

不,他也不想忍。

薛琬很心疼,但比起哭成了泪人的老父亲,她显然要冷静许多。

她在床榻前坐下,抬起弟弟的手摸了一下脉搏和心跳。

还好,脉搏是有力的,呼吸也是均匀的。

大夫说得没错,琛哥儿的身体机能应该没什么问题,脑部的内伤才是导致他昏迷不醒的主因。

她转头问道,“琛哥儿昏迷多久了?前几日,前……几日?”

苏启文看那小姑娘眉眼和薛琛极像,但行事说话却很是老练果断,问起话来也自有一股威压。

他不敢小觑,连忙说道,“三日前,我们的学生在藏书馆发现薛琛倒在地上,那时起,他就已经昏迷不醒了。”

薛琬眼眸微垂,想了想,低声对着沈氏说道,“二伯母,还要麻烦您和二叔在这里帮忙看着我父亲。”

她交代完站了起来,对着苏启文说道,“麻烦苏副院长带我去藏书馆看一下。”

苏启文脸色有些微妙,“薛……薛小姐是……”

薛琬沉沉道,“凡事都有个因果关系,我弟弟不可能是自己绊倒了才成这样的。”

她顿了顿,“既然大夫说他没有性命之忧,那我就信大夫一回,等他自己醒过来。但在他醒来之前,我这个当姐姐的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魏玳瑁眼珠子一转,知道了薛琬要替弟弟找到那个害人精。

她忙道,“对,虽然我们不是大夫,帮不了琛哥儿醒来。但我们这些当姐姐的,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就眼睁睁在这里等着。我们要查出来,琛哥儿到底是怎么成这样的,又是被谁弄成这样的。”

薛琬点点头,“我希望琛哥儿醒来的时候,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

她凉凉地瞥了一眼苏启文,“苏副院长,您说对吗?”

言语之中,虽然每个字都很客气,但却也无不控诉着江南书院和苏启文没有让这件事水落石出。

苏启文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这件事,他确实觉得有愧的。

但发现薛琛昏迷之后,他也派人去查过了,可是却一无所获。

在薛琬强烈的气势威压之下,他只能点点头,“好吧,那随我来吧!”

藏书馆的位置有些偏僻,紧靠着后山。

苏启文亲自领着薛琬和魏玳瑁去了时藏书馆,然后指着二楼说道,“三日前,薛琛的好友林焕晨起来藏书馆借阅书籍,他刚走到二楼推开门,就看到薛琛躺在那里了。”

他顿了顿,“需要将林焕叫来问话吗?”

薛琬点点头,“话肯定是要去问的。不过也不急于一时。”

她问道,“苏副院长,这里在我弟弟出事之后,还有人来过吗?”

苏启文迟疑了一下,“这倒是不清楚。”

他顿了顿,“不过我想应该是没有人来过了。”

薛琬点点头,然后细心地在地上四处查看有没有脚印之类的。

但地上好像被人请扫过,莫说脚印了,就是连个废纸片都看不见。

她只能冲着魏玳瑁使了个眼色。

魏玳瑁压低声音说道,“隔了好多天,我只能试试看。”

她闭上眼睛,在二楼的藏书阁走了一圈,皱皱眉说道,“这里没有琛哥儿的气味,只在门口这边有。”

薛琬想了想,“那我们再去楼下试试看。”

魏玳瑁在楼下走了一圈之后,又摇摇头,“这里的气味也不多,可能是时间久了的关系。”

她也有点失望,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帮到琛哥儿找到害人精的,但光凭这一点气味,根本不能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薛琬皱了皱眉,问道,“你说,一楼的气味比二楼多?”

第299章 查案

魏玳瑁点点头,“是,虽然稀薄,但我很确定。一楼这里,几乎每一处都有琛哥儿的气味残存。可是二楼却只有门口有。”

她想了想又道,“一楼这几处的气味最浓。”

薛琬忙跟着魏玳瑁走了过去。

只见魏玳瑁分别停在了三个地方,一处是摆放经史子集的地方,一处是窗口,还有一处则是摆放着薛三老爷编著的全诗词选的书架前。

薛琬注意到窗口是没有插销的,轻轻一推就可以推开。

如今正值九月,本应该会转凉,但秋老虎来袭,船上山下都有闷热。

不过这是江南的山间,相对来说并不热,一开窗,甚至还有点冷。

她抬头望了过去,只见窗口对面的山上有一座平台,看起来好像是个打在山洞里面的建筑。

魏玳瑁也看到了,她张了张口,“咦,这是什么?”

苏启文闻言立刻过来,然后回答道,“哦,那里也是我们江南书院的地盘,先人战时为了囤粮,将山腹内挖空,然后造了阶梯而上,这处平台正好可以俯瞰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