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点君子之风。

郁棠在心里腹诽。

要不是正好今天穿得“规规矩矩”,她还没有这么快出门!

不过,想到阿茗说裴宴是为了他们家山林的事来的,她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小气,不应该和裴宴计较这些。

“三老爷,您找我有什么事?”她直入主题。

裴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气有什么不对的,郁棠的直爽也让他不用兜圈子,心情颇佳。

“你们家那山林,决定种什么了没有?”他语气轻快地道,“春耕都过了,你要是再不决定,就又得耽搁一季了。”

郁棠正想探裴宴的口风,这话正中她的下怀。她道:“我之前一直觉得种沙棘不错的,可大家都让我别种。我就想问问您,要是我们家山林卖给了你们家,你会种什么?”

她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没什么用处,所以想把山林卖给他们家?

他像冤大头吗?

裴宴的脸都黑了。他道:“你想把山林卖给我们家?”

“不是,不是。”郁棠发现裴宴误会了,忙道,“我是说‘如果’。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这种假设没有任何意义。

裴宴不悦,道:“没想过。不知道。”说完,犹不解恨似的,继续道,“除非是你们家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不卖田卖地就会死人,我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顺手帮一下。那山林成了我做主买进来的,为了给家里一个交待,就只能捏着鼻子想办法了,那也许我会仔细地想一想。”

☆、第一百一十二章 拍卖

裴宴的话让郁棠心跳如鼓。

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郁家有困难,看在乡亲的份上,不管那山林是怎样一个情况,他都会出手把山林买下,救郁家一时的困难。

是她理解的这个意思吗?

她想到前世的事,心跳得就更厉害了。

前世,郁家把山林和田地都卖给了裴家,不仅仅是因为裴家是临安城最富的人家,还因为裴宴出的价最高。

那时候她不了解裴宴。

以为裴家钱多,不在乎这些小事。

可现在看来,裴家虽然钱多,却也是有所取有所不取的。

很显然,前世裴家买下郁家的祖业,是在变相地帮郁家,而且也的确是帮到了郁家——没有裴家买地的钱,她根本没钱雇人去打捞父母的尸身,也没钱给父母买墓地,让父母入土为安。

原来,在她不知道的时候,裴宴已对她有大恩!

郁棠想起前世的孤苦无助,想到那个时候居然还有人给过她帮助和温暖,眼眶骤然间湿润起来。

裴宴看着她呆呆的,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的样子,不免心中生疑,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道“喂,你到底想好了没有?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要是没有或是没有想好,那就等初十之后再说好了。”

郁棠一个激灵,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

她道“我想继续种沙棘,然后把沙棘做了蜜饯卖钱,您觉得可行吗?”

裴宴没有想到郁棠这样地固执。

但这是她的选择,就算是南墙,也得让她自己撞得头痛了才会回头。

他提醒郁棠“沙棘树结果最少要三年,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郁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前世不管裴宴是因为什么原因种的沙棘树,她觉得,只要照着他的路走,肯定能成事。

裴宴不再劝她,道“你要是真决定了,就好好地干。我最讨厌半途而废的人了。”

“您放心!”郁棠向他保证道,“我肯定会好好干的。”

裴宴想,就算是交束脩了。

谁学东西不得交点银子呢!

“我家里还有几株沙棘,”他道,“等过了初十,你派个人过去挖了先种到你们家林子里去好了。要是能活,今年秋天就能结果。你到时候尝尝那果子的味道就知道了。”

寡淡无味,不做蜜饯,还真没什么用。

郁棠没想到还有这样意外的收获。

前世,她听说这树是他在西北为官的朋友推荐给他的,这一世,却是周子衿从西北挖过来的。也不知道是前世的消息对还是今生的消息对。但不管怎样,她都决定结果之后就提前做一批蜜饯出来让裴宴和帮着找种苗的沈先生尝尝。

这两人都帮了她的大忙。

郁棠恭恭敬敬地送裴宴走了。

裴宴回到家中还没有坐稳,裴满就来找他,还给他带来了一个颇有些让他意外的消息“武家到处游说,陶家、印家、利、盛家等都决定拍卖的时候大家把价压在五千两银子左右。不管是谁家拍得了这幅舆图,都拿出来共享。”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裴宴无所谓地给自己倒了杯茶,悠闲地喝了一口,这才道“你不用担心。我没准备让哪一家中标。要是他们都说好了,那就五千两银子把舆图卖给他们。加上每家各两千两银子的保证金,郁家怎么也能落个二万两银子。有了这二万两银子,不算多,也够他们家几代人花销的了。再说了,钱多有什么用?子孙不成气,多少都一样给败光。”

裴满愕然道“不是价高者得吗?”

裴宴噗哧笑出声来,像望傻瓜似的望着他,道“价高者得,你想可能吗?多少才算价高?我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能行,只是不想让他们那样轻易就得到,要不然他们还以为我们裴家包藏祸心,以为舆图是假的。”

的确有很多这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

裴满道“那我们也真的不留张舆图吗?”

郁家曾说过要送一幅给裴宴,他们要留一张不算违约吧?

裴宴摇头,道“我二师兄这个人我了解,他为了仕途,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如今首辅沈大人年事已高,最多两年就会致仕,他和黎训争内阁首辅,以他的性子,肯定会拿市舶司开刀,顺便让江南的豪门大户重新洗牌,不支持他的人全都会被踩到泥淖里。我与他原本就不和,要不是老师还活着,又得费师兄提点,他恐怕早就不认我这个师弟了。我们还是不要参与这件事的好。“

裴满神色大变,连连点头。

裴宴就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道“昨天睡得太晚,今天我要睡个午觉。下午还要给彭家的人接风洗尘,你跟阿茗说一声,记得到时辰了叫我起床。”

裴满应喏,指使了小丫鬟给裴宴铺床。

回到家中的郁棠却神情有些恍惚,总想着前世的一些细节。到了初十拍卖那天,郁远早早地就到了郁棠家,和郁文一起紧张地等消息。

郁棠虽然人坐在书房里,却有些心不在焉。

她在想前世那些关于裴宴的传闻。

大家对他的情况知道的很少,甚至不知道他娶的是谁家的姑娘。也没听说他有孩子,不知道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还是成亲之后没有?

她前世太蠢了。怎么就没有想想裴家为什么会出比别人家高的价买他们家山林呢?不过,就算知道了,以她从前的性格和胆量,估计也不敢去向裴家道谢。还有李家,前世得到了舆图,和彭家勾结在了一起,在临安成了仅次于裴家的大户人家,也不知道对裴家有多大的影响?还有,裴宴说朝廷想撤了宁波和泉州的市舶司,可在她的记忆中,直到她死的时候,宁波和泉州的市舶司好像都还在……

想到这里,郁棠差点跳了起来。

对啊,她怎么就没有想到利用前世她所知道的消息回报裴家呢?

前世,宁波和泉州的市舶司撤不撤都与她关系不大,但裴家不一样。他们家是做大生意的,就算他不想做海上的生意,肯定也有认识的人,或者是亲戚做海上生意的,她可以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裴宴,然后裴宴可以用这个消息和其他人做交易,或者是让他的亲朋好友减少损失啊!

郁棠越想越觉得可行。

她在屋里打着转,想见裴宴的心就像那燎原的火苗,越烧越旺。

郁文看着悄声对郁远说“你看阿棠,说是长大了,有了主意,可这年纪到底摆在这里,遇到事的时候还是有些沉不住气。”

努力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把那舆图给甩出去了,郁远也从心底里高兴。

他不由笑道“这不全是家里人吗?要是有外人在,她肯定忍着了,您看了还不得赞她一声大气沉稳有担当。叔父您就别吹毛求疵了!”

郁文无声地笑了笑,对郁棠道“你别转了,转得我头都晕了。裴家是有名望的人家,会原封不动把拍卖得的银子送到我们家的。你这样转来转去的,转得我的心都跟着慌张起来。”

郁棠嘿嘿的笑,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转来转去,而是稳了稳心神,坐下来喝了两杯茶,然后回屋做了两朵绢花,才等到裴家来报信的人。

“保证金和拍卖所得,一共是二万七千两银子。”来者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相貌十分平常,穿了件很普通的蓝色粗布直裰,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地,自称叫陈其,是裴家的帐房先生,“按照之前说的,全都存到了裴家的银楼。这是银票,请郁老爷清点一遍,我也好回去交帐。”他说完,拿出一个匣子,“里面全是一千两一张的银票,这也是裴家银楼面额最大的银票了。”

二万七千两?!

郁家的人全都呆滞了片刻。

郁远更是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和激动,看了郁棠一眼,悄悄地握了握拳。

郁文也很高兴。他轻轻地咳了一声,接过匣子看也没看一眼就递给了郁远,起身对陈其行了个礼,道“陈先生辛苦了,家里备了酒水,还请陈管事不要嫌弃,在家里喝杯水酒再回去。”

谁知道陈其一板一眼地道“郁老爷,银票是三老爷亲手给的,帐房好几个人看着装的匣子,又是我一个人带过来的,还是请您清点一遍,若是没有误差,我们再说其他的。”

郁文不以为意地笑道“陈先生既然是裴家的帐房先生,还有什么信不过的?肯定不会有错的……”

“还是请郁老爷清点一遍。”陈氏根本不和郁文讲人情,非要钱财当面点清。

郁文有些不高兴,觉得陈其信不过他的为人。

郁棠在心中暗暗叹气,只好劝父亲道“阿爹,您相信裴家,那是您对裴家的信任,可陈先生是帐房,自有账房的一套行事要求,这么大一笔银子,您不当面点清了,他怎么回去交帐。您还是听陈先生的,当面把银票点清了吧!”

郁文这才和郁远一起,和陈其一起清点银票。

裴家送过来的,还是裴宴亲自交到陈其手中的,自然不会有错。

郁文想,这下陈其应该可以放心在他这里喝杯水酒了吧?

陈其还是拒绝“我是坐三老爷的马车过来的,还要赶回去交差,您若是要谢,就谢我们家三老爷吧!我不过是个当差的。”

一点面子也没给郁文,把郁文气得够呛,都没有亲自送陈其出门,而是让郁远代他送客。

陈其也没有觉得受到怠慢,朝着郁文揖了揖,就随着郁远出了书房。

☆、第一百一十三章 喜事

郁文再次被气到了,他指着陈其远去的背影对郁棠道“你看看,也不知道裴家为何派了他来报信?一不说是谁家把舆图拍到了的,二不……”话说到这里,他表情微滞。

他也是,怎么就没有问问拍卖的事呢?

郁棠低头偷笑了一会,觉得自己已经控制住了表情,这才抬头喊了一声“阿爹”,道“此时拍卖应该刚刚才结束,那些豪门世家估计都还没有走。拍卖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谁家拍走了舆图?为何能得了这么多银子?我见到陈先生的时候就想问了,可想想裴三老爷只怕此时最要紧的是怎样把这些来参加拍卖的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送出临安城。现在哪有时间和精力和我们说这些?我就想我们不如安心等几天,等裴三老爷忙完了,再备一份厚礼登门,好好地去谢谢裴三老爷!”

他们连拍卖都没去参加,就是怕有心人把舆图和郁家联系到一起,况且裴宴也是这个意思,他们怎么能辜负裴宴的一片好心。这几天不仅应该安心等待裴家的安排,而且最好像之前一样,少出门,少说话,少打听,等到那些来参加拍卖的人家都走了,他们再寻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去向裴宴道谢。

郁文一听也就没有心思和陈其计较了。

他问郁远“你成亲,给裴家下帖子了没有?”

这样的大事,肯定是要给裴家下贴子的。

郁远道“下了。不过是让阿苕去交给了门房。”

裴家每年接到这样的帖子不知道有多少,一般都是交给门房,门房会交给专门管这些事的管事,管事再根据下帖子的人家和裴家的亲疏远近来酌情处理。大多数人家是为了敬重裴家,特意告诉裴家一声,裴家会准备点礼盒做贺礼。有些是和裴家沾亲带故的人家,就会包个二两银子的封红做贺礼。和裴家关系更好的,就会由管事报到裴宴那里,由裴宴决定是他亲自去道贺还是派管事送一份相应的贺礼了。

郁家没有惊动裴宴的意思,所以按着一般乡邻的惯例只是送了一份请帖过去,至于裴家怎么安排,那就是裴家的事了。

不过,郁文觉得裴宴可能不会来。

拍卖和郁远的亲事隔得太近,他亲自道贺,怕是会被有心人看出点什么来。

裴宴可能真的很忙,之后一直没有和他们家联系。

他们家也就安心地开始准备郁远的婚礼。

可让郁家没有想到的是,郁远成亲的前一天,裴宴自己虽然没有到场,却派了大管事裴满过来。

裴满满脸歉意,道“三老爷还在孝期,不好亲自前来,还请郁老爷多多包涵!”

裴宴的确在孝期,但在临安城众人的眼中,郁家还没有这么大的脸面能请了裴宴来喝喜酒。所以裴满这话说得就非常委婉,非常给郁家面子。来帮忙的吴老爷等哪个不是八面玲珑的主,立刻接话道“裴大总管哪里话,裴三老爷能记得郁少爷的好日子就已经十分难得,怎么能让裴三老爷现在进出喜庆之地。裴大总管既然代表裴家过来了,还请喝杯喜酒再回去交差好了。”

裴满委婉地拒绝了“东家们都在家里守制,我一个做下人的哪里敢做违例。我在这里先祝郁少爷夫妻和美,子孙满堂。等过些日子,再专程来给郁少爷道喜。”

吴老爷是今天的知宾,听他这么一说,自然不好强留,笑着送了裴满出门。

送嫁妆过来铺床的相家人看了,不由频频点头,私下里议论“难怪别人都说姑太太厉害,不说别的,能把大小姐接过去教养,又给大小姐找了这么一个体面的人家,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他们口中的姑太太是指的卫太太。

“这也是大小姐的福气!”

“据说临安城里的读书人都会来参加,这婚礼可真体面。”

“以后大小姐生了小少爷,至少读书不用愁了。当初老爷无论如何都要娶了太太进门,不就是看着沈家是读书人家,以后少爷们能跟着舅老爷读书吗?”

相家的人继续议论着。

郁棠却和母亲一起忙着准备明天的婚礼。

茶叶和酒够不够?相家来送亲的回礼有没有漏?去接新娘子的人今天是不是能顺利出发?

虽是琐事,但是少了一桩婚礼都会出岔子。

忙忙碌碌地,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因为和富阳隔着一天的路程,郁家迎亲的轿子头一天就得出发才能保证能把新娘子按照吉时迎进门。郁棠和母亲一起送走了迎亲的轿子,又去厨房、新房看了看,见诸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这才回到家里睡了个囫囵觉。

可就这样,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亮她就被陈婆子叫醒了“小姐,大老爷那边的王婆子过来问,拜堂时用的喜幛你给放哪里了,那边要布置喜堂了。”

当初知宾开了单子,婚礼上需要用到的东西是一口气买回来的,大伯母当时在厨房给喜筵上需要用的鱼肉过秤,她就帮大伯母收了起来。

郁棠拥被坐了一会,这才打着哈欠道“太早了吧?小心来吃喜酒的孩子把喜帐幛给弄脏了。我准备收拾了中午的喜筵后再布置喜堂的。”

陈婆子一面吩咐同样睡眼惺忪的双桃服侍郁棠梳洗,一面快手快脚地把郁棠前几天就准备好了挂在木施注上的衣服拿了过来。

郁棠涮了口洗了脸,整个人都清醒过来,对陈婆子道“你去跟王婆子说一声,喜幛收在了大伯母库房的那个描着梅花的黑漆箱子里了。我梳洗好了就过去帮忙。”

陈婆子应声而去。

双桃帮郁棠梳了个双螺髻,简单地戴朵粉色的珍珠头花,换上早就烫好的淡蓝色蝶恋花的杭绸褙子。

这装扮有些老气,要不是郁棠长得实在是好看,不管穿什么都压得住,丢在人群里只怕就要看不见。

不过,今天是相小姐的好日子,三天无大小,等到相小姐进了门,挑盖头的时候,她们这些亲眷是要进洞房去看热闹的,她无意成为令人瞩目之人,这样打扮正和她的心意。

双桃不免有些唠叨“你就应该听太太的,穿那件粉色菖蒲纹的褙子,多好看啊,还是今年杭州城那边出的新式样……”

虽然中间夹着拍卖这件事,王氏和陈氏还是带着郁棠去了趟杭州城,不仅买了新式样的衣料和首饰,还给家里添了新的碗筷器皿之类。

双桃说的那件衣服,就是陈氏给她买来等郁远成亲的时候穿的。

郁棠也觉得好看。

那面料,粉粉的,像三月盛开的桃花,十分衬她的肤色,只是不太衬她的人——她不笑的时候有点严肃,少了女孩子的天真浪漫,反而不如另一件桃红色更衬她。

不过,她无意和双桃说这些。她打断了双桃的唠叨,笑道“你怎么这么多话?昨天还没有把你忙够啊!”

双桃想到昨天脚不沾地的酸楚,立刻不说话了。

实际上她是想说,今天会有很多女眷过来,要是郁棠打扮得漂亮一点,对套郁棠有印象的人更多,说不定就会被哪家的太太瞧中,给郁棠说门好亲事。

大太太和二太太都说了的,等大少爷成了亲,就要把精力放在给大小姐找女婿的事上了。

两人到了郁博家,王氏正和几个妇人在天井里说话,大厅还是昨天的样子,根本就没有布置。

难道大伯母改变主意了?

郁棠不解地上前给大伯母问好。

大伯母满脸笑容地拉着她把她引荐给了那几位妇人。

都是城中有头有脸人家的当家太太。

有些郁棠前世在李家打过照面,有些则是听过她们丈夫的名字,王氏只介绍了一遍,郁棠就把人全都记住了,再说话的时候分毫不差,加上她又有前世的经验,言谈间落落大方,不管她们问什么都能答出个一二来,几位太太都不由地高看她一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她十分友好。

有一位姓曾的秀才娘子甚至有些不合时宜地问她多少岁了,平时在家里都有些什么消遣,会不会看帐本之类的。

大伯母居然没有挡着,其她几个妇人都含笑望着她,一副也很想知道的样子。

郁棠反应过来。

大伯母这是托了别人给她说媒啊!

郁棠顿时有些脸红,但还是简短地答了曾太太的话。

另一位孟太太见状,有意给郁棠解围,就笑着对王氏道“早就听说你们家这侄女长得好,今天一看,不仅长得好,这说话行事也妥帖,陈太太真是好家教啊!”

其她几位太太跟着一阵夸。

王氏见事情也差不多了,就让郁棠去把布置喜堂的东西准备好了,还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收拾了中午的喜筵再布置喜堂。”

既然是喜事,那布置喜堂或是布置新房这样的事找得都是父母双全、儿女成双的妇人,这几位太太估计是来帮忙的。

郁棠应诺往旁边的茶房去,却听见孟太太轻声道“你们听说过李家的事了没有?”

有人接话“城南那个李家,出了个少年举人的?”

“就是。”孟太太的声音低了下去,但郁棠还是断断续续听了几句,“听说要退亲……前几天去了杭州城还没有回来……李大人急得不行,派了身边的师爷回来,和李夫人一起去了顾家……”

☆、第一百一十四章 恩惠

居然还有这种事?!

郁棠顿时来了兴致,很想听听,可惜,到茶房不过两丈的距离,她就是有心,磨磨蹭蹭不过几步路也就到了,她干脆躲柱子后面听她们都说了些什么。

可惜她们说话的声音太小,相隔的也有些远,她什么也没有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