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急什么,台州过来要大半天,只怕还得一会儿功夫,码头上风大,你就在这里等着,外头有婆子们候着呢。”

周夫人忙笑着阻止道,李老夫人也跟着笑着点了点头,古萧失望着,不情不愿的又坐了下来,没坐两刻钟,又站了起来,“这会儿差不多了,我去码头迎迎去。”

李老夫人笑了起来,不等周夫人说话,笑着挥了挥手,“去吧去吧,穿上那件哆啰呢的厚斗蓬,再拿个手炉去。”

古萧眉眼飞扬着,急忙答应着,穿过衣服,接过手炉,李老夫人又叫了两个婆子跟着,沿着青石路,一路往后面码头奔去。

直到未正过了好大一会儿,小丫头才急匆匆奔进来,满脸的笑容的禀报着:“大小姐和姑爷、孙小姐的船到了码头了!”

李小暖急忙起身,迈出半步,又急忙顿住,回身拉着已经紧跟着站起来的古云欢,匆匆曲了曲膝说道:“老祖宗、夫人,我们也去接接大姐姐去!”

“快回来!”

李老夫人一边笑着,一边嗔怪着招手叫着两人,“萧儿去接,必是接着她们一家三口一处过来的,你们两个,先避到后头去!哪里好这么接出去的?”

李小暖失望的顿住脚步,古云欢都着嘴,轻轻跺起脚来,周夫人撑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晚个片刻功夫,也就能见到人了,哪能急成这样的?!赶紧先到屏风后头避避去!”

周夫人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转头看着李老夫人恭敬的说道:“我到门口看看去。”

李老夫人轻轻摇着头,满眼笑意的挥了挥手,示意着周夫人,周夫人笑着曲了曲膝,步履有些急促的出了正屋门,李老夫人回过头,看着磨蹭着不愿躲到后头去的李小暖和古云欢,笑着挥手示意两人赶紧回避进去。

不大会儿,院子里就热闹起来,李小暖和古云欢忙贴在屏风缝隙里,往外张望着。

众人簇拥着古云姗和金志扬进了正屋,李老夫人满脸笑容的端坐在榻上,小丫头早就在地上放好了垫子,古云姗回身从奶娘怀里接过砚儿,金志扬下意识的伸手托了把古云姗,两人一起跪在了垫子上,还没磕下头去,李老夫人已经抬着手,急忙吩咐着:“快扶起来!”

竹青急忙上前,扶起了古云姗,金志扬到底磕了个头,才站了起来,给周夫人又正式请安见了礼,才坐到了旁边扶手椅上。

李老夫人手招手叫着古云姗坐到了榻沿上,伸手接过了刚迷迷糊糊醒过来的砚儿。

砚儿打着呵欠,握着胖呼呼的小拳头笨笨的揉着眼睛,李老夫人笑得眼睛眯成了一线,忍不住在砚儿雪白粉嫩的脸上亲了一口,笑着说道:“云姗,砚儿可比你小时候还要漂亮灵气,你看看这眼睛,多少明亮!”

周夫人探着身子,满眼笑容的看着砚儿,移不开眼睛去,砚儿眨了两下眼睛,清醒过来,歪着头看着李老夫人,片刻功夫,嘴扁着、满脸委屈的左右扭着身子找起人来。

周夫人忍不住站了起来,侧着身子坐到了榻沿上,满脸笑容的叫着砚儿:“砚儿,还认得外祖母不?”

砚儿乌黑的眼珠盯住周夫人看了一会儿,突然张着胖胖的双手,冲着周夫人直扑了过去。

第八十九章 小住

李老夫人惊喜起来:“这孩子,真真是聪明,隔了这么久,还能记得外祖母!”

周夫人忙伸手接过砚儿,高兴得在砚儿脸上连连亲了几口,金志扬微微躬了躬身子,笑着说道:“砚儿一直轻易不让外人抱的,到了这里,就一点也不见生份,血脉之亲,到底不一样。”

李老夫人赞同的点着头,转头看着金志扬,温和的说道:“可不就是这样,这血脉相连,斩都斩不断。”

李小暖躲在屏风后,眼睛盯着咯咯笑着挥舞着两只胖手的砚儿,羡慕不已,她最喜欢孩子,可惜努力到三十几岁,也没能嫁出去!

李老夫人和金志扬说了一会儿话,就打发古萧陪着他去前院清露轩歇着去了。

见金志扬出了院子,李小暖和古云欢急忙奔了出来,喜悦万分的和古云姗见着礼,古云姗眼泪汪着,一手拉着李小暖,一手拉着古云欢,上上下下打量着,半晌才说出话来:“小暖长高了,象个大姑娘了。”

李小暖笑着不停的点着头,古云欢嘟着嘴,“姐姐也不夸夸我!”

“好好好,我们家云欢越来越漂亮了!”

古云姗失笑起来,忙连声夸赞着,古云欢仇跟善笑了起来,紧挨着古云姗挤在榻上坐下,李小暖转过身,稀罕万分的看着挥舞着手里的布偶,流着口水,伊伊呀呀不知道说着什么的砚儿,又想抱又不敢从周夫人怀里抢去。

小丫头们流水般送上来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吃食、茶水、干净帕子……

屋子里热闹着,暖意洋洋。

众人逗着砚儿,说着话,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多时辰,李老夫人笑着说道:“光顾着说话了,云姗坐了一天的船了,早该累了,还有砚儿,也该歇着了。”

周夫人忙笑着点着头,

“可不是,光顾着说话了,砚儿小,可经不得折腾。”

“我不累。”

古云姗笑着说道,“都到家了,还累什么。”

“你不累,砚儿可累了!”

李老夫人温和的看着她,笑着说道:“你母亲把蔷薇院和外头清露轩都收拾出来了,你想住哪里就住到哪里去?”

古云姗脸上微微红了红,声音低低的说道,“老祖宗!我……就住蔷薇院,还是蔷薇院住的最习惯。”

李老夫人笑着点着头,周夫人迟疑了下,笑着问道,“那姑爷一个人住清露轩?我看,你还是。”

“母亲,志扬明天一早就得赶回去,家里还有一堆的事等着他呢,初六日再过来接我们娘俩儿。”

古云姗打断了周夫人的话解释道,李老夫人笑着吩听道,“既是这样,那你今晚还是住在清露轩的好,明天一早也好起来侍候他收拾了赶回去,等他走了,你再搬进来就是。”

古云姗想了想,笑着点头应了。

晚上,古家热热闹闹的吃了顿团圆饭,古萧和金志扬敬着周夫人多喝了几杯酒,把周夫人喝得熏熏然半醉而归。

第二天一早,古云姗和古萧送金志扬上船赶回了台州,两人说着话,慢慢走着去了瑞萱堂。

李小暖和古云欢已经到了,正在外间暖阁里喝着蜜水,低声说着话,见古萧陪着古云姗进来,忙起身让着两人坐下,李小暖出去叫了小丫头,吩咐送两杯莲子茶进来。

四个人低声说笑了片刻功夫,周夫人就进了院子,小丫头进来禀报了,四人忙迎了出去,进了屋没等坐下,竹叶就掀帘出来,笑盈盈的禀报着:“老祖宗请夫人、小姐和少爷进去呢。”

周夫人领着众人进了东厢,请了安,竹青带着人摆了早饭上来,一家人安静的吃了早饭,重又回到东厢坐下,小丫头们上了茶,李老夫人端起杯子喝了几口,笑着吩咐着古云欢和李小暖。

“你们大姐姐在家也就住今明两天,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赶紧拿出来,迟了可就来不及了!”

“不如叫个戏班子进来,唱戏给咱们听!”

古萧眼睛亮了亮,忙抢过了话头,周夫人微微皱了皱眉头,古云姗留神着周夫人,忙笑着说道:“古萧还跟个孩子一样爱热闹!那戏有什么好听,吵也吵死了,我回来,就想和老祖宗、和母母、和大家说说话儿,你还要叫戏班子进来?!”

“本来听听戏也没什么,可砚儿太小,只怕经不得那样的吵闹,这戏班子,还真是叫不得。”

李老夫人也笑着驳回了古萧的提议,古萧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我倒忘记这个了。”

古云姗笑吟吟盯着古萧看了几眼。才转头看着周夫人感叹着说道:“古啊过了年也十四

了,我看着他,还觉得他跟个孩子一样。”

“我也看着他是个孩子呢,一转眼,都十四了。”

周夫人转头看着古萧,微微感慨起来,

“孩子大了,咱们可就都老了!”

李老夫人微微有些伤感的看着古萧,慢慢的说道,李小暖盯着古萧看了几眼,才转头看着一天比一天老起来的李老夫人,过了年,李老夫人就五十九岁了,可古萧,还是个孩子!

李小暖心底漫过丝焦躁和悲凉,这古家的新旧交替中,旧的已老迈不堪,新的却还稚嫩得无力承担,古萧,什么时候才能长大起来?!

古云欢轻轻推了推微微有些出神的李小暖,低声说道,“咱们去厨房看看去,刚周嬷嬷说。翠薇厅那边还有些事急着等吩

咐.咱们也得过去看看去,唉,烦死了,小暖,我去厨房,你一个人去翠薇厅,也能快些。”

李小暖白了她一眼,和她一同起身告了退出来,出了院子,李小暖拉着古云欢固执的说道:“咱们先一起去翠薇厅,再一起去厨房,大姐姐陪着老祖宗说了

话,还得陪夫人说话,一时半会的,也轮不到咱们,你急也没用。”

古云欢无奈的叹着气,被李小暖拖着,一边往翠薇厅去,一边感叹着:“你这粘人的脾与多早晚能改改?真真是让你给烦死了。”

李小暖也不理会古云欢的感慨,只拖着她不放。

两人从翠薇厅出来,又去厨房看了,再回到瑞萱堂,已是午饭时候,一家人吃了饭,李老夫人疲倦着歇了午觉,李小暖照例留在小佛堂抄着经,周夫人带着众人告辞出来,古萧直接去了前院外书房,古云姗、古云欢陪着周夫人回到澄心院,侍候着母亲歇下来,两人出了院子,并肩往蔷薇院走去。

初四晚上,李小暖刚回到松风院,古云姗就遣了丫头过来,请了李小暖过去蔷薇院说话。

李小暖忙又穿了斗篷,带着玉扣往蔷薇院赶了过去。

古云姗正抱着砚儿,来回晃着哄着睡觉。见李小暖进来,忙用眼神示意她先进去东厢,李小暖会意,轻手轻脚的进了东厢,脱了斗篷,坐到榻上喝着茶等着古云姗。

过了两刻钟的功夫,古云姗才微微有些疲惫的进了东厢,李小暖忙直起身子,虚扶着她坐到榻上。

古云姗接过小丫头递过的茶,一口喝了,才吐了口气说道,“砚儿就是睡觉上头不容易,奶娘拿她一点法子也没有,天天晚上都得我来哄着才肯睡,真是急死人!”

“带孩子就是辛苦!大姐姐真是不容易。”

李小暖微微羡慕着说道.古云姗斜了她一眼,

“瞧你说的,老气横秋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七老八十了呢。”

李小暖苦着脸,摊着手笑了起来,古云姗接过小丫头重新又泡的茶,又一口喝了半杯,才接着说道:“唉!该老成的不老成,偏偏你这个小丫头,老成的不得了!”

李小暖眨了两下眼睛,笑看暮古云姗,没有接话、古云姗放下杯子,往后歪到靠枕上,把自己放舒服了,才看着李小暖说道,“云欢昨儿和我说了半夜的话,唉,这傻丫头,我今天也问了老祖宗了,汝南王府这世子妃,咱们家只怕是高攀不上的,其实。”

古云姗顿住话头,想了想,才接着说道,“若照我的意思,就是程家有这意思,也不能把云欢嫁过去,汝南王府这世子妃,哪是那么好当的?云欢是个懒散性子,心眼又实,真嫁进去,还不知道如何呢!搭了命进去都说不定。”

李小暖惊讶的看着古云姗,古云姗重重的叹气,伤感的看着李小暖接着说道:“就说我吧,照理说,在婆家也只能这样顺心了,可这一两年,还不一样受了不知道多少委屈去?母亲跟婆婆到底两样。”

古云姗停住话,眼圈微微红了红,李小暖紧张起来,直起上身问道:“大姐姐在婆家受气了?”

“不是受气,哪有人能给我气受的?就是不一样,在家里,老祖宗、母亲看着咱们,都是孩子,凡事没有不能担待的,可嫁到婆家,还有谁把你当孩子看的?哪还有人担待你的?万事你都得担待着别人去,但凡有一丝半点的疏漏不全,就有人说话,唉,有时候苦了累了,还落的全是抱怨,你想想,多少委屈?”

非常非常感谢各位亲亲的粉红,今天继续加更,群亲个。

粉红,继续继续哈!

唉.让小闲淹没在粉红的汪洋中吧!阿门。

第九十章 喜信

云姗微微有些伤感起来,李小暖一时不知道如何劝慰 ,这当媳妇的感觉,于她全是听说而已,古云姗叹了口气,抬头看着李小暖,接着说道:

“我也和老祖宗说了,云欢那性子,往后嫁人,一定要仔仔细细的挑人才行,到底要嫁个什么样的人家,我一时倒也说不上来,可长房和媳之类的,照她那懒散性子,就有些太难为了,不合适,唉,说起来,云欢今年也十七岁了,也就这一两年里头,就该出嫁了,母亲一心想着汝南王府,只怕其它人家,还没打算过呢。”

古云姗叹着气,李小暖想了想,笑着接过了话头,

“有老祖宗呢,老祖宗肯定心里有数。”

古云姗笑了起来,

“你说的也是,老祖宗是想着云欢能嫁到京城去,往后,若是古萧科举入仕,只怕咱们家还是要搬回京城大宅去住着的,这样,云欢就不至于远离娘家,有什么事也好照应着。”

李小暖仔细听着,笑着点了点头,

“还是老祖宗想得周到。”

“可不是,唉,老祖宗,”

古云姗声音低落下来,

“一年比一年见老。”

“老祖宗身子好着呢,大姐姐别多担心。”

李小暖忙宽解道,古云姗勉强笑了笑,

“我不过是乱操心罢了,你不用劝我,我走前,梧桐院里换了一批丫头,这几个丫头如今可还安份?”

“很好,没听说有什么事,老祖宗已经遣孙嬷嬷去梧桐院掌着总,还能有什么事的?”

李小暖声音轻松的说道,古云姗微微舒了口气,笑了起来,

“那就好,我就怕那些个丫头不安份,生出是非来,就惹人厌了。”

古云姗顿了顿,看着李小暖,斟酌着接着说道:

“咱们府里一向规矩严,爷们也没有京城那些个乱七八糟的规矩,若是在 宁侯府,象古萧这

样十三四岁的少爷房里,早就放了人进去了!母亲。。。。。。”

古云姗口齿黏连着,含糊着说道:

“有些事,你就留心敲打着古萧就是,古萧从小就听你的话,你说的话,他句句都能放在心上

,你也别谨慎太过了,有些话、有些事,该说的要说,该管的就要管。”

李小暖听着古云姗话里话外的明示暗示,一时呆住了,古云姗仔细看着她,微笑起来,

“从你到家里那天起,我就没拿你当外人看过,若有什么事,就打发人递个信儿给我,你只放

心,我必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李小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古云姗这言外之意,她听的明明白

白,象冬末说的,古萧和古家,于她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上上之选,古云姗这话,是她自己的意思

,还是老祖宗流露出来的意思?

古云姗见李小暖垂着眼帘,只不言语,轻轻笑了起来,站起身,转身进屋取了紫檀木小匣子

出来,推到李小暖面前,笑着示意她打开,

“这是我选的样子,特意给你打的,你看看喜不喜欢。”

李小暖打开匣子,匣子里满满的放着镯子、耳钉、耳坠、戒指等首饰,金灿灿的晃人眼。

“都是赤金的,别怪我俗气,我就喜欢这赤金的东西!”

李小暖从匣子里拣只看着最小的戒指出来,合上匣子推了回去,

“大姐姐,我要这个戒指就够了,这满满一匣子,也太贵重了,我可不能收!再说,我哪里用得着这许多贵重首饰的?大姐姐还是收回去吧。”

古云姗满眼笑意的看着李小暖,伸手拿过她手里的戒指,打开匣子丢了进去,把匣子推到李小暖面前。

“跟大姐姐有什么好客气的?说了你也别恼,别说这样一匣子,就算十匣子,如今在大姐姐手里也算不得什么,可你就不一样了,赶紧拿着,用不着就收好,攒着当嫁妆就是。”

李小暖感激的看着古云姗谢道:

“大姐姐这样对我,小暖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古云姗拍了拍李小暖的手,低声说道:

“大姐姐倒正经要谢你才对呢,唉,这一两年,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你费心不少,云欢,也多亏你。。。。。。云欢其实也是个明白人,就是爱胡思乱想,整天悲风伤月的,净想些没用的东西!你对她好,她都明白着呢!云欢大你整整五岁,她倒跟个小的一样,你倒象个姐姐!”

古云姗又感慨起来,

“云欢这个样子,出了嫁可要好好苦一阵子了!也不知道她跟古萧,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大姐姐也别太心急,二姐姐如今管家理事,也不比大姐姐当年差呢,古萧过了年才十四岁,还是小了些,去年跟着陈先生在万松书院读 书,这回来就好象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再过一年两年的,中了举,再多经历些事,也就能担待起来了。”

李小暖笑着开解着古云姗,古云姗爱怜的抚养李小暖的脸颊,

“你这丫头,就是会劝人,有你在家里,我就放心多了,你自己也多爱惜着自己,母亲那里。。。。。。母亲是个没心眼的,喜欢不喜欢都在脸上,凡事都不往深处想,有什么事,你心里有数就是,哄得她高兴也就罢了,若有什么难为事,就让捎信给我,听到没有?”

李小暖忙点头答应着,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李小暖见古云姗脸上疲倦浓了起来,忙起身告了辞,把匣子递给玉和抱着,回去松风院了。

第二天巳初刚过,金志扬就到了古府,来接古云姗和砚儿了,李老夫人和周夫人怕三人赶不及回去台州,也没敢多留,打发三人赶紧上船回去了。

隔了几天,京城就传了信来,钱学政要调回京城礼部任职,皇上新委了赵文治为两浙路学政,赵文治初六到吏部领了文书,已经启程,大约二月初就能到任了。

李老夫人松了口气,放下心来,李小暖急忙在邸抄里翻找起赵文治的履历文章,

“我记得去年六月的邸抄里有他写的一个折子,是说京东东路夏季干热,秋天收成必定不好什么什么的,好象文字平淡中带着张力,倒不诡异。”

李老夫人笑着止住了她,

“不用找了,象钱学政那样的文章性子,普天下也没几个,哪能去了一个,又来了个一样的?!这赵文治是唐济远的学生,一向和汝南王府交好,是个会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