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想到了,就该打发人来叫我才好呢,也好让我借着这个到夫人身边躲一天懒去!”

李小暖扶着严丞相夫人,满是遗憾的回着话,严丞相夫人高声笑了起来,伸手拍着她的手臂,“可不是这个理儿,往后你想躲懒了,就跟我说,我天天接你过去玩去,你这孩子,比婉儿还可人疼。”

李小暖笑着送了几步,看着待客的婆子引着严丞相夫人进去了,才回过来,迎着姚国公夫人曲膝见着礼,客气的谢道:“前儿劳您空跑一趟,那几本书极好,我看的都放不下呢。”

姚国公夫人眼睛里闪过丝亮光,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明朗起来,伸手拉了李小暖,“世子妃喜欢我就放心了,来,”

姚国公夫人回身叫了紧跟在自己身后的姚四小姐,“快给世子妃见礼,这都是世子妃疼你。”

姚四小姐满脸欢喜的深深曲膝见着礼,李小暖笑着抬手示意着,转头看着姚国公夫人,“四小姐这样的好姑娘,谁见了都爱呢,夫人先进去喝杯茶,等会儿有空了,咱们再说话。”

姚国公夫人满眼喜色的连连答应着,别了李小暖,跟着婆子往后面花厅进去了。

李小暖站在二门里,迎了各家女眷,让着大家往花厅进去,直到巳正时分,看看人到的差不多了,才腿脚酸软的带着众丫头婆子往花厅进去了。

花厅前面搭着戏台,正热热闹闹的演着出新出的杂剧,李小暖远远看着台上小丑扮相的戏子曲着腿,挤眉弄眼卖力的装着侏儒,微微顿住脚步,竹青顺着李小暖的眼神,笑着解释道:“这叫矮子功,听说***,咱们府上请的这个戏班子,最擅长这个。”

李小暖轻轻“嗯”了一声,转眼看着台后一个个手脸冻得通红的琴师鼓手,转头看着竹青问道:“厨房里给戏班子这些人准备了什么吃食?”

竹青稍稍怔了怔,转头看向身后跟着的婆子,那婆子忙上前半步,陪着笑回道:“回少夫人,依常例,厨房多出来或是撤下来的菜,挑些好的给他们吃。”

李小暖远远看着戏台,暗暗叹了口气,转头吩咐着婆子,

“那都是些冷菜了,你去厨房传话,让他们做几个锅子给戏班子送过去,多出来的菜可以用,剩菜就不要用了,做丰盛些,还有,让柴炭房多送几个炭盆到戏台上去,往后府里过年再请戏班子,就照这个例。”

婆子幕敬的答应着,急忙奔下去传话了。

竹青歪着头看着李小暖,笑着说道:“戏子同娼,他们在外头,还有其它府里,比咱们府上还差远了呢,少夫人总比别人慈悲些。”

“我也不是慈悲,就是眼睛所及处,不想让自己看到苦难罢了。”

竹青有些不解的看着李小暖,李小暖耐心的解释道:

“比如刚才,咱们看着那些戏子,冷成那样,再吃些凉菜,脸色必定不好,与其这样,不如送两个炭盆,送些热饭菜,让他们舒服些,那气色必定要欢喜的多吧?咱们又不在乎那几盆炭、一点吃食,用不在乎的东西换了满眼喜色,哪里不好了?”

竹青一边笑一边点着头,“少夫人说的极是,倒是咱们赚了。”

一行人进了喧闹的花厅,李小暖一路微笑着、客气的打着招呼,往花厅东边最里处的主桌进去了。

李小暖站在主桌旁边,一边留神侍候着王妃和主桌上的老夫人们,一边留意着其它各处,紧张忙碌着侍候招待着众人。

一时宴席结束,丫头婆子们来回穿棱着,飞快的收拾好花厅,重又摆了桌几,奉了茶水点心上来,有些女眷就开始陆续起身告辞,李小暖忙着送出各家女眷去,有点头别过的,有送到花厅门口的,有的直送到出了花厅几十步……

留下来的几家女眷三五成群,一多半围着王妃团坐着,说着闲话,有些找了处舒适的角落,寒暄坐着说着闲话,有些聚在戏台前,专心的看着杂剧,大概是想看完这出戏再回去了。

李小暖看着一片安闲的花厅,缓了口气,忙转到旁边的倒座间里,竹青早就带人备好了饭菜,李小暖坐下来,喝了半碗汤,吃了几口饭就放下了,竹青一边探头关注着花厅里的动静,一边笑着劝道:

“少夫人歇一歇再过去不迟,我让蝉翼、玉板在花厅听着动静呢。”

“嗯。”

李小暖答应着,慢慢喝了杯茶,稍歇了一会儿,站起来往花厅进去了。

姚家四小姐坐在戏台前,专注的听着戏,一会儿拧眉一会儿欢笑,李小暖远远看着,微笑起来,到底是小姑娘家,就是有心事,也不过就那一会儿。

姚国公夫人附在王妃那一圈人最外边,手里端着杯子,仿佛在极专心的听着众人的闲话,眼神却不停的溜向花厅门口,见李小暖进来,忙放下手里的杯子,刚要站起来,又急忙顿住,仿佛只是挪动一下般又安稳的坐回去,端起空杯子,一边盯着李小暖,一边将杯子放到嘴边抿着。

李小暖远远看着几处看戏、说闲话的女人堆,吩咐丫头婆子上了几壶新茶,换了几样点心,又让人送汤水进来,张罗完了,才缓步往王妃处走过来,隔着人群,看着王妃和几家老夫人说得正高兴,也不近前,仿佛随意的挨着姚国公夫人坐下来,笑着陪说起了闲话。

“……前儿我们爷回来,说是见到了跟唐家三公子交好的那位林家大少爷,夸了好几句,什么人品好,才学好,脾气好,人长得也好,竟是处处都好。”

“林家?”

姚国公夫人一时反应不出这林家是哪家,“就是威远侯林家,这位林大少爷说是二房嫡长子,叫什么林怀业,我们爷平时可是难得夸奖谁。”

李小暖一边说着话,一边仔细的看着姚国公夫人,姚国公夫人凝神仔细想了想,看着李小暖笑了起来,“我也想起来了,就是刑部侍郎林大人家长公子。”

这会儿,闲家窗外阳光灿烂,冬天里能晒在阳光下,真是幸福啊。

嗯,如果再有粉有赏,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第二八四章默契

李小暖笑着,稍稍侧过头,看着正专心看戏的姚四小姐,“哪家的姑娘都是娘的心头肉,这是大事,夫人可要细心些,处处都妥当了才行呢。”

姚国公夫人顺着李小暖的视线看着女儿,眼睛湿润起来,“可不是,世子妃这话,可说到人心眼里去了,那我就过几天在给您回话。”

李小暖站起来,倒了杯茶端给姚国公夫人,两人闲闲的说起了吃食衣服、家长里短。

隔了两三天,姚国公夫人就亲自上门回了话,姚国公和姚四小姐,对这门亲事,都极满意,李小暖定了心,晚上和程恪仔细商量了,第二天一早,给王妃请了安,到议事厅打发了回事的婆子,就带人去了瑞紫堂。

白嬷嬷迎了李小暖进来,低声说道:“刚老祖宗还问,府里今天又待客了?”

说着笑起来,“这刚念叨完,您就来了。”

李小暖摇着头失笑起来,这老太妃,真是越老越像个孩子,到了正屋门口,李小暖转身接过竹青手里的朱漆小提盒,白嬷嬷掀起帘子,李小暖笑意盈盈的进了屋。

老太妃正端坐在榻上,捻着佛珠,闭目念着经,李小暖曲了曲膝,拎着提盒走到榻前,侧身坐下,将提盒放到榻几上,顾自打开,从里面取了只琉璃盖碗出来。

老太妃嘴里认真念着经,眼睛却眯缝着,仔细看着李小暖的一举一动,李小暖取出琉璃盖碗,将提盒提起放到旁边的桌子上,转回来,坐到老太妃身边,推了推老太妃,笑着说道:

“老祖宗,等会儿再念经,先跟我说说话儿,前天我在书上看了个做点心的新鲜法子,昨天试了一回,还真是不错,今天早上赶着又做了一回,带了碗过来先给老祖宗尝尝。”

李小暖一边说,一边伸手取过琉璃盖碗,拿下盖子,递到了老太妃面前。老太妃探过头,仔细看着琉璃碗底里微微有些泛黄的酥酪一样的东西,皱着眉头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李小暖将碗塞到老太妃手里,转身打开棉帕子,取出里面包着的银调羹,递给老太妃,“老祖宗尝一尝,看看合不合您的口味。”

老太妃接过调羹,尝了小半匙,慢慢品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挺有味儿,用的姜汁?”

“嗯,牛乳和姜汁,加了点糖。”

老太妃慢慢吃了,放下碗,接过李小暖递过来的帕子拭了拭嘴角,“冬天吃这个,倒也舒服,这法子有趣。”

“可不是有趣极了,等会儿我去小厨房,把做这点心的法子教给那些婆子,往后就让她们常做了给您吃。”

李小暖将琉璃碗送到旁边的几上,笑着说道,老太妃瞄了她一眼,“不用,她们学了,也没你做的好吃。”

老太妃断然拒绝道,李小暖挑着眉梢,一边笑一边认真的点着头,“老祖宗说的极是,小恪也说我做的比厨房那些人做的好吃,我还会做别的点心呢,明天再做些,给老祖宗拿过来尝尝。”

老太妃露出笑容,满意的点了点头,李小暖往老太妃身边蹭了蹭,拉着老太妃的衣袖,声音软软的央求道:

“老祖宗,孙儿媳妇今天来,还有事求着老祖宗呢。这事吧,孙儿媳妇难为了好几天了,就怕说了,老祖宗万一要是不答应,可怎么办才好?那就是真的没有一点法子了,孙儿媳妇只好病倒了。”

老太妃挑着眉梢,看着愁眉苦脸的李小暖,伸手拍开她的手,“你先说,我听听再说。”

“老祖宗,这事吧,说来话长。”

李小暖蹭到老太妃身边,挨着她坐下,从最初程恪和姚国公家大小姐议亲开始,一路说到前儿姚国公夫人求到自己这里,愁肠百结的叹着气,

“老祖宗您看,这事说起来,那姚家大小姐也罢,四小姐也好,都是池鱼,我想管吧,又没本事管,不管吧,又是在忍不下这个心来,老祖宗,您说这事怎么办才好?”

“这事,你心里早有主意了吧?说吧,想指派老祖宗给你挡哪路兵?开哪条道?”

老太妃往后靠到靠枕上,瞄着李小暖,直截了当的说道。

“看老祖宗说的,我哪敢指派您挡什么兵……”

“你要是真不敢,那可就算了。”

老太妃拖着声音,慢吞吞的说道,李小暖忙凑上去,拉着老太妃胳膊,笑嘻嘻的说道:

“虽说不敢指派老祖宗,可老祖宗的吩咐,那就更是不敢不听了,老祖宗,这事吧,也巧了,那天,偏巧就听小恪说起了林家二房大公子,说是人品好,也正好到了议亲的年纪,一打听,竟是处处都合适,初五那天,和姚国公夫人一提,没成想,姚家也是千肯万肯。”

“林家?你和林家搭上话了?”

“没有,哪里搭得上话?这不,只好找到老祖宗您了么。”

“我和林家更搭不上话!”

老太妃断然说道,李小暖抿嘴笑着,”不用您和林家搭话,您和靖北王妃说一声,让她问问不就行了。”

老太妃斜睇着李小暖,李小暖忙往前挪了挪,接着说道:

“老祖宗,年前靖北王妃不是遣人过来过嘛,就是问您年后哪天有空儿,她要过来给您拜年那事儿,老祖宗您看看,咱们哪天有空好?”

老太妃舒服的往后靠过去,眯着眼睛看着满脸殷切的李小暖,缓声问道:“这事,小恪也赞成?”

“嗯。”

“宫里呢?”

“嗯。”

老太妃闭着眼睛,沉默了片刻,睁开眼晴看着李小暖,叹了口气答应道:”就后天吧,你这死丫头,净扰我清修!”

“老祖宗早就修得清楚明白了,哪还用只修?这会儿该以佛心入世济困才是,老祖宗就先从我这儿济起吧?”

李小暖眉飞色舞的说道,这事,老太妃肯出面,也就成了七八成了。

隔天,靖北王妃一早就到了汝南王府,汝南王妃带着李小暖迎在二门里,接了靖北王妃,一路送到了瑞紫堂,白嬷嬷接进去,李小暖跟进去侍候着,靖北王妃和老太妃直说了差不多一天的话子才满心不舍的告辞回去。

隔了两天,靖北王妃就遣人回了话,送了林怀业的八字过来,又取走了姚家四小姐的八字,两家分别送去合了八字,竟都合出天作之合的卦相来,李小暖张罗着,老太妃做了姚家的媒人,靖北王妃做了林家的媒人,这门亲事就算定了下来,只等着出了十五换庚帖、下小定礼了。

程贵妃得了信儿,翻来覆去思量着,笑意越来越浓,宫门口内侍禀报着,程贵妃忙接了皇上进来,喜气盈盈的侍候着皇上去丫斗篷,又去了外面的大衣服,坐到榻上,奉了茶上来,皇上面容疲倦的往后靠着,看着喜气盈盈的程贵妃,笑着问道:”有什么喜事?”

“喜事倒算不上,就是心里高兴罢了,下午我让喜大富给母亲送几盏今年新鲜样的花灯过去,喜大富回来说,母亲正忙着给人做媒人呢!”

“噢?”

皇上也惊奇起来,直起上身,将手里的杯子递给程贵妃,”是哪家?竟有这么大的面子。”

“是姚国公家四姑娘和威远侯林家二房嫡长子林怀业。”

程贵妃接过杯子,重又换了杯子,泡了茶奉上来,侧身坐到榻沿上,接着说道:

“正月十一那天,靖北王妃到府上给母亲拜年,听说两个人直说了一天的闲话,隔天,母亲和靖北王妃就张罗着议起这门亲事来,母亲做了姚家的媒人,靖北王妃做了林家的媒人,这亲事倒也罢了,去年母亲肯出瑞紫堂受了礼,如今竟还有了给人做媒的兴致,我只高兴这个。”

程贵妃说着,眼泪涌了出来,忙侧过身,用帕子按住眼角,皇上眼神温和的看着她,缓声安慰道:”老祖宗既然想开了,自然就和从前不同,这是喜事。”

“嗯。”

程贵妃按了按眼角”转头看着易上,想了想,迟疑着说道:

“皇上,妾有个不情之请……”

“嗯,你说就是。”

皇上示意着程贵妃,低头喝了口茶,程贵妃顿了顿,才低声请求道:”皇上,林氏这些日子修身养性,性情比从前沉稳了许多,妾想……求皇上个恩典。”

皇上手里的杯子在唇边顿了顿,低头喝着茶,程贵妃小心的看着他,带着丝怯意的低声说道:“大家都和和乐乐的好。”

皇上将杯子递给程贵妃,嘴角露出丝笑意来,声音平缓的说道:“就依你,林氏晋三品捷好,还住到原来的宫里去吧!”

程贵妃站起来,跪地磕头谢了,满眼喜色的站起来,叫了内侍进来,传了话下去。

李小暖了了件大心事,心情无比轻松,和程恪嘀嘀咕咕的商量着,要程恪正月十五还带她看灯去,程恪自是无不答应,早几天就让人备了船,又亲自挑了几坛果酒送到了船上。

第二更,下午2点前,

亲爱滴,投粉投粉,打赏打赏,老说这个,小闲真是不高雅,检讨下

第二八五章平等

元宵节前两天,周婉若打发人正正式式的送了张帖子给程絮仪,邀她正月十五那天到诚王府灯楼上看灯去,程絮仪惴惴不安着,寻了空找了李小暖,期期艾艾的将帖子递给了李小暖,李小暖笑着替她应了,叫了兰初进来,吩咐了那天的车子和随过去侍候的婆子、丫头,以及打赏等一应要用的物什,想了想,又叫了田嬷嬷进来,挑了个老成知礼的嬷嬷,到时随着程絮仪过去,以便贴身指点一二。

程絮仪眼睛亮亮的辞了李小暖,兴奋的红着脸,欢喜异常的回去了。

到了元宵节,李小暖看着人打点好各处,打发程絮仪去了诚王府灯楼,送王妃出了门,就回去换了衣服,和程恪一起上车顾自闲逛去了。

程恪和李小暖头挤在一处,透过绡纱车窗往外看着热闹,程恪双手从背后搂在李小暖腰间,一边往外看,一边低声说着闲话,

“……你那半阕词,可把钱继远害苦了,只怕他这一年里头,没做别的,就琢磨这半阕词去了,还真是,这一年真没听说他写出过什么新诗新文。”

程恪一边说,一边笑了起来,

“我跟你说了没有?前几天,他让人在大慈云寺四处贴了告示,悬赏千金求那下半阕词,看来想了这一年,也没想出合意的来,他也太过挑剔了些,前儿我拿给你看的那几阕词,我看着哪一首都极好,偏偏他说什么没翻出新意来,什么转的不好,小暖,你那下半阕词到底是什么,念给我听听。”

李小暖转过头,斜了眼程恪,“你这话真是越来越多了。”

“嗯,我也就跟你话多,你念给我听听。”

“让我想想,”

李小暖用食指抵着下巴,仔细想了想,俯到程恪耳边,低低的念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程恪仔细听着,慢慢跟着念了一遍,呆了半晌,才叹了口气,低下头,若有所思的看着李小暖,李小暖急忙摆着手,“我告诉过你,不是我写的,真不是我写的,我哪里写得出这样的词来?真是我从书里看到的。”

程恪满眼笑意,低着头,额头顶着李小暖的额头,仿佛想起什么般,低声说道:“那一年,我去上里镇看你……”

“怎么是看我?我那时又不认识你!”

李小暖低低的嘟嚷着,程恪笑了一阵子,轻轻咳了一声,接着说道:“好吧,不是看你,是去看荷花,那一年,我去上里镇,在上里镇旁边那个什么山上,古萧说了一句诗‘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是你念给他,让他画出这句诗来,回来我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这人面桃花的出处,你也念全了给我听听,我知道,肯定不是你写的,是你从书里看到的,你念给我听听。”

“真不是我写的,我都告诉你了,我连个对联都对不出来,哪会写什么湿啊干的。”

李小暖扭过头,抬手掀着帘子,就要往外看热闹去,程恪伸手搂过她,低着头,凑到她耳边,“外头有什么好看的,咱们说话,我知道肯定不是你写的,我记下了,你念给我听听。”

李小暖转头看着他,想了想,低声念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这四句,我只喜欢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句,后面两句太悲了,不好。”

程恪脸贴着李小暖的面颊,默默念了几遍,突然笑了起来,“都说姻缘天定,果然果然!咱们两个就是天生的一对,上里镇那个门里,也就种种桃花,小暖,咱们两个,生生世世都做夫妻。”

李小暖失笑起来,抬手拍着程恪的脸,“这辈子怎么样还说不好呢,还生生世世呢!”

“这辈子有什么说不好的?全是好的。”

“你看看老祖宗,当初和老太爷不也是恩恩爱爱,好的不能再好了,后来竟闹到了那一步……”

李小暖不愿意再说下去,转过头,伸手又去掀车帘子,程恪一把抓回她的手,看着她,认真的说道:“小暖,我不会象老太爷那样,你也不是老祖宗那样的脾气,咱们两个,一辈子都跟现在这样,你放心。”

“我放心。”

李小暖仰头看着满脸认真的程恪,突然叹了口气,转过头,从程恪手里抽出手,又要往外看去,程恪拉回李小暖,满眼固执的看着她,“你没放心,小暖,我对你的心……”

“我知道,我都知道,这会儿,你这心里,只有我,只有李小暖,可往后的事,往后的事谁知道呢,连天道都会变……你也别再纠缠这个了,那心要变,自己就变了,也由不得你,唉,你怎么老是纠缠起这个来?”

李小暖微微蹙着眉头,看着程恪,有些无奈的说道,程恪抬手抚着李小暖的面颊,“小暖,你心里若是不安宁,我也不安宁,你且放心,我知道你跟别人都不一样,我也跟别人不一样,这辈子,我就守着你一个。”

李小暖抬手圈着程恪的脖子,头稍稍往后仰着,眼珠微转,不知道在想什么,想着想着,突然笑了起来,直笑得倒在程恪怀里,笑了好大一会儿,才抬起头,看着程恪,认真的说道:

“我心里安宁着呢,我有什么不安宁的?往后若我年老色衰,你也别守着我,鸡皮鹤发的看着多难看、多没意思啊,你去找水灵灵、鲜嫩的小姑娘去,我也去找几个象千月那样的美人回来看着,咱们两个,各得其所,你说好不好?”

程恪愕然睁大眼睛,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小暖,片刻间反应过来,几乎跳了起来,“不行!你敢?!你若敢打了这样的主意,我……我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