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三娘传了午膳来。

傅庭筠回屋用膳,赵凌和杨玉成、金元宝等人就在厅堂里吃了午饭,然后一起去了赵凌的卧室。

刚刚坐下,杨玉成已迫不及待地道:“探听清楚了。这鲁成,是鲁家的庶子,因嫡子骑马摔坏了腿,他几个叔叔都嚷着想‘借袭’,他的嫡母没有办法,这才让鲁成袭了职,也正因为如此,鲁家的人都不怎么买他的面子。后来他继娶了原甘肃总兵李运兰孀居的妹子,这才升了庄浪卫佥事。这些事,庄浪卫的人都知道,根本不用我们去打听。”

赵凌很是意外。

金元宝见了忙道:“九爷,你可别轻瞧他,他这个人,说起来也是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了。”

赵凌挑了挑眉。

金元宝道:“后来李运兰因丢失哈密卫被下了大狱,大家都以为鲁成会休了李氏。结果鲁成不仅没有休妻,还上上下下为李运兰打点,李运兰被贬为庶民的时候,他送了百两黄金的程仪,并派了贴身的侍卫护送李运兰回乡。”说到这里,带着些洞察世事的了然笑道,“所以颖川侯任甘肃总兵后,第一次见的人,就是鲁成,鲁成也因此被颖川侯任了先锋攻打哈密卫。”

赵凌笑起来:“这个鲁成,很有意思!”像寂寞的棋手找到了对局的人般兴致勃勃起来,脸庞也因此显得神采奕奕。

杨玉成冲着赵凌呵呵地笑:“您要是知道了另一件事,就会觉得更有意思了!”

赵凌笑望着他。

杨玉成压低了声音“陌毅到张掖后纳了个小妾,姓鲁。”

赵凌愣了愣,然后大笑起来。

笑声爽朗欢快:“是有点意思!”

阿森沏了茶端进来,奇怪地看了赵凌一眼,轻手轻脚地退出来,跑去了傅庭筠那里。

“姑娘,姑娘,您和九爷上街都买了些什么?”他好奇地问。

傅庭筠把头巾拿出来给阿森看:“很漂亮吧?”

想到这是赵凌送的,她脸微微有点红,带着几分羞涩。

阿森连连点头:“很好看哦!”然后奇道:“这是回回人的头巾吗?”

“嗯!”傅庭筠应着,把头巾试着戴在头上。

黑色的丝绒布料,绣着金色的丝线,富丽堂皇,映衬着傅庭筠白玉般的脸庞,乌黑的眉毛,红润的嘴唇,那分明的颜色,在她的眉宇间逼出十二分夺人的魅惑来。

“傅姑娘,”阿森赞叹地望着傅庭筠,“您戴着这个可真漂亮!”

“真的?”傅庭筠又惊又喜,去照镜子。

郑三娘进来,见傅庭筠戴着头巾在妆奁前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犹豫片刻,还是轻声道:“姑娘,这是回回人的东西,您就在屋里戴着玩玩也就罢了。”

傅庭筠有些失望。

只在屋里戴着玩玩,那赵凌怎么能得看见呢?

要不,找个机会让他瞧一眼?

他肯定会大吃一惊,盯着自己看的。

念头一闪,她顿时面红耳赤。

他现在已经常做些让她窘然的事来,她要是再戴着他买的头巾在他面前晃悠…那岂不是告诉他她很喜欢!

傅庭筠咬了咬唇。

他会不会以为她喜欢他这样对待她呢?

那,那还是别让他看见好了。

心里这么想着,她的情绪还是低落下去。

傅庭筠“哦”了一声,把头巾放到了箱笼里,决定把这件事抛到脑后,问起郑三来:“还没有回来吗?”

二百两银子可是笔不小的数目,任谁带在身上都会为安全的事有点担心。

“还没有。”郑三娘见傅庭筠对她的话从善如流,很是高兴,笑盈盈地道,“姑娘不用担心,我家里的常年在外面走动,不会有什么事的!”

傅庭筠“嗯”了一声,不再说什么,阿森就要她看他写字:“我今天练习了一上午,不用照着书就全都会写了。”

“阿森真是越来越聪明了。”傅庭筠忙夸奖阿森,让他把沙盘拿进来,看他写字。

不一会,郑三回来了,没买着皮袄,倒带了七、八张狐狸皮和一匹青色素罗回来:“…最好不过是灰鼠皮,都是半新的,正好碰到个胡商有皮子卖,我就做主买了几张回来。”

傅庭筠摸着那油光水滑的狐狸皮,直称赞郑三会做事,让郑三娘服侍他下去吃饭,把新买回来的毛毯铺在了炕上,开始裁衣。

这样过了两天,她纫好了正身,他们开始起启程去张掖。

赵凌特意来叮嘱她:“把新买的地毯铺在马车里,暖和些。”

傅庭筠点头。

赵凌却盯着她手上那件明显就是件男子衣衫的青色素罗看:“这是给谁做的?”眉头微蹙,表情隐隐含着几分不悦。

傅庭筠在他盯着她手上的青色素罗时就有些不自在。

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帮他做衣服了。

虽然说上次是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这次是为了还他寒衣,但她还是希望赵凌不要有什么误会的好。因而听赵凌那么一问,她哪里还会多想,急急地解释道:“你把皮袄让给了我,我原想买一件还给你,谁知道没有合适的,正好遇到有好皮子,就寻思着帮你做一件…”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赵凌的眉头已舒展开来,眼里隐隐露出些许的笑意。

“那你慢慢做吧!”他温和地道,“也不急着穿,小心眼睛就是了。”然后打马往前跑去:“我们今天在庄浪卫驿道旁的客栈歇脚。”

杨玉成等人笑着应是。

傅庭筠却觉得一向都很沉默的赵凌突然像商队的管事那样喊着话,举止显得有些异常。

或者,男人骑在马上就会豪情满怀,与平时有点不一样?

她思索着,笑着摇了摇头,低头缝着衣裳。

赵凌他们骑着马,傅庭筠他们坐的也是马车,脚程很快。

出了庄浪卫没几天,就过了凉州卫,在永昌卫附近的水泉儿驿站隔壁的客栈落脚。

水泉儿,顾名思义,这地方有水。

很多商队都会在这里歇歇脚,补充水源,然后往西去。

下马车的时候,有商队离开。

他们擦肩而过。

傅庭筠看见了在永靖县买东西时遇到了那个八字胡,他正坐在商队领头的骆驼上,看那样子,是这商队的领队。

八字胡也看到了他们。

他微微一愣,朝着赵凌点了点头,带着商队往西去了。

金元宝低声问赵凌:“九爷认识这个人?”

“不认识!”赵凌望着眼前这支不下千余头骆驼的商队,正色地道,“在永靖县买东西的时候遇到过一次。”

杨玉成忍不住道:“我去问问,看是谁家的骆队,这样大的手笔。”说完,也不待赵凌同意,径自朝客栈柜台去。

“你们问叶老爷啊!”掌柜笑呵呵地道,“那是山西大通号的商队。”

赵凌等人不由动容。

第72章 借势

傅庭筠问赵凌:“山西大通号是干什么的?”

“他们是做南北贸易的,”赵凌沉吟道,“是宝庆楼最大的股东。”他颇有些感叹地道,“我原以为他们只是和关东做药材、毛皮生意,没想到他们还组商队和大食人做生意。”

傅庭筠觉得这些和她的关系都不大,她更关心什么时候才能把赵凌的皮袄做好。

出了永昌卫,下起了鹅毛大雪。

雪花飘飘洒洒的,不过两盏茶的工夫,四野已是白茫茫一片。

他们在山丹卫东乐驿旁边的客栈避雪,下了马车却看见留着八字胡的叶老爷一个人背手站在客栈门口,表情严肃地望着天空的飘雪,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见赵凌,他微微有些惊讶,但还是客气地朝着赵凌点了点头。

赵凌也颇为意外,点了点头,和叶老爷擦肩而过,进了客栈。

杨玉成不禁回头瞥了叶老爷的身影一眼。

金元宝道:“要不,我们今天就在这里歇一晚吧?雪太大了,要是走不到下一个驿站就麻烦了。”

赵凌点头。

金元宝向掌柜要了几间客房。

刚刚安顿下来,外面一阵喧哗。

郑三娘给傅庭筠铺好了床,帮郑三收拾客房去了。傅庭筠埋头给皮袄镶边——边镶好了,皮袄也就可以穿了。

喧哗声却越来越大,不一会,朝傅庭筠他们住的地方来。

“没有?没有也给老子腾两间出来!”一个粗鲁的声音大嚷大叫着,“你是不是不想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