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送走了陌毅,夫妻俩坐在内室临窗的大炕上说话。

“皇上私下召见我的时候跟我说,秦飞羽虽然武艺高超,可带兵打仗却不是单凭武艺高超就行的,”赵凌沉声道,“让我跟着陌毅好好地学习怎样行军布阵,以后也可以独挡一面。”

秦飞羽是皇上在潜邸的侍卫,后又有从龙之功,皇上登极后任命他做了大同副总兵。

傅庭筠大吃一惊:“难道秦大人他…”

赵凌悄声道:“皇上把他调回了京都,任他做了腾骥卫都指挥使。”

傅庭筠抹汗:“那你以后岂不是会调往大同?”

赵凌见气氛紧张,打趣道:“你就那么肯定我能行?”

“你要是都不行,别人就更不行了。”傅庭筠挺了挺脊背,很是自信地道。

赵凌笑了起来,随即又敛了笑容:“皇上让我们过了八月十五就启程,以后家里的事又要靠你一个人了…”露出愧疚之色。

“好男儿志在四方。”傅庭筠忙道,“难道还能比我们在张掖的时候苦不成?”

“那倒也是。”赵凌重新笑起来,又安慰傅庭筠,“不过,我每年都会回京都述职,到时候我会在家里住些日子的…”

可到底不能像现在这样时时相见…

虽然还没有分离,但只想一想傅庭筠的眼眶就忍不住湿润起来…却不想让赵凌看见了不安…她扑到了赵凌的怀里,脸在他的怀里蹭着,想把眼中的水气消失灭迹,可鼻间萦绕的,全是那熟悉而温暖气息…赵凌那隐忍的表情猝然间出现在她的脑海里…他走的时候,自己怀着身孕,他回来的时候,自己还在孝期,她先是顾着呦呦,后又忌讳着是在张家的另院里,半推半就的时候多,让他痛快的时候少…从此一去,夫妻之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这么一想,她突然间心痛如绞。

她抬起头来,被泪水浸湿过的眸子在灯光下如宝石般熠熠生辉:“不是还有两个月吗?”

赵凌微愣,不解她是何意。

傅庭筠面颊泛起一道红云,低着头,把赵凌推倒在了大炕上。

赵凌不敢相信。

他捧着她的脸,惊讶的望着她。

她只觉得全身都像被火烤似的,眼睑半垂地呢喃道:“不是还有两个月吗?”

赵凌明白过来。

他哈哈大笑。

转身将傅庭筠压在了身下。

明亮的目光如夏日的艳阳般迸射出火热的光芒:“阿筠,你可真是让我稀罕!”手已有些迫不及待地伸进了她的衣襟。

傅庭筠挣扎着。

赵凌只道是自己太急切,她有些不舒服,忙用肘支了身子。

傅庭筠翻身,再次把赵凌压在了身下,学着他的样子把手伸进了他的衣襟,嘴里嘟呶着:“我来…”

赵凌噙满笑意的眸子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她,慢慢地松开了手…

傅庭筠吹了炕桌上的灯。

静谧的夜晚,除了呻吟声,还不时传出诸如“你快点”、“我没力气了”之类的声音…

第191章 上任

离别在即,夫妻两人都十分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赵凌几乎推了所有的应酬,有空就在家里陪妻子和女儿,不时带着母女俩出去走走,城西的白云观,西直门外的翠峰庵,商家林立的鼓楼街,风景秀丽的玉鸣山,就是连七月初七的灯会,七月十五中元节的庙会,他也顶着呦呦牵着傅庭筠在人群里挤了一回,待到八月十二进宫接了圣旨,定下了八月二十启程的日子,他更是一反往日的低调,不仅买了烟花在家里放,在家里祭拜过月神娘娘之后,全家人去了东安门外的花灯会,各式的花灯、桃木雕的镯子、鎏银的雪蛾、黄铜的顶针,七七八八的买了一大堆,糖、粉团、荷梗、孛荠、瓜子,呦呦手里拿的,荷包里装的,都有些顾此失彼了。

傅庭筠看着,笑中含着泪,除了春季给赵凌赶制的秋裳,在西大街买的便鞋、皮靴,在鼓楼街买的文房四宝,满满地装了十二个箱子,还觉得荷包、网巾、腰带这些东西应该多带些过去。

赵凌拦着她:“好像我要去一辈子似的。”他亲了亲傅庭筠的面颊,“明年三月我就回来了。”

“听陌毅说,你们去了第一件事就是练兵。”傅庭筠道,“只有安心跟在身边,他又是个半大的孩子,哪里懂得照顾人?从家里多带些东西去总是好的。”

赵凌笑道:“那也不用像搬家似的。”然后拉了傅庭筠:“走,走,走,我们看呦呦荡秋千去。”

前几天他和来休沐的金元宝一起动手,给呦呦做了架秋千。

傅庭筠知道他是怕别人笑他带了这么多东西到任上去,不够大气豪爽,想着京都到宣同的驿路很方便,以后再断断续续地托人带过去也是一样,遂笑着放开了,和赵凌去了后院。

呦呦还小,赵凌做了个像篮子似的藤筐把呦呦用布带子固定在藤筐里,童氏几个也不敢用力地推,那秋千不过微微荡了荡,呦呦已经快活得像小鸟似的。

见了傅庭筠和赵凌,扬着红扑扑的小脸喊着“娘”和“爹爹”,把赵凌的心都喊酥了,跑过去和呦呦荡秋千玩。

傅庭筠笑着给父女俩泡了金银花露,招呼他们喝茶。

郑三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太太,九爷,”他扬着手里的一张大红帖子笑道,“旗手卫左卫指挥使王义携家眷来访!”

“啊!”傅庭筠惊呼,不禁喜出望外,“前些日子还收到王夫人的信,提也没提到京都的事…”

他乡遇故知,赵凌也很是高兴:“可能是想给我们一个惊喜吧!”说着,抱起呦呦来亲了一口,笑道:“我们去认识认识两个小姐姐去。”

呦呦性情温顺,闻言笑眯眯地点着头。

一家人去了大门口。

三年不见,王义和夫人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倒是王家的大小姐和二小姐,一个已经十三岁,亭亭玉立的,已经是个大姑娘了;一个已经十岁,眉宇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沉稳。

傅庭筠一手揽了王家大小姐,一手揽了王家二小姐,激动地对王夫人道:“这要是偶然间碰到,我都认不出来了。”

王夫人呵呵地笑,指了正被赵凌教着喊王义“伯伯”的呦呦道:“这就是你们家的大妞吧?长得可真是标致,看样子也是个活泼好动的。”然后伸了手,“来,给伯母抱抱。”

呦呦不认生,张开手臂投到了王夫人的怀里,把个王夫人高兴的得直“哎哟”。

王家的两位小姐就睁大了眼睛望着呦呦。

王夫人就指了两个女儿:“这是大姐姐,这是二姐姐。”

呦呦虽然已经会说话了,可始终只会两个字两个字的往外蹦,鹦鹉学舌地喊着“大姐”和“二姐”,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王家二小姐就跑过去捏着呦呦的小手,十分好奇的样子。

王夫人就训斥她:“别把妹妹弄疼了。”

“不会,不会,我轻轻的。”王家二小姐忙辩道,还回过头来看了看傅庭筠。

傅庭筠就上前轻轻拍了拍王家二小姐的肩膀,示意她自己并没有在意。

王家二小姐松了口气。

赵凌看着忙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王大人和王夫人快请屋里坐。”

两家也算是通家之好了。

一行人去了正房的厅堂。

大家分主次坐下,丫鬟上了茶,王义和赵凌说起颖川侯来:“…原准备早点来,可何大人说,他对那边不熟,让我晚两个月再启程,甚至没来得及送送侯爷。侯爷对我,可谓是恩同再造。听说侯爷的两位小公子如今还留在京都,我准备过两天登门拜访。”颇有些让赵凌引荐的意思。

赵凌只当没听懂,笑道:“如此也好。”又道,“难道得您、陌将军、林迟、陶牧我们几个都在京里,明天我来做东,到蓬莱阁,我们小聚一番。”说着,高声喊了“安心”,吩咐他,“你去给几位大人下帖子,然后到蓬莱阁给我们订桌酒席。”

安心应声退下。

王义眼底浮现一丝困惑,但重逢的喜悦很快掩没了这一丝的不快,他高声应着“好”,和赵凌说起别后的情景,知道赵凌即将任陌毅的副手,他掩饰不住兴奋:“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这帮从甘肃总兵府出来的,如今个个也都算是有了一席之地。”又鼓励赵凌,“陌毅打仗很有一套,你跟着他,要好好学才是,争取以后也能独挡一面。”十分的真诚。

傅庭筠不由庆幸她和赵凌遇到了王义夫妻这样诚心待人的人。

饭后,王义和赵凌去了书房,继续议着朝中大事,傅庭筠和王夫人则去了内室。

王夫人问起阿森来。

傅庭筠笑道:“在先生家里读书,晚上才回来,准备明年二月参加童子试,如今可用功了。”眼角无意间瞥过正和呦呦玩耍的王家两位小姐,发现两个小姑娘都正耸着耳朵听着。

她不由莞尔。

王夫人则说着“那就好,那就好”:“我看他十分的机敏,若是能考取个功名,以后也能搏个前程。”

“正是。”傅庭筠笑着,就委婉地把萧姨娘来过的事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听着一愣,沉吟半晌道:“你是说,我们最好不要和颖川侯来往吗?”眉宇间也有些不悦。

“不是,不是。”傅庭筠忙道,“只是我们如今不太好去辅国公府。”

王夫人神色微霁,道:“你放心好了,这件事我会跟我们家大人说的。”然后叹道,“颖川侯…也太艰难了些…”

傅庭筠也有些黯然。

屋里多了一丝伤感。

孩子们感受到大人的情绪,都有些不安地望着她们。

傅庭筠忙打起精神来笑道:“王夫人来得正好,杨叔叔定在十月初十成亲,我从来没有经历这种事,到时候了少不得要请您过去帮帮忙。”

王夫人满口的应了,说起了杨玉成的婚事,气氛这才重新热烈起来。

而陌毅等人知道王义来了京都,轮番为王大人他们一家接风,傅庭筠也作为陪客参加了几次宴请,这样一闹,转眼就到了八月十九。

收拾箱笼,进宫谢恩,第二天一大早,傅庭筠抱着呦呦,和阿森、杨玉成、金元宝等人把赵凌送到了十里铺。

赵凌轻轻摩挲着女儿的头顶,目光却落在妻子的身上:“好好照顾自己,开春我就会回来的。”

傅庭筠微笑着点头,鼻子却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