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哎呀”一声,忙吩咐墨篆:“还不快去倒茶!”

墨篆笑着应声而起。

俞敬修就道:“吴氏来找你要衣裳了?我看她平日一声不吭的…会不会是旁边的丫鬟、婆子撺唆的…”

范氏一愣,随后心里一酸,含泪道:“难道我还冤枉她不成…”一句话没说完,泪珠儿已落了下来。

“不是,不是。”俞敬修忙掏出帕子给她擦着眼泪,“我就是这么一问罢了!你不要误会!”

范氏由着他帮自己擦着眼泪,哽咽地道:“我也知道吴姨娘是个老实人,要不然娘也不会挑了她放到我们屋里,只是这人总是会变的…”

俞敬修听着眉头微蹙,有些不悦地道:“算了,这件事你别说了…”

那吴氏也是个美人儿,只因人是俞夫人送来的,所以俞敬修特别的不喜欢…范氏是知道的,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见俞敬修不高兴,立刻就转移了话题:“你和爹爹说什么呢?竟然把嗓子都说干了?”

“是关于赵凌的事…”俞敬修自然不会对范氏有所防备,他心里正得意着主意被父亲采纳,话也就脱口而出,又觉得有些不合适,立刻打住了话题,笑道,“都是些外面乱七八糟的事,说了你也不知道!”

范氏正是无聊的时候,闻言笑道:“相公告诉我,我不就知道了!”又道,“这赵凌是什么人啊?”

“一个武夫。”俞敬修撇了撇嘴,神色间露出些许的不屑,抬头看见墨篆端了茶进来,他端过了茶盅,道,“岳母那边还没有信来吗?”

范氏怀孕,俞夫人亲自写了封信派人送去了范太太那里。

“算着日子,应该这两天有回信了…”范氏应着,突然想到前些日子好像听人提起宣府那边在打仗,她不由道,“那个赵凌,是宣府总兵吗?”

“就凭他,也能做宣府总兵?”俞敬修冷笑,“不过是给陌毅擦屁股的家伙罢了!”

范氏听了更好奇了:“陌毅是什么人?为什么说这个赵凌是给他擦屁股的?”

“这些事你别管了。”俞敬修不想说这些,笑着用牙签挑了块冬瓜蜜饯递到了范氏的嘴边,“你现在的责任是好好地养胎,其他的事,就不要多要想了!”

范氏笑着吃了蜜饯,好奇心却不减。

第二天,差了墨篆去打听。

墨篆回来的时候脸色却有些发白。

“少奶奶,”她在范氏耳边道,“那个叫赵凌,是宣府的副总兵,因有从龙之功,今年不过二十四、五岁,已是三品大将。”她说着,语气一顿,“听说他的太太…姓傅。”

“姓傅?”范氏大惊失色地道:“你可听清楚了?是谁说的?”

“外面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呢?”墨篆道,“说这次赵凌立下了大功,那傅氏恐怕要封诰命了!”

第210章 不甘

“诰命!”范氏听着,倒吸了一口凉气,她脸色不禁有些发青,沉声道,“你可打听清楚了,这个傅氏,是那个傅氏吗?”

墨篆神色一黯,不由咬了咬唇,低声道:“我怕弄错了,还特意去问了上次老爷在家宴请两位傅大人时在花厅里奉茶的丫鬟,那丫鬟说,她当时记得很清楚,老爷称傅氏的丈夫作‘赵大人’来着。”

“这么说来,是真的了!”范氏喃喃地道,目光有些发直。

难道真如婆婆所说,傅氏的八字很好?

要不然,在那么乱的情况之下,她怎么会路遇贵人?不仅逃了出来,而且还嫁了个少年得意的丈夫,甚至小小年纪,就夫荣妻贵,得了诰命呢…

一时间,她心里乱糟糟的。

“那丫鬟既然看见过赵凌,可知道那赵凌长得怎样一副相貌?”鬼使神差般,范氏问道,“是什么出身?对傅氏可好?”语气中隐约透着几分不甘的期待。

墨篆听得明白,顿时也有些心乱,道:“那小丫鬟是俞总管的人,平日里口风很紧。不过是看在我与她交好的份上,偶尔会说几件无关紧要的事给我听,若是我仔细地盘问,只怕她会起疑…”

白色绣兰花的杭绸帕子被范氏捏成了一团。

她不悦地道:“那就想办法打听去!我就不信,这府里如那铜墙铁壁,就没一丝缝的。”

墨篆低声应“是”,踌躇道:“少奶奶,要不,我让大少爷身边的澄心帮着到外面打听打听?”

上次俞夫人喊了他去问俞敬修的行踪,就是澄心来给俞敬修报的信。

“好,”范氏神色一振,道,“他若机敏,我自有打赏。”

墨篆应声退下。

范氏有些烦躁地把脚边的大迎枕踢到了炕脚。

傅庭筠正笑盈盈地端着茶和雨微在说话:“你听谁胡说八道?这仗还没有打完,怎么会有封诰下来?再说了,就算是有,也是先封婆婆,哪里可能封到我头上来?别人起哄,你怎么也跟着凑热闹?”

雨微笑道:“我这不是盼着皇上能看在九爷立了大功的份上下旨荫封三代吗?”

傅庭筠大笑起来:“九爷这次能全身而退已是菩萨保佑了,你也太贪心了些。”说着,笑容渐敛,正色道,“那些不过是虚名,虽说我也爱这虚名,总觉得这是九爷拿命换来的,受之有愧,受之不安…”她呐呐道,“也不知道这仗什么时候能打完?有没有反复?”话没有说完,眼中已有泪光闪动。

雨微看着傅庭筠这些日子吃了长斋,每日想的就是宣府的战事,听到外面有这样的传言,特意说给傅庭筠听,原本是想哄她开心的,谁知道却又让傅庭筠想起宣府的事来,她不禁暗暗后悔,忙道:“上次我们去潭柘寺给九爷上香的时候不是遇到了肁先生吗?肁先生不是说九爷没事吗?他可是皇上的军师!他既然说没事,九爷肯定会没事的。您不要总是想着九爷的事,下个月初十是大少爷的周岁礼,再两个月二爷要参加院试…”

“关心则乱嘛!”傅庭筠听着有些歉然朝着雨微笑了笑。

有事忙着,太太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雨微松了口气,趁机拿了张红单子出来:“太太,这是大少爷周岁礼宴请的名单,您看看还有没有添减!”

傅庭筠接过了单子,和雨微商量着要请的客人。

珍珠进来通禀:“太太,陌夫人来了!”

肯定是为宣府之事而来——这些日子,她们经常互相串门。

“快请!”傅庭筠收了单子,整了整衣襟,出了内室。

陌夫人满脸笑容地走了进来:“荃蕙,大捷!他们活捉了乌梁海部的首领,鞑子要求议和,同意每年上贡。”

“啊!”傅庭筠不禁满心欢喜,“也就是说,鞑子认输了?”

“正是,”陌夫人欢快地笑道,“清点伤员,整训队伍,他们七月份肯定能回京都。”

“太好了!”傅庭筠笑得灿烂如花,“我要去潭柘寺还愿。还有,要告诉肁先生一声。”

陌夫人微微一愣:“你,你见到肁先生了?”

傅庭筠点头:“上次去给九爷上香的时候肁先生让身边的护卫喊了我进去,我就问了问宣府的事,当时肁先生说没事…”

陌夫人眼底不由流露出些许的艳羡:“听说前些日子沈阁老去拜访肁先生都没有见…”

“那当然,”傅庭筠不以为然地笑道,“沈阁老见肁先生是有备而去,我和肁先生不过是偶遇。”

陌夫人想到这些日子沈阁老因为漕运之事屡受皇上训斥,也不由地笑了起来,和傅庭筠说起宣府的事来:“…那边既然投了降书,多半会派个重要的将领陪着鞑子的使者进京,我们家陌大人要镇守宣大,这件事十之八九会落在赵大人的头上。赵大人恐怕会提前进京。”

傅庭筠不免有些感慨:“每次有什么事要进京,陌将军都会派了我们家九爷,这些年我们家得陌将军不少的照顾,偏生我们夫妻俩都是嘴拙的人,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过。”

“说这些话就见外了。”共同的磨难让傅庭筠和陌夫人亲近了很多,陌夫人笑道,“我们家将军是个急性子,若不是你们家九爷,宣府的军饷、粮草哪能月月及时地拨过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

两人说了半天的闲话,陌夫人用了晚膳才打道回府。

金元宝和石氏过来了。

“听说鞑子投了降书,”他也得到了消息,那样沉稳的一个人都露出雀跃的表情,“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在午门献俘啊!”

石氏是个娴静的女子,陪坐在一旁温柔地笑。

站在傅庭筠身后的阿森时不时好奇地张望她两眼。

石氏知道这位也算是自己的小叔子,笑容越发地温柔。

阿森窘然,红着脸低下了头。

傅庭筠看着就朝石氏笑了笑,和金元宝说着话:“现在还不知道。你这样快就得了消息,宣府那边正式向朝廷上折子了?”

“没有。”金元宝笑道,“我是听一个同僚说的,他哥哥在旗手卫。”这两年金元宝的交际越来越广了。

傅庭筠笑道:“只有等正式的折子到了内阁才知道会怎样安排。”

金元宝点头,笑道:“若是能在曦哥儿周岁礼之前赶回来就好了!”

赵凌没能参加他的婚礼,他一直觉得很遗憾。

傅庭筠笑道:“总是要以大局为重。过几天应该就有消息了。”

几个人正高高兴兴地说着话,杨玉成来了。

看见屋里的人个个喜上眉梢,他不由得一愣,道:“不会是你们也得了信吧?”

阿森好不容易才摆脱尴尬,高声道:“你在张家湾都知道了,何况我们在京都!”

“哎哟!”杨玉成瞪大了眼睛,朝着阿森的头就拍了两下,“你现在得瑟起来了!六月的院试你准备得怎样了?我鞭炮都给你准备好了,你可别到时候让我没脸!”

“上次都是你,让别人看我的笑话,”杨玉成不提还好,提起来阿森就满脸子的气,“这次不许你来捣乱了!”

“好小子,现在看我是乡下人,我来给你送恭贺你都不要了?”杨玉成斜眼看着阿森,“你小子长进了啊…”

“谁,谁看你是乡下人了?”阿森气得直跳脚,“我,我还是爷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呢…”

不要说傅庭筠了,就是石氏看着都掩了嘴笑起来。

傅庭筠就喊住了阿森:“好了,那是你玉成哥在和你开玩笑呢!你这么大的人了,可不能总是这样遇事就大喊大叫的。”

阿森不好意思地低了头,眼睛却狠狠地瞪了瞪杨玉成。

杨玉成哈哈大笑,道:“怎么不见大妞和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