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到了他身后,笑着道:“这种粗活,我来就行。”

小黄顺从地站到一边,安安静静地看司徒剃鱼鳞。

“要怎么做?”司徒问他,“红烧还是白煮?”

小黄指了指一旁的蒸笼,“清蒸。”

“清蒸算什么煮法?”司徒失笑,“谁都会。”

“才不是。”小黄笑,“你肯定没吃过的。”

两人说得随意,但却都不知道下面要怎么接话,有些尴尬,偌大的厨房里,只留下“唰唰”的剃鳞片声。

安静了好一会儿。

“告诉我,行不行?”司徒开口。

小黄往灶台里添着柴火,良久,才点头说:“嗯。”

第28章微风摇叶

小黄轻轻的一声“嗯”,说得司徒一颗心豁然开朗,杀鱼的动作也快了很多。

“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就觉得,好像是一直按照着某条路在走似的。”小黄搬了个小板凳坐到了灶台边,一边回忆一边慢慢地叙述起来,“我这个名字,本来就容易让人误会,再加上我从小到大做什么事都会被传扬开,然后越传越怪,渐渐的,名气就越来越大。”

司徒静静地听着,那两条鱼的鳞片已经剃掉了,用瓢一点点舀着缸里的水清洗着,厨房里很安静,只有哗哗的水声,和小黄轻轻的说话声。

“我记得爹爹常会独自发呆,晚上还一个人叹气。”小黄把手放到膝盖上,轻轻地划着圈圈,“有一次爹爹喝醉了,就一边哭一边跟我说,说他对不起我。”

司徒把洗干净的鱼放到砧板上,洗了洗手,蹲下来看着小黄,“你爹爹疼你不?”

“疼的!”小黄点头,“他对我最好了,只是他总说对不起我,而且我也觉得,他有事瞒着我。”

“后来呢?”司徒伸手轻轻擦掉小黄脸上沾到的一小点黑乎乎的东西,是刚才点灶台时蹭上去的烟灰。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皇帝就到我们这个小地方来了!”小黄微微皱起眉,“那么巧,我晚上看星象。”

“你每晚都看星象?”司徒有些疑惑,现在没见你看过啊。

“我才不会故意去看呢,有什么好看的!”小黄小声嘀咕着,“那阵子不知道为什么,爹爹总让我看,说是他过两天要去城里,想挑个好天气。”

司徒疑惑地点点头,“真的就像是故意的。”

“那天晚,根本就不是什么怪星象!”小黄双手轻轻地绞着衣袖,“可是第二天,皇帝不知道为什么就上我们家后面的山上去了,我正好遇上,起先还以为就是个迷路了的老先生,聊了两句,竟聊起了昨晚的星象。”

“他看见你的时候表情怪么?”司徒问。

小黄点点头,“我看见他第一眼,就感觉有些怕,他虽然笑呵呵的,不过总感觉感觉就和那瑞王似的,叫人不舒服。”

“接下来呢?”司徒坐到地上,把小黄的手拉过来,轻轻地捏着,“就是那次著名的兵祸?”

小黄点点头,“对的!当晚就有了兵祸,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第二天就有官员来传旨,说封我活神仙,还赏了我好些银两,连整个村都嘉奖了。”

司徒暗暗皱眉,这显然是算计好的,可是究竟有什么阴谋,用得着一个皇帝如此处心积虑?

“起先,我还挺高兴的,有了银子,村里人的生活就能过得好一些,还能给爹爹买些东西只是后来,怪事就来了!”小黄有些苦恼地道,“来村里找我的人越来越多,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有的要相面,有的要看命数还这么巧,我就帮着解决了一些,然后,来的人就更多更多了”

司徒摇头,伸手捏小黄的腮帮子,“你个小笨蛋,你要是帮不上忙,倒三两天就能把人打发了,但是你若帮成功了一个,其他的人,无论你帮与不帮,都会落人口舌的!”

“的确是这样子。”小黄有些别扭地说,“我帮他们,他们就说我是神仙,不帮他们,他们更说我是神仙,后来就变得乱七八糟,村里的人都没法过日子!”

“所以你就出来了?”司徒有些心疼地揉揉他的头发。

“我十六岁的时候,爹爹有一天给了我一样东西。”小黄说着,就从腰间解下了一个他经常挂着的小巧香囊,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小纸卷,递给司徒。

司徒接过纸卷打开一看,就见上面用漂亮的柳体写了两行字:“三年劫数,渡则生,安乐永世,望自珍重”署名是——殷寂离。

司徒看到署名后就是一愣,殷寂离这个名字他们这个年岁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曾经是名噪一时的国相,有神算之称,只是在十七年前无故失踪了。

“爹爹给了我这个,告诉我说,我的命从出生开始,就定下了,活不过二十岁,唯一的希望,就是度过这三年之劫。”小黄把纸卷收回来,放进香囊里,接着说,“后来,我就背着书跑出村子刚上路就被瑞王的人抓了,我想了个办法逃出来,然后就在蜀中遇上你了。”

听小黄说完,司徒沉默了一会儿,终是点了点头,笑着伸手摸摸小黄的下巴,“就这样啊?我还以为多惊天地泣鬼神呢。”

小黄听了司徒的话有些吃惊,抬眼看他。

“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不就是被人算计了么。”司徒伸手把小黄拉起来,“这样说出来不就得了,我们能想办法。”

“怎么想办法?”小黄不解。

“从你出生到十七岁。”司徒边想边道,“所有的目的不就是想让你名震天下么?已经做到了。”

“嗯。”小黄点头,等司徒继续往下说。

“现在全天下已经没有人不知道你的名字了。”司徒停顿了一下,道,“也就是说,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了,你今年已经过十七了吧?”

“嗯。”小黄点头,“两个月后就是十八了。”

“快十八了?”司徒眼前一亮,凑近小黄仔细瞧了瞧,“我就说你好像长大了些十八了啊”

“十八怎么了?”小黄向后仰了仰,跟司徒拉开一些距离,小声问。

“十八了,就证明你的三年之劫还有两年!”司徒伸手揽住小黄的腰把他拉近,“这两年一过,你就会安乐永世了!不好么?”

小黄看了司徒良久,终是点点头,“也对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担心也没有用。”

“对了!”司徒笑,“更何况有我在你身边呢!”

“嗯。”小黄浅浅地笑起来,“司徒,你人真好。”

“哈”司徒忍不住笑起来,连连摇头,“你个书篓子,说我人好,你大概是天下第一人了。”

“你人是很好啊。”小黄争辩,“我这么觉得的。”

“我们继续讨论一下关于你十八岁的问题比较好!”司徒笑得别有深意,“十八岁就要弱冠了呢,是大人了!”

小黄点点头,笑得有些羞涩:“嗯,对的。”

“是大人了,就应该做些小孩子没法做的事情!”司徒似乎是来了兴致,将小黄圈在怀里低声道,“到时候,我教你做些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情怎么样?”

小黄很老实地点头,“好啊。”眼睛里还闪着一丝好奇——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情!

“乖,做鱼,吃完了早些睡!”司徒笑得心满意足,还不忘瞥了门口一眼。

厨房门外,蹲着偷听的木凌和蒋青对视了一眼,木凌跺着脚捶胸口,小孩子太没戒心了,就这样被骗了都不知道,拿着色狼当母鸡了!

蒋青则小心翼翼地凑上来,问,“什么事情非要过了十八岁才能做?”

木凌无语地看了他一眼,转身回药庐继续配药。

小黄用一张大大的荷叶铺在了蒸笼里,在上面放了蒜泥、葱花和一些嫩笋,把司徒洗干净了的两尾鱼放到了荷叶上,又铺了一层荷叶在上面,盖上笼盖,蒸了起来。

司徒去找来了两坛子好酒,到院子的荷花池边放了一张台子,鱼只蒸了一小会儿,小黄就把蒸笼拿了下来。

“就蒸这么一会儿?”司徒好奇,掀开笼盖一闻,异香扑鼻,引人食指大动,“哇,好香啊!”

“蒸太久了,鱼肉和鱼刺会粘到一起,鱼的味道也会被水气冲淡。”小黄拿过筷子,轻轻揭开了上面的那层荷叶,夹了一筷子鱼肉,送到司徒嘴边,“你尝尝。”

司徒就着筷子将鱼肉含进嘴里,就觉入口荷香阵阵,鱼肉鲜柔软糯,入口即化,口感香滑异常,让人忍不住就想喝上一杯好酒

赞赏地摸了摸小黄的脑袋,司徒拿起盆子拉着他往外走,“这东西下酒最好,走,去院子里喝两杯!”

是夜,两人一口酒一筷鱼,夜风凉爽,眼前荷花池里风动荷叶,水波荡漾,惬意非常。

两人喝了个尽兴,次日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木凌急匆匆来催,说傍晚便是花魁大会,要去七星水寨参加,是不是先做些准备。

司徒微微一笑,淡然道:“谁说我要去参加了?”

木凌和蒋青一愣,对视了一眼,没想到司徒竟然不去参会。

蒋青低声问木凌:“帮主是不是昨晚喝糊涂了?有那么多美女都不去看?”

木凌耸耸肩:“都是些庸脂俗粉,有什么好看的,他司徒现在一心只有个天仙下凡的小神仙!”

“立刻准备!”司徒下令,“半个时辰后,启程回蜀中!”

手下麻利地准备了起来,半个时辰后,门口车马都准备好了,这回的马车尤为宽敞,司徒命人买了好些书放到里面,自己则带着小黄进了马车里,舒舒服服一靠。

蒋青骑在马上,对众人一摆手:“启程!”

车马浩浩荡荡地启程往城外行去。

刚出了杭州府,就被七星水寨派来的人马追上。

肖洛羽亲自带着人来请,说无论如何,请司徒帮主带上黄半仙去出席今晚的花魁大会。

蒋青看了看身边的木凌,对肖洛羽一抱拳,道:“真是不巧了,肖寨主,我们帮主并没有随我们一起会蜀中啊。”

“什么?”肖洛羽一愣。木凌掀开了马车的帘子给他看,就见里面堆得满满的都是书,哪里有两人的踪影。

“我家帮主命我等把黄小先生挑选的书运会黑云堡。”蒋青说得云淡风轻。

“那司徒帮主和黄先生呢?”肖洛羽问。

“那我们可就不知道了!”木凌撇撇嘴,“说是要去大漠,又说要去南海,还说会去辽东总之有好地方去就是啦。”说完,和蒋青一起带着大队人马,别过肖洛羽,往前赶路。

肖洛羽站在原地,脸色不善,知道自己是着了司徒的道。他司徒故意弄了那么多的人马,大张旗鼓地出城,为的就是引开他们的注意,这下,人海茫茫,上哪里去找这两个人的影子,这司徒平时看起来就一莽夫,自己看来是太小看他了。

杭州城外的小道上,一骑黑马溜溜达达地向前走着,司徒骑在马上,怀中抱着搂着琴的小黄,想起肖洛羽得知被骗后那张黑透的脸,真是怎么想怎么畅快。

“为什么单独走?”小黄不解地问司徒。

“呵”司徒轻轻一笑,“不就两年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在一些!”边说,边低头在小黄额头上轻轻一吻,“从今以后,你我两人一骑,策马天下,游遍名山大川,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小人在背后追着吧。”

说完,策马一鞭,马长嘶一声,撒开四蹄,踩起片片风尘,洒脱远行。

第29章故人仙踪

最近武林上流传开了这样一条消息——黑云堡堡主,天下第一帮的帮主,武林第一奇男,天下第一的司徒很帅,失踪了。

据说黑云堡的人从杭州离开之后,司徒就不见了踪影,黑云堡的人也不知道他们的帮主去了哪儿。一时间,武林流言四起,有人说司徒找到了知心人,和红颜知己一起云游四海去了;有说司徒一心追求武术最高境界,去海角天边,遍访名师去了;也有说司徒退隐江湖了;更有说司徒皈依佛门或者得怪病已经死了的,总之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一般一条消息要广为流传,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特别是这条消息可能对某些人有好处,所以使得人们热衷于去传递它。司徒在武林中的地位显赫,后来者都以他为目标,他又什么闪失,都表示后来人有了某种机会,另一方面,各方的势力都在找寻司徒,流言,也往往是把人逼出来的有效手段。

但消息传了好几个月,司徒就仿佛是铁了心,就是不露面。

那司徒究竟去了哪里?他和小黄一起,去了辽东。

在辽东,有一个小镇特别的有名,叫青云镇。这只是个不起眼的北方小镇,冬天冻得要命,夏天倒是凉爽,镇上也就那么百十来人,镇子所邻的飞龙城,倒是辽东的一处重镇,只是,这飞龙城却远远没有青云镇出名。

青云镇为何如此有名?因为这里有一座书院,它是辽东最大的书院,本朝近几年的几个状元,都是出在这个书院里的,她的名字,叫殷园。据是当年的国相殷寂离,用自己的祖屋改建的。

殷家祖居就在青云镇,没错,青云镇这么出名、殷园这么出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出了这么个栋梁之材,名震朝野的神算国相爷!殷寂离,就出生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镇子里。

见过殷寂离的人,都说他长得实在是不像北方人,清清秀秀,身子骨还小,远远看,还以为是个姑娘,只是这脾性,还真是叫人不敢恭维。

世人都知道殷寂离有三最——最能说,最能喝,最能算。

最能说,说的是殷寂离有一张利嘴。巧舌如簧口吐莲花,辩才极佳,而且此人骂人不带脏字,说话又恨又刻薄,是出了名的毒嘴。

最能喝,说的是他的酒量。别看殷寂离长得是小家碧玉的类型,但喝起酒来可是千杯不醉,用他自己的话讲,一辈子没醉过有什么稀罕,稀罕的是,一辈子都没醒过。

最能算,自然说的就是他神算子的看家本事了。殷寂离有通天彻地之能,据说能窥天极,算无遗漏。

殷寂离此生就喜欢喝酒和看书,一口酒一本书,就是他的一辈子。殷家原属殷实的商户,祖上是做人参生意的,父辈经营有方,有一份厚厚的家底。只是到了殷寂离这一代,家道中落,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姐妹们都嫁了人,一份家业落到他头上,他也懒得经营,索性就把生意解散了,用所有的钱财,开了这一座殷园。殷园自成立起,就广收天下学子来念书。殷寂离定了条规矩,有钱资的,出钱念,没钱的,就定个字据,等哪天念成了有了出息,再慢慢还。

这十几年下来,殷园出了三个状元,五个榜眼,七个探花,其他学有所成的自是不计其数。所谓桃李满天下者,师门兴旺!虽然殷寂离开了殷园之后自己教了几天书后便不见了踪迹,但这些学生还是自诩殷氏门生,殷园还是日渐壮大,逐渐成为了辽东,乃至全国最著名的书院,各地的学子都以能到殷园来念书为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这样一个前辈,这青云镇,乃至周边的大城小镇,都成了读书人的天下。另外,就好比“蜀中的家雀都能吃辣”一样在世人眼里,这青云镇只要在路边摆了挂摊的,都是神算。算命,在青云镇已经成了一种习俗,无论是酒楼还是饭馆,商家还是店铺,没事就算上一挂吧。

青云镇上最大的一间酒楼——“无次楼”里。

深秋的寒意还是煞厉害的,这天就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来,饭时的酒楼里,挤满了赶来喝杯热酒、吃碟热菜驱驱寒的人们。

这“无次楼”,就在殷园的斜对门,平时上这里来吃饭的,尽是些殷园里的读书郎,所谓“无次”,就是取的只争第一,不居其次的意思。

楼上是要花大价钱的雅间,平日是没有什么人的,楼下则是卖些家常菜式的大堂,大多是穿着一样青色长衫的殷园书生,吃的也简单便宜。殷园里是有提供一日三餐的,大多是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都在园子里吃,供应的食点还是不错的,能坐在这无次楼里吃喝的,还都是些好人家的公子爷。

读书人么,管不住的就是一张嘴,见哪里长了短了,都会说上两句。

这天楼里正好来了几个路过的镖师,都是江湖人,喝着酒,就聊起了最近江湖人常说起的司徒失踪之事。渐渐的,周围的几个书生也都被镖师们的谈话吸引了注意力。

一个白面细眉的书生问其中的一个镖师:“这位大哥,你刚才说的司徒帮主,是不是就是前几日在杭州府和黄半仙一起捉了花妖的人?”

镖师点头称是。

一听黄半仙的名字,在场的好些念书人都来了兴致,纷纷聚拢了来。

“话说,这黄半仙是继殷相国之后,当朝最著名的神算了吧。”

“唉,殷相是相国爷,已经为国出力了,黄半仙好像只是个江湖算命的。”

“非也非也,听说曾多次有人邀他入朝为官,只是他自称年岁太小,拒绝了。”

“对啊,听说他还不到十八岁,只是个少年。”

“如此年少就已经名动天下了么”最先发话的那个白面少年显出了几分感慨来。

几人正聊得起劲,就听门外迎客的小二用清脆的嗓音喊了一声:“有客到。”

此时已经过了晌午,酒楼里的人也大多吃饱喝足,该走的早散了,留下的几个也是闲着聊天的,楼里不是很闹,因此小二的吆喝声显得异常清晰,好些人都好奇地向外张望了一眼。

就见酒楼外停下了一匹彪肥的黑马,马上坐着两个人,坐在后面的是个黑衣的男子,头发和肩上落了不少雪,大冷天的,他穿得却很少,黑纱的单衣做工考究,但样式却很简单。

此人相貌凌厉,眼神似鹰,只是几乎冷酷的一张脸上,嘴角却是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似乎正在跟马上的人说着什么,眼中竟有几分宠溺。

再看马上,坐着的是一个少年,看来大概十六七岁,身量显得很小,不同于那黑衣人穿得单薄,他却是披着一件厚厚的黑色貂裘披风,裹得严严实实,毛茸茸的黑色貂裘更衬得他肤白如雪,清秀的样貌外加一双漆黑灵动的凤目,远远望去,好似一个精致的人偶一般。

黑衣人下马后,拍了拍身上的雪,问小二:“你这里有单个的雅间没有?”

“有,有!”小二赶紧答应,上下打量着那黑衣人和那马上的少年,心说乖乖,光这少年身上那一身上好的貂裘,就够把他们这间酒楼买下来了。

“要一个雅间,点上炭盆,弄暖点,上一桌淡雅的热菜,温两壶好酒!”黑衣人随口吩咐了小二两句,就回头,伸手去抱马上的少年。

青云镇虽然是座有名的镇店,但毕竟是个小地方,镇上的又大多是读书人,自古都说读书人是穷酸,自然是又穷又酸的。

这两人显然不是本地然,而且显然也都很有钱。

黑衣人将少年抱下来后,并未把他放到地上,而是一直抱着,吩咐小二带路。少年微微挣动了两下,就不动了,发现不少人在看,就低下头,把脸埋在毛茸茸的衣领里,不出声。

黑衣人没有停留,直接抱着少年上了二楼的雅间。

掌柜的见来了贵客,就吩咐人赶紧准备,雅间里点上了炭火盆,酒也温上,菜陆陆续续上来,黑衣人似乎是很满意,给了掌柜一张银票,就让他出去时带上门。

掌柜捧着银票下了楼,才敢揉揉眼睛看数目,一看,惊得差点没叫出声来,赶紧吩咐小二小心伺候着。

楼下的食客大多都是熟人,一看掌柜的那副表情就知道这客人不简单,纷纷开始议论。

几个镖师也对视了一眼,都说这黑衣人功夫绝对厉害非常。

放下那些好奇的食客不提,单说雅间里的两人。

炭火盆点得挺旺,没多久,房间里就暖和了起来。

将少年轻轻放到靠墙的软塌上,黑衣人伸手解他披风的带子,边问:“冷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