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倒是一怔,此去邢州并不算近,原以为端王至少还有四五日才能返回汴梁,却不料他竟已赶了回来。略微思忖之后,才道:“让他进来吧。”

冯勉躬身应答后出了房间,过不多久,脚步声渐近,端王转过屏风站定,恭恭敬敬地向官家行礼问候。他着一身青烟色织锦云鹤纹长袍,发簪赤色冠缨,虽是风尘仆仆,却依旧神清气爽。

官家抬手示意免礼,因问道:“怎么回来得如此迅速?”

端王整顿衣袍站立在旁,道:“公务办完不敢耽搁,臣又想到清明将至,便全力赶回了汴梁。”他又看了看九郎,蹙眉道,“没想到刚刚回来便听说九哥受伤,臣心中担忧,于是急忙进宫探望,不想爹爹也来了这里。”

官家缓缓道:“你只知他受伤,或许还不知到底所为何事。”

端王瞥了九郎一眼,随即又诧异道:“听爹爹语气,难道九哥不是意外摔伤?”

九郎沉默不语,官家冷声答道:“他这是咎由自取,为了个女子几乎要将命送掉。”他顿了顿,又转而盯着端王道,“听闻之前那女子曾住在你王府中,可有此事?”

端王讶然,“哪个女子?臣怎会不知?”

官家脸色明显一沉,“休要在朕面前演戏,如果没有证据,太后怎么会让钱桦去你王府搜人?”

端王还未回答,九郎已抢先道:“钱桦乃是对臣怀恨在心,故此有意挑拨,并想将五哥也拖下水。”

“你身为皇子,他一个内侍怎会对你怀恨在心?”官家严厉责问。

端王见状,连忙上前作揖道:“爹爹息怒,这事九哥也曾对臣说过,臣倒是可为爹爹解释清楚。”他又看了看九郎,随即温和道,“只是九哥现在伤痛缠身,想来也需要休养,臣请爹爹暂时移驾,免得彼此再动肝火。”

官家打量他一下,强压怒气出了房间。端王随即跟上,一边伴着他走向长廊,一边说道:“其实上次九哥自鹿邑回来便对臣说起钱桦的事,早知钱桦会如此造次,臣就该在当时便禀告给爹爹,让爹爹来处置。”

官家不禁皱眉,“他们两人到底怎么结怨?”

端王叹了一声:“只因钱桦素来妄自尊大,而九哥在宫中不愿意多与他交往,更不会给他好处,这阉人便早有不满。之前他为讨好太后而跟去鹿邑,一路上却常常对其他小黄门颐指气使。某日他见李善端着乌梅膏走过,便强行夺取品尝,被李善告知乃是九哥所用之物后,他非但没有收敛认错,还当着李善的面说九哥本是失势的皇子,自凭着太后才在宫中占有一席之地……”

官家本是慢慢踱步,听到这里不由停顿了一下。虽然在他心中九郎没甚地位,甚至有时候见了这儿子还会心生不快,但无论如何九郎也是赵家皇子,钱桦这一区区内侍竟敢如此放肆评论,着实令官家恼怒。

“这阉人是仗着太后的势力才如此嚣张。”官家冷哂,“九郎难道当时就容忍了下来?”

“自然是训斥了他一番,但九郎毕竟年少心慈,见钱桦哭着喊着讨饶便没再追究。可惜钱桦是何等狡诈之辈,表面道歉背地却心存嫉恨,回到大内后找了个机会便在太后面前搬弄是非,这才引出了一系列的事端。”

官家皱起眉,看了看端王,“但钱桦后来果然抓到了一个少女,九郎也承认正是为她而拒绝指婚,你难道不知此事?”

端王略一沉吟,随即笑了笑:“爹爹说的人,臣其实是知道的。”

“那你先前为何也帮着他瞒住朕?!”官家目光一寒,端王马上躬身道,“此事说来话长,上元节那时燕双澄误惊圣驾,官家仁慈为怀不再追究。本来臣想要放她走的,可是九郎认出她正是幼时结识的朋友,又得知她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便恳请臣收容了她。这些都是小事,臣又怎会一一说与爹爹听?后来臣不放心九哥去鹿邑,便让双澄陪同前行,这一路上众目睽睽,九郎又素来内敛,怎么可能与双澄有所不轨?倒是钱桦心机叵测,抓住这把柄便想中伤九哥,爹爹若是也信了他的话,那岂不是被一个小小内侍所操纵?倘若将事情闹大了,更使得皇家颜面扫地。”

官家走到长廊一侧,望着庭中高树沉思不语。

端王又道:“臣先前并不是有意要帮着九哥隐瞒此事,实在是觉得此等小儿女之间的懵懂情爱不值得专门向爹爹禀告。莫说是皇子宗亲,就算是寻常百姓,但凡是家中略有田地钱财的,儿子们多添几个房中丫头也是常有的事情,哪里会搅得家宅不宁?就拿眼前来说,雍王申王信王三人除了正妃侧妃之外,都另有不少房中人。这些娘子俱是出身低微,但好在温顺乖巧,兄弟们便收了进去,只是没什么名分。爹爹日理万机,哪里还需要去过问这些琐碎家事?只要万事和顺,便是最好了。”

他娓娓道来,官家心头积郁渐渐平缓,但忽又想起九郎那执拗模样,便冷着脸道:“他若是一开始便只要那少女做个没名分的丫头,朕根本不会去管这些闲事。”

“爹爹也知晓九哥性情固执,平日看他不声不响,可一旦认定若再遭反对,必然更激起他的反抗。依臣看来,指婚之事本该慎重,爹爹何不假以时日,等这阵子风波稍事停歇,臣也好劝解九哥,以免弄得父子反目,倒是让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端王顿了顿,又诚恳道,“臣知道最近爹爹为了推行变法之事日夜操劳,心情自是不畅。而满朝文武中各人有各人的打算,九哥虽然不涉足朝政,但他身份特殊。爹爹对他的所为,只怕都在臣子们眼中,也在天下人眼中。臣想到此,便忧心忡忡,故此一定要提前赶回,请爹爹三思。”

他说罢,撩起衣袍便跪在了长廊下。官家本是因为九郎屡次拒婚而不悦,后又因自己被瞒了甚久而愤怒,可如今听了端王的话,却不免心中一震。

原先一直将九郎视为潘太后一党,故此对他横竖不满。可而今端王说的也有道理,若是因为此事对九郎严加惩治,倒反让众臣背后非议,说不准还有人会借机生事,从而阻扰了他近来要强行推广的变革措施。

他深深呼出了一口气,转过头道:“倒不是朕要盯着他不放,而是他自己太过任意妄为,之前还与太后闹翻,简直无法无天。”

端王低着头想了想,其后轻声道:“爹爹不是一直想要太后不再干预朝政吗?与其让太后身边多一个可亲近之人,倒不如还是顺水推舟……至少九哥在这段时间内,是不会再踏入宝慈宫了吧?”

官家不由抬起眉梢看着他,此等儿女私情竟也被他想得透彻,倒是让官家有所赞许。

他踱了几步,心绪渐渐平定,放眼四望,凝和宫中安宁寂静。“随朕走一走,朕还有一些话要问你。”官家说罢,便缓缓朝着宫门走去。

“是。”端王微微一笑,跟随而去。

端王与官家又谈了良久,待等官家回长春阁之后,他才又来了凝和宫。

一见九郎,端王便苦笑不已。“九哥,你真是对自己下得了手。”

九郎却只问道:“爹爹说了些什么?”

他撩袍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慢慢品着,道:“你不问问我为你说了多少好话才消减了爹爹的怒气?”

九郎怔了怔,随即道:“我知道五哥口才甚好,但双澄之事着实有些棘手……”

“为何?”

九郎便将太后派潘文祁连夜出城抓捕双澄的事情讲了一遍,“我总觉得嬢嬢对双澄似乎凶狠得过头,如果仅仅是因为我与她的事,双澄当时已经离开,嬢嬢又何必一定要将她斩草除根?”

端王沉默片刻,放下茶杯,道:“难怪我赶到苍岩山却没寻到双澄的师傅,原来是来了汴梁。”

“我已叫元昌出城寻找,希望他能找到双澄下落。”

端王双眉微蹙,九郎见他似是有话想说,便道:“五哥,你还有什么要紧事没说?”

他稍踌躇了一下,道:“我去了苍岩山后,找到了双澄说起的小屋,门上有锁,已是人去楼空。我为打听她师傅的去向,便问了不少山脚下的百姓,但他们都说住在那木屋中的男子经常行踪不定,有时候一去便是数月不见,也不知到底是何营生。九哥,双澄可曾对你说过这些?”

九郎有些意外,他本以为双澄的师傅无非是个隐居山野的江湖人,却不知神秘如此。

但他还是平稳了心情,道:“或许是也跟她父亲一样有过仇家,所以不愿与别人打交道,山间百姓见识浅陋,便加油添醋说得离奇一些。”

端王看着他,叹了一下。“你一直都在维护着她……但若是双澄的师傅与父亲身份可疑,我劝你还是谨言慎行,不要再与她有过多的来往。”

九郎很勉强地笑了笑,“怎么会?再说就算她师傅与父亲真的有些复杂的过往,可是双澄在我身边时毫无恶意,难道五哥也看不出她的本心?”

“我只是隐约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端王正说着话,听得外面有轻微声响,似是有人不慎碰到了房门。他陡然一惊,九郎亦神色肃然,扬声道:“谁在外面?”

房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冯勉尴尬地探进身来。

“冯高品?”端王一皱眉,“为何站在外面也不出声?”

“奴婢是刚刚过来,正打算敲门,又怕打搅了五哥与九哥谈话。”冯勉连连道歉,端王这才安下心来。九郎见冯勉满头是汗,因问道:“你刚才去了哪里?又有什么事要来找我?”

“适才是拱辰门那儿的小内侍偷偷来唤奴婢过去,奴婢跑得几乎没命,总算是见到了季都校。”

“他说什么了?”九郎连忙追问。

冯勉虽然还是气喘吁吁,可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笑意,几乎要满溢出来。“回九哥,季都校将双澄给找到了!”

第六十章 空有莺传度曲声

“当真?!她在哪里?”九郎乍听闻此话,心中顿感惊喜,几乎有些不可置信。冯勉轻声道:“季都校让奴婢转告殿下,双澄已被安置在隐秘的地方,暂时没有危险。”

九郎追问:“只有她独自一人?之前那个将她带走的人呢?”

“季都校追踪到她下落时,她师傅正带着昏睡中的双澄想要远离汴梁,却在城外关卡被查。季都校趁乱将双澄救走,她师傅则被官兵围困,不过最后应该也逃脱了。”

端王微微皱眉,“这一消息应该很快会传入宫中……元昌将双澄藏在了何处?”

冯勉答道:“季都校说是将她藏回了自己家中。”

九郎稍一沉吟,“这样恐怕不太好,他家宅中也有诸多仆役,只需有人走漏风声,便会引来大祸。到时候元昌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叫他速速将双澄带离自己家宅。”

“那要不还将双澄送到以前的那个小院去?”冯勉试探问道。

九郎还未回答,端王已道:“我来想办法,这汴梁城虽是天子脚下,但要想真的藏个人却也并非无计可施。”

九郎颔首,“我倒是还担心她那个师傅会引起官家或是嬢嬢的注意……”

“等会去找元昌问问清楚,他应该见过双澄师傅的模样。”端王道,“不管那人究竟是何身份,总是查清了为好。”

九郎点了点头,低声道:“又要劳烦五哥。”

端王一笑,“何必如此见外?我自然也希望这场风波能尽早平息。”说罢,又坐了一会儿,便在冯勉的陪同下离开了此处。

房中暂时只剩九郎一人,腿上伤痛虽然未减,但关于双澄已经被找到的这个讯息却好似水上明灯一般,不断在心头浮动。自从双澄逃出金明池,他没有一刻不在惦念她的安危。尤其是想到她在雨夜流落城外,后方还有太后派出的追兵,而他却只能躺在宫中等待着遥远的讯息,他的心就像是被千斤重的磐石紧紧压着,连呼吸都觉沉重。

他一直记得当时双澄扮作小内侍跟他去鹿邑,虽然混在众多的随从间,可总是孤零零一个,甚至还被钱桦欺负。那会儿,九郎就曾想着,以后若是她愿意,他便天天跟她在一处,尽自己的一切可能,不再让她无依无靠,更不会让别人欺负她。

在太清宫的最后一夜,两人同去映月井边,他在心间默默念着的,便也是这个意思。

——想照顾双澄一生一世,牵着她的手,看着她的笑,长长久久,不再分离。

可是这一场变故来得太快太急,甚至让他猝不及防。先前的温存还未散去,转眼之间,双澄却已犹如诀别般跃下了宝津楼。

而他却什么都没能阻止。

故此,当他为了赢得回宫的机会,举起灯台砸向自己本就受伤的右腿时,心中竟是一片镇静,静到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却没有一丝迟疑。

——如果不能与她有何结果,至少也要保她安全。哪怕最后送她离开,也不会再有遗憾。

暮色渐浓时分,汴梁城的家家户户门前又点起了灯笼。春雨过后的青石砖道尤显素雅,沿街的店铺瓦子一日复一日地热闹着。明灯光影下,酒楼间觥筹交错,乐坊内歌舞悠然,博戏声、唱曲声、划拳声此起彼伏,将偌大皇城晕染得锦绣金彩,喧盛繁华。

内城的隆盛街上勾栏瓦肆最为著名,纵然官家多次下令严禁宗室子弟、朝中文武官员流连勾栏,但天子毕竟身在大内监管不到,皇亲、官员到了夜间出来便爱赏月悠游、饮酒作诗,边上带着些歌伎舞女,也算是风流蕴藉,可谱佳话。

季元昌下了值之后便换下甲胄出了大内,独自绕过几条长街,来到了隆盛街最内里的清平乐坊。这乐坊内外上百盏绛纱灯笼照耀成海,朱色大门金色铜环,琴声笛声袅娜飘扬,隔着甚远便让人心生荡漾。

他来到门前便有小厮笑脸相迎,季元昌只是点了点头,便随着他径直进了大门。

乐坊内亭台楼阁俨然巧工细画,左一道清泉潺潺,右一座假山玲珑,两侧画楼上轻纱飞卷,灯火熠熠,间有曲声悦耳,巧笑呢喃。

小厮领着他到了楼下便躬身退去,季元昌踏上画楼后快步走过长廊,转了个弯之后推门而入。那房间内藕粉色帘幔低垂,桌上点着灯火却空无一人,他反手关紧大门,往前走到万字格前,扳着最下端格子一扭,房间内便响起轻微的声音。季元昌转回身,原本只是寻常墙壁的地方忽而显出一道暗门,门内灯火隐约,竟另有一个隔间。

“是谁?”里面有人略显惊慌地问道。

他进去后关闭暗门,从容道:“这里不会有别人知道,无需这样害怕。”

隔间虽不算大,但房中布置精致,与外间并无两样。云石桌子上灯盏明烁,藕粉色帘幔轻拢悬起,双澄便倚坐在最靠里的床头。

她最初并不是藏身于此,后来才被秘密带进了乐坊画楼,从未来此场所的她显然还很不适应,见元昌来了,才放松了一些。可一见到他,便又忍不住问道:“我师傅可有下落了?”

元昌摇头道:“他闯出关卡的事情已禀报给汴梁府尹,满城尽是搜捕他的官兵,不过还未有消息,我想他应该已经脱离危险。”

“太后和官家会不会更加发怒?九郎怎么样?”双澄惴惴不安。

他摊了摊手,坐在桌边道:“据说九郎跟太后闹翻了,太后已经气得卧床不起,不知道还有没有精力再追究下去。官家那边暂时还没消息,我也不好到处打探,免得引起怀疑。至于九郎……他现在动都动不得,只怕一个月都好不了。”

双澄一惊,之前她也曾问过元昌,只知道九郎在她跃下宝津楼后摔伤了腿,可没想到会如此严重。

“难道是摔断骨头了?!”

元昌其实也并不清楚九郎到底伤得怎样,便道:“反正我看那样子摔得不轻,当夜是太后带着他急匆匆赶回大内治伤的……”

双澄的心沉到谷底,一想到九郎因她而受伤,便觉得自己也周身痛楚。

元昌皱皱眉:“早知会弄成这样的局面,你当初就不该老黏着九哥。现在可好,他为了你跟太后闹翻,自己又伤得那么厉害,若不是端王回来,只怕他真是孤立无援了。”

“端王回了汴梁?”本来低迷不已的双澄忽而抬头,眼里总算露出一些光亮。

元昌点头道:“早上刚回来,这地方也是他安排的。”他又指了指暗门,略显得意地道,“这隔间本是专门给朝中官员准备的,因前阵子官家管得紧,有些人便想到了这法子,躲在隔间里安全无虞,来去都是从小门走,也不怕被人看到。不过既然端王要了这个隔间,便不会再有其他人来打搅了。”

双澄脸微微一红,过了片刻,心中还是放怀不下,便小心翼翼地问道:“我还能再见一见九哥吗?”

元昌一怔,不禁蹙眉道:“你倒是会异想天开,现在自保都来不及,还想着去见他?难道几天不见就要得病了?”

“没!”双澄急切道,“只是有一些话想告诉他,却没法见面,心中着急得很。”

他睨了双澄一眼,“那你写封信我给你带去?”

她先是答应,忽而又觉得这样不安全。万一信件被查,不仅事情败露,而且人赃俱获之下更令元昌也难逃其罪。于是双澄只好恹恹道:“我还是等机会吧,最好是当面说,那些话真的很重要……”

元昌却以为她只是想借故与九郎见面,于是起身道:“我看你还是别总想着儿女情长,当下最要紧的是保住自己,九哥那边我会替你转达心意,至于见面的事……总也不能冒险。”

“我明白。”她点点头,又请求道,“如果有我师傅的消息,也请告诉我一下。”

元昌应允了下来,叮嘱她几句后便出了暗门。

他出了房间后并未径直离开乐坊,而是又下楼回到前厅,开了一桌品酒听曲消磨时间。待等月上中天,才饮尽杯中酒起身离去。

朱色大门前时有客人进进出出,青衣小厮们忙着迎来送往。元昌虽也喝了不少,但还是并无醉意,刚刚走出大门,边上一名小厮讨好地问起是否要替他雇佣马车。他正与小厮说话,从大门内跌跌撞撞走出一名年轻男子,身边虽有人搀扶,可还是在出门时撞到了元昌。

元昌皱眉回头便是一惊,这醉酒的男子竟正是官家第二子雍王赵令延。

他不想在此暴露身份,故此一言不发转身便走。谁料雍王却醉意朦胧地揪住他喊道:“哪里来的大胆狂徒,竟敢故意挡着我的去路?难道是在画楼里就看我不顺眼了?”

扶着他的随从并不认识元昌,在一旁连忙劝解,雍王却还是不依不饶。这门口本就车马众多,人员复杂,元昌眼见不好,正待强行挣脱,却听不远处有人缓缓道:“二哥怎么还在外流连?这深夜之际,可该早早回府安歇了。”

雍王听得这声音,不由歪着脸朝那边望去。古巷间灯盏摇曳,斑驳石道那端有人慢慢踱来,一袭素色锦缎长袍,玉冠温润,面容英朗。

“五……五哥?”雍王愣在了乐坊门口,季元昌乘此机会猛地一挣,混进人群不知去向。

第六十一章 春风先到绿杨枝

“人呢?”雍王过了片刻才回过神来,四处张望着要找元昌,端王已快步到了近前,拖着他的手低声道:“出来解闷本是人之常情,但爹爹前阵子刚刚责备过几个深夜冶游的宗亲,二哥就不要在这风口浪尖上自找没趣了。”

雍王还有些迷迷瞪瞪的,斜着眼问道:“那你怎么会也到了此处?”

“本是出来散散心,正准备回府却听到这边吵闹,可巧就望到了二哥。”端王说着,朝着雍王的随从递了个眼色。随从们也怕雍王在外撒野坏了名声,与乐坊小厮一同好说歹说,才将他劝着往外走。

雍王脚步虚浮,车夫急忙将马车驶到了近前。端王正要扶他上去,他却嘀咕着道:“刚才那个小子……怎么眼熟得很……”

“二哥眼花了,不过是个寻常人家的郎君。”端王笑着将他送上马车,雍王还想推开窗子张望,车夫已扬鞭策马,车子很快便驶离了隆盛街。

端王负手望着马车远去,乐坊门前的小厮上前邀请他入内赏曲,他婉言谢绝,随之朝着长街的另一端走去。

两侧酒楼舞坊间犹在欢笑,端王只是静静地走在浮光华彩里,素色锦袍上好似拂洒了万千微芒。

直至隆盛街尽头,才有一辆马车行来,停在了他面前。端王上了马车,车内的元昌一见到他,便离座下拜。“多谢端王相助,否则臣可能要被雍王揪住不放了。”

端王坐在他对面,“谁也没想到竟会在这儿遇到雍王。他也实在胆大,官家正查得紧,竟还敢在外流连,还喝得如此失态。”

“就怕雍王回去后想起臣的模样……”元昌想到留在画楼隔间内的双澄,不由有些担心。

端王道:“他素来糊涂,就算想起了你也不会在意。再说,就算他知道你也去了乐坊,只怕还担心你将遇到他之事说出去,自己是轻易不会乱传的。”

元昌想想也有道理,毕竟他自己只是神卫军的副指挥使,就算被官家知道深夜还去乐坊饮酒,最多也是责骂一顿。而雍王则不然,他虽才华平平,可毕竟是袁淑妃之子,对于继承大业必定也心存希冀。倘若醉酒无行之态被官家知道,对于雍王而言可算是一件大事了。

马车沿着内城长街慢慢行驶,端王又问及双澄现在的情况,元昌道:“她背上有伤,不过因男女有别,臣也不能为她疗治,只能给她送了些伤药让她自己慢慢休养。”

“她现在处境还是危险,确实得忍耐一下。”端王想了想,问道,“之前你说她是被师傅带走,那人究竟是何等样人物?竟能从围捕的官兵中救出双澄,还逃过了多次追截。”

“臣也觉得此人定有着不寻常的身份,只是他头戴斗笠,臣在追踪时又不能靠近,所以始终未曾看清他的样貌。”

“你就没问问双澄?”端王微一蹙眉。

“问过,但她也不清楚……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不肯跟我说实话。”元昌对双澄始终还有些怀疑,想了想,又道,“不过她刚才倒是跟臣说,想要见见九哥,说是有紧要的话要跟九哥讲。”

“紧要的话?”端王低声念了念,随即微笑道,“其实我也明白她思念九哥,只是现在九哥没法离开大内,恐怕还要等些时候了。至于双澄师傅的讯息,你我都各自留心着。”

元昌点头,“臣也已跟手下们说过,一讯息便即刻来报。但就怕官家和太后再派出更多人马出城搜索,事情就难办了。”

“官家已将此事交予汴梁府尹,我自会与之商议协调。因为潘文祁被官家治罪,太后一时也无法再派人出去搜捕双澄与她师傅,不过你还是要小心谨慎,避免再出麻烦。”端王顿了顿,撩起车帘往外张望了一下,马车已经行至城西,不远处便是端王府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