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拜访玉真公主……”

两人同时开口,兆言被其他二人注视,打个哈哈:“两件都是,顺路,顺路。”

七郎道:“陛下日理万机忙于政务,拨冗来这荒僻郊野深山寺院,一走两日,似乎不是很顺路吧?”

兆言被他瞪得心虚,指着七郎对颖坤笑道:“你看,他果然是越来越像六郎了,对朕也这么凶。”

七郎冷冷道:“陛下说对了,在回护自家兄弟姐妹这一点上,臣和六哥确实一样。陛下此番微服出宫,太后和贵妃知道吗?”

颖坤叫了他一声:“七哥!”虽然太后和皇帝没有传出不和实闻,但是作为太后的亲弟在皇帝面前这样说话,确实有僭越造次之嫌。兆言是她和七郎的晚辈,幼时往来甚密所以私下平易随和,但他毕竟是皇帝。

兆言果然敛起笑容,挺胸站直正色道:“玉真公主在此地清修,朕一来造访姑母,二来为妃子孩儿求个平安,有何不可让太后知晓?倒是你们两个,宁远将军,兰陵郡君,夤夜在此荒僻之地相会,孤男寡女,恐怕更不妥当吧?”

兆言登基后,太后对杨公及诸子追赠褒奖,杨夫人受封国夫人,儿媳辈吟芳品级最高,为兰陵郡君,除了她的丈夫六郎曾教授过皇帝习武,其中自然也有贵妃妹妹的缘故。

吟芳听他叫了自己封号,只得从七郎背后出来,跪下叩见。

七郎被他激起怒气,讥嘲道:“孤男寡女夤夜相会的可不止我们这一对。”

兆言道:“颖坤和玉真公主一样,都是朕的姑母,岂能算私会?”

“难为陛下还记得她是您的姑母呢!”

两人面红耳赤眼看就要吵起来,颖坤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君臣争论朝政国事也就罢了,因为私底下和哪个女人碰面而争吵算怎么回事?而且她跟兆言,和吟芳七郎的关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她连忙上去劝架,拦住自己兄长,对兆言跪下道:“陛下息怒,七哥心绪激动口出不逊,臣愿代其受过,求陛下勿责!”

那两人许是这才意识到自己身份,君臣有别,各自退开一步。颖坤连连拉扯七郎衣角,他才不情不愿地跪下,口中道:“臣僭越失礼,陛下恕罪。”

兆言摆出皇帝的威仪道:“你俩方才所言所行朕都听到看到了,这事宁远将军打算如何妥善处置?”

七郎话中带刺:“臣不像有的人,对心爱的女子自当明媒正娶。”

兆言冷笑道:“兰陵郡君是你哥哥的遗孀,贵妃的姐姐,诰命在身,你倒说说看,要如何明媒正娶?”

七郎被他噎住:“臣当禀明母亲,请大人做主。”

“既然受了朝廷诰命,婚事就不只是家事私事,齐国夫人也做不了这个主。郡君岂能说改嫁就改嫁,置亡故的六郎于何地,旁人该如何评说他的身后名?”

七郎这下真被他问住了。他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自己,但是六郎乃至爹爹的名声不能不顾。遗孀改嫁,担污名遭非议的当然是不会还嘴的六郎,死了还要被自己亲弟弟扣一顶绿帽子。

兆言看他沉默不应,叹道:“人生在世有许多无可奈何,不是你想的就一定能做,七郎可体会到了?”

吟芳一直默默跪在一边,此时伏地叩道:“陛下,此事因妾而起,都是臣妾的过错,与七郎无干。先夫的名誉重于妾命,绝不能令他节义蒙污。臣妾今日一时迷了心窍,求陛下网开一面,妾愿一世为夫守贞,再不起妄念。”

七郎煞费苦心才让吟芳微微动摇,一句话就又回去了,急道:“吟芳,你别听他……”心气不平转向兆言:“臣与吟芳互有情意,陛下是看不得有情人终成眷属吗,何必如此?”

兆言道:“朕并非棒打鸳鸯,只是提醒你,凡事谋定而后动,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的事就别急着下手,想好了再去做。”

七郎语气稍平:“陛下言之有理,那陛下现在做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了吗?昨日朝上还听说陛下今天打算检视国库,现在却在洛阳城外几十里的寺院里,还是微服出巡,也是临时起意才来的吧?”

颖坤不明白七郎为何如此针对兆言,语气嘲讽话带敌意。别说皇帝是来探望玉真公主、替贵妃母子求平安,就算他只是厌烦了深宫出来游玩,也没什么好深思熟虑的。

兆言沉默片刻,对跪着的三人道:“都起来吧,今日事乃你们家中私事,朕不会过问。天色不早了,别在山林里游荡,都回去吧。”

吟芳谢恩起身,七郎却道:“末儿,你帮我送吟芳回西院可好?”

颖坤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兆言。兆言向后方招一招手,齐进立刻拎着灯笼和侍卫们围拢上来。当着外人的面,七郎当不至于再对皇帝出言不逊失礼不恭,她便从齐进手里接过一只灯笼,另有两名侍卫跟随,往西去送吟芳回房。

送归吟芳从西院回到住处,院子里还遍布卫士,齐进也侍立在门外檐下,看来皇帝还没走。她上去问道:“陛下可在此处?”

齐进道:“陛下正与将军同室议事。”

按照先前两人那火药味十足的拌嘴,她可不信他们俩现在会坐下来商讨国家大事。连齐进都守在外面,屋内大概只有他们两个人。七郎刚刚被兆言搅了好事,她担心他会忿恼怨怒冲撞了皇帝,心中也疑惑他们怎么会变得如此针锋相对,打算进去看一看。

齐进却拦住她:“陛下吩咐要与将军单独会谈。”

颖坤问:“是什么重大要务,连我也不能知道?”

齐进犹豫了一下:“那倒也没说……”

颖坤道:“寺中师父安排我住在此处,既然不能进去,那我便也在外头等候片刻,待陛下出来再回房了。”

齐进道:“将军与校尉是至亲,将军能知道的,自然不必避着校尉。外头天冷风大,校尉请进,不然被陛下知道小人把校尉拦在外头吹冷风,小人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颖坤谢过他进院,院内一道照壁遮在门口,往里去三面各有数进厢房,此时清空无人居住,只有西侧两间住了她和七郎。七郎屋内掌起灯烛,不必走得太近就能听到里面人声争吵。

颖坤站在自己房门口,听见七郎高声道:“陛下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何必纠缠于不可得之人,做出悖逆人伦之事,授人以柄污损天威?”

兆言道:“别人这么劝我也就罢了,从你嘴里说出来岂不可笑?你纠缠的就不是不可得之人,做的就不是悖逆人伦之事?天底下女子那么多,你为何不去随便挑一个娶了算了,非得执着于这一个?以己度人,将心比心,七郎也要拿别人压你那一套来压迫我吗?”

七郎道:“我为吟芳十年不娶,陛下做到了吗?只要吟芳现在点头,我马上就能娶她为妻,大不了我带她去边关远离洛阳是非,陛下你能吗?如果不能,陛下凭什么跟我说以己度人、将心比心!”

颖坤听他这话不由吃了一惊,难道他们竟是为吟芳而起的争执?

兆言不答,七郎又道:“吟芳虽然是我的嫂嫂,但六哥临终前亲口托付,家中母亲兄嫂也无异议,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陛下你呢,名声蜚语暂且不论,你如果真那么做,让太后、贵妃情何以堪?”

兆言的声音低下去:“我晚了一步,先纳了茉香……”

七郎道:“晚一步就是一生错,我何尝不是晚了一步,六哥婚宴上才认出吟芳?就算没有杜贵妃,她也算你的长辈。天下女子陛下尽可以有,唯独这亲缘长幼伦理之内不可成姻缘,陛下早该绝了这个念头。”

兆言语似不甘:“年岁相仿、又无血缘,谈什么长幼辈分?细论辈分,茉香还是六郎的小姨,太后还不是把自己的平辈人配给我了?”

七郎道:“杜贵妃那是关系远了,如果她是六哥的妻妾甚至姐妹,太后还能允许她做贵妃?”

兆言道:“那又如何?白贵妃也曾是先帝的侄媳!”

两人已经变成咬文嚼字钻牛角尖的意气之争,颖坤在屋外却是听得心惊肉跳,五雷轰顶。难怪七郎对兆言敌意这么重,处处针对以下犯上,难怪兆言会微服跑到白巧庙里来,原来是为了吟芳。

只是他什么时候看上的吟芳?

心中有丝微妙的古怪。现在追究这个也没意义了,吟芳长得美,我见犹怜,被谁看上都不稀奇。关键是吟芳是六郎遗孀,六郎既是太后亲弟,也是兆言的师父,吟芳就是他的舅母兼师娘,同时又是杜贵妃的亲姐姐,还是七郎的心上人。这关系真是一团乱麻,就连她都觉得七郎方才说的话句句在理,就算兆言是皇帝,也不能做出这种事来。

原以为他对已故的贞顺皇后情深意重不充后宫,其后太后主张、后宫不能无人、兼对茉香的歉疚仁义而续纳贵妃,情理也说得过去。但这又看上贵妃寡居貌美的姐姐算怎么回事?颖坤身为一个局外人,都觉得心头一阵闷堵,难以言喻的失望,何况杜贵妃?

最要紧的是,七郎和皇帝抢女人,岂有他的好处?先帝当年为了纳白贵妃入后宫,可是先设法把她变成寡妇的。

屋内两人争执不下,七郎说了句重话,兆言终于发了怒,拍案冷声道:“有句话你倒是说对了,朕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需要你首肯?领回去一家齐聚好好过个年,过完十五等着降旨吧!”

七郎大惊:“臣人微言轻,当然不敢干涉陛下的后宫,但是太后……”

兆言喝断他:“别拿太后压我!这点儿女小事,就算朕一意孤行,生米煮成熟饭,太后也只能责骂两句,难道还能为这个废了我?”

颖坤没想到他们会把话说得这么重,七郎若再进一步,就是忤逆犯上了。她上前去准备敲门进屋劝解求情,冷不防兆言从里把门打开,两人正好迎面撞见。

他眉间一紧:“你一直在外头?”

颖坤连忙否认:“臣刚从西院回来,听说陛下在内正要拜见。陛下这就打算要走了么?”

兆言大约是真的动了怒,太阳穴上青筋突起,看她的眼光也火气腾腾。颖坤心道自己做的什么孽,无端被他迁怒,想起这一摊桃花烂事还心中憋闷,低头揖首。偏偏屋内七郎还不知收敛,躬身拜道:“臣等恭送陛下。”

兆言忿而甩袖,越过她大步出院。

颖坤松了一口气,等他的身影消失在照壁之后才小声道:“七哥,你胆子也太大了,别以为陛下年幼时和你我交好就可以对他放肆僭越。幸好陛下公私分明宽以待人,要是换做……”她本来想说先帝,又怕说出来不敬,“换做前朝他国的皇帝,都够杀你的头了。”

七郎看着她,语气似带讽意:“公私分明?宽以待人?”

你都要抢他相中的女子他还能容得下你,这样的皇帝还不够公私分明宽以待人?她心中腹诽道,体谅他此刻只怕也是忿恨郁结,没有多言。

第三章 诉衷情1

腊月是杨公和诸子忌辰,年底事多,颖坤回到家中一边辅助嫂嫂一边照顾母亲,留了个心眼悄悄注意着吟芳和七郎。他俩却并无多少异样,七郎对吟芳虽然眼中脉脉含情,行为却彬彬有礼,与其他嫂嫂无异;吟芳在白巧庙被七郎打动了芳心,一点火苗当即又让皇帝浇灭,见着七郎反而不如他坦荡自如,神情中略有悲苦之态。

颖坤刻意留心,一共也就见他们单独碰过一次面,说了没几句话。七郎说:“再许我些时日,好好想想有什么妥善两全的法子。”吟芳道:“陛下说得不错,以后就这样罢,休再提了。”

年前颖坤未再见过兆言,不知他们君臣是否和睦,不过除夕皇宫的夜宴和元日的大朝会,七郎倒是都去了。

新年朝臣拜过皇帝太后,命妇们也不能闲着,轮番进宫祝贺。好在皇帝的后宫只有两名妃子,杜贵妃有孕静养,太后太妃们颐养天年不能再操劳,今年的宫宴庆会便由苏贤妃主持。

杨夫人是太后的母亲,七十高龄卧病在床,自然早得了太后特赦不必进宫,屡遣女官来送药探望;大娘等先行觐见,留吟芳和颖坤在家照顾母亲,改日再换她俩同去,正好吟芳也去见见杜贵妃。

入宫前七郎特意来找颖坤,叮嘱她说:“到了宫里你切记和吟芳同行,一定跟她一起回来,别分开单独走动。”

颖坤见他一副防着宫中那位跟防贼似的焦虑模样,生怕吟芳一进宫廷羊入虎口被人钻了空子就回不来了似的,应诺道:“放心吧,我一刻也不离开嫂嫂。”

宫中这日又有宴会,一早宫门便熙熙攘攘门庭若市,全都是百官命妇带着女儿亲眷来参见,少女们个个花枝招展,还有不少操着外乡口音,大约是元日进京朝贺的地方官员家眷。

吟芳诧异道:“不是只有命妇需要入宫觐见吗,这些年纪轻轻的小姑娘难道也都有封号?”

颖坤以前却是见过这阵仗的,看到那些打扮得比身穿大衫霞帔的命妇还鲜艳夺目的少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宫中唯一受皇帝宠幸的杜贵妃有孕在身,龙胎不稳只能卧床,当然更无法侍寝,几个月这么长的空当,此时不趁虚而入更待何时。

果不其然,拜见过太后太妃之后,苏贤妃在漱玉殿设宴款待女宾,这场花团锦簇的群芳宴上唯一的男客,就是被无数双眼睛觊觎着的皇帝陛下。

颖坤和吟芳来得不是时候,也一并受邀夹在宾客中,这顿饭吃得真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席间她环顾那些二八年华娇艳明媚的少女,忍不住拿她们和身边的吟芳比较。吟芳年纪确实不小了,但是那份随岁月积淀下来的沉静从容,令她的美貌并未因年华流逝而折损,反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韵光华。颖坤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吟芳最吸引人注目停留,难怪七郎和兆言都为她倾心。

这样想着,目光不由向殿中主位上的兆言看去。虽然离得远,也能看出他正往这边看,被她发现故作镇定地调开视线,转身和苏贤妃说话。

今日这么多美女娇娥,姹紫嫣红迷乱人眼,不知他会否看上其中一二?如果看上了,是不是就会心意转移放过吟芳一马?但是转念又一想,宫中再添新人,杜贵妃的地位难免会动摇,对吟芳姐妹似乎也不是好事。

思来想去,左右都是给人添堵。颖坤心头烦躁如坐针毡,酒过三巡就小声对吟芳说:“这里没我们的事,要不我们先走,去看望贵妃吧?”

吟芳也道:“我也不想在此久留,悄悄离席不会有人注意的。”

两人席位靠边,趁席中众芳向皇帝贤妃敬酒悄然退出殿外,向门口贤妃安排的女官说明,离开漱玉殿去往杜贵妃院中。

走出去百十丈,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吟芳回头一看,屈膝行礼:“陛下。”

看得真紧哪!

兆言大步追上她俩,眼光在颖坤身上一扫,转向吟芳:“兰陵郡君为何离席?这是要去哪里?”

吟芳道:“陛下恕罪,妾心忧贵妃,想早些与她相见,见席中无事便先行告退了。”

兆言道:“茉香也一直惦记你,前日舅母们进宫没见郡君,她大失所望,听说你今天要来,一早就盼着等着了。”

颖坤见他俩一问一答得热络,插话打断道:“陛下也要跟我们一起去看望贵妃吗?”

兆言终于正眼看她:“她们姐妹两个见面说体己话,你就别去掺一脚了,反而拘谨。”

颖坤心中警铃大作,这竟是要借口支开她?她谨记七郎的嘱咐,脑筋一转,笑道:“贵妃和六嫂都是女儿家,说些闺中私话,陛下跟着去岂不是更让她们拘谨?对了,自从上回初试身手,臣一直想再与陛下过招切磋,不知陛下今日可否赏脸?”

皇帝陛下似乎对比武比对美人更有兴趣,两眼放光:“真的?这就去。”

吟芳疑惑道:“小姑,你这样如何跟陛下比武?”

颖坤笑着对她说:“不打紧,我自有办法。六嫂你且去与贵妃好好叙叙,这边你不用担心。”有我替你挡着呢!

吟芳告退自去找贵妃,颖坤和兆言从御花园抄近路去往演武堂。冬日草木百花凋零,天气严寒,御花园里空无一人,池塘里都结了冰。两人走在池上回廊,兆言道:“过了这么些年,你可觉得这御花园里的景致都无甚改变?”

颖坤道:“冬天看哪里都差不多,哪有什么景致?”

兆言道:“我倒一直觉得,御花园冬日的景致最好。”

“为何?”

“一到冬天花园里少有人来,这里就成了你我的天下。”

颖坤笑道:“如今不仅这皇宫的御花园,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一年四季陛下尽可独占,只怕连只苍蝇都不能飞进来打扰。”

兆言望着她道:“只剩我一个人,独占了又有何意义?”

颖坤道:“陛下是天子,高处不胜寒,当然无法与儿时相较。”

兆言低声道:“我更希望回到小时候。”

一番话勾起了她往日回忆,举目四望。调皮的孩童不畏天寒,没人管束闹腾得更欢。冬季树叶凋落,藏在树冠里的鸟巢暴露出来,一个个全都难逃他俩的魔掌;水塘上结了冰,两个捣蛋鬼也能凿开冰面从窟窿里捞鱼,比平时更有乐趣。

她探头往池塘上看去,水面结了薄冰,冰下还可见红黄各色锦鲤游动。她指着冰面欢声道:“快看快看,好大一条鱼!”

兆言也看到了,如少年时一般摸着下巴:“养这么大的鱼,不捉上来吃掉真可惜。”

两人相视一笑,心领神会。

兆言挽起袖子,把长袍下摆扎起围在腰上,越过回廊栏杆就要往池子里跳。颖坤拦住他:“冰面这么薄,站不住人,从岸边慢慢下去。”

兆言道:“以前不都是在冰上直接行走?”

颖坤道:“那是小孩子身体轻,大人当然不能了。有一次踩破了冰掉进水里,险些上不来,陛下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你二话不说跳下来救我,把我推上去了,自己却被水流冲走摸不着冰窟窿在哪儿。要不是六郎及时赶来搬起巨石把冰面砸裂,后果不堪设想。那是我有生以来最害怕的一次,除了……”

颖坤笑道:“陛下现在是九五至尊,威风八面,小时候吓得哭鼻子这种丢脸的事就别提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我那地下的六哥知,臣也不会对别人说的。”

兆言道:“我没觉得丢脸。”

颖坤道:“陛下当时已经十二岁了吧?算是个小男子汉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虽然小孩子胆小情有可原,不过……”

“不是因为胆小。”

颖坤抬头看他,见他目光灼灼,忽而又换了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谁规定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十二岁哭鼻子很丢脸吗?别说十二岁,十七岁、二十二岁我还哭过。”

颖坤一愣,略一回想,十七岁是他登基,二十二岁是亲政,往前推一点,那就是先帝驾崩和贞顺皇后过世。

他的声音渐低:“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

颖坤若有所感:“陛下是有情有义之人。”

“你才知道。”

第三章 诉衷情2

两人从岸边水浅冰厚的地方下去,冰层果然结得不牢,离开岸边一丈多远,兆言走在前面,一脚踩出去冰就咔嚓一声裂了,颖坤急忙拉住他:“陛下小心!”

兆言把脚收回来,看了一眼她挽住自己的胳膊:“如果我现在掉下去,你还会不会跳下来救我?”

颖坤觉得这句话有些耳熟,似曾听过。

万一我真的跌进去了,你会不会救我?

她的笑意便隐去了,端正回道:“陛下遇险臣自当挺身相救,万死不辞。”

这个回答显然并不称他的意:“说起来小时候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要不是你……和你那两个哥哥,我这条命都送掉过好几回了。”

颖坤道:“陛下是真命天子,上天庇佑,臣等不过是神明假借其手罢了,不敢居功。”

兆言道:“你看看你,从哪儿学来的官腔,好不容易跟你回忆一番往昔旧情,还跟我说这种套话,都不如你七哥凶巴巴的真性情。在你眼里我除了是皇帝,就没别的了?”

颖坤听他说起七郎,心下一动:“七哥以前意气飞扬,和陛下兴味相投,如今他脾气渐改越来越像六哥,臣还担心陛下不会像从前那么亲厚他了。”

兆言叹道:“谁说他像六郎我就要疏远他?六郎是我授业恩师,严师出高徒,小时候害怕他避之唯恐不及,其实想来受益良多。说起救命之恩,救我们次数最多的,还数六郎吧?”

颖坤见他接了自己的话,心中暗喜:“陛下长情念旧不忘故人,臣等幸甚之至。”

兆言望着她说:“那是当然,过去的人和事,我从来没忘过。”

颖坤又道:“六哥为国战死,于公死而无憾,只是放不下六嫂和七哥这一段差错因缘。他临终前将六嫂托付于七哥,七哥这么多年对六嫂一往情深,其中故事陛下也都亲眼所见。”

她抬起头瞥了他一眼,见他神色平静等着她说下去,并没有不悦的征兆,鼓起勇气道:“如果陛下还念着六哥授业之恩、七哥少时之谊,那就成全了我兄嫂,为地下的六哥了却这桩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