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首饰时,姜淑妃随口问了句:“昨天夜里皇上歇在哪里?”

一旁侍奉的宫女有些犹豫:“戌时之前皇上是在乾清宫的。”之后去没去别的宫就不清楚了, 总之一大早是在乾清宫的, 昨天那么晚了,或许没来后宫。

姜淑妃瞥了她一眼, 外头乾清宫的人等着,她也没显得着急, 将首饰戴好, 挑了衣服穿上, 这才款款到了门口。

乾清宫内来的是侍奉皇上起居的杨公公。

姜淑妃扶了额头:“杨公公,皇上命你过来请本宫,可知是什么事?”

杨公公恭敬道:“小的不知, 请娘娘随小的走一趟。”

姜淑妃定定看了他一会儿,想从他脸上看出点端倪来,只不过杨公公一直是这恭敬的神情,脸上神色也显得缓和, 而后她轻了下袖子,走下台阶:“那走吧。”

上了软轿往乾清宫抬去时,姜淑妃还没想到皇上请自己过去是为了今早永和宫的事。

很快到了乾清宫, 杨公公扶了她下软轿,这时的天有些亮了,乾清宫里安静得很,守在回廊内的人低垂着头, 姜淑妃走过去时也都是默不作声的行礼。

进殿之前,姜淑妃还是处在“有事,但并不严重”的情绪中,直到进殿之后,看到了皇上。

皇上的脸色和往常没有太大区别,微凝着并不爱笑,但今天看到还似藏了些怒意,姜淑妃行礼后心里也犯了嘀咕,究竟是为了什么事,难道是大哥又犯错了。

泰州的旱情那么严重,黄城也没好到哪里去,难民都往辽城方向涌了,泰州和黄城两地的粮价被哄抬的那么厉害,大哥在那儿就任,这政绩肯定是一塌糊涂。

姜淑妃想的都是关于姜家的事,要不然呢,皇上不去早朝,又派人将她请过来。

直到皇上喊了一声:“姜淑妃,你可知错。”

姜淑妃蓦地抬起头,神情还有些懵。

李福走了过来,手里端了个盘子,上头放着一个大的绣囊,姜淑妃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她前几日送给皇后娘娘的绣囊,怎么会在皇上这儿。

纪凛看着她,声音微沉:“你可认得这个。”

没什么好不承认的,姜淑妃点点头:“前些日子妾身听闻皇后娘娘夜里多梦,就特地做了个绣囊给她送过去,是能安神的。”

“那你可知里面都是些什么药。”

姜淑妃觉察出不对劲来,可又觉得不可能,这绣囊中的药是她亲自放进去的:“都是些安神定宁的药。”

纪凛淡淡补充了句:“还有两味药,附子和马钱子。”

姜淑妃心头一颤,即刻开口:“不可能,皇上,妾身送给皇后娘娘的绣囊中没有这两位药。”

“今早皇后身子不适,见了红。”

姜淑妃又是一震,也莫怪她想不到,她往方淑华绣囊里添的那药,就是天天戴在身上,想要起效果也得要一个月,这才半个多月,方淑华也不是天天去永和宫的,怎么可能这么快。

“妾身…不知此事。”

“方太医前去诊脉,若非皇后身体好,腹中的孩子便保不住了,永和宫内严查之下,在皇后的枕边发现了此物,药囊中除了安神之药,还有活血化瘀的两味,其中这马钱子还有毒。”纪凛顿了顿,将那绣囊扔到了姜淑妃的面前,“经太医诊断,此物就是导致皇后身子不适的罪魁祸首。”

姜淑妃再度怔住,不是听到皇后见红也不是听到这两味药的药性,而是那句“此物就是导致皇后身子不适的罪魁祸首”,这怎么可能,她送给皇后的绣囊里莫说是毒药,就是半点活血化瘀的药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害的皇后娘娘见红。

纪凛看着她发怔的声音,声音越发冷:“姜淑妃,你可知罪。”

“皇上,妾身没有在绣囊里放这两位药,妾身不会做这样的事。”姜淑妃跪了下来,神情尚还能镇定,“这绣囊妾身时常携带,今日也戴了,若是有毒,妾身早就出事了,这方子还是早年就有的,再者,皇后娘娘怀有身孕,妾身就是再糊涂也不可能将药放错,这定是有人要陷害妾身,求皇上明察!”

姜淑妃从腰间解下绣囊,双手碰上,但纪凛没有接,而是就这么看着。

殿内的地冰凉凉,姜淑妃这手收也不是,继续捧着又特别累,没多久,在外头的杨公公进来了,后头还跟着两个嬷嬷。

嬷嬷手里捧着两个匣子,一个里面放着五六个绣囊,另一个里面放着一些草药,磨粉的和截段的都有。

姜淑妃看到那两个匣子时眼神一缩,李福走过去看了眼,低声问了几句,便将这两样东西呈递到了皇上面前,禀报道:“皇上,这三个绣囊中都放了活血化瘀的药,这两个没有,匣子内还有两瓶磨粉的附子和马钱子,余下都是安神定宁的草药,已经让太医瞧过了。”

就是前后脚的事,姜淑妃前脚离开景仁宫,后脚一群人带着太医就搜了景仁宫,莫说是将这些东西销毁,就是藏起来都来不及,姜淑妃怎么会预料到事情发展的这么快,按着她的计划,起码还要十来日的功夫。

纪凛不在看这些:“淑妃,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姜淑妃的脑海里就只闪着三个字:不可能。

“皇上,这绣囊中的药妾身的真的不知,妾身纵使有再大的胆子也不会对皇后娘娘腹中的孩子下手。”姜淑妃脑海转的飞快,可始终是没想明白怎么会变成这样,她送给皇后娘娘的绣囊没有问题,根本不会有这两味药。

“是不是要朕请太医上来与你对峙,看看绣囊内的药是否与你这匣子内的一致。”

“皇上!”姜淑妃一下就落了泪,抬起头看着他,也是真觉得冤枉,“就算是妾身真的要加害皇后娘娘,也犯不着亲自将这绣囊送给她,妾身何苦要坐实自己的罪名,这不是自投罗网么。”

可不就是自投罗网,铁证在此,若是没这绣囊,光凭那两个匣子,确实不能将这罪名给定死,她能咬着说是冤枉,毕竟谁也没瞧见这些东西用到过皇后身上。

可偏偏,这绣囊有问题。

纪凛的声音听着很平静,面孔却犹如是染了寒霜:“你的意思是,皇后故意在其中添了药,拿腹中的孩子冒险,就为了陷害与你?”

姜淑妃红着眼眶,双袖下的拳头紧握,出门时画下的精致妆容这时也都毁了,落了泪的眼眶下还有泛着灰的两条泪痕,是将她描在眼角的线给化了。

难道不是么,她送出去的绣囊,到了皇后手里,除了她还有谁能动手脚!

她死死咬着嘴唇:“妾身送给皇后娘娘的绣囊没有问题,妾身的宫女都可以作证,是有人要以此污蔑妾身。”

“你既解释不清为什么绣囊中会有活血化瘀的药,也解释不清这两个匣子内的东西是为何用,那就让朕替你交代一下这些东西的用处。”纪凛拿起一个绣囊,捏在手中揉了下,“每日去永和宫请安时,你戴上这几个,平日里在宫中,你就换上这几个,现在你戴着的就是安神的,你说朕说的可对。”

纪凛抬眸,对上她的视线,眼神中透着洞悉一切的知晓,要让姜淑妃无所遁形。

她是不想让皇后生下孩子,也的确在绣囊里动了手脚,包括给方淑华送过去的,也是借了她时常去永和宫这一点。

姜淑妃原本计划的很周详,即便是皇后那儿出了问题,查来查去也不过是她送出手的绣囊,不会有问题,而方淑华那儿,待皇后身子不适时,那药效早就已经散的差不多了,便是有残留,也不至于影响这么大,再者寻常人携带这个绣囊,只有利没有弊。

而她这儿,时候差不多时就会将这些东西销毁掉,届时就算是查到她头上,也不能算是确凿证据,绣囊中的药,也可以是方淑华添进去的,而她这儿,都是干干净净的安神绣囊,与她送给皇后的一样。

可她没想到的是,就是她送出的绣囊里出了问题,留下了把柄被人动了手脚反过来咬了她一口。

有理说不清,大约就是姜淑妃此时的境遇,证据确凿,任她一张嘴再能说,证据就是证据,摆到刑部去审理,谁还能听你各种假设来为自己脱罪。

姜淑妃还是不肯承认:“皇上,妾身没有在绣囊中下药,更没有想要害皇后,妾身不会那么傻,再者,送入永和宫内的东西,皇后娘娘身边侍奉的人都会查仔细了才用,若是绣囊真的有问题,妾身送出去的第一天就会被察觉,怎么还能放在皇后的枕边这么多日,这其中必定是有人想拿这个做文章,故意在栽赃陷害给妾身。”

纪凛却说:“皇后不查,那是因为她相信你。”

姜淑妃定在那儿,是彻底忘了该如何往下说,永和宫那儿怕是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皇后怎么可能会相信她,皇上这话说出口,谁信。

而此时的朝堂上,等了一个时辰都还没等道皇上来早朝的大臣们,得知了一件事儿。

姜淑妃在绣囊中下药,害的皇后娘娘险些小产。

第084章

一时间, 所有大臣都看向了站在第二列的姜少傅。

虽说姜家的风头很盛,但姜少傅的为人在朝中也是有目共睹的,墙头草两边倒, 趋利避害, 要命不要脸是常有的事,沈老侯爷瞧不上他, 白侯爷也瞧不上他,之前就是借了把支持六皇子登基的风, 论出力, 是四家之中最少的, 论家族实力又是四家之中最弱的,平日里上朝话不多,建设性意见也少, 加上姜少傅这人个儿不高,人也瘦小,站在大臣堆里,很容易没有存在感。

如今忽然传了这么一件事过来, 大家的关注点都到了他身上,什么样的眼神都有,下药害皇后娘娘险些流产, 这姜少傅是养出了什么脑子的女儿,今后这下半辈子就在冷宫里过得了。

原本安静的朝堂,因为这消息,众人议论了起来, 说两句看姜少傅一眼,其中不乏看好戏的,姜家这种上蹿下跳的角色,要不是正好逢了那时,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风头,名不副实啊。

学什么不好,非要学别人送女儿入宫去,白家都险些折里头了,姜家这回,啧啧…

姜少傅心一颤,眼神闪着,脸上的神情倒是镇定,这也仅是一句话,皇上都还没来。

姜少傅就是那样的人,就是大家都看着,还能撑一抹笑来,装作和自己无关的样子:“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皇上还没来啊。”

站在姜少傅旁边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孔大人,此时他正瞪着姜少傅,朝中多少大臣盼着皇后娘娘有身孕,盼着皇上有子嗣,他姜家倒好,姜淑妃自己肚子没动静,还敢对皇后娘娘下手。

站在前列的沈老侯爷眉宇间是担忧,说是险些,也不知到底如何,两年来皇上可从未在早朝上迟到过。

一旁的卫国公脸色也不佳,一是因为听到这个消息,二是因为他今日上朝,还有件大事要禀报,如今站了这么久,他年事已高,多少有些撑不住。

就这时,殿外传来了高喊:“皇上驾到。”

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待那抹身影走进来时,齐齐下跪行礼:“吾皇万岁。”

纪凛走得很快,经过他们身旁时似是带了一阵风,姜少傅跪着不敢抬头,等到皇上说平身才起来,还刻意的往白侯爷身后躲了下,想要白侯爷那高大的身躯给自己挡挡。

在姜少傅后头的官员看在眼里,都有些不忍,这气度,说什么四大家,真的是名不副实,太名不副实了!

纪凛坐下后,横扫底下的官员,语气甚冷,直接喊了声:“姜少傅!”

躲不过啊,姜少傅出列,跪了下来:“臣在。”

“姜淑妃对皇后娘娘下药一事,证据确凿,朕已交由司刑所审问,关于此事,你可知情?”

姜少傅顺杆子的本事也是绝佳的,当即就抓住了皇上的话:“回皇上的话,臣并不知情。”

后头那些官员几乎是无语了,这就完了,不替姜淑妃求情面说几句话?

姜少傅其实是想说的,但事情原委他都不了解,在他的为官准则中,待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后再说才不会出错,要不然此时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听完这句话,皇上似乎没有要在朝堂继续提这事的意思,就这么问了一句后带过去了,说起泰州赈灾的事。

大佛寺祭天求雨后,秋雨是到了,但泰州这个三年中有两年落不着好的地方,这几场雨的效用微乎其微,想要彻底补救就要从锦州那儿引水,这是个大工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得先将这场天灾度过去。

户部已经派了人,第二批在准备中,皇上要另外选人去淮阳锦州等地巡视,禁止哄抬粮价,更要禁止那些粮商大量收购,他们若是屯粮,那能挑拨的粮米就更少了。

早朝开始的晚,过半时已临近正午,大臣们站的累了,四更天出门来上朝,腹中无食也饿了。

纪凛翻了翻呈上来的奏折,重要的事都已安排,便将奏折给合上了,往下看去:“还有何事启奏。”

没什么事就可以下朝了。

就这时,一直神色不佳的卫老国公走了出来:“皇上,老臣有事启奏。”

卫家是太后娘娘的娘家,卫老国公是太后的父亲,不论是辈分还是卫家给予的帮助,纪凛都应该尊重他。

遂他缓和了几分神情:“卫国公请说。”

“近日阜阳城中四处在传二皇子还活着的消息,更甚者说在阜阳城里见过二皇子,传神之处,似是真的。”

说起这个,大臣们都是知道的,但没人提起,事情真假不知,谁敢借着流言胡说。

纪凛点点头:“朕听过此事,也已派人出去寻找,希望是能找寻到一些线索。”

卫老国公提了一口气,声音都跟着颤抖,拄着拐杖的手用力按着,双脚站稳着说道:“皇上,老臣找到二皇子了!”

不说纪凛,众人听着皆是哗然,唯有个别官员,脸色瞧着不大自然的样子,可这几个人的神情早就大部分人的惊讶给掩盖了,流言归流言,传的再真实也是流言,可卫老国公现在说找到人了!

纪凛沉声:“此事是真?”

卫老国公激动的脸都涨红了:“千真万确!”

殿内安静了下来,过了许久,众人听到皇上开口:“退朝。”

……

靠近阜阳城的几个小镇都很繁华,约两个时辰的马车可达的清水镇在阜阳城的东南面,早几个月没雨水时,这边的境况要比阜阳城外别的小镇好一些,主要还是靠了清水镇山上凹着的一座水库。

天然形成的,后来朝廷派人修筑了一番,虽不大,却解了清水镇不少难事,也让这镇子比别处要来的繁华一些。

皇上到的时候是傍晚,太阳刚刚落山,天还亮着,带着诸位大臣骑马而至,卫老国公一把年纪,只能坐在马车上跟过来。

虽说穿的都是便服,但这样的阵仗还是引起了镇上人的注意,个个都气质不凡,瞧着非富即贵,猜想着肯定是阜阳城里来的贵人,又不知晓目的,都远远看着,还有人争相奔走的传。

卫老国公所说的地方实在清水镇往里,过了集市后还得上坡一段路。

纪凛骑着马,看着坡上的情形,很快就看到了半坡上种着的花草树木。

再往里是篱笆墙,内外都辟了菜田,这时节萝卜长的正好,已经从土里冒出来了,一截截的白露在外头,看着就很诱人。

篱笆墙内还养有几只鸡,没围起来,就放养在地上,那边三件并立的砖瓦屋外,还有两只小黄狗慵懒的趴在那儿晒今天最后一点太阳。

这幅情形,谁能想尊贵的二皇子会住在这儿。

卫老国公被人搀扶上来,这半坡的距离就足够他喘的,他站到了皇上身后,看着那砖瓦屋的大门,难掩激动:“皇上,二皇子就在这儿。”

纪凛看着那方向,说话间,那边大门内走出来了一个人。

五尺身长,身穿一件最简单的竹青褂子,身姿挺拔,从中透着不一样的气质。

他脸上噙着一抹任谁看了都觉得熟悉的笑容,在看到篱笆墙外这么多人后微怔了下,随即视线落在了纪凛的身上,笑着道了声:“六弟。”

可能活着和真的活着,其中相距甚远,纪凛目光落在他身上,是有些激动。

随行的官员看到二皇子后,神色各有不同。

一刻钟后,就站在这半坡上,面朝山坡下方的清水镇,兄弟二人负手而立,纪灏转头看他,神情是温润:“如今该改口叫你皇上了。”

纪凛眼神微闪:“二哥。”

“你不必觉得有什么,我出事之后,父皇驾崩,这朝堂还能空着不成。”纪灏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你做的不错,我听说了不少事,于你而言,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纪凛看着他,侧脸看去,耳畔那儿到脖子是有明显的疤痕,整个人看起来也比以前消瘦了些,不用问纪凛也知道他肯定是经历过一段很长的养病期:“什么时候来这里的?”

“一年前。”纪灏望向前方,声音悠远了几分,“我掉下山崖后昏迷了过去,醒来后就已经被人所救,听他们说起来是在山洞内发现我的,大概是掉下山崖后被山里的野兽发现拖了回去,伤的重了些,养了半年多才能下床。”

纪灏说起这番话时显得轻描淡写,可任谁想着都会觉得难,掉下山崖是九死一生,被山里的野兽拖回洞去当食物,活下来是死里逃生,躺半年又是什么样的光景。

没体会过的,怎么感同身受。

纪凛看他,还觉得是以前熟悉的样子,却又觉得有些不同了,香柳弄那儿搜到的东西还摆在刑部:“回了这儿,为何不回宫。”

“你看这儿的生活。”纪灏没有回答他,而是转身只给他看那院子,笑意里几分释然,“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是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事一身轻。”

纪凛没有作声,纪灏拍了拍他的后背:“回来是因为想念母后,若是回宫,势必要对你造成些影响。”

一年前他若回宫,这皇位纪凛是坐不稳的。

见他还沉默,纪灏笑了:“你还是如此,不说话能闷上半日。”

话音刚落,那边山坡下传来了清脆的叫喊声,纪灏轻拍了下他,说了声来了。

两个人转过身去,一名娇俏可人的女子从山坡下走上来,还冲着他们招手,叫了声公子。

“她叫秋瑶,当初就是她和她哥哥救了我,也是运气好,当时他们上山寻药时发现了山洞外的血迹,再晚上几个时辰,恐怕我就已经入了山兽的肚子。”

耳畔传来纪灏的声音,纪凛看着那名女子走上来,并不算缓的坡度她走的好像不累,手里还拎着个篮子,纪灏上前拉了她一把,她走到纪灏身旁,看了看纪凛后又看了看院子里那些人,小声问:“这么多客人啊,那我再去下边买些菜回来,要不我们到铺子里去也行,那儿有酒楼。”

纪灏摸了摸她的头发,继而看向纪凛,脸上噙着的那抹温柔尚未散去,语气亲和:“不用忙,他们很快就回去了。”

第085章

纪凛他们会这么快回去么。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出来一趟不可能无功而返,之前卫国公的长子在找到人时已经来过一趟,这一次, 说什么都要把人劝回去。

已是夜幕降临, 这山野小林中尤为安静,站在山坡上纵览清水镇, 犹如是站在皇城上往下看的感觉,百家灯火, 热闹市集, 与半坡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卫老国公等人是跪下来求二皇子的, 不看在别的份上,就看在太后娘娘对他的思念,两年来每每想到那些事就心郁, 病都病了好几回了,人还活着就该回宫去。

如今是还瞒着太后,若是太后知道的话,肯定会亲自赶来此处。

纪灏的神情里露了几分为难, 外祖父这么一跪,当着皇上的面,其实是很不妥的。

可为难归为难, 纪灏也没上前去将自己年迈的外祖父给扶起来,还是站在后面的沈老侯爷和礼部尚书林大人一起,将卫老国公给搀扶了起来,站起来时那腿都是抖的, 需人扶着才能站稳。

臣子给皇子下跪并不为过,但眼前的情形,卫老国公这一跪,看着的人心里却都藏着不一样的想法。

没人说话。

卫老国公那一跪是因为二皇子表态,不宜回宫,现在,就等皇上开口了。

纪凛始终是那神情,让人瞧不出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从卫老国公那儿收回视线后,纪凛看向纪灏,说了句:“二哥,回宫看看母后吧。”

不请他回朝,也不说些让他回阜阳城去的话,只是让他回宫看看太后娘娘,这是最有效也是最难拒绝的。

太后年事已高,几个月前还生过一场大病,让她出宫来这里地方看死而复生的儿子,但凡是有些孝心的都不会这么做。

至于他愿不愿意留下来,等与太后见过面再说。

纪灏的神色的确不如刚才那般坚决了:“母后现在如何了?”

“从避暑山庄回宫后,天热气闷,又病了一场,身子不如从前。”

屋内再度安静下来,门口那两只小犬站在门槛外头,冒着脑袋看屋内的情形,觉得这么多人新鲜,呜呜的叫着。

院子里还有一抹身影,秋瑶站在那儿,捏着双手,视线一直看着屋内。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起风了,夜深时要比镇上冷许多,秋瑶揉了揉泛冷的双手,屋内的一群人都出来了,她神情一怔,下意识看向纪灏,是有些紧张的。

卫老国公的脸上终于多了喜色,相较于来时的担忧和紧张,还有前几日在得知二皇子还活着时的夜不能寐,现在二皇子同意入宫见太后娘娘,那已经是相当大的跃进。

只要回了宫,母子之间说起话来,还怕留不下来么。

沈老侯爷将卫老国公的喜色看在眼里,未有所动,他大抵是猜到了今天卫老国公为何要在早朝时宣布这件事,明明是可以在下朝之后另行禀报的事,偏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来,他是担心若私下禀报,皇上会先一步对二皇子下杀手。

毕竟二皇子既是嫡又是长,两年前若没有出事,这皇位谁也拿不走,如今活着回来,即便是无意,皇上心中也难保不忌惮。

在朝堂上将这件事公布出来,皇上便是动了念头也不会做什么,满朝文武都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