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年岁尚幼,但皇上呢?他正值壮年,完全有时间等着六皇子成长起来。现如今,娘娘看着皇上重视太子,让太子大婚后住于毓霖宫,还让太子进入朝堂学习如何处理政事……可以后呢?”

力嫔立马接口:“太子现在还在学习最简单的内容,以后就加深呗,这还用说。”

齐国公夫人:……你闭嘴!

“如今,太子年十六,皇上年三十四。十年之后,太子年二十六,可皇上也不过才四十四岁。”

先帝过世时,已是六旬老人了,可那是因为谢昼本来就不是先帝的长子。谢昼是嫡出的二子中,较为年长的那个。但事实上,他原先是八皇子。

在他前面,有足足七位皇子。除了极个别无法继承皇位的,绝大部分都有着夺嫡的实力。尤其那些皇子们都拥有实力强大的外家和妻族。反观谢昼,他的外家当时被削弱的连中等世家都不如,他的妻族一门清贵,却因为妻子的祖父过世,家中子嗣皆丁忧。

虽为嫡子,但谢昼当时是不具备优势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唯一的同胞姐姐,也是先帝时期唯一的一位嫡公主,竟然会被远嫁和亲。明明是可以选择别人的,不说当时还有几位年岁合适的公主,哪怕舍不得公主,也可以从宗室里挑选,可就因为皇后一脉式微,堂堂嫡公主被迫远嫁蛮夷之地。

谢昼是从那个至暗时刻过来的,所以他才会选择跟他父皇截然相反的路子。

虽然他对皇后全无夫妻情分,却愿意尊敬她,给她极大的权利。

虽然他对前朝外戚专权一事引以为戒,但只要不给实权,他愿意捧着安家,让安家虽无实权却有着极高的声望。

还有给太子各种加码,打压比太子只小了半岁的二皇子等等……

兴许局中人还未曾发现,谢昼本人更是无从察觉,但身为先帝时期极受重视的齐国公却慢慢的意识到了一个事儿。

与其说谢昼在扶持皇后、太子这一脉,还不如说他是在帮曾经的自己。

那个眼睁睁的看着平日里最护着的嫡姐被迫远嫁的自己,那个在得知了嫡姐出嫁不过一年就消香玉陨的噩耗的自己,那个看到母亲泣血哀恸却无能为力的自己……

齐国公发现了,谢昼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看重皇后一脉,更不是有多深爱着太子这个嫡长子,他只是想保护曾经无能为力的自己。

所以,他才会有了扶持安家、重视太子、打压二皇子等等一系列的行为。

如若不然,皇后娘家如何跟整个江山社稷有关系吗?他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的拉拔安家?四方学院兴许没办法跟权势扯上关系,但身为读书人哪个不想流芳百世?这么好的机会,给谁不行为什么非得是安家?

太子也是,起码齐国公完全没看出来太子有何贤能。况且,太子十五岁大婚还可以理解,婚后立刻进入朝堂,哪怕仅仅是处理请安折子这种事儿,是否也显得超之过急了?

虽说谢昼本人进入朝堂时,也不过才十八岁,可问题在于,当时先帝已经年过六旬,身子骨已经开始衰败了。

事实上,在培养了谢昼尚且不到三年时间,先帝就撒手人寰。

谢昼二十一岁登基为帝,次年改国号为天延。

所以,十八岁进入朝堂开始学习处理朝中事务是完全没问题的,甚至如果能再给先帝一次机会,他可能会更加提前几年。而不是选择在最后的时光里,用填鸭式的方法,一股脑的将所有为帝心得尽数灌输给谢昼。

问题是……

先帝在开始竭尽全力培养谢昼为继承人时,他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哪怕太医院全力施救,最终也没能熬过第三年。

可谢昼呢?

亲,您准备何时送自己上天???

但问题就在于,很多事情是在发生之后,从后往前推算才能得出结论的。甚至连谢昼本人都不一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对太子的爱并不纯粹,因为他表现出来的,的的确确是对太子格外看重,那浓浓的父爱是做不了假的。

从齐国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坐不住了。

可他是没办法亲自见到女儿跟女儿面谈的,哪怕能见面,那也是在类似于除夕宫宴、万寿节这种公开的场合。见个面,说几句话绝对没问题,但不能说这些啊!

所以,他才让老妻专程跑了这么一趟,并且再三叮嘱,一定要跟力嫔掰扯清楚。

女儿太傻也没辙儿,谁知道女儿还能有这个造化呢?被谢昼看中,纳为侧妃,之后一路上升,哪怕如今仅仅只是一个嫔,那她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个。

“娘娘啊,国公爷的意思是,就算皇上如今有多位妃嫔和十位皇子,您仍然是最特殊、最不可替代的那个。”

“接下来,朝中可能会传出一些风声,这些事情您不用理会,您要做的就是,先给二皇子纳一位侧妃。咱们家安排了人参加大选,不管怎么说,您都是二皇子的养母,再说亲上加亲这事儿本就是常态,让他娶咱们家的姑娘,任何人都挑不出理来,连二皇子本人都没办法拒绝。”

“再之后,您只需要时不时的召见一下二皇子侧妃,表现出对她的看重就成。咱们家就算再怎么式微,那也远比鲁国公府来得强!”

“等皇上开始提拔二皇子时,您……”

力嫔在沉默了半晌之后,终于找到机会开口了:“等等,皇上提拔二皇子?那不可能啊!皇上老早就厌弃了二皇子!”

齐国公夫人在心里骂了一声娘,意识到眼前这蠢货的亲娘就是自己后,她心态都差点儿崩了:“娘娘!您需要做的是配合咱们行事,您只要记住一句话,我和国公爷是绝对不会害娘娘和六皇子的!”

“这里头还有六皇子的事儿?”力嫔满脸惊愕。

我可去娘的!

就算骂的是自己,齐国公夫人也忍不住,她努力平静了心情,这才开口道:“咱们家做这一切,最终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给六皇子铺路,送他登上那个位置。要不然……要不然咱们还能为了二皇子那个白眼狼?”

最终,齐国公夫人还是没能忍住。

幸好力嫔已经懵了,懵过之后,她很努力很努力的开动她那就不曾运动的大脑,结结巴巴的说:“你的意思是,咱们要利用二皇子?哦,我懂了。”

齐国公夫人抿着嘴冷眼看向力嫔,心说我倒是要看看你到底懂了啥!

只见力嫔一脸的恍然大悟:“你们这是打算彻底投靠了太子?所以故意捧起二皇子让皇上忌惮?我懂得,我明白的,这叫捧杀!”

齐国公夫人:……

现在把这个闺女塞回肚子里重新生一遍还来得及吗?

“好的,我记住了!首先,是让宸妃把咱们家的姑娘留牌子,然后我找机会让帝后同意,把那姑娘嫁给二皇子当侧妃。接着就时不时的召见一下我这个当了二皇子侧妃的娘家侄女,等回头看时机,等皇上开始提拔二皇子的时候……”

力嫔顿了顿,再度迷茫的看向齐国公夫人:“您方才怎么说来着?提拔二皇子的时候,我要做什么?哦,我明白了,我猜是对二皇子好吧?捧杀嘛,这个我懂的,我一定会对二皇子特别特别好的,没问题。”

齐国公夫人心好累啊,她刚想开口反驳,忽的心下一动。

虽说力嫔那脑子确实是个摆设玩意儿,但平心而论,除了没理解他们这些计划的目的之外,她说的居然全对哦。

如果是这样的话……

“对!娘娘您可太聪明了,要是您的兄弟能有您这般的智慧,我和国公爷也不用这般操心了。没错,就是这样的,反正就是三个事儿,第一是让二皇子纳咱们家的姑娘当侧妃,第二是时不时的召见关心一下,第三就是记得要对二皇子好!”

这也太简单了。

力嫔猛点头,表示自己完全记住了,绝对完成任务。

末了,力嫔还开口安慰了她娘家亲妈:“您也不用太操心了,这儿孙只有儿孙福,哪怕哥哥弟弟再不争气,将来我的嵿儿起码也是个富贵闲王,郡王总是可以的吧?到时候,有他在,可保齐国公府富贵无忧。”

齐国公夫人努力的保持住面上的笑容:“娘娘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对嘛,您回去以后也不要骂哥哥弟弟们,生得笨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不想自己这般没出息的。唉,毕竟像我这般,才貌双全的人本来就是世间罕有的。”

力嫔随口唤了宫女嬷嬷,赏了一些小玩意,之后就让人送齐国公夫人离开了。

齐国公夫人笑着告辞了,一出宫门上了马车,就忍不住啐了一口。

娘的傻玩意儿!

最气人的是,那傻东西还是她生出来的!

她如今只能盼着,盼着那傻东西不要坏了老国公的事儿。

第150章

脑子是个好东西,却是力嫔从未拥有过的奢侈品。

齐国公夫人出了宫回到府中, 就将在长乐宫里发生的事情, 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了齐国公。起初, 齐国公夫人还是有些担忧的,一方面是怕闺女脑子太蠢坏了事儿, 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国公爷怪罪她。

也因此, 在将事情说清楚后,她急急的补充道:“我的意思是, 此事事关重大,与其跟娘娘商量好了再进行, 还不若先哄着她把事儿给做了。这样一来, 也不用担心娘娘那头漏了风声。”

齐国公看了老妻一眼:“是她没理解吧?”

闻言,齐国公夫人很是有些难为情,却也不得不点头承认。说真的,她亲生的孩子有不少,可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各个都蠢得很。当然, 就算如此,力嫔那也是最蠢的那个, 简直就跟所有的脑子都化为了颜值一样。

好在,齐国公也没太怪罪,他思量了片刻后,也点头同意了老妻的法子。

当然是因为不同意也没办法,况且, 只要最终的目的达成了,过程如何并不重要。

只是,如此一来,有些计划就不得不进行微调了。幸好这也不算难,为了能成大事,哪怕呕心沥血也是值得的。

……

此时的后宫,力嫔收拾收拾,就坐着车辇去了承应宫。她本是去找宸妃说正事儿的,不料却扑了个空。

承应宫的宫女告诉她,娘娘如今在储秀宫。

也行吧。

力嫔又转道去了储秀宫,终于见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宸妃。

“宸妃……”力嫔才刚开口,就立马卡词了。

叫姐姐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力嫔的年岁要比宸妃大了好几岁。可叫妹妹也不成呢,宸妃是妃,她是嫔。所以难道要让她叫娘娘吗?还是满心的不爽。

宸妃无语的看着她。

在后宫里,各有心思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哪怕因为安雪莲这个不确定因素,导致如今的后宫画风很是诡异,那大家伙儿也是各有思量的。

可问题就在于……

力嫔啊,她基本上就属于,脑子里想的是什么,脸上就表露出来的。别人是努力做出喜怒不形于色,她简直就像是要将所有的一切都摆在明面上似的。

其实这么想想,齐国公夫人还是幸运的,因为力嫔出嫁太久的关系,哪怕先前还是能够见面的,但那总归是不同的。

齐国公夫人对力嫔的脑子水准还保留在她未出阁那会儿,殊不知,力嫔这人跟其他人不同,别人是越活越通透,她是越活越回去。估摸着,再过个三五年的,六皇子谢嵿的智商就能超越她了。

而此时,宸妃等了又等,眼见自己都将力嫔此刻的心理活动猜了个七七八八了,力嫔还在那儿绞尽脑汁的思考着,她顿时没了耐心。

“力嫔你有什么话就说吧,咱们好歹也认识十几年了,也别折腾那些客套话了。”

宸妃选择投降,只因她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真心没空陪力嫔玩你画我猜的游戏。

力嫔顿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抛开了称呼问题后,她索性也不饶弯子了,直截了当的表示:“先前我娘家母亲来瞧过我了,她让我提拔一下我娘家侄女儿。”

“然后呢?”

“你帮我找找,哪个是我娘家侄女儿,然后到时候直接留牌子,我要让她嫁给二皇子当侧妃。”力嫔一脸的理所当然,直接把宸妃弄了个满脸懵圈。

别的问题倒是没有,毕竟哪怕力嫔如今大不如前了,打个招呼多留一个人还是没问题的。况且,齐家的姑娘兴许脑子不好使,但颜值肯定还是过关的,留牌子赐婚也是常规手段。

唯一的问题是……

“力嫔啊,你真的不觉得,让我帮你找找哪个是你娘家侄女这个话,没毛病?”

“对呀,我又没见过她。”力嫔理直气壮的说。

最终,宸妃还是再一次的选择了投降,不然还能怎么办呢?你总不能浪费时间不干正事儿,光顾着跟个傻子计较吧?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秀女名单在手,找个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很快,宸妃就找出了人,并且干脆好人做到底,让人将那个秀女提溜到了跟前来,让力嫔好好的看仔细的看,假如还嫌不够的话,也可以暂时领到长乐宫去,反正只要晚间落匙之前把人送回来就可以了。

力嫔才不听她的。

反正人也见到了,话也带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力嫔觉得跟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很显然,她对娘家父母还是非常信任的,人家既然能将人塞到大选来,肯定是提前做好了万全准备的。甚至考虑到她是除夕之夜才升回到了嫔位上,搞不好就算没她,这秀女也能凭自己的实力留到最后。

因此,她只当着宸妃的面,和颜悦色的夸了自家侄女几句话:“真不愧是咱们家的姑娘,一看就是个标志人儿,也有本宫年轻时候的三分颜色。行了,就她吧。”

扭头对宸妃道:“千万帮我照顾着些,她以后可是我儿媳妇!”

宸妃笑眯眯的看着她,那眼神仿若在看一个智障。

等智障走了,宸妃一脸心累的将那齐氏秀女打发走,随后就头疼的让宫女给她按了按头皮。

“娘娘,您先前不是说,太子那头不需要侧妃吗?可若是,为二皇子择了个侧妃,偏略过太子……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

“岂止是有些啊,简直就是不拿皇后和太子当一回事儿!”宸妃叹了一口气,“对宛秋倒是不错,可谁都明白,大选出身的秀女赐下去,那才是荣耀。”

结果呢?太子没有的,二皇子有?

甭管好坏,这事儿都说不通。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宸妃已经挺了解安雪莲了,她觉得就算这事儿真的捅出去了,起码皇后不会生气的,就看太子会不会生气了。

还有一个问题。

“我呀,现在就怕到时候拿我和太子妃的关系做文章。我倒是无妨,就怕有人故意拿这事儿往太子妃头上泼脏水,说她无子且善妒,要不怎么会让我这个娘家姑姑,故意不给太子择人呢?”

宫女急了:“那怎么办?要不就不理会力嫔?”

“那不成,她若是跟其他人似的,委婉的跟我提个话音,让我自个儿回去仔细的品,那倒是可以装傻不理会。可她都明白的说出来了……无妨,把这事儿漏出去就成。记得,别往后宫那头扯,就在秀女当中放个话,横竖今个儿力嫔来储秀宫一事,有不少人瞧见了。”

能在后宫里存活这般久,且越过越好的,基本上没一个是简单的。当然,力嫔除外,毕竟她的技能点全部都点到了脸上。

宸妃这边很快就安排了,都不需要特地放出风声,只要她跟前的人吩咐储秀宫的嬷嬷们警醒一些,不准底下人讨论力嫔今个儿来储秀宫的事情……

然后,事情就传开了。

其他人还没炸,雅妃先炸了。

“傅如花你有毛病啊?咱们都已经站位了,你这会儿跑去帮力嫔?对,我知道力嫔是个傻子,已经长成人的二皇子跟她早已离了心,亲生的六皇子年岁又太小了,那你也不能偏帮她啊!”

宸妃木着脸将事情解释了一番。

可雅妃还是有意见:“那索性再挑个方方面面都压过齐国公府姑娘的秀女,给太子当侧妃呗!反正皇上的后宫,添不添人都没差,咱们不能在这事儿上落人口舌。”

“皇后说了不要给太子选侧妃,还有太子妃是我的娘家侄女……韩飞燕你玩我吧?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给太子选一个方方面面都压过齐国公府姑娘的秀女?你怎么不干脆让我选个压过太子妃的呢?”

这话也没错。

雅妃想啊想,愣是没想出个好法子来。可她拥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因此直接找了个机会,借口好久没打麻将了,拽了端妃,又拽上她娘家表妹虞美人,临时组了个牌局。

端妃是个稳妥人,虞美人则基本上宣告此生无望,如今是完全依附着雅妃过日子的,这俩都是完全值得信任的人。

等牌局开始后,雅妃东扯西扯,最终还是将此事绕到了选秀上头。

还真别说,因为储秀宫是在前头的,哪怕名义上还是归皇后管辖的,但这个皇后是个懒货,她把所有的事情都归给了宸妃来处理,愣是完全不知道储秀宫那头的事儿。

当然,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不在意。

不在乎后宫添了谁,也不在乎给三皇子、四皇子指了谁当正妃,更不在乎其他的宗室子如何……

人嘛,对于自己毫不在意的事情,自然不会分心去关心的。

直到雅妃给她通风报信。

安雪莲初时没在意,等听完了才发现有个问题:“你说是力嫔的侄女?她亲兄弟的孩子?”

“应该是吧,就算不是肯定也是过了明路的。”

这话的意思是,甭管那秀女的真实身份到底是嫡女还是庶女,敢送到大选来,那必然是记在了嫡妻名下的。甚至说,甭管那秀女是否是力嫔亲兄弟的女儿,那绝对也是过继了的。

反正,名义上她绝对是齐国公的嫡孙女,至于事实如何,齐国公府尚且不在乎,外人也没权利去管。

安雪莲眉头紧锁:“可这么一来,岂不是跟二皇子妃身份相当了?”

二皇子妃是鲁国公府的二姑娘,而那位预定下来的二皇子侧妃,则是齐国公府的嫡出姑娘,甚至极有可能是嫡长孙女。虽说两边都是国公府,但事实上都已经经过了数代,差距肯定还是有的。

鲁国公府如今最拿得出手的,大概就是他们家的大姑娘嫁给了翊亲王当侧妃。可齐国公府却出了个力嫔,力嫔膝下还有两子一女,甚至眼下选的还是二皇子的侧妃……

“你们大概知道吧,皇上之所以不让王氏女入宫,怕的就是后宫失衡。”

王氏女,指的是太后娘家的姑娘们。按理说,以谢昼对太后的敬重,他完全可以择表妹入宫为妃,甚至更夸张一些,前些年皇后病危时,他还可以扶持表妹为继后。

但事实上,谢昼什么都没做,他还禁止王氏女入宫。

他的想法也很好猜,无非就是怕王氏女一旦入宫,连一贯保持中立态度的太后,都极有可能心态改变。到时候,一方是病危且毫无后台的皇后太子一脉,另一方却是有着太后、翊亲王撑腰的王氏女,失衡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换言之,谢昼即便对太后敬重,也会选择别的方式去拉拔王家,而非再度结亲。

这件事情,放在后宫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了,甚至在外头都谈不上秘密。因此,安雪莲一提起这个话茬,几人就明白了。

如果真的是为了二皇子好,就不应该这么干。正妃和侧妃出身相当,甚至侧妃还拥有了正妃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那么后宅失衡是必然的。

甚至更严重的还会产生妻妾争斗、危害子嗣的情况,毕竟直到如今,二皇子膝下都还不曾有子嗣。

“所以,力嫔是想……”害二皇子??

雅妃没把话说全,可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

安雪莲想了想,随后摇头道:“不一定是力嫔故意这么干的,毕竟观她先前的作为,多数情况下是晾着二皇子不理会的,倒是不曾真的做出什么过分的行为来。”

“那这次呢?”

“利益吧,毕竟齐国公府也是大不如前了,女眷再怎么能耐,都抵不上男丁无用。”这个真没办法,毕竟如今并非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后世,在如今这个时代里,顶门立户靠的只能是男丁。

男丁若是无用,哪怕出了个贵妃都一样无济于事,毕竟谢昼最宠爱力嫔之时,也从不曾将实权给齐国公府。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本朝的。谢昼爱美人不假,但他更爱江山和自己。

“所以这是齐国公府的谋划?”雅妃仍是满脸的狐疑,“可我要是他们,不会这么干。”

“那你怎么干?”安雪莲笑着问。

“二皇子哪里比得上太子?就算要让自家姑娘当侧妃,也该选择太子。”

“你当他们不想?”安雪莲故意引开雅妃的注意力,随后毫不犹豫的开糊,“本宫有言在先,除了太子妃外,其他本宫和皇上都不会插手的。”

雅妃还来不及哀悼自己输了副大牌,就被安雪莲这话震住了。

随即,她就看到安雪莲冲她眨了眨眼睛,仿佛在说,放心吧,没着道。

微微一愣后,雅妃明白了。或者说,应该是安雪莲明白了她特地组这个牌局的目的。

顿时,雅妃面上一松,心情非常愉悦。她一放松,就狠狠的连赢了安雪莲十把,别说安雪莲了,连端妃和虞美人都被震住了,不敢相信雅妃胆子居然那么大。

安雪莲:……

早知道我就晚点儿再宽她的心。

不过,如今也不是没办法。

“雅妃妹妹呀,你的嫣儿……哦不不不,大公主是叫什么名字来着?对了,山儿。你家山儿的驸马相看起来了吗?可有中意的?需不需要本宫帮忙?”

雅妃瞬间心态崩了。

接下来,她以一泻千里之态,将原本赢到手的筹码,尽数输了出去,还倒贴了不少。

安雪莲心满意足的笑了。

哼哼,跟本宫斗!

**

大选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期间,宸妃和端妃是出力了不少,但真正劳心的却是婉嫔和温嫔。

三皇子和四皇子将来的正妃,就在这一届的秀女当中。因为是选正妃,尤其他俩原本就属于皇子们之中的透明人,如何选正妃就成了非常难以把握的事情。

首先,说一千道一万都绝对不能越过太子和二皇子。

其次,不能是实权重臣家的贵女,毕竟连太子妃和二皇子妃都并非出自于手握重权的家族,三皇子妃和四皇子妃又凭什么呢?

接着,也不能是名声特别好的书香门第出身的姑娘,因为清贵之家的姑娘,更适合嫁给被皇帝猜忌的人家,也就是手握重权的家族。

最后,还不能太拿不出手,毕竟就算三皇子和四皇子再怎么不起眼,那也是堂堂皇子殿下。

反正就是特别麻烦,咋样都不妥当。

偏生,宸妃从一开始就将这事儿交由了婉嫔和温嫔来处理,还美其名曰,亲娘总归知道儿子想要的是什么。

对此,婉嫔和温嫔只想呵呵哒。

选正妃跟皇子们有关系吗?没有。他们想要怎样的重要吗?完全不重要。

婉嫔和温嫔就为了这桩事儿,愁的是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好悬没秃了。

万幸的是,最后人选还是出来了。

三皇子妃是魏国公的外孙女,她父亲官拜三品,乃是当年的状元郎。

当然,能在四十就爬到三品的位置上,这里头还是有岳丈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三皇子妃家世不算出众,只因她家真正发家是从她父亲开始的,至于外祖家并不算在家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