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升为贵妃!!

像这种明着下达的圣旨, 别说隐瞒了,那简直就跟旋风一般的直接席卷了整个京城, 并且第一时间向京城以外的地方发散。

先前, 皇后和太子妃给人在京郊皇庄上的太子送了好些东西去, 那车队光是在路上就花了两天时间, 再算上出京城的时候已经进入皇庄时必要的检查,差不多三天后东西才真正的到了太子手中。

但是!

这一次的情况太特殊了, 事实上不出半天工夫,力妃再度被升为贵妃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太子耳中。

太子满脸的不敢置信。

“贵妃?你是说力妃再度被升为了贵妃?那母后呢?孤的母后如何了?”

皇后当然是在宫中,至于她眼下如何,那不是外头人所能知晓的。况且, 在得知圣旨的那一刻, 消息就被急匆匆的送出了京城。人在后宫的皇后如何, 负责传达消息的侍卫并不清楚。

好在,太子并未为难报信的人, 他只沉着脸, 一言不发。

正如同鸾凤宫的大宫女锦绣那般,在多年以前,皇后一度病重甚至病危的情况,让皇后跟前的人颇为不安。哪怕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哪怕最近这几年皇后看起来哪哪儿都是好的,那种盘踞在心头上的阴影,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彻底消除的。

太子至今都记得, 太医曾经委婉的告诉他,他母后得的是心病,而心病还需心药医,像郁结于心这样的病症,除非本人看开了,不然就算是太医,只怕也是无能为力。

想到这里,太子的面色愈发得难看了起来。

要知道,当初他母后的身子骨本来也是不错的,甚至那会儿他母后才二十多岁,便是如此也一日病重过一日,太医一度提醒让做好准备,说不准哪天人就去了。

如果说,那时他母后尚且年轻,那么现在呢?

……

得亏安雪莲不知道太子这会儿心里的想法,不然一准儿喷他个狗血淋头。

她还年轻呢!

她还是个宝宝呢!!

幸亏,安雪莲什么都不知道。

也不对,她还是知道一些消息的,譬如力妃再度成为了力贵妃。

“啧啧啧……皇上只怕是已经忘了自己曾给人家改了封号吧?也是,读音一样的话,除非刻意记着,不过就皇上那性子,指望他刻意记着后宫里的某个人,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安雪莲很是感概,她这会儿特别想知道,后世的学生崽子在学历史的时候,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儿。

皇帝啊,最宠爱的贵妃,封号居然是“力”。

曾经的安雪莲也是学生崽子,她很认真的代入了一下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这个事儿,得出的结论是,那皇帝怕不是个傻子吧?

这厢,安雪莲只顾着畅想未来,那厢,朝堂后宫包括整个京城里,都已经翻天了。

像普通百姓倒也罢了,毕竟对他们而言,类似这种妃嫔升职降职的问题,只怕还比不上菜市场的猪肉贵了几文钱。但皇室宗亲、勋贵权臣们,却都已经快疯了。

上一次,力妃被升为贵妃时,她风华正茂,又因为养育皇嗣有功,这才勉强够功劳升了份位。虽说那理由挺扯淡的,但好赖也是个理由,对吧?

可这一次呢?

在谢昼连着三次早朝迟到,并且还发生了从他登基以来,第一次旷了早朝的事情,然后力妃就变成了贵妃?

咋滴?从此君王不早朝,还是个升份位的理由了?

再联想到,谢昼几个月前,对一贯做事认真的太子好一通发作,虽说理由是有的,但那又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再说了,真要彻查罪魁祸首的话,那也不应该是由太子来承担全责的。

可就因为那种扯淡的理由,谢昼狠狠的训斥了太子,并且让太子卸下一切事务,护送太后前往京郊皇庄,甚至还下令让太子陪伴太后,美其名曰,替皇上尽孝。

就不扯之后提拔二皇子那事儿了,单单太子这桩事儿,就透着极度的不寻常。

虽说这年头,替某人尽孝属于很平常的事儿。但这个所谓的“替”是很有讲究的。

譬如说,已入仕途的官员忙于为国尽忠,无暇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所以让妻子代入尽孝,这事儿就完全讲得通了。或者都不需要妻子,而是选择让年幼的孩童代父尽孝,也是说得过去的。但人选肯定不能是已大婚已做事的嫡长子啊!

像如今的皇室这种情况,真要尽孝的话,皇子里面,选择五皇子就特别合适,一则他非嫡非长,二则他天赋实在是有限,三则他年岁不大不小,正好承欢膝下又无需太后多费心。

再不然,像大公主也很合适,身为孙女养在祖母跟前,一方面是替父母尽孝,另一方面也能间接的提高她的身价。想也知晓,养在四妃之一的雅妃身边,哪儿有养在太后跟前来得尊贵的?

反正,皇室之中这么多的皇子、公主,选谁都可以,独独不能是太子。

太子啊,那就该早日进入朝堂之中,他是做大事的人,将来是要继承这万里江山的人,这样的人怎能拘于后宅?

就像安雪莲所猜测的那般。

当一桩又一桩的事情接连发生后,很少有人会很严谨的去考虑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哪怕事实上,是谢昼先发作了太子,才有了这之后一桩桩的事情。但在很多人看来,却是谢昼因为区区一个女人,连着做了那么多的荒唐事儿!

匪夷所思!!

荒谬至极!!

可以说,谢昼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来营造自己是个盛世明君的人设,本来已经非常成功了,毕竟如今的北周国的确算得上是国泰民安。谁知,就在这几个月,人设全崩。

如今,谢昼在某些人的心目中,简直就是昏庸的代表。

为了一个女人!!

居然不惜放弃未来的继承人、放弃朝政,那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放弃整个国家了?

爱江山更爱美人,这话在某些浪漫主义者看来,兴许代表的是人间真爱。但在这些心系国家、百姓的群臣们眼中,却是昏君的代名词。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发现雅妃的好了。

雅妃的大伯父也相当得庆幸,谢昼先前再怎么宠爱雅妃,该上朝依然上朝,该处理政务依然处理政务,是对大公主略溺爱了一点儿,但女儿家啊,本来就是娇客,宠溺一些也无妨。

再想到,先前谢昼该南巡就南巡,哪怕嘴上说得再怎么好听,什么事儿都不曾耽误……

韩大人恍然大悟。

“娘娘只怕是当了某些人的挡箭牌!”

他就说!皇上怎么会看上他那跳起舞来敦敦响,唱起歌来嘎嘎叫的侄女。

同为男人,他深以为,这男人里头兴许是有傻子的存在,但几乎没瞎子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

韩大人很快就有了决断,暗中联络了不少同僚,打算再度联名上书。

“皇上被妖女所魅惑,咱们这些为人臣子的,断不能坐视不理。”

“哪怕有可能面临免官削爵的局面,咱们也得试上一试,即便最后的结果是人头落地,也起码对得起先帝了!”

谢昼继位不过才十余年,而以韩大人为首的那些臣子,皆是已然为官几十载的。他们见证了先帝当年的艰难困苦,绝不希望子孙后代再落到这样的境地之中。

为什么一直说想力贵妃的娘家齐国公府,还有二皇子妃的娘家鲁国公府,包括宸妃的娘家一门双侯的傅家,他们都已经大不如前了?

甚至还有传承了上百年的太后娘家王家,皇后娘家安家等等,这些清贵世家也是愈发的不如前了。

反倒是像韩家这种,靠自己起来的门第,愈发的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大权。

原因很简单,皆是因为先帝几十年如一日的消减世家贵族的权利。那些世家,有些甚至传承了六七百年,经历了两三个朝代,即便面对皇朝覆灭,世家也依然鼎力。还有那些勋贵们,他们倒是跟元帝一起打下天下,也希望能共享这如画江山,甚至盼着自家也能同那些百年世家一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可有句老话说得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想要平衡是不可能的,假如世家和勋贵的权利愈发大了,那么身为皇室所能掌控的权利就会越少。反过来,只有将世家和勋贵的权利一点点的剥夺,此消彼长之下,北周皇室才能做到真正的一统天下。

像韩大人这样的老臣,完全不能接受先帝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

甚至说,哪怕今个儿是世家再度翻身,勋贵们不甘心就这样代代被削弱,硬着头皮联手抗议……

那么他们也就认了。

可现在的情况是,堂堂一国之君竟然为了个女人,逼走皇后所出的嫡长子,不再早朝不再处理朝堂,那下一步呢?当亡国之君吗?

事实上,韩大人等人还是多虑了。但这个是难免的,身为高官,他们本身就是要将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进去的。也因为平日里想太多了,遇到这种事情,他们只会愈发的往最坏的结果去想。

要不然,若是性子太乐观了,真要有什么万一,那就是真的出大事了。

就在韩大人忙着联系同僚之时,就有人提到了一个问题。

直接跟谢昼说你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肯定是行不通的。皇帝他不要面子的啊?可委婉着来也不成,一个是怕没效果,再一个也是担心事态万一再恶化下去,又该如何是好。

“小弟有个建议,还请韩大人帮着参详一二。”

韩大人示意他有话尽管说。

“甭管咱们是怎么看待皇上怒斥太子一事的,太子确实是先犯了错。所以小弟想的是,咱们先不着急将太子寻回来,倒是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是想先对付二皇子?”韩大人一下子就想到了,当初谢昼就是因为太子犯了错,这才撸了太子所有的事情,转而提拔了二皇子,又是将事情交给二皇子去办,又是给二皇子赐封为恒郡王。

那么,如果他们用同样的手段去对付二皇子呢?

讲道理,韩大人等人终究是臣子,一部分老臣其实是更忠诚于北周国,而非谢昼一人。但更多的人,却还是忠于谢昼的。

如果他们要直接将矛头对准身为帝皇的谢昼,只怕需要做特别多的额外工作,才能说服一部分人。注意了,是一部分人,而非全部。甚至极有可能在做说服工作的过程中,被某些人将事情直接捅到谢昼跟前,那样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韩大人他们不怕死,就怕死得毫无价值。

可若是将矛头对准的是二皇子呢?

“很好,就这么办!太子都能偶然间犯个错误被皇上逮着,二皇子……”鸡蛋里挑骨头谁还不会呢?真要是挑不出来,还不兴提前挖好坑让你跳?再一个,假如二皇子真有那份能耐的话,那也行呢,他们愿意拥护二皇子。

但显然,二皇子是不具备这样的才能的。

在韩大人等一些谋臣的全力以赴之下,不出半天工夫,二皇子的黑料就已经堆积了满满一桌案。

其实,很多时候黑料这玩意儿吧,本来就是属于人人都有的,就看有没有人去挖掘黑料,又是以怎样的水准去挖掘的。

要知道,那些一二品的谋臣,极少有联手的机会,别看韩大人好几次被他亲侄女雅妃气得差点儿跳羹汤溺亡,但这不是情况特殊吗?毕竟,他就算有孔明之才,他也不能弄死他侄女呢!

可若是对付二皇子的话……

“二皇子可真是有够荣幸的,算起来,咱们还是第一次联手吧?”联手挖掘二皇子的黑料。

“要不是深入挖掘了一番,咱们还不知道二皇子竟是如此能耐。哦对了,应该是恒郡王。恒郡王可真厉害啊,御赐的正妃被他关在了后宅里,不准见任何人,甚至不准踏出院门半步。这可是御赐的婚事呢!”

“藐视皇恩?这个罪名还是不错的。”

二皇子的黑料当然不止这一个,但饭要一口一口吃,黑料也要一点一点的送上。一下子全给砸到了谢昼的龙案上,那谢昼也不能把他亲儿子弄死啊!与其直接来个痛快,不然钝刀子割肉,让二皇子好好的享受一番来自于谋臣们联手施压的快落。

他快不快落尚且不知道,反正韩大人等人是挺快落的。

甚至于,他们都没亲自出手,而是将这部分的证据归归拢,找了一个跟鲁国公府有点儿沾亲带故的官员,让他将证据送到鲁国公府,并明示暗示,告诉他们这门亲事已经不能要了。

可不是不能要了吗?

强扭的瓜不甜啊,况且本来占着个正妃的位置,哪怕不受宠好了,只要将来能诞下子嗣,鲁国公府也能多一门亲眷,怎么算都是划算的。但就目前看来,二皇子还能让他的正妃怀孕?连面都见不到的,你说怎么怀孕?

等于说,鲁国公府精心培养的这个贵女,已经被彻底毁了。

泥人都有三分火气,况且鲁国公府还有个出了名的暴脾气继承人。

鲁国公年事已高,身子骨还极为不好,虽说一直未曾将爵位传下去,但他本人其实早已隐退了,据说是在府中寻了个清净之处,诸事不管,只是安享晚年。

他们家大姑娘嫁给了翊亲王当侧妃,二姑娘便是二皇子妃,还有一个公子哥,却是京城里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可以说是从十来岁就开始小祸不断,却极有眼力劲儿的从来不闯大祸。其他人看在鲁国公的份上,一般不跟他计较,倒是舒舒服服的过到了现在。

而如今,却是轮到他闯大祸的时候了。

在各处的怂恿、配合等一系列极为难得的联手之后,鲁国公府这位大少爷,终于闯下了他平生最大的祸。

他把二皇子揍了一顿。

一时间,连养病好些年的鲁国公都被惊动了,急忙忙的找各家亲眷帮忙。鲁国公是属于当年那些跟元帝一起打天下的人,他找的自然也是跟他祖宗一起上过战场的。

譬如宸妃的娘家。

当然不止一家,但凡是有交情的,都被拜托了一遍。

这还仅仅是勋贵们,很快那些世家也开始行动了,想也知道,皇后娘家本来就是属于世家大族的,他们蛰伏多年也是怕再现先帝时期的铁血政策。可说真的,正面硬杠他们是不敢的,怂啊,可旁敲侧击的给予支持却是完全没问题的。

世家和勋贵难得联手,主题思想就一个,想尽一切办法保住鲁国公府这唯一的独苗苗。

为了保存这祸头子,他们肯定得想法子找借口推脱责任。于是,谋臣们这边主动将证据送上,并且对这祸头子报以极大的推崇。

人家是为了他妹妹啊!

瞧瞧,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兄妹情啊!

我家蠢儿子要是有他这般重情重义该多好啊!

一时间,朝堂上又乱做了一锅粥。

谢昼本来就很烦这些人全部上折子喷自己不早朝这事儿,他原先是想着,要不要找点儿别的事情给这帮人干,起码分散一下注意力。

结果倒好,没等他主动找事儿,事儿就已经来了。

堂堂二皇子,御封的恒郡王,竟然将他那御赐的正妃关在后院里多时,这简直就是藐视皇恩!

谢昼目瞪狗呆。

证据太多了,关键人家还是为了他说话的,毕竟二皇子妃啊,那既不是皇后赐婚也不是太后选中的,而是他谢昼,亲自定下的人选。

在搞清楚前因后果之后,谢昼差点儿没被这个蠢儿子给气死。

“你是不是有病?啊?”

二皇子跪在下面瑟瑟发抖,他知道这会儿辩解什么都没用了,因为他关押正妃是事实,而显然都这个时候了,该收集上来的证据绝对都已经摆在桌案上了。

他心都凉了。

心凉了还没啥,要说他最担心的,还是他父皇一气之下夺了他的爵位。

能赐就能夺,如果是那种老牌子的勋爵,那兴许还需要一个确切的理由,但如果是他的话,那就……

“混账东西!你个混账东西!”

谢昼怒火冲天,关键时刻,后宫来人了,说是力贵妃有请皇上过去一趟。

二皇子眼前一亮。

“你给朕跪在这儿!跪着!没有朕的命令,不准起身!”

跪就跪呗,只要能保住爵位,二皇子并不在乎吃点儿苦头。这一刻,他只盼着力贵妃能够保住他的爵位,旁的都好说,只要能保住他的爵位……

力贵妃也很懵的。

她得到的消息是过了好几手的,也就是说,哪怕朝堂上已经翻天覆地了,但相对而言,后宫还是属于比较平稳的。安雪莲对后宫的掌控能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到达了巅峰。

这也很好理解,首先谢昼从未对安雪莲出过手,连对太子也仅仅是斥责罢了,实质上的惩罚并不多。像陪伴太后这种事儿,是不能算作惩罚的,给祖母尽孝又怎么能算是惩罚呢?

也因此,安雪莲收敛了平日里玩闹的心思,彻底的将整个东西十二宫捏在了手里。

至于力贵妃,她沉寂的时间略有些久,哪怕一朝再度回到了巅峰时刻,但像宫权这种,她是没办法立刻掌握的。况且,也因为谢昼对她的独宠,直接导致后宫众妃嫔对她恶意满满。

力贵妃的人缘本来就不好,如今就更不好了。

这么说可能还有些太委婉了。

确切的说,力贵妃哟,整个后宫至少有九成的人恨不得她立刻凉。

还不是巴望着她失宠,而是直接希望她当场过世。

在这种情况下,安雪莲想要做些手脚实在是太容易了。反正谢昼是真的以为力贵妃找他,欢欢喜喜的奔到了长乐宫,随即想起那糟心儿子,他又有些面上过不去,可紧接着却是那种脑子被抽空的感觉。

皇帝谢昼,【智商-10】。

噢,那好吧,小孩子嘛,总归是会犯错的,况且又不是军机要事,也不是不能原谅的嘛。

去了一趟长乐宫,力贵妃甚至仅仅只是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谢昼就痛快的选择了原谅,并道:“定是鲁国公府不会教养女儿,罢了,既然不合适,还不如让和离算了。贵妃你那侄女不是侧妃吗?扶正便是。”

第156章

立场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而然也就截然不同了。

在谢昼看来, 当初他斥责太子的原因, 是因为太子在办差过程中出了岔子。但二皇子是吗?他这个是属于后宅问题, 也就是家事。两者本质上是有着极大区别的。

况且, 像拘禁正妃这种行为, 本来就有好几种解读的。可以说是正妃惹恼了二皇子, 这才导致了之后的结果。但也可以理解成是正妃身子骨不好,病重到无法处理整个府中事务,这才将自己关在正院里调养身子骨, 安心养病。

要知道, 当年皇后也曾一度困守鸾凤宫, 那可没人逼着她不出来,只是单纯的因为身子骨的缘故。

家务事儿啊, 便是搁在千百年之后,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放在此时,更是很容易就轻飘飘的揭过去了。

可在群臣包括勋贵们看来, 二皇子此次所犯的事情可算是天大的罪过。藐视皇恩啊!这简直就是没把皇帝放在眼里,偏他又是皇子的身份,相当于是既对皇上不忠, 又对父亲不孝。

像此等不忠不孝之人, 还留着过年吗?就算不判个重刑,削了爵位夺了差遣,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依着外人的想法,无论怎么着, 二皇子这回都是栽了的。当然,以谢昼一贯的为人处世风格来看,小命还是能保住的,毕竟杀子这样的名声,谢昼是肯定不愿意背负的。

谁能想到呢?

去了一趟长乐宫,谢昼就把脑子给丢了。他倒是的确没有为难鲁国公府的大公子,毕竟仅仅是打架斗殴这种事儿,在他看来就跟小孩子玩过家家差不多的,又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直接翻篇就是了。

可他在放过鲁国公府大公子的同时,也没治二皇子的罪。

什么削去爵位,什么夺了差遣。

这些事情全然没有发生,据说谢昼倒是狠狠的喷了二皇子一顿,但老子骂儿子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这也能称得上是惩罚?再就是,谢昼允许二皇子夫妻和离,并默许了他扶正侧妃。

之所以说,扶正侧妃这事儿属于默许的,是因为北周国的律法里,的确是有一条清清楚楚的写明白了,妾室不得扶正。但律法本来就是只管平民百姓的,皇室确实是例外的。

更确切的说,假如是皇室中人犯了律法,那是由宗室出面或者直接由皇帝出面代为惩罚的。

但随着二皇子回到府中,命人整理当初二皇子妃嫁过来时带来的嫁妆,包括十二监为皇子正妃所准备的那一份嫁妆等等,都算在内了……

堂堂二皇子正妃,原本的恒郡王妃,就这样带着十里红妆以及一份和离书,恢复了单身身份,回到了她的娘家鲁国公府。而随即,原本的二皇子侧妃齐氏,则成为了正妃。

谢昼什么都没说,他肯定是不能承认自己纵容儿子休妻扶正妾室,所以他选择了闭嘴。但同样的,二皇子做了这些事情后,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惩罚,外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不是你当爹的默许,你儿子能这么干?

虽说是和离,已经算是给鲁国公府留面子了。但要知道,如果是休书的话,那女方是可以向官府提出抗议的。根据七出规矩,除非有实质上的证据证明她犯了七出之条,不然休书是无用的。

可如果是和离的话……

鲁国公府接回了他们家的二姑娘,随后选择了闭门不出,只是在不久之后,就传来老国公爷病重的消息。

而对照着鲁国公府的凄凉,恒郡王府倒是十分的高兴。虽说大婚是无法补办的,像这种侧妃扶正,实质上的好处特别多,但名义上还是差了人一筹的。

举个例子,如今大婚的皇子也就只有太子和二皇子。二皇子妃的铁定不如太子妃的,见面要行礼的那种。但如果将来三皇子等人娶了妻,那么他们的妻子理论上来说,是要尊敬二皇子妃的,毕竟她是嫂子。

可事有特例,二皇子妃啊,她既非御赐的婚事,也不曾举办正式的大婚仪式,甚至于说,她比人家填房继室还不如。眼下,她当然不觉得这有什么,怎么着正妃的地位都比侧妃要高。但假以时日,当她发现这里头的问题时,只怕又该心态失衡了。

不过,最先崩了心态的却是另一家。

并非已经关门谢客的鲁国公府,也不是优哉游哉嗑着瓜子等着继续看好戏的安雪莲,而是……

齐国公府。

早已念过六旬的齐国公啊,被这接二连三的新鲜大瓜,弄得差点儿一口气没接上来,直接上天去见先帝了。

毕竟,很多事情在毫不相干的人看来,只是一个热闹,当然也会评论一番,甚至会跟意见相左的人争论一番。但甭管怎么说,那些人都是跳出了是非圈子的。

可齐国公不是。

他都快疯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不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宫里的娘娘依着计划行事吗?谁让她自作主张的?先前升份位已经太过了,眼下更是……气死我了!”

他这般气恼,可他老妻却还是一脸的茫然:“说是说过了,可娘娘……”

“娘娘如何?”

“当时是答应下来了,可我瞧着她似乎另有主意。就是那种,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齐国公夫人迟疑了再三,还是将当时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她不说还好,说清楚说明白了以后,齐国公只愈发的愤怒起来。

“这么重要的事情,你原先为何不说清楚?娘娘啊娘娘,她打小就是脑子不清楚还觉得自己最聪慧!我特地叮嘱再三,让你把事情掰碎了给她讲,你你你……”

“说了,真的都说了。可国公爷,您、您是不是太多虑了?”齐国公夫人还是满脸的不解,因为照她看来,如今的行事大好,别说她那不聪明的女儿了,就连她都不明白,齐国公到底在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