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显然没想到他那温柔善良宽容大方的老母亲啊,还有这般可怕的想法。

他只是依着安雪莲叮嘱的话,先控制整个皇宫,然后召见皇室宗亲里的宗老们入宫,其中还包括了已经颐养天年的老康亲王。

年逾八旬的老康亲王啊,他最近倒是休息得很不错。因为早就猜到了每一年的除夕宫宴都是渡劫,他很明智的将爵位甩给了他嫡长子,所以他昨个儿压根就没入宫。

也因此,听到宣召,他精神头极好的入了宫,然后差点儿被吓了个半死。

“皇、皇上他去了?老臣不信!!”

老康亲王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以为了让他相信这个可怕的事实,太子亲自带他去看了谢昼的尸体。

于是,老康亲王终于信了。

他放声大哭。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谁说不信,就让他去看一眼父皇。

大、大可不必。

第160章

老康亲王其实已经不是亲王了, 因为他把爵位传给了他儿子。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么唤他,现任的康亲王自然不敢反对, 就这样, 老康亲王还是老康亲王,他又送走了一任皇帝。

这跟送走先帝那会儿还不同, 先帝毕竟是久病之人, 连太医都说他最后那段时间是在熬日子了, 什么时候走完全不知道,可以说他的计时方式是按天来算的。

也因为知道自己寿数不多了, 先帝一早就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 再就是在先帝执政的后期, 差不多两三届的大小选里, 他都没给自己选人。不是不举办了,而是不扩充后宫了, 大选出来的秀女也都是给皇子们安排正妃, 或者是赐婚给其他宗室子的。

可以说,先帝的驾崩是在所有人预料之中的, 别提普通百姓, 他们只怕是连谁当皇帝都不清楚。但在皇室宗亲、勋贵权臣的圈子里,人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轮到谢昼时……

“皇上啊皇上!皇上您怎么就去了呢?”老康亲王这个哭法就特别对, 谁能想到啊!这也太突然了吧?明明昨个儿还好端端的, 一夜之间天都塌了啊!

如果说,先帝驾崩之时,众人都是悲痛不已的。那么谢昼驾崩时, 所有人都是懵圈的。

咋说走就走了呢?

您倒是提前打个招呼呢!

唉,人生啊,就是充满了太多的未知。

老康亲王虽说已经卸掉了亲王爵位,但他的辈分和年岁摆在这里,他可以说是宗室里第一个知晓内情的。

之后不久,太子拟定了人选,将宗室里其他的宗老以及重要任务一一唤到了宫中。

其实这个时候,心思敏感的人已经猜到了宫中有大事发生。

但这不是古人的想象力欠缺吗?

大家结合昨个儿除夕宫宴时的情形,脑洞大开想了各种猜测。

有人猜测,谢昼想给贵妃升为皇贵妃,但遭到了皇后的大力反对,一怒之下谢昼决定废后……

这个脑洞几乎跟太子重合了。唯一不同的是,太子并未参加除夕宫宴,但大概的情况应该也是能猜出来的,再说太子不是得了所谓的皇后“亲笔信”吗?

也有人想的是,雅妃其实还是很受宠的,没见她昨个儿那一番歌舞表演,都快把所有人搞聋搞瞎了,谢昼依然夸赞了她,所以说也有可能是雅妃升品阶,譬如说也升个贵妃什么的。

考虑到原本后宫的品阶和人数规定里,贵妃就是两人的,所以这个猜测也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赞同的。

另外一种小众的猜测则是,谢昼终于看破了红尘,决定……咳咳,也不是看破了红尘,其实就是不想再努力了。当皇帝啊,太辛苦了,太劳累了,一年到头甚至只有年节时才能放上十天半个月的假,还不如纯粹的放假。

所以说,就有一小撮人觉得,谢昼可能是想禅位了,趁着年轻可以好好享受男欢女爱,毕竟谢昼平常也是有抱怨的,说早朝太早了,折子太多了,政务太麻烦了……

说得通呀!

看看老康亲王,他就是主动将爵位让给了他儿子。结果呢?现在的小日子过得多舒坦呢!你说有啥变化没?变化肯定是有的,像活儿都不需要他来干了,有儿子嘛!但要说缺点,那是真的完全没有,毕竟从元帝那会儿开始,本朝就是以孝道治天下的,疯了才会对父母不孝,尤其是勋贵人家,不孝就不是品性问题,而是纯粹的缺心眼了。

只这般……

大家对这一小撮人的猜测嗤之以鼻!

呸——

那是皇位!那可是堂堂皇位!

可人家也反问了,亲王爵位难道不贵重吗?

短短一天时间,京城里的顶级圈子里就闹腾起来了,典型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直到太子悄然回宫后,先是召见了老康亲王,随后又是各个宗室长者……

出大事了!

绝对是出大事了!

有时候,猜测得到了证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儿。反正那些想得越多的人,这会儿越是惶恐不安,唯恐下一秒就从宫中传来了可怕的消息。

然而,这事儿是无法避免的。

正月初一晚间,掌灯时分。

普通老百姓们在这个时间点多半是已经歇下来了,毕竟冬天暗得更早,油灯不要花钱的啊?可因为是在正月里,一些勋贵们其实多是在喝酒谈天的,毕竟充其量也就是晚上六七点钟,这个点放在此时也不算晚的。

就在这时,宫中传来了钟响。

丧钟齐鸣。

一时间,整个京城鸦雀无声,尤其是靠近皇宫的富贵人家所在的区域里,那几乎是所有人包括最低等的粗使婆子都傻傻的愣在了当场。

长久的沉默之中,伴随着丧钟声音渐渐消失,只余下一圈圈的回响时,终于有人回过神来了。

放声大哭。

有人带了头,接下来就好办多了。

所有人都开始用尽全身力气嚎啕大哭,实在要是哭不出来的,光嚎也没问题。再要是小孩子胡闹的,那就真的不好意思了,平日里再受宠都没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能接受毒打了。

哭声以皇宫为原点,向四周扩散,一直从内城传到了外城,百姓们从睡梦中醒来,一脸懵圈的开始下意识的跟风哭。

甭管咋了,哭就对了。

……

比如那些并无实际利益关系的人,陷在是非圈里的人才是最懵的。

谢昼啊,他走得太突然了,当真是一点儿预兆都没有的。

不单单是前一天如何的问题,关键是他这个年岁啊,翻过年才堪堪三十五岁,无论怎么看都是正值壮年。假如说,他原先是久病缠身的,那兴许还行,可他确实是身强体壮的,至少从外表看是这样的。

反过来说,假如他看着是身强体壮的,但年事已高,就好比元帝那般,亲自打下江山的元帝啊,就算已是八十高龄,看着也是老当益壮的。他去得其实也挺突然的,前一日还好好的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第二天起床时就感觉不行了,之后不过区区半天光景,就彻底的撒手人寰了。

但说白了,元帝是八十多了才去了的!

老人家啊,能活到什么时候,真心不好判断。要不也不会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了。

懵归懵,之后却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宗老们不可能不问谢昼的死因,这是绝对瞒不住的,哪怕从安雪莲和太子处得不到答案,太医院呢?

太子只有一个要求,对外封锁谢昼真正的死因。

说他忽的疾病而死也成,或者说是急怒攻心一口气没接上来,再不然……反正不能是真实的死因。

皇室丢不起这个人。

以老康亲王为首的宗老们商量之后,决定尊重太子的意思,毕竟谢昼的死因太过于不堪入耳了。如果不想谢昼成为刘骜二号,甚至名声该过刘骜,那就必然不能将谢昼的真实死因记载下来。

最终,他们统一了意见,将谢昼的死因归纳为急怒攻心。

得急病本来是个好法子,但考虑到前一日才是除夕宫宴,再怎么厉害的急病也不至于几个时辰都撑不住。再一个,如果扯上急病的话,很可能导致有人会联想到中毒身亡。再联系到前一日就是宫宴……

那牵扯就太大太大了。

谢昼已经死了,他们如今要做的并不是为死者讨回公道,而是稳定局面、安抚人心。

急怒攻心就不错,历史上活活被气死的人也多得很。

至于那个罪魁祸首的人选就好办多了,必须是贵妃呢!虽说谢昼真实的死因没办法公布出来,但又不是说不能公布凶手。当然,甭管是真实的死因还是后来扯的那个,贵妃都谈不上是真正的凶手,但间接杀人总归没毛病吧?

宗亲们开始考虑如何掩盖真相,同时也是圆谎。

与此同时,在丧钟齐鸣后,朝堂上的一品大员也纷纷入宫。

本朝的一品大员分别是,左右丞相以及殿阁大学士,再往下则是六部尚书了。

依着太子的意思,六部尚书作为实权官员,皆入宫。当然,左右丞相以及殿阁大学士自是不能例外。

他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六部尚书是以吏部尚书为首的,而吏部尚书韩大人……就是雅妃的大伯父。

殿阁大学士虽一贯都不怎么直接参与权利之中,但别忘了,安雪莲出身于书香传家的安家,她已故的祖父就曾经是殿阁大学士。如今这位,跟安雪莲的祖父曾是忘年之交。

左右丞相则是必须喊上的,但当年谢昼为了平衡朝堂,左右丞相家中的贵女都是不入宫的。在这一点上,谢昼还是有自己的坚持,哪怕再美都不能放入后宫,实在要是经受不住诱惑,也可以破例选入后宫,然后再将左右丞相换人当。

人家又不傻,怎么可能做出不利于自家利益的事情?

……

今夜,又是一个不眠夜。

可怜的就是那些勋贵权臣们,能走到这一步的,基本上就没有年轻人。最年轻的怕就是睿亲王了,但最可怜的也是睿亲王。

作为宗室亲王,瞒谁都不可能瞒他的,等他知道了谢昼真正的死因后,整个人都恍惚了。

贵妃啊!那是曾经跟他换过庚帖的,哪怕没直接对外公布,但该知道的全都知道,在多年以前,贵妃差点儿就成为了睿亲王妃。

就感觉吧,离死只差了一点点。

睿亲王整个人都不好了,他虽是亲王,但实则一直都是被谢昼所忌惮的宗亲,不是因为吃醋,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仅仅是担心睿亲王扮猪吃老虎,故意装出一副智障的样子,好哄骗上头。

但在今时今日,大家都看明白了。

睿亲王啊,他是真的智障,一点儿都不掺假的那种。瞧瞧,这小脸白的,就快吓死了吧?

不提这傻子,其他人在最初的震惊之后,纷纷调整了情绪,开始了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安排。

谢昼他死了啊!

他人都死了那还说个屁啊!

死都死了,当然是拥立新君、划分利益来得最为重要了。

**

太子满嘴苦涩。

从理智上说,看到大家这么现实,他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不止是高兴,更应该庆幸才是。很明显,所有人都不曾做好谢昼驾崩的准备,也因此,二皇子的势力几乎为零,他背后也仅仅只有贵妃和齐国公府,但这二者事实上是不具备实权的。

真的很应该庆幸的。

但太子完全笑不出来。

他父皇死了啊!这些曾经对他父皇满腔热血一片忠诚的臣子们,瞬间就真实了起来。

死都死了……

从情感上来说,太子他过不去。

关键时刻,还得安雪莲出手。

太子谢岚,【感性-10】。

太子谢岚,【理智+20】。

智商就先别加了,安雪莲深以为就目前这个形式,哪怕勋贵和臣子们都各有打算,但总得来说,他们并没有将太子换掉的打算,最多也就是想趁机捞点儿好处。这很正常嘛,她以前在基地的时候,大佬们敢公开选举,她也会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大佬。

人本来就是自私了。

假如真的有那种无私奉献的圣人……只怕更不好控制吧?

在经历了安雪莲一番骚操作后,太子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人死如灯灭,咱们这些活着的人,就应该往前看才对。岚儿,母后相信你父皇在天有灵,也是希望你能继承他的衣钵,将国家建设得更美好,让天下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

“岚儿,别让你父皇失望。”

太子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随后脸色一正,目光之中少了一些情绪,多的则是坚定。

“母后放心,儿子一定不会让您和父皇失望的。”

他是太子,是从幼年时期就被赐封为皇太子的,这些年来,他就算没有太大的功劳,起码也不曾犯过太大的过错。又因为谢昼正值壮年,哪怕二皇子有心搞事,最多也就是在谢昼跟前刷刷好感度,实质上的行为还来不及做。

所以,他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将事情搞砸,那么兴许就证明了他不配当一个皇帝。

不会这样的。

他会努力成为一个明君的。

就像他的祖父那般,而非他父皇。

安雪莲很是欣慰的看着太子,挺好的,孩子长大了,都十七岁的人了,就算登基又如何?少年天子又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试想想,康熙帝都能八岁登基,太子啊,他都十七岁了!

不过,接下来的确还有的忙碌。

一夜无眠之后,勋贵权臣们大概的拟定了计划和方向,他们的选择很明确,拥立太子为新君。

正月初一就这样过去了。

到了初二这一天,大家还是在认真的讨论这项事情,而中午时分,翊亲王护送太后回来了。

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毕竟太后又不能像太子那般,快马加鞭的全速赶回京城。事实上,这个速度都出乎了安雪莲的预料。隐隐的,她觉得调离翊亲王是个很有先见之明的事儿。

太后回宫后,又是好一阵的人仰马翻。

好在,饶是安雪莲抽空补了眠,都无济于事,最终她还是给自己加了体力,这才勉强撑了过去。

等见到了太后之时,安雪莲这才意识到,后宫这些人哟,一个个也太现实了,看看太后,人家那才是真的悲痛欲绝。而后宫妃嫔们,比如因为谢昼驾崩而悲痛,更像是为了自己前途未卜的未来而绝望。

太后直接哭晕了过去。

好在,太医院这边早有准备,横竖谢昼已经死了,最好的御医当然是过来给太后看诊。之后,因为灵堂已经匆忙布置妥当了,谢昼的遗体终于离开了长乐宫。

安雪莲是无所谓的,她又不怕尸体的。可其他人不是这样的,哪怕谢昼的遗体已经离开了长乐宫,贵妃包括三妃还是瑟瑟发抖的,希望能离开这里。

考虑到自己还需要三妃帮衬,尤其是端妃,她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别忘了,她的祖父乃是天策大将军,她整个娘家拥有了极大的军权,她亲爹甚至还掌管着整个京城的治安。

如果说,端妃的背后是武将,那么雅妃背后就是文臣,至于宸妃则是勋贵们。

所以说,还是要好好对待三妃的。

于是,安雪莲很快就让人送三妃回她们自个儿的宫殿里,但长乐宫仍然是处于封锁状态的。别说宫女太监了,贵妃也不准出门,甚至不准离开她自个儿的寝宫,也就是案发现场。

考虑到案件已经相当得明了了,这年头也没有说非要保护案发现场的规矩,因此贵妃可以在寝宫里使劲儿的作。

可她作不起来啊!

就算安雪莲帮她稳住了san值,可让她待在谢昼的死亡地点,她这心里还是忍不住犯怵。尤其是,如今还是数九寒天里,就算长乐宫不缺炭火,那也得有人过来送炭是吧?冻是不至于冻死的,但贵妃心里拔凉拔凉的,连带就感觉空气里透着一股子诡异的凉意,总觉得谢昼的遗体虽然被搬走了,但他的灵魂还在这里!

贵妃:……

“汪”的一声又哭开了。

管你去死!

安雪莲才不会怜香惜玉,你爱哭就哭好了,反正都这会儿了,她也没办法休息了,想哭就尽管哭,哭死了正好下去陪谢昼。

说真的,安雪莲还真的有些恨贵妃,不是恨她害死了谢昼,毕竟谁害死的还不好说。别人或许不知道内情,安雪莲还能不知道吗?她给贵妃加了一连串的正面状态,颜值啊性感啊魅力啊等等,换谁都撑不住的,更别提她还顺手给谢昼减了自控力。

但这就该承担全部后果吗?

不!

她坚定的认为,还是贵妃的锅。

要知道,安雪莲的异能是不存在直接害人的情况,如果她的异能可以直接将人杀死,那么她上辈子就不是死于变异兽了,而是被基地大佬直接搞死了。她的异能品级甚至只有A级,要知道,上面还有S级,双S乃至最高5S级别。

她就是个渣辅助啊!

渣辅助怎么能害死人呢?没那个功能!

所以说,罪魁祸首还是贵妃。

就是倒霉催的贵妃坑苦了所有人,本来只要过了正月初五,大家就能快快乐乐的享受后宫美好生活了,像安雪莲就能天天睡到自然醒,还能饭后歇个午觉。

结果呢???

该死的贵妃!

“让她哭!随便她怎么哭!记住,一日三餐给她送饭和水,保证她不死就行了。”安雪莲没说的话,假如贵妃一心求死,那就让她死好了,犯不着特地拦着。

但事实证明,贵妃也没那么悲痛,她经历了婴儿一般的生活。

先是哭,哭得渴了就喝点儿水,然后继续哭。

哭得饿了就吃点儿饭菜,然后还是哭。

哭得困了就蜷在贵妃榻上歇一觉,大床是不可能去的,她宁可睡在地上也不想再躺在床上!

等睡过了起来再继续哭。

在这段时间里,太子展现了他前所未有的凌厉手段,众臣也终于明白了,谢昼的担忧真的并不是毫无道理。

太子对政治的敏锐度,远远要高过于谢昼本人。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太子从小就被立为储君,他的起始点跟谢昼有着天壤之别。

突然就觉得谢昼死了也挺好的,毕竟国家可以迎来一位盛世明君。

尤其是,太子似乎对女色有了心理阴影。

在知晓了自己父皇那可耻可悲的真实死因后,太子要还不引以为戒就奇了怪了。或许,他还是会选妃充实后宫,但显然,他绝对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后宫了。

……

朝堂和后宫都在正月里忙着加班,民间也没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正月里啊,过年节啊,本来应该是全国喜气洋洋的大过年,现在闹成了这样,还过个屁啊!

年前赶制的新衣裳,本来是打算正月初一拜年走亲戚穿的,赶紧说起来吧。反正随着丧钟齐鸣后,所有人都直觉的换成了素净的衣服。像纯白的衣裳可能比较难得,那就选择差不多的颜色,实在是不行,也可以穿深褐色的。但很显然,喜庆的颜色是不可能出现了。

原本家家户户跟前挂着的红灯笼,赶紧摘了吧,不求你挂白灯笼,但也不能有丝毫红色。

更惨的还是那些生意人,都准备好了过年里捞一把,毕竟甭管是哪个年代,国人都有过年花钱的准备。

还有元宵花灯节,虽说元宵节是正月十五,但想也知道,准备工作肯定是提前两三个月就搞定的。那些人花费了重金,付出了人力时间,本来打算好的,要热热闹闹过个花灯节。

本来,是可以从正月初七一直闹到十五的,如果反响好的话,也可以延长个几天工夫,反正按照习俗,只要没出正月,都还能算是过年的。

现在……

凉了。

全都凉了。

大大小小的铺面都宣告关门大吉,沿街的摊位全部收回去了,大街小巷的灯笼瞬间变了色儿,原本充满了欢声笑语的京城里,一时间恍若一座死城。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能住在京城里,很少有特别穷困的人。所以在年前,大家都习惯性的购买了大批的年货。也因此,就算没有店铺开门,总不至于会饿死的。

蛋疼的是,年货啊,哪怕是再怎么穷困的人家,既然要购买年货,那必然会买一些肉的。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啊!

一年到头不沾荤腥的,过个年还不得好生吃一顿?

然而,谢昼死了,全国都要披麻戴孝,外加茹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