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娘娘。”二人应声,蓝田接着道,“娘娘,您莫要意气用事…”

魏云清看向蓝田,语气缓和:“我知道,你放心。”

“是奴婢多嘴了,娘娘一向冷静自持,奴婢自然放心。”见魏云清并未失去理智,蓝田笑道。

“那是自然!咱娘娘是谁啊,哪个人比得上咱们娘娘?”绿翠立刻自豪地说道。

魏云清终于笑了:“行了行了,你们别再拍我马屁了,也不怕熏死。”

绿翠立刻正色道:“奴婢所言句句都是实话,可没怕马屁!”

魏云清挑眉笑而不语,走出延禧宫的时候,心情稍有好转。

乾清宫门外,魏云清并未受到阻拦,她刚进入宫室,得到小内侍禀告的杨奕便迎了上来,灿烂无邪地笑道:“云清姐姐,你…你来看我了?”

“你们都先出去吧。”魏云清回头对蓝田道。几人领命,行礼后出去了。

杨奕见状,也把身边人赶了出去,最后一个出门的人顺手将房门关了。

“我听说今日你召见了晏如松,还送了他两个女人?”魏云清开门见山道。

虽然隐约能想到魏云清主动来找自己恐怕是听到了早上的消息,可果真听到了,他依然觉得刺耳。

“是又如何?”杨奕板着脸说完,扭头走到一旁,“朕见晏将军劳苦功高,甚至因此没来得及娶妻,便为他送几个房中人过去暖暖被窝,这又有什么不对?”

“你到底为什么要送女人给他,你自己心里有数。骗得过别人,骗得过我?”魏云清努力压抑着心中的恼怒道。

“朕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杨奕依然背对着魏云清,“魏贵妃,你可以退下了,朕打算歇息。”

魏云清气极反笑。杨奕现在跟她摆皇上的谱?她可不吃他那一套!

“你放我出宫,随你什么时候想休息就休息!”魏云清道。

杨奕背影一僵,没回头也没答话。可这态度反而说明了他的答案。

明知杨奕不肯轻易让自己出宫,魏云清说那句话不过就是为了刺刺他,见他不接,也不纠缠,沉声道:“这段时间,我会留在皇宫。可我希望你别耍些鬼蜮伎俩。否则,我不介意来个鱼死网破!”

第六十七章

魏云清的话掷地有声,杨奕置于身侧的双拳猛然握紧,他承认,他故意赐女人给晏如松,是因为这几日跟魏云清冷战的激愤,也因为他想借此破坏两人间的关系。

他想起初遇魏云清时曾经听她说过,仙界都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若晏如松家中已有了妾室通房,想必她跟晏如松间会起龃龉…他甚至想过,立刻给晏如松赐婚,如此一来,他的云清姐姐就更不可能跟晏如松在一起了。

可他还是低估了自己面对魏云清时的心虚与胆怯。当她以如此决绝的话语来威胁警告他时,他便起了退让之心。如今云清姐姐还愿意留在这儿,甚至准备插手内阁的事,他都不介意,他巴不得她流连宫中的事务不再想离开。是他想岔了,只要别让云清姐姐再见到晏如松就好,只要她留在这儿,迟早有一天她会…

“我要说的话都说完了,你好自为之。”魏云清本不愿跟杨奕多说,掉头便走。

“云清姐姐!”杨奕哪舍得她就此离开,立刻急切地呼喊了一声,追上去几步。

魏云清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宫室,脚步没有因为他的呼喊而有任何停顿。

杨奕追到了宫室门口,见魏云清走得果断而毫不迟疑,心里像憋着一团气,气得回到室内,噼里啪啦砸了不少瓷器。

过了一天,蓝田听到消息,原本送给晏如松的两个宫女,完好无缺地回到了乾清宫,究竟是晏如松的强烈拒绝,还是杨奕的不舍,外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听到这消息,魏云清舒了口气。她明白她跑到杨奕跟前去闹一场的目的达到了,至少他明白了她的态度,明白了她的决心,不会再轻易给她背后下绊子。

而文淮那边,也来了消息。

为了给文淮行动的时间,今日魏云清并没有去内阁,但也不忘派人过去留意内阁那边。很快文淮便传来了消息——虽然几位大人并未明确同意魏云清和曹军入驻内阁,可他们也没有上奏折弹劾此事,可见他们已然默认了。

于是又过了一天,魏云清提前精神抖擞地来到了内阁,挂上帘子玩起了垂帘听政。

以毛一荣为代表的阁臣们先后到来,只淡淡的对帘子后的魏云清行了一礼,剩下的注意力便都集中在了曹军身上,眼中情绪复杂不定。

按照文淮给他们传达的意思,曹军不知怎么勾搭上了魏云清,利用她作为幌子,想要名正言顺地插手内阁的事,以此来对抗郑祥。几位阁臣对宦官自然是满心的不屑,但郑祥势大,而皇上又信任郑祥,若没有强力势力介入,恐怕他们这些阁臣,都将会在不远的未来沦为有名无实的傀儡。而魏云清在后宫的事迹,他们这些阁臣自然有所耳闻,对于曹军能搭上这样一位风头正盛的妃子,心生诧异和一丝略带嘲讽的敬意,曹军这一着,走得恰好,有皇贵妃在前头当挡箭牌,自然能跟郑祥分庭抗礼,而他们这些阁臣,便只要坐山观虎斗即可。

因此对于曹军这个宦官的介入,阁臣们自然是鄙夷的,可他作为与郑祥战斗在第一线之人,在他们眼中又有了几分救兵的味道,因此他们的情绪自然便相当复杂了。

毕竟是第一次在后宫妃子和太监面前议事,几位阁臣刚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很快便放开了——因为他们自己吵了起来。

在对宦官的问题上,几位阁臣是一致对外的,可他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各自有自己的行政理念,通常是谁也劝服不了谁,当初有孙承吉这位名声威望巨大的三朝老臣在,他们闹不出什么,可现在毛一荣这个次辅无法服众,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后也没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这次五人争吵的事件,便是关于大宋与大梁的和谈问题。

之前大宋因为内乱的问题主动跟大梁议和,大梁自然是求之不得,内阁里当时有坚决的主战派,不过孙承吉很清楚以大梁如今的国力,再战下去很危险,便力排众议接受了大宋的议和,也派出了使者去跟大宋的使臣谈判。

两国之间的谈判就是互相扯皮的过程,你要这片地,我偏不给,我要多少钱,你也不同意,因此是一场相当漫长的拉锯战,而孙承吉没来得及见到最后的谈判成果,便冤死于诏狱之中。

如今几位阁臣在争吵的,便是大宋在谈判中明显在敷衍的问题。文淮作为孙承吉的忠实拥趸,此时自然主张继续和谈,而毛一荣却认为,大宋是在拖延时间,等大宋国内局势稳定下来后,便会再度对大梁出兵,不如夺得先机,先行出兵打它个措手不及。文淮这边也有反对的理由——大梁拿什么出兵?没兵没粮的,出兵就是去送死。

阁臣中,支持毛一荣的有一个,叫金俨,现任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二人是主战派。支持文淮的有一个,叫李山,现任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二人是主和派。还有一位叫江怀古,国子监祭酒兼翰林学士,是中立派,谁问他意见都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魏云清在帘子后默不作声地听着几位位极人臣的大人物像孩子吵架一样吵得面红耳赤,一边听着曹军小声给她指点这几位阁臣的身份。听到那位金俨大人的介绍,她恍惚间想起自己曾经听说过这人。

当初她还在宫外的时候,就是听说这位户部尚书的千金想要跟晏如松结亲,当时她认为他是个心机boy,如今正脸一看,果真面相奸诈,不可小觑啊。

因为对金俨的天然恶感,再加上文淮是主和派,孙大人也是主和派,而魏云清本身又讨厌战争,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她个人是倾向于主和的。

但她自认为不懂军事,一开始也说好就是来旁听的,当然不会插嘴说什么,只是从几人的争吵过程来判断这几人的可靠程度——这才是她执意入驻内阁的真实目的,她连曹军都没透露。

首先是次辅毛一荣。据曹军所说,毛一荣现在是礼部尚书,之前也当了几十年的礼部官员,对于礼仪非常重视刻板,在跟其余阁臣吵架时也是最克制的一位,明明已经被文淮的话气得面红耳赤,却依然摆着文官的风度,说话不急不躁,引经据典,强势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另一边,文淮乃是熟读诗书之人,同样身为礼部官员的他,以礼部右侍郎之位居于毛一荣之下,在引用古语的本事上,却丝毫不输给毛一荣,单单看两人说话相斗,魏云清就只想说一句——说人话,可好?

毛一荣有点像是刻板的教导主任,而文淮呢,却是一根筋的文青,两人半斤八两,不过因为文淮算是站在自己这边的,魏云清自然觉得他挺好。

那位户部尚书金俨金大人,在魏云清眼中是奸诈的化身,不过看了会儿后平心而论,她也只能失望地发现,这位金大人还真没她刻意想象得那么不堪。金俨是主战派,脾气看上去稍显急躁,有点想捋起袖子跟文淮打一架的感觉,但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他的主战理由是十分正当且充分的。不过另一位主和派的兵部尚书李山李大人一句话就让对方哑了火:你户部拿得出钱来打仗么?

身为兵部尚书的李山很清楚现在大梁的军队是个什么情况,除了之前在晏如松手底下驻守晋阳抗击大宋军队的老兵们,目前大梁能拉出来的士兵素质都不好,恐怕上了战场还没见到敌人就吓破胆了。因此明明应该是最擅长排兵布阵的他却是个坚决的主和派,他实在是太清楚这仗没法打了。

不过在魏云清眼中,这位兵部尚书的表现显得有些畏首畏尾——在魏云清的评价体系之中,她并不会因为李山与她立场相同就给他多加分。

最后是那位中立党江怀古。国子监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兼清华北大吧,兼了国家教育管理和培养精英人才的职责,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最高官职,约莫可以算作教育部部长或者北大校长。这位校长先生岁数颇大,比得上孙承吉,因此当几人问他意见时,他通常的回答是:“诸位大人说什么?老夫耳朵不好听不清。啊?什么?你说冬至快到了该把汤圆准备起来了?是啊,老夫也这么跟内子说,可惜老夫一大把年纪,这汤圆啊嚼不烂了,吃下去过好多天都克化不了,这几年都无福消受啊…”

魏云清觉得,这位校长实在太过圆滑,虽然这样在官场上能活得更久一些,可对大梁来说或许没什么大用,毕竟他岁数也是真大了,估计再没几年就真的耳目不行了吧。

魏云清看了一圈,很失望地发现,这五人谁都比不上孙承吉孙大人,没法当这首辅之位。她跟孙大人接触了不少次,更是他临终托孤的对象,孙大人在她心中的形象,早已不可逾越,眼前的五人每一个不管是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来说,没一个比得上孙大人的。

可孙大人这样的人物,又岂是随便就能找到的?只要内阁过得去就行了吧,再怎么说也比杨奕这人靠谱。

魏云清耳边是几位大人的争吵声,心里已经想着让曹军去调查一下他们的背景情况。若有太大的问题,她就要想办法把对方弄出内阁了,若只是小问题,视而不见便可——比如说贪污问题,谁都知道贪污不对,可人性本就贪婪,这些人处于高位,又怎么可能一点儿都不心动呢?

就像她自己,其实她也贪,但她贪的不是钱财地位,而是如同在现代那样的自由生活。就像她重用曹军,她不是不知道曹军贪爱钱财,可他其他方面能用,而在敛财上也不算太过分,她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不是这时代的法官,不是正义战士,连现代社会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她不会妄想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

半天争吵不出个结果来,毛一荣忽然转向帘子,高声道:“还请娘娘代为转告问询皇上,这与大宋,是战,还是和!”

帘子后,魏云清今日第一次发声,悠然道:“毛大人请放心,本宫会将今日你二方的道理都转呈皇上,由皇上定夺。”

“娘娘可记住了今日我们几人的所有道理?”毛一荣语气生硬,“若有错漏,怕是不妥,微臣稍后会拟一份折子,请娘娘代为转交皇上。”

魏云清在帘子后扯了扯嘴角,他这是看不起她,觉得她连刚才他们的论点论据都记不住啊!…好吧,论点她没问题,论据她还真是记不住,毛一荣和文淮唧唧歪歪说了半天的都是些个啥啊!完全听不懂!

“哦…那就劳烦毛大人了。”魏云清轻声漫语,“不过对于文大人所说的那些道理,毛大人可也莫要错漏了。哦,还有,户部没钱这事儿,得大写。”

第六十八章

这个妇人!

毛一荣目光如炬看向魏云清,却被帘子遮挡了视线,只能看到一个隐隐绰绰的曼妙身影。他看不起曹军,自然更看不起能被曹军勾搭上弄成了挡箭牌的魏云清,一个阉人,一个妇人,能有什么见识?可谁知偏偏就是他看不起的这个女人,胆敢讽他抱着私心写奏折!

毛一荣深吸了口气,不愿与一个女人计较失了他的面子。

他语气冷硬地说:“娘娘无需劳心,折子这东西,老臣写了几十年了,娘娘不必多虑。”态度看上去客客气气的,但语气实在令人不悦。

魏云清却似乎并未察觉毛一荣的不敬态度,依然笑道:“毛大人也是咱们大梁的肱股之臣,为大梁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您出手写折子,本宫自然是放心的,不过就是略略一提,尽一份心力罢了。”她客客气气地回了,又补充了一句,“到时候还请文大人也过过目,毕竟是国家大事,总要谨慎些才好。万一漏掉了户部没银子这等大事,毕竟不好。”

第一个提出户部没银子的李山听得心里舒坦不已:娘娘干得漂亮!

倒是刚刚被李山问得哑口无言的户部尚书金俨此刻插了一句:“娘娘,户部如今是没多少银子剩着,但若果真要开战,却也能凑出些。”

“从哪儿凑?”魏云清好奇地问。

这仗打得急,再增加税收也来不及收齐,自然只能让富户们多捐赠一些,到时候跟吏部尚书说说,多放开些捐官,钱不就有了?但这事儿,却是不好放到明面上来说的。

金俨便回道:“此事户部自会想办法,娘娘无需担忧。”

“你们能想什么办法?”魏云清却是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模样,“银子这东西,没有就没有,还能变出来不成?难不成,你金尚书家财万贯,都捐出来便足够打上一场了?”

“微臣为官清廉,又哪儿来的家财万贯?”金俨气急怒道。魏云清这话,似是在讽刺他敛财?又用语言激他,刺激他拿出钱以资军费?

“没有啊,那这银子,要从哪儿来?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承担这穷兵黩武的恶果?”魏云清冷冷地说道。她这一是讨厌战争,二是不喜金俨,因此说话也不客气。

金俨一怔,想要反驳,却收到了毛一荣的眼神示意:你跟这无知妇人争个什么?

金俨灵台一清,觉得刚才自己跟个妇人争论实在有伤脸面,便也不在乎她前面的质问,只淡淡道:“娘娘请放心,微臣自会体恤百姓,不会行此无道之事。”

“金大人说得好!”李山笑着插了一句,慢吞吞地说,“想来刑部伍大人也会赞同。”

伍大人是刑部尚书,跟李山是老乡,关系自然不错,他的意思,便是提醒金俨,话说出便要做到,刑部可是在盯着你呢。

金俨气得差点吐出口老血,愤愤道:“那是自然!”

听到帘子外金俨那气愤却不得发作的声音,魏云清在帘子后差点乐得笑出声来。原来这李山也是个妙人啊。

她忍着笑,一本正经地说道:“李大人说得好,本宫也很是赞同啊。”她又看向毛一荣,继续道,“毛大人,你听到了吧,户部现在是真没银子,这个记得一定要写进折子里去。”

耳听得魏云清一次又一次提及户部没银子这事,毛一荣气得直瞪眼,碍于帘子的阻隔,没能将他的怒气果断迅速地传达给魏云清。

毛一荣忍着怨怒咬牙道:“老臣还未老到昏聩的地步,自然不会忘,还请娘娘将心放到肚子里去!”

“有文大人帮着一道看,本宫自然是放心的。”魏云清笑道,又一次坚定地提及了文淮一起看奏折的事。

毛一荣憋屈地说:“…老臣自然会与文大人一同写好这奏折!”

“微臣必不辱命!”文淮立刻接道,同时瞥了毛一荣一眼,眼底带着些许挑衅:毛大人,这回你便是想在折子上做手脚也是不行的,有我看着呢!

毛一荣正气着魏云清,哪儿注意到文淮的眉眼官司?他和金俨对视一眼,相继离开。其余几人也没多待,除了文淮,便都离去了。

“娘娘,这奏折若呈上去,可能直接到皇上手中?”文淮忧心道。他很清楚,内阁和皇上之间还隔着一个司礼监呢,不过,毛一荣耐着性子与魏云清说话的其中一个原因,大约就是指望着她越过司礼监,直接将奏折送到杨奕手中。

“到不到,有区别么?”魏云清幽幽地问。

文淮惊诧:“可…若皇上没看到这折子,又如何做出决断?”

“这不是有我们么?”魏云清道。

文淮脸色微泛白:“娘娘,这可使不得啊!假传圣意可是大罪!”他顿了顿,似是想起了什么,表情大变,“莫非,莫非之前说皇上令娘娘代替他驻守内阁的口谕,也是您假传的?”

“哎哟我说文大人,您这话可是诛心了!那口谕是我亲自去皇上跟前要来的,您说是假的便是假的,岂不是要杀我的脑袋?”曹军不乐意了,一脸不满地看着文淮。

文淮看向曹军,虽说他对曹军这宦官没啥好感,但他对魏云清有好感啊,此刻三人算是同一条船上的,他并不想跟曹军撕破脸面闹个不可开交。

“曹公公,我并不是那个意思,口谕是真的便好。”文淮道,语气里并没有道歉的意思。

“那是自然!”曹军哼了一声,面露不悦。

文淮看了他一眼,也没想热脸贴对方冷屁股,转头看向魏云清道:“还请娘娘三思,假传圣意可要不得!”

“文大人,你莫要如此操心,我怎么会留下如此大的把柄给人呢?”魏云清笑了笑,“到时候曹公公拿着奏折去跟皇上一说,求个圣意便是。毛大人的奏折想必是文采斐然,引经据典的吧?我就不信皇上看得下去,到时候曹公公随便捡两句说说,把毛大人几人的论点抹去,只说文大人你的,这议和之事,自然能就此定下。”

文淮听得表情一会儿一个样,到最后嘴巴张了又合,也不知该说些什么。这不就是欺君么?历朝历代,这可是奸臣佞贼才做得出的事,怎、怎么就轮到他头上了呢?

“娘娘,这…这不妥吧?”文淮犹豫了半天,依然不肯如此。

魏云清奇怪道:“文大人,那照您的意思,如何才叫妥?只说毛大人的意思,而不说你的?你可知道,皇上对那大宋国可是深恶痛绝,他又不理朝政,向来不知民间疾苦,即便咱们只说兵力不足,银子不够这些事儿,皇上都不见得同意继续议和,更何况还要加上毛大人的意思。”

魏云清想到了那时候杨奕面对李卓时的态度,她想杨奕对李卓的怨恨大约不会轻易消散,这次他肯定不会御驾亲征了,可打仗这事,他不见得会怕。这不是有晏如松在么,将他派出去打,既能对付大宋,又能远远支开晏如松,岂不是一举两得?她可一点都不想让杨奕有机会这么做!

魏云清已经将事情说得很明白了,文淮有时虽一根筋,可也不是全然不知变通之人,心里不愿,理智却告诉他这样做最好,心中天人交战了半晌,点头道:“娘娘说的是。”

魏云清笑道:“到时候还请文大人多看看,若毛大人的奏折不够大气磅礴,精彩绝伦,还要文大人润润笔啊。”

“…微臣明白。”文淮哀叹了一声。

等文淮也走了,曹军在一旁竖起了大拇指:“娘娘这招,实在是高啊!皇上他哪有耐心看这奏折啊!那毛大人和文大人写折子的本事,奴婢可是见识过的,皇上他说不定连字都认不全,哪能读下那奏折啊!”

“你居然背后说皇上的坏话,曹公公,你胆子好大啊!”魏云清故作讶异。

曹军一愣,忙用力拍了自己的嘴巴一下,道:“是奴婢多嘴了!皇上的事儿哪轮得到奴婢多嘴啊!”

“嗯,记得到时念奏折的时候也不要多说,说几句就行了。”魏云清一本正经道。

“…是,娘娘。”曹军嘴角微抽。跟在御前说谎欺君比起来,他这背后说上两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了吧…

毛一荣和文淮写奏折的速度很快,不用多久就把它写好呈送了过来。魏云清把折子交给了曹军,又仔细叮嘱了他几句,才让他去找杨奕。

很快曹军便回来了,只不过脸色却不太好。

“娘娘,那郑祥…竟说皇上在忙着,不让奴婢进乾清宫找皇上!”曹军面上露出愤愤之色。他本就比郑祥地位低上一级,再加上郑祥以皇上为借口,他就更不可能强行闯入了,只能怀揣奏折,灰溜溜地回来了。

“郑祥可是知道了奏折的事?”魏云清问。

“该不是吧。”曹军道,他刚才并没有将奏折取出来,郑祥应当并不知道,那一日的事只有在场的七人知道,其中有人告诉了郑祥?应当并不可能,他和娘娘不会说,而另外五位大人,对郑祥比对他还厌恶,又哪会去通风报信呢?

“那究竟是…”魏云清自语了一句,低声道,“或许他就是不想你再接近皇上吧。毕竟我们入驻内阁的事并不隐秘,想来郑祥也知道。他是在防着你呢,曹公公。”

曹军皱眉,咬牙切齿道:“这郑祥,还真想独霸皇上的宠信不成?!”

魏云清没接话,要见到杨奕,其实也不难,只要她亲自去,她就不信郑祥也能将她拦下。只是…她真是一点儿都不想去见杨奕啊!

“曹公公,咱们一道去乾清宫。”为了大局着想,魏云清还是决定牺牲小我的情绪,去乾清宫走上一趟。

曹军面上露出欣喜:“是,娘娘!有娘娘您同去,这郑祥哪来的狗胆拦咱们?”

魏云清到乾清宫的时候,郑祥果然还在,见她到来,他迎了上来,皮笑肉不笑道:“娘娘,您来这是…皇上他忙着呢,不见客。”

“劳烦郑公公进去通报一声,若皇上不见我,我走就是。”魏云清也不与他多废话。

“这…皇上先前说过,不许咱们进去打扰的,老奴也不敢擅自进去啊。”郑祥面露为难之色。